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后感(优秀5篇)

2023-09-02 06:54:58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虎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呐喊》读后感》,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呐喊读书笔记 篇一

在这个月中,我读了鲁迅写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这本书用夸张而生动地写作手法揭露了当时迷信的封建制度和他感受到的人们的愚昧、麻木。

在这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有《狂人日记》和《药》这两篇文章。《狂人日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药》这篇文章讲了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

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了当时的黑暗、腐败的社会。而《狂人日记》中的“我”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下感到谁都想要吃“我”一般,连邻居家的狗对“我”叫时,都感到它正虎视眈眈望着“我”,想要从“我”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当要吃人肉的大哥让人来给“我”看病时,“我”也认为他是一个刽子手。《药》这篇文章中我认为康大叔是个残忍的人,他轻而易举的夺走了别人的生命,制作成了人血馒头卖给了华老栓。而华老栓是一个愚昧、麻木的人,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去买了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人血馒头。

鲁迅先生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声声呐喊唤醒当时麻木的人们,就算“我以我血荐轩辕”也不能挡住他的决心。

自创名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呐喊》读后感 篇二

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贯穿《呐喊》中的所有作品,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礼教进行极其深刻的揭露、批判是《呐喊》最为鲜明的思想主题。首篇《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示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而所谓的“仁义道德”其本质是吃人。

在揭示出吃人本质的同时,作者还揭示这一吃人本质对人民群众毒害之深,如《药》中的华老栓、《故乡》中的闰土、《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等。

小说在描写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对人民压迫奴役所造成的一系列悲剧时,既暴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社会所造成的人民物质上的“病苦”,更重视揭露人们精神上的“病苦”,以警醒“不幸的`人们”起来打破封建思想道德的禁锢。鲁迅先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愤怒而又带鼓励的语气,激励当时的中国人,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

《呐喊》读后感 篇三

在七月的月底,我读完了《呐喊》,《呐喊》这部小说集让我感触颇深。《呐喊》这部小说集的作者是鲁迅,整部小说集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鲁迅先生以笔杆子为武器,充分发挥了“炮筒子”的巨大威力。

其中有几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篇要数《狂人日记》了。《狂人日记》以一个疯子口吻来批判吃人的社会,揭露了隐藏在封建社会表层下面的“吃人”本质,小说中人人都想吃人,这个疯子的亲戚、大街上的人都想吃他。《狂人日记》写的让人读着就生起对吃人的人的憎恨之心,使人翻身醒悟。

其次就要数《孔乙己》了。在鲁镇,有一个叫孔乙己的封建社会没落知识分子,好吃懒做,穿着已经破旧的不行了的'长衫,以前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咸亨酒店要一壶酒、一盘小菜。现在他已经破落了,但他还保持着以前的习惯。后来,他的小菜只能是最便宜的茴香豆了。再后来,他连茴香豆都吃不起了,并且只能站在柜台边喝酒了。我们不能像是孔乙己一样,好吃懒做。

呐喊读书笔记 篇四

酷爱读鲁迅的作品,《呐喊》也是出自鲁迅之手笔。孙乙己、闰土、阿Q。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呐喊》这本书中浮现出来。这本书中的《孙乙己》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的疾苦。

孙乙己,咸享酒店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常客,满口是之乎者也,却没有捞得半点功名。虽然他非常喜欢读书,却因为贫穷,不得不去偷。本来还可以靠替人家抄书,换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人和书一起失踪,几天过去,便没有人叫他抄书了。一次他偷书偷到了举人家里去了,被打折了腿,坐在一个蒲包上,卖了书又去喝酒了。又黑又瘦的孙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看见孙乙己。

孙乙己念书念迂了,因此他的许多言语行为非常可笑。但他是可怜的,封建科举制度害了他。他的贫困,屈辱的生活,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然而却没有。他是善良的,可以从他常常教孩子们读书可以看出。可是集合所有的人都在取笑他,戏弄他。人们对他说最多的一句话是:“偷啊,你又偷什么了,啊!”这样,他终于在孤独和寂寞中死掉了。这个故事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是当时社会人民发自内心底的呐喊。

《呐喊》读后感 篇五

达拉斯和佛罗里达是柏斯屯孤儿院最令人头疼的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使他们在收养家庭中无立足之地,受人虐打,把他们当作不需支付酬劳的雇工一样看待。长此以往,双胞胎失去了对大人的信赖,直到谛乐和赛蕊的出现,才让他们重拾天真与不曾拥有过的温馨。

正是谛乐和赛蕊浓浓的爱改变了达拉斯与佛罗里达,没有拘束,只有在呐喊山谷里追逐嬉戏。愤世嫉俗的佛罗里达学会了爱别人,达拉斯学会了面对现实。没错,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

对待佛罗里达言语上的冒犯,谛乐选择了礼让与宽容,慢慢地沟通,渐渐地融入了对方的生活。在生死一线间,佛罗里达冒着危险去救谛乐,证明了她善良的。本质。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试着去爱他、宽容他、理解他,就算再大的隔阂也会烟消云散,仅剩下一座沟通的桥梁,就像封面上写的那样:“在爱的港湾中体味人生,这或许就是成长的契机。”能做到这些,你不是就已长大了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呐喊》读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呐喊》读后感】相关文章

《呐喊》读后感500字【精彩9篇】12-16

关于《呐喊》读后感5篇精选文章【优秀909-14

呐喊初中生优秀读书笔记【优秀6篇】09-14

《呐喊》读后感【优秀4篇】09-13

《森林报·冬》读后感(优秀8篇)09-22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优秀5篇)12-08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200字【精选2篇】12-06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优秀10篇】11-18

《比时光更坚强》读后感800字【10篇】04-30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后感(精彩9篇)11-23

29 15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