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3篇】

2023-07-12 15:57:54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生物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描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难点

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观察、讨论、讲述、练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朵桃花的挂图或投影片或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注:师生共同简要复习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导入新课,教师语速尽可能舒缓)

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是——(学生:地球),那么地球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还有我们生活的环境。哪些同学能跟大家谈一谈环境包括哪些呢?

学生A:包括教室、桌、椅、外面的植物、动物,还有山、水等等。

教师:非常好,像大家刚才所说的环境中,阳光、空气、水都属于没有生命的物体,即——(学生A接述:非生物),而人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则属于有生命的物体——生物。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生B: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在营养物质被消化和吸收以后,生物体又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学生C:生物能进行呼吸,像我现在这样吸入O2,呼出CO2气体。

(注:学生表演深吸气和呼气的动作,若未表演,教师给以提示)

学生D: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呆得时间较长,当遇到光线照射时,会迷眼。生物体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生长和繁殖,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也许一句话可以使一名学生看到希望)教师:通过对生物体生命现象的本质认识,我们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就主要依靠这五条基本特征。从生命本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一个生物体而言,寿命都是有限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整个生物圈内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演绎出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学生E:每个生物体死亡之前都已经产生出自己的后代了。

教师:对了,非常好。因为生物体能够通过生殖和发育繁衍后代,从而保证本物种的延续。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延续,并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更不是吃了《西游记》中的唐僧肉,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生活经验,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呢?

学生:人的生殖和发育,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师:除此之外,生物界还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呢?与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寻找答案。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植物的生殖。

板书: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注:教师出示挂图或桃花的投影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演示如下:

教师:我们的放映结束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向我们告别了。大家想想她的使命是什么?她是如何完成的?

学生E:她的使命是孕育种子,繁殖下一代。她通过受精作用完成。

教师追问:能不能更详细地向大家解说一下呢?

学生F: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粒落于雌蕊的柱头上,在柱头所分泌的粘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当花粉粒破裂释放出精子后,精子顺着花粉管进入雌蕊的子房,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使命,因而纷纷凋谢,唯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内部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教师:通过对从前知识的回顾,当我们再拿起诱人的桃子时,请不要再浪费,请你珍惜,它是经过艰难的历程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桃树的种子被勤劳的双手播进土壤后,过一段时间,它满载着人们的希望破土而出,形成新一代的植物。还有许多植物像桃树这样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板书:一、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教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玉米、向日葵、苹果、杏??

(注:学生的答案很多,教师应注意仔细听他们的回答,出现错误时给予纠正)教师:除了大家所列举的生物之外,其他生物是如何进行生殖呢?比如:马铃薯、洋葱、月季等。它们的生殖方式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请大家翻开书第3页,观察这两幅图,回答投影片上的问题。

(学生阅读、观察、讨论;教师将制作好的投影片内容打出)

投影内容如下:

(注:学生阅读完以后,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教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个组讨论的情况。每组组长选派一名“形象大使”汇报,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第1组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观察情况吧

学生G:我们组经过观察,发现椒草用叶片浸泡后,叶片下生根,最终长成一个新植株;马铃薯块茎放的时间长了以后也能发芽。虽然这一个是叶片生根,一个是块茎发芽,但最终都有同样的结果,都能长成一个新的植株。而它们二者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自身的一部分器官繁殖的。

学生H:我们组认为通过这样的生殖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有些植物如银星海棠的茎浸泡在水里,几天就可以生根。还有新长出的植株和母体长得非常相似。

(注:教师在此可以适当向学生提出“性状”二字,并可稍作解释,为遗传和变异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I:我们组要对此进行一些补充。我们发现生物的生殖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各有所长。比如前一组同学所说的由母体器官繁殖的这种方式速度快,时间短,又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异。

学生J: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植物都属于这种生殖方式,比如:草莓、甘薯、柳树等。

教师:太棒了,大家总结得十分精彩,希望以后继续努力。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于椒草、马铃薯这种植物的一些生物,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我们称这种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板书:二、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教师:这种无性生殖在植物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好了,对于刚才所说的一些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自由大论谈]

(通常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教师主持)

学生K:在马铃薯的块茎发芽后,可不可以直接拔出芽体栽进土壤中,为什么还要连结一部分块茎呢?

学生L:老师,我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插柳条的实验,但我想问把一段柳枝剪下后就直接插进土壤中,能成活吗?能不能用水泡一泡再插?这两种方法,哪种成活率更高一些呢?

学生M:甘薯、洋葱、蒜都和马铃薯一样长在地下,它们也是块茎繁殖的吗?

学生N:细菌和真菌都是由母体繁殖,它们也属无性生殖吗?如果是的话,除了分裂生殖、孢子生殖,还有哪些无性生殖方式呢?

生物教学教案 篇二

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实践知识的积累,体验实践经历,倡导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倡导自主及合作性学习。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开始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种生物,以及生物与人的关系,但这只是生物大家庭的一小部分,还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它们,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生物资源,有必要专门学习一些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打下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能说出生物命名的好处,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阐明生物学名代表的含义。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学名,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与交流,师生讨论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与应激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能对周围生物好奇及产生兴趣,对所处环境给予关怀,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定与引导:通过实验和例证确立“人类能改造自然”这一观点,通过对生物俗名的分析,诱导学生确立应用统一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多角度例证生物学名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生物俗名的分析,使学生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各地生物的俗名及生物分类的各种学说。

(2)准备各地生物图片并配上相应的俗名

2、学生准备

(1)联系前面学习的各种常见生物对本节课内容先作一些了解。

(2)课前调查当地常见生物的俗名,例可上网去查各地生物的俗名。

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展示多媒体动画]:生物的俗名

学生观察并思考

(二)探究过程

(1)生物的命名

[阅读课文]:P114第一段

[思考]:生物的俗名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引导]:国家、民族众多,语言、习惯各异。

[多媒体展示]:马铃薯、甘薯、莴苣等

[问题]:你能说出它们的俗名吗?

[展示]:课前搜查的各种生物的俗名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讨论]1、同种生物会有不同的俗名吗?

2、不同的生物会有相同的俗名吗?

[小结]生物的俗名是指人们习惯使用的生物的名称。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不同的生物亦可能有相同的俗名。

(2)生物的学名

[过渡]:生物的俗名对于跨地区交流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介绍]:我国的《本草纲目》中就已开始对生物进行了分类,还有其它的学说对生物进行分类命名,但由于不太科学,都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林奈提出了双命名法。

[多媒体展示]:林奈及双命名法

[阅读]:P115第四段

[问题]1、什么是双命名法?

2、双命名法中物种的学名是由几部分组成?是怎么表示的?

3、双命名法使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

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然后由学生推荐的代表进行表述

[比较并讨论回答] 人们平时喜欢用俗名而不用学名,这是为什么?

[小结] 双名法:规定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均用拉丁文字,第一个字母大写。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一节 生物的命名

一、生物的俗名

1、俗名:人们习惯使用的名称

2、同一种生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俗名

3、不同的生物可能有相同的名称

二、生物的命名

1、双命名法

规定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名,均用拉丁文字,第一个字母大写。

2、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练习册相关典型题

2、课后继续搜集生物的俗名及生物的命名方面的材料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

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引入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做到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生物教学教案 篇三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科书、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我们来认识由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大家对于细胞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初中学习过,在前面的实验中我们也曾经观察过一些细胞。

T:你认为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什么?

S:……(学生发言:脱口而出的同学可能往往回答细胞膜;略有思考的同学回答细胞壁;比较严谨的同学会回答“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等)

(教师点评后总结,注意点评学生的思维习惯)

T: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像植物、真菌、细菌等生物,细胞往往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它们没有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主要是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而对于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与植物不同,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了解。

然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话题不是细胞壁,因为我们将讨论的是“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边界是什么?这里的答案就只有一个:细胞膜。

因为,我们这里指的“系统”是:生命系统!在组成细胞的结构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细胞壁并没有像它们这样的生命活性。这里的“生命活性”可能对大家还比较抽象,不过随着我们对细胞膜等功能的深入,你就会慢慢了解。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T: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T:很好,电子显微镜可以看清楚细胞膜的存在,光学显微镜虽然不能看见细胞膜,但是却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是有界限的。

除了这样的直接观察,我们还能不能通过一些其他的感受间接感知细胞膜的存在呢?

(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科学家进行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的实验:一开拓学生的实验思路;二激发学生兴趣)

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伊红会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伸展;用微针插入细胞内,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细胞会死亡。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当细胞膜被破坏的时候,细胞也就死亡了。这说明了细胞膜对于生命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42页内容,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板书:细胞膜的功能)

(请学生发言,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解释细胞膜的功能,教师适时点评)

S: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板书)

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获得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才能减小受到的各种外部干扰,才能正常的进行各种代谢活动。这就好比我们的学校的围墙,班级的墙壁,如果没有这些,喧嚣的街道,隔壁班级的活动直接影响到我们班级同学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正常进行。

S:……

T:同学们的比方非常形象。作为生命体,要保证自身代谢顺利进行,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环境何等重要;有了细胞膜,这个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内才能保持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才可能具备代谢的正常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科学家把“原始界膜”的形成作为生命演变中的重要阶段,具有了原始界膜后,才使得原始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

S: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板书)

既然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这就好像皮肤是我们人体的边界一样,我们的皮肤可以阻止一些病毒、细菌等进入我们体内,细胞膜也应该有类似的功能。

S:……

T:这个类比是比较恰当的。对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一点功能,我们将在第四章会有更加详细的学习,现在需要大家先了解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的允许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而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就不容易进入细胞。细胞膜的这样一种生理功能我们称之为“选择透过性”。不过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的细胞的细胞膜也具有,细胞死亡,这种选择透过性就丧失了。

记得在我们初中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检验玉米的种子是否还具有萌发的活性(也就是说玉米种子是否还是活的),也就是利用细胞膜的这点特性。下面给大家如下材料,请你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些玉米种子是否还能萌发。

(投影)材料:玉米种子,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投影)方法步骤:

1、将玉米种子放在20-25℃的温水中浸泡36h。

2、取20粒已经泡涨的种子,将其中的10粒放在沸水中煮5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分别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浸泡(以没过种子为宜)。2in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洗去浮色)。

4、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

(投影)结果预期:

未煮过的籽粒的胚细胞未被染成红色;煮过的籽粒的胚细胞被染成红色。

(胚细胞被染红说明了胚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也就说明胚细胞死亡,不再具有萌发活性)

S: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板书)

细胞作为一个个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密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构成个体的细胞也应该是这样的,只有这样,细胞才能联合起来组成能行使同一功能的组织,再构成器官……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应该就是考系统的边界——细胞膜。

T:(放映有关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动画、图片等,同步解说)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信息的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1 靶细胞(胰岛素与靶细胞) 2 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3 相邻两个细胞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可以看到细胞膜的功能对于一个细胞的正常运作是必需的;当然细胞膜的功能除了上述介绍的三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也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了解,总结。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结构才可能具有什么样功能,功能与结构是相统一的,那么,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完成上述的功能呢?

鉴于细胞膜的结构我们还会在第四章详细学习,我们这里主要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看看完成细胞膜功能的是靠细胞膜上的哪些成分来完成的。

(板书:细胞膜的成分)

T:我们要分析细胞膜的成分,首先要获得细胞膜。那么,怎样获得比较纯净的细胞膜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40页-41页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的思考。

(板书: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问题:1、选用植物细胞好不好?

2、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细胞破裂后,怎样分离出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4、归纳实验的原理。

(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教师指导,后进行点评总结)

S:……

T:我们利用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就会流出来,从而获得细胞膜。再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以及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所以,可以避免其他膜的干扰。最后利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分离开来,获得比较纯净的细胞膜。

T:现在细胞膜的提取过程大家已经体验过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分析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怎么分析呢?

借助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我们大可以通过先进的仪器分析得知,但是我们手头上没有大家能利用的仪器。我们有什么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来分析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投影:

1.发现脂溶性的小分子,例如酒精、甘油等很容易通过细胞膜;

2.如果用脂质溶剂处理细胞,发现细胞膜被溶解;

3.如果用蛋白酶来处理细胞,发现也能破坏膜结构。)

(学生讨论、发言)

S:……

S:(归纳总结)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板书)

T:好,大家一起来看课本,享受已经发现的研究结果: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通过这则资料,其实也告诉大家了一种研究物质组成成分的方法:酶解法。

我们在各种膜的研究中还发现,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这也和我们前面了解的蛋白质的功能是相一致的: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中也少不了蛋白质的一份!我们也将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越来越多地了解细胞膜的各种成分在其功能中的具体作用。

T:好,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到这里。

七、课后反思

对于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有问题探讨、有实验,但是基于学生的生物学基础,还不能很大程度的实现自我探究。就像“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有一些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认识水平,所以,我采用提供一些直观的资料,再由学生进行体验,进行总结。

整节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入老师的话题中,能够紧紧跟上老师的脚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不过,我想这样的思考多数学生都可以,但是怎样让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这样,还需要不断的探讨,这也包括课堂上的教师的积极课堂感染。

一堂课,是不是都是学生活动就成功了?我认为不!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课改,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思维的引导很重要:我觉得只要课堂上,能够使学生养成生物学的思考习惯就达到目的了,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的教案(优秀3篇)02-20

生物教案(优秀6篇)11-26

生物教学教案(优秀10篇)08-21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9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优秀6篇)10-30

说课教案优秀5篇10-16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优秀6篇)09-28

《纪念白求恩》教案【优秀6篇】09-20

54 1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