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精选6篇)

2023-12-29 20:31:57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一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老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面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色舞。

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他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老了,家里没人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心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行装,还给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有了母亲的热情支持,徐霞客远游的决心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老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在他五十岁那年,他开始了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化了整整四年时间,游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一直到我国边境腾冲。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不到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有一次他在腾越经过一座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上有一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他冒着生命危险,像猿猴一样爬上了悬崖,终于到达了洞口。

又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麻叶洞,洞里有神龙或者精怪,不是有法术的人,都不敢进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价雇个当地人当向导,进洞考察。正要进洞的时候,向导问他是什么人,当他知道徐霞客是个普通读书人的时候,向导吓得直往后退,说:“我以为您是什么法师,才敢跟您一起进洞,原来是个读书人,我才不冒这个险呢。”

徐霞客并不罢休,带着他的仆人举起火把进洞。村里的百姓听到有人进洞,都拥到洞口来看热闹。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一直到火把快烧完才出来。围在洞口的百姓看他们安全出洞,都十分惊奇:说:“我们等了好久,以为你们一定给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漫游西南的时候,除了随身的一个仆人外,还有一个名叫静闻的和尚和他们作伴。有一次,他们在湘江乘船的时候,遇到了强盗,他们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静闻和尚因为受伤,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连他随身的仆人也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心。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

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

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曾经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二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县一户地主家庭里。他家的后院有一座藏书丰富的“万卷楼”。徐霞客小时候,常常在楼里潜心苦读,有时甚至秉烛达旦。

可有一段时间,他读书不加选择,被一些荒诞的传奇志怪小说迷住了,相信世间真有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仙,一个心眼儿要找仙人学仙术。

一天早晨,他瞒着父母溜出家门,径直向北寻访仙踪,但始终不见神仙的影子。夕阳西沉,徐霞客又饿又累。他没精打采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准备打个盹儿,忽然,眼前飘飘然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

啊,这不就是书中写的神仙吗?徐霞客喜出望外,连忙跪拜:“仙翁,请收下我这个小徒弟吧!”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你认错了,我哪是什么仙翁啊!”

徐霞客不相信,执拗着跪在地上,就是不肯站起来。

老人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慢吞吞地说:“孩子,看来你是求仙心切啊,好吧,我可以告诉你神仙在哪儿。他刚从这里往南走去,你快追去,越快越好!”

徐霞客忙问:“神仙长得什么样?”

老人捋捋白须答道:“倒拖鞋子反穿裙,眼泪汪汪笑盈盈。”

徐霞客向老人恭敬地鞠了一躬,掉头向南追去。追呀追,追呀追,不知不觉来到了家门口。

神仙哪儿去了呢?他抬头望望黑沉沉的天,眼泪都快急出来了。

哎,神仙真难找。他有气无力地敲响了家门。可门一开,徐霞客惊呆了:站在面前的母亲,竟同老人讲的神仙一模一样。

原来,这是老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他叫徐霞客往南追神仙,意在让他回家。也真巧,徐霞客的母亲听见敲门声,知是儿子回来了,心中一急,慌乱中把鞋子和裙子都穿反了。

徐霞客恍然大悟,深感自己上了那些荒诞小说的当。从此,他毅然把注意力转移到阅读古今史地典籍和方志上,终于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三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四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将自己的大半生花在了探险旅行上,《徐霞客游记》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中国地理地貌、风俗人情的多样,更是展示了徐霞客探险故事的精彩。徐霞客,出生于1587年,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后世将其尊称为游圣。徐霞客本名徐弘祖,江苏人,字振之,号霞客。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富庶之家,祖上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徐霞客的祖上修有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条件。徐霞客对读书十分痴迷,从小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的人生观大多是受其父母影响,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与权贵结交,喜爱到处观山赏水。徐霞客受其父亲的影响,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十九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想出去看世界的愿望就更加的强烈了,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母亲在世,所以压制了自己的念头。徐霞客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

徐霞客听母亲的谅解和劝慰后,决心去远游,这一年,他22岁。此后的30多年,徐霞客都在进行他的探险旅行。直到1640年,徐霞客在云南身患重病,被人送回家乡,第二年在家乡江阴去世。徐霞客先后游历了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之中,他主要是靠着徒步跋涉,自己背着行囊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地区。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徐霞客28岁时在温州雁荡山探险旅行,据古书上记载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徐霞客想一睹湖貌,就决定要爬到山顶去。当他艰难地爬到了山顶之时,只见山脊笔直,人难以立足,根本没有湖。可是,徐霞客依旧继续前行,遇到了悬崖,绳子断裂,徐霞客差点粉身碎骨,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还有一次是在黄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铁杖开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背阴的地方已经结成坚冰,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为了攀爬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缓慢攀登,爬了上去。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徐霞客给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是徐霞客为了自己的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五

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明代后期是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除了李时珍、徐光启之外,还出现了一位用毕生精力考察研究祖国山川的伟大地理学家,他就是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徐霞客献身于考察祖国山河的宏大志向,是从他小时候就开始树立的。

公元1586年,在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两省)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南呖岐村的一个徐姓书香门第,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名叫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在父母的影响下,从两三岁开始,便已见聪慧颖敏,而且好读诗书。他的父亲叫徐有勉,因不愿做官而专攻经书,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徐有勉见儿子那么幼小就知道用心读书,心中当然异常高兴,便经常抽出时间,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辅导。因此,当徐霞客六岁被送到学校读书的时候,便已读完了《诗经》、《孝经》和《论语》。

徐霞客在学校里,仍然主学四书五经。由于刻苦认真,又有学经书的基础,他学得特别快,往往别的学生三天五天学会的内容,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学会了。因此,他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老师经常表扬他,偏爱他,周围的人也都夸他是个有志向的孩子。

他每天从学校回来,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后,便一头扎在父亲的书房中翻书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对历史、地理、游记和地方志一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一看到这方面的书,不管是多么大的部头,他都想一口气看完,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有一天,他在书房看书看得人了迷,母亲几次喊他吃饭,他都没有听见,父亲便又去叫他。父亲一进书房,看到徐霞客一边看书,一边在笑。父亲觉得奇怪,不由问道:“看的什么书,这么高兴?”

他说:“有位古代学者认为,天下有九州,能去其八,地上有五岳,能去其四,就很了不起了。其实,这有什么了不起?我长大后,一定要足踏九州,手攀五岳!”

父亲一听不对劲,便拿过他面前的书一看,竟是一本游记方面的书,便责备他说:“你现在正是学知识长才干的时候,应该一心一意地学习经书,怎么看起这些书来了?”

徐霞客不服气地说:“看这些书有什么不好?也可以开眼界,长知识呀!况且,我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父亲耐心地对他解释说:“这些书可以看,但不是时候,等将来长大了,功成名就以后,随便看,可现在不行。你以为做完作业就算完事了吗?还差得远着哩!孩子,你要记住,知识无止境,什么时候都不能满足啊!”

徐霞客听了,只好点点头。

虽然如此,徐霞客并没有放弃他的爱好,只不过改变方法罢了。他常常上面摆着的是“四书”、“五经”,但在下面压的却是有关历史、地理、游记方面的书。就是靠这种方法,徐霞客在通读“四书”、“五经”的同时,得到了不少地理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徐霞客不是死读书,而是像他读经书那样,一边读,一边思考,常常提出些问题。他发现,过去的地理书,对中原地区叙述得比较详细,也很清楚;一写到边远地区的山川河流,大都是沿袭前人的说法,甚至把不相关的事情也附会进去。这样一代一代陈陈相因,竟变成了固定不变的看法;可是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符合不符合实际?却没有人去考证。

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完经书中的问题后又提出了这些疑问。

老师听后大为惊奇。老师感到,徐霞客提出的这些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包括自己,都曾在讲述这方面的知识时,产生过类似的疑问,但谁也没有像徐霞客这样系统地提出过。他感到,这孩子的思维非同凡响,如果坚持下去,很有可能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随后,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徐霞客的父亲听。父亲听了也大为惊奇。他过去总认为徐霞客看这方面的书是看着玩,却根本没想到他对这方面的问题看得这么深,这么细。于是,父亲便对老师谈起了徐霞客曾对他说过“要足踏九州,手攀五岳”的话。

老师大为感慨地说:“看来这孩子有志祖国山河的研究,真是人小志大啊!”

父亲很是高兴,不但不再禁止他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还到处购买介绍旅行家的书供他阅读,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对他加强培养。

徐霞客的家乡江阴濒临长江,他天天都能看到宽阔的江面上滔滔的巨浪一泻千里的气势,推动着滚滚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每当这时,他都觉得随着汹涌的波涛,自己身上的热血也已经沸腾起来。

有一天,这位好动脑子的少年,望着那滔滔不绝的江水,却对长江的发源地产生了疑问。他想道,自古以来,那本被奉为地理学经典的《禹贡》说:“氓山导江。”这意思是说,长江的发源地,是地处四川甘肃交界处的岷山。若果真这样。长江就应比黄河短;但是,以长江的水势之猛,流量之大进行分析,它的流程怎么会比黄河短呢?黄河、长江,究竟谁长谁短?

徐霞客决心长大后亲自去做一番考察。这时,他才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徐霞客像他的父亲一样,虽然通晓经书、诗词,却无意于功名,他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考察祖国山河的宏伟事业。

在徐霞客十八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但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他仍踏上了考察祖国山河的征途。

他先游览了离家不远的太湖,登上东西洞庭山,然后去珞迦山、天台山、雁荡山,接着到了古都南京,又攀百岳山、黄山,转而又南下福建,爬上了武夷山。

徐霞客自1607年游太湖开始,到1640年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区,总计三十四年,写出了一部近七十万字、震惊于世的游记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 篇六

在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浴血斗争的时候,在南方江阴一个村子里,出了位奇人,这位奇人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号。他家生活比较富裕,父亲喜欢读书游览,和东林人士有来往,不爱权势。他不要求徐霞客做官,只是鼓励徐霞客多读奇书。

徐霞客的确像他父亲,读了许多奇书,上私塾时,常将历史、地理、传奇小说放在《论语》、《孟子》下面看,并且立誓要游览五岳(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

徐霞客还有一位慈祥贤慧的母亲。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主持家务,还亲自纺纱、织布、种菜。她热情支持儿子的志向,说:“男子汉志在四方。游览名山大河,又可以看到世上的奇书,拜访有名的老师,是好事。怎么能让孩子像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马驹一样圈死呢!”

徐霞客二十岁那年,他戴着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首次出游,泛舟太湖。过了两年,他再次出游,这次走得很远,登泰山,拜孔林,游览孟母三迁的遗迹。此后,他的足迹,印遍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以至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山山水水。

直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旅游考察上。他的壮游,前期是公元1606年至1636年,着重在探奇访胜,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后期在公元1536年以后比较有意识并系统地对名山大川的地理位置、形状、走向特征作考察、记载,留下许多古代地质、地貌、水文和珍稀植物的宝贵资料。

徐霞客有顽强的毅力。在游览、考察中,他不怕苦,不怕险,不怕死。只要听说哪里有奇洞,哪里有险峰,他一定要去攀登。他出游时,能吃最粗劣的食物,甚至几天不吃饭;他不怕严寒酷暑,甚至睡在冰天雪地里;再险峻的山崖他都敢攀登,他带着一把坚硬的小铁镐,随时可在石壁上凿出脚磴来。他有时像猿猴,有时像游蛇,动作敏捷,脑筋灵活。朋友们叫他“地行仙人”。

安徽黄山,奇峰耸立,泉流淙淙。天都峰、莲花峰尤其雄伟。一年秋天,徐霞客游黄山,文殊院和尚告诉他:“天都峰较近,但险峻,没有路;莲花峰有路,但很远。天都峰只能看看,爬莲花峰吧。”

徐霞客说:“越险峻,越奇异,我就越要爬。就先爬天都峰。”于是,徐霞客向险峻的天都峰进发了。他在陡立的石壁和乱石中,双手抓住杂草和荆棘,一寸一寸移步往前,终于爬上峰顶。第二天,他再爬上莲花峰。原先人们都说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经过亲身攀爬,徐霞客发现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纠正了这一说法。

人迹罕至的深山古洞,常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有神仙鬼怪的传说,但都阻止不了徐霞客考察的脚步。他到湖南茶陵云嵝山,听说山中古木参天,还有一座古寺,景色幽美。但因为有老虎,吃过和尚,现在已经荒无人迹了。村民劝他不要去送死。他却连夜进山,与几个带路山民,拿起器械,打着火把,冒着滂沱大雨,走了十多里,终于找到那座古庙,完成了考察。

听说茶陵麻叶洞里有神龙和妖怪,偏要下去看看。村里人死也不肯做向导。有个年轻人,先是答应带路,可临到洞口,知道徐霞客不是能捉妖怪的大法师,说:“我才不给你去陪死哩!”变了卦,逃走了。

徐霞客只得与仆人擎着火把钻进洞里。下到洞底,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焕发出异样的色彩,晶莹欲滴。有的像楼台亭阁,有的像倒挂的莲花,倒立的梁柱,飞舞的禽鸟,非常精彩。直到火把快烧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退出,洞口围观着几十个村民,还以为主仆二人被妖怪吃了呢。

徐霞客常常还能对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给以科学的解释。广西浔州龙洞,洞底有个大而深的水潭。他与带路的道人下到潭边,火把熄后,黑暗中,却见很远的水面,有微光闪烁。道人说是鬼光作怪。

徐霞客根据经验说:“恐怕到洞旁有孔穴透光吧?”

道人答:“从前,村里人划竹筏去看过,石壁上没有洞。”

徐霞客说:“这里距离来时的洞口已经很深了,估计离南面洞口不远,光是从水面反射过来的吧。如果真是妖怪,为什么谁也没见过呢?”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三次遇到强盗,盗走了他的衣服和路费,多次遭到生命危险,但都没有改变他游遍神州的决心和壮举。公元1636年后,他西游贵州、云南,到过云南、缅甸边境的腾冲,这是他平生路程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壮游。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有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将他的行踪,所见到的山川景色,遇到的人和事,他对大自然的描写、观察、研究心得,他自己的感受,都写到日记中。这些日记,保存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而文字简明流畅,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徐霞客的壮游,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特别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被主人体罚作文(推荐【优秀5篇】10-27

田野即景作文500字(精彩4篇)10-02

我的年度关键词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20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优秀9篇)09-24

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05

奔跑的追梦人作文600字(优秀4篇)10-02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手机作文600字优秀8篇10-02

这也是一种收获作文【优秀5篇】10-08

精益求精作文800字【优秀2篇】10-14

回首不平凡的2022年优秀作文优秀5篇10-19

28 21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