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作文(精选4篇)

2024-02-16 12:02:46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漂亮的编辑为大家找到的定风波作文(精选4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定风波作文 篇一

初中老师告诉我:古来圣贤皆寂寞。这曾经使我大受鼓舞,虽然我永远成不了圣贤,但这种信念对于在社交方面有明显缺陷的我至少是种安慰。

很喜欢东坡的《定风波》,每个独行的夜晚都会默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路灯把我的影子反复地拉长、收短,我喜欢这份独享的快乐。

这种类似《廊桥遗梦》或者《挪威森林》把玩寂寞的情绪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打击来了。一次翻看《生命难以承受之轻》时,里面掉下来一张纸条,上面用黑色钢笔写着米兰·昆德拉的一段话:

“我钦佩着一些人的思想,也欣赏他们的端庄,但和他们在一起感到压抑。出于害怕,我努力使自己不让人误解,不表现得玩世不恭,不用欠考虑的话语伤害他们,斟酌自己的言辞。他们与喜剧不能和平共处,我只愿站在远处静静地欣赏他们。”

毫无疑问,不管这纸条出自谁手,都将我置于一个可怕的境地,就像是《笑忘录》里的那个边境。就像有人突然告诉你,你生活了一辈子的这个世界是片虚无。

我必须自省,我的世界、我为之骄傲过的人生观是否正确。我是否像霍尔顿一样迷失在一望无际的寂寞麦田中?也许我的生存方式影晌了别人的生活?

这时我就极为怀疑自己的`真实性。我担心自己真的是那人所说的虚伪做作的人。我像渡边淳一一样环顾这片不断旋转的世界,不知身处何方。

这样盘点之后,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所剩无几。然而,或许连所剩无几也称不上,因为真实是什么呢?

我把这种思考告诉一个同学。他了解我的这种想法后,显得很不屑。只是抛给我一句令我永生难忘的话:“别人的看法,我不理睬。我只知道,我喜欢一种寂寞,在这种寂寞中我能听到脚下枯叶被踩碎的声音。”

“听到脚下枯叶被踩碎的声音”,我明白了。我爱的,不仅是寂寞,更是一种关注,一种对美的静静的关注,或者说是一颗倾听人生自然之美的柔软寂静的心。

寂寞,也可以是一种对人生、对自然的关注。箭米的诗说得好:只有在树叶掉光的冬日,我才可以躺在柔柔的落叶上看天上大片的白云飘过,享受一个没有知了、虫子吵闹的下午晒晒太阳,看看自己柔软的心。

定风波作文 篇二

莫听穿林打叶声。

窗外阴沉沉的面孔,亘古不变的寒霜,堆积的苦闷烦恼,全部付之一炬,寄托在这片稀稀沥沥的无尽风雨之中,独自撑着油纸伞,漫步在荒芜边际的林间,静听风声,雨声,心声,无知无觉里,染上的一身悲戚,如何消籍?

何妨吟啸且徐行。

雨点密集而来,瞬间淹没了刚刚踏过的脚印,如一方浮萍,无根无缘,没有归宿,索性洒脱一次,丢开油纸伞,迈开脚步,慢慢的沉寂在无尽风雨里,雨点打湿的脸庞,衣服,直至湿透全身。突然想起一曲“沧海一声笑”:红尘俗世,只记今宵。痛饮狂歌,渐行渐远的这一身了无牵挂的洒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赤脚空手而行,踩在厚厚的积蓄上,拄着竹杖,飘逸的身影如谪仙一般,如梦如幻。

马儿怎么比得上这么潇洒自在的双脚行走人间,有我这对双足,天下何处不能有?谁还在流连白马的轻快?谁还怕归途里的无助徘徊?

一衰烟雨任平生。

此去经年,我该如何让回忆?

南朝的四百八十寺,淹没了风雨之中的多少楼台,烟雨蒙蒙,如雾如烟,似真梦幻,茅屋石墩前,一杯浊酒,看尽天下沉浮,无尽烟霞,风花雪月,亦不过虚幻的浮华。繁花落尽君辞去,这一衰烟雨,涤尽平生之歌。

料峭春风吹酒醒。

清风吹斜阳,不知道阳光躲进了哪个角落,留给这漫天的风雨。雨花听我说,雨水给我走,只因没有人给你指引,结束这孤单的灵魂。一时间风云变幻,转眼间,只剩下雨花点点。

多情地天,无情的风。北风起,料峭的冰冷吹风,吹淡了瓶中的浊酒,吹去了心中的`弥漫,脚下一个踉跄,渐渐地恢复了这一身苍茫,醒了看斜阳,只在天涯未知处。

微冷。

雨水热情地钻进衣衫每一个角落,细细的抚摸,我不知,可曾找到一丝的安慰,抑或一丝的温暖,伴着春风,吹散了心头火光,微冷的气息弥漫,裹紧滴水的外衣。

回首向来萧瑟处。

蓦然回首,来时路,路远漫漫,寂静的田园里,一声叹息久久的回荡。荒凉的凄美古道,寻觅,灯火阑珊处的身影,黑影重重,分不清,道不明,是与不是?分得清吗?

雨花不经意地钻进眼帘,湿润了眼眶,萧瑟的来时路,不知不觉里慢慢的模糊,如同天地间这道唯一的孤单身影,逆着风雨,找寻心中的路,即便萧条的一塌糊涂。

归去。

萧萧的身影,一点一点的迷失在漫漫漆黑的夜色里,前路不明,灯影憧憧里,哪一个是归宿,哪一盏是能够驻足的灯光?

归去,归何处?月色升空,一弯淡淡的弯月,镜照当空,三两星,静静地闪耀在另一方天空,一闪一闪,是不是那个等待的归宿,调皮的眨眼睛?

也无风雨也无晴。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间的浮华,只是虚幻成空,终究是梦一场,何必执着与世人,何须埋没于风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有什么能动摇了你的心,即使找不到那颗等待的眼睛,至少还有希望,不是吗?何须自怨自艾的吧自我埋葬!

上善如水!

风波已去,定目而望,山川河流,川流不息,一派喜悦徜徉之感,油然而生,置身于心灵静谧的世界里,何须狼狈。

定风波作文 篇三

三月的一天,你与朋友走在通往黄州郊外三十里沙湖的半路上。一场不期而遇的雨突然袭来,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朋友一个个叫苦不迭,你却依然且行且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跋涉在泥泞中。为什么你能如此从容,因为你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的不测的风雨,你也不正是在气定神闲中一路走过来了吗?

不过,毕竟那些日子还是如梦魇般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春天来了,但温暖不是属于你的,料峭的风还是把你从酒神赐与你的微醺中唤醒了,于是你的触觉神经告诉了你两个字——“微冷”。

戏剧性的一幕怎么发生得这么快,风雨悄然消逝,一轮斜阳正在我前行路上的山头向我含笑。回首刚刚跋涉的风雨路,你仿佛顿悟了一个道理:政治上永远没有无风无雨的日子,政坛就像一张赌台,要想摆脱无常的大悲大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离开。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陶渊明的《归去来》,江海湖山中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定风波》读后感 篇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紧紧扣着道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从而展示了作者豪迈的胸襟和达观洒脱的性格。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通过意境发议论。作品的开头十分壮观,风穿林,雨打叶,大自然的突然变化铺天卷地来,这是读者都可以感觉到的;但是作者本人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依然徐步而行,从容呤啸。这两句下笔突兀,有声有色,气势饱满,景象宛然,活生生地勾画出一个在政治风浪中无忧无惧,自然自在的苏轼形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作品前四句的小结,也是作者一生处世态度的总概括。这可以说是"豪放",也可以说是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戏弄,洒脱中略带一点玩世不恭。

"料峭春风"三句是写景,也有个人感受。从整个作品的思想上说,它是一个过渡,是为作品最后的议论所设的一个铺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好极了,说理警辟,气力圆足,写的是眼前景,说的是人生哲理,既有诗情画意,又似乎带一点禅味。

在格式上,这篇作品有八个七言句,三个二字句。如果把"谁怕"、"微冷"、"归去"三个二字句抽掉,其余的八个七言句仍可构成一首完整的作品,而且基本意思未变。那么这三个二字句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呢?我想它的作用主要是突出感情气氛,增强节奏感。一首七言诗的旋律、节奏是迀徐平缓的,嵌入三个二字句后,其旋律、节奏立刻发生变化,读起来使感到跌宕起伏,豪迈奔放了。

【定风波作文】相关文章

定风波作文(优秀3篇)07-18

被主人体罚作文(推荐【优秀5篇】10-27

田野即景作文500字(精彩4篇)10-02

我的年度关键词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20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优秀9篇)09-24

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05

奔跑的追梦人作文600字(优秀4篇)10-02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手机作文600字优秀8篇10-02

这也是一种收获作文【优秀5篇】10-08

精益求精作文800字【优秀2篇】10-14

28 23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