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范文(优秀5篇)

2023-02-06 02:57:42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虎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国演义读后感 篇一

人的一生中会阅读许许多多的书籍,有些人喜欢《红楼梦》,有些人喜欢《水浒传》,而我却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罗贯中,这本书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主要讲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争互战的历史过程,刻画出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描绘出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画面,表现出了在战乱年代的百姓呼唤良臣名将,安定战乱的欲望。

《三国演义》不仅是诉说英雄的诗篇,还是一本智谋的宝典。其中的谋略层出不穷,无论是哪一招都为后世的君王将相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书中的诸葛亮则是智慧的化身,他通晓天文地理,足智多谋,知敌人心理,是刘备手下一名得力的大将。

我最喜欢《关羽约三事,曹操解重围》这一篇,它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关羽义薄云天的气概和胸怀。这一篇章讲到战败的他不完全投降曹操,而是选择暂时投降,以确保自己的嫂嫂安然无恙。无论曹操以多优厚的待遇相邀他仍然坚定的说作文道:“如果我一打听到主公的下落,无论远近我都要去投奔。”这份忠诚让曹操又爱又恨,也成了后世之人心中的榜样。面对权势绝不低头,有一份自己心中的准则是多么难得啊!现实生活中,人性往往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展现出来了,在危机面前人们第一选择可能不是救自己的同伴,而是会选择自己保命,因为人性是残忍的。所以在这样看来,关羽的那份胆量与担当更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学习的。

读完《三国演义》,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保护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每个人,有时就算是拼上性命也是值得的。就像那些去支援武汉和治疗患者的医生,还有那些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不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我们这个世界吗?所以我们要学习关羽,做一个忠心、有担当和守护他人的人。

当然,《三国演义》不只有这一个人物,不只有这一个故事,也不只有这一个精神,还有更多的精彩值得我们去探究。就像别人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

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二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战争与兴亡的故事,其间包含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人物也各有特点,读了这本书我从中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也相信其中的智慧会知道我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书中有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勇侠义的关羽、勇猛过人的张飞、骁勇善战的赵云、阴险奸诈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的孙权、恃才放旷的杨修……这些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充满个性。

我最喜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聪明绝世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退敌”、“赤壁之战”都能体现诸葛亮的有勇有谋。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却说只需三日。他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每船士兵三十人,各立满草人分布两边,趁江上夜黑雾浓向曹营驶去,曹操以为是敌人偷袭,下令弓箭手放箭,数万支箭齐齐射向草船,待天明雾散,二十条船“满载而归”,曹操才知中计,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也让自己的才智得到了周瑜的敬佩。

其实,书中还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是杨修,他学识渊博,才华过人、但是锋芒太露,喜欢卖弄才华,甚至不顾曹操的威严,最后为曹操所杀。杨修和诸葛亮都有不凡的才华,但杨修的才华外露和诸葛亮的内敛城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告诉我们,卖弄小聪明,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厉害得失,任意为之,不是明智之举。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刘备“三顾茅庐”招贤纳士,正因为有了诸葛亮,有了关羽、赵云,他才有了取得天下,成就霸业的信心,从而告诉我们,任何领袖只有任人唯贤,有合作精神,才能长久地生存和发展。赵云“单骑救主”,以一人之力冲出重围救出阿斗,忠肝义胆,从而告诉我们,成功的人都要有浩然的气概和过人的本领,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三国演义》这本书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它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我还要不断地去阅读它、理解它、学习它。

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篇三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并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可是两个人都有自我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可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当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并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应对人生吧!

国演义读后感 篇四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国演义读后感 篇五

漫步在三国的古战场,看到的是惊心动魄的痕迹,抚摩到的是千疮百孔但依旧倔强不折的长剑,嗅到的是弥漫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血腥味,倾听到的是穿越千年历史古风的吟唱。

倾听着,我感到的只有染血的忠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寒彻透骨的秋风呼啸沧桑,在伐魏的征途上,他依旧是纶巾羽扇,鹤氅皂绦的穿着。和平日不同的是他的面容异常憔悴,但那明亮的眼睛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强支病体,令左右推着小车来到高处了望蜀营。营中战马嘹亮的嘶鸣,营中各处袅袅的炊烟,军营扎点安排得井井有条。军粮有条不紊地运筹着。放眼远处,夕阳在山的尽头染红了一片天空。苍凉山峦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落叶,挟万物而去的长江卷起层层波涛,江山依旧如此多娇。他硬是从数十万大军的夹缝中觅得了一块基石――荆洲,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追随蜀王夺益州。下汉中。以一人之力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一切今非昔比,蜀王临终托负的使命尚未完成,阿斗年幼,他想要在他有生之年为他扫平统一天下的一切障碍,他终究是不愿意取代阿斗,自己守住这半壁江山。他所想的,也只是为了幼主,哪怕倍受猜忌,也是如此。又有谁能想到呢,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视察营寨,最后一次……

倾听着,我感受到只有满腹的才华,草船借箭,巧借东风。

他的机智,于百万精兵强将之中,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夺人性命;他的机智,于短短三天之内,凭那漫天浓雾,借来十万箭枝。那一年的赤壁,刮着他借来的东风,硫磺草船烧遍了敌军的舰队。火烧连营,有他一半功劳。

倾听着,我感到的只有悲凉与无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为了那个三顾诩贤良的人,他倾尽了三千笔墨,描绘一幅锦绣江山;为了不负天下人,他用尽了一生光阴,只为换来片刻安宁。他的岁月,落尽了繁华;他的戎甲,染透了鲜血;他的笺书,浸满了泪水。机智过人又如何?敌不过时光荏苒;未卜先知又如何?敌不过人心叵测;心力交瘁又如何?敌不过功高盖主。他败了,败在那虚伪的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倾听着千年历史古风的吟唱,那个时代渐渐远去,一切皆被黄沙所掩埋。被时间所尘封……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800字左右优秀6篇04-22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03-19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4篇01-15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9篇)10-10

《三国演义》读后感_800字优秀3篇10-05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9篇08-0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800字精彩10篇06-13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05-26

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优秀5篇】05-26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优秀6篇】05-21

29 3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