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通用6篇

2023-11-19 12:38:1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6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质量守恒定律 篇一

关键词:质能方程;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矛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1-0036-3

1 问题的提出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而爱因斯坦相对论动力学的一个著名结论是质能方程:E=mc2,此方程表明物质的质量亏损对应着一定的能量损失。

问题一:在核反应中,能量是哪来的?释放之前是以什么能的形式存在的?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有损失,可以根据质能方程算出释放的核能,难道是质量转化为能量了吗?

问题二:化学反应中会有能量的变化,而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能量的变化必然会有质量的变化,那为什么反应前后质量还守恒呢?

问题三:假设有一高温物体,质量为m ,放在低温环境中,该物体必然向外散热,辐射出能量,那么该物体的能量必然变少,根据质能方程,质量也会减少。但是,我们却认为,该物体的质量是守恒的,这怎样解释?

这些问题是否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是错误的?或者说不是普适定律?

2 守恒定律的科学表述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三大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20世纪初[1],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同样的,在物理变化中物体的总质量也保持不变,如把糖溶解在水里,则溶液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糖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之和。大量实验证明,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

能量守恒定律也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2],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煤燃烧后放出热量,可以用来取暖做饭;可以用来生产蒸汽,推动蒸汽机工作,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轮发电机转变为电能,电能又可以通过电动机等用电器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所有能量转换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恒定不变。”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对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很容易理解掌握的。

3 质能方程的本质

在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五章《相对论的诞生》中讲到,爱因斯坦在1905年撰写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论文中根据狭义相对论原理及洛伦兹变换,经过高等数学推导,划时代地导出了相对论动力学的一个著名结论――质能关系:E=mc2。质能关系式从理论上预言了核能释放及原子能利用和原子弹研制的可能性[3]。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其变化量的表达式:ΔE=Δmc2,质量亏损时,即当质量减少Δm,就意味着要释放出ΔE=Δmc2的巨大能量,此式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质能方程有三种表达形式 :

1.E0=m0c2,式中的m0为物体的静止质量,m0c2为物体的静止能量。中学物理教材中所讲的质能方程含义与此表达式相同,通常简写为ΔE=Δmc2。

2.Ev=mvc2,式mvc2为物体运动时的总能量,即物体的静止能量和动能之和。

3.ΔE=Δmc2,式中的Δm通常为物体静止质量的变化,即质量亏损。ΔE为物体静止能量的变化。这种表达形式最常用,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误解的表达形式,难道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了吗?

相对论力学指出,物体有总能量,也有静止能量[4]。粒子的总能量包含静止能量和运动能量。物体的静止能量是它的总内能,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使原子与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能、原子内使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电磁能,以及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结合能……物体静止能量的揭示是相对论最重要的推论之一,它指出,静止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运动。一定质量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内部运动能量,反过来,带有一定内部运动能量的粒子就表现出有一定的惯性质量。在基本粒子转化过程中,有可能把粒子内部蕴藏着的全部静止能量释放出来,变为可以利用的动能。由此可见,在相对论力学中,能量和质量只不过是物体力学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

爱因斯坦推导出质能方程之前,人们都认为质量和能量是两个概念,他们之间是没有关联的。质能方程所包含的,是关于原子核的反应过程中质量和能量的转换。在相对论力学中指出,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m与静止时的质量m0之间有以下关系:

此式表明物体运动时的质量m总要大于静止时的质量m0。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它的质量明显地大于静止质量,在核反应中,这个现象必须考虑。

4 质能方程在更为宽泛的领域揭示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正确性

当一组粒子构成复合物体时,由于各粒子之间有相互作用能以及有相对运动的动能,因而,当物体整体静止时,它的总能量一般不等于所有粒子的静止能量之和,两者之差称为物体的结合能。与此对应,物体的静止质量亦不等于组成它的各粒子的静止质量之和,两者之差称为质量亏损,质量亏损与结合能之间有关系:ΔE=Δmc2。由于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对此式的解释较浅,因此,有些学生就误认为,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再守恒,且少掉的质量转化为能量了。

问题一释疑:在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是原子核的静止能量的一部分,即原子核内核子的强相互作用的核能等转化成了发射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但总能量守恒;此外核反应前后,原子核有质量亏损,由于发射的微观粒子高速飞出而质量增大,其增大质量就是原子核质量亏损,但总质量仍然守恒。质能方程反应的就是质量亏损与所释放核能的数量关系。

问题二释疑:通常情况下,质量守恒是在低速条件下的静止质量守恒,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就是这种情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没有涉及到物体的微观静止能量与运动能量的变化,因而不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去解释。可用宏观经典力学能量守恒理论解释。可以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下转第40页)

(上接第37页)

问题三释疑:对于高温物体的热辐射,是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是一种物体用电磁辐射的形式把热能向外散发的热传导方式。它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这是热的三种主要传导方式之一。我们所说的其质量守恒,仍然是低速条件下的静止质量守恒,没有考虑能量减少引起的运动质量变化。实际上,辐射能量的同时是有质量亏损的,物体的一部分质量转化成了光子的质量。

此外,原子核衰变时放出能量,其总质量也是减小的。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α粒子、β粒子、中子、质子、核子团等的动能即来自于衰变前后质量亏损对应的核能。

可见,质能方程把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表达了出来,并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质能方程表明,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质能方程将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质能方程在更为宽泛的领域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肖德武。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J].科学与文化,2007(11):5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 篇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守恒法;解题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化学还是物理反应的过程,都存在这样一种规律。一些参量在反应前后会保持不变,如目前熟知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等。因此,通过这类参量的守恒关系来求解试题的方法就是本文所说的守恒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某一参量的守恒规律,规避掉反应中间的复杂过程,从而可以快捷准确地求解试题。

本文将针对不同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试题中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利用守恒法解题的方法,提高应对高中化学的解题能力。

一、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者某一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的方面主要包括:反应物质量不变,反应元素质量不变或者整个反应过程中总质量守恒,结晶反应中溶液质量不变。

例1.在某化学反应中A+2B=C+2D,已知C和D的摩尔质量比值为9∶22.当16质量单位的A和B充分反应,产生44质量单位的C,那么参与化学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值为( )

A.32∶9 B.23∶9 C.16∶9 D.46∶9

解:由题意可知:A + 2B = C + 2D

22 18

16 m(B) 36 44

根据质量不变定律,反应物B的质量应为36+44-16=64,那么参与化学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值为64∶36=16∶9,所以答案为C。

例2.在某容器内,足量的浓硝酸和1.28g的Cu粉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当Cu粉完全反应完时,能够得到标况下的2.24L气体,那么该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硝酸为( )

A.0.12mol B.0.11mol C.0.03mol D.0.08mol

解:由于参与反应的浓硝酸最终生成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硝酸铜,另外一部分变为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N原子必定不变,不管最终生成的是何种类型的气体。因此,最终参与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N(Hno3)=n(气体)+2n(Cu(NO3)2)

=1.92g/64g・mol-1+1.12L/22.4Lmol-1

=0.03mol

二、原子守恒定律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原子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中元素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这是从化学反应的本质中引申推理出来的。化学反应本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恒定的,变化中它们按照新的组合方式组成新的微粒。

例1.在氧气中灼烧0.44g由硫、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用20mL 0.5mol/L的烧碱

溶液恰好能完全中和这些硫酸。则原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36.4% B.46.2% C.53.1% D.22.8%

解法一:普通方法

先书写方程式,再列式计算。而本题Fe、S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定,因此,第一步Fe、S化合物燃烧方程式还需写不定的化学方程式,这给计算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即使不考虑铁,只从S元素考虑,也有如下四个反应:

S+O2=SO2;2SO2+O2=2SO3;

SO3+H2O=H2SO4;H2SO4+2NaOH=Na2SO4+2H2O

根据已知NaOH的量,逆推H2SO4,再由H2SO4推SO3,再由SO3推SO2,再由SO2推S元素。这里面所蕴含的关系式如下:

2NaOH―H2SO4―SO3―SO2―S

2mol 32g

20×10-3L×0.5mol/L m(S)

=0.01mol

列比例式:解得m(S)=0.16g

则原化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6.4%

所以答案为A。

参考文献:

[1]于荣华。运用守恒法巧解化学题[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0).

质量守恒定律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中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这一课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元素、化学式等知识,同时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基础,而本节课又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做好了知识准备。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情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许多化学反应,能够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基本具备了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教材及教情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5.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本质。我是采用通过小组实验、共同探究、动画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6.教材改进

课本中实验5―1的实验装置。

二、说教学方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学生的化学知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还不熟练,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科学史实、微观模拟、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白磷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水分解等反应。引出这些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学生分组讨论做出猜想:可能改变,可能不改变。

2.实验探究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时,首先提示学生应该思考哪些问题。例如:可以选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方法;实验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根据设计实验要考虑的问题,教师给出方案。

教师演示:白磷燃烧的实验,对方案一中反应前后所称量的物质进行对比。最后得到的就是:白磷质量+氧气质量(参加)=五氧化二磷质量(突破重点)。由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让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完成活动探究二。

活动探究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电子天平、注射器。

经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说明猜想一正确。

3.科学史实

由于两个实验不能说明定律的正确,我带着学生一起去做个时间旅行,从公元前300多年到20世纪初,质量守恒的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成为理论定律的过程。

①朴素的唯物思想阶段;②自觉应用阶段;③经验定律阶段;④理论定律阶段。

4.微观模拟

课件展示动画模拟水分子电解过程中分子原子的微观变化。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仔细观察。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改变了没有?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完善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不变、二改变、二可能变”,课件展示。

5.课堂小结

学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实践中得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实验中的相同装置,出现不同现象,再次出现探究的高潮,引导学生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利用动画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的概念,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为了增加实验的精确性,我改用电子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范文 篇四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实验]:演示课本第90页:活动与探究

[板书]:方案一:白磷燃烧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板书]:方案二:CuSO4与Fe的反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讲解]:在这两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总结板书]: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NaCl

+

H2O

+

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Na2CO3

)

+m(HCl)

=m(NaCl)+m(H2O)+m(CO2)

所以

m(Na2CO3)

+

m(HCl)

﹥m(NaCl)+m(H2O)

中学教案纸

[板书]: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

[总结板书]: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Mg)+m(O2)=m(MgO)

所以

m(Mg)

﹤m(MgO)

[板书]:但是,燃烧后有一些氧化镁残留在坩埚钳上,还有一些氧化镁在燃烧时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因而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小。

[板书]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教师活动]:(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3.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白磷燃烧实验:a.现象: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②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P

+

O2

P2O5

中学教案纸

注意事项:1.密封体系

2.小球起到缓冲作用。

CuSO4与Fe的反应:a.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Fe

FeSO4

+

Cu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a.现象:产生大量的气泡。

反应后天平失去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Na2CO3+

HCl

NaCl

+

H2O

+

CO2

实验5-1

镁条燃烧实验:a.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b.结论: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c.表达式:Mg+O2

MgO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质量守恒定律 篇五

一、调整实验内容,降低实验难点,使教学更简捷有效

本节课的课程安排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学。首先演示的是磷燃烧的实验,用一个气球将反应容器口套住,反应前先称量反应装置及药品的质量,开始反应,等反应停止后再称量,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质量不变的原因。接着进行铁与硫酸铜的演示实验,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根据反应现象以及反应前后质量仍然不变的结果,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第三个实验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反应后称量质量会变少的,第四个实验是镁条燃烧,是反应后称量质量会增加的,让学生反复思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实验设计层层推进,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加深并拓展了知识内容。但是在实验的设计上,我认为磷燃烧的实验大可以不做,因为这是个重复实验,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出现了好几次。而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在这里可以改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现象比较明显,同时也达到质量不变的结果。这样虽然少了磷燃烧的实验,可是没有影响利用实验来推出定律的教学思路,还降低了实验难点。保留碳酸钠和盐酸的实验和镁条燃烧的实验,这样课堂的实验只有三个,在时间上也比较宽裕。因为简捷有效,课堂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反而更好。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体验

《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的新课是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学,我改成了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相对于演示实验来说,可以更直接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在知识的学习上肯定更有效果,但是不能是难度太大的实验,而且实验的内容不能太多。而原本教材安排为演示实验教学,是因为本节课是根据实验来推理基本定理的课,又是新课,实验的内容较多,磷燃烧的实验较难,不适宜设计为分组实验探究的课。但是因为我把磷燃烧的实验去掉不做,节省了较多的时间,而其他的几个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胜任,所以安排为分组探究的实验是可行的。教学的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教学的主题设置问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改变吗?然后安排学生做第一个实验,实验的内容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要求称量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得到答案。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现象是比较明显的,现象越明显就越能加深学生对设问的问题的思考,由此可以比较顺利地推出质量守恒定律。讲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质量会守恒。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解释,因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参加反应的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有了实验的结果做前提,又有了理论的依据,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接受质量守恒定律了。

接着要求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反应完后称量的质量比反应前少。学生对这个实验结果很吃惊,但是也很快就理解了质量减少的原因,因为实验过程有很明显的气体产生。该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问学生:反应后称量质量减少是否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也能很快理解必须是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相等,包含产生的气体的质量。然后在这里要让学生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这个实验反应后称量的质量不变?在思考讨论后让学生看课本上磷燃烧的实验,问为什么要在装置上加一个气球,学生自然很快就知道是为了防止气体的散失。这样的话,学生又学会了如何设计密闭的反应容器。

三、利用实验中的问题加深探究的力度,启迪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实验是镁条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也先提了个问题,设问:镁条燃烧完称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是比镁条质量大,还是小,还是不变?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判断不出来,我猜想是因为不知道反应的原理的缘故吧。接着就让学生带着疑问动手做这个实验。令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不同的,有的学生称量出来反应后的质量增加,可是也有的人称量出来质量是减少的,有少数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引起了学生的争论。于是我先和大家讨论实验的现象,根据燃烧通常是和氧气反应给出了该反应的方程式,就方程式上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和大家讨论正确的结果。学生们很快得出应该质量是增大的,因为镁条的质量加上氧气的质量才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结果呢?我让大家认真回忆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再思考讨论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经过大家认真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提出很多可能使得反应后的质量没有变大:一是认为镁条燃烧的时候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白烟,这个白烟可能是氧化镁的小颗粒散失在空气中引起质量损失;还有就是发现夹镁条用的坩埚钳上有沾上很多的白色固体,估计是氧化镁的固体留在上面,这样就会造成生成物质量的损失;还有的同学提出镁可能会和空气中的氮气起反应而损失质量等等。通过探究讨论,学生们的知识得到了更深的巩固,对实验误差的理解和判断也会更明晰。

质量守恒定律 篇六

关键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 改变 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理论之一,既是学好化学方程式的工具,也是历届中考化学考查的热点。因此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抓要点

1.要点一“化学反应”。任何化学反应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明确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指体积或者其性质的守恒。例:在■反应中,每2体积的H2与1体积的O2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体积的H2O,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守恒。

3.要点三“参加反应”。定律中十分清楚地指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那就是说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是不能计算在内的,只能当做反应物过量来处理。例如:关于H2在O2中燃烧,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生成多少克的水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氢气过量而氧气反应完全,所以在计算生成多少克水时我们选择氧气的质量计算。

4.要点四“总和”“等于”。定律中明确指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在计算时,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不能漏掉任何一种物质。

二、掌握实质

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呢?这是因为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宏观、微观角度有“六个不变”“两个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

六个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两个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理解了上述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要点,我们要应用到实践中。质量守恒定律在中考和习题中常见的题目有下列几种形式: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例。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解析】正确答案为B 。A选项:忽略了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故A选项错;B选项: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增加了是因为镁燃烧结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所以质量增加;C选项: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有氧气生成并逸出,所以剩余物的质量应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故C选项错;D选项:此变化为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错。

2.应用质量守恒的简单计算

例。agH2O2与2gMnO2混合完全反应后有残留物质bg,则生成O2的质量是( )

A.(a-b-2)g B.(a-b+2)g

C.(b-2)g D.(a-b)g

【解析】根据定律内容,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前质量为(a+2)g,反应后剩余bg,相减即生成O2的质量。答案为B。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组成

例。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物质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推力,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N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N2H4 B.NH3 C.N2O4 D.NO2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有2个N原子,8个H原子,4个O原子,故反应前应该与之相同,除了X外有4个H原子,4个O原子,故 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2个N原子4个H原子,氮化物的化学式里N一般写在前面,则化学式为N2H4。答案为A。

4.综合应用

例。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解析】根据表中质量的变化判定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则B、D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则C为反应物,(若质量不变,则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又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判断A也应是生成物,则方程式为CA+B+D

设C、A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

xC yA + B + D

216x 194y

21.6g 9.7g

■=■

x:y=1:2

答案选A、D

5.实验验证定律

例。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解析】题目不仅仅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也考查平时实验的基本能力。

A选项:生成的氧化镁白烟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一部分沾到坩埚钳上,因此A错;

B选项:因塞上活塞且没有气体生成,质量没有损失。B答案正确;

C选项:纯粹是物质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C错;

D选项:反应是在敞口的烧杯中,生成的气体直接扩散到空气中质量损失,D错。

6.巧解计算题

例。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7g固体物质。试计算:

(1) 生成氧气的质量。

(2)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3) 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析】首先,由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所以10.7g固体物质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与15.5g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的质量相等;其次,题中所给两个数据均不是纯净物的质量,无法直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氧气的质量,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即是固体减少的质量;再次,由氧气的质量,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钾的质量;最后,由氯化钾的质量计算出10.7g固体中所含二氧化锰的质量,也是原混合物中所含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生成氧气的质量即是固体减少的质量。则:

m(O2)=15.5g-10.7g=4.8g

(2)设反应过程中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

(3)10.7g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的质量与15.5g固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锰的质量相等

m(MnO2)=10.7g—7.45g=3.25g

【答案】

(1)生成氧气4.8g;

(2)生成氯化钾7.45g;

(3)原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锰3.25g。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壶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相关文章

质量守衡定律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08-11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09-19

《纪念白求恩》教案【优秀6篇】09-20

英语教学教案模板英文版【5篇】11-24

54 2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