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2024-03-16 13:50:56

历史一词,说白了就是“经历的过去的事情”,所以历史要求必须真实。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九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www.huzhidao.com←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 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

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四、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五、教后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

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

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二、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阅读导言中的故事。问保守势力为什么要谩骂、攻击达尔文、赫胥黎? 因为后者的观点违背了他们一直信奉的上帝造人说。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一直坚信人是由神创造的,让学生例举东西方神创造人的传说。 亚当和夏娃的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达尔文、赫胥黎他们认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古猿进化而来

自学: 1、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2、古猿是今天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森林古猿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4、世界主要有哪三大人种?人种差异出现于何时?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5、最初的人类社会被称为什么社会?能说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社会?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哪些社会?

(三)讲解:第一阶段:“树猿” 时代:万年至500万年前, 化石产地:欧洲、亚洲、非洲 大小:体长约60厘米 体型像黑猩猩,它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两足行走,爬树、吃果实

第二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露西”

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不能进行真正的劳动,属于从猿 到人的过渡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第三阶段:“完全形成的人” 坦桑尼亚“能人”

特征: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进行真正的劳动,已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是“完全形成的人”。

思考:1、在从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直立行走。(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南方古猿露西脑容量约400毫升,与古猿相近、早期猿人“能人”脑容量约800毫升 、晚期猿人北京人脑容量约1043毫升 、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1500毫升左右)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

人和动物分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离不开工具,不管是石器、还是现代机器,这些工具是人类制造并使用的。而动物是不会制造工具,最多会使用天然工具。如一种海狸用石块敲碎贝壳,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吃等。

3、南方古猿是人吗?人类什么时候形成?

是直立行走。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正是南方古猿出现的时期。

4、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启发思维:什么促使其直立行走,要生存,就要劳动来获取食物)

生产劳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要用手,促使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劳动要使用工具,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

小结:人类由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生产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因为劳动促使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进而促进脑的发育;劳动的需要,开始制造工具并进行生产劳动,人类形成了(指完全形成的人),因为能够制造工具和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运用:探究动脑筋——火的使用体现人类形成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钻木取火,体现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生产劳动。所以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火可以作为武器,也可提供熟食,增强人的体质,但不具有决定意义。

(结合书本两幅头像感受人类的进化) 我们现代人属于哪个阶段?

今天的人类依然在进化,但及其缓慢,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想象未来人类进化的形象?(外星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显现出来。

(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热带的黑人、温带的黄种人、寒带的白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辨析现代社会有人宣言“种族优越论”,“白种人是秀的种族”观点。能举例。

第二大问题:氏族社会的产生?

1、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大自然)

2、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结合书本介绍他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3、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联系现代基本社会组织即社会细胞是家庭。氏族出现于晚期智人阶段,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稳定的社会集团,如一对父母生下的子女及孙辈等就构成有血缘关系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联系中国古代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战胜蚩尤部落的传说)

氏族先后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4、探究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或如何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氏族的出现?

生产力发展: 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经济——妇女占主导地位; 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经济——男子占主导地位;

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 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氏族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 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氏族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5、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实行族外群婚,能避免近亲结婚对人体质的危害;

氏族以血缘为纽带,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6、说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围绕氏族社会的产生,我们主要了解了什么是氏族?氏族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氏族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明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大问题:原始社会的解体?

1、讨论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了统治阶级和统治机构等——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与氏族组织相比,国家有哪些不同特征?

3、你认为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有哪些优点?公有制,天下为公;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4、你认为残暴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五)堂清 ; 题略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篇二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师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国比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

时间:1917年11月

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取得了胜利。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及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那么此时的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试比较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

主要有五点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可见这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让学生尝试列表,列出两种政权的不同点。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政权

领导者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

采取的措施不同

反动、反人民

符合人民利益

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资产阶

广大工农群

思考1: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思考2: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出现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遇到了挫折。一切帝国主义国家都极端仇视、害怕苏维埃政权。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缺粮缺钱、生活困苦等等)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那么此时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呢?那就是高度集中的“战士共产主义政策”。让学生了解“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具体内容。

从1918年到19,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

让学生齐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因此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呢?(对,李大钊。)和学生一起回忆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可见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课后小结

总结全文

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并存的局面,但政权却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权所掌握。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九年级历史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雅各宾派的措施,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战争。

思想认识:

通过对法国__背景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对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步入深入事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拿破仑等的功过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法国__爆发的原因。教材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碍,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启蒙思想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说明法国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必然爆发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法国革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了解法国__爆发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及其评价。

2.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措施使法国摆脱困境,巩固并发展了__的成果。早期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__的成果,尤其拿破仑统治和对外战争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其经济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因此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受到沉重打击的封建势力拼死抵抗,甚至勾结外来势力反扑。在这种力量对比下,资产阶级需要更强有力的人物通过强权来维护其统治,军事__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至于谁充当了这个角色则是偶然现象。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解决。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这样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四个方面思考。适当降低难度,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典型代表放在工场手工业这个大环境中去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某种力量的严重阻碍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外来势力的压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历史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当今大综合的形势下。使学生把历史史实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的东西。然后让学生结合法国__后,法国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18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法国__爆发的原因是重点。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的头像。拿破仑在军事和政治上暂露头角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请问:

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如下:

1.经济上,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但受到阻碍。

2.首先是思想上,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

3.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波旁王朝统治腐朽,财政出现危机。

资产阶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在革命中充当了,而工人、农民、市民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总之,专制制度在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等方面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陷入绝境,__的爆发成为必然。

二、__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巴黎人民冲进巴士底狱,显示了自己的力量。7月14日也成为值得纪念的日子。后来这一天成为法国的国庆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迫作出让步。资产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颁布了《人权宣言》

3.《人权宣言》的颁布

颁布《人权宣言》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重要贡献。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在《人权宣言》中,说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些主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人权。从反封建角度讲,《人权宣言》有进步性。但我想提醒大家,《人权宣言》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建立共和国和处死路易十六

1792年成立的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指导学生看教材《处死路易十六》插图,简述经过)成立共和国、处死国王表明__沿着上升的路线行进,但所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国外新的一轮干涉正在进行。国内王党的叛乱活动此起彼伏。面对强大的压力。雅各宾派登上了政治舞台,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5.雅各宾派专政

请大家从土地政策、经济措施、政治措施和军事措施四个方面考虑。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是国民公会。雅各宾一上台就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和第91页的相关部分。雅各宾派的措施稳定了秩序,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打退了外来干涉。是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潮。当然雅各宾派某些过激的措施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招致各方面的反对。罗伯斯比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结束。在这之后,人们希望看到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局势依然动荡。历史给了拿破仑机遇。

三、拿破仑帝国

1.政变夺权 1799年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师:拿破仑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大家说说资产阶级为什么会选中拿破仑?(提示同学:此时资产阶级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资产阶级要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反封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击退反法同盟,需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拿破仑恰恰具备了这些。

1799年11月,在大资产阶级资助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担任过第一执政官,终身执政官,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加冕》图片)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拿破仑对内措施的作用之一就是肯定了反封建的成果,如《民法典》,拿破仑自己为之骄傲:"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影响。作用之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培养人才,为竞争提供法律规范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

拿破仑的对内措施使法国摆脱困境,巩固并发展了__的成果。早期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阻止了专制制度在法国的复辟,捍卫了__的成果;后期战争的侵略性、争霸性是帝国覆灭的重要原因。 4.第一帝国的覆亡

1812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俄国惨败,之后在反法同盟的步步进逼下,法军节节败退,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巩固小结】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巴黎人民的推动下,革命走向深入。即便在雅各宾派专政结束后,拿破仑运用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__的成果。

板书设计 篇四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篇五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案(优秀10篇)01-13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最新9篇】12-16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4篇)11-10

九年级历史教案【优秀3篇】06-07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最新7篇02-18

初三《立定跳远》教案【优秀8篇】01-19

最后一次讲演(精选5篇)03-18

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9-26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优秀9篇)09-21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详细教案优秀10篇10-17

48 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