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8篇】

2023-09-15 17:38:51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 篇一

《生命因你而动听》,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她横跨人生三十年,描写一个音乐家从走上音乐教育岗位之初的不喜欢、得过且过发展到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倾其一生,最终“桃李满天下”的平凡故事。所不平凡的是这部电影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现在的神州大地上是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传授知识和引导。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一份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职业。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贺伦曾天真地以为教师是个闲职,所以才决定用四年的时间扩充财源,同时利用“余暇”作曲,只为完成自己的乐队梦想。当教师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达成梦想的跳板,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妥协。这时候的他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后来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贺伦更快冲向停车场的。如此心态,上课时学生“睁眼睡”、班级测试一团糟也是必然。

经校长批评后,原本就不喜欢教书的贺伦正打算放弃,可妻子怀孕了。生活告诉贺伦,要保住这个铁饭碗,因为还要靠它来赚奶粉钱。于是,他开始反思,开始摸索,开始把心思放到音乐教育事业上。不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是课外给薄弱学生的辅导,他都亲力亲为,为学生的进步而不遗余力。他沉浸其中,发现时间完全被教书所占据了。

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拥有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是必备的条件,但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各布校长所说的一句话:“教师有两个职责:给年轻人灌输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似乎与中国的一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些类似。一开始的时候贺伦老师因为生活而无奈的当起了音乐教师,他的课堂死板,无趣。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可是学生对那些离他们自己生活很远的说教根本没有兴趣,所以这样的学习往往都是不成功的。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老师所教,只是一个表面的灌输。而学生头脑中真正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构建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让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与加工中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所学变成所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好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这一重要的步骤会不断的改善教学,使教与学相互促进。

就我而言,老师的生活中,学生与家庭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为了尽到责任, 老师像陀螺一般的旋转着。可是老师们不是陀螺,他们也会疲惫,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老师们会找不到平衡点,如果给学生的多了一些,那么留给家人的势必就会少了;给家人的多了些,就会觉得对学生做的还不够;全部都给了学生和家庭,却又忽视了自己……但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全,似乎又不太可能。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老师是千千万万学生的父母,身兼两种角色的人,要努力地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绝非易事。但是这就是生活,我相信只要是怀着一颗真挚的心,无论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们也都不会心怀愧疚。

再次回味了这部影片,决心好好珍藏。每次看到最后贺伦老师动情的指挥乐队演奏时,我都会泪流满面。这将会是我将要走的路吗?或许我已经在行进的路上了。路途或许会坎坷,或许我也会走不下去,但是贺伦老师会是我的榜样。即使生活遭受了再大的打击,我仍然有我的学生,我的寄托。每个学生都是教师生命中的一个音符,都是教师人生乐章中的一部分。用心教学,意义就在教学本身。我会用我的真心,谱写一首动听的生命之歌。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 篇二

作为一名师范生,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成为了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个星期老师给我们观看的《生命因你而动听》给了我们答案。

霍兰先生是年近三十岁才进学校当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师这个职业一开始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中转站。他想做的是在教师这个职业业余能够进行自己的一些音乐创作,四年之后再继续进行全身心的创作。他最终的梦想是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流芳百世,自己的小家庭能够发家致富。可是教师这个行业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轻松,一开始他的教学生涯并不受别人的尊敬,呆板、无趣,不为学生着想,只是一味的传递知识而已,学生们在他的课上昏昏欲睡,连校长也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和他聊到当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指引方向。他也渐渐的明白音乐对于人身心发展是多么重要。很遗憾,霍兰先生的儿子竟然是失聪百分之九十的儿童,他在日夜为自己学生颠簸的时候总是忽略了这个他唯一的儿子。他认为他的儿子是不懂音乐的,把学生管理的教育的井井有条,却把最需要爱的儿子忽略了。直至后来一位音乐家的逝世才让他明白儿子的世界也是有音乐的。霍兰先生为儿子柯尔献唱了一首歌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歉意,对他的爱。这是让我感动的亲情。

霍兰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连他自己都难以估量吧。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慢慢的他懂得怎样和同学们更加贴近。讲摇滚,谈音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真正做到不仅仅给学生传授知识,甚至指引学生方向。他单独给吹单簧管总是走调的朗小姐辅导,给她信心,让她想象她最喜欢的晚霞,缓解紧张自卑,放松心情,最终她吹出了美妙的音乐。为了让路易斯的体育天赋不被泯灭,获得足够学分,霍兰先生教对音乐一窍不通的路易斯打鼓。霍兰先生不厌其烦的辅导、陪练,最终路易斯得到了学分,最后参战为国捐躯。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是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来让他真正认识自己,最终使学生成材。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也许也会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可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对于这个职业我们能做到的是什么,在教师生涯中我们又该怎么度过,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霍兰的三十年教育生涯会或多或少的映射出许多教师的生命历程。霍兰先生并不是什么名师,只是千千万万个教师中的一个,他很平凡,却很伟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像霍兰先生一样的人。影片中在不同时期不断闪现的当时的重大事件,作为时间线索做出了对比性的隐喻。时代浪潮风起云涌,大人物叱咤风云,而小人物,像霍兰先生一样的小人物依然按着自己的普通人的步调度着岁月。在最后霍兰先生被辞退了,因为以资金为借口的财团们认为,相比音乐,数理化等科目对人类的发展更有用,对儿童的培养更有益。当霍兰先生在怀疑自己三十年来的教学生涯是不是真的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是不是真的有意义的时候,那些他曾经的学生却给他最真实的答案。

影片在讲述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生命的价值,教育的意义。我们生命的多少次感动,多少次对价值的理解有多少次是因为老师的作用而变得那么有意义。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因材施教、孜孜不倦、用耐心、细心、慧心、爱心让每一朵花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呵护下更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想着作为一名教师,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怎么度过才真正的成功,我想是让每一位学生成功吧。

生命因你而动听高三作文 篇三

昨晚我看了一部美国影片《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片子告诉我的信息是关于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不是家财万贯,也不是名扬四海,而是因着我的存在、我的选择、我的成长、我的付出,让周围的人受到好的影响,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另外,真正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的路是起伏而艰辛的,会有挫折、软弱、失败、迷茫,会遇到重大的试探和考验。

霍先生最初选择中学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图个轻松,以便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音乐,最终的目的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让自己的小家庭发财致富。但他渐渐地发现这个职业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轻松,也不是像他想的那样无聊,他发现当他一旦用心付出,唤醒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原来这个工作是那么的值得,那么的有意义,于是他改变了对职业的态度,原本只打算混四年的,后来没想到毫不保留地付出了三十年的光阴、全部的热情和才干在这个职业中。

我如今也面临着选择职业的难题,我该怎样选择今后的职业生涯呢?……

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地方,就是霍先生刚收到校方辞退他的通知后,仍然坚持要单独辅导那位不求上进的学生,这个细节最能显出他的工作目的完全不是为了饭碗,而是因为价值观的驱动。尽管他知道自己无力挽回被辞退的结果,他仍然尽力地和董事会辩论,说他们剪除音乐教育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缺乏资金,那只是借口而已,他们根本没有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保留音乐教育,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艺术教育不如数理化学教育有价值,霍先生和董事会之间的冲突在于彼此间价值观的分歧。由此让我看到,霍先生从事的音乐教育职业正符合他内心的价值观,他充分到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这个价值观驱动他把一生的精力和才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项事业。我选择职业的时候也要符合我内心的价值观。我真正看重的是神的道,还有生命的成长……

这个片子中最感动我的一幕是霍先生在舞台上专门给儿子唱列农的歌的时候,父亲用动作和声音表达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心,也感动了剧中人,父子关系从那次演出以后完全改变了。假如,我在生活的舞台上也能如此用心地向一个至亲的人表达深厚的感情,用心触动另一颗心,我的人生也就活出最精彩的一幕了。

生命因你而动听高三作文 篇四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少见的非常干净清爽唯美,理想主义的美国电影。

他的梦想是想当一名作曲家,为生活所迫,要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教书,本打算只教三四年,却教了一辈子。

上帝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人,上帝却给了他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初为人父的喜悦一下子荡然无存,他无法和自己的儿子沟通,只有把全部的心思扑在自己的工作上,认真执着的用音乐教育感化着每一个学生。

他由一个不喜欢教书的人爱上了教书,并让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了音乐,年复一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使一个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

6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辛辛苦苦默默无闻教了一辈子的书,最后的结果是不被需要而被迫离开学校……

失意落魄一个教师平凡而悲凉的一生,让我有一种沉重的辛酸。

在他的心里,他的人生是失败的,最终都没有实现作曲家的梦。

看着这个片子,总是想到学生时代教过我的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也许一生都不曾离开过学校那扇门,每天面对让人头疼的学生,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单调枯燥平凡……

还好,故事的结尾值得欣慰:在他离开学校的一瞬间,他所教过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为他举行欢送会。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是成功的。

那个曾经钟爱单簧管却老跑掉的小Lang,变成了今天的市长,她的一番话,让我流下了欣慰和感动的泪:“霍兰先生并不富有,也不出名,至少在我们这个小镇之外。所以他也许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觉得,他的成功远远超越了财富与名誉。”

这就是电影主人公霍兰先生的遭遇。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再现的是我熟悉的校园生活。无论是中国的校园还是美国的校园,下课铃是一样的亲切,师生关系是一样的。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我和霍兰有一点共同之处。从小到大,我也怀着一个作家梦,可是还是进了校园。

无缘在大学校园驰骋在文学的伊甸园,却在乡村小学扎了根。几十年下来,文学梦日渐遥远,化作心里的白玫瑰,却在讲台上,收获着孩童求知的眸子。

我没有霍兰先生的无私和成就。但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 篇五

在实习前的一个星期,老师给我们看了《生命因你而动听》,当时由于还未能看完,只是感叹影片中主人公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并没有更深的感想。今天,当我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后,感触颇多。

《生命因你而动听》主要讲的是:那年秋天,在美国俄勒冈州。心怀远大理想的作曲家格兰霍兰为了挣钱完成他的音乐事业,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他这么做完全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家庭生活的重担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音乐基础极差的学生们便给了他一个难堪的下马威。因为学生在弹奏乐器时不但走调,甚至连大名鼎鼎的古典作曲家巴赫也没有听说过。霍兰的信心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自己从教经验浅薄,教学方法欠佳,女校长杰克布多次向他提出善意的批评,这更使他失去对教育学生的信心。在丈夫的工作遇到挫折时,从事摄影工作的妻子在一旁耐心地劝解和宽慰他;好友体育教师比尔梅斯特也用自己从教以来的亲身经历,向霍兰证明教导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

可后来,在霍兰的悉心培育下,原本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白人学生葛楚凌和黑人学生路易斯鲁斯,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这两种乐器。就在霍兰醉心于教学生活的时候,他的儿子降生了,谁知却是个先天性的失聪患儿。这一重创使霍兰对家庭的重心有所转移,消极彷徨中和漂亮的女学生露韦娜?摩根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情。妻子察觉到了丈夫的细微变化,但并没有点破。摩根去纽约深造后,霍兰便将全部的身心转移到了儿子和教学上,和妻子的关系也冰释前嫌。之后的30年间,霍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还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伙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前,深怀感激之情的历届学生们欢聚一堂,为老师开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真是:有爱就有信心,有付出就有收获。

这对于刚实习完的我来说,且说是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不如说是上了一堂成功生活哲理课。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是很光荣和骄傲的事情。影片中的Mr.Holland从一开始的不愿意教学和对学生的忍让到最后的循循善诱和对学生的喜爱这是一个从根本上的心态改变的过程。记得影片中有这样的一段:有一个吹黑管的女学生,她很刻苦练习却始终吹不好,就在她要放弃时,Mr.Holland抢走了她的乐谱,告诉女孩说曲子都在心里,不需要再看了。当女学生依然毫无进展时,他问女孩子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你最喜欢自己脸上的哪一部分?”女学生回答是头发,因为她父亲说她的头发像是日落黄昏。于是,霍兰德先生在女学生耳边低语:“那么,吹奏日落吧!”这一次,女学生真的做到了。这一段场景深深感动了我,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教学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换另外一种方式、方法来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偏好、习惯来进行教学,有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影片的最初,Mr.Holland只是想要快点结束他的教师生涯好去完成他作曲的梦想。而在影片的最后,当Mr.Holland被迫要离开学校,离开他心爱的职位和心爱的学生时,他是多么恋恋不舍。从一个最初的作曲的梦想,最后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民教师,虽然研究音乐的途径不同,却仍然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啊,只要有理想,生活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奋斗,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而在这最初和最后的30几年时间里,就像影片的最后他的学生葛楚凌所说的:“Mr.Holland对我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许多人的一生亦然。也许他会认为他的一生是虚度的,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些可以令他名成利就的交响乐,但是Mr.Holland却并没有发达,也没有成名,所以他或许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是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名利成就更甚,环顾他四周的人吧,那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受他的影响,全因为他,他们成了更好的人,他们是他的交响乐队,他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他们是你生命的乐章!Mr.Holland用他人格的魅力,特殊的教学方法,出色的音乐才能征服了每一位学生,一个最成功的音乐老师不在于教会学生学一首歌或者是一种乐器,而是在于教会他们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培养成做怎样的人,如何生活,怎样生活更有意义。要教他们学会不气馁,教他们要正直,教他们追寻梦想,教他们走好自己的路。

在最后的最后,葛楚凌把一支指挥棒交给Mr.Holland,大幕徐徐拉开,热泪满脸的霍兰德走向舞台,最后一次指挥他用生命谱就的华彩乐章。由他历届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响了一支激昂雄壮的《美国交响曲》,向霍兰德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在激昂雄壮的交响乐中,我感触很多,我知道:兴趣是陪伴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伙伴。愿我们每一个即将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用自己的勤奋更用自己百般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学生,让自己的教学之路也能像霍兰德那样,步入人生的辉煌。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 篇六

晃眼间,从教已经进入20个年头,看惯了春风秋月,潮起潮落。好像一切恍若昨日,自己还是那个懵懂的年青教师,又好像已历经沧桑,成了心若止水的得道高僧?曾经的过往,各种影像纷至沓来,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我今后的教学生涯将如何描画?是在忙忙碌碌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抑或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相互编织,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绚烂?

看完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后,我明白了优秀的老师更愿意选择后者,像霍兰德、马修、雷夫等榜样教师,他们从教育当中享受到了乐趣,因为他们不止把教书当作职业,更是把育人当作事业;他们不止把学生当作工作对象,更把他们当作有尊严、有灵性的生命。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我们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教育是“生命”教育。作为教师,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尊重生命,创造属于自己教室的奇迹,不放弃任何学生,让学生因为有了你,成了更好的人!让学生生命因遭遇你而绚烂。

学生的幸福也会影响教师的幸福。教师职业的最大幸福在于不时会收到很久以前学生对你的怀念与感激。正如我刚才收到的一条短信:“恩师,相隔二十余年在家乡的这些年,您还好吗!”一句不经意的问候,流露的对曾经岁月的怀念。也许正是我们的努力,正是我们对他们生命的影响,让他们成了更好的人。他们的生命中有了我们的印记。

朱永新教授所提倡的新教育,致力于生命的构建与心灵的建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新教育期待的成功,不是世俗意义的影响,而是心灵世界的美好。”新教育关于生命的教育告诉我们:“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浩瀚宇宙,万物流转。建设心灵,完善生命,却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就是那永远行走在路上的探索者。

好多时候,我们被教育生活的烦琐弄得心情暴躁,忽视了生命的教育。现实中教师的压力很大,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只是一种奢望:专业成长、各种检查、总结、评比、考核;社会的压力,各种对教师的不理解;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的复杂性与社会复杂性的融合,让我们每天疲于应付。为了应付这种种,我们不知不觉把急躁与烦闷传递给了学生,我们不经意间忽视了生命的活力与本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这是最简单的、最好操作的。我们也对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能力,因为这是考试必须的。我们恰恰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生命内涵的教育。学生道德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大学校园不时出现骇人听闻的犯罪就是明证。如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投毒案。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哪怕培养出再强的能力也最终害人害己。

“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朱永新老师不断地重复这句话。作为教师要有这种基本的责任意识:对每个学生负责,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让生命变得更为绚烂。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它很好的诠释了教师对学生改变,教师也会因此得到生命的升华。主人公霍兰德刚开始时以为教师是个闲职,决定用四年的时间存点钱,同时利用空闲作曲,只为完成自己伟大的交响曲。从教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是为了生活,暂时对理想的妥协。我们很多教师从教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谋生,为了曾经传说中的“铁饭碗”。仅仅为了混饭吃的职业观让我们对于教书,不过是应付而已。正如电影中海伦雅名校长批评的那样,学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教师或学生在放学铃声响起后比霍兰德更快冲向停车场的。想想现实中的我们,是否也是那么急着回家,急着逃离。校长的话一度让霍兰德老师愤怒,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教学成绩后,当他逐步走进学生心灵时,他震撼了,反思了。从此一份投注长达三十年的激情与狂热,谱写出了霍兰德先生动人的生命乐章。三十年的教学,让他桃李满天下,赢得了无数学生的喜爱与尊敬;退休时,他笃定“教师”是自己“唯一想做的职业”。影片的末尾,学生代表州长凌小姐在老师的退休欢送会上说到:“让我们环顾四周。这座讲堂里没有一个生命不受到过他的影响,因为他,我们中的每个人成为了更好的一个。”“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队,我们就是你作品中的音符和旋律,我们就是生命的乐章!”任何一个有付出的教师,看到这里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们改变了学生,学生改变了我们,我们一起创造了生命的乐章!

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凭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们用爱与尊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完整的生命。新教育的理念中包含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要“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20年的教育生活告诉我:生命应该拒绝“孤独、麻木、灰色”,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增加生命的厚度。我相信,面对蓬勃的生命,用心付出,“有了我,你会成为更好的人!”“生命终会因你而绚烂!”

生命因你而动听高三作文 篇七

贺伦是一位音乐人,一位带着梦想的音乐人。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由于它能为自己的生活以及日后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保障,对他来说,天天上课就是机械地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这只是一种单纯的任务而已。而下课铃声响起就表示一天的任务已经结束。

没过多久,他得知妻子怀孕,他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也许将要长时间第持续下往,所以渐渐地,他开始改变了上课的方式。他让大家了解到***的音乐与摇滚乐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爱好;他让凌带着自信吹出夕阳、晚霞的感觉;他让除了摔跤之外什么都不会的路易找到了打鼓的节奏;他让聪明却又傲慢的史可特明白勤奋学习是最好的方式……他为每个人指引方向,引导他们用怎样的方式演奏出自己生命最动听的乐章。一天又一天,或许他自己也没有发觉,教师这个职业已经从一种任务变成了责任融进了他的生命中,成为了他生命的常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时候的贺伦,将全部身心投进到这个岗位上,真正成为了一名教师。

中的皮埃尔老师给每个合唱团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与其相同的,贺伦也给他的学生指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能演奏出自己生命最华丽的乐章,让他们带着自信大步向前,固然每个人的前进方向不同,但必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对贺伦来说,也许此生最大的梦想是完成一首交响乐,但是到最后,他都没能写出一首完整的作品。这期间,他有过一次继续追寻梦想的机会——随露云娜到纽约,在那里,他的才华能得到发展,但是他选择留下来。留下来继续为更多的学生指明方向。他做了三十年教师,正如最后凌所说,他的学生们就是他的音符和旋律。贺伦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首华丽动听的交响乐,他的生命因这些学生而动听,而他的学生们,不管是在台上的演奏者,还是台下的观众,他们的生命,同样也由于贺伦老师而出色。

影片的最后,露云娜没有出现,我想,这已经不重要,由于贺伦老师的梦想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人,更是一名出色的教师!

今天上午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然后不幸被通知到要写影评而且下午就要演讲……于是……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仓促写就的……感觉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写到……但是……就这样吧……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 篇八

《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关于教育问题的美国影片,看完以后,我更加明白因为有爱,教育才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教师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忙忙碌碌地应付日常教育教学中混过几十年,还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还是钟情于教育事业,把自己与学生的生命在知识的相互编织中,发展学生的生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影片的主角霍兰德先生酷爱音乐,他曾拥有一支自己的乐队,他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创作属于自己的交响乐。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还可以留有空余时间创作自己的音乐,已步入中年的他解散了乐队去学校教书,同时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交响乐创作。在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之后,他逐渐从开始的把教育单纯的作为职业,迫于无奈上完课便匆匆离校,到后来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开小灶;从开始的迫于生存需要而草草了事,到后来的兢兢业业,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并热爱上教育事业而不忍结束教育生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霍兰德先生人生的蜕变过程,也更深刻的意识到,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对学生的爱心、信任和理解,让他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让他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我也从中看到了教育教学需要的一些技巧知识。纵观霍兰德先生的音乐课前后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教育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有创新,要讲究方法。片中霍兰德先生起初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高深的经典音乐知识,得来的却是学生在迷茫中昏昏睡到,音乐科目的成绩自然也是惨不忍睹。后来他顺应时代特征,把古典音乐与时下流行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传授。这样既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传道的幸福感!这一切都来源于霍兰德先生那种敢于打破规则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

霍兰德先生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当他面对紧张自卑的凌小姐,采取的方法是让她想象她喜欢的美景——晚霞,在感受生命的美中放松心情,使凌小姐吹出了晚霞,然后霍兰德先生又及时地鼓励她,使她收获信心。而对那一位自以为有料的骄傲的高材生,霍兰德先生则是严格要求,以高要求促其上进,还把他带到了黑人路易斯的葬礼上,告诉他,即使是被人认为并不聪明的黑人男孩——路易斯能做到的许多事,他却未必可以做到,让他真正认识自己。

霍兰德先生用音乐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之美,使生命不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烛光。生命如歌,如果说美也可以被教授和传承,霍兰德先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一个原因:凭着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有勇气,有信念,把自己交付给教育事业,让学生因为遇到我而感到幸福,我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学习中,憧憬中,期待我的教育人生更精彩。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生命因你而动听作文】相关文章

生命因你而动听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07-21

被主人体罚作文(推荐【优秀5篇】10-27

田野即景作文500字(精彩4篇)10-02

我的年度关键词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20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优秀9篇)09-24

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600字(优秀10篇)10-05

奔跑的追梦人作文600字(优秀4篇)10-02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手机作文600字优秀8篇10-02

这也是一种收获作文【优秀5篇】10-08

精益求精作文800字【优秀2篇】10-14

28 16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