浓浓的乡情作文(精彩5篇)

2024-03-05 21:34:09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浓浓的乡情作文(精彩5篇)。

浓浓的乡情作文 篇一

曾有人对我说过:“ 嘴唇吻到的地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脚步踩痛的地方,是我 日思夜想的地方。”

那是故乡!是故乡的情!故乡的音!故乡的泪!故乡的纯洁!故乡的高昂!故乡的贫穷啊!我的思绪因你而飞扬!

_瞬间的悲凉,何时我可以再踏故土的征途,再探那泥洼的小路;何时我可以再见那亲切却又腼腆的过山风,轻轻梳理我紊乱的思绪;何时我可以再品那温蕴而又清香的绿茶,透过山石聆听淙淙的流水……

想起祖祖辈辈的心血和汗水都全部浇灌在这片贫瘠的山梁,而我却在城市里挥霍几多情殇?……

一切只是冥想,却是那般的遥远……

又是阴雨连绵的夏日,就在午后豁然开朗了来,蝉儿傻傻地再次拉长了那不知疲倦的歌喉。窗外的柳树还是那样袅挪多情,只是叶间挂着像星星那样剔透的露珠。故乡,有曾经_许许多多的曾经瞬间从脑海中翻阅……

爱恨交织,在灯红酒绿、膨胀欲望的城市逃亡,似乎我闻到了一切故乡的味道:那是篱笆斜斜蔬疏疏,田地宛转缠绵,房舍炊烟袅绕的味道。那是旱天祈雨、收获大豆、苞谷、洋芋的味道。那是浓浓的香音、地地道道的土话的亲切的味道。

多少次,倚在迷茫的窗口眺望,望那片片金色的麦田,而后却是近在咫尺的墙壁。

多少次,蓬勃在心坎上的乡愁,看那富足却贫穷的土地,而后只是一阵心酸的割舍。

多少次,渴望用双手抚摸着奶奶那慈祥的面孔,儿时依偎在怀抱中的温暖,而后只是空虚。

罢了,就让那说不清,道不尽的乡情清苦追忆,就让那生长童年浪漫的摇篮随我的思绪送走那缕缕情怀……

片刻,心随乐飞……

闻笛一曲……

悠扬缠绵,久久不能平静……

浓浓的乡情作文 篇二

故乡,一个我从未提及过的名字,只因我来到了远方,离开了我的家乡,从我踏上路途的那一刻起,我的家乡便成了故乡。并不习惯这样称呼她,然而选择了远方,你的家乡便已是故乡。

从小学第一堂作文课起,家乡就频频被我们描写、赞美。我亲爱的家乡,我曾无数次歌颂你,可今天,我却要为你改名:故乡。我害怕换词会损毁你的形象,特意查阅字典,得知有关的你: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便是故乡。心中一喜,没有变,依旧是心中的家乡,只是站在另一方的土地上把你的情调韵味展现出来,只是提笔写下日思夜想的你——我的家乡。

家乡却已是故乡。

离开的时间其实并不太长,在一个日光照耀的上午离开,却不知是在哪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回归。在异乡的土地上,我开始思念我的故乡,无论晴雨,无论黑白。高考之前,有令我魂牵梦绕、日夜拼搏的远方,而如今已身在远方,却有了令我魂牵梦绕、日夜思念的故乡。

凝视着静静的峒河,脑中却浮现出故乡的河水激荡。故乡有一条依村而过的小河,初次得知她的名字时是在小学作文的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的家乡”,教我们写着:我的家乡在乌江南岸……,才惊奇地知道了她的名字,乌江,一个念着无比亲切的名字。记得曾学过一篇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而乌江便是我们儿时的天堂。现在已是深秋季节,不知河边树干上鸣叫了一个夏天的蝉儿留下的蝉壳还在不在,树下丛丛的野菊花苗有没有被采光,还能不能再次幸运的捡到鸭蛋,河边是不是又冒出了许多奇异精致的石头,……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我却惦记着。河水浇灌着两旁的农田,娱乐着大小的孩子,哺育着纯朴的故乡人。尽管秋天的蝉壳可以送到药店换得零用钱,野菊花可以到母亲那儿邀功,但是,我还是喜欢夏天,夏天才是真正的天堂。炎热的夏日,一群的小伙伴们把脚丫子踹在清澈的河水里,冰凉透爽,一阵凉爽过后,我们便不安稳了,站在河中央,边向前走边用手使劲地朝对方脸上舀水,等舀到有一方睁不开眼睛,大声喊叫,举手投降时,才肯停息。一个个全身湿淋淋的各自笑闹着,不顾太阳何时下山,不顾晚饭何时开始,不顾书包里是否还有作业。天真无忧,嬉戏、打闹、捉螃蟹、挖掘橡皮泥般光滑的泥巴,采集不知名却美丽鲜艳的花朵,我们的欢乐声把一群群白鹭鸶吓飞散,如静蓝的天空中飘过的白云,美丽得令你陶醉。

张望着湘西丛遍的山,心中却放不下故乡那一座山。故乡有水也便当然有山,地处山地丘陵地区,故乡的山称不上巍峨耸立,在我心中却无比高大。倚山而居的故乡人,对山的依赖就如同我们依靠父亲憨实的背一般,亲近而又可畏。年小的我们,总是爱跟随着上山砍柴的勤劳者一同爬上我们的乐园,一年四季,欢乐无穷。三四五月里,蕨菜、蘑菇,只要你用心寻找,总能给家里饭桌上添上几样,怎样去分辨野菜的良毒好坏,我们早已熟知。还有那开满了山的映山红,如同火红的花海,吸引着每个人的眼球,采摘着插放在家里,带来喜庆与笑容。再到六月,便有栀子花芳香雪白绽放,可供观赏也可做菜食,有着清热解毒的食效,当然还有山茶花,那便是不能摘取的,得留着结成茶籽,再到摘收的季节爬到茶籽树上一个个摘下来,这种活儿,我们最喜欢了,然而儿时已过去多年。山里的宝贝儿远不止这些,还有那数不尽的山药、凉茶植物,金银花、淡竹叶……并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但它们那古老的方言名字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是故乡的情韵,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去想念。

有山有水有人家,故乡的情韵味儿更多的是体现在纯朴的人家里。村子不大不小,多数是以一个姓氏而发衍,所以不说远亲不如近邻,那故乡人也亦是亲人。小时候,我家并没有养牛,耕地的牛儿是邻居家的,而我却异常的喜欢和邻家的女孩一同去放牛,小山坡上、田野边、池塘边,每一处有青草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身影,村里人总会夸我们懂事,遇到三叔四婶我们会乖巧的叫道,牛儿也会哼道。谁家吃饭了,便喊着吃饭,善良的人们热情好客,全村组如同一个大家庭。无法忘怀的是小学时,父亲遭受意外车祸,村庄里人们生活安宁但也同样不富余,然而父亲的生命是全村人一起筹钱换来的,对所有人的感恩,对所有人的敬畏,一直乃永远存于心中。以亲情相扣的故乡人,已友爱延续无期。记得我总爱端着碗筷跑到邻居家夹菜吃饭,时常碗筷也放在了邻居家,饭菜的味道,一直也将永远飘飞在梦里,无论我身处何方。

最数韵味的那便是故乡的春节耍龙灯了,开始真正去了解我的故乡也是缘于耍龙灯,一个庆祝新年迎新春的传统习俗。从每年春节的正月初六或初八开始,村里便会集合人员挨家挨户的耍龙灯送祝福,男性的活动,老少皆有,当然也有例外的假小子参与,我便是其中一个。当我长高个子,终于可以为旗手时,我就举着龙旗跟随龙灯队欢闹起来。整个村里分两个龙灯队,我跟随一个龙灯队对走半个村庄,于是我所认识的便是半个村庄。而如今,那半个村庄便是我的故乡。再大一些,我可以敲小锣、举龙尾巴了,舞动龙身,敲乐锣鼓,鞭炮不断,欢乐极了。会有一个德高望众的年长者挎着竹篮,提着油灯走在最前方,首先到人家里恭敬行礼并在客堂里插一束红纸包捆的树枝条儿,表示祈祷祝福,人家里也会礼性包一个红包以表感谢,接着鸣炮迎接龙灯队,龙灯队用最大的热情舞动,舞出各种各样的祝福形式,如人家里刚结婚,便舞“送子”,等等,一户一户,没有一丝马虎,神圣而又欢乐热闹,故乡人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最质朴的愿望。跟随着年长者也可以了解更多的故乡人与事、土与地、俗与礼。一场耍龙灯便把故乡的韵味表现得独特丰富。

想想还有多久才能回到故乡,那时又是到耍龙灯的时刻了,只是我已成为观看者,假小子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更多的是去享受回味那份家乡的气息:故乡的情韵。无论离家多久,无论离家多远,我的根是在那儿的。故乡永远那么亲切,故乡的情韵永远存在灵魂生命中,默化着我们带着故乡情韵做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人。

浓浓乡情美文 篇三

浓浓乡情美文

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请看下面的美文——浓浓乡情。

浓浓乡情美文:魂牵梦绕 浓浓乡情

没有寒风刺伤典雅的思绪,没有清雪凝冻一脉温情。

悠长的冬夜,在我的手掌里蠕动万倾轻柔。

而思乡之情愫,如一尾美人鱼,在我的脑海里缓缓游浮。

大约远了。

渐行渐远的日子告诉我,遗忘的不是乡情,而是岁月留给我的痕迹。

因为我并未远离故乡,只不过暂时离开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再离去。

羁旅异乡,乡情成了萦绕我周身的魂魄,挥之不散,驱之不去。

每一个凉爽的清晨,我最爱托一杯清茶,咋几口淡香,润几回声腔,哼几曲家乡戏;再拉开窗帘,倚在窗前,嗅着小镇泥土的香味,听着街头巷尾小商贩那浓厚的乡音叫卖声,一种惬意油然而生。

我诚挚的迷恋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里珍藏着我的记忆我的欢笑。

我常踏着青草,饮醉在家乡河畔。

河水曲曲弯弯,蜿蜒蛇行,犹如一条绚丽多彩的带子,把星罗密布的池塘水库连成一串。

阳光折射,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河岸垂柳婀娜多姿,宛如家乡女子,温文尔雅,随风摆动绿裙,美丽极了。

黄昏,缕缕炊烟袅袅升起,融入苍茫的天空。

那姿势顶天立地,宛如家乡的汉子,用宽阔的肩膀,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夜晚,月光如水倾泻天井,宁静的乡间会响起划拳声、欢笑声伴随着月光悄悄走远。

乡情是世间最美的思念。

她有最灵动的感觉,会勾起我无尽的遐想。

我会想起村边那颗老柳树的虬枝,或是那清新的柳笛;会想起农田里耕种,或是那磨的有薄又亮的镰刀;会想起夏夜在老槐树下与伙伴嬉戏,或是那把为我驱赶蚊虫的蒲扇······

乡情是正月里团圆时的一壶烧酒,是清明节的一筐冥币,是端午节糖包子里的一种惦记,是中秋节照我返乡的一轮明月。

乡情是灯下裁出的一段风景,是诗人夜扣柴扉的一篇辞赋,是冬季的一盆炉火,是夏季的一柄蒲扇。

几回梦里回家乡,梦见村前那条笔直平坦的马路上,父老乡亲笑容可掬,驱车载着丰收的喜悦、载着希望奔赴辉煌的前景。

(是什么,是什么使我与那方热土不可分离?是血溶于水的亲情,是缕缕欲说还休的乡情。

是乡情点亮了我已经蒙尘的双眼,让我看清黎明的每一颗星星。

睁开眼,一切蒙眬又清晰,一不小心,情感的丝线上又打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死结,再也解不开。

我因恋着家乡,才恋着这个世界。

我没有理由遗忘家乡,也无法摒弃心中这魂绕梦牵的乡情。

浓浓乡情美文:浓浓乡情满心头

今年的我似乎特别的思念母亲,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或许是因为对母亲的怀念。

想家的时候总是独自发呆,曾经的无所谓,此时此刻也全都变成了多愁善感。

岁月的年轮,不知何时便悄悄地占据了我的心。

一夜之间躯体与容颜虽然依旧,但心却老了许多,许多……

母亲今年应该是80有余,我已经又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老人家了,说来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的。

自从我10几岁离开她到现在,我和母亲总是匆匆相见,又匆匆别离。

记得二十年前我写过一篇回乡记,那篇回乡记的标题是《再回乡》,我记得没有发几个网站。

可是后来还是被侄女在网上看到,她在网上说出了我父亲过世的真相。

从此以后我对故乡最大的感觉便成了陌生人,好好想来这可能是自己和故乡和亲人相处的日子太少所至吧。

我不知道为何自己与父母总是离多聚少?有时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那种陌生感。

50多年里我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也就不到十一、二年,40多年的光景我几乎全是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的。

虽然心里常常想起儿时的生活,却又总是那么的零零星星。

如今,那张严厉的父亲面孔早已在心中悄然殆尽,而那张慈祥的母亲面孔慢慢在大脑里清晰起来。

不知有多少次我都打好了回乡陪伴母亲的行李,却因无数次的突发事儿让我欲行的脚步无奈地停了下来。

我常常在想,难道今生的我就这么与他们无缘吗?难道这一生真的要背上不孝之子这个骂名吗?我无法知道母亲是否还记得我的模样否?但我脑子里的母亲是一个满脸慈祥,身材高大的母亲。

每当想家的时候,我便想起儿时在川北大山的一些情景。

比如:唱着山歌去上学,喊着口号去斗地主。

总之,那些天不怕地不怕,那些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与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总是历历在目……

想家的时候总是想起母亲的呼喊,乳名伴着大山的回音似在昨天。

想家的时候便想起童年的苦难,还有那个欺负人的村书那可恶的嘴脸。

后来,我一气之下参了军。

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啊!

而今,乡邻的容颜早已模糊,兄妹的面孔已经黯然。

故乡在游子的脑海中如同异国他乡,时而记忆犹新,时而又令人陌生。

乡情犹如一条长长的,铺满荆棘地山道,亲情仿佛像岁月的流风。

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欲离欲弃。

唯有想起母亲的时候,故乡那股浓浓的乡情才占满心头……

浓浓乡情美文:浓浓乡情·淡淡乡愁

远离故乡,惜别故土,屈指一算,已将三十余载,而家乡的一草一木,田间小路,天蓝云淡,淳朴民风,夜晚满天的繁星,麦场里层层叠叠的麦草垛,深秋收获后路边留下的包谷杆,田埂上的野花,田间地头悠闲吃草的牛羊,路边参天的白杨树和夏季崖边的槐花,果园的果子,却是我永远不能割舍的美好回忆。

我的老家位于关中西府,属于宝鸡辖区的扶风县召公镇,南北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哪里有生我养我的的故土,有西北汉子的淳朴、厚道、善良和浓浓乡音和记忆中的童年往事,有周原遗址的宏伟遗迹和商周文化的遗俗民风,有大唐盛世法门寺晨钟暮鼓的回音缭绕。

虽远离家乡几十年,却仍然是乡音未改,习俗依旧,因为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哪里有祖辈的足迹,有我血脉相承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儿时一起玩大的发小,还有村里父母亲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而今却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院落和庄基地,这份浓浓乡情,淳朴的乡音永远不会让我改变。

离别家乡,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我们还年少,家中无劳力,无奈之下,父亲按政策解决了户口,我们有了城市户口。

临走时,与村里街坊邻居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双眼饱含热泪,握着母亲的手,千叮嘱万嘱咐送我们到村口,看到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身影,当时40多岁母亲哭得最伤心动情,毕竟这是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这里有着母亲逝去的青春时光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有她恋恋不舍的老人和兄弟姐妹,母亲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过来,真是故土难舍呀!

记忆中的老家,过去由于娱乐活动少了又少,人们整天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繁琐而又辛劳的农活,整天忙碌在地里,到年底却只是分得仅有的一点口粮,生活可以说是艰辛而平淡,却总是快乐着一如既往。

对我来说,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盼着礼拜六早点放学,相好的几个玩伴一起去村头的麦场麦垛里打闹,等着去看露天电影或者跟着母亲去村西头,村西头有一个不知那个年代的石磨,母亲每次都提前把自产的辣椒用火焙干,把辣椒放在石碾子上边,蒙布的毛驴有节奏的转圈,经过一段时间的碾扎,辣椒的香味四处飘香,玩伴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烤锅盔,撒上盐,抹上碾好的辣子酱,那味道天然醇香,对过去的我们来说,虽然吃的满身冒汗,四肢乱晃,可那就是我们解馋的最好的美味佳肴。

夏忙秋收,是老家最忙的季节,也是乡亲们最高兴和盼望的日子,忙活了大半年,该是收获,颗粒归仓的美好季节,农家小院,处处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院中房檐下,树叉上满是堆满的包谷和红火的柿子,屋里粮仓里满满的麦子,这也是乡亲们辛苦一年的收成和结果,虽然累了,心里却全是喜悦和激动。

眼看天气转冷,冬季的脚步慢慢临近,过去似乎下雪的机会很多,一望平川,漫山遍野,白茫茫,雪皑皑,特别寒冷。

乡村之间的路似乎也少的可怜,有路,也是羊肠土路。

雪地中,人们仅凭借印象踏着别人走过的脚印,赶往各自记忆中的家。

这一季节,对乡亲们来说,是相对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家家户户房顶冒起白烟,升起了火,烧起了热乎乎的炕,农田地里的活,天寒地冻,该好好休息,歇歇脚了。

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奶奶都要去姑姑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奶奶是小脚,我就成了奶奶的拐杖,过去交通不便,十几里的地方。

我和奶奶走走停停,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姑姑所在的羊吉岭乡。

在姑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的豆腐坊,姑姑每天早早起来舀一碗黄豆去换豆腐,领着我,去豆腐坊,刚出锅的卤水点豆腐,师傅用勺挖一碗刚出锅未成形的豆腐,就是豆花,回家放上调好的蒜汁,油泼辣子,当时,唇齿间淡淡的苦味,浓浓的老豆腐的余香,感觉那味道真是纯正呀!

冬季来临,就盼镇上赶集、过会,到了这个时期,附近周边做生意的都提前支起帐篷,占好摊位,搭起锅灶,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家乡集市上的羊肉泡馍。

过去虽然家里不富裕,可母亲,每逢赶集过会,都要早早起来,烙好锅盔馍,去集市上端一盆热乎乎的羊肉汤,给我们姊妹们改善生活,还得悄悄吃,生怕街坊邻居说三道四,毕竟过去生活条件还是不好,还好父亲在外工作,家里还算可以接济上,那个时候,我感觉姊妹们是最幸福的,母亲是最温馨的,现在不时还想起妈妈的味道。

母亲干活是一把好手,虽是农闲寒冬,母亲却一点也闲不住,每年冬季,母亲总要点上煤油灯,不是纺线,就是织布、纳鞋底,夜深人静,老屋里总能听到纺车咯吱咯吱和母亲脚踩织布机和梭子穿梭的咯噔咯噔的声音,白布织好,每到赶集时间,几个姨都来了,谁也闲不住,都搭把手,在院子里搭锅染布。

一年四季,姊妹们的内衣,布鞋、鞋底和炕上的床单都是母亲一手操劳缝好做成的,母亲也不吝啬,临走,还给她的姊妹们每人都给一些,想起来,多让人心酸呀,可惜,母亲却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只能把这美好的回忆永远埋藏在深深的记忆中,寄托对母亲不能忘记的切切哀思。

到了腊月,过了腊八,乡村四野,农家小院,处处有了新年的味道。

乡村四野,邻家小院,条件较好的开始挂粉条、挂面、杀猪、炸油锅,卯足了劲,来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和自己,准备着招待亲戚朋友的年货。

终于熬到年三十晚上,年味更足了,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给灶王爷添供品,到了该团员的时刻,不管一年来兄弟关系好坏,到该吃年夜饭的点上,弟兄们都要各自在自己家做好一盘菜,领着媳妇、子女,哪怕是简单的猪肉冻粉条,一瓶高脖西凤酒,都要去老人那里拜年、团聚、守岁。

老人发完压岁钱,兄弟们都盘腿坐上热炕,围着小炕桌,说说家里的家务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好年景,好收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村里村外祥和喜庆,街坊邻居相互祝福,拜年问好,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人们开始要走亲串友去拜年,路上多了走亲访友的人流,妇女们头上的各色头巾和手中的各种灯笼格外显眼,在白雪之中显得格外喜庆。

走完亲戚,又该忙活闹十五了,家家户门挂上了大红灯笼,院子照壁也不例外,点上里边装满菜油,放上灯芯,用胡萝卜刻成的各种蜡烛,摆上各种属相造型的馒头,四处通亮,红火喜庆。

浓浓的乡情作文 篇四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那里现在应是满路的泥泞吧。

咦?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陌生城市过惯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于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

一场湿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尤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在我孤寂的心灵中思绪如鱼在畅游。一度沉湎于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而我的灵魂早已游离出去,透过千山万水,回归了故里,正和憨厚的乡亲们一起品尝那纯纯的米酒。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浓浓的乡情作文 篇五

下班了。工作了一天的我大步往家走,虽然工作了一天,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我才三十多岁嘛,年轻有力,怎么会累呢?

到了家,我开动机器厨师,让它为我做饭,然后就坐在沙发上休息,我没什么活儿可做,电视也不敢看,因我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眼睛都快近视了。不过,没事可做真的很无聊,我左顾右盼,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一本朋友刚送我的《唐诗三百首》,我立刻拿过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我读啊读,突然,我得到一首唐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读着读着,不觉眼睛湿润了。是啊,我也在他乡为客二十载,我从未回过家,最多只是向家中打打电话而已。父母在电话中总说家中一切都好,让我在外面安心读书,好好工作。但是,我……唉!二十年了,我怎么说也得回去看看了。

我向北京市长请了假,坐上超高速的飞机,仅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就从北京飞到文山机场了。我想到车站买票,可惜我转遍了整个文山城,也无法找到车站,后来通过打听,我才知道,由于文山油价高涨,汽油卖到了500元一公斤,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消费,州政府禁止车辆通行,鼓励人们用月光直升机,这种飞机价格不贵,又节约能源,只要有光线它就能飞行。我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架直升机就往家飞去。

在飞机上,我想,家乡是否已经改变了模样了呢?二十年前,这里可是一副穷样。人们住着土做的房子,大风一来,瓦片到处飞,街道上到处是垃圾,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粮食都不够吃;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而家长却酷爱赌博、打麻将、压豹子、斗地主,懒懒散散,不务正业,山上到处光秃秃的,毫无生机。而河里的水,也是黄黄的,因为河的上游有一个私人开采的矿厂……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家乡的上空。我低头一看,呀!我惊异了:只见家乡的山冈上,田野里,到处绿油油,金灿灿的。就连过去的那条公路,已经成了一条绿化带。我将飞机开低一点,只见山村小寨都盖起了洋房,高的十多层,低的也有四五层,房屋顶上都放着一架蜻蜓一样的东西,那是什么?我仔细一看,哟!那是我开着的这种玩意嘛!我在我家的那个村上空绕了几圈。只见到处都是山清水秀,山间绿树红花,花坝湖上穿梭着汽艇和小舟,人们都在田野里辛勤地劳动着。过去的景象已经不见了一丝痕迹。

我想,妈妈可能等我好久了,我驾着飞机,急忙向我家的房子驶去。

【浓浓的乡情作文】相关文章

浓浓的乡情作文优秀7篇05-02

浓浓的乡情作文(优秀10篇)04-02

浓浓的乡情作文精彩4篇03-11

浓浓的乡情作文(精选7篇)03-02

浓浓的乡情作文【优秀9篇】02-25

浓浓的乡情作文800字(精选6篇)02-04

浓浓的乡情作文(精彩8篇)01-26

浓浓的乡情作文(8篇)01-26

浓浓的乡情作文(优秀7篇)01-26

浓浓的乡情作文(优秀9篇)11-20

28 24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