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精选4篇

2023-10-06 15:25:5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一

指导思想:     这篇课文主要指导学生自读课本,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公正的反侵略立场;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领会本文的反语作用,体味讽刺是艺术效果,认识侵略者的本质。为使课堂充满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穿插一些语文活动,听说并重,手脑并用,有个性张扬,谱写教与学的和谐乐章。     教材分析:     课文的难度不大,文字通俗易懂。全文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关于作者对圆明园的赞美及它的艺术价值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它的篇幅占一大半,比较而言,作者的表现方法及的描述方式是难点,而后一个内容主要是在反语手法的运用,相对而言,则好理解与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八国联军对我国圆明园的破坏是较熟悉的,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却不甚清楚,对雨果其人也不熟悉。课外阅读工作也做得不太细致认真。但课堂讨论能够积极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词义。     2、了解作家及背景材料。     3、了解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媒体选择: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只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为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资料介绍:媒体显示雨果画像、圆明园建筑。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学生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确: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提问: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明确: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学生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为。     5、学生齐读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五、课堂练习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 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作业     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二

一、积累与运用

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  )  箱箧(  )  瞥(  )见

朱 lù(  )  晨 xī(  )  惊 hài(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 独一无二:

② 眼花缭乱:

③ 不可名状:

④ 荡然无存:

⑤ 富丽堂皇:

⑥ 丰功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

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 ”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fà lánɡ piē qiè  鹭 曦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①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②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 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 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⑥ 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给予强烈的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被掠夺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5、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6、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7、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8、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9、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0、(略)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言。

教学内容:

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悟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篇四

关于火烧圆明园,传统历史教科书过多的强调了英法联军的罪恶与清皇室的昏聩,对于中国百姓的毛病则多有掩盖,因为“人民至上”!其实有怎样的政府就有怎样的百姓,有怎样的百姓也就有怎样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流行一时的由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火烧圆明园》是有不少地方无法求实的。比如联军的血洗北京,中国百姓尸积如山,我遍寻资料,无处可得。再比如冯婉贞谢庄抗击英军一事,在电影中用作证明人民英勇的事迹而大加渲染,其实冯婉贞一人或者可寻,谢庄则查无此村。

但另有部分文章片面强调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不是,片面强调中国政府拘囚虐杀对方谈判代表,好象英法联军还真是师出有名。下面是英国公使额尔金等为焚毁圆明园发表的言论:“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至于此举之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余尚有理由:圆明园乃是清帝所最宠爱的行宫,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毁足以稍戢其骄佚。今宫中宝物既已荡然无寸,大军所到,非在掳掠,乃在初肆罪恶者能警惕耳。” “若对中国所不顾国际公法的残酷行为,不予以久远的印象,英国国民必为之不满 。。。。圆明园宫殿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造成惨局者为此辈,而非其国民。故此举可谓最严创中国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 “圆明园乃吾军被掳之所,焚掠是园,正所以报复清政府者,与其人民无关也。一者此园为被掳者手足悬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二者因此园若不焚毁,则不能留较永久之痕迹,吾人则无以消恨也。” “焚掠圆明园以报清政府,人民可免赔款。”对于这些话,我们也得睁着眼睛“听”,我们要让事实说话。

英法联军强迫主持和议的恭亲王签定《北京和约》, 于咸丰八年原定以外,续增英九条,赔偿英一千二百万两,割让九龙之半;续增法十条,赔偿法六百万两,总计共达一千八百万两,象征性地扣除毁园损失二十万两,丝毫看不出来减轻了中国人民的损失,因此,所谓“人民可免赔款”纯粹是谎言。 又按《东华录》,巴夏礼等十余人是被拘禁在城里刑部衙门里,并未被拘禁在圆明园,所以英司令官致函英政府的信中的托词“此园为被掳者手足悬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 纯粹是谎言。

《清朝野史大观》说,英法所以焚圆明园者,起由龚自珍长子龚半伦导引。但从史料里可以看出联军事先并未有焚掠圆明园的计划,因此,龚导引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一说基本上可以否定。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03-29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02-11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01-12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08-31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07-23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04-15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54 2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