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计划范例(优秀15篇)

2024-04-11 16:23:28

通过课题研究,能够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那么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制定一个课题研究计划吧!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5篇课题研究计划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研究计划 篇一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二)学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篇二

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经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迅速成长。

三、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诵读教学的有关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国内外诵读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齐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我的理解和研究本事。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

十一月份:

(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进取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

(1)进取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进取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诵读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课题研究计划 篇三

1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在人工智能时代,会计领域和会计职业都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因为会计处理方式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在传统的会计岗位中的一些基础会计岗位将会被智能会计所替代。而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以及会计教学内容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革和创新,甚至于仍然是以传统的会计专业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存在。而这样的会计模式和会计体系必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甚至已经与会计行业的新发展形成了脱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得到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就必须要从上至下的彻底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与当前的会计行业相接轨,也就是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并且适应时代的发展,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对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以职业的发展作为导向,因此注重的也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并以学生所考取的证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公共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在这四门课程中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生只有建立了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会计知识。而在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中,包含了学生考证所需要运用到的基本知识。所以学生应该通过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来给自己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会计等级证书的考取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专业公共课并不是只开设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可能要学习会计公共课,因此会计公共课所面向的是所有对会计基础知识有需求的学生,而不是只有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公共课的内容相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更加浅显和简单,因此也可以作为会计专业入门课来学习。而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对于专业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至于专业拓展课,主要是补充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中所没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并且也是有利于学生的未来会计专业学习和未来会计职业发展的知识。同时,在专业拓展课中也经常会开展拓展活动,通过拓展活动也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够得以提升。

2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体系固化。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都已经维持了非常长的时间,在确定之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无论是教学模式又或是教学内容,都是长期的一成不变。而这样的课程体系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同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课程氛围相对枯燥乏味。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需要紧跟时展的专业,因此会计专业教学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当市场上的会计专业发生一定的变动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按照市场的变动以及社会的需求,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完美的契合时代的发展,避免出现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要保证会计专业学生在市场上能够贡献出一定的价值,且也要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目标,使会计专业学生能够迅速的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而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会计行业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会计行业对于会计岗位以及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有必要重视市场和时代提出的要求,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使其能够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2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都是直接引用的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这也表明高职院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学院特色以及市场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使不同模块的会计专业课程能够连接在一起,避免出现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而如果能够有效的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不必要的精力的浪费也能够得到避免。而且,如果高职院校能够按照自身的学院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也就能够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本科院校相对而言更加注重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方面的提升,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更加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

2.3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实操脱节。当前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会计规则和会计方法,但是却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迅速地进入到会计岗位中承担会计责任,或是独立处理会计工作,尤其是在缺乏实践方面的培养的情况下,学生没有明确的会计工作处理思路,因此也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这一点其实也体现出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市场的需求有所脱节。

3财务智能化驱动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3.1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需求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财务智能化驱动下,传统会计模式必然要进行改革,因为传统会计模式下的核算和监督职能都会逐渐的被智能会计所取代,因此,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也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可预计的是,未来的会计职业发展方向主要是风险防范,财务规划以及资源配置等以管理为主的会计岗位,因此,在重新制定的各专业的会计课程体系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适应财务智能化驱动下所产生的新的会计岗位。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主要需要具备的是一定的会计工作处理能力和会计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在财务智能化驱动下,学生就必须要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也必须要据此来调整会计课程体系,适当的增加和减少教学内容。

3.2将专业理论融入到岗位实务课程中。会计专业发展至今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往往是先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授,帮助学生打下理论知识的基础,再通过实训任务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会计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时,就已经学习了会计工作处理的流程,只是空有理论方面的理解,却无法将其运用于实践中,面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仍然无从下手。因此,在财务智能化驱动下,重新制定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必要在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中融入更多的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3.3增加跨界融合课程。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方面的培养。也就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的提升,也因此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虽然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却不适应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无法独立的处理会计业务,缺乏一定的会计工作能力。而在财务智能化驱动下,学生所需要的是更强的综合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高职院校也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更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跨界融合课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升。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是并不是所有的会计专业人才都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为了能够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满足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必须要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财务智能化驱动下,对学生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4结语

课题研究计划 篇四

1、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练习与设计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进作业分层布置与落实工作。

3、学生作业情况追踪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4、课堂练习有效设计策略研究

5、课题组成员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练习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论文。

研究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xx)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xx)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各教研组长)

三月份: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xx)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课题组长)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xx)

3、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负责:xx)

五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xx)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教研室和课题组)

六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xx)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负责:xx)

课题研究计划 篇五

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研究基于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2.以精细化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理实一体,素能本位”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精细化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广告公司运营过程为主线,按照策划广告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认识广告模块、广告市场调查模块、广告策划模块、广告设计模块、广告制作模块、广模块、广告效果评估等7个模块,第1.2个模块对应企业市场专员岗位,第3.4模块对应创意与策划专员岗位,最后3个模块对应编辑专员的岗位。

3.以高位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任务设计

3.1教学内容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载体,通过模拟广告公司的业务流程,从营销专员、广告企划专员及主管的工作岗位出发,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基于企业工作岗位的工学结合。《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模式正是基于“高位就业孵化”的理念,利用并整合学校校企合作单位如红府超市、年客服饰有限公司等,针对在校学生设计出“工作环境、岗位轮替、职位递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广告公司各岗位的轮岗,综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将优秀毕业生选派至校外合作企业,与广告项目总监直接对接,进入管理层,更进一步增强管理技能,体验领导的艺术,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高位就业。

3.2实施步骤

3.2.1课前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6-7人。

3.2.2工作情境设置

在广告公司一般都设有客户部、策划部、媒体部、创意部等职能部门。其工作流程是:先由客户部搜集广告产品与竞争对手以及行业资料等,然后会同策划部一起消化企业信息资料,形成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媒体部则根据策略思路和策划方案完成媒体方案,并形成创意简报交给创意部,接着创意部就组织文案、美术指导进行创意表现,形成设计方案后向客户部进行内部提案,内部通过再向企业进行正式提案。由组长担任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在市调专员、策划专员、媒体专员、提案人、文案专员等角色中挑选一个,在每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轮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岗位。

3.2.3教师分配任务

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根据社会热点事件或学生感兴趣的行业、产品设置七张订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客户有广告需要,先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广告方案,需要每个公司独立设计广告方案参与竞标。项目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的演练到综合技能的运用,对能力的培养既有重复的部分,又不断提升。订单1.“优乐美奶茶”在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设计悬挂平面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快消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2.“**辅导班”合肥高校校园推广角落平面媒体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学生熟悉的服务类商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为广告对象,为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降低了难度,学生易于操作。订单3.“联想YOGA3”超极本广播广告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广播文案创作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4.“美图手机”微博、微信广告方案招标:选择市场上新推出的热门商品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订单5.“可爱多”冰淇淋微电影广告方案招标:学生自行设定广告情境,利用手机、电脑、视频拍摄剪辑软件等设计、拍摄并制作视频广告,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订单6.“江淮IEV4纯电动汽车”宣传单页、灯箱、电视、广播、微博广告方案招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电动汽车市场,针对安徽市场设计江淮IEV4新车上市设计一系列宣传活动,配合企业的新品推广,使学生对多种媒体的广告形式综合运用。订单7.“商之都周年庆典”整合营销方案招标:在教师指导带领下,对商之都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根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开展相应的策划工作,整合营销方案的设计业是对学生营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4分析任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设计广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订单属于哪种类型的广告,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广告作品、学习优秀广告案例、讲授各类型广告的设计要点,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

3.2.5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在设定的项目周期内,由项目主管合理安排整个任务的进度和分工,最终形成的广告策划案由提案人准备方案的展示。

3.2.6正式提案

每个小组的提案人陈述本组作品的创作理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在职场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2.7策划案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之后,评委进行提问和打分(评委不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打分)。在此过程中,教师点评每个作品的亮点,并启发学生的思路完善方案。

4.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课程设计的创新思路

4.1坚持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力图寻找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使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2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导学的方式,充分强调学生参与性,同时强调企业导师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完整的广告策划工作过程。为满足企业对广告策划人才的需求,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广告公司各岗位和真实工作情境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一体化。

4.3高位化的人才就业目标

课题研究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围绕学校教育发展思路,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坚持贯彻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重点、以服务为方向、以实践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题实践研究。

二、工作目标

1、不断完善我校区级课题“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的实施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在研究中出精品实验课,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学生成果展示、教师研究论文展示等活动。

三、研究措施

1、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积极参加课题组的活动,加强交流与协作。

3、每位教师认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并写好评价分析表。

4、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调整,做好记录。

四、具体工作

1、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注重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积累,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记录、有反思。通过学习,强化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积极性,为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而不断努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活动安排

三月份:

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开展校内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

四月份:

组织学习课题相关理论材料;

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讲座。

五月份:

课题校内研讨课正常开展;

课题组会议,各子课题交流研究进程情况。

组织生物知识竞赛。

六月份:

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积极上交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和任务的执行情况。

课题研究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xx”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

科研反思集锦

课题研究计划 篇八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

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

课题研究计划 篇九

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

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xx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xx年3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XX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

本文系统地提出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解决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实际问题,基本满足气象行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其设计思路可为其他行业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终身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气象继续教育;课程设计

“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由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重申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终身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人生经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作为国家制订教育方针政策的主导思想,贯穿于继续教育工作之中。

一、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意义重大

(一)顺应终身教育的时代潮流

终身教育作为一项规定和任务,分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然而,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前“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等问题亟待解决,要求“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基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向学习者提供教育培训‘技能包’。”课程体系是“技能包”的核心,应能满足学习者在不同求学期、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特别是要满足学历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期学习需求。因此,构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补齐继续教育这个短板从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

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都是以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的几何级数更新为特点。用人单位以及人才自身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望与期盼已不可同日而语。学历教育只是迈入社会开创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学历后教育的需求已不是自学或接受一次性、临时性等碎片化、片段化的培训就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以及人才本身,希望在进入职场从事新的岗位工作或岗位发生变动时,能通过选择对应的专业化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充电,提升岗位胜任力和执行力。因此,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应运而生: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以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形式,具有教育时限的终身性、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等特点。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类型、结构、层次等实际形态复杂多样,因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大学专业教育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现有培训与组织目标存在差距;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体现尚不充分;等等。构建满足多样化的学历后教育需求的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任重道远。

(三)解决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难点

传统的课程论在通识教育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在学历后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尚不完善。由于行业知识技能更新快、教学更加注重业务实践、受教育对象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更加复杂等原因,现代课程体系设计理论应用于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时出现了问题:一是课程设计着眼于满足短期需求。课程内容滞后于业务发展,参训者的培训满意度下降。二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选定集中反映在岗人员的岗位静态需求,新入职、转岗、晋升等人员的岗位动态需求被忽视。三是割裂地看待人才发展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的专业继续教育需求。零散的、碎片化的课程仅实现继续教育对知识更新的作用,缺乏系统性,导致对人才素质提升、自我实现等作用的发挥远远不足。四是过于强调科学体系中各学科或领域的独立性,进而对科学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具有一定局限。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实施中出现与高等教育脱节、课程内容交叉等现象。因此,如何建立前瞻性、岗位全覆盖的、面向终身教育的、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成为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难题。

二、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由来

天气预报员位列气象行业五类专业技术人员之首。天气预报员约5000人,培训任务艰巨,意义最为重大。因此,气象部门首先从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入手,试图突破专业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难题。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理论,最大的缺陷都是缺少整体性。系统科学理论启示我们,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课程体系的基本环节、基本要素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动态性原则指将课程体系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动态过程之中把握课程设计。针对“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三个层次的预报员队伍对应预报员岗位的初级岗、中级岗和高级岗,中国气象部门探索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新模式,初步搭建了面向终身教育的网格化预报员课程体系:以预报岗位能力素质为课程设计关键点,建立“气象预报业务发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天气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的反馈更新机制;根据天气预报职业群的共同知识和技能,遵循人才发展的规律,区分了从低到高、不同发展阶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以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教育课程作为初任岗位课程设计的基础,实现了学科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平滑延续。预报员课程体系设计依据分层的原则,基于预报员所经历的“新任预报员——领班预报员——首席预报员”的成长阶段,按照这种时间维度组织预报员职业生涯所需掌握的所有知识体系,并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的课程,分阶段实施,同时设计新技术新方法类的针对性班型,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实时更新。这种设计使得知识体系脱离了平面的特征,呈现层层递进式发展,有效避免了课程的重叠,符合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践中的成功启示我们:可否将此设计理念进一步扩展到整个行业,搭建一个全覆盖、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三、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气象行业为例

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师承效应、扬长避短规律、最佳年龄规律等人才成长八大规律,“重理解轻记忆、重实践轻理论”等成人学习规律和“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身教育理念,以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论为指导,讲究可操作性,采用拼装灵活、更新便易的模块式设计而呈现出网格化的显著特点,于是,称之为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以气象行业为例(见图1),该课程体系覆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管理等岗位,包含所有业务外延形成闭合圆环。每一个岗位在圆环中具有独立部分,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初始场,按照职业发展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岗位层级,每个岗位层级主要包括上岗和岗位培训两个层次课程。每一个业务内部三级岗位课程衔接;同一级岗位内部课与课之间衔接,有效解决了课程重复建设的问题,满足了气象部门岗位晋升与转岗的需求。这种按照人才终身成长路径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将人才始终处于课程体系饼图中一个格点,满足人才成长的继续教育需求。该课程体系具有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征。

(一)网格化

遵循循序、连贯以及具有逻辑性的原则,建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并实现了学历后气象专业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气象业务需求的衔接、与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的衔接。分层级、分阶段、分职级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逻辑关系的设计是分层分类课程体系的构成基础,也是构成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要素,体现出网格化特征。课程体系的分层级设计。基层气象部门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具备一定宽度,因此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方法,涵盖主要综合业务的培训课程建设;地市级气象部门——省级气象部门——部级气象部门课程依据业务特点层层深入,表现在课程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课程体系分阶段设计。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要满足人终身学习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课程设计处理好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岗位特征和气象人员能力发展的关系。课程的分阶段设计表现在针对同一个人课程的升级,基础知识课程——岗位胜任课程——岗位轮训课程的不重复形成了阶段性、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职级设计。按照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岗位职级分类方法,从岗位发展序列来看,同一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经历从初级、中级、高级岗位阶段。管理人员岗位职级由低到高包括管理一级——管理二级——管理三级——管理四级。针对初、中、高级岗位业务人员,为提高岗位适应力,进行岗位胜任和知识更新课程建设。针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驾驭全局、科学决策以及危机应对方面的课程建设,对新任职领导干部强化履职能力的课程建设。

(二)时空性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时空性指的是个人成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展现每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路径,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维度。时间性体现在课程体系建设满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近期与远期需要,先行规划并适度超前。课程体系设计依据人成长的时间阶段,具有不同的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是涵盖大学专业化的基础课程学习;第二个节点是以一定职业标准及岗位胜任要求即岗位任职课程建设学习;第三个节点是依据本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对新技术新知识课程的提高学习;第四个节点是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讨类课程学习。课程层层递进,解决气象工作者的知识老化、技术老化、能力老化问题,达到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高阶段。解决个人从入职到职业成长的发展,保持适应气象发展形势的终身工作状态,促进长远气象人才效益的发挥。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空间性以时间性为依托。从学历教育来看,课程内容具有平面的特征,强调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具有逻辑性。气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依据学习的不同的时间节点呈现出递进式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课程内容层层拔高。表现在分阶段实施基础知识课程——初级上岗课程——中级上岗课程——高级上岗课程四个层次课程内容,并在掌握知识后进行新技术新方法课程内容的更新。时空性表现在某一时间节点,可以对下一阶段的课程学习时间节点进行规划;在某一阶段课程内容上,可以对下一阶段课程内容提前规划。

(三)全覆盖

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响应国家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号召,树立全员培训的教育理念,针对气象部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人员,以提高科技水平、业务能力、气象组织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分层分类的培训班型为依托,设计涵盖气象科技、气象业务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全覆盖具有4个特点:一是业务全覆盖。气象事业的业务方向分为预报、预测、观测、服务、管理等业务类别。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显示延伸脉络对气象所有业务全覆盖并在课程体系结构图上组成闭合圆环。二是机构全覆盖,由气象部门的管理特征所决定。部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气象部门所承担的任务不同,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设计全覆盖。三是岗位全覆盖。根据同一业务岗位职能及规范的不同,为满足岗位晋升的需要,针对初——中——高进行岗位课程的设置。四是人员全覆盖。解决培训机遇不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气象人才全员培训的问题。建立包括气象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综合业务类课程等涵盖气象系统全体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

四、结语

本研究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及其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并结合天气预报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课程设计理论,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提出构建面向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设计具备网格化、时空性与全覆盖的特点,满足气象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学历后继续教育的需求。网格化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范式,可为其他行业开展专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军。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

[3]吴遵民。关于终身学习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发展的国际研究[J].中国终身教育,2004(1).

[4]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培训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6(12).

[5]杨萍,李焕连。终身教育理念及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5(10).

[6]钟启全。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一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区教委领导: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我区指导工作。

我受课题组委托,在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次汇报。

这个课题是门头沟区教育学会、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的一个委托研究课题。自2007年10月25日开题以来,得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门头沟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照研究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做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前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就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评和具体的指导。

下面我首先汇报课题组已经作了的工作。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

此课题全部完成跨三个年度,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先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统筹做好。

1.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课题组建立专用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

2.为使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且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为此专门制定了课题经费使用办法;

4.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委托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九个镇四个街道的教育专干于2007年11月28日至2008年1月25日,历时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况、自然村基本情况、镇基本情况进行了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以及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样覆盖了全区六个镇121个行政村,覆盖率65%。

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子课题研究方案:

1.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旅游服务培训的研究

2.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究

3.实施三教统筹,开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培训研究;

4.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学历教育的研究

调研报告:

1.总报告:门头沟六镇农村教育及相关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2.农民家庭收入、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3.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4.门头沟区农村学习资源运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课题的《对策及建议》

08年4月10日,区教委召开了由各镇主管镇长、文教办主任、教育专干参加的农村教育工作会,王东生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协调和沟通各乡镇支持此项工作。课题秘书、职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会上通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这个协调会为课题培训阶段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各乡镇教育专干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并协调乡镇

其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课题组也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下乡调研,随时了解并指导培训工作。

1.据初步调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九个镇开展各类培训163场3万人次,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在读925人。

2.课题组成员数十次深入到乡镇、农村了解培训情况,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课题组两次集中到雁翅、清水、斋堂三镇及潭拓寺镇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三教统筹实施情况;二是各种培训进展情况。

(四)分析培训情况,积极准备中期汇报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课题研究对于区县基层单位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许多欠缺,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与专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中肯的批评。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结合镇域经济发展重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直到乡镇开展针对性项目培训,并整理、总结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题成果与经验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实施培训前后农民素质、农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山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发、整合辖区之内以及更大领域的各

级各类教育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二)最后,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1.总结统筹与培训经验,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若干研究报告

2.整理培训资料,围绕特色种养殖业,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产品汇编农民培训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二

职    务:教师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 六年级

研究的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1年2月~2011年6月

研究目的:

1、探索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量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3、使学生既学会学习,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信息素养。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引导学生:1、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2、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3、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4、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针对教学需要,认真查阅和分析光盘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光盘资源,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光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熟悉光盘资源内容,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工作安排

二 月份:

1、  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2、  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

3、  做好光盘的下载和教学研究工作。

三月份:

1、 丰富博客内容,利用向课题组教师学习。

2、  上好课题研究课。

3、  讨论课题组教师上课中存在的优缺点,找出不足。

四月份:

1、  认真学习和钻研《农村现代过程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方法的研究》。

2、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

3、阅读教师的教案和说课稿,做好听课记录。

五月份:

1、  继续开展课题活动。

2、  上传课题组教师评课内容到自己博客上。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改正。

六月份

1、  听课题组工作总结汇报。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三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科技企业;新形势

一、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企业科学运营能力的重要基础。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借助财务数据进行动态呈现,以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由业务部门定期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并及时登记入账,制定相应的数据报表并汇总至财务部门。此类管理模式虽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其日益凸显出管理缺陷。一方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由于日常沟通交流有限,其对于业务部门的相关内容缺乏全面了解,造成财务核算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共享的滞后,财务部门对内部数据的收集整理不及时,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传输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免会对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科技企业,其业务内容较为烦琐,需要有多元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依托业财融合的全面实施,密切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高效合作,也确保财务部门能够深入了解业务工作,深入挖掘有用信息,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控制度规范的重要机遇。传统财务管理对于业务数据的处理主要是通过事后记账与分析的方式进行的,不能全面覆盖事前科学统筹与事后的跟踪反馈。而业财融合的实施则可以将财务团队与业务团队进行有效融合,基于业务发展的战略视角,系统梳理与之相关的财务内容,以科学执行健全完善的审批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能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管控。全面整合财务数据资源,科学构建管理模型,在推动业务部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业务发展情况,给出专业的财务指导意见。针对关键指标的设置,可以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确保可以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全局,进行业务目标的科学设计。克服过去部门间相对独立的管理局限,跳出只关注业绩发展、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传统思维框架,全面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防范财务风险与费用管控。还可以有效支撑企业的运营管理,全面推广一体化跟踪服务,为企业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三)构建科学全面的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基础。科学的财务分析是针对具体的业务内容进行的针对性分析,而不只是针对财务数据的表层分析,需要通过专业的分析手段进行业务内容的深入研究,以真实、科学的财务指标来指导业务发展。财务报表中所呈现的数据信息,是通过专业的分析加工形成的资源,需要对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系统剖析,以形成科学财务分析,帮助业务部门科学评估业务开展成效,因此实施业财融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同时,业财融合可以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通过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对接,系统把握财务动态发展趋势,剖析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确保分析报告可以切实反映业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便于及时构建全面协调的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更好地配合业务决策。

(四)优化内部资源与资本管控效能的现实需求。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经营水平,规避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财务预算作为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科学统筹各个时期的运营管理与资本运作。业财融合的深度把控可以帮助财务部门系统梳理企业资源的具体分配及使用情况,系统比较优化前后的财务发展情况,明确资源配置成效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财务预算管理效能,完善资源配置方案,提升管理质量;可以充分挖掘资源的最大化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本高效运转,同时可以强化资本运作质量,助推资本有效增值。

二、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的基本优势

(一)充分调动企业财务转型的积极性。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实现有效转型,就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科学规划。首要任务就需要科学分析企业推动业财融合科学转型的基本动能,明确其实施的重要价值,系统梳理企业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市场的动态发展情况,以明确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帮助管理层坚定转型的信心,切实从行动上予以落实。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科技企业基本能够基于其业务发展的复杂环境科学认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也愿意发挥主导优势力促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合作,全力助推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有所保障健全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及高效信息技术支撑是科技企业破解业财融合发展难题的重要条件。相较于其他企业,科技企业在信息体系建设与技术应用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一方面其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具备一定的基础,企业本身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其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是基于互联网及信息时代的发展主流开展的具体活动,整体的信息管理体系基础更为牢固。

三、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部门间的业务重点不同造成管理目标难以统一现阶段。由于发展经验有限,大多数科技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有效协作与科学协调能力相对不足,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在具体目标的设置上不免会有所差异。业务部门更加关注的是基于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进行业绩指标任务的拓展,所以关心更多的是业绩的完成而不是具体数据的核算管理。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焦点则是需要科学把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全面整合数据资源,以有效防范应对财务风险,依托财务指标的科学把控进行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系统评估,为企业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双方之间的合作沟通主要局限于按照财务报告的要求做好核算数据的相应整理,财务部门要想实现数据统筹与职能发挥的作用,离不开业务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其对于财务管控及KPI指标的跟踪管控制度建设也需要强化对业务部门的监管,二者之间的关注重点自然有所差异,如不能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就会增加冲突。

(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滞后。科技企业行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部门间管理目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部门间有明确的管理权限,相互之间对于管理的内容并不了解,沟通交流只是通过简单的格式化模式进行,一些细节内容容易因部门间的沟通障碍被忽视,部门间独立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体系。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完整的沟通机制,沟通交流体系构建缺位,难以形成规律性的集体行为,信息做不到实时共享,也不能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间进行及时对接,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不断增加,信息孤岛问题凸显。

(三)绩效考核效应难以整合现阶段。大多数科技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主要是按照部门的不同分别进行设计,并未进行联动整合。业务部门在考核中更加关注销售量、客户量的增加,主要方向是进行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及客户黏性的不断增加,更加重视销售绩效的全面提升。财务部门的考核重点则是对财务效益的深入挖掘,更加注重通过财务分析、财务报表质量的把控情况进行系统考核。在具体工作中双方并无太多的交集,但是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实现财务职能科学转型更重要的是确保财务与业务间的系统交流,以整合业务管理效能。

四、新形势下科技企业业财一体化推进策略

(一)科学培育专业化的业财一体化。业财一体化的有效推进,离不开业务精、专业强、能力优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与传统单一财务部门直接参与业务部门工作的方式不同,可以创新性地组建专业财务BP团队,由其负责协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既可以科学规避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也可以夯实业财一体化的资源基础。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整合业务与财务资源,科学筛选出综合能力强、业务钻研精且发展意愿强的综合性人才,为其搭建交流学习的专业平台,并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力优势,及时组织技能培训,强化集中学习,以凝聚团队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招聘的模式,既要注重财务专业技能及从业经验的把控,又要保障可以适应轮岗需求及多岗位发展的需要,让其可以尽快参与财务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动业财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健全信息体系科学构建信息体系。可以依托数据共享、存储等技术平台,有效化解共享机制欠缺、沟通交流不畅、数据传输滞后等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据库技术的支撑作用,全面构建业务数据共享体系,破解信息壁垒问题,以搭建良好的沟通体系,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加强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便于企业基于自己的管理需求做好决策规划与战略发展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云端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企业的数据存储空间,确保内部数据信息传输、收集与整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三)持续完善配套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科技企业需要立足当前的业财一体化发展需求,构建高效联动、全面整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强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有效兼容,构建起全面联动、系统保障的绩效考核体系,助推业财一体化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分析为例,可以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针对业务数据整合与分析管理进行具体指标的优化设计,全面保障财务部门资源整合与数据分析水平的科学考核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业务部门的信息数据整合水平,并将其与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衔接,优化双方的联动评价,以制定科学的业财一体化管理目标。而对于信息的有效共享,可以创新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全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同步共享即时性的同时,实现信息共享的高效便捷管理,提升企业部门间沟通交流的公开性与透明化。首先,要结合财务核算具体内容,加快业财一体化的管理进程,核心要素是要确保能够深度挖掘经营管理的本质。财务团队要明确当前新形势下业务管理与传统业务发展的情况有所改变,需要在系统梳理复杂管理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竞赛、积分加权等业务活动的全面渗透,充分掌握并科学预测财务核算的相关内容,这也是财务管理不断优化的重要基础。同时,要明确不同业务活动的具体核算节点,针对其效益分析的具体管理也要由专业的团队进行科学规划,全面梳理业务本质,确保记账管理数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科技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依托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公开管理信息。信息技术研发人员也可以借助业务操作流程的动态管控,进一步畅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渠道,确保业务活动切实得以动态追踪,加速业财一体化的实施进度。其次,要注重业财一体化的风险管控,要借助财务管控的有效实施来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压力,特别是要注意金融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与应对,充分调动前端业务与后端财务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全面覆盖流程管控的各个方面,以技术为载体,搭建多功能、全方位、多主体的管理平台,完善业务、大数据、财务资金等多个系统全面衔接的管理体系,重点把控审批、拨款、收付款、销售等相关业务的优化完善,实施精细化业务风险管控。最后,要在BP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渗透SAP系统的各项服务管理,构建业务数据全过程管理平台,及时将相关数据资源上传至统一的财务数据管理模块,由财务BP在信息共享服务强化及业务体系构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全面梳理,更好地发挥专业职能作用,为企业业财一体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据业务分析,帮助科技企业科学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强化与业务目标的科学匹配,助力企业更好地转型发展。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业财一体化的推进无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转型之路,为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优化增添了更多助力。科技企业在业财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具备着先天的发展条件,面对部门间由管理目标不协调、内部沟通保障不力、绩效考核管理不畅等问题造成业财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困局,科技企业需要通过综合性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高效统一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及绩效考核联动机制的完善等多种措施的制定,全面完善业财融合工作。

参考文献:

[1]朱雪颖。“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业财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29-130.

[2]于汶。企业业财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193-194.

[3]刘丽莉。浅议业财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20(21):36-37.

[4]吴锦。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一体化问题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7):160-161.

[5]徐红梅。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0(6):80-81.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四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苏 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颜居海 施一才 劳荣珍 周 胜 黄春红 莫科进 张丽梅 钟立菊 包丽梅 罗锦英 谢红妃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

(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2008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2010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课题研究计划 篇十五

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与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中,以“区域推进”为核心内容,对实验区进行区域推进的计划与实施操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 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区,全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的全面系统研究,从区域发展模式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十分欠缺。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选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内驱力来源于一个地区对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前瞻与追求,是对教育挑战的回应,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的互动过程。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转化为决策的可操作性,推动我国宏观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与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大大丰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

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关注各学科的渗透,使不同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得以实际提高,从而克服信息技术应用的表面现象,通过以点带面,实现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

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避免教育信息化的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联动,产生区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剖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分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

(3)建立适合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4)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

(5)建立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本效益模型。

(6)健全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

2.研究内容

(1)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研究。

(2)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研究。

(3)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研究。

(4)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模式构建研究。

(5)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和效益研究。

(6)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研究。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以实际广泛应用作为区域推进的前提,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石,以规模效益为抓手,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全面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建设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成本效益和保障机制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智能数字化平台为研究工具,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实验――模式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模式研究法、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选择不同地区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1)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2)外出调研及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3)模式建立主要采用模式研究法。

(4)方案等的制定和完善及是否和实际相吻合,主要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3.技术路线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应用为依据,紧密跟踪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研究,发展新的理论与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地融入到对于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策略研究中来,使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综合集成我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已有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

【课题研究计划范例】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6篇)05-02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11篇04-18

课题研究计划书【11篇】04-17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通用12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优秀15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怎么写通用14篇04-11

课题研究计划(最新9篇)04-04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通用10篇01-29

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优秀8篇】10-29

课题研究计划通用8篇10-22

129 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