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计划书【11篇】

2024-04-17 18:36:31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壶知道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11篇课题研究计划书,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题研究计划 篇一

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研究基于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2.以精细化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精细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广告公司运营过程为主线,按照策划广告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认识广告模块、广告市场调查模块、广告策划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制作模块、广模块、广告效果评估等7个模块,第1.2个模块对应企业市场专员岗位,第3.4模块对应创意与策划专员岗位,最后3个模块对应编辑专员的岗位。

3.以高位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任务设计

3.1教学内容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从营销专员、广告企划专员及主管的工作岗位出发,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工学结合。《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模式正是基于“高位就业孵化”的理念,利用并整合学校校企合作单位如红府超市、年客服饰有限公司等,针对在校学生设计出“工作环境、岗位轮替、职位递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告公司各岗位的轮岗,综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将优秀毕业生选派至校外合作企业,与广告项目总监直接对接,进入管理层,更进一步增强管理技能,体验领导的艺术,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

3.2实施步骤

3.2.1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6-7人。

3.2.2工作情境设置

在广告公司一般都设有客户部、策划部、媒体部、创意部等职能部门。其工作流程是:先由客户部搜集广告产品与竞争对手以及行业资料等,然后会同策划部一起消化企业信息资料,形成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媒体部则根据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完成媒体方案,并形成创意简报交给创意部,接着创意部就组织文案、美术指导进行创意表现,形成设计方案后向客户部进行内部提案,内部通过再向企业进行正式提案。由组长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在市调专员、策划专员、媒体专员、提案人、文案专员等角色中挑选一个,在每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

3.2.3教师分配任务

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或学生感兴趣的行业、产品设置七张订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客户有广告需要,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广告方案,需要每个公司独立设计广告方案参与竞标。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的演练到综合技能的运用,对能力的培养既有重复的部分,又不断提升。订单1.“优乐美奶茶”在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设计悬挂平面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快消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2.“**辅导班”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角落平面媒体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服务类商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3.“联想YOGA3”超极本广播广告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广播文案创作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4.“美图手机”微博、微信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5.“可爱多”冰淇淋微电影广告方案招标:学生自行设定广告情境,利用手机、电脑、视频拍摄剪辑软件等设计、拍摄并制作视频广告,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订单6.“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宣传单页、灯箱、电视、广播、微博广告方案招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电动汽车市场,针对安徽市场设计江淮IEV4新车上市设计一系列宣传活动,配合企业的新品推广,使学生对多种媒体的广告形式综合运用。订单7.“商之都周年庆典”整合营销方案招标:在教师指导带领下,对商之都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开展相应的策划工作,整合营销方案的设计业是对学生营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4分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设计广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订单属于哪种类型的广告,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广告作品、学习优秀广告案例、讲授各类型广告的设计要点,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3.2.5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在设定的项目周期内,由项目主管合理安排整个任务的进度和分工,最终形成的广告策划案由提案人准备方案的展示。

3.2.6正式提案

每个小组的提案人陈述本组作品的创作理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在职场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2.7策划案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评委进行提问和打分(评委不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在此过程中,教师点评每个作品的亮点,并启发学生的思路完善方案。

4.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课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4.1坚持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力图寻找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2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方式,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性,同时强调企业导师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工作过程。为满足企业对广告策划人才的需求,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和真实工作情境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

4.3高位化的人才就业目标

课题研究计划 篇二

基础教育变革是加快整个教育变革进程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前行的主要策略,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体育教师课程一体化属于一个全新的项目,必须编制有可操做空间的执行方案。本文从基础教育变革出发,解读了其基本的发展现状和体育教师实现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难题,为制定顺利完成这一过程的策略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

基础教育变革;体育教师一体化;课程研究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教育必然的发展走向,为提升教师群体的团体水准奠下了根基。目前,教育事业比较繁荣的国家已经率先对这一领域的内容开展了大量研究。所谓教育一体化,指的是适应现代化知识时代进步的潮流,以长久教育发展为目的,为了让教师达到专业化水准,对教育工作者开展职技能培训和考察,它构建教师教育培训系统,根据各阶段的差异给予不同的培训项目[1]。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在教育繁荣国度相对常见,而在我国则还刚刚起步。这需要来自社会不同基层成员的注意,不断加深对此项目的研究,推动本项目在基础教育变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取得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变革概况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体育专业开始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变革。而这一变革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酝酿启动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内指出,基础教育属于国民素质提升的本原性工程,必须不停加大管理力度。”同时,其还提出,“中小学应该要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状态,让其向提升国民素养转变。”其后,我国教育部门又先后颁布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其内提出,“要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应该彻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状况。变革教学内容和课程编制,加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力度。”]1996年开始,我国对国内九个省市的16000名学生和2000名校长实施了问卷调查,得到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2],这些为我国即将启动的基础教育变革奠定了事实依据。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放眼国际,和国际基础教育状态对比之后,确定了我国顺利开展此项工作的理念。同时,教育部联系相关专家开始编制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引导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它的存在为国家基础教育变革的制定了秩序。其后,我国教育部又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规划》,其内提出,“本世纪初,我国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基础教育变革体系,落实变革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行新的评价体制,落实教师培训,不断实行新课程尝试。在未来的十年时间内,构建起符合21世纪时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系统。”而这一文件的推出,表明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活动进入新的征程。其次,落实实验阶段。我国想要实现科教兴国,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取足够的支持。为此,需要建立满足素质教育需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社会在进步,科技在更新,学生的情况也有了很大变更。所以,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分析上述内容的差别,按照学生自身规律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和种类,带领学生积极学习。”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基础教育阶段的18个学科都被包含在内,作为研究对象开始在实验区实施实验,这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变革正式进入落实阶段。后来,我国逐渐加大实验区的范围,在我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变革实验,验证了实验变革的假设,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发展提供佐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育部还专门集合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员,对师资培训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对新课程的设置标准、修正策略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于新课程教师培训方面的内容,国家更是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准则,在教师队伍中举办大范围的培训。当前,新体育课程已经步入校园,和师生的生活建立了全面的联系。通过现实的验证,彰显了其极强的生命力。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变革也业已摆脱了单纯地理论,开始走向实践,在生活中不断验证其落实效果。

二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分离

长时间以来,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呈现“二元性”,这导致教师培养组织和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存在,而这也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教育的常态。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一般在师资力量比较优秀、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体育专业院校完成,而资质相对较差、教学能力不足的独立学院通常负责体育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工作。这样的设置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一旦入职,其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将会很难经过培训获得明显提升。

(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脱离

长久以来,因为“运动技能”的干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成长目标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科专业知识;二是运动技能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运动技能的培养。由于高校和中小学缺少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直接导致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这让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基本教育变革不能匹配[3]。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样式和方式相似

当前,新课程变革的序幕已经完全拉开,素质教育程度不断加深,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教育规模不断增加。但是,从本质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其只是一种教育形式的转变,从教育间的联系和专业性方面来看,其变化并不大。换句话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后教育样式和方式与职前相比,大致相同。

(四)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对培训的认识并不到位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门对教师提出了学历要求,体育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历,参与职后培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为了获得职称晋升,必须获取相应的证件,所以他们入职之后也会参与对应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形式主义比较明显,教师在参与过这些培训之后,其整体教学实力多数难以提升。同时,很多教师也认识不到一体化教育的内涵所在,很少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这也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一体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

三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体育教师一体化教育课程的提议

(一)明确体育教师一体化的思想理念

在基础教育变革不断深入地背景下,对体育教师教育进行变革,需要有清晰而远大的思想作为引线,带领其朝着正确地方向不断前进。国内研究专家提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引导思想主要来自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些思想教育理念,它们是人类先进科技文化的结晶,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逐渐组建起结构科学、内容实在、教材完善、有远见而又可以覆盖所有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系统。有了这一思想理念的引导,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我国逐步建立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系统就有了一定的可操做空间。

(二)落实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建设目标

从纵向角度看我国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以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征,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目标可以确定为:“师德是根本,形象是辅助,爱心是必备条件,敬业精神是本质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极强的学习能力。此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以及极好的心理素质,有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能够随机应变,应对各种类型的学生。”

(三)确定构建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容

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内容在于:教师教育方案一体化。编制科学的方案是落实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根基,也是主要的引导方向。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主要包含下面几个环节:入职前,入职后,在职过程中。它们相互联系,不能分离。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在编制落实方案的程序中,需要明确这几个阶段自身的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目的明确地开展设计,构建体育教师培养课程的一体化。其重点突出的是教师培养课程的搭配,它必须为一个整体,对不同状态下的教师进行培养,内容需要彼此联系,能够互为补充,相互完善,避免教师教育发生脱节的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编制目的明确的培养课程。

四结语

基础教育变革已经如火如荼,这是我国教育进步的总体环境。在此布景下,教师教育变革也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基础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方向。而想要做好此方面工作,其必要完成的就是做到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概括上文的阐述我们懂得,构建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教育课程,必须要做好上文提及的各项工作。

作者:乔孟杰 单位: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曲铁华,崔红洁。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变迁的路径与特点——基于1978-2013年政策文本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4(03):45-47.

课题研究计划书 篇三

首先来看这篇 RP 的第一部分,也就是 Introduction,那么在写introduction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是让读者对你课题背景有大框架上的认知,并有合理过渡到你的研究课题。

在他第一段,就先介绍了IoT的这样一个背景和他的应用场景,在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又通过应用场景过渡到自己容的一些研究点。

通过前面的背景介绍之后,在第二段里,就主要写该 research proposal 具体的研究方向、当前方向所涉及到的问题或者是瓶颈,以及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说白了也就是 what 和 how 的内容,但是这里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技术细节,只是从宏观上来介绍。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是和教授目前所参与的课题相关,这一段也可以看成一个过渡段,因为前面是在写IoT大方向的背景,而后面就是根据该研究点,来查阅相关paper。

课题研究计划 篇四

一、研究的课题:《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手段运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回顾上学年课题研究上学期,经过上课题研讨课、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总结出了一些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可是还不够全面,这学期我将继续努力钻研,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我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齐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我的理解和研究本事。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二月份:

(1)学生交流与合作本事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学习课题组子课题计划,明确研究资料。

(4)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开题仪式。

(2)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在数学课题组内听课。

(4)进取参加培训,学习、开通课题研究个人博客。

四月份:

(1)进取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进取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学生交流与合作习惯养成专题文章,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五月份:

(1)学习课题理论专题讲座,做好笔记。

(2)经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认真撰写,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4)上一堂课题研讨课。

九月份:

(1)学习课题组总课题方案、子课题计划。

(2)写好《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手段运用研究》个人研究计划。

(4)及时上传材料,丰富博客资料。

(5)进取参加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十月份:

(1)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西省中小学优质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上好课题研讨课。

(3)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

十一月份:

(1)参加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讨课。

(2)整理参加课题理论学习的笔记,总结各项课题活动情景,写出上传个人博客。

十二月份:

(1)结合我校“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组织课题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3)撰写个人课题小结,并参加校课题小结交流。

(5)撰写课题研究论文,交流课题论文。

课题研究计划书 篇五

研究课题的题目:小学语言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1、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素质教育的观念在我国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那么,在课外阅读这个层面上,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我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第一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为:文艺娱乐活动28%、体育活动26%、美术活动18%、科技制作10%、阅读活动10%、数学活动8%。由此看来,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音乐,直观、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而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喜欢阅读哪一类书籍时很多选择了漫画书,只有个别学生说自己爱看童话等名著。造成学生不爱读书、阅读面窄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阅读兴趣;2、缺少正面引导。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选择适当的内容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这样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把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阅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3、尊重孩子个体的差异

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解读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允许这种解读的差异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这种解读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二、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式

课题研究计划书 篇六

任教学科:语文

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迅速成长。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诵读教学的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国内外诵读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十一月份:

(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方案。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积极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感言。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诵读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课题研究计划 篇七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项目驱动;课程体系

大多数高职阶段的学生并没有较高的就业能力,而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机电专业理论知识不全面、机电实践技能不突出等,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机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使得高职阶段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1]。因此,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当前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桥梁,其有效实现了学生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内容联系性不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可以发现,课程教学当中的知识内容并没有较强的联系性,具体分为:首先,机电专业所学习的课程知识内容并没有与企业岗位有较强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体化教学的形成。其次,许多教师在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过程中通常会忽视培养一体化人才的重要目标,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模式设置课程,而这种比较传统的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具有枯燥乏味的特征。

(二)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单一。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关键部分就是围绕着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展开考核,但是许多教师在高职机电专业的考核模式设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分为:首先,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考核方式设定的比较单一化,通常将高职阶段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比较重要的标准,而产生忽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考核。其次,许多教师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反思,而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创新机电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设置缺少企业的参与。机电一体化课程中培养人才是需要依赖于相关的行业与企业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对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与调查,导致开展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课程教学规划并不能符合机电岗位的需求,具体体现为: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忽视与相关企业的调研情况,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用人企业的岗位标准与需求,比较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等情况。第二,一些教师在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强调了与相关企业的对接,但是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教学理念与学生思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依然比较注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

二、优化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的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项目驱动课程体系的要求,将项目驱动课程作为载体,并且需要立足于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对课本教材知识内容进行相关的优化与调整,从而有效实现相关用人企业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开展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相关企业岗位的要求,并且需要掌握到当前机电行业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趋势,从而对高职机电课程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在进行“机器人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PLC与机械设计课程教材当中的知识存在着一些相关的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将这些重合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此有效促进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然后,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企业岗位的要求增强实践教学,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为主的理念,还可以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并且结合相关用人企业的要求展开教学,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往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通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这种评价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建立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并且注重其中的规范与标准,注重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的监控,结合产品、服务、竞赛等多种方式对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进行多层次的评价,从而有效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工作当中的能力。由此可见,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全方面出发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三)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活动项目主要来源于相关的企业,这样才能够最大化构建出比较真实的实际工作场景,并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岗位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促进高职阶段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例如,在“救灾机器人设计”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请相关的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地处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校企共同培育人才的机制,从而最大化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优势。由此可见,高中机电一体化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这样才能够及时结合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而调整课程的设定,从而有效实现校企共赢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成为当前高等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教师可以从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党世红,赵云龙,仝玉琴。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阳光文化”体验下的“三合”人才培养模式[J].应用能源技术,2017(8):5-8.

课题研究计划 篇八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xx年12月——xx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xx年2月——xx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xx年1月——xx年3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72篇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9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研究计划 篇九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科技企业;新形势

一、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企业科学运营能力的重要基础。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借助财务数据进行动态呈现,以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由业务部门定期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并及时登记入账,制定相应的数据报表并汇总至财务部门。此类管理模式虽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其日益凸显出管理缺陷。一方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由于日常沟通交流有限,其对于业务部门的相关内容缺乏全面了解,造成财务核算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共享的滞后,财务部门对内部数据的收集整理不及时,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传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免会对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科技企业,其业务内容较为烦琐,需要有多元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依托业财融合的全面实施,密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高效合作,也确保财务部门能够深入了解业务工作,深入挖掘有用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控制度规范的重要机遇。传统财务管理对于业务数据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事后记账与分析的方式进行的,不能全面覆盖事前科学统筹与事后的跟踪反馈。而业财融合的实施则可以将财务团队与业务团队进行有效融合,基于业务发展的战略视角,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财务内容,以科学执行健全完善的审批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能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管控。全面整合财务数据资源,科学构建管理模型,在推动业务部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业务发展情况,给出专业的财务指导意见。针对关键指标的设置,可以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确保可以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全局,进行业务目标的科学设计。克服过去部门间相对独立的管理局限,跳出只关注业绩发展、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传统思维框架,全面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防范财务风险与费用管控。还可以有效支撑企业的运营管理,全面推广一体化跟踪服务,为企业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三)构建科学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基础。科学的财务分析是针对具体的业务内容进行的针对性分析,而不只是针对财务数据的表层分析,需要通过专业的分析手段进行业务内容的深入研究,以真实、科学的财务指标来指导业务发展。财务报表中所呈现的数据信息,是通过专业的分析加工形成的资源,需要对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系统剖析,以形成科学财务分析,帮助业务部门科学评估业务开展成效,因此实施业财融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业财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对接,系统把握财务动态发展趋势,剖析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确保分析报告可以切实反映业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便于及时构建全面协调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更好地配合业务决策。

(四)优化内部资源与资本管控效能的现实需求。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经营水平,规避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财务预算作为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科学统筹各个时期的运营管理与资本运作。业财融合的深度把控可以帮助财务部门系统梳理企业资源的具体分配及使用情况,系统比较优化前后的财务发展情况,明确资源配置成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务预算管理效能,完善资源配置方案,提升管理质量;可以充分挖掘资源的最大化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本高效运转,同时可以强化资本运作质量,助推资本有效增值。

二、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的基本优势

(一)充分调动企业财务转型的积极性。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实现有效转型,就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科学规划。首要任务就需要科学分析企业推动业财融合科学转型的基本动能,明确其实施的重要价值,系统梳理企业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市场的动态发展情况,以明确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帮助管理层坚定转型的信心,切实从行动上予以落实。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科技企业基本能够基于其业务发展的复杂环境科学认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也愿意发挥主导优势力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合作,全力助推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有所保障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及高效信息技术支撑是科技企业破解业财融合发展难题的重要条件。相较于其他企业,科技企业在信息体系建设与技术应用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一方面其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具备一定的基础,企业本身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其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是基于互联网及信息时代的发展主流开展的具体活动,整体的信息管理体系基础更为牢固。

三、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部门间的业务重点不同造成管理目标难以统一现阶段。由于发展经验有限,大多数科技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协作与科学协调能力相对不足,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在具体目标的设置上不免会有所差异。业务部门更加关注的是基于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进行业绩指标任务的拓展,所以关心更多的是业绩的完成而不是具体数据的核算管理。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焦点则是需要科学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全面整合数据资源,以有效防范应对财务风险,依托财务指标的科学把控进行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系统评估,为企业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双方之间的合作沟通主要局限于按照财务报告的要求做好核算数据的相应整理,财务部门要想实现数据统筹与职能发挥的作用,离不开业务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其对于财务管控及KPI指标的跟踪管控制度建设也需要强化对业务部门的监管,二者之间的关注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如不能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就会增加冲突。

(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滞后。科技企业行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部门间管理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部门间有明确的管理权限,相互之间对于管理的内容并不了解,沟通交流只是通过简单的格式化模式进行,一些细节内容容易因部门间的沟通障碍被忽视,部门间独立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体系。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完整的沟通机制,沟通交流体系构建缺位,难以形成规律性的集体行为,信息做不到实时共享,也不能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间进行及时对接,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不断增加,信息孤岛问题凸显。

(三)绩效考核效应难以整合现阶段。大多数科技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按照部门的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并未进行联动整合。业务部门在考核中更加关注销售量、客户量的增加,主要方向是进行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及客户黏性的不断增加,更加重视销售绩效的全面提升。财务部门的考核重点则是对财务效益的深入挖掘,更加注重通过财务分析、财务报表质量的把控情况进行系统考核。在具体工作中双方并无太多的交集,但是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实现财务职能科学转型更重要的是确保财务与业务间的系统交流,以整合业务管理效能。

四、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推进策略

(一)科学培育专业化的业财一体化。业财一体化的有效推进,离不开业务精、专业强、能力优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与传统单一财务部门直接参与业务部门工作的方式不同,可以创新性地组建专业财务BP团队,由其负责协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既可以科学规避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也可以夯实业财一体化的资源基础。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整合业务与财务资源,科学筛选出综合能力强、业务钻研精且发展意愿强的综合性人才,为其搭建交流学习的专业平台,并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力优势,及时组织技能培训,强化集中学习,以凝聚团队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招聘的模式,既要注重财务专业技能及从业经验的把控,又要保障可以适应轮岗需求及多岗位发展的需要,让其可以尽快参与财务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动业财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健全信息体系科学构建信息体系。可以依托数据共享、存储等技术平台,有效化解共享机制欠缺、沟通交流不畅、数据传输滞后等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据库技术的支撑作用,全面构建业务数据共享体系,破解信息壁垒问题,以搭建良好的沟通体系,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加强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便于企业基于自己的管理需求做好决策规划与战略发展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云端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企业的数据存储空间,确保内部数据信息传输、收集与整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三)持续完善配套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科技企业需要立足当前的业财一体化发展需求,构建高效联动、全面整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有效兼容,构建起全面联动、系统保障的绩效考核体系,助推业财一体化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分析为例,可以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针对业务数据整合与分析管理进行具体指标的优化设计,全面保障财务部门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水平的科学考核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业务部门的信息数据整合水平,并将其与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衔接,优化双方的联动评价,以制定科学的业财一体化管理目标。而对于信息的有效共享,可以创新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全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同步共享即时性的同时,实现信息共享的高效便捷管理,提升企业部门间沟通交流的公开性与透明化。首先,要结合财务核算具体内容,加快业财一体化的管理进程,核心要素是要确保能够深度挖掘经营管理的本质。财务团队要明确当前新形势下业务管理与传统业务发展的情况有所改变,需要在系统梳理复杂管理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竞赛、积分加权等业务活动的全面渗透,充分掌握并科学预测财务核算的相关内容,这也是财务管理不断优化的重要基础。同时,要明确不同业务活动的具体核算节点,针对其效益分析的具体管理也要由专业的团队进行科学规划,全面梳理业务本质,确保记账管理数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科技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依托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公开管理信息。信息技术研发人员也可以借助业务操作流程的动态管控,进一步畅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确保业务活动切实得以动态追踪,加速业财一体化的实施进度。其次,要注重业财一体化的风险管控,要借助财务管控的有效实施来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压力,特别是要注意金融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应对,充分调动前端业务与后端财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全面覆盖流程管控的各个方面,以技术为载体,搭建多功能、全方位、多主体的管理平台,完善业务、大数据、财务资金等多个系统全面衔接的管理体系,重点把控审批、拨款、收付款、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优化完善,实施精细化业务风险管控。最后,要在BP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渗透SAP系统的各项服务管理,构建业务数据全过程管理平台,及时将相关数据资源上传至统一的财务数据管理模块,由财务BP在信息共享服务强化及业务体系构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全面梳理,更好地发挥专业职能作用,为企业业财一体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业务分析,帮助科技企业科学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强化与业务目标的科学匹配,助力企业更好地转型发展。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业财一体化的推进无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转型之路,为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优化增添了更多助力。科技企业在业财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具备着先天的发展条件,面对部门间由管理目标不协调、内部沟通保障不力、绩效考核管理不畅等问题造成业财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困局,科技企业需要通过综合性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高效统一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考核联动机制的完善等多种措施的制定,全面完善业财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雪颖。“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业财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29-130.

[2]于汶。企业业财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193-194.

[3]刘丽莉。浅议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20(21):36-37.

[4]吴锦。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一体化问题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7):160-161.

[5]徐红梅。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0(6):80-81.

课题研究计划书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理论假设: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二)《小学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理论指出:“同一年龄段的少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差异。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了儿童未来不同的发展趋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写作教学中,“对这些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便可使学生成为学有专长,富于个性的人才。”

(三)名人名家教育思想。

①xxx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基础就在于学校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习作能力的培养也应体现这一精神。

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③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善读未写书,不进图书馆,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天地万物都是阅读的好教材,只有善积累,才能为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

④语文学家吕叔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独具个性的感官去观察社会、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新意,有个性。。

三、研究目标:

1、该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观念,培养出对知识能主动学习,灵活使用且具有健全人格的素质型人才;构建教学新格局,通过系统的、开放的实验,使学生主动积累,自由表达,确实为乐于表达而习作,逐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品质。

2、探索一整套科学的研究体系,构建课题自身的理论体系。

四、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

具体设想如下: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一

本文系统地提出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实际问题,基本满足气象行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其设计思路可为其他行业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终身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气象继续教育;课程设计

“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由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重申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终身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人生经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作为国家制订教育方针政策的主导思想,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之中。

一、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重大

(一)顺应终身教育的时代潮流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分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然而,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等问题亟待解决,要求“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基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向学习者提供教育培训‘技能包’。”课程体系是“技能包”的核心,应能满足学习者在不同求学期、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特别是要满足学历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期学习需求。因此,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补齐继续教育这个短板从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

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都是以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几何级数更新为特点。用人单位以及人才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望与期盼已不可同日而语。学历教育只是迈入社会开创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学历后教育的需求已不是自学或接受一次性、临时性等碎片化、片段化的培训就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以及人才本身,希望在进入职场从事新的岗位工作或岗位发生变动时,能通过选择对应的专业化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充电,提升岗位胜任力和执行力。因此,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应运而生: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以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具有教育时限的终身性、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等特点。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类型、结构、层次等实际形态复杂多样,因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大学专业教育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现有培训与组织目标存在差距;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体现尚不充分;等等。构建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的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任重道远。

(三)解决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难点

传统的课程论在通识教育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在学历后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尚不完善。由于行业知识技能更新快、教学更加注重业务实践、受教育对象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更加复杂等原因,现代课程体系设计理论应用于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时出现了问题:一是课程设计着眼于满足短期需求。课程内容滞后于业务发展,参训者的培训满意度下降。二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选定集中反映在岗人员的岗位静态需求,新入职、转岗、晋升等人员的岗位动态需求被忽视。三是割裂地看待人才发展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专业继续教育需求。零散的、碎片化的课程仅实现继续教育对知识更新的作用,缺乏系统性,导致对人才素质提升、自我实现等作用的发挥远远不足。四是过于强调科学体系中各学科或领域的独立性,进而对科学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具有一定局限。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实施中出现与高等教育脱节、课程内容交叉等现象。因此,如何建立前瞻性、岗位全覆盖的、面向终身教育的、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成为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难题。

二、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由来

天气预报员位列气象行业五类专业技术人员之首。天气预报员约5000人,培训任务艰巨,意义最为重大。因此,气象部门首先从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入手,试图突破专业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难题。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最大的缺陷都是缺少整体性。系统科学理论启示我们,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课程体系的基本环节、基本要素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动态性原则指将课程体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动态过程之中把握课程设计。针对“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三个层次的预报员队伍对应预报员岗位的初级岗、中级岗和高级岗,中国气象部门探索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新模式,初步搭建了面向终身教育的网格化预报员课程体系:以预报岗位能力素质为课程设计关键点,建立“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天气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的反馈更新机制;根据天气预报职业群的共同知识和技能,遵循人才发展的规律,区分了从低到高、不同发展阶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教育课程作为初任岗位课程设计的基础,实现了学科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平滑延续。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依据分层的原则,基于预报员所经历的“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的成长阶段,按照这种时间维度组织预报员职业生涯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体系,并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分阶段实施,同时设计新技术新方法类的针对性班型,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实时更新。这种设计使得知识体系脱离了平面的特征,呈现层层递进式发展,有效避免了课程的重叠,符合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中的成功启示我们:可否将此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行业,搭建一个全覆盖、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三、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气象行业为例

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师承效应、扬长避短规律、最佳年龄规律等人才成长八大规律,“重理解轻记忆、重实践轻理论”等成人学习规律和“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身教育理念,以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论为指导,讲究可操作性,采用拼装灵活、更新便易的模块式设计而呈现出网格化的显著特点,于是,称之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以气象行业为例(见图1),该课程体系覆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管理等岗位,包含所有业务外延形成闭合圆环。每一个岗位在圆环中具有独立部分,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初始场,按照职业发展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岗位层级,每个岗位层级主要包括上岗和岗位培训两个层次课程。每一个业务内部三级岗位课程衔接;同一级岗位内部课与课之间衔接,有效解决了课程重复建设的问题,满足了气象部门岗位晋升与转岗的需求。这种按照人才终身成长路径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将人才始终处于课程体系饼图中一个格点,满足人才成长的继续教育需求。该课程体系具有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征。

(一)网格化

遵循循序、连贯以及具有逻辑性的原则,建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并实现了学历后气象专业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气象业务需求的衔接、与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的衔接。分层级、分阶段、分职级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的设计是分层分类课程体系的构成基础,也是构成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要素,体现出网格化特征。课程体系的分层级设计。基层气象部门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具备一定宽度,因此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方法,涵盖主要综合业务的培训课程建设;地市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部级气象部门课程依据业务特点层层深入,表现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课程体系分阶段设计。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终身学习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课程设计处理好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岗位特征和气象人员能力发展的关系。课程的分阶段设计表现在针对同一个人课程的升级,基础知识课程——岗位胜任课程——岗位轮训课程的不重复形成了阶段性、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职级设计。按照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岗位职级分类方法,从岗位发展序列来看,同一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经历从初级、中级、高级岗位阶段。管理人员岗位职级由低到高包括管理一级——管理二级——管理三级——管理四级。针对初、中、高级岗位业务人员,为提高岗位适应力,进行岗位胜任和知识更新课程建设。针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驾驭全局、科学决策以及危机应对方面的课程建设,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强化履职能力的课程建设。

(二)时空性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时空性指的是个人成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展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路径,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维度。时间性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近期与远期需要,先行规划并适度超前。课程体系设计依据人成长的时间阶段,具有不同的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是涵盖大学专业化的基础课程学习;第二个节点是以一定职业标准及岗位胜任要求即岗位任职课程建设学习;第三个节点是依据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新技术新知识课程的提高学习;第四个节点是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讨类课程学习。课程层层递进,解决气象工作者的知识老化、技术老化、能力老化问题,达到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高阶段。解决个人从入职到职业成长的发展,保持适应气象发展形势的终身工作状态,促进长远气象人才效益的发挥。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空间性以时间性为依托。从学历教育来看,课程内容具有平面的特征,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具有逻辑性。气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习的不同的时间节点呈现出递进式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课程内容层层拔高。表现在分阶段实施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课程内容,并在掌握知识后进行新技术新方法课程内容的更新。时空性表现在某一时间节点,可以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时间节点进行规划;在某一阶段课程内容上,可以对下一阶段课程内容提前规划。

(三)全覆盖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响应国家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号召,树立全员培训的教育理念,针对气象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人员,以提高科技水平、业务能力、气象组织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分层分类的培训班型为依托,设计涵盖气象科技、气象业务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全覆盖具有4个特点:一是业务全覆盖。气象事业的业务方向分为预报、预测、观测、服务、管理等业务类别。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显示延伸脉络对气象所有业务全覆盖并在课程体系结构图上组成闭合圆环。二是机构全覆盖,由气象部门的管理特征所决定。部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气象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不同,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设计全覆盖。三是岗位全覆盖。根据同一业务岗位职能及规范的不同,为满足岗位晋升的需要,针对初——中——高进行岗位课程的设置。四是人员全覆盖。解决培训机遇不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气象人才全员培训的问题。建立包括气象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综合业务类课程等涵盖气象系统全体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

四、结语

本研究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及其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并结合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课程设计理论,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设计具备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点,满足气象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学历后继续教育的需求。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范式,可为其他行业开展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

[3]吴遵民。关于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研究[J].中国终身教育,2004(1).

[4]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培训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6(12).

[5]杨萍,李焕连。终身教育理念及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5(10).

[6]钟启全。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课题研究计划书】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6篇)05-02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1篇04-18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通用12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范例(优秀15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优秀15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怎么写通用14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最新9篇)04-04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通用10篇01-29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优秀8篇】10-29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8篇10-22

129 2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