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的名言(精选3篇)

2024-03-28 16:33:51

团结就是很大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毛泽东统战理论的根本战略思想吴艳春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团结的名言(精选3篇)。

团结合作范文 篇一

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民齐者强。——荀况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团结合作范文 篇二

杨洁篪说,主席此次出访是在国际形势复杂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地区安全局势面临新挑战、各国深化合作推动发展的意愿增强的新形势下,中国发展同周边国家、新兴大国以及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在短短7天时间内,主席出席了两场重要国际会议,对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共参加60多场双边和多边活动,行程达1.6万多公里。主席此行多边与双边结合、友好与合作并重、大国与小国并举,内容丰富,亮点突出,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访问。主席此访取得四大成果:

一、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团结合作

杨洁篪说,这次上海合作组织叶卡捷琳堡峰会十分重要。6个成员国元首和4个观察员国领导人共同与会,彰显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愿望。作为本组织重要成员,中国以积极态度参与峰会并发挥了独特作用。

主席在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当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进务实合作、增强自身实力是成员国应对危机、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呼吁各成员国坚定信心、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主席提出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强化安全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坚持对外开放五项建议,指明了上海合作组织今后的发展方向。与会各国领导人对主席的建议表示高度赞赏,认为这有利于坚定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信心、密切成员国团结协作、巩固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成员国元首共同签署和发表《叶卡捷琳堡宣言》和联合公报等重要文件。各方一致同意继续遵循“上海精神”,以《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原则和规定为基础,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和本地区安全稳定。

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这次峰会的重点和亮点。主席不仅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而且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向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多边和双边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提供100亿美元信贷支持、向成员国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等实质性举措。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负责任的一员,恪守承诺,与其他成员国一道应对危机的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得到与会各方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共同关切,也是本组织的重要合作领域。主席同各国领导人签署《反恐怖主义公约》,批准《关于应对威胁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事态的政治外交措施及机制条例》,各成员国代表签署《保障国际信息安全政府间合作协定》等文件,完善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整体安全合作体系,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成员国共同打击“”和跨国犯罪的决心和信心。主席同各国领导人还就中亚地区形势、阿富汗局势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推动解决全球和地区问题之策。

为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友好合作,主席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并广泛接触与会各国领导人。在十分紧张的日程中,主席分别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印度总理辛格、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就发展双边关系、深化互利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增进了中国同有关国家的睦邻互信与务实合作水平。

上海合作组织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此次峰会决定给予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地位,正式启动对话伙伴机制,拓展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展示了上海合作组织开放、透明、合作的国际形象。

二、加强了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对话、合作与协调

杨洁篪说,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组成的“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正式会晤,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四国领导人就经济和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规划四国对话合作协调的发展蓝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主席结合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局势,全面系统阐述了中方对“金砖四国”合作的看法和主张,指出四国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呼吁各国把握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席阐明了四国对话合作的重要原则,提出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推进人文交流、提倡经验互鉴四项建议,得到了各方的响应和支持。与会国家领导人表示,四国对话合作有着良好发展前景,今后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切实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主席指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是当前“金砖四国”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四国应加强协调,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成果全面有效落实。主席希望四国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主席阐述了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采取的果断措施和积极成效,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具体举措,呼吁四国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大国求合作、促发展、负责任的积极态度,阐明了四国对话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受到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广泛认同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主席与各国领导人就当前重大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会议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和关于粮食问题的声明,阐述四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

三、提升了中俄战略协作和互信水平

杨洁篪说,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并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俄罗斯政府对主席访俄高度重视,给予最高规格礼遇和精心安排,俄罗斯各界也以极大热情欢迎主席的到访。

主席同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了内容丰富的会谈。双方全面回顾建交60年来中俄关系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规划了两国关系发展未来。主席指出,讲互信、讲大局、讲长远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双方要抓住机遇、携手并进,全面深化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加强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突出。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经贸、能源、地方和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双方就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及重点领域合作达成共识。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双方还签署了涉及能源、投资、人文等领域的多份合作文件。

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是主席此次访俄的一次重要活动。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政治关系、务实合作、人民友谊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中俄关系发展成果,指出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是中俄关系60年发展历程留下的深刻启示,双方要坚持真诚互信,坚持互利共赢,坚持世代友好,坚持紧密协作,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主席充满真挚情感的话语在听众中激起强烈共鸣,博得全场热烈掌声。梅德韦杰夫总统在讲话中指出,俄中关系的发展堪称典范,俄方愿深化同中国在各领域的关系。两国元首还共同观看了中俄艺术家精彩纷呈的同台演出,充分体现了中俄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友谊。

访问期间,主席分别会见俄总理普京和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俄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主席还向为中俄友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俄方代表颁奖,勉励他们继续为促进中俄关系发展贡献力量。在繁忙的日程中,主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四国”合作和中俄关系发表重要意见。主席所到之处,受到俄各界人士热情友好的欢迎。

四、推进了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

杨洁篪说,主席对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发展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中国同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两国政治互信水平高,经贸合作势头好,传统友谊深厚,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主席此访是我国国家元首对上述两国的首次访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访问斯洛伐克期间,主席同加什帕罗维奇总统举行会谈,并会见了菲乔总理和帕什卡议长。双方高度评价中斯两国在长期友好交往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充分肯定两国建交6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一致同意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巩固传统友谊,丰富合作内容,推动中斯友好合作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出席中斯企业家早餐会时,主席表示希望双方继续采取切实措施,扩大经贸合作领域,提高经贸合作水平,推动双边贸易均衡发展。两国企业还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访问克罗地亚期间,主席同梅西奇总统举行会谈,并会见了萨纳德总理和贝比奇议长。两国元首总结了中克关系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全面规划了中克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主席就新时期发展中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出四点建议,强调中方愿同克方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巩固友谊,共同推动中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主席在会见两国企业家代表时提出加强两国经贸往来,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促进相互投资,扩大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合作的建议,得到克罗地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双方还签署了经贸、民航、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主席访问斯、克期间,还与两国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东欧地区形势等深入交换意见,阐述我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与各国同叙传统友谊、共谋世界发展的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团结合作范文 篇三

关键词:教师合作;团队;合作要素;合作方式

我国中小教师一直就有着合作的传统,从50年代开始,就有同学科或者同年级组集体备课或者集体会议的制度,“这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也是在学习前苏联经验建立统一的教学制度的结果。”[1]这种制度与措施与全国高度统一、规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相匹配,教师可以共同商定统一教学的教学进度、难点、重点甚至课堂讲授的详细内容,应该说这种制度不仅保证了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在千千万万个课堂上得到落实,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保证在一个整体的基本水平之上。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的课程政策,国家只给出宏观的课程标准,教师有权力也必须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一些新的课程类型比如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以合作的方式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助中探索进行。教师合作作为推进课程发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再次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倡导教师合作成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中一个构成方式,新课程的教师合作可以营造一个合作的学校文化,形成教师间的互助,与50年代相比本次教师合作的提倡的课程背景不尽相同,这种合作中应该孕育出更多的探索性、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知识。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师合作方式一种是教学方式上的合作,比如包含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同一主题在不同学科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照应;一种是研究与发展方式上的合作:除了延续传统的集体备课制、师徒制之外还有集体观课评课制、研讨沙龙、多学科综合教研活动等。教师合作对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教育质量影响的意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学校中的教师合作却并非与人们设想的意义一样美好,新的社会行为的倡导依托的是具有强大惯性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制度,合作难免出现问题:

1.合作方式的规范,教师在合作中是消极的

既然合作是新课程之后被强调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那么合作也便成为表明新课程的落实程度的标志,于是定期举办的教师研讨沙龙,新课程讲坛等便成为很多学校教师规范的合作方式。正式组织的运营需要的是统一的行动规范和强制力,而教师合作的真正意蕴不是外显行为的聚合,而是一种伴随着情感融通的思想“共谋”,刻意地要求合作的时间、场地,甚至指定“合作”的内容等于消解了每一个个体思想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制教师思考并非自己发现或关心的问题。合作是学校落实上级精神的标志,自然也便成为教师被动履行的行为义务。

2.行政权力的僭越,教师在合作中是沉默的

教师间的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拓展思路、促进自我反思的方式;同时,听课、评课也是学校管理者了解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样的两种方式,实现路径相同,但目的、意义不同。当听课、评课的团队中包括了校领导、年级组长,而这些具有监督、管理权限的人物又没有恰当的角色转换,研究与管理职能混淆,行政权力僭越专业思考,教师认可管理者的态度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方式。

3.业绩评价的异化,教师在合作中是抵触的

非人性化的考试文化对立了学校中的同事关系,如果因为班级的期末成绩,老师被“末位淘汰”,谁会与同伴谈自己的经验呢?管理学中按照员工的竞争意识把人分成鹰型与鸽子型的人物,争强好胜,竞争意识多于合作意识的人物是鹰,相反,喜欢平稳,不要求自己一定业绩突出的鸽子型人物很容易与同伴相处,异化的教师评价标准与教师福利、地位甚至生存超强连接,所有的老师都被变成了“鹰”。

教师怎样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形成教师研究的团队被认为是教师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这个共同体或者这个团队的结构特征及其行动方式就应该是保证团队合作有效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管理学中对于高绩效团队的构成及特征的描述:在工作场所里,工作团队或者高绩效的团队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高绩效团队的规模往往比较小。其次,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成员形成了互补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技能、人际关系的技能。第三,团队成员对激励自豪和责任感的团队目的形成了共同的有意义的理解。第四,团队有一系列共同的、与团队的目的直接相关的无可置疑的目标。第五,团队成员投入时间来理解他们将怎样合作以完成其目的和目标与怎样提升相互信任和成功所必需的建设性冲突水平。第六,该团队有足够的奉献和信任负担起一个团队的责任。[2]

对于在学校中的教师合作团队的构成与特征,教师教育研究者麦克琳(MacLean)和默尔(Mohr)也有过相当细致的描述,他们认为研究团队可以有3-5名成员,每学年中每个月会讨论两次,对于有关的课堂实践问题相互合作、质疑与促进,并分享合作的乐趣,在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谈自己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其他成员仔细地听,团队中至少要有一个人有教师做研究的经验。在研究团队的会议中大家分享见闻、讨论分析研究日志中的资料,使最初的发现变得清晰,教师组成合作团队可以降低教师工作的孤立状态,分享经验,解决问题。[3]为了使团队工作更有效,研究小组应包括三方面的元素:即教师合作组织中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围绕着这一共同学习目标,教师们分工、合作、积极互赖,共同努力来实践完成这一目标;在达成目标的活动中,教师每个个体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专业成长。[4]我们总结相关论述,教师合作团队的有效与下面必要的构成要素有关:

1.稳定且人数适当的成员

团队的人数与凝聚力有关,在小规模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构成团队的一个重要支点,这样才会有属于每个个体的权力与责任,当然人员流动也会给团队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团队中还要有一个人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个团队中的领导者未必有行政职位,但却要善于沟通、有组织能力并且具有研究的经验以及相当的专业判断能力。他的主要责任是:提醒大家按期组织小组会议,掌握公共联络信息比如: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等,选择适当的会议地点,协调关系保持团队活力,建立团队功能,当团队成员有意见分歧的时候,通过团队的研讨使教学与研究建立了联系,说明选择的建议,提供研究方法论,为团队成员提供指导等。

2.共同且明确的工作目标

一个团队的组成就是依靠一个小组的共同的意愿,明确的目标是研究团队存在的最稳定的因素之一,是教师可以合作、持续合作,关注研究问题的动力。比如共同开发一个课程,解决教室里碰到的相似问题等,这个共同的意愿是核心的问题,若组成这个团队的时候,成员没有急迫要解决的事情,或者团队的目标太宏观,近期无法实现,合作研究就会变成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变成被动的、不得不履行的额外工作,自然没有意义与效率。

3.团队认同感

团队的认同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一个是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认同感可以保证团队成员尊重并遵守团队的规则,在意见甚至利益分歧的时候做到充分沟通与包容,认同感决定着团队文化的形成。

4.成员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看起来与认同感相互矛盾,事实上前者应该是后者的前提,关键是团队成员有自主意识并追求相同的结果。自主意识意味着研究者主体性的在场,是研究者有所收获的前提,是也就是讨论要有真正来自于自己思考的声音。这种基于自己思考的对问题的解释与判断也许会引起争执,但也正是在争执甚至偏执种显现了思想的意义,主体的价值、个体的发展就体现在这对峙中展现出来。

5.研究问题来自实践

理论是在实体对象中,在具体情境中提取实体、情境中的某类属性并分门别类地揭示,这样理论认识才会深刻与发展。但是这些已经被分门别类的属性、理论必然不可能解释一个新的实践情境的全部意义,或者说每一个实践情境都是复杂的,搀杂着学科的规律、学生的个性特征、社会文化的潜在动力等。这些因素相互缠绕,有时甚至相互对立排斥地表现出来,教师需要在真实复杂的实践情境中做出一个较为恰当的判断,并采取行动,因此教师的研究问题必然来自实践。把这些来自情境的、令人困惑的、有争议性的问题拿出来,探讨背后的原因、属性、规则,是反思的过程也是获得行动启示的过程。虽然情境是独特的,不可能完全重复,但教师面临的情境构成因素是相同的、相通的,可以通过思维的共性去感受、评价、分享。这种情境问题的研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不是刻意追求经验、理论的系统性,而是尽量多地反思、斟酌与情境问题相关的经验或理论,进行权衡、澄清并获得进一步采取行动的恰当决定。

格拉桑恩(Clatthorn)认为,教师小组一起工作至少有五种方法:专业讨论、课程开发、同行观察、同行指导、行动研究。[5]

约翰逊等关注的教师合作小组的活动是针对合作的课堂教学的。它可以是一个共同设计、分别执教和共同处理分析的循环。[6]在这个循环中他们的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六项:(1)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专业讨论,正是在这种专业中。(2)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大家分担了寻找课程资源与方法的工作。(3)分别或共同执教合作课,共同处理其结果。(4)共同评价合作课上的是否成功。比如界定并解决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忽略的问题;彼此提供有关的反馈;对在实施合作学习方面取得的成功表示赞赏。(5)共同规划以修改、提炼和改进的新课。(6)分别或共同执教新课。

我国的校本教研中学校教师具有团队性的合作研究一般围绕着三种可行的方式:

行动与讨论再行动。围绕着实践中的问题,同年组或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反思、争执、启发,相互接受,这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团队,它可以在日常的教研组工作中出现也可以在集体备课或教师讨论会中出现,这种行为称为团队合作的前提是问题提出的自发性,结论的不可预测性,甚至伴随着持续的再行动再研讨。

课程开发。我国新课程中校本课程可以是教师自行研发的全新课程,也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编辑与改编,为了开发校本课程,同年级相同学科的老师,或者同样主题下不同学科的老师,聚合起来,他们的合作有具体的目标以及时间限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协作实施,反思并交流经验、得失。合作的产品不仅是开发出的新课程,还有在相互启发中的自我发展。

与大学合作课题。与大学合作做课题研究也可以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如果课题本身是来自教室、课程情境的真实问题,教师会在研究的收获中获得持续研究的动力。一位西方的大学研究者记述了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与变化:“我们每月的一次碰头成了了解彼此生活和工作的机会,一位老师负责作研究日志,不断更新我们的新发现以及我们的新研究计划。我们持续不断的研究会议看起来不能建立在兴趣之上,拥有一个方案是很关键的,它可以让我们聚焦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再被看成是团队的领导者,这个角色被不同的人扮演,主要看研究方案是针对谁的,谁最需要研究的反馈。经过三年,我们变得彼此依赖了。”[7]教师需要在团队中进行研究是为了在人际互倚中获得动力、力量与鼓励,获得新的信息、新的视角,最终教师需要在没有行政管理、政治甚至没有大学教师对于内容的指导下建立团队,进行研究,获得发展。

西方学者布瑞德雷(Bredely)曾经把教师团队的合作分成了四个阶段,[8]因为每个阶段成员的感觉与行为都会表现出不同特征:

阶段1:形成团队

团队成员的感觉:兴奋、期待、乐观,拥有被选择后的自豪感,也有怀疑、害怕、不安。

团队成员的行为:开始尝试确定任务,收集信息,讨论概念和一些抽象的问题,讨论一些与研究任务无关的现状和问题。会有人抱怨组织和研究任务中的困难。交流经常流于表面,并尽量避免、回避彼此的冲突,拒绝差异,这时不是一个真正的团体,但成员希望成为一个团体。鲜有批判,权力决定成员间的冲突。

阶段2:改进与混沌

团队成员的感觉:抵抗团队任务和与自己不同的方法,态度上出现强烈的波动。

团队成员的行为:成员之间开始出现争论、防御和竞争,成员察觉到“团体中的长幼强弱次序”,增加了压力。有时会建立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组织中生成新的领导者,或者突然获得很大的成功。出现多种形式的讨论(团队成员中的讨论不在整个组织中共享),可能发生难以管理的个人冲突,系统内出现小集团的“分裂”和斗争行为。

阶段3:规范与信任、整理、倾听

团队成员的感觉:成员已经具备建设性批判能力,团队成员互相接受,产生团队凝聚力的感觉,能够解决团队中出现的问题。

团队成员的行为:努力协调,由更多的友善、信任、共享,建立和保持行为规则和界线、规范,听到了意见,交流,产生了帮助,理解,尊重,能够倾听彼此的意见,接受差异同时没有人被排斥,开始注意整理团队的文件,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

阶段4:运行并形成真正的团队

团队成员的感觉:观察个人和组织的进展,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弱点,对团队的发展感到满意。

团队成员的行为:成员具有建设性的个人改变,避免组织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成员间的差异是有价值的,“帮我理解看你所看的东西”,会产生冲突但是基于问题控制,而不是基于个人看法,通过差异定位自己,在团队合作中增能、发展、思考。

注释:

[1] 丁刚,同侪互助推进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课程与教学》(台湾)2003年4月六卷二期第1-9页。

[2] Katzenbach, J., & Smith.D.(1993). The wisdom of teams. New York: Harper,转引自《合作课堂》巴洛赫著,曾守锤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Amy Anderson,An introduction to teacher research, learnnc. org/articles/ research -intro1, 2006

[4] MacLean.Marion.S&Mohr.Marian.M.(1999). Teacher-researchers at work.Berkely.CA:National Writing Project

[5] [美] 古德(Good,T.L.)、布罗菲(Brophy,J.E).透视课堂[M].陶志琼、王凤、邓晓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6] [美] 戴维·W·约翰逊等。领导合作型学校[M].唐宗清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P198

【关于团结的名言】相关文章

团结【优秀10篇】03-23

团结的口号精彩7篇09-09

团结的口号经典4篇09-08

团结范文通用 关于团结内容4篇06-22

团结议论文5篇06-03

团结议论文(优秀9篇)04-06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180 23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