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优秀7篇)

2023-10-04 07:56:34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7篇《《蓝色的树叶》》,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蓝色的树叶》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 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 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蓝色的树叶》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揭题

1、教师板画一张蓝色的树叶,请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了什么。

2、小结,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 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想想课文说了什么。

2、说说自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

李丽 —————— 林园园

三、对话指导 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找出课文里的对话划出来。

李丽说的话用~~~~~~~,林园园说的话用————

2、展示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轮流读一读她们的对话。(第2、3、4自然段)

相机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

先请个别学生读一读两人的对话,其他同学评一评。

联系重点词,再读。“小声”、“吞吞吐吐”、

4、第三、四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个别展示,说说原因。

(2)、想象:这个时候,她们两个又会怎样地说呢?

5、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练习 提问

1、 读读说说。

————————————————吗?

————————————————吧。

2、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李: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可结合课后“读一读说说”进行扩展练习)

林:我还没画完呢。(读出吞吞吐吐的样子,声音较低缓)

李: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李:我小心一点。(读出诚恳、小心谨慎的态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读出不放心的语气)

李:我只画树叶和小草。(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林:还要画小草?(读出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

二、讨论明理

1、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可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结合林园园最后的表现(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猜猜她为什么脸红,她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让他们和林园园一起进行反思。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可结合指导朗读进行。

三、识字写字

1、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可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

(1)“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术、铅、盒、削。”等字,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认读、识记)

(2)林英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可结合“皱纹、把书弄破、吐痰、注射”等生活用语帮助识记)

2、读音指导重点:“术、惹、桌、注、皱”都是翘舌音;“吐”是多音字,在本课读tǔ。“削”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iāo。

3、“术、吐、注、铅、桌”是既要求认识又要求会写的字,可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术、土、主、住、沿、船”等字分析字形。

4、写字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字较多,建议在描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前三个要写得左窄右宽,“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四个上下结构的字中,可以重点指导“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四、实践活动

画一张有绿绿的叶子的树的图画送给李丽。

《蓝色的树叶》 篇三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圆圆借绿铅笔,而林圆圆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的事。文中的林圆圆,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圆圆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圆圆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不能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这个故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本文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不应是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目标。

3、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是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

(四)说学法

根据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同桌朗读,同桌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

二、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创设情景,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他又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开课时和学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画有蓝色树叶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是蓝色的,咦,树叶怎么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采取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我分两部分完成。

一是,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因此在初读感知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用笔划划圈圈,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并指明学生口述。

二是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在这一步中,我主要采取的是情景教学法,根据课标对二年级阅读的要求,借助读物,在读中学习词句,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用问句说话。(相机出示灯片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练习对话,随文学习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因为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此环节教学中,以李丽和林园园的四组对话为重点,进行了充分的朗读训练。

(三)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 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真是一群能说会道的孩子。

三、说板书设计。

认为板书设计贵在精而不在多,从我的板书设计里你不难看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 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 篇四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课《蓝色的树叶》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中包括9个会认的生字,10个会写的生字,两道课后题。本课使我们懂得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种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huzhidao.com〕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同学们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安排近一节课的学习时间才能认写差不多。

教学目标即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为了达成此两项教学目标特设计以下五项课堂教学环节;导、读、认、写、练。

其中课堂导入是采用启发式的实用直观导入,教师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热情。

第二步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是通过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再通过教师范读,以期使学生达到“读、听、思、画、说”的有机融合。

第三步是利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生词。首先采用集体认读生字、生词。第二学生自学生字,按“一圈三读法”学习,即:圈出本课要求会认与会写的生字;带拼音拼读准生字,读生字在文中的生词;读生字所在文中的句子。也就是字、词、句相结合的学习生字法。4分钟后,由小组长检查辅导,教师推荐辅导方法,即;“三带两辨一意法”,也就是带拼音带词语带句子读;辨字形辨形近字;了解字意。最后由老师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句子、形近字、归类、翘舌音等形式。)

第四步是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媒体资源结合实际进行观察——说(结合指导)——范写——描红——临写。同时指名三生到黑板前板演:由、铅、笔。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字进行展示,写后师生评点。

第五步是“练”是通过“形近字组词”巩固本课生字。同时练习ab式的一些词语变成aabb式词语。体会词语结构变换。如果时间不足可变为课下作业或练习读课文,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初步感受。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篇五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 篇六

教材分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我的想法:《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前两个方面我们教师已经重视了,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却忽视的比较多。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对话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共同生存。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朗读指导。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读词语,看实物识字:铅笔 笔盒 课桌 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李明把桌上的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林英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怕惹你生气。”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 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布置:填上合适的词

1、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2、木+、=(术)      土+(      )= 吐

若+(    )=惹      卓+(      )= 桌

盒=(     )+(      )

注=(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2、深入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责任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2-4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师小结:你们读得真有感情。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读出了李丽与林圆圆当时的不同心情。小朋友以后读课文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和重点词,它会帮助你读好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句子。

2、林圆圆为什么脸红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练习:

1、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教大家剪纸,可是坐在林圆圆前面的李方方望了带剪刀……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2、这时,林圆圆又脸红了。林圆圆为什么又脸红了呢?

五、作业:

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              舍不得

蓝树叶          脸红了

互相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篇七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蓝色的树叶》》,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蓝色的树叶》】相关文章

读中悟 悟中读《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02-29

《蓝色的树叶》(5篇)02-25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10-20

二年级《食品安全教育》教案优秀4篇09-27

陈毅《青松》赏析(优秀8篇)03-1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09-24

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9-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优09-29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10-02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01-16

40 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