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新闻稿最新8篇

2023-11-13 09:58:05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壶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人物专访新闻稿》,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人物专访通讯报道 篇一

(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答:我是通过招聘会进入学校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知己知彼备战不殆。在你打算找这份工作之前,要待该单位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要对该单位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透彻的了解,很有可能在你面试时间考官会问你这方面的问题。就算不问,假如你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多少的涉及一点这方面的内容,会引起他们的刮目相看。给他们一种你已经在为这份工作努力了,你的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面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因此应当注意:第一,言语要礼貌。面谈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免在面试时犯口吃等错误。面试时,要时刻保持和善的态度,面带微笑,在高官说话时不要多说,而要多听并不是的点点头以表示你听得非常认真,让考官觉得你是一个做是很认真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尊重人的人。视情况对面试官所提的问题作出准确易懂的回答,让考官觉得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而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还有面试时一定要守时、简洁,不浪费他人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这是我们常说的话,我们也要以防犯这样的错误。结束时,要跟考官说谢谢并不断的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示向他们你的感激之情和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之情,以及你会决心把它做得很好的信心。第二,服装要得体,整洁是必须的,还要考虑你所找的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场合,做到得体就好。面试时尽量穿的正式一点,不要太随便,也不要穿得太过于华丽或时髦,给人一种你很轻浮的感觉,也会让人觉得你很傲慢,你很轻视这份工作,尽管你没有这种意思。

第三,手机当着被采访人的面关闭或调成静音。做到对别人的起码尊重。我相信如果你做到了如上几点,找到工作的胜算会大一点。

最后,就是你要有过硬的能力,这是一切的关键。做事主动、意志坚强,重大局,不贪小利,少感情用事,较强的责任心,做事目标方向性强等对于找到工作是非常强的。过硬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将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轻视。

(2)我是一个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经验?

答:当代本科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基本上应该做到遵守宪法、法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本级教育教学任务。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进行过支教活动,有课堂实习的经验或实践的经验。不怯场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有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及口语水平,有为人师表的素质和心态,对人负责,人格健全,思想和生活方式健康向上,思想理论基础。思想素质方面热爱本职工作,爱护学生,有事业心和责任心;仪表端庄,说普通话,举止文明,为人师表;遵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上班不离岗、不闲聊。业务素质方面要能依据教育目标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有认识和评价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并给予相应辅导的能力;会设计和布置适宜的环境,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生活。

(3)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做好这份工作来讲是重要的?

答: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有时缺乏毅力和恒心。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海拔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这不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也不是职业倦怠。

人物专访新闻稿 篇二

模糊新闻要素情形种种

一个新闻事实只有一个真相,但揭示真相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直接表达,有的需要曲径通幽,有的则需要多种资源的整合,在对比、论证中廓清真相。不论是采用何种方式来逼近真相,都需要让新闻要素说话。一旦要素模糊了,探寻真相的道路就会变得南辕北辙,甚至会虚化真相,误导读者。

新闻稿件中经常出现的模糊新闻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时间模糊

时间在新闻表达中是第一基本要素,这是区别新闻与旧闻最直观的标志。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一则模糊了时间的新闻,无法判断新闻事实存在的明确时空界限,属于无效信息。

最常见的有“近日”、“连日来”、“X月上旬”、“上周”等模糊时间表达的运用。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流。”新闻事实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在“近日”这个模糊的时空界限内,新闻事实前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也承认事实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也承认新闻事实发生与媒体传播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但在一次性呈现事实时,通过模糊的方法把时空界限刻意拉长,用曾经的事实代替已经发生的变化,或最新事实,这显然不符合新闻规律的基本要求。

地点模糊

一个新闻事实总有它确定的发生地,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但不管情况如何,事实发生在何地必须是明确的。

常见的地点模糊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地点外延过大,以一个宽泛地理概念代替具体地点。如原本发生在浙江江山某乡某村的一件事,笼统地称发生在江山。二是地点表达过于专业,给读者造成模糊感。如发生在杭金衢高速公路上的一起车祸,具体地点在龙游方向K56+10公里处,这样的表达过于专业,一般读者难以看懂,不如说明这个路段具体是什么镇什么村更来得直观。三是同一新闻中出现多个地点,且联系勉强。有一则稿子讲的是龙游石佛发生一起火灾,为强调火灾发生后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记者将这起火灾与离开十几里远的一个文保单位受到威胁联系起来。这种联系纯粹是记者个人的主观判断,但给不知情的读者却造成了一种误导,误认为火灾发生地离文保单位很近。

人物模糊

人是新闻事实中活的主体,新闻因人而生动。人物的确定性是新闻事实确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平常稿件编辑中,常见张某、李某的称呼。当然在表达某些涉及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等方面的稿件时,作这样技术性处理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排除这些方面的考虑,因记者采访不深入,或者材料掌握不全而人为地模糊新闻人物,那就不应该了。

常见的新闻人物模糊的情形有如下几种:一是以辈份称呼代替人物,如张大妈、李大爷等;二是以职务称呼代替人物,如张总、李主任等;三是泛指称呼代替人物,如业内人士、专业人士、民警、单位负责人等。这些不确定性情形影响读者对事实的认可度,实际情况可能是采访对象根本不存在,是记者个人在自言自语。

事件模糊

事件是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事件经过表述清楚是新闻采写最基本的要求。事件经过表述模糊了,整个新闻稿件等于是一笔糊涂账。

事件要素模糊主要表现在:一是该突出的细节不突出,导致读者对事件整体把握不够全面。二是采用旁证复述事实时,证人闪烁其词,或者不用真名实姓,内容没有细节,概括性语言多,明显给人不可信的感觉。三是数字表达不够确切。尤其是涉及死亡、标准、计量等需要非常准确的数字时,却用了“大概”、“左右”、“约”等,导致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无法获得确定性认识。四是材料不够想象凑,或者用空洞的感情抒发来凑。对于这些材料,读者是信还是不信?

原因模糊

任何一个事实都有矛盾冲突,其中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理清这些因果关系应该是事件叙述、还原真相的最关键部分。回避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对接错位或不成立等都是导致因果关系模糊的原因。最典型的是用“可能”、“猜测”、“估计”等模糊词汇来表达因果关系。

要素模糊的根源在于作风

新闻前辈常说:“七分采访三分写。”通俗地讲,采访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事实、证据、要素的过程。要素模糊只能说明一点,记者结束采访后,对某些组织稿件所需要的事实、证据和要素心中无数,认识模糊,但又必不可少,情急之下,只能采用模糊的方法来掩盖,以求瞒天过海。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借口时效,虚拟由头。新闻线索获得不及时,或者没有深入采访,在写稿时,为追求所谓的时效性,将新闻由头的时效给予模糊。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技术处理,但仔细深究,问题还是出在采访的作风上。记者没有通过深入采访,找到一个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最新的新闻由头,而以模糊手法应付了事。

根据笔者平时的采编经验,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主题先行,生拉硬搬材料。如此堆砌而成的新闻稿件往往有主题,但材料缺乏新鲜度,为追求表面上的时效性,不到现实中寻找鲜活的材料,而是大胆地编造、策划新闻由头,但又做贼心虚,所以只能含糊其词,生怕露出马脚。二是抄袭采访单位提供的材料,不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任由采访单位领导道听途说,就草草设计新闻由头,但又心中无数,于是就采取了模糊的表现手法。三是稿件积压,不作新的补充采访,编辑擅自将时间虚化,以掩盖时效差的漏洞。

2.电话采访,不到现场。对记者职业有句非常感性的描述:“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没看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记者永远在追逐新闻的路上,永远在事实发生的现场。这既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最起码的工作作风。

但随着现代通讯和交通的日益发达,尤其是网络作为一种通讯方式,越来越多地介入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精神出现了蜕变。不到现场,通过电话采访、网络采访被不少年轻采编人员看作是一种时尚。这种采访方式至少会出现三个问题:一是记者只听到对方说,却没有看到和感受到的现场细节。这样的新闻稿件比比皆是,整篇文章只有对话,没有一个现场描写,没有一个记者观察到的人物细节,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给人一种看不清楚的模糊感。二是电话或网络采访都是一种虚拟的采访方式,对方所言所行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考量,更不用说新闻稿件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了。概括性语言偏多,有些细节过于娇情。有的采访对象可以在电话或网络上与记者声泪俱下地畅谈他的苦难,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这样的例子,在衢州晚报《温暖在线》专栏稿件中就遇见过好几次,让我们的采编人员好不尴尬。三是记者不到现场所得的稿件,模式一致,行文格式化,没有记者调查分析的内容,说不清的地方,就简单地用一句“有关方面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含糊其词地给予搪塞。

3.过于自信,缺乏验证。记者需要独立思考,但要言之有据。有些“据”还应该反复验证,过于自信而缺乏必要验证说出的话,会误导读者。对新闻事实内部的因果关系分析,需要记者根据事实作出独立分析和判断,但任何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都是复杂的,多层面的,主观武断,就会闹笑话。

笔者曾编发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对江山父子到衢州买皮卡,选中后,父亲下车付钱。儿子闲着没事,就上车拧开车门,发动汽车。谁知汽车后退,把不知道什么时候蹲在车后的父亲活活压死。记者在稿件中认为,车商在没有正式移交车子前,没将停放在门口的车子拉起手刹,并拔出车钥匙,才导致这起车祸的发生,车商应该负责任。在编稿时,编辑提出疑问:一是即使车子没拉手刹,发动后在平地上如果没有挂档,也不会后退;二是车子是直接从车行里开出来的,理应是前进档,车商不可能在熄火后又挂进后退档,这是最基本的习惯。排除这两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是没有学过驾驶的出事者之子,坐进驾驶室后,误将档位挂进后退档,并打开电门,导致车子后退,压死父亲,因此车商应该是没责任的。记者作了进一步调查后,认定编辑的判断是正确的。记者的过于自信,盲目判断,不但会搅乱事实的本来面目,还让读者看后不知所云。

4.拉网小调,冒充专家。在某些涉及需要专家发言的稿件中,记者过度依赖“百度”,虽然稿件中是借专家之口在说事,实际上是网络在说,甚至记者本人在冒充专家自言自语。

简单搬用“拉网小调”风险极大。风险之一是科学在发展,世事在变化,很多专业的说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百度”观点不一定是最新观点,一旦采用,就会文不对题,文不对事。风险之二是不同专家针对同一事实,可能会发表不同的个人意见,有的甚至可能失之偏颇。风险之三是网络的开放性、个性化,决定了信息的可信度很低,有的甚至是错误信息。风险之四是“百度”而来的外地专家的观点,是针对当地事实发表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衢州晚报房地产版曾采用了一则从网上摘录的稿件,一位外地专家分析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而且是早几年前发表的观点,结果此稿与一则本地的房地产行情分析稿件相配刊发,读者看后,反响十分强烈,认为是一种混淆视听的导向。这在涉及疫情、市场、政策等的此类稿件时,更要慎之又慎。

5.主观臆断,媒体审判。新闻理论界有人把“结果如何”也看作是新闻的要素之一。但结果的判断应该是依据事实本身的因果关系,而不是记者的主观臆断。这在一些灾难性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记者不是法官,新闻不是判决书。新闻要以事实说话,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整合采访所得的材料,理清事实内在的逻辑,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记者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事实材料不足,作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片面的结论,有悖新闻真实性原则。

用专业主义的态度对待新闻要素

有亲和力、可读性的新闻需要讲故事,但不是编故事,更不是戏说事实,需要采编人员有一种专业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出现在新闻稿件中的要素,力戒因模糊要素的运用而虚化真相、假化真相,最后导致失真、失准、失实新闻的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钢认为:“记者只有说不出的真话,但绝不说假话,如果必须说假话,也绝不擅自编造。”新闻要素也是记者说话的内容之一,模糊新闻要素的背后动机就是记者主动说假话,这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

在新闻实践中,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明知真相,但无法用真话给予揭露。于是,模糊手法被广泛运用。面对这种矛盾的选择,笔者认为要讲究技巧。首先,记者要充分深入采访,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吃准每一个新闻要素。这是记者理直气壮地说出真话的前提。当采访受阻时,应该通过迂回的方法,力戒主观想象和猜测。其次,要分类处理新闻稿件。对可以公开发表的坚决公开,对不宜公开发表的,绝不能拿原则作交易,模糊新闻要素以求得公开发表。对后一类新闻稿件可以通过舆情、内参、评论等形式和渠道给予传播。再次,将评论与事实绝对分开。新闻就是记录事实,选择事实的过程就是新闻说话、表达观点的过程。如果觉得有些观点还需要再作深度表达,可以借用专家、业内人士之口,也可以通过配发言论来传递。但两者要绝对分开,同时必须真名实姓,不可模糊。

记者永远在现场。避免要素模糊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记者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并且要拉大采访的面,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尽可能地将采访的触角涉及与新闻事实、现场相关联的每一个角落、人物和细节。笔者的体会是,记者触及的面越广,在写稿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角度就会越多,可供说话的事实就会越扎实,出新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新闻现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是现场的情况会随新闻事实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二是一个新闻事实的发生,可能只有一个现场,也可能有多个现场。记者深入现场,就必须根据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采访的进程和角度。记者深入现场才有准确的路径,才有可能全面、客观地掌握材料,才能避免在写稿过程中出现因材料不够而模糊要素的情况发生。

采访人物新闻稿 篇三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采访人物新闻稿 篇四

采访记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采访的过程。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活动记录的一种,比如调查记录、听课记录、学习记录等,在格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其内容的基本构成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调查项目、实况记录、结果分析等。具体到新闻采访,要在文中标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人、记录人、被采访人、职业以及采访过程,最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对采访内容的分析。对于初学者来将,采访过程的写作最好使用问答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采访记录显得脉络清晰。下面看例子:

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

采访地点:xxxx学校

采访对象:XXX 记 录:XXX

采访者:XXX (女) 职 业:三年级小学生

采访过程:

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

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

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

注:记录人和职业可以不写

采访人物新闻稿 篇五

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李兰娟院士等专家回应

“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武汉什么时候能解封?”成为了全国人民最为关心和期待的事情。

“现在全国范围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武汉疫情也在明显变好,希望 3月底新增病例可以全部清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

医生、志愿者、居民:每天都期待疫情早日结束

“大概什么时候能好起来?”

“我天天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太想恢复正常了!”

这是xxx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与武汉一名医护人员的对话,从12月31日医院里来了第一位患者,至今,她已经在一线坚守了 60 余天。疫情结束后的愿望就是回家,好好睡一觉。

“我真的渴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最好是明天。”浙江的楼先生也告诉记者,武汉封城前来到这里当志愿者,目睹了武汉从慌乱到逐渐步入正轨,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

3月8日,武汉14家方舱医院里已有11家封舱,多地新增确诊病例实现“0”增长,很多人开始期待,疫情结束,摘下口罩的那一刻。

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现在全国的情况基本控制下来了,武汉也进入了决胜的阶段。

“我们希望新增确诊病例能够尽快降到两位数,然后就要清零,但现在要一

步一步来”。李兰娟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安排复工了湖北整体上已经得到控制,病人明显减少,存量也不多了”。

疫情还没结束希望在 3 月底新增病例清零

“我昨天还跟他们说,我们争取在 3 月底新增病例能够清零”,在武汉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的李兰娟院士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

什么时候疫情结束?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什么时候算疫情结束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传染病疫情结束的标准为,最后一例确诊病例经过两次病毒检测均呈阴性起两个潜伏期后,将被认为该疫情已经结束。

“因为此次疫情的特殊性,若说疫情基本结束,应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是清零之后再过 2 个潜伏期的国际标准,另一个是把现有的病例全部找出来收治住院或隔离,以确保不再有新发病例。”李兰娟强调。

李兰娟表示,目前,还不能轻易说疫情结束,现在还有很多病人在医院需要救治,很难定义具体的疫情结束时间,只能说一个地区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后,再过 28 天,两个潜伏期,如果没有新发病人就是比较安全的。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除湖北外的各个省基本可以回归到正常,武汉还要坚持一段时间。”李兰娟说。

警惕病毒“死灰复燃”和“境外输入”

“我们期待早日恢复正常,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武汉再也伤不起了。”武汉市一名一线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医院里有一些复阳案例的出现,建议隔离时间更长一些,从两周增加到四周,以免前功尽弃。

李兰娟告诉xxx健康客户端记者,现在有两个更为严峻的任务,一个是警惕病毒死灰复燃,另一个是警惕境外国家的病例输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参加广东省疫情防控专家座谈会时也表示,全球疫情的发展估计将至少延续至 6 月份。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防控的重点将从输出转为输入。要加强边境检测的措施,制定从国外疫区来华的措施,对相关人员做必要的隔离。

“新冠病毒正在其它国家迅速蔓延、国外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在加大。”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也透露,大量数据表明,新发传染病骚扰世界的频率正在增加,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新发传染病。

刘远立建议,“我最近提出一个疫情防控新常态的概念,此次抗击疫情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新发传染病需要做到常态化。”

新冠患者“复阳”谜局:有人不产生抗体,病毒或慢性携带

武汉多家定点医院的医生称,相当一部分“复阳”患者实则是核酸检测误差引起的“假阴性”,此外,患者体内病毒未完全清除,出院后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复阳”。亦有数位受访专家表示,有患者始终无法产生抗体,导致多次“复阳”。而“新冠”也不排除发展成慢性携带的可能,这样它的致病性也会变弱。

2 月 17 日,是徐嘉(化名)出院的日子,也是她入院的日子。

这天下午,在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她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出院。回家后,吃完母亲煮的羊肉火锅、洗了个澡,还没来得及好好睡上一觉,电话响起——她出院前一天做的第三次核酸检测出结果了,阳性。

于是,出院 2 个多小时后,她再度回到方舱医院。

截至 3 月 10 日 10 时,全国累计 80***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 59***人治愈出院。2 月以来,国内多地出现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复查呈阳性的现象(以下简称“复阳”)。

在江苏徐州,两位患者出院后,小区居民以鲜花相迎,不料两天后,两人核酸复查为阳性,再度入院,小区也被封。在天津,一名患者出院 16 天后复查阳性,再次入院,两次核酸均转为阴性,3 天后出院。在广东,**%的出院患者出现“复阳”——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 2 月 25 日在发布会上通报这一数据。

武汉多家定点医院的医生告诉澎湃新闻,相当一部分“复阳”患者实则是核酸检→www.huzhidao.com←测误差引起的“假阴性”,此外,患者体内病毒未完全清除,出院后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导致“复阳”。

亦有数位受访专家表示,有患者始终无法产生抗体,导致多次“复阳”。而“新冠”也不排除发展成慢性携带的可能,这样它的致病性也会变弱。

3 月初发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增加了抗体检测,用于确诊和疑似病例排查。多位一线医生建议将其纳入出院标准,以减少“复阳”。也有受访医生提议,对出院标准中的肺部影像指标进行量化,进一步减少误判。

“监测发现,复阳患者没有再发生传染别人的现象。”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 2 月 28 日表示,对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疾病全貌和病程特点,还有待加深认识。

“复阳”谜局

徐嘉至今想不明白,病毒是怎么找上她的。

感到不适是在 1 月 22 日。她先是乏力、咳嗽,之后开始发热,去武汉天佑医院做了 CT,显示右下肺少许感染,医生开药后让她回家隔离。4 天后复查,病情加重,变成了双肺感染,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她开始到医院排队输液、预约核酸检测。

2 月 7 日,因核酸检测阳性,她住进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在方舱医院里,徐嘉眼见着病友们从病恹恹变得乐观,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有人追热门剧,有人跟着护士跳广场舞,大家相互鼓励、打气,让她觉得温暖。

住院后,徐嘉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2 月 16 日做了第三次。当天,主治医师和她视频面诊,说她两次核酸阴性、肺部炎症明显吸收,加上连续几天没有发烧,符合第五版诊疗方案中的出院标准。她又惊又喜。

2 月 17 日,徐嘉和病友、护士话别,还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和护士的合照,照片里,她笑容灿烂。

没想到,出院 2 个多小时后,她被告知第三次核酸为阳性,要马上回医院。护士见她回来了,说:“真不知道欢迎还是不欢迎你……”

她一夜难眠。第二天做了第四次核酸检测,心里祈祷着上次阳性只是意外,但她很快失望了。而家人原本居家隔离,只差 2 天观察期满,因她这次短暂的出院,都被送到学校重新隔离 14 天。

徐嘉自己也开始感觉不适,头晕乏力,高烧,几天后转到金银潭医院。好在输液后,病情得到控制。

3 月 5 日,徐嘉第二次出院。这次,她没有回家,而是被送到一所学校的隔离点观察——这是 3 月 4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增补要求。

2 月 19 日发布的第六版诊疗方案首次提出,患者出院后建议进行 14 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出院第 2 周、第 4 周到医院复诊,而第七版强化为 14 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这一变化,源于国内多地出现的复阳现象。

受访专家认为,所谓“复阳”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假阴性”,患者体内病毒并未清除,只是出院前核酸检测未检出。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复阳跟检测

核酸不太稳定有关,有试剂盒的问题,也有采样的问题,全国复阳比例大概为**.*%,在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复阳”也可能是体内检测出病毒片段或者死病毒,“这不代表患者尚未治愈或病情反复。”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已知的复阳患者很少有症状,“复发”是极少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发现,复阳患者的共性之一是,出院时肺部好转、基本正常,但免疫系统被病毒侵害后未完全恢复,淋巴细胞的数量、绝对值等比正常水平低**%-**%,导致病毒“又起来了”。

该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也认为,复阳与患者的免疫力相关。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向澎湃新闻补充说,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病情反复,体内病毒量再次增加,但复阳现象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论证。

溯源“假阴性”

核酸检测一直被视为新冠肺炎确诊和出院的主要标准。采样方式包括咽拭子、肛拭子、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最常用的是咽拭子,包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

采口咽拭子是将棉签伸到患者咽喉深处提取分泌物,采集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咳嗽、呕吐反应,采集难度比较大。

采鼻咽拭子则需要深入鼻腔深处,受人为干扰比较小,能获得更足量的标本,但患者会不太舒适,甚至鼻腔出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介绍,新冠病毒主要位于肺、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部位,而鼻咽和口咽在上呼吸道。发病早期上呼吸道有一些病毒,晚期比较少,鼻咽可能有病毒残留,但不一定能采到。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告诉澎湃新闻,根据临床观察,鼻咽拭子阳

性率稍高于口咽拭子,因此他所在的医院倾向于采鼻咽拭子,但也会考虑患者的需求。

多位临床医生介绍,患者病毒载量的多少、病毒分布位置,试剂盒质量、采样操作方法、样本质量、检测、技术人员水平等,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 2 月 5 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核酸检测只有**%-**%的阳性率,有很多假阴性的新冠病人,临床症状严重,核酸检测却没检测出来。

44 位连续两次核酸阴性的医护感染者中,***人第三次核酸转为阳性——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张旃的研究发现。张旃认为,这可能是试剂盒问题导致假阴性,或是病人在好转过程中,病毒载量下降,出现间断排毒的情况,可能造成间断期阴性、排毒时阳性的结果。为此,她建议,连续三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武汉一家定点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王伟(化名)发现,只采一个部位的咽拭子,很容易出现假阴性。他遇到过一个病人,查了12次咽拭子,都是阴性,第13次查尿液,变成了阳性。

为提高诊断精度,第六版诊疗方案中,核酸检测增加了“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强调做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准确。

王伟告诉澎湃新闻,他所在医院“前期口咽做的多,现在口咽、尿液、痰液都要做”。

据了解,一些医院还通过连续多次采样,采肛拭子(粪便),使用不同批次的试剂盒等方式,提高核酸检测准确性。

张笑春解释,核酸检测需要病毒达到基本量才能测出来,相比上呼吸道,下

呼吸道中的病毒含量更高,因此不管检测几次,从上呼吸道取样都可能出现假阴性。此外,有的患者上呼吸道的病毒量高,有的患者消化道的病毒量高,采样部位不同,核酸检测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郭威建议,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各地应该依据自身医疗资源、病患情况,灵活应对。一些复阳率高的地区,两次咽拭子之外,可以再增加肛拭子检测,三次为阴性才能出院。

出院标准争议

核酸检测外,肺部影像是另一项重要的出院指标。此前的诊疗标准中要求,患者出院前,肺部炎症“明显吸收”——第六版和第七版调整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明显吸收,是指吸收到什么程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放射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不同的人吸收肺部炎症的能力不同,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没有客观标准和量化指标,诊断就主要靠医生的经验。

王伟透露,他所在医院 2 月份床位紧张,为加快周转、提高收治能力,病人只要达到出院标准,都被放出院了。

“你不让他出院,其他的患者谁来救助?需要多方面权衡。”一位受访医生对澎湃新闻说,早期患者多,诊疗标准中“明显吸收”“明显改善”给予医生一定的灵活性。

但王伟发现,他所在医院的患者出院时,有的还在吸氧、走路都费劲,有的症状很明显、需要治疗,有的患者肺部在他看来没有明显好转。“出院标准太宽泛了。”他觉得。

这就导致,有的出院病人的临床症状比新入院的轻症病人还要重。若他们出院前的核酸检测为“假阴性”,“复阳”的风险会很大。

王伟接诊过从其他定点医院出院的病人,由于“没完全好就被放出去了”,出院后症状加重,再次入院。

不过,到 2 月下旬,病人减少,他们医院开始延长部分病人的住院时间。

另一位受访医生表示,现在,他所在医院会让一些使用过激素、年龄大、恢复慢的病人晚点出院,多观察一段时间,避免出院后“复阳”。

张笑春告诉记者,医院执行的标准比国家诊疗方案中的更细化。以她所在的中南医院为例,现在要求患者急性炎症完全吸收、连续 5 次核酸阴性才能出院。

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省为了方便一线医生衡量和判断肺部情况,将出院标准中规定的肺部炎症“明显吸收”量化为至少恢复**%。

但张笑春认为,影像上不好定量,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肺部病变恢复**%,不会出问题,有的恢复**%也有可能还会反复,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添加“抗体检。

人物专访通讯报道 篇六

昨日有幸给一位先生做了一个职业生涯的访谈,虽然我们聊天的时间很短,却让我觉得收获颇深,使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方向,也懂得自己在大学里该怎样去充实自己,更加看清了现代高等教育给予我们的机遇和弊端。作为一个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刚踏进大学校门不久的新生,我们似乎更应当去了解一下自己周遭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势,四年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就在我们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方向,争取让自己在进入社会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社会形式的改变,在社会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午时2点钟,我和覃先生见面,原本打算找一家咖啡厅坐下谈谈,无奈在师大门口找不到适宜的地方,最终仅有进了一家辛汁味餐厅,覃先生很有礼貌的跟老板谈了谈,让我们借用一下地方,因为没有过做访谈的经验,我确实不明白该怎样做才好,还有点紧张,他会尽量照顾到我,语速稍微放慢,还给我解释得更清楚。在谈话中我注意到他总是记得给我的杯子添水,还会在观察我,让我初次感受到他在与人交流上具有的较强的本事。

以下是我根据我们的谈话整理的资料,没有完全还原,只是凭做的笔记和影响整理的:

采访时间:20xx年x月x日午时2点

采访地点:辛汁味餐厅

采访形式:当面访谈

采访者:韦莎莎

访谈人物简介:覃xx,19xx年出生在广西河池市罗城县xx乡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庭情景并不是很好,一向很努力学习,在罗城县罗城高级中学上高中,之后考取了南京东南大学,因为家里很困难,他父亲在他读大学期间,到南京辛苦的打工挣钱,为了供他和妹妹上大学。之后他还在南京大学修学了第二学历,他在实习期间曾做过记者,之后进入华润苏果公司,进过几年的努力,成为华润苏果公司的市场研究科科长。

我:首先我想问一下请问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覃:投简历,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到处投简历,然后经过面试等环节进入公司。

我:那么你此刻的职位是什么你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覃:华润苏果公司的市场研究科科长,主要职责就是市场研究了。有选址研究,就是开超市适合的地点这些,还有研究例如在每个地方人们比较喜欢消费的东西。

我:在工作方面,您每一天都做些什么

覃:我此刻的工作主要分三大块,第一,市场研究,主要是调查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开我们的超市、适合开多大的超市,我也会经常聘请一些在校的大学生给我调查,进行“街访”,也就是到街头去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一些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然后我们利用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做出决策。就在一个月前我就在徐州招了一批大学生给我做了一项分析,在你们师大还招了不少人。可惜你没早些找到我,这样我还能够给你一个机会尝试一下。

我:啊,是吗可惜了,我没看到你们在招人。

覃:我们在学校里有贴启示,可能你没有注意到,我们这个调查只是阶段性的,做过一次,可能在短期的一两年内都不在做了。继续刚才我说的,第二呢,我也正在做一些关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分析,深入到消费者的平常生活,去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还有消费的观念。第三个,我此刻开始在关注房地产,要往这方面发展一些。

我:你工作地点一般在哪里

覃:我是经常出差的,一般会到江西,江苏,安徽的各个城市、县城去,基本上这地区的大小城市我都跑遍了。

我: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应当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经验

覃:我这个工作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观念还有懂得分析,根据你的这个问题我想我能够从四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我们需要从宏观去分析和确定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的走向,去了解消费者的各个方面,要有一个对事情的全面认识,在这之外,还要跳出这个思维,出外部去分析认识,就是要全方位的认知。第二,要会借助一些工具和掌握一些技巧,我经常会用到例如SAP、SPSS等这些数据分析的软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三,要会去总结,我会在结束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去总结,反思。经过总结获得经验,反思不足,然后提升,就在总结、反思、提升不断循环得到更多的经验。最终,第四点,在这些基础上我就会去注意与人沟通的技巧还有礼仪,学会在跟对方谈话中扑捉到一些信息,进而掌握于对方沟通的技巧,到达一个与人很好的交流的目的。只要做到这四点,大体上就能够做我这个而工作了。我想,我所说的这四个方面的本事,并不只是在这一个行业里,在各个行业都需要。每个行业都有不一样,可是也会有交叉的地方。

我:那么我还想问你,在这个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工作的员工会供给培训吗会进行什么样的培训

覃:培训是必须要的,我们招进来员工,就如同一张白纸,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张纸上写东西,首先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员工了解我们的企业,并且融入企业。还有就是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有不一样的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不一样,仅有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适应得了这份工作,我还会对员工进行阶段性的培训,提升员工在各方面的思维。

采访人物新闻稿 篇七

4月7日,漳州安然20xx财年述职报告会议在漳州华侨饭店顺利召开,福建安然本部副总经理董跃进、漳州安然总经理吴强、副总经理陈其珠、运营总监黄诗宏、总经理助理李志红及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总经理陈其珠主持。本次会议还选定了八名职工代表作为评委共同参与评分。

在主持人开场致辞后,公司八个部门的经理依次进行了述职。各部门准备充分,PPT课件图文并茂,通过事例阐述、数据说明、图片展示等方式,围绕20xx财年重点工作总结、当前面临的主要经营问题及解决办法、20xx财年工作计划、管理建议四部分展开述职报告,让每个与会人员都很清楚各个部门过去一年的具体工作和新的一年目标规划,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及下一财年的工作部署。在质询的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参会员工纷纷踊跃提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询和相应的建议,各部门述职代表从容应答,认真负责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十二名评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公平公正地对各部门进行评议。

每个部门述职后,总经理吴强、副总经理陈其珠、运营总监黄诗宏、总经理助理李志红分别对各部门的述职报告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各部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提出殷切的希望和要求,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使各个部门更加清晰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述职报告结束后,董总代表福建安然本部对漳州安然述职报告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面对困难,漳州安然的全体员工工作要有决心,有思路,有方法,漳州安然作为福建安然的“长子”,很多经营指标占据了福建安然的半壁江山,对自己有更高的定位和要求。面对今后的发展,董总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不断更新观念,在转型中提升,在变革中发展,不断改善外部环境,把企业的利益与当地政府的利益相结合,进行更好的政企合作;二是要利用好媒体渠道,多做实事,努力维权,提升公司的影响力;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人员应灵活变通,尽量简化流程,做到高效决策;四是管理者要主动为员工着想,注重人才,留住人才。

会议由吴强总经理做最后总结。吴总首先感谢公司全体员工对公司事业的付出及对管理层工作的支持。吴总表示:20xx财年,公司的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员工及干部队伍都迅速成长,工作的思路、方法和业绩都有很大的提升。在20xx财年经营目标责任书签署之际,集团、本部领导对我们漳州安然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进一步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位,并持续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促使各项工作有质

的飞跃和好的发展,希望我们打起精神、迎接挑战、苦练内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大做强我们的企业,让我们同企业一同进步,一同分享企业为我们带来的丰硕成果!

人物专访新闻稿 篇八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按照“创新、务实”和“三项建设”的要求,努力把新阶段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我市公安机关切实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

二、领导机构

市公安局成立以副市长、公安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公安局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的全市公安大宣传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政治部公安新闻中心,政治部副主任李土金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县、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支队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三、全力推进公安新闻宣传的十项工作

(一)设立公安新闻中心

市局政治部增设公安新闻中心,配备2-3人,专职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和公共关系建设工作。公安新闻中心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公安机关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参与组织、策划重大公安宣传活动和重大新闻稿件的审核把关,服务和协调与各级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的关系建设。

各县、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支队政工科(室)副科长为本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具体负责人。有条件的可成立专门的新闻宣传科(股)。

(二)建立公安新闻中心机制

在公安新闻中心建立公安新闻中心机制,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可以报道的重大案件、突发事件,由新闻中心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宣传口径,采取新闻通气会、新闻会、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及时新闻通稿,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三)成立公安新闻媒体联谊会

为加强与新闻媒体记者的情感沟通,建立互信、互助良好关系,成立公安新闻媒体联谊会,市公安局新闻中心牵头将市级新闻媒体和中央、省级驻景市记者吸纳为公安新闻媒体联谊会成员,由市局及各县、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支队定期召开工作联谊会,记者招待会、新闻交流会、业务培训会等,加强沟通,互通有无,融洽感情。

公安机关重大工作部署、重大案件、突发事件要及时向联谊会成员通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积极制定媒体应对措施,权威新闻报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每年评选一批尽心尽力为公安新闻宣传服务的优秀记者和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使各级新闻媒体记者积极主动为公安工作服务,主动为公安宣传工作出谋划策,主动维护公安良好的形象。

公安民警要按有关规定,尊重记者的采访权与报道权,热情接待,严明纪律,配合记者做好采访工作。同时在符合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市局新闻中心和各级公安机关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服务。

(四)开辟一批富有公安特色的新闻宣传阵地

1、继续与《晚报》创办好“警方”专版,力求精益求精。积极主动策划好选题,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专版专栏。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公安取之不尽的新闻资源在其它纸质媒体创办公安专栏。

2、打造和创新好《交通音乐广播》“交广警务通”专栏。市局治安、刑侦、户政、外事部门要在交警支队与《交通音乐广播》联办“交广警务通”专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提供素材,把“交广警务通”做大做强。同时创造条件,适时将其延伸到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安中心工作,适时举办走进直播间的多项活动。

3、创办好《公安》杂志。市局政治部要配合深化“文化育警”工程,认真创办好《公安》杂志,力争2个月出一期刊物。

4、与市电视台创办《警视》电视新闻栏目。将丰富的公安新闻资源与电视艺术相结合,力争把栏目打造成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电视栏目。

5、全面加强内外网站的建设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充分认识公安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公安宣传局域网和互联网站建设,市局指挥中心、网监等部门要配合政工宣传部门,在创新网站栏目和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支固定的网上通讯员队伍,积极关注网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网民,真正把握公安网络宣传舆论的主动权。

(五)加强公安内部新闻宣传网络建设

1、建立一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安内部宣传队伍。

各级公安机关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宣传干部和兼职宣传报道员的素质培训和岗位练兵工作,不断提高宣传干部和通讯报道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公安宣传干部必须坚持“随警作战,服务中心”的原则,要把宣传报道公安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对公安机关的重大举措,发生的典型案例要闻警而动,摄像、照相、文字都要跟上,进行及时、准确的宣传报道,让公安新闻宣传成为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直接战斗力。

2、全面提升公安新闻宣传装备水平。

市局新闻中心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增配专业广角数码照相机1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1台,新闻采访车1辆。

各县(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和交警、巡警、特警、刑警等大警种政工宣传部门要配备摄录一体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基本装备,解决采访期间的交通工具。其它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要配备照相机、录音笔等基本装备。

(六)大力开展少年警营活动

在市局成功创办3所少年警校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公安(分)局、支队继续联合团市委、关工委、教委等部门,结合各警种和部门的职能,深入开展少年交警、少年特警、少年刑警、少年消防等少年警营活动,开设爱国主义、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公安业务实践等方面的课程,经常性组织少年警校的学员,参与维护交通、消防检查、网吧管理、小记者进警营采风等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少年警校的范围和影响力,将少年警校打造成公安特色品牌。

(七)充分利用社会团体资源,扩大公安宣传影响力

充分利用市文学家联合会、市音乐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等社会团体资源,加强联系沟通工作,策划、组织和邀请艺术家们进警营采访采风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挖掘、创作公安新闻宣传素材,运用诗歌、散文、歌曲、话剧、摄影等艺术形式,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安题材作品,搬上文艺大舞台,活跃全市文化生活,扩大公安宣传的影响力,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设立公安形象大使。

(八)完善公安新闻宣传管理制度

1、实行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制度。公安新闻宣传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公安新闻宣传统一归口由公安新闻宣传部门负责。

3、完善新闻稿件审核把关制度。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新闻报道审核把关制度,所有新闻稿件(含文字、图片、图像、录音等)须受访单位负责人审定并加盖公章后,方可统一由公安宣传部门向新闻单位提供。

5、建立健全网络涉警舆情应对机制。发生网上涉警舆情时,公安机关要“第一时间”进入临战状态,对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原则,讲事实、善说服、不压服,严守规程,审慎从事,争取在“六个第一时间”将工作做到位。对失实的涉警负面舆情,可事后要求媒体致歉。对存在明显错误导向,歪曲事实的,应提请媒体的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后果严重的,可通过法律程序依法维权。

(九)明确新闻宣传考核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人物专访新闻稿》,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人物专访新闻稿】相关文章

采访人物新闻稿(10篇)01-23

人物专访新闻稿最新4篇12-30

人物专访新闻稿怎么写(优秀5篇)10-20

采访人物新闻稿优秀3篇07-19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优秀6篇07-17

人物专访新闻稿【最新7篇】07-16

人物采访新闻稿写作方法优秀6篇04-11

人物专访新闻稿怎么写优秀3篇03-04

中学运动会通讯稿(优秀5篇)09-20

雷锋精神的新闻稿(最新5篇)09-21

181 4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