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案【优秀7篇】

2023-11-19 09:33:0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梅花魂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梅花魂教案 篇一

关键词 陶瓷,吉祥文化,发展

1引 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宝藏。陶瓷便是当中最美丽、最绚烂的一部分。其装饰图纹所传承的吉祥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磨制石器和原始装饰品的出现,尤其是七千年前出现的彩陶,表明了原始先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崇拜,摆脱了“有用就美,无用则拙”(墨子)的审美追求,使物质效用和精神愉悦融为一体。

奴隶社会陶器的生产仍占很大的比重。继战国、西汉时陶器部分取代铜器之后,东汉晚期的陶瓷器有了更大的发展,为进入瓷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同时,陶瓷装饰也在不断地吸收青铜器和其它器具的纹样,丰富自身的图饰样式,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这一切都促成了象征祥瑞寓意的纹样装饰与陶瓷器皿的紧密结合,使源于原始人文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在明清更达到高峰,清代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2陶瓷装饰中吉祥图饰的发展历程

2.1 远古时期

陶器诞生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彩陶(被誉为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其中以黄河中上游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丰富。

彩陶文化中写实纹样类型较多,主要有人面纹、鱼纹、鹿纹、鸟纹(半坡型彩陶)和蛙纹(庙底沟型彩陶)等,还有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龙、凤、龟)及少量植物纹样。通过对某些动物、自然物甚至工具的模写,逐步演变出抽象的几何纹,有三角形、网纹、火焰纹,旋纹、涡纹、水波纹、回纹(马家窑彩陶),S形纹、×形纹、太阳纹(辛店彩陶)等等。不过,在整个新石器时代,陶器仍以胎装饰(即在陶器上刻、划、堆贴、锥刺纹样)为主。图1为半坡文化时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

对实物的描摹和抽象,真实地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或许它们在人类的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意义,是人们生存所必需;或许是始于对诸如鱼能游于水、鸟能翔于天、蛙能两栖生活此类优于人类天性的向往,进而产生了对这些动物的崇拜,希望它们是自己的保护神。鱼以后成为龙的组成部分,鸟、蛙则成为太阳和月亮的化身,而水波纹、漩涡纹则是源于对蛇的崇拜,蛇以后成为龙的主体。

这种图腾文化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

2.2 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的重点工艺品种是青铜器,但主要供上层社会少数人享用且用作祭祀中的礼器(藏礼于器)。因而,从全社会看,陶器的生产仍占很大比重。

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装饰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从商之前模拟陶器的单层印纹到殷商的多层次装饰,变质朴严谨为细腻新颖。西周中期以前,几何纹样主要有云雷纹、勾连雷纹、涡纹、方格纹、连珠纹等;西周中期以后,云雷纹也称回纹出现最多。动物纹样也很多,其中祖先想象出来的动物纹样,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和凤纹等,超越了诸如象、虎、犀、熊、鹿、牛、羊、马、兔、鸟、蝉、蚕、龟等象生动物纹样而占据主要地位。

青铜器装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偃师二里头文化中出土的灰陶、白陶上就有与青铜器相似的纹样(如涡纹、圆圈纹、花瓣纹),可能是由于青铜器不多用,陶器代替作祭祀之用。釉陶和原始瓷器的装饰除少数素面外,多饰有云雷纹、方格纹、叶脉纹、圆点纹等;新石器时代起源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印纹陶至西周后期发展更兴盛,纹饰也吸收了这一时期的特色。此时,各代或多或少都有陶器雕塑,造型有龟、蛙、羊、鸟和虎、猪、人像等。

饕餮、夔、龙和凤这些想象中动物的纹样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观饕餮纹,有的形似牛头,有的形似虎头,但绝大多数是由两个相向对称的夔纹组合而成。它所表现的想象动物是和龙凤一样的原始图腾,或是龙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除具有神秘威吓力量外,还具有协上下、承天意的祯祥意义,见图2的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还有如涡纹,也被称作同纹,是一具有吉祥意味的符号,内蕴光明、光荣和永恒之意,其在我国图案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2.3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秦汉的陶瓷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创新,陶器日益精美,瓷器日趋成熟,为进入瓷器时代奠定了基础。陶瓷品种增多,有日用器、新创烧的暗纹陶及彩绘陶和铅釉陶。

日用器装饰继承了前代的纹样。彩绘陶,最早出现于春秋而流行于战国、秦汉。它主要作明器之用,这与当时的厚葬风气有密切的关系。彩绘陶除仿制日用陶器外,也有仿造当时的铜器、漆器,纹样的构成、绘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战国时,纹样以几何纹为主,有涡纹、三角纹、矩形纹、之字纹等,其他还有云纹、龙凤纹、鸟兽纹等;汉代以几何纹、云气纹、动物纹及人物纹为主。此外,吉祥文字装饰也开始在汉代流行,此时的纹饰内容广泛,人物题材有现实生活的,也有神话想象的,如东王公、西王母、神仙、羽人等;动物题材有了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龙、凤、麟、龟)以及十二生肖等。如洛阳烧沟出土的“彩绘陶壶”,整器由几何纹装饰带分隔构成,腹部主纹区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相追逐于云气纹中。此时还盛行陶塑,题材涉及人物、动物、器物、建筑模型等。图3为战国时期的饕餮纹半瓦当。

战国秦汉时期,这些纹样的流行与当时统治阶级信奉谶纬神学有关,包含成仙成道、长生不老、多子多孙、吉祥如意等思想含意。

2.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陶瓷工艺有了重大发展,南方青瓷成熟、黑瓷进步,北方白瓷正式烧制成功;与此同时釉下彩出现。

在陶瓷表现手法上,雕绘结合,艺术效果多样。西晋后,陶瓷造型新颖,巧借各类形象,综合运用多种技法。“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如东吴“塑像五联罐”、江苏金坛出土的“佛像谷仓”、浙江萧山的“丰收谷仓”等,在上面雕塑了幼儿戏耍、人物、禽兽、谷仓等。

这一时期,常见的纹样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物、仙人、佛像、莲花、忍冬等。南京雨花台长岗出土的三国“青瓷釉下彩盘口盖壶”,上有鸾鸟、铺首、佛祖、莲台、比翼鸟、桃、白虎、羽人和仙草,反映了道教中“魂神澄正,得升天堂”的内容,充满神秘的气氛。

东晋装饰简朴,后期始有莲瓣纹;西晋后期,褐彩斑釉装饰流行,如温州郊区出土的“褐彩鸡头壶”。鸡为六畜之一,虽不很高雅,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为官、民生活必不可少。又鸡多产,又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故也常作为陶瓷器的装饰纹样。

由于佛教的影响,两晋后盛行莲花、忍冬、佛像、飞天的纹饰,尤以莲花纹饰最为突出,有尖瓣、圆瓣、单瓣、复瓣、仰式、覆式等样式,一件器具或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在佛教上,莲花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它以美、爱、长寿、圣洁等综合象征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名花。因此,常与“连”同音组合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忍冬则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如河南安阳出土的“白釉绿彩四系莲瓣缸”上的丰肥莲瓣和“黄釉陶扁壶”上的莲花、徐州狮子山出土的“白瓷绿彩四系盘口瓶”垂莲等等。

2.5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大的发展时期,民族的大融合和各国的密切往来,成为出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最灿烂辉煌的时期。

隋代的陶瓷装饰一般比较朴素,无论青瓷、白瓷,纹样除莲瓣纹仍相当流行外,一部分还装饰了新出现的纹样,有小朵花、团花、忍冬纹、波浪、联珠纹及草叶相间的印纹,精致可爱,另有一番情趣。

从唐代始,我国陶瓷生产“始有名窑”,名窑遍布全国。这一时期,青瓷常以龙、狮子、凤鸟、仙鹤、鹦鹉、双鱼、牡丹、莲花、宝相花、卷草等纹样装饰。白瓷则无纹饰,以质朴、厚重、素净见长。由于高超的陶瓷装饰艺术,出现了花釉、绞胎瓷、釉下彩等新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唐三彩釉陶器。花釉的斑纹、唐三彩的腊缬技法,清新活泼,妙趣横生;釉下彩还开创了用诗词和民谚装饰陶瓷的先声。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陶瓷曾输出到如印尼、埃及、伊拉克、朝鲜和日本等国,也吸收了外来纹样以丰富自身的造型和装饰,创造出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陵阳公祥等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以中西文化相结合的“青瓷凤首龙柄壶”,既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造型,又和龙凤造型融为一体。集中了各式纹样,有联珠纹、大力士、月亮、星星、飞鸟、宝相花、莲瓣、卷草等。

五代十国时期,陶瓷仍以青瓷为主。瓷器装饰有荷花、牡丹、秋葵、龙凤、鹦鹉、人物和风景等题材,花纹精美,构图严谨。

2.6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制瓷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有了丰富多彩的发展,精美的瓷器成为中国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象征,中国因之被称为瓷器之国。

宋瓷在纹饰上,题材丰富,花卉是主要的装饰内容。其他如龙凤、仙鹤、鸳鸯、麒麟、鹿、鱼、婴戏也是常见题材,同优美的造型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此时,吉祥图案进入了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宋代创烧“青白瓷”著名的“景德镇窑”,装饰纹样非常丰富,以花草、人物、动物、水波、云气等为主。其中人物题材主要有婴戏;花草以牡丹、莲花、芙蓉、居多;动物纹样有飞凤、芦雁、鸳鸯等。定窑印花纹样题材主要有牡丹、莲花、石榴花、萱草、游鱼、飞凤、云龙、鸳鸯、孔雀、雁、鸭等。图4为南宋青白瓷长颈魂瓶。

元代陶瓷工艺出现新的格局,南方景德镇成为规模最大的制瓷中心,青花和釉里红的创烧成功,开创了在白瓷上彩绘的制瓷新纪元。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分为主纹和辅纹两类。主题纹样有植物纹的“岁寒三友”松、竹、梅,还有牡丹、莲花、蕃莲、、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葡萄、海棠、瓜果等;动物纹样有龙、凤、鹤、鹿、鸳鸯、鹭鸶、狮子、鱼、海马等;其他还有八仙、八卦、八吉祥等纹样。辅纹则有卷草、回纹、蕉叶、云肩、莲瓣(码)、钱纹、锦地等。此外,还有“金玉满堂”、“大吉”、“福”、“寿”类吉祥祝语和姓氏等文字装饰。元代的瓷器纹饰层次繁密,但不杂乱,主次分明。如“青花八棱罐”,通体青花彩绘,腹部八面菱形开光内绘松、竹、梅、鸳鸯等;肩、颈部饰折枝花卉,口边绘菱形柿蒂纹,底足饰变形荷花瓣纹带。“青花凤头流扁执壶”则整个壶体为圆形,壶嘴是凤头;凤的双翅分别绘在壶身两侧,凤尾巧妙的形成壶柄,造型优美,纹饰绘制得非常精巧(如图5所示)。还出现了历史故事题材的装饰,如“萧何追韩信图梅瓶”、“鬼谷子下山图纹罐”等。

2.7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至清代,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元明清三代,釉装饰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胎装饰则急剧衰落。元青花上承唐以来釉装饰工艺技术而加大发展,下启明清青花的黄金时代。明代青花瓷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如花卉、动物、人物、文字、几何形状、吉祥图案等。而婴戏图属于人物纹饰一类,常见题材有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明代釉装饰进入绘画时代,以青花为主流,创造发展了五彩、斗彩、素三彩等。如有“明成化素三彩鸭子”(见图6所示)、“明嘉靖五彩凤鹤纹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清代的釉装饰更发展到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彩瓷中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时占主导地位。“清康熙五彩瓷盆”图案吸取了花鸟画的特点,用较为厚重的色料绘制了一个百鸟争妍的画面;“清雍正珐琅彩三友花瓶”,在脱胎瓷上描绘花鸟、走兽、山水、人物;“清乾隆粉彩镂空套瓶”,开光镂空花如圆窗窥视,粉彩花纹凸于紫红、正黄上,镶金口、涂金耳、勾金边,腹部镶一紫红福字(如图7所示)。

2.8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整个陶瓷业一直低靡不振。尽管民国初期成立了一些陶瓷科研机构,采用了一些机械化的手段,以及贴花装饰等手法,仍无法与新兴的外国陶瓷业相抗衡。民国时期的陶瓷业中心仍在景德镇。

民国时期仿古成风,继承了晚清的风格,瓷器装饰仍以青花、粉彩、五彩为主。纹饰画工草率,如天女散花、喜字、龙凤、花鸟等。喜字写得粗大,不规整;龙纹画得软弱无力,龙鳞多呈网格状,五爪龙多了起来。光绪时香炉、碗等器的足部边饰海水纹还有一点动感,到了民国则是风平浪静;火焰纹、云纹在光绪时比较细,有一定的飘浮感,到了民国似乎凝固,呈条块状。这一时期所生产的瓷器普遍比较粗糙,坯釉结合不好,脱釉现象严重。

同时,民国瓷器也增添了一些新鲜内容。民国时期,曾流行一种剪纸贴花瓷器。这种剪纸贴花瓷器画面丰富、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陶瓷彩绘艺术中的一个独立品种。民国剪纸贴花瓷器的图案多富于寓意,表达吉祥喜庆之意,如松鹤延年、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

受西方传入的搪瓷喷洒画的启发,始于清末的陶瓷刷花,在民国时期的景德镇最为鼎盛。景德镇的陶瓷刷花的民间艺术风韵浓厚,被誉为陶瓷艺坛中的一枝奇葩。刷花表现内容广泛,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静物等,只要是手绘方式能表现的刷花均能表现。装饰题材丰富,贴近生活。有神话传说、典故野史、民俗风情、田园风光、花卉鸟兽等脍炙人口的题材;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松鹤延年”、“三阳开泰”、“鹿鹤同春”、“多子多福”、“喜上梅梢”等,并大多配有题诗,诗情与画意协调。如民国“刷花大王”程大有的《梅鹤同春图》,图中一只仙鹤站于绿草地上,身后是一粗壮的梅树,如虬龙盘转,暗香浮动,表现出梅花俏丽的姿态;天空云蒸雾绕,仙气十足。

3 结 语

“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一个主题,古韵悠悠的中国陶瓷以其自然质朴的灵性、超然物外的艺术审美价值、丰富多彩的美好寓意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传承发展。这种具有生命力的人类艺术,既是中国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它所承载的吉祥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参考文献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 黄 蕾。论中国吉祥文化之表现[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9~31

3 李慕南,张林,李丽丽。工艺美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4 梁滨久。地方志应重视吉祥文化习俗的记述[J].黑龙江史志,2003(1):29~32

5 刘百灵。洛阳民俗中的吉祥文化[J].河洛春秋,2002(4):42~47

6 万长林。平面设计中的中国吉祥文化[J].云梦学刊,2002(5):84~85

7 徐华龙。档案与社会[J].2001(5)

8 徐明岐。程大有陶瓷刷花艺术[J].收藏家,2006(3)

9 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3(4)

梅花魂教案 篇二

本人从事教育管理和语文教研教学工作20多年。通过实践调研,深感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心累,较多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用于从现成的甚至唯一的教案集中抄写教案,以应付课堂教学或工作检查,更甚者以此作为完成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标致,教学课文缺少了对教学研究和教材熟悉的重要程序,思考课堂过程的时间没有保障,难以保证日常的语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但在具备充足时间如一周备好一课,有丰富资源支撑的条件下,可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探索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既可克服前述备课工作中和课堂效益存在的问题,又可优化备课工作,更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并能朝着备课的终极目前发展――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质量,这就是改进备齐模式,提升备课质量的研究宗旨。

我们在参加英特尔信息技术培训时,学习了运用英特尔《单元计划》备课,并以此方式完成教案,比^传统的备课方式都显现优化和有效。

一、单元作者:备课教师个人信息的填写。

二、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教学课文题目。

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在问题链中是最抽象的问题。可作为一组课程或者整个学年学习的大概念框架。基本问题聚焦课程核心和主题。单元问题――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而言是具体的。单元问题的特征:[1]、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单元问题将框定在某个具体的课程单元中,因此单元问题的提出是以单元为背景的。[2]、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为了超越内容问题,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并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的“透镜”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内容问题――它不同于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1]、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容问题涉及的是事实,而不是对内容的解释。[2]、内容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具体的“正确”答案。属于封闭性问题。[3]、需要知识和理解技能去回答这类问题。(引用百度搜索,有改动)

三、学科领域:英特尔设计《单元计划》中,提供选择学科领域中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准备课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其它学科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夸度。

四、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下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熟悉所教学年段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对某一课文备课时,一定要浏览课程标准并选择相关内容粘贴在框架中,以此作为指引确立教学目标、要求的依据。

五、学习目标和筛选教案:根据单元课文学习要求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探索相关课文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资料,确定适合自己的、最可行的教案,并根据自己实际进行修补以形成自己的教案。

六、预计时间: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和时间的预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的预计,都纳入备课时应考虑和安排的。

七、课前准备:相关资料、辅助材料、网络资源等。

八、学生情况:备课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哪些方面需要帮助他们,预见他们学习时会出现的难处,教师应怎样提供帮助。面对同一内容或课后知识的延伸,高材生还有哪些空间发展。

九、实践后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

十、小学中高年段的语文教材,每单元的课文一般为4篇课文。本校各年级一般都是4―5个教学班,每班配一名语文教师,同年级的语文教师4―5人。由年科组长主持单元的备课分工,一人精备一课,所用时间一般在一周时间或多些。人人都完成了备课后,将自己所负的任务教案打印成人手一份,年科组长组织年级语文教师在每周校定的业务学习时间里进行集体备课和交流。自己精备的一课在课堂教学方面应是熟练和优质的,至少较自己而言是提升和保证的。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梅花魂教案 篇三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物图

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梅花魂教案 篇四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 以点带面提问要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附词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重要的是抓住纲领举纲以张目。题目有题眼、有文眼,文章有线索,教学如果能以眼或线为中心问题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接触课文,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具体来说提炼以点带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1以题眼为中心提问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常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草船借箭》的借明明是骗来的箭为什么偏偏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既借则还暗示了这些箭在将来作战时要还给曹操 曹军造箭射自己可见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

1.2以文眼为中心问题

文眼是指文章中体现其感情的词句段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对于有文眼的文章只要慧眼识窗破窗而人设计中心问题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3以线索为中心提问

线索是贯穿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连珠缀玉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文的线为中心提问,顺藤摸瓜使头绪纷繁的课文条理化、简约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如《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 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2.1变直为曲

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两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

第一位老师: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位老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2.2化顺为逆

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最大的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顺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出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3变散为聚

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得越多,启发性就越大。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问”的倾向,看似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提问要变散为聚,化零为整,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想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梅花魂教案 篇五

梅山文化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梅山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二是风情民俗,三是梅山民俗民间艺术。作为梅山文化载体和民间艺术形式的民族民间舞蹈,是梅山地区渔猎文化的活化石,不仅形象地反映了梅山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思想,而且生动地体现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史,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一、梅山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型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是梅山文化的中心地带,据记载,该地区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早在帝舜时期( 约公元前2300 年) 这里的人们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双峰县志记载,娄底的双峰在商代就有虾子对龙假脸子(如赞土地)等原始舞蹈的出现,唐代后期在新化等地产生了拜香歌、九子鞭等舞蹈形式,明清时期灯舞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到目前为止,在梅山地区仍然流传极广的舞蹈品种有炭花舞、龙舞、狮舞、灯舞和祭祀性傩戏舞等类型,这些舞蹈形式都带有浓厚的梅山地域色彩。

炭花舞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间舞蹈,其历史悠久,由古代梅山峒民深夜狩猎时照明的火把发展而来,该舞主要流传在隆回县的七江乡一带,2008 年,七江炭花舞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炭花舞一般用于为舞龙队伍开路,道具为5米长的竹杆和灯笼,舞蹈常借助甩、抛 、绕 、抖、收和弓步、大八字步和蹲柱等肢体动作完成。舞姿绚丽,变化万千,时而粗犷刚健,时而细腻柔美,地面的舞者和空中的炭花浑然一体。舞动时,灯笼里的炭花火星飞溅,若游龙翻腾,如赤练疾驰,使人眼花缭乱,奇美异常,独具一格,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龙舞起源于古代,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呼风降雨、去灾除疫的力量。龙舞传衍至今而不衰与龙的美好传说相关。在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麟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吉祥、威严和力量的化身。梅山人通过舞动布龙、草龙和板凳龙等拟龙祝愿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每逢春节、清明时节,梅山舞龙队伍浩浩荡荡地出演。龙舞表演场地不限,大多流动性强。由于道具较重,龙舞的步法相对简单,舞蹈动作自由随意,但雄浑的大锣大鼓、龙钵锣鼓(或八音锣鼓) 和唢呐的伴奏,使龙舞显得格外气势磅礴。蚌壳舞、彩蓬船和花鼓等民间舞蹈及民间音乐的烘托为原本简单的龙舞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梅山龙舞演变至今,已发展成为展示梅山人力量的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舞蹈,充分体现了梅山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凝聚力。

狮子舞源自于原始梅山人对狮子的崇拜,在长期的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梅山人常寄希望于力量无比的狮子来驱除田间的病虫害,他们边唱雁鹅:“雁鹅虫呷萝卜,狮子哐!”手拉手地向前走,歌词非常古朴,舞蹈动作如同幼儿的游戏。与其说狮子舞是梅山人的一种娱乐活动,还不如说是他们寻求一种超自然力量庇护和求神赐福的祭赛。从表演上来看,狮子舞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表情细腻,柔和而稳重,动作有搔痒、舔毛、抖毛、打滚、抢球等,着重刻画狮子温驯可爱的性格。武狮着重武功,主要表现狮子的威武雄壮,勇猛矫健,动作有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登高等技巧,音乐与龙舞类似,也以打击乐和唢呐为主。毛狮 、单狮、手狮等为梅山地区狮舞的代表节目。

灯舞源于灯节,盛行于明、清两代。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按其舞法有持灯舞和提灯舞两种,前者为:灯上安灯把,舞时手握灯把,舞者列队成行,用灯摆出各种图案,而后者的表演者多用手持细棍,棍上垂吊着燃点的花灯,舞蹈着重表现持灯者的动态。灯舞的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一般配以节奏明快、抒情的民间小调,或采取领合演唱的形式。梅山地区的灯舞风格很有南方特点,其具特色的灯舞为产生于隋末唐初的梅山骨牌花,所制作的灯具采用民间的一种骨牌牌艺的式样。该舞由数十人表演,一人举灯领舞,众人默契配合,舞步时缓时速,用花灯组成21种图案,节日之夜,在欢快的花鼓调和锣鼓点的配合下,花灯焰火交相辉映,颇为壮观,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古朴之美。

最具梅山文化特色的舞蹈类型莫过于祭祀性傩戏舞,该舞由巫舞演变而来,流传梅山地区的历史悠久,而且有完整的程序,其表演者为巫师(师公和道士),主要保存在大型巫事大宫和会、 抛牌过度、 跄梅山等活动中,以摊戏剧目形式独立存在,其表演的时间为为秋冬晚上,地点在民间的堂屋,表演傩戏必须带佩带于傩面。傩面俗称“脸子”,为木雕,常见面有开山小鬼、修路郎君、判官、土地公、土地婆、歪嘴和尚和南山小妹等,傩面雕刻之后要交师公开光才能交付使用。梅山地区祭祀舞的代表节目有开山舞、迎鸾接驾、捉猫公等。其中杠梅山与梅山蛮有着密切关联,堪称梅山傩戏舞的大型的戏曲剧目。杠梅山是一出流行于会同、洪江、黔阳一带的傩戏,叙述湘西南傩家的两大阵营即梅山和桃源的一场战争,最后根据观音法旨而握手言和。全剧分为14场,上场主要人物多达15人,另有群众角色多人,它的角色行当齐整,生旦净丑俱全,全剧以辰河高腔演唱。这部剧作结构严谨,场面恢弘,在艺术上明显受到汉民族成熟戏剧形态的影响,已经完成了由祭祀戏剧向观赏戏剧的转型。

二、梅山民族民间舞蹈的渊源

梅山民族民间舞蹈承载着梅山一系列独特的风情民俗,与梅山人求生存和发展的繁衍不息的精神一脉相承,是梅山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生成、发展、演变乃至消亡的过程,都带有梅山那悠久历史年轮变迁的痕迹。从历史层面来看,梅山舞蹈体现了梅山原始文化的原始思维特色和荆楚文化的历史特色,其原生形态产生于梅山地区原始的渔猎文化。对于自然,梅山峒民则十分崇尚,无为而治,只求借助一种独特的自然宗教――“迷山教”来保证渔猎生活的维持,反映了人们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人们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的依赖、惧怕而又崇敬的矛盾心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以表现屈从、虔诚、感激、祈求或禁忌等为内容的祭祀仪式和舞蹈。因此,在梅山民族民间舞蹈中原始狩猎、农耕、征战、以及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等多有表现,这使得梅山舞蹈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比如,在婚嫁习俗丧葬习俗和治病驱魔等方面,梅山人都有独特的一面,湖南隆回花瑶婚俗即是典型代表。

恩格斯指出:“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毫无例外,有相当一部分梅山民间民族舞蹈由巫术仪式和巫舞演变而来。如龙舞等都是先秦殷商时期旱祭求雨的巫舞,传衍至今而不衰。梅山人奉信巫教,他们祭祀之神是祖师张五郎,亦称梅山教教主。北宋“开梅山”之前,梅山地区的梅山神祭祀仪式 鼓乐齐鸣,载歌载舞。节度推官吴居厚在他的《梅山十绝句。其四》写道: “迎神爱击穿堂鼓,饮食争持吊酒藤,莫道山中无礼乐,百年风俗自相承。” 章《 开梅山歌》有句云:“ 穿堂之鼓当壁穿,两头击鼓歌声传。白巾裹髻衣错结,野花山果青垂肩。”早期的宗教、祭祀舞蹈大多是由巫师或在巫师的引领下表演的,但随着梅山文化的发展,依附于民间信仰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除了巫师单独作法事外,现在已发展为融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群众性娱乐舞蹈。

三、梅山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

梅山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以下简称梅山舞蹈)是梅山人交换思想、表达情感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特有的风格。

首先,梅山舞蹈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作为民俗舞蹈的一枝独特的奇葩,梅山舞蹈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梅山舞蹈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春节期间。据记载,湘中一带有元霄燃灯烛悬照,舞羽龠之舞的风俗。 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村舍邻里自愿组合,在屋前、屋后、厅堂和地坪各处舞狮玩灯,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至夜,人们在河边烧起大火,高喊着:“狮子要进上山,龙灯要送下河!”表演者争先恐后,持刀、叉、棍等兵器在火上跃过,表示过火去邪,祈祷人畜平安,热闹异常。除新春期间,端午、中秋等其它传统佳节、农耕、或农闲季节,梅山人也不时以歌舞表达他们对增产增收的迫切期望或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抑或进行娱乐休息。在其它婚丧等红白喜事中,舞龙舞狮便成了人们助兴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梅山舞蹈是梅山人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们根据自然界气候、物候的运动规律改造自然和创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梅山舞蹈绚丽多姿,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特色。

梅山,是我国一个历史追溯久远,原始民族文化遗存较多的古老区域,是我国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集聚地,秦汉时期在古梅山地区置连道,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宋史《梅山峒蛮传》载: 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在宋代开梅山之前,古梅山地区长期处于中原王朝具体管辖之外,属于原始少数民族高度自治地方,由于民族迁徙,以古梅山为核心的梅山文化圈在历史变迁中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而后又辐射影响了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文化。据史料考据与田野调研分析,梅山文化可能是湖湘文化乃至大西南文化的重要源头,后多经流变梅山与瑶族族源关系紧密,在瑶族历史记忆中的梅山,更被视为瑶人祖先的居地,广西瑶族开坛书吟诵:一魂踏上梅山界,二魂踏上奈何桥。脚踏梅山深深全,不见师父心里休。瑶人对梅山的崇拜和信仰,通过经文和仪式得以表现。

梅山因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受着以荆楚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和以苗瑶为代表的南方文化自由交汇的影响,民间舞蹈的流派甚多。不同民族风格的梅山舞蹈有的潇洒、粗犷、健美,有的显得细腻、抒情、欢快,还有的显得风趣、诙谐和泼辣。包括:从长沙流入涟源的八月望郎;冷水江一带盛行踩高跷属于北方的民间舞蹈;花鼓戏接妹子则来自邵阳; 新化与湘西地区交界,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糅合其中,民间舞蹈中的土家色彩很浓烈,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影响力的舞蹈,明显的体现在梅山的祭祀舞蹈中,是傩戏最重要的表演部分 。茅古斯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狩猎生活,该舞的服饰和道具都相当具有原始风味,是原始文化的活化石舞蹈。动作朴实、自然,体现着土家族先民的生活情态。茅古斯的舞蹈动作诠释着先民们对女猎神梅山的敬仰之意。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茅古斯于2008年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舞台,向全世界展示着梅山舞蹈绚丽多姿的民族特色。

再次,梅山舞蹈重在以歌舞传情,具有浓厚的戏曲色彩。

梅山舞蹈来源于梅山人的劳作、生活和情感。例如,现在的广西瑶族村寨在祭祀亡灵的仪典上悬挂着绘有众多神像人物的梅山图,反映瑶人祖先在梅山耕作生产打猎捕鱼、击鼓起舞的多种场景。同时,梅山人都惯用歌谣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反映生活,记事传书,甚至宗教教义。如此一来,他们自然而然地将梅山舞蹈与民谣组合起来,形成且歌且舞的情感表达方式,生动地再现了梅山人的历史,经过长年累月的演变,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逐渐发展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梅山舞蹈。

梅山舞蹈无论是道具、服装还是表现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色彩。花鼓戏的表演更为突出,最常见的是为一丑一旦,一问一答,利用道具,且歌且舞,曲调欢快跳跃,达到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强烈艺术效果。还有一些舞蹈融歌舞演奏于一体,流传在新化县白溪一带的道教舞串联便是典型的例子,舞蹈者既是演唱者,又是伴奏者,通过形象的动作,变化错综有序的队形,既告慰了死者,又安抚了其亲属。以外,精美的道具也大大增加了梅山舞蹈的表现力。例如,蝴蝶戏媒中采取的旦帕丑扇不仅美化了舞姿,而且有利于舞者更细腻地抒感,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手狮舞的道具更是精彩纷呈,有木头雕制的小巧精致的小头狮道具,有代替车的彩带,还有当船的木浆等。梅山民间舞蹈的另一独特风格在于其动作的表演上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这些特色无不展现其与戏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舞台艺术效果而言,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独特的梅山文化环境造就了梅山舞蹈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梅山舞蹈刚柔相济的风格折射出梅山文化独特的地理、历史、经济和人文条件。如前所述,古梅山大部分地区为崇山峻岭,交通闭塞,为“蛮”所据,过着原始的渔生活,开始出现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历代统治者对“梅山峒蛮”,采取经济封锁和民族隔离政策,禁止汉人与其交往,并屡次派兵征剿。为了生存, “梅山峒蛮”人人自幼操戈习武(尤以新化为盛,至今横阳山尚有“武术之乡”之称),以抵抗顽敌。此外,远古时期的梅山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以狩猎为生,恶劣的环境练就了梅山人顽强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和粗犷的性格。梅山舞蹈与梅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地域特征源远流长,集舞蹈动作的柔美与武功招式的刚劲于一身,可以说,舞蹈与武术的浑然天成赋予了梅山舞蹈刚柔相济的风格:古朴而不失华丽、粗犷而不失细腻、迅猛而不失优雅。例如,梅山的标志性文化手狮舞,表演者身穿无袖褂子,扎腰带,穿便服,颇有武士风度, 其表演动作兼收并蓄民间武术和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并有所创造和发展。龙舞中的龙打滚、双龙抢宝、猛虎跳涧等耍法中更有不少武术、杂技性的动作,整个表演造型优美,刚柔相济,绚丽多彩,这种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至今在湖南和周边地区广为流传。

梅花魂教案 篇六

——题记

仰望顽强生命

好冷,冬天到了。大地的一切滴水成冰。本以为等待我的是一片白色天地,但我却感不到萧瑟。轻轻地,一阵微风伴着丝丝花香拂过我的脸庞,那时一株腊梅。花瓣飘落在土壤上,给了大地一个最亲密的吻,殊不知已被肃杀在这酷冷的天气中,单薄而枯黑的枝干无奈地对着苍白的天穹,留下一片叹息。它在寒风中颠沛流离,似乎随时都有被风一扫而过的危险!突然间,有一种冲动,想要保护它!停住了,面对寒风我只能颓然地伫立在门前,冷风刺入我的皮肤,我看着那株腊梅,看它随风而抖,每一次似乎都要被风连根拔起,却每一次奇迹般地又立在原地……不知觉中,一滴泪已滑过脸,游动在苍茫的大地上!

既然注定是一株腊梅,就必须得忍受住风雪的考验!是的,腊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咬牙坚持住了,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是的,生命有生命的苦,但人得学会挺过懂得战胜。每一朵花都要勇敢地绽放,即使孤独,即便疲惫。

我爱梅,我仰望生命,仰望这顽强的生命!

仰望坚强的生命

这不是一个人的肺腑之言,而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以行动给出的答案!

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大地震,许多同胞在一瞬之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废墟中,他们看不见希望的光亮。

梅花魂教案 篇七

一、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党员干部的灵魂

抓不住党员干部的思想,就不能从灵魂深处实施领导。同志曾经说,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精神决定一切,强调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塑造灵魂,确保他们思想先进、道德纯洁、作风过硬。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管理党员干部队伍上具有非常鲜明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用这些理论武装头脑,才能确保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纯洁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如果把人生比做船,那么思想就是帆,解决党员干部的行为问题首先就要解决思想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先导作用,是任何行政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二是激励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党员干部在行为之前催生战斗力,在行为之中保持战斗力。三是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这个从“觉”到“悟”的过程,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把“不自觉”变成“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三种:一是结合。结合,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优势的相互融入。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管理手段由刚性手段和弹性手段组成。刚性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弹性手段主要是思想手段。刚性手段威严而强烈,虽然坚持了原则性,却容易给人造成心理伤害;弹性手段柔软细腻,虽然具有亲和力,却容易反复,也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刚柔相济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移情。移情,是一种态度,是把健康的审美情趣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使之达到仁者见美、智者也见美的境界。其本质是要善于在党员干部身上发现闪光点。就如同面对梅花,审美情趣健康的人都会移情于梅花特殊的美,为之喝彩、为之赞美。比如,陆游在梅花身上看见的是英雄气概,夸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冕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大度君子,崇拜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度;触景生情,在梅花身上看到的是共产党的使命责任,一语双关地说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是疏导。 www.jingyou.net “疏导”一词源于“大禹治水”这个典故,把其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就是倡导用民主方式教育人。“疏”,就是从民主出发,允许党员干部表达自己的意愿;“导”,就是从原则出发,对正确诉求加以肯定、对错误诉求进行纠正、对把握不住的问题进行深入辩论,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

人们经常用“善于用兵”来评价指挥员的组织能力。面对用人失误造成的思想问题,任何教育管理都是苍白的。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关键在于以能位相称的用人原则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党的十特别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使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其落脚点就是能位相称。把人用对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邦有过一段自我评价,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用人,使各方面人才各尽其能、才尽其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党员干部区分为“人才”和“庸才”两类,人人都是才,个个都有用,人才无贵贱之分,却有高低之别。清朝文人顾嗣协的《杂论》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其实就是在讲用人当其时、用才当其位的道理。当前,最主要的就是把战斗力标准作为用人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战斗力标准辨是非、判优劣,使党员干部树立随时准备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坚定舍身报国的信念,培育敢打必胜的血性,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三、以明确严肃的党性原则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梅花魂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梅花魂教案】相关文章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最新6篇】03-02

《梅花魂》的教案优秀8篇11-06

梅花魂教案【优秀7篇】08-26

语文梅花魂教案(最新8篇)06-19

《梅花魂》教案(优秀9篇)04-13

梅花魂教案优秀3篇03-11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54 2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