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案精选4篇

2023-11-01 15:55:27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4篇《免疫调节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免疫调节教案 篇一

一、总体要求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以落实强制免疫、强化监测、加强检疫监管和依法监督检查等防控措施为核心,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宗旨,狠抓防控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和省、市、县防指要求,今年秋季对全镇所有存栏畜禽,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四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总体要求达到:免疫密度、免疫证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耳标佩戴率4个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做好规模养殖场(户)猪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和鸡新城疫的免疫工作。

三、时间按排

今年秋季集中免疫从9月15日开始,10月底结束。

第一阶段:9月15日至9月25日,动员部署阶段。研究制定秋季防控工作方案,部署秋防工作,做好畜禽饲养摸底调查、疫苗、消毒药等所需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发放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9月26日至10月25日具体实施阶段。村动物防疫员进村入户,对所有存栏畜禽实施免疫、消毒、监测等防控工作。

第三阶段:10月26日至10月30日,自查整改阶段。镇防指办对照有关要求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漏补缺,及时强化薄弱环节,整改存在问题,归档整理材料,装订成册上报。

四、工作措施

1、全面落实免疫政策,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在确保集中免疫到位的前提下,继续实行补免周制度,大力推行程序免疫,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工作要求,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免疫注射做到“五不漏”,即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要规范建立健全防疫档案,加强对调运动物免疫情况监督管理。

2、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按照2011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集中监测与日常监相结合,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切实掌握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3、加大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特点,进一步构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程序,健全各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启动预案,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果断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水平。要加强宣传,提高群防群控水平,通过下发防治知识宣传单、免疫通知书、知识讲座、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养殖户防疫意识,改善防疫条件,完善防疫制度。要通过秋防行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加大防控技术进场入户力度。

五、加强领导,落实保障,确保秋防行动顺利推进

各村要切实加强对秋季集中防疫行动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人员,确保秋防集中行动的顺利推进。

免疫调节教案 篇二

1 把握全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在整个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的学习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因此,笔者在首次授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事先准备数个分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再有为什么个别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买虾或螃蟹等我们大家均喜好的美味?通过以上数个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实用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通过在往后各章节的学习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除要坚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在首次授课时注意把握全局,进行免疫学的概要介绍,使同学掌握免疫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初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认识到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大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适应性免疫又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的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通过树枝状总体框架结构的介绍,让同学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全局观,进行扩展和深入,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该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是一个需花费大量精力思考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将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免疫学中较多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其机制复杂而抽象,如果仅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理不出头绪。笔者在制作免疫学多媒体课件时,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过程制成动画,或采用英文原版书配套的flas以及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形象生动的机制图,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力求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化,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到淋巴结的功能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从头到尾将功能叙述一遍,学生常难以理清其发生部位及相互关系,甚至感到茫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T、B淋巴细胞如何以淋巴结作为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进行应答:即抗原通过什么途径进人淋巴结,APC在何处捕获、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h细胞,效应性T细胞到何处发挥效应,以及效应性Th细胞如何协助B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体。该动画从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描绘了T、B细胞应答的过程,提醒同学们通过动态的观点去理解问题,并使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兴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对学生掌握淋巴结的功能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困难之处是其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初次接触者难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免疫学知识,把握住根本,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本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使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前后多联系、多引导,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超敏反应”前,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知其机理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吃海鲜后会腹痛、腹泻?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右眼贯通伤后需及时摘除,否则左眼也会发炎?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些启发性提问方式会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迫切地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同时也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阐明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医学免疫学抽象深奥而且逻辑性强,较难理解,为此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部分时间,对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讨论,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学习完“免疫应答”后,布置一道综合讨论题,“细菌感染人体后如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详述其过程?”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基础免疫学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针对同学们的答案,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答案的立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去思考、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计、思维引导、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基础性知识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批评和发表独立见解,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引入“会

学习”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紧密联系临床,构建通往临床的桥梁

医学免疫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尤为紧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临床课程服务,要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讲授免疫学各章节时适时与临床实践、与自身机体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基础。例如,讲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异型输血所导致的溶血现象进行讲授;当讲到“异嗜性抗原”这一知识点时,可联系临床上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针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知识点,提问为什么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并且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而对于“细胞因子各论”的教学,提出为什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其机制是什么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例子。由此,使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答案,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或机械,但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启发研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医学免疫学其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通过联系临床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临床内容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临床实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免疫调节教案 篇三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主线选择 学生探究 知识建构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一节好课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中的“四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重教,更要重学;既要尊重教材,准确理解核心概念,还要主动开发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既要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也要指导学生自主构建。下面结合笔者自己听课、评课及教学实践的案例,谈谈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 教学设计中的主线选择

任何教与学过程中,都应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即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教师的“教路”如果能尊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为学生的“学路”,达成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如何选择教学主线呢?笔者认为这条主线应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从概念的本质教学入手,扩展到其外延,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偏离高中生物教学的根本要求。

案例1:在“人类遗传病”的教学中,围绕“遗传病”这一核心概念,可以沿着“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遗传病的危害性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治疗”这一线索进行教学。鉴于学生已有的遗传规律的学习基础,“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的教学可以由学生自主归纳交流完成;“遗传病的危害性、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治疗”的教学可以由教师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如教师可出示“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发病风险曲线”,让学生讨论、分析曲线,自己发现适龄生育的道理。再如,教师介绍世界上第一例成功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疗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患者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基因治疗的原理。

核心概念“遗传病”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概念内容。“遗传病”这一概念要从2个层面进行理解。(1) 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这是最低层次上的认识。(2) 遗传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遗传基础,也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传于后代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是形成遗传病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是“怎么教”的问题,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事实,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在丰富的事实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并准确表述——分析概念要点,进行概念的应用与推广。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材“边学边做”栏目中21三体患者的核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患者患病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异常的减数分裂导致或卵细胞中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正常受精后,受精卵内有3条21号染色体。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色盲基因发现的故事,分析色盲男孩后代的患病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比较准确地概括遗传病的概念,即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病。紧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对“肿瘤是不是遗传病”进行判断,并与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进行辨析。

2 教学设计中的学生探究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有效的探究活动不应游离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应是学生可参与的,有利于学生建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

案例2:在“进化”一节中,基因频率的变化是本节的难点,非常抽象。课标中提出了“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教师可以创设2个计算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学习认识遗传平衡定律,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

活动一放在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概念的学习后,教师给出一个种群AA、Aa、aa3种基因型的频率,假设该种群连续3代进行随机,让学生计算并填表(表1)。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亲代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6、a=0.4,且在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中均保持不变。基因频率为什么能稳定不变呢?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种群基因频率稳定不变必须满足5个条件,即遗传定律。显然,在自然条件下,这5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

怎样变化的呢?教师紧接着,给出第二个计算情境。植物中常见的白化苗是由于缺乏叶绿素,不能成活,无法留下后代。假定有一株小麦苗表现正常且携带白化基因,该株小麦自花受粉结出第1代种子,第1代种子种植后自花受粉获得第2代种子,依此获得第3代,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并填表(表2)。

通过计算,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发生一次自然选择,白化基因的频率由1/2降到1/3,依次会降为1/4、1/5,从而真正理解了自然选择定向改变基因频率,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 教学设计中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已被教师们广为接受。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呢?朱正威教授认为就是在关键之处、深入之处,教师“铺路”,学生“建桥”,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在实际教学中,资料分析、图解设计、甚至综合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案例3:在“免疫调节”教学中,针对“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机制”这一要点的教学,教师提供了一系列资料,要求学生在自学资料后,设计图解说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实验发现,垂体切除导致免疫细胞增殖抑制,淋巴器官萎缩和几乎所有免疫功能的退化;而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则能逆转这些效应。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膜表面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使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而细胞因子反过来又控制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的调节。

资料二: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到脾脏内神经末梢与淋巴细胞间有突触结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控制着机体的免疫。而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在调节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同时,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资料三:在治疗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中,通常注射糖皮质激素以抑制免疫功能;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可以注射IL-1、IL-2、IL-6等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问题1: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人体能够通过反射或激素来杀灭病菌或病毒吗?

问题2:为什么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过冷、过热、创伤、疼痛等刺激都可抑制免疫功能?(图1)

4 教学设计中的资源利用

一节生动的课一定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各类资源外,教师还需要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开发利用课外资源。在资源的利用上,要兼顾资源的时代性、历史性、生活性和科学性。

免疫调节教案 篇四

关键词:免疫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内容中,将免疫调节作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突出了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而免疫学知识内容则又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进一步突出了免疫调节的重要地位。从历年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调节过程上,这是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利用整体建构的思想,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免疫调节一节的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整体建构,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寻找其内在规律。

在利用整体建构思想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下或自习时间在充分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的基础上,再利用3~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本第35~37页内容,划出不明白的地方,对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各小组同学代表回答以下问题,并提出各小组内同学之间没有解决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

1.免疫的种类,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分布。

2.什么是抗原、抗体?举例说明抗原、抗体有何特点。

3.画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

这样就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明确了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要求等,从而可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探讨相关的疑难问题,节省无效的学习时间。

通过学生对所设置问题的回答情况,可让老师充分地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在自学基础上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暴露出在免疫调节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于教师重点讲解处理。作者在分析本部分内容时发现,体液免疫的过程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难点,学生往往在此处产生不理解的地方,心中带有很多的疑问,这是很多学生认为《免疫调节》很难学的主要原因。我们利用整体建构的思想来考虑这一问题会发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是围绕调节过程进行展开的,都涉及了三个反应阶段,即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的每一个反应阶段中都有相互的联系,找到了这一共性的特点,再来处理这些知识就容易多了,学生学习起来也便于接受了。

作者在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认为不需要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都从头到尾的讲解一遍,只需要把体液免疫的调节过程给学生分析透彻了,让学生理解每一阶段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了,又是如何分别进行调节的等等。学生在充分掌握了体液免疫调节的知识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学习体液免疫的方法、思路对细胞免疫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细胞免疫内容的学习,而且通过学习学生还会产生出一种成就感。这正是整体建构教学的魅力所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规律,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基础知识都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进行巩固训练,此处习题的搜集要注意有典型的代表性,如可以用一些历年各省市有关免疫调节的高考题进行练习,并让学生认真分析这些习题的命题规律,试着对这些习题进行变式练习,若学生掌握程度较好,可试着让学生自己进行命题,在自己命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预测本部分内容会从何角度如何去命题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可进一步告知学生它们的命题规律都是紧紧围绕体液免疫调节和细胞免疫调节展开的,本部分无论什么样的习题,它们的解答方法都离不开我们学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调节过程,只要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顺利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上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生对免疫调节的知识学好了,那么涉及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基本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就可明白其中的缘由,如艾滋病、非典等,可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可让学生以医生的身份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假如非典再次来临,我们如何应对等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要求学生珍惜生命,珍爱健康!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免疫调节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免疫调节教案】相关文章

《免疫》教案(优秀2篇)04-04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09-19

《纪念白求恩》教案【优秀6篇】09-20

英语教学教案模板英文版【5篇】11-24

54 2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