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测试范文(优秀9篇)

2024-01-25 12:40:54

如下是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心理健康测试范文(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一

1.问卷的理论来源

鉴于国内的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缺乏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心理健康理论等问题,童辉杰等悬搁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理论等争议,采用常人心理学的研究路线,运用扎根研究,概括普通中国人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并据此发展出理论框架,编制了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在进行了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健康风格的理论。该理论是更能反映中国人文化特点的心理健康观,其认为心理健康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一种良好、完善的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健康的人格特质,更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并提出中国人的心理健康包含勤勉、快活、守恒、达观、明智、坚韧和融洽7个维度。心理健康风格理论和健康风格问卷为更好地了解和衡量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2.问卷的测题编写

拟采用形容词检核表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的他人评估,问卷由若干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形容词的来源主要是:一是根据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的条目,从中筛选能够体现7个因子的形容词;二是开放式问卷调查,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有关7个心理健康因子表现的形容词。

3.问卷试测及项目分析

初步编制的《心理健康他评问卷》共包含77对道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如,真诚—虚伪,合群—孤僻,淡泊名利—急功近利等),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靠近某个形容词,代表相应的程度越高。在两所大学进行试测,发放2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对预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使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分析法,77道题的指标较好,遂暂不删题。初步形成正式的《心理健康形容词检核表》(MentalHealthOthers-assessmentQuestionnaire,简称MHOQ)。该问卷共包含快活、勤勉、达观、坚韧、融洽、明智、守恒等7个维度。

二、问卷正式施测

1.施测方法和对象

让被试自测健康风格问卷(MHSQ)及其他自评问卷,同时请被试利用《心理健康他评问卷》(MHOQ)对其进行他人评估。他人评估时,为避免评价人对被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熟悉等可能会导致其评不准确的情况,我们在进行他评时让大学生评价者自行选择和自己居住于同一宿舍并且比较熟悉的三人作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后计算几人的均分作为他评的最终结果。由此,每人会有一份自评分数和若干份他评分数。选取江苏省的5所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30,回收份317,即获得自评分数,并且对应有三份以上他评分数的数据共计317份。严格剔除废卷后,共获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1)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IndexofGeneralAffect)[3];(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5)童辉杰等[3]编制的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

3.问卷信、效度分析

(1)结构效度

对他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取样适当性的结果为0.947,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为p<0.001,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为避免他评结果的偏差影响因子分析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几人评定的平均分作为他评的最终结果,共303份数据(303个被评价人,每人有三份他评数据,取三人平均作为他评结果)。因子分析限定抽取7个因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斜交旋转。删除负荷低于0.30、在多个因子上高负荷及解释不清的项目32个,最后保留45个项目,45个项目在各因子上的载荷见表1。最终确定的因子名称和项目数。

(2)信度分析

由于自编问卷属他评问卷,故本研究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来验证问卷的信度:一是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二是采用概化系数。信度分析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他评的结果,由8位评定者应用他评问卷对45位对象进行评估,选取的评价对象为苏轼、陶渊明、余秋雨等中国古今文化名人,要求评定者在阅读对象的传记等生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评定。肯德尔和谐系数的计算如下:先计算45个被评价的知识分子在心理健康7个维度上的得分,再计算8位评价者在7个维度上的肯德尔和谐系数(theKandallCoefficientofConcordace,见表3)。结果显示,7个维度的KendallW在0.707—0.762之间,且均p<0.01,可见,8位评定者对45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的评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采用概化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一步进行考察。概化理论(GT)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辨明实验性研究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概化理论把全域分数方差对总变差的比称为为概括力系数(简称G系数)。本研究即通过计算G系数作为评价信度的指标。共有8位评价者评价45位知识分子在心理健康7个维度的表现。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研究的评价的G系数为0.906,且当评价者和维度增加时,G系数的增幅不大,故认为本研究的评价信度是较好的。

(3)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通过计算心理健康他评问卷(他评结果采用几人评定的均数,下同)各维度间的相关(见表5),来验证自编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之间呈中度相关,表明各因子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区别,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心理健康风格的理论是一种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理论,以此为基础编制的他评问卷也是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故在效标效度的验证中,选取了一些积极心理特质作为效标,通过考察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程度来验证自编问卷的效标效度。在此我们选取的是心理韧性、乐观、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作为效标,分别计算了心理健康自评、他评得分与四种积极的心理构念之间的相关(见表6-表9)。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1)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包括自评和他评)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心理健康(他评)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普遍小于相对应的心理健康(自评)与积极心理间的相关系数。

(4)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的一致性分析

对不同主体(自己和同学)进行心理健康的评价结果计算相关,考察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结果的一致性,以验证他评问卷的有效性。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的评价,深灰色数字表示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评价。结果显示(见表10),总体来看同一主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的评价间的相关最高,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评价的相关其次,不同维度不同方法(异质异法)间的评价的相关最低。

三、讨论

本研究编制了《心理健康他评问卷》(MHOQ),此问卷遵循严格的心理测量学标准,信度、效度良好。7个维度的KendallW在0.707-0.762之间,且均p<0.01;并且8人从7维度评定45对象的G系数为0.906。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7个维度的构想清晰,各项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较高,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7个维度累计可解释63.79%的变异量。问卷的各维度之间呈中等左右的相关,说明各维度间既有相同又有区别,表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在效标效度的验证中,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构念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呈显著相关,也说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在本研究中,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的结果,都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此结果跟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即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如Haddadi等研究发现,心理韧性通过自尊、自我效能、对负性情绪的忍耐、控制等影响心理健康,Ong等及Campbell-Sills等证实,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积极的生活定向被认为对健康有益,因为高度乐观的个体比悲观者会吸引到更多的支持和社会关系,采用更有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并且拥有更好的卫生习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的免疫功能会降低,从而损害个体的健康。有研究证实自我效能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不少研究证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甚至有研究将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与四种积极心理相关显著,亦说明了我们所采用的心理健康风格理论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积极的健康状态。

研究结果证明,心理更健康的人(更快活、乐观、勤勉等)是更加幸福的、乐观的、高自我效能的,也是心理韧性更好的,这同时也说明了本土化的心理健康理论与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存在着相通之处。生态系统论表明要更加科学地认识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就要借助于某种设计,它能够将与个体关系不同、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的观察者在不同背景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这些观察者可能是父母、同伴、教师或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在本研究中,对心理健康的评定采用了自评和同伴评价的方法,两种评定的结果呈显著相关,说明了两种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1)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只存在中度的相关,而非高度的相关;(2)在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的相关矩阵中(见表10),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相关低于同一主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间的相关;(3)在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中,他评结果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普遍小于自评结果与积极心理的相关。这三点说明了两种评价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多主体的评价中也是正常的,如在报告青少年的外化行为时,很多研究就都发现多报告主体间的评定一致性不高,这可能是由评价者的视角的不同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看法的差异造成的。本研究的两视角研究结果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不一致性。一致性说明了心理健康多视角评估的可能性,不一致性说明了从多视角更加全面了解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只有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才能更好地了解个体心理健康的全貌。

四、结论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二

关键词:敦煌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后,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划时代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中被视为重中之重,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同时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此外,对于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不断培养他们的优秀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做好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促使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学生要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阳光的心理,但是部分学生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单纯地通过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分析班主任的日常职责可以看出,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心理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自尊,还有指某个个体中间时,他人对于自己积极肯定的评价。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急速的变革,在校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接收到各种不良信息,这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缺乏科学有效的辨别方法,加之青少年目前缺乏较强的自治意识,使近些年中小学生会有心理行为偏差,所谓心理行为偏差就是指学生会产生自卑,妒忌等负面情绪。探究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那些青少年患有心理行为偏差是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懂得怎么解决矛盾和应对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能对此袖手旁观,不能只在乎学生的成绩,也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生的教师,需要时刻牢记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因为如此,学校要达成全面共识,苦下功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新一代人才。

三、敦煌市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开展心理教育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明确其心理需求,通过专业知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了解引发心理障碍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地和教师沟通,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用的方式有两点,第一,开展心理教育团体辅导课程。课程的设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年级等情况,然后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开设不同种类的心理课程辅导班,以便更好地解决多种心理问题,团体形式心理辅导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集体性,教育过程相对活跃,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二,单独设立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的心理教育辅导。设立主题心理教育课程,比如“敞开心门”“爱自己”等,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开展心理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最近几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受到了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学校的爱护,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家长要进行耐心的讲解,以上两种方式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心理教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家长与学校的关心,从而更好地通过知识来完善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巧妙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教育中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压力越大越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能因为压力太大而损害在教育中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适应新的教学观念,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总的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教师产生共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

(三)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之前,要仔细分析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学生与身边人相处越和谐,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越低。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平台以及教育方法,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现阶段与学生相关的各项教学内容都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这要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这样就形成了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比如,各科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监督小组等。在各个科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心理教育元素,使两者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多种课程与心理教育课程的结合,产生了非专业心理教育渠道,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心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渐融入。据相关数据显示,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限,通过与其他教学课程或者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成果,整心理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且细致的教育环节,心理教育时间过短,效果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日常开设的各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该方式的教育重点是将学校各个科目与心理教学的内容、思想相结合,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要依靠科学知识来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和家庭的交流配合。首先,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观念会受到家长行为和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过度溺爱对学生的危害,同时,要及时制止自身的溺爱行为,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一些异常举动,应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育人”必须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从而做到表率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做好配合,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带来正面影响,并做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惠。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积极参与社会竞争[J].品位经典,2020(12):123—124.

[2]董秀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C].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第十二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0.

[3]刘慧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讨[J].心理月刊,2020(20):64—65.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三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结果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高校学风的建设,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了测试卷,针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经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向上,对当前的状况满意,并且为未来努力着。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风概述。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风气。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优良的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意义重大。学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元向上的校园文化,写有振奋精神话语的展板,都对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形成有所帮助。二是学生管理。完备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奖罚条例,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系统的准则的建立对于学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三是教育载体。学风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载体逐步形成的。这些教育载体涵盖了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等学校生活的多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些教育载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是绝对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融入集体,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常常害怕被孤立,由此引发的从众心理对我们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在打游戏,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使不玩游戏,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加入打游戏的行列;而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去上自习,都拿奖学金,那么剩余的那个人就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去自习,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如果以一个四人寝室为单位,对于一个活动,其他三个人都不打算参加,那么第四个人即使已经填好了报名表,也会抱着随大流的心理而放弃参加该活动。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如果善加利用,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向上、严谨、刻苦的风气,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

(三)模仿心理和替代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模仿心理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语言,记住一个大概,然后自己组织语言及行为的过程。大学生还未能达到完全的成熟,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产生一个模仿心理。如果一个学校学生作弊成风,老师监考不严,放任学生作弊。那么在模仿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内心正直的学生渐渐会走上考试作弊的不归路。而如果一个学校学生都能自我约束,老师监考认真负责,那么即使有作弊心思的同学也会渐渐放弃作弊。由此可见,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约束,只有两者都做到了,才能让积极的风气占领上风,从而使整个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好。而替代心理是指看到别人的行为或态度后进行的自我批评,并由此进行一些自我的改变。如果看到别人因为违纪而受到处罚,那么在学生心里便很容易进行自我反省,并记住违纪造成的后果,从此更加谨言慎行;如果看到别人因为成绩优异而受到奖励,那么在替代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使大学生为了获得荣誉而不懈努力,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高校对优秀同学的褒奖,对违纪同学的处罚,很好地运用了大学生的替代心理,对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高校建设的影响。每一个大学的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家庭条件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多样性。

1.优越性与自卑性。有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花钱大手大脚,这一行为易在学校引起攀比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大学生成绩优异,对知识的理解较其他的同学快,付出的精力却不一定比其他同学多。以上两类同学往往易形成优越心理,从而在很多事情上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另一些同学或是家境不好,或是成绩不好,往往易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丧失信心,形成自卑心理而低估自己。这两种心理对于优良学风的建设都是有害的,他们很容易使大学生找不到方向,走到错误的道路上。

2.情绪起伏较大。大学生还在成长阶段,只能说在不断接近成熟,而并不能真正达到成熟。所以,大学生很容易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产生较大的情绪起伏。有些同学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便大受打击,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学不好,从此一蹶不振。这类同学由于这一个情绪波动,有可能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有些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得到学校的奖励和同学们的关注,产生骄傲的心理,并从此沉浸在这一次的胜利中,不思进取。这类同学很容易在面对考试失利时转变成第一类同学。

3.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活是我们首次离开父母外出生活的经历。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普遍较强,而离开了父母之后,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很多同学很少为别人着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这就引发了同学间的一系列矛盾,长此以往,同学之间的嫌隙渐渐加深,校内易形成一种不和谐的氛围。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一所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这所学校至关重要,可以产生很多种不同的效果。良好的奖励及处罚制度可以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产生奋发向上的斗志;而完备的管理制度也给教师以约束,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种种效果的叠加,使高校的学风趋于严谨、求实、创新、向上。

(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学风。由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非常重要。学校可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举行定期的讲座,并开设心理咨询室,给每一个内心感到困惑却无处倾诉的学生一个可以随意倾吐心声,困惑得到解答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迷失的心找到方向,走回到正轨上。同时,学校也可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学生心理的最新动态。

(三)利用模仿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该联系优秀的校友,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一些成功经历讲座,让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希冀,拥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辅导员也可以不定期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把一些高效的方法分享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收获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燃起了对优异成绩的向往,从而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形成刻苦治学的学习氛围。

作者:吴昊 刘晓贺 魏乐 单位: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四

关键词:体质健康;问题;标准;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64-0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也对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并加快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科学化、系统化进程。但该《标准》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出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新旧《标准》的比较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先后颁布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它们各自测试的内容和评价领域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在看到,这三者在测试内容和评价领域的变化过程。毋庸置疑,新《标准》较之前面两种标准更具有科学性与灵活性。新《标准》的项目设置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主线,给学生锻炼以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而新《标准》则增加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的运动能力,还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有选测项目。新的《标准》较之旧的《标准》的确有很大的进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在《标准》中体质健康概念提法不合理

体质健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1984年版《体育词典》是这样定义体质的:“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人体形态结构、体形、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表现为:肌肉运动中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标准》中体质与健康并列而出,顾名思义,就是要监测体质和健康指标。其健康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儿(内)科检测、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月经初潮(女)、初次遗精(男)。然而,现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却没有建立与健康相关的指标。既然没有健康的指标,那么利用体质中的几项监测怎么能够反映出个体的健康水平呢?既然不能反映出健康水平,那么《标准》中体质健康的提法就不够合理。

2、在《标准》实施下体育教学面临着两难抉择

体育教学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压力,它即要与《全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一致,同时也要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此时,体育教学就面临着一个不得不做出的抉择,也就是我们通常讨论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呢?还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如果是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就有可能完成不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如果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减少体育技能的讲授,但这也同时完成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体育教学面临着传授“三基”与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在《标准》实施下是很难完成这样的双重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学如果不好好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到以《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为教学目标的误区当中去,那么这样也就和学校教学目标不一致了,这就是体育教学在《标准》实施下体育教学面临的两难抉择。

3、在《标准》中缺乏学生心理素质的指标

在前面,我们在谈到健康的定义中指出,心理素质也是评价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然而我们没有在《标准》中看到任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要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承受能力的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虽然评价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操作层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标准》中缺少这一指标却是不全面的。因此,在《标准》中如何增加学生心理素质的测定指标,怎样测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度,也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4、在《标准》中没有体质测验项目责任心的规定

《标准》要在测试中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些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学生的体质测验结果不能作为学生体育课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作为评价学校体育项目质量的依据。有的教师可能缺乏这种耐性与责任心,而对测试工作敷衍塞责,那么《标准》在测试后得来的数据就失真,而失去了它的测试意义。所以无论《标准》制定的再好,需要教师在测试过程中去认真执行,而要教师执行,又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才能促进教师认真负责的去完成测试工作。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五

论文摘要:采用自然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水平的影响。采用健康信念、行为调查表和cawte健康量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明显改善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事实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常因人际关系的矛盾而产生心理上的烦恼,并持续地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生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学生体育教材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够,加上个别教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视不够,因此难以起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兴趣课的形式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课,在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随即抽取60名学生构成实验组,大学一年级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在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0人作为对照组。

1.2研究工具

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研究工具。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般背景信息,包括年级、年龄、班级、干部、三好学生等;二是关于健康信念(个人对健康、健康原因的认识)与健康行为(个人为自己的健康行为所做的一切)的开放式问题;三是cawte健康量表,其中cawte健康量表是用来评估个人的健康水平,它包括2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每个分量表有10个有关身心症状的是非判断题目,分数越高,则健康水平越低。

1.3研究的组织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兴趣课程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的。开课前,先用健康教育信念和健康行为问卷及cawte健康量表对实验组进行前测。然后将实验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课程教学。教学时间为15周,每周2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共为3o个课时。以华南师大应用心理教研室所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论、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困扰、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能。讲课时,教师着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教学方法根据主题需要而灵活变化,有讲座、讨论、座谈、观看实验录相及学生心理咨询课堂模仿训练等。再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大学生健康问卷,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最后,对实验组被测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调查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健康概念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分别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身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健康的前测结果不存在差异x2=0.22>0.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5.96,p<0.o1),实验组本身的前、后测结果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4.15,p<0、01)。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对健康概念的理解的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单纯从生物学意义去理解健康的学生人数减少,更多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即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无残、无伤”,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2关于健康方法信念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我们就健康方法的信念对对照组被测、实验组被测的前测和后测的三个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性检验(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被测健康方法信念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被试前测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组被试健康方法信念调查结果与实验组被试后测结果的差异增多。实验组被试健康信念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在某些项目上有显著的变化,即认为体育锻炼和有病及时看医生是健康方法的人增多,主张乐观人生态度和认知提高是健康方法的人数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的实验有效地改进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特别是对有关心理调节方法的认识有了提高。

2.3被试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将对照组与实验组被试健康行为(%)的前测和后测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表3)。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锻炼行为上,对照组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前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后测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主要是实验组的有病及时看医生、体育锻炼、交友、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和个人和环境卫生行为显著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被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体育锻炼的学生有所增加,有病及时看医生的学生有所变化,丰富业余生活、交友和认知提高的学生明显增加。

以上结果证明:心理健康的实验明显改进了学生的健康行为,特别是有关心理调节的行为明显增多。

2.4被试健康水平的测试结果及其比较将对照组健康水平测试结果与实验组前后两次健康水平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平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cawte健康测试的两个分量表分和总分上,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改善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六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七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二、猛兽即使是关在铁笼里,我见了,也会惴惴不安。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三、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环境,我要:

A 把生活安排得和从前不一样

B 不确定 C 和从前相仿

四、整个一生中,我一直觉得我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五、我在小学时敬佩的老师,到现在仍然令我敬佩。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六、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我或冷淡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七、我虽善意待人,却常常得不到好报。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八、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所不愿意打招呼的人。

A 极少如此 B 偶尔如此

C 有时如此

九、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我会感到恼怒。

A 我仍能专心听音乐

B 介于A和c之间

C 不能专心并感到恼怒

十、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十一、我热爱我所学的知识。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十二、生动的梦境常常干扰我的睡眠。

A 经常如此 B 偶尔如此

C 从不如此

十三、季节气候的变化一般不影响我的情绪。

A 是的

B 介于A和C之间

C 不是的

结论与忠告

17~26分:情绪稳定

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有勇气。

13~16分:情绪基本稳定

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时会急躁不安,不免受环境影响。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八

1培训主试,提高主试的工作水平

当今各高校总体看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处于严重不足状态,而新生心理测试的对象相对庞大,动辄数千人,因此多数院校都调用了大量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作为主试,以应对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带来了主试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主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心理测评现场的组织、指导工作,现场秩序混乱、指导语解读不清、突发问题无法处理等等必将对被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此种问题,我们对主试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主试全方位了解本次心理测评的目的、意义、问卷构成以及心理测试的现场组织和指导原则,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预案,并形成了书面方案。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指导语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许多院校都是由工作人员现场宣读心理测试的标准指导语,更有甚者,直接让被试自己照着电脑上显示的指导语自行阅读,读完后就可以进入测试了。我们认为,心理测试的指导语一定要由真正的主试来讲解,一方面,人与人的交流才具备亲和力,主试丰富的言语信息和姿态表情都能够传递更充分的信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不是由被试面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那样的话不是良性的互动,而是冰冷的单向传输,在被试方面难以形成合适的心理测试氛围。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主试的实际水平修改指导语,心理测试的标准指导语对于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调用的辅导员和部分学生干部并不都是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他们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标准指导语并且清楚无误的传达给被试需要检验,同时被试学生都是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真正做过心理测试的很少,对于心理测试的认识本身就肤浅甚至存在误区,需要修订指导语,用主试朗读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的言辞。

2制定宣传教育方案,提高被试的合作程度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 篇九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一、心理压力的来源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压力的来源面较广。

1.1社会压力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病房内常能看到。此时,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亲切问候等都化为乌有,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造成心理失衡。

1.2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士24小时轮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更不能按时下班,甚至会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医、护、患比例不合理。护士缺编,工作时间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既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又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另外,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现实中种种畸形现象,护士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

1.3竞争压力由于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对护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的理论学习、业务考试、技能操作比赛等各种业务活动,迫使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加之护理专业学历起步普遍偏低,职称晋升难度较大,护士在工作之余又须加班加点自学、上夜大,使护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家庭压力护士在家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来应该关心老人、体贴丈夫、教育孩子,但漆黑的“夜班”还需要丈夫接来送去,偶尔的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减少,亲情减淡,人际关系淡漠,使护士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1.5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

1.6自卑心理同行之间也会出现鄙视、冷淡等态度,加之医技人员认为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治疗,没有高难度的技术,不受重视,使护士产生自卑感。

总之,护士的个体性格差异、婚姻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诱发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温床”。

二、护士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护士往往有一种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

2.1保持健康的情绪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应有上进心,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

2.2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懂得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爱意识,注意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坚韧、热心、勇敢的个性,不要软弱、孤僻。

2.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积极的心理、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同事,创造团结友爱、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有计划地安排业余时间,赡养老人、培养子女,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适当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放松心理压力的方式。与亲友和睦相处,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向他们倾诉、合理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逐渐消失,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2.4目标定位要适宜,有利于解脱心理压力错误的完美主义的期望,只会使人不停地劳做,却很少有过对自己努力完成工作感到满意。护士不可能在多种角色中把每件事都干得完美,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心期望的活动中去。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钻“牛角尖”,降低做事的标准,自我减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5增强适应能力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学习本专业及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及同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

2.6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单调是产生许多疾病的原因。护士应改变从家庭到医院、又从医院回到家庭这种两点一线的单一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下夜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业余时间可以养花、养鱼、种草、种树、听音乐、散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以调节情感、调和气血,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春荣,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2):323-324.

[2]徐春婷,吴保东,王艳荣。如何提高护士自我心理素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2665.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20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