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优秀8篇

2023-11-30 10:36:31

壶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十二五规划》,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规划范文 篇一

不妨就从“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谈起。这句话的潜台词无疑是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了问题,否则何需转变?更何况还要加速转变?那末,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究竟有了什么问题?

就正面评价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施行约30年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成果相当斐然:(1)平均9.8%的年增长率,全球第一;(2)出口大国,全球第一;(3)制造业大国,全球第一;(4)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5)GDP超英赶德越日,全球第二。这样的成绩还有什么问题?

但仔细观察这些成绩的背后,还应该注意到:

(一)已存在相当明显并且还在持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

(二)高增长的背后是透支了资源、环境、劳工权益、农民权益、消费者权益;

(三)在快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也广泛地遭致了许多国家因失业问题严重而对中国的质疑与不满……

这样的现象,无论就国内发展及国际发展来讲,都不可持续,所以必须“尽快扭转”及“加速转变”。但无论是扭转或转变,作为第一步,首先必须搞明白,问题究竟在哪里?

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方式,邓小平的三句话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1)发展是硬道理;(2)稳定压倒一切;(3)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三句话的精髓,浓缩提炼之后,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优胜劣汰。优就是强势者,有较强竞争力的,胜出,先富;劣就是弱势者,例如劳工、农民、农业、农村、西部地区、环境生态等等,往往缺乏必要的照顾。因此,所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要义是:继续坚持市场经济,目的在确保效率与生产力;第二要义是: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同时,积极关注并照顾弱势者的利益,即落实社会主义;第三要义是:正是由于落实社会主义,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及改善民生问题,从而有利于内需市场的开发,将增长的动力更多地由外需逐渐转为内需。

这样的三个要义,从这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许多执政理念,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例如:小康社会、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和谐社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人与自然等等。简单地说一句,就是既要坚持市场经济,又要落实社会主义。于是,“十二五”规划,就是所有这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理念的系统化体现:

(一)在生产方面,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的目标为7%(不强调量),增加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资(强调质),同时重视节能减排(可持续);

(二)在分配方面,积极改善收入分配,重视食衣住行育乐医安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同时强调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

规划 篇二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双吉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双吉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双吉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总 纲

一、十二五发展背景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xx年末,双吉街道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招商引资1.8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综合治税600万元,同比增长400%;完成商品零售总额500万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工业产值4.2亿元,同去年持平。

从指标完成及双吉综合发展情况看,问题和优势并存,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慢。吉航维修公司作为双吉地域的主要经济支撑,产值长期徘徊在2亿元左右,近三年来呈现负增长,而且目前看不到有好转迹象;全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严重不足,注册工商户280家,而且多数未达起征点,地方税收总额不超万元;居民收入水平低,年均不足万元。二是基础设施差。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处"村中城"城市建管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导致街路破损、棚户区大量存在,无路灯、无绿化,并进而引发环境脏乱、秩序混乱。三是服务功能弱。双吉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没有很好地起到吸纳集聚人口,服务周边乡镇及开发区的引领作用。

(二)发展环境优势分析

优势二:产业门类全。吉航公司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吉林航校与铁路配件厂合资兴建的精密机械加工基地也很具规模;域内30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企业两家;各类银行五家;入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三家。这对一个人口只有1.3万人的地域来讲,已经显得很热闹。

优势三:投资门槛低。由于距离中心城市远,所以房价低、租金低、投资成本也低。特别是随着去年"双吉商贸中心"的落成,周边很多农民到这里投资创业,发挥了很好的小城镇集聚功能。

优势四:交通便捷。离高速公路入口只有七分钟的车程,域内还有尚待启用的飞机场和铁路专用线。水电气等设施也一应俱全。

二、十二五时期双吉区域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双吉街道"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在共性中存生存,在特色中求发展,紧紧把握双吉区域优势,以加强区域经济实力为目标,努力在特色优势产业、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等方面有新的发展,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坚持原则

--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加快发展,兼顾质量效益。

--把握机遇,转变区域发展。

--营造环境,促进改革开放。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定位

建设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建设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区;建设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区。

三、三大发展板块

(一)聚合、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特色新城。

1、发展优势

20xx年长春东博会上,双吉街道与中航洛阳瑞塞和吉林瑞融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双吉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可实施多个项目开发,通过对双吉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可带来整体区域变化。

2、发展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作用,实施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建成一个建筑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商住楼多达180栋,常住人口突破5万。商气、人气异常凝聚的新型中心城镇,其中3万人。

3、发展重点

--20xx0平方米双吉商贸中心

--90000平方米的金街名苑

--20xx0平方米的平房区改造

--50000平方米的老中学商住楼

--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以及衍生的特色美食街

--水上乐园、文化广场、棚膜种植园区、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果菜批发市场等项目,

(二)以维修制造为主、依托吉航优势的北部工业新

区。

1、发展优势

哈达湾重点企业转移已成定局,随着哈达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逐步外迁,双吉将成为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工业企业布局地。xx未来的工业发展除虹园外,双吉应是最好选择。

2、发展目标

依托吉航公司较强的机械加工能力,建好四个小区,实现域内 工业产值12亿元,为现有基础的3倍。

3、发展重点

--一是飞机"维修区"。发展吉航公司主营业务,年产值可达2.7亿元。

--二是民品"加工区"。重点为大庆石油、哈飞集团开展配套服务。

--三是汽车"配套区"。利用吉航公司闲置的67垧建设用地,以中航集团和吉林省政府签署的合作意向为契机,摆放工业项目,做好汽车文章。

--四是农产品"生产区"。沿吉孤公路向西,在道路两侧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发展一批农产品特色加工项目,并逐渐使双吉、孤店子连为一体,集群发展。

(三)为周边乡镇及开发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商业中心。

1、发展优势

2、发展目标

3、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服务功能。除传统商业、餐饮、娱乐项目外,深入考虑金融、担保、物流等项目。

二是规范服务环境。提出了规范服务环境的三年规划设想:第一年清脏治乱,第二年改善设施,第三年建设新城。明确了环境优美、街容整洁,停车有位、出入顺畅,市场繁荣、管理规范,平安祥和、宜商宜居四个整治目标。确定了改造棚户区、治理通溪河、批建停车场、改造市政设施、治理环境卫生、新建农贸市场、整顿治安秩序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

规划范文 篇三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灵魂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中指出,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一、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毕业论文ppt,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为主进一步了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项目建设环境上,妥善解决了兰渝铁路土地拆迁占问题和国道212线改造占地问题,依法清理了城镇建设违法占地,全力支持了灾后重建项目用地工作,全面规范了采石采砂点,完成了计子川和哈达铺380亩的土地储备任务。在优化行政执法环境中,对执法不规范的人员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对历年政府出台的38份规范性文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和年审,并向社会公开。在优化机关纪律作风上 ,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能显著提高,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在优化治安环境中,对沙湾上堠子阻碍电站施工等98起问题依法进行了调解和处理,查处治安、刑事案件86起,对城区旅店、网吧、娱乐场所开展了清查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聚众进行了严查,出台了城区烟花爆竹管理办法。在优化市场环境中,共整治门前摊位和流动摊点765个,制止乱停乱驶车辆140车次,清除垃圾点30余个,强行制止乱倒乱泼行为130余起,对认识不清、阻挠执法、执迷不悟的行为,在进行政策宣讲、说服教育的同时给予了严厉打击。在优化卫生环境中,大规模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工作,使乱倒垃圾、乱贴广告、乱摆摊点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优化交通秩序中,对无照驾驶、酒后驾驶、公车私驾等违章违规现象和六大集镇街道两旁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占道、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把握重要战略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这就要求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甘肃省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毕业论文ppt,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纷纷走上了致富路论文服务。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宕昌县,是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四大宗药材的原产地。该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按照品种多元化、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加工规范化的要求,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耕地没有大面积增加的情况下,他们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积极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该县努力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不断扩大哈达铺、理川、南阳三片传统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建设规模的同时,建成了哈达铺至阿坞、哈达铺至庞家、理川至八力、南阳至好梯4个中药材示范带。 为了使发展更有规划,宕昌县在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和省列中药材扶持发展项目中,通过创新机制、激活体制,建成了当归良种繁育基地1800亩,当归种苗繁育基地3050亩,建成了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8个,结合项目实施,对项目区药农开展专题集中培训6次。截至目前,该县已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建成科学示范点35个,引进新品种25个,年产量达1420万公斤,产值达7879万元。做到建基地、兴加工、活流通、扶企业、创品牌,更加有力地推进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使农民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

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要关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平衡。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后半程,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统筹兼顾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因此更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以科学发展观审视问题、化解矛盾、统领发展。发展科技的人文价值正在于: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应与社会协调发展相平衡。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人民 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 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

五、为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要把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放在发展科技的首位。科技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科技需要人去掌握。没有现代化的、科学素养高的人,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也不会有持续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发展。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早就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德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人的现代化是包括科技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等在内的社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毕业论文ppt,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 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世界正在走向低碳经济时代。低碳问题将不仅是经济和政治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和文化问题,已经成为衡量未来社会与国家文化发展程度新的文明标准。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低碳世博”的理念彰显了中华文明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呼应和实践。正是这样的呼应与实践,使得中国的科学发展有了一个被世界看得见的、普遍接受的成功范例。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来推动社会的积极发展,是我国近十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式论文服务。然而,要做到产业不是消耗资源的机器,而是资源再生的工作母机。因此,在努力实践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的同时,更要注重把产业发展优势转变成资源积累的战略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应当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科学发展,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建议凝聚了全社会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尽管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们的不足。那些只要政绩,轻视民生;那些行政命令、强迫命令带来的社会不够安宁;那些在工作上不能顾全大局,顾此失彼;那些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等现象,不时地还在一些地方出现,不仅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打牢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去夺取十二五的新胜利。

“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的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的发展规划。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建议》中还说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从这里可以看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十二五规划的灵魂,是通篇《建议》的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党在新时期的施政方略毕业论文ppt,是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无不验证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成果。要能取得十二五的胜利,就必须借鉴十一五的经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当代中国,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就成了硬道理,也是本质的要求。要能坚持发展,就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做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样,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各项任务,夺取新的胜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必须全面落实、践行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胡惠林:《科学发展为主题推进文化的科学发展》《文汇报》2010年10月3日第一版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规划 篇四

“十二五”规划在“两会”上以96.6%的高票通过,这一方面说明各界代表对“经济转型”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趋于高度统一,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界代表对提高民生、改善贫富差距的殷切期盼和热诚希望。但是,在支持和拥护“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也应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认真、客观地分析一下它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也就是它的“短板”与“挑战”。

转型:亟需平台 呼唤高效

“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两大挑战,都关乎“转型”,一个是为转型而欲搭建的基础平台和支撑点迟迟不能到位;另一个是转型的效率问题――各地仍在追求高投入、高增长。

为实现久已提出的“调整”和“转型”战略任务,我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做搭建“基础平台”和“支撑点”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可惜的是,由于重视不够,我们三个主要的“基础平台”(教育投入、科技研发投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连续几年甚至几个五年计划都完不成既定目标,迟迟不能到位。以教育投入为例,“九五”就提出要在20世纪末达到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但一连3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一直要拖到第4个五年计划的2012年才能基本实现。前后拖延了17年。

为了由“资源消耗型”转向“科技拉动”,为了解决需求结构失衡而加大消费的拉力,我们转型的“基础平台”和“支撑点”是对教育的投入、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和对广大民众收入水平的提升。而这几个关键性的基础平台,不是7年出不了台,就是连续两三个“五年计划”完不成预定目标。而这几个平台又讲究的是中长期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说,“十二五”规划或者今后10年,既是刻不容缓的“转型期”,又是我国追补相关政策和基础平台的“还债期”。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转型”,就要降低增长速度以进行内部调整,故“十二五”规划将增长速度降到7%。但据天则经济研究所对2011年27个省市经济发展目标的统计显示:增长10%以下的只有4个省市,增长12%以上的有14个省市,13%以上的有3个省市。看来,追求增速而不是转变,仍是各地的规划重点。

“十二五”规划中的能源总量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而各地若以这样的“高速”,将打破“十二五”规划对资源、能源、资金、环境发展的统筹协调安排。“十二五”规划通过的总量控制,实在是难以支撑这种经济翻番的需求。中央和地方的步调不一致,“转型”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此外,“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计划也需要调整,因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部分投资,还是显露出“投资拉动”的传统思路而不是注重“转型”和“质量”、“效益”,故“十二五”的部分投资计划,如传统产业和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都还需要重新调整。

“未富先老”尚未触及,贫困人口还将大增

“计划生育”改革滞后,后期会产生严重的人口结构问题和老龄化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高达8.5%,超过世界各国人口的平均水平,比发展中国家要超前20年。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将翻一番,达到17.4%,2050年将上升到27.8%。

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透露:中国将在2024~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的14%,60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的20%,步入到“人口负债”期。另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17年中国劳动力将达到顶峰,拥有10.01亿劳动力,人口红利“获利期”将结束。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补利期”,若以20年倒推计算(出生20年后开始生育子女),则应该早在2004~2006年,甚至在2000年左右(以最佳生育期24~26岁计)就应开始推行“生育二胎”的政策,以缓解“老龄社会”和弥补“人口红利”的问题。

中国当前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已“未富先老”。

中国从2001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当前中国的人均GDP仅在4000美元左右,预计到2017年左右“人口红利”亦将结束。也就是说,中国在变成发达国家之前已丧失了人口红利,进入到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为何称作“未富”呢?因为我国2009年的人均GDP为3678美元,而据世界银行统计的全世界的人均GDP为8631美元,即我国连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都还不到,中国的人均GNI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排列世界的第125位,怎么有勇气称“富”呢?

我国今后人口老化问题将会愈来愈严重。老龄化加速,可谓来势凶猛。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部级的总体战略规划,更缺少与构建老龄保障体系相关的一系列的社会政策、资金支持、民生工程等战术支撑。这是“十二五”规划中所缺失的重要部分。

“未富先老”问题尚未触及到根本,贫困人口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增并突破一亿,扶贫标准也将会上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数据显示,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按照我国贫困标准线计算,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

但是,1985年到2009年,24年来我国贫困线标准仅增长约5倍,而GDP增长了42倍,贫困线标准太低,且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

2009年,中国新启用1196元贫困线后,贫困人口从2008年的1479万增至4300多万,增加了3倍。但如果中国“与世界接轨”――按联合国标准计算,则中国的贫困人口应是1.5亿;若按世界银行标准算,中国的贫困人口则应是2.5亿之多。

我国目前制定的“贫困线”标准,使一些名义上已经“脱贫”的人群,实际上可能仍然很贫困,但却因为收入超过了中国的贫困线标准而失去获得政府救济的权利和机会。尤其是在当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则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的贫困标准,据称有可能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这将使贫困人口总数大增,可能上升到9000多万甚至突破1亿人口。在“十二五”期间以至未来10年,随着“中国贫困线标准”的不断提高和扶贫人数的大增,扶贫开发的任务艰巨,返贫压力巨大,财政压力也要增大。

“18亿亩红线”能否保全?

因为增减挂钩政策中缺失了“级差地租”的概念,因此“18亿亩红线”是否能够真正保全,还值得研究。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即“增减挂钩”政策。

2006年4月,山东、天津、江苏、湖北、四川五省市被国土部列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一批试点。

国土部2008年6月颁布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办法),2008年和2009年国土部又分别批准了19省加入增减挂钩试点。

但这项政策被一些地方政府“曲解”利用,成为以地生财的新途径,演变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近十年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虽说国家采用“增减挂钩”政策,目的是为了保全“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其出发点和用心都是好的,但我认为,这项国策的制定有缺陷,它缺失了“级差地租”元素。

“级差地租”的理念大意是说: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价值(地租),不是看它单纯的土地数量,而是根据单位面积的土地肥沃程度(质量)和产量高低来决定的。比如我国的耕地,耕地质量分为15个等级,1等最好,15等最差。我国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10~15等别)的总面积达57%以上,即一半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有6.09%。而我国大量的优等、高等地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及周边。假如,现在搞“城镇化”建设,动用了城周边1亩好地,它再拿出1亩山坡地来“增减挂钩”,若1亩好地是亩产1000斤,而1亩山坡地只能产200斤,要“1亩换1亩”,当然不行,因为要拿5亩山地换1亩好地才能价值相等,或者说,才能保住粮食产量不变。

由于“增减挂钩”政策中缺失了“级差地租”元素,故这种“挂钩政策”就成为了一种单纯“数量”上的挂钩,而不是土地“价值”或“产量”上的挂钩。到头来,虽然“18亿亩红线”在形式上保住了,但“粮食总产”保不住,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保不住了。

未来五年将影响中国长远发展

“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例如,在节能减排问题上,虽然单位能耗和排放可以被降低,但耗能和污染总量仍在继续增大。

再比如,“工资倍增”呼声一片,民众翘首期盼,但我却要对“工资倍增”计划进行质疑。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未富先老问题没有根本触及”与“贫困人口将会突破1亿”,这两点和“对工资倍增计划的质疑”形成“交汇点”,因为三个问题和难点都是“贫富差距”问题和“消费”能否被拉升起来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和难点的同时叠加,使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加困难和艰巨,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困难并下大决心解决,才能辟出新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十二五”规划重点提出“结构调整”、“机制改革”、“管理创新”,但未把“体制改革”列为重点。其实,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过程中,可能有很大的阻力会来自于体制方面的障碍。比如,集权式的资源配置制度,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突破;腐败根源在于制度,等等。这些体制性的问题,如不通过改革来解决的话,恐怕发展方式的转换很难实现。

以上是“十二五”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以我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模式和轨迹走下去的话,我国经济有可能在2017年前后会遇上一道“坎”,因为有几条经济曲线可能在那时会出现“拐点”。比如,“人口红利”将会趋于零;比如,由于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而使其投资的转换效率降至70%以下,以至使“经济增速”再不能达到高增长;比如,由于贫富差距加大而使基尼系数接近0.6的“动乱线”,等等。几条曲线如果同时出现拐点,将会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从这里,我们也可体会出“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和总书记提出转型“刻不容缓”的紧迫性。

“十二五”是中国转型的关键五年,我们转型效果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发展。如果我们解决或极大地缓解了贫富差距,就消除了对“动乱线”的担忧;如果我们把消费需求提拉起来,就不必担忧投资转换效率的降低。

规划主要任务 篇五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加快发展为总揽,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入手,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前进方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明确我县“十三五”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方面要求:

一要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在确保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二要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县委对全县改革工作的具体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细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三要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管用的新思路和新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四要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五要突出体现以项目为支撑的要求。重点谋划一批转方式、调结构、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争取将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总体规划。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是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编制全县各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总体规划由县发改委组织编制,经县政府审议后,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二)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十三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原则上到2020年,可根据需要展望到2025年或2030年。各专项规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规划任务见附件),报县政府审定后印发。一般专项规划由有关主管部门与县发改委进行充分衔接,报县政府同意后,由主管部门或县发改委自行印发。各专项规划原则上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2016年6月底之前印发。

(三)编制乡镇和开发区规划。各乡镇规划由各乡镇政府直接编制,开发区规划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编制。适当控制规划数量,不强求上下对应、以规划落实规划。规划编制进度以及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要与上一级规划有效衔接。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各乡镇可以探索编制集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总体发展规划。

三、工作步骤

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1月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阶段。一是开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二是起草我县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听取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形成规划基本思路,报县政府和市发改委。三是按国家和省、市发改委要求,将我县拟纳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报国家和省、市发改委。四是制订专项规划编制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2月~6月底,形成规划纲要框架阶段。从2015年初到县委规划建议出台之前,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调研,研究提出规划中的一批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举措及政策导向,形成我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县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7月~12月底,规划纲要(草案)编制阶段。根据县委规划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做好乡镇与县规划的衔接,修改完善后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审议,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文本,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四、有关要求

一要做好前期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规划的质量。做好“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必须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充分论证本地区、本领域“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各有关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完成研究任务。

二要科学编制规划。要坚持开门编规划、民主编规划,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和网民等作用,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科学论证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规划主要任务 篇六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体现了对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刚才,Xx同志传达了国家、省会议精神,并提出了我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主要就进一步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以及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区域发展的指向标,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统领作用。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今后一段时期内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实现“保二争一”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加快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近年来,省内各市发展势头迅猛,我市处于“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第二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实现“保二争一”,推进科学跨越,这是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要通过编制规划,提出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编制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我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绝大多数目标已经或接近达到,多数目标提前完成,部分目标超额完成。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够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需求拉动不够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都会有重大调整。只有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否则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又争取不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必将陷入被动。我市迫切需要在规划中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研究和解决一些不协调、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为实现科学跨越、建设和谐Xx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市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是我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市被国家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区,既是重大发展机遇,又是一个严肃的政治任务和历史责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方面,还是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质量的提高方面,任务都十分艰巨。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诸多困扰、约束"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层次问题都需要突破。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怎么体现“两型”?怎么建设“两型”产业体系?怎样形成有利于“两型”的体制机制?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来回答和破解。

总之,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编制“十二五”规划,相对于以往难度更大,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世界经济已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经济发展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国内也面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市如何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在长株潭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的定位,如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都需要深入研究、重点把握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

(一)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体系。市委确定的“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为全市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因此,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科学制定指标体系。一是规划目标的总体项目要与战略目标相吻合,即:怎样才能确保Xx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的位置、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二是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标,根据规划总体目标,合理设置指标项目。要更加重视民生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发改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要作细致论证和测算。

(二)合理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我市城市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我国的城市化是推动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一个关键措施。推进城市化要保持空间协调和均衡,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布局中。在“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我市城镇体系布局、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并明确具体措施。

(三)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升级化、集群化、“两型”化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认真研究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重规划好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千亿产业集群的形成、园区平台的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认真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发展区域、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力争使服务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认真研究现代农业,着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是编制科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可能处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敏感期,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中,要特别重视社会发展,要将民生方面的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来体现。同时,要认真研究城乡发展、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生态建设、收入分配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五)重视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是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的法宝,是激活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改革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我市作为全国新时期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负有为全国下一步的改革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的责任。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问题;同时,要更加关注农村综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如何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节奏都要在规划中予以总体设计和安排。在对外开放上,要深入研究我市的优势和差距,理清思路,找出特色,创新方式。

三、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创造性的事业、开拓性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启动、扎实做好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依法行政、依规施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编制工作的领导,抓紧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关注班子,抽调精干人员,充实规划队伍。市政府将成立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且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规划编制进度和质量。

(二)高度重视前期研究。前段时间,市里已经确定了31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要求认真扎实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围绕关系到本地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三)坚持开门编规划。一个科学的规划,应当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集思广益的规划,决不是几个工作人员加加班,少数领导拍拍脑袋,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一系列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使规划决策更科学、更民主。

(四)加强衔接,形成合力。“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要加强上下左右的衔接,保持规划制定原则的一致性、政策导向的协调性。特别要注重规划项目的开发衔接,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发改委的衔接,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市重大项目更多地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的规划。

(五)保证工作经费。编制规划是各级各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宏观调控的最高形式,是项目开发的最大前期。各级财政必须予以重点保证、重点投入,尽快拨付给足工作经费,决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到规划编制的进度和质量。

四、着力实施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

9月份,省政府扩大内需检查组及国家审计署驻湖南特派办,先后对我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组既肯定了我们贯彻中央新增投资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不能按时开工;二是大部分配套资金未落实到位;三是有的项目涉嫌用已建工程申报国家投资;四是一些项目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不规范;五是个别项目存在违纪违规现象。

一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这次中央检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做好和完善基础工作,做到项目检查不出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民生工程和公益性项目是本次抽查的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明确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篇七

从2009年开始,我国科技部就启动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加强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衔接的基础上,围绕强化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规划的战略研究和文本编制工作,先后组织完成了中央规划建议中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科技研究,成立了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组,组织开展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检查评估,部署了发展思路的十五个专题研究,启动了专项规划和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加强了与部门和地方的会商沟通,召开了高层的专家座谈会,开展了面向行业和地方重大科技需求建议等工作。目前国家“十二五”的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框架结构基本确定,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文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十二五”科技形势需求的把握与判断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看,科学技术加快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努力确保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竞相争夺科技型创新人才,气侯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正成为国际博弈的新焦点,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从国内的形势需求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仍处于重要的跃升期,但与实现大国向强国转变提出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创新资源的配制效率还不够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面对国外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加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走上更多的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根据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十二五”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攻占科技的制高点,围绕民生经济点,突破改革制高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走中国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驱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自主创新是面向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努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改革,以服务国家为目标,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的科技资源高效配制和集成为重点,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在开放的环境下,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科技工作要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围绕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切实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科技支撑、星火、火炬等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作用,争夺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更好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型国家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的选择既要体现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突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的需求,国家考虑从以下八个方面强化任务的部署:

一是加快组织实施科技的重大专项。科技重大专项是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部署的重大战略的跨越目的,“十二五”期间要加强整体推进,强化相互支撑,促进协同发展。按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先进制造四个板块系统部署,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统筹协调与系统集成,进一步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举国体制,建立符合国情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的新型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选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物种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加快形成一批重大产品、技术系统产业体系。

三是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长远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源泉,“十二五”期间,要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的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重点实施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干细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计划,加强对前沿技术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技术,纳米技术,全光通讯网等战略方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激励和创新服务平台,在重点学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要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创意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深化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五是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科技汇集民生改善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源控制,制定应对气侯变化科技行动规划,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性。

六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规模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要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杰出科学家建立科学家工作室,加大对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的领军人才和创新企业、创业科技人才队伍。高度重视管理人才以及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要着力解决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的障碍,加强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结合,建立完善现代院所制度,加强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在继续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有序流动,完善科技的政策法规,强化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优化科研环境的建设。

八是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科技的对外开放,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开放,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要大幅提高科研活动的国际化程度,坚持对等开放和有效管理的原则,逐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开放力度,深化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重大疾病、公共安全等全球性重大科技问题的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升我国参与重要科技标准制定的能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的示范点,扩大科技的对外援助,加大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力度。

当前科技部正在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规划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草案,下一步将深入完善实施沟通协调、战略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继续组织调研和专家研讨,认真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各派的意见和建议,征求部门、地方的需求建议,开展面向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的咨询活动以及社会的建言献策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科技与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好国家“十二五”的科技规划,更好的推动国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规划 篇八

我们习惯了五年一个轮回,人生也就由一个又一个五年组成了,周而复始、旋转前行。

这些日子上至国家,下至各个政府部门、人民团体以及像我们杂志社这样几十人的事业单位都在做新的五年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过去这项工作被称为计划,显得主观和具体,改成“规划”后就宏观大气多了,更像一个个国家文件。我们单位虽小,也不妨跟着国家一起“规划规划”。

杂志社的十二五规划由顾小宇副总编主持起草,这几天初稿已然形成,洋洋近万言。分为序言、十一五规划纲要执行情况、十二五发展规划、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难点四大部分,很是正规。虽然其中的内容还要经过研讨,只就遣词造句而言,着实是下了一番工夫,不拘泥、不拖沓,透着一种单位的“国家气派”。

回顾一下吧,用一句官方表述:“我社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整体工作实现了科学、快速、均衡、平稳的发展。”这不是溢美之词,每一个与杂志社共同走过这五年的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不只是数字的翻番,关键是一个公平和谐的环境和良性竞争的平台已经形成并作用于每一名员工的行动和内心。这将昭示着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展望一下吧,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残疾人事业大旗之下的媒体,我们的社会责任就体现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十二五规划》,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十二五规划】相关文章

“十二五”规划与绿色发展(最新8篇)11-1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通用8篇)11-17

短跑训练计划(通用4篇)09-20

一年级小学数学复习计划(优秀5篇)11-22

我的假期计划作文500字优秀9篇10-09

给政府的商业计划书(优秀5篇)09-21

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作文【优秀3篇】10-16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通用09-28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9篇)12-03

2024年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精选1003-06

129 1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