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优秀9篇)

2023-11-20 19:32:04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语言学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语言学论文 篇一

Keywords:shortmassageorSM,misunderstanding,cooperativeprinciple,bodylanguage,facialexpression,intonation,stress,writtenlanguage

关键词:短消息或短信、误解、合作原则、肢体语言、表情、重音、语调、书面语言

AnAnalysisofShortMessageLanguageandBehaviorswithaLinguisticApproach

Thesisstatement:Shortmessageisvulnerabletomisunderstanding,whichcanbeexplainedbytheviolation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andincontrastwithtraditionalconversationandwrittenlanguage,thedeficiencyofshortmessageisanalyzed.

Outline

IIntroduction

IIThevulnerabilityofSMtomisunderstand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

A.Introductionofcooperativeandtheviolationofmaxims

B.Threekindsofmisunderstanding

⑴Theindefinitenatureofthesender’smessage

⑵AnumberoffactorsaffectingtheinterpretationofSM

⑶ThequeryconcerningtheendofSMconversation

IIIThedeficiencyofSMincontrastwithface-to-faceconversationandTELcall

A.Thelackofbodylanguageandexpression

B.Thelackofstressandintonation

IVThecasualnessofSMincontrastwithwrittenlanguage

A.SMprocessedatrandom

B.ThedifferencesbetweenSMlanguageandwrittenlanguage

VConclusion

IIntroduction

ShortMessageService(SMS)isanewcommunicationaltoolthatcombinesthefunctionsofmobilephoneandpager.AccordingtothestatisticsfromGlobalGPSAssociation,thetotalnumberofSMshasreached510billionin2003,andChinaaccountsforonethirdofthem,soaringto170billion.SMisregardedasaconvenient,highlydemocratic,informationalmediumforconveyingmessagesthatconformswelltohumanneeds.Asamoderncommunicationtool,SMhasmanyadvantageswhichareabsentinothercommunicationmedias.Forexample,SMenablesdumbpeopletocommunicatefreelywithhealthypeople;SMmakesnonoisewhichmaybotherothers;SMprotectsprivacy,becausenothirdpartyknowsthecontentofSMconversation.

However,thecharacteristicsofSMlanguagealsobringnegativeeffectstopeople’slife.PeoplefindthatSMisnotsopowerfulandpleasant,anditcanbeeasilymisunderstood.Withthehelpoflinguisticapproaches,factorsthatareresponsibleforthemisunderstandingofSMareanalyzed:1).theviolation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2)SMcannottaketheplaceofface-to-faceconversation.3)SMismorecasualthanwrittenlanguage.

IIThevulnerabilityofSMtomisunderstand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

TheprocessofsendingSMissoeasyandinformalthatpeopletreatitastheydoconversation.SMisabitlikeaconversationatthewatercoolerthatcanbeinstantlyforwardedto50people.Foraconversationtobesuccessful,inmostsocialcontexts,theparticipantsneedtofeeltheyarecontributingsomethingtoitandaregettingsomethingoutofit.Forthistohappen,certainconditionsmustapply.Everyonemusthaveanopportunitytospeak:nooneshouldbemonopolizingorconstantlyinterrupting.Theparticipantsneedtomaketheirrolesclear;theyneedtohaveasenseofwhentospeakorstaysilent;whentoprofferinformationorholditback;whentostayalooforbecomeinvolved.

Thesuccessofaconversationdependsnotonlyonwhatspeakerssaybutontheirwholeapproachtotheinteraction.“Ourtalkexchangesdonotnormallyconsistofasuccessionofdisconnectedremarks,andwouldnotberationaliftheydid.Theyarecharacteristically,tosomedegreeatleast,cooperativeefforts;andeachparticipantrecognizesinthem,tosomeextent,acommonpurposeorsetofpurposes,oratleastamutuallyaccepteddirection”(Grice1975:45).Peopleadopta“cooperativeprinciple”whentheycommunicatewitheachother:theytrytogetalongwitheachotherbyfollowingcertainconversational“maxims”thatunderlietheefficientuseoflanguage.Fourbasicmaximshavebeenproposed.

Themaximofqualitystatesthatspeakers’contributionstoaconversationoughttobetrue.Theyshouldnotsaywhattheybelievetobefalse,norshouldtheysayanythingforwhichtheylackadequateevidence.

Themaximofquantitystatesthatcontributionsshouldbeasinformativeasisrequiredforthe

Themaximofrelevancestatesthatconversationsshouldclearlyrelatetothepurposeoftheexchange.

Themaximofmannerstatesthatthecontributionshouldbeperspicuous,inparticular,thatitshouldbeorderlyandbrief,avoidingobstructingambiguity.

Inshort,thesemaximsspecifywhatparticipantshavetodoinordertoconverseinamaximallyefficient,rational,co-operativeway:theyshouldspeaksincerely,relevantlyandclearly,whileprovidingsufficientinformation.Buttheuseoftermsprincipleandmaximdoesnotmeanthatthecooperativeprincipleanditsmaximswillbefollowedbyeverybodyallthetime.Ifpeopleviolatethesemaximsdeliberately,listenersmaydrawinferencefromwhatspeakershavesaidandworkouttheimplicatureoftheutterance.ButforSMusers,violationofmaximsisdonepassively.

Thenletustakealookatthefollowingshortmessagesrecordedintheauthor’smobilephone.

No.1.A:“Stillbusy?”---9:40pm

(Conversationstarted,butA’spurposeisconfusing)

No.2.B:“Nottoobusy,what’sup?”---9:41pm

(ActuallyBwasverybusyinhisessay,maybewriting,butBinferredthatAmusthavesomethingimportanttotell.)

No.3.A:“WhenyouworkedintheComputerAssociation,haveyoueverfailedtonegotiatewithsponsors?”---9:46pm

(IttakesA5minutestorespond.Heattemptstomakehiswordsappropriate.Bhastosuspendhisworkandwaitforadirectanswer.Butthisanswerseemssoirrelevant.)

No.4.B:“No”---9:47pm

(Btriestoconcentrateonhiswork,soherespondsbriefly.Aisquitefrustratedbythefailednegotiationandneedssomeonetocomforthim.Thesingleword“No”makeshimthinkthatifBisnotbusy,howBcouldbesocold.)

No.5.A:“Sorry,Ithoughtyoudid,then,goodnight.”---9:49pm

(Conversationhastobeendedupunpleasantly)

No.6.B:“Goodnight.”---9:50pm

(BisstillunawareofA’sintention.Hecandonothingbutendconversation.)

Thetwoparticipantsofthisshortconversationviolatethefourmaximsviolationsofmaxims.

No.1violatesMofquantity.Hesaystoolittle.Heshouldstatehispurposeclearly.

No.2violatesMofquality.Hesayssomethingthatisfalse,buthehasto.

No.3HereA’scontributioninitsliteralmeaning,failstoanswerB’squestion,andthusseemstoviolateatleastthemaximsofquantityandrelevance.WemightthereforeexpectA’sutterancetobeinterpretedasanon-co-operativeresponse.Yetitisclearthatdespitethisapparentfailureofco-operation,wetrytointerpretA’sutteranceascooperativeatsomedeeperlevel.WecanassurethattherecouldbesomepossibleconnectionbetweenNo.2andNo.3.However,sinceitisaSMconversation,AandBcouldnotseeeachother.Bisactuallyinahurryandhewantstogotothetopicdirectly,butAwantsaeuphemisticway.HereSMisnotpowerfulenoughtoconnectthestatesofmindofthetwopersons.

No.4alsoviolatesMofquantity.Bissupposedtobeconsiderate.

No.5violatesMofmanner.Twosentencesseemnotorderly.

However,inourdailyconversation,theimplicaturesofwordsareeasilydeduced.Sowhydoestheviolationofco-operativeprincipleinSMfailtoenablepeopletoworkouttheexactimplicatures?Theremustbesomeotherfactorscontributingtotheunderstandingofwords.Weshallfurtherdiscussthispointinthethirdsection.Althoughthetwoparticipantsofthisshortconversationdonotviolatemaximsdeliberatelyandpurposefully,theirwordsaremisconstrued.AndthemisconstructionsofSMcanbesortedintothree.

Firstly,thepurposeofSMlanguageisnotdefinite,i.e.,thefunctionsofSMlanguagearenotclear.Linguiststalkaboutthefunctionsoflanguageinanabstractsense,thatis,notintermsofusinglanguagetochat,tothink,tobuyandsell,toreadandwrite,togreetpeople,“whydoweuselanguage?”Indeed,thismustsurelybethemostwidelyrecognizedfunctionoflanguage.Wheneverwetellpeopleaboutourcircumstancesorourselvesoraskforinformationaboutotherselves,weareusinglanguageinordertoexchangefactsandopinions.Theuseoflanguageisoftencalled“ideationalorreferential”。Butitwouldbeproblematictothinkofitastheonlywayweuselanguage.Linguistssummarizethesepracticalfunctionsoflanguagelikefollowing:informative,interpersonal,performative,emotive,phatic,recreationalandmetalingual(Hu2001:10).HallidayproposesatheoryofmetafunctionsoflanguagethatislanguagehasIDEATIONAL,INTERPERSONAL,andTextualfunctions.Ideationalfunctionconstructsamodelofexperienceandconstructslogicalrelations,interpersonalfunctionenactssocialrelationshipsandtextualfunctioncreatesrelevancetocontext(Halliday1985:VIII).

Amongthem,thefirsttwofunctionsareoftenmixedupinSMlanguage.Formostpeople,theinformativefunctionispredominantlythemajorroleoflanguage.Languageistheinstrumentofthoughtandpeopleoftenfeeltheneedtospeaktheirthoughtsaloudaswhentheyareworkingonamathproblem.

Andthemostimportantsociologicaluseoflanguageistheinterpersonalfunction,bywhichpeopleestablishandmaintainacomfortablerelationinasociety.SMisamediumwhosefunctionisratherconfusing.Peopleuseittoconveyinformation,keepintouchwitheachother,sharejokes,expressemotionsorevenpassanger.Buttherecipientcannottellwhichfromwhich,hemightdealwithhisshortmessageswithanattitudethatisunexpectedbyitssender.Let’sseethefollowingexample.

A:“Iplayedfootballthisafternoon,howtiredIam.”

B:“Oh,really?You’reenergetic!”

Theconversationendshere.Afeelstiredafterplayingfootball,andsendsaSMtooneofhisfriendsBtoexpresshisexcitement.ButthisconfusesBastohowtorespondappropriately,orhemaysimplybroodaboutitforquitealongtime.

Secondly,therecipientsofSMmaketheirowninterpretationsbasedonsituationaleffectsandschemata.Thefirstandthesecondsortofmisunderstandingscanbesomewhatoverlapping.BecausefunctionofSMlanguageisnotclear,peoplebegantointerpretmessageswiththeirownexperience.Besides,thequantityofinformationconveyedisofteninadequate,SMleavesalotofblankspacesinwhatpeoplesay,whichtherecipienttendstofillwiththemostnegativeinterpretations.

Thirdly,howtoendSMconversationandwhenistherighttimetoe,writingitisverytimeconsuming.Ifonewantstoenditandtheotherdoesnot,atleastonewillbeunpleasant.ItisunlikelythatbothofthemarereadyforSMconversationatthesametime,becausetwopeopleareintwoenvironments.

IIIThedeficiencyofSMincontrastwithface-to-faceconversationandTelcall

Peoplecanhidethemselvesbehindthetinyscreens,andtherefore,theyarebraverandtheycantellwhatevertheylike.Somanypeoplearenowabusingit.Butisitsuperiortoface-to-faceconversationsandtelephonecalls?Theanswermightbeno.

Firstly,SMlacksbodylanguageandfacialexpressions.Thecommunicativeuseofthevisualandtactilemodesisoftenreferredtoas“nonverbalcommunication”,especiallyinacademicdiscussion.Ineverydayterms,itistheareaof“bodylanguage”(Crystal1997:403).Mostpeoplemaynotbeawareoftheimportanceofitwhentheymessageeachother,becausetheydoitsubconsciously.Thefieldofnon-verbalvisualcommunication,kinesics,canbebrokendownintoseveralcomponents:facialexpression,eyecontact,gesture,andbodyposture.Eachcomponentpe’spersonalityandemotionalstate.Theface,inparticular,signalsawiderangeofemotions,suchasfear,happiness,sadness,anger,surprise,interest,anddisgust.Manyoftheexpressionsvaryinmeaningfromculturetoculture.Inaddition,thefaceandbodysendsignalsaboutthewayasocialinteractionisproceeding.Patternsofeyecontactshowwhoistalkingtowhom;facialexpressionprovidesfeed-backtothespeaker,expressingsuchmeaningsaspuzzlementordisbelief;andabodypostureconveysaperson’sattitudetowardstheinteraction(e.g.relaxation,interest,boredom).

Severalkindsofsocialcontextareassociatedwithspecificfacialorbodybehaviors(e.g.wavingwhiletakingleave.)Ritualorofficialoccasionsareoftenprimarilymarkedbysuchfactorsaskneeling,orblessing.WhileSMonlyprovidesitsrecipientscoresofcharacters(oneshortmassagecontainsnomorethan70Chinesecharacters),thesender’sfacialexpressionorevenhisattitudetowardswhathesaidonlydependsontherecipient’spersonalimagination.TherealmeaningofSMandintentionthusareoftenmisunderstood.

Besides,comparedwithtraditionalconversation,SMlacksproperstressandintonation.Stressreferstothedegreeofforceusedinproducingasyllable.Intranscription,araisedverticallike[′]isusedjustbeforethesyllableitrelatesto.Abasicdistinctionismadebetweenstressedandunstressedsyllables,theformerbeingmoreprominentthanthelatterusuallyduetoanincreaseinloudness,lengthorpitch.Thismeansthatstressisarelativenotion.(Hu2001:71)Atthewordlevel,itonlyappliestowordswithatleasttwosyllables.StresspatterninChineseiseasier,becausewecanjustfocusonsentencelevel,whereamonosyllabicwordmaybesaidtobestressedrelativetootherwordsinthesentence.Sentencestressisoftenusedtoexpressemphasis,surprise,etc,sothatinprinciplestressmayfallonanywordoranysyllable.Forexample,aSMconversationbeginswithasentencelikethis,“IwentshoppingaroundJiefangbeithewholeday.Iboughtnothing.”

Thesentenceisquiteclear,butwhichworddoesthesenderemphasize?Ifthissentenceiscarriedonatelephoneorface-to-faceconversation,itwillnotcauseanypuzzle.

Intonation,andothersuprasegmentalfeaturesoflanguage,performsavarietyofdifferentfunctions.(Crystal1992:173)Themostobviousfunctionistoexpressawiderangeofattitudinalmeanings---excitement,boredom,surprise,friendliness,reserve,andmanyhundredsmore.Intonationconveysagreatdealaboutwhatisreferredtoasthe“informationstructure”oftheutterance.Intonationcanhelptoorganizelanguageunitsthataremoreeasilyperceivedandmemorized.

IVThecasualnessofSMincontrastwithwrittenlanguage

However,wecannotsimplysaythewrittenformofspeechisle,andE-mailisthecasualnessofSM.SMisoftenprocessedunderarandomcondition.Theusermaydoitwhileheishavinglunch,takingawalk,readingbooks,talkingtoothers,orwatchingTV,etc.Hecouldnotfocusallhisattentiononwritingwhathewantstosay.Hehastodoitwithlittlethought.Besides,sometimes,oneSMusermaymessagethreeothersormoreatthesametime.Theoverloadeduserhastospeeditup,andthequalityofSMdecreases.Butwhenpeoplewriteletters,theyaremuchmoreconsiderate.UnlikeSM,sendinglettersisdemanding,sincewecannotwriteletter,littlechanceleftfortheaddressertoexplainit.

Thus,SMismorelikearecordofspokenlanguage,andthenumberofitscharactersisquitelimited(nomorethan70,includingpunctuations).Inthefollowingparts,wefocusondifferencebetweenSMlanguageandwrittenlanguage.

Thepermanenceofwritingallowsrepeatedreadingandcloseanalysis.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artfulorganizationandmoreconcise,intricatelystructuredexpression.Unitsofdiscourse,suchassentencesandparagraphs,areclearlyidentifiedthroughlayoutandpunctuation.(Crystal1992:181)Bycontrast,thespontaneityandrapidityofSMminimizethechanceofcomplexpreplanning,anditalsolacksrepetition,rephrasingfillerphrases(suchasyouknow,yousee,think)thatassistspeakersto“thinkstandingup”,andthereisnouseofintonationandpausetodivideanutteranceintomanageablechunks.

Theparticipantsinwritteninteractioncannotusuallyseeeachother,andtheythuscannotrelyonthecontexttohelpmakeclearwhattheymean,astheywouldwhenspeaking.Asaconsequence,writingavoidswordswhosemeaningrelyonsituation(suchasthisone,overthere).Writersalsohavetoanticipatetheeffectsoftimelagbetweenproductionandreception.ThisisoutofthequestioninSM.SMusersassumethattheothersideisalwaysreadyforreceptionofSM(actually,itisquitenormalthattherecipientisverybusy),andthatthefeedbackwouldcomeimmediately.ButSMisnottime-bound,andthesituationinwhichbothparticipantsarepresentisrare.

WrittenlanguagetendstobemoreformalthanSMlanguageandismorelikelytoprovidethestandardthatsocietyvalues.DifferentpeoplehavedevelopedtheirownSMhabitorstyle.Somepeoplefrequentlyusepunctuations,suchas“:-)”,“:-(”,“:-=”,“:-*”;someusecapitalizedwordforexample“Oh,TMD”,“I’llTyou”toexpressspecialmeanings.Thesewords,ononehand,makeSMlanguagevivid,butontheotherhand,,anditisbeingupdated.People,especiallythosewhoseldommessageanother,findthemselvestrappedbythesepersonallycoinedwordsandexpressions.

VConclusion

Mobile-basedSMisnotbaditself.Liketheemergenceoftelevision,SMisalsostronglycriticizedforitsdisadvantage.Ifweuseitappropriately,itmakesourlifebetter.Here,severalsolutionsaresuggested.

Intheabsenceofimmediatefeedback,availableinmostspeechinteraction,careneedstobetakentominimizetheeffectsofvaguenessandambiguity.

⑴Beforemessaging,thinkingabouttherecipient’ssituationishelpful,e.g.,istherecipientstillathiswork?Iftimeisnotright,SMmightbothertherecipient.

⑵ThelanguageofSMmustbewellchosen.Wecanusefashionwordsorcoinedwordswhenwemessageanintimatefriends,becausewesharethesameenvironment,andthesewordswillworkperfectlyincommunication.Butiftherecipientisnotsofamiliar,we’dbetteruseformalwords.Inotherwords,howwemessageshouldbebasedonthespecificrecipient.

⑶IntermsofthecontentsofSM,itshould’sanychancethatwhatwesaymightbetakentoawrongway,weshouldpickupthephoneorwalkouttodiscussitinperson.

Fortherecipient,therearesomeothersuggestionswhichmightbehelpful.

⑴Ifwearedoingsomethingveryimportant,suchasgivingalectureorhavingaconference,inwhichdisturbanceisnotallowed,wehadbe,heorshemayquicklyfindthattherecipientisnotavailableatthatmoment.Thus,waitingandfurtherguessingcanbeavoided.

⑵However,itisinevitabletocomeacrossunpleasantwordsinSM,intermsofbothlanguageandcontent.WeshouldbearthisinmindthatmostpeoplewouldsendSMwithlittlethoughts.Ifwedofeelquitebothered,weshouldcallthesenderandmakethematterclearasquicklyaspossible.

Bibliography

Crystal,David.TheCambridgeEncylopaediaof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2.

Grice,H.P.Logicandconversa&J.L.Morgan(eds):

AcademicPress,1975.

语言学论文 篇二

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深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一民族语言学,十分必要。本文对这门新型学科的构

建提出有关分析与设想。

一、学科背景分析

首先将语言学与民族学结合起来研究的是19世纪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使

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同时又显示出它与其它社会科学和某些自然科学广泛的接缘性,并成为一门影

响其它学科的领先学科。早在18世纪下半叶,德国经典语文学家沃尔夫和布克就将语言定义为“民族的传

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拉斯克和格林也认为语言是了解民族起源及其远古历史和亲缘关

系最重要的工具。格林宣言“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认为语言比骨骼、武器和墓穴更能证明民族的

历史,民族历史文化的碑铭。拉斯克、格林对于语言历史主义的理解导致了19世纪下半叶以库恩为代表的

语言古生物学的产生。库恩利用语言的历史比较重建原始印欧人的神话和宗教;皮克特则从印欧语的证据中

找到雅利安文化的基本特征;希尔特甚至通过原始印欧语中的同源词推断印欧人的原始故乡及生态环境和社

会生活。以斯坦赫尔为代表的语言民族心理学派主张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表现出民族精神的自

我意识、世界观和逻辑思维。接着以施莱赫尔为代表的自然生物主义学派将达尔文对于物种起源的进化论应

用于语言的发生学研究,创立了语言谱系分类理论,从而为世界民族的分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整个19世

纪,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一直把语言当作使用它的民族及其史前史研究取之不尽的文献资料。

自觉吸收并充分运用语言学理论、观点、方法、材料进行民族研究,是现代民族学的重要特征。摩尔根

在其划时代的民族学巨著《古代社会》中就运用了大量语言学资源。美国民族学之父博厄斯和他的学生萨丕

尔及同时代的马林诺夫斯基,既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又是极有造诣的语言学家。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将语

言学家雅可布逊的音位结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民族学研究,从而创立了本世纪中期风靡西欧的民族学结

构主义学派。继之而起的认识人类学仍以雅可布逊的理论为基础,着重于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之研究,

使结构主义学派向更科学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而人类学中的文化符号学理论,更是以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

论和雅可布逊的音位结构理论为模式,把一切文化现象作为符号蓝本来理解,使符号论从语言学理论扩大为

适用于一切文化领域的共同理论。至于象征人类学的建立,也主要是移植语言学中象征和隐喻语义分析理论

之结果。

我国从本世纪初引进现代民族学开始,就吸收了国外结合语言研究民族的优良传统。程树德的《说文稽

古篇》,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和《泰族僮族越族考》,罗常培的《语言和文化》,都论述了语言与

民族文化、历史、心理、和婚姻制度的关系,以丰富生动的民族语言材料说明了从语言研究民族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研究的具体途径,在语言学和民族学之间架起了桥梁。80年代以来,杨kūn@①、

马学良、严学qún@②、戴庆厦、张公瑾等民族学家、语言学家更明确地提出要建立起为民族研究服务的

民族语言学,并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重要的探讨。

列维·斯特劳斯说过:“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各走各的路。但是他们无疑要暂时停下来一下,不时地相

互交流他们的某些发现。”现在,无疑是该“相互交流”的时候了。

二、学科名称和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族语言学不是一门凭空臆想出来的学科,它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孕育和形成过程

,具有悠久的学术渊源、厚实的学术背影、客观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人类语言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语言学与民族学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正如人类语言学也称为语言人类学一样,民族语言

学有时也称为语言民族学。但有的学者将民族语言学与语言民族学分为两门不同性质的学科,认为前者是研究民族语言内部结构和演变规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后者是通过语言研究民族特征和过程的民族学分支学科

,这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我们认为,任何纯语言的研究都以具体的民族语言为对象,没有必要从中再分出

一支“民族语言学”。又正如文化语言学不属于文化学的分支、社会语言学不属于社会学的分支一样,我们

所说的通过语言研究民族的“民族语言学”也自然不属于民族学的分支:它始终以语言研究为主体而以民族

研究为客体,只是对传统内部语言学研究范围的突破,并不能因此而改变它的语言学属性。

三、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学科至少与下列学科有密切关系。

1.民族语言学与语言学。自从索绪尔区分“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后,语言学就“把一切跟

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

。”这样,20世纪的语言学就逐渐背离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研究语言的传

统,而成为单纯研究语言内部结构的原子分析学科。民族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的回归,属于研究“

语言和民族的一切接触点”,研究“语言史和种族史或文化史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关系”而被索绪尔排挤出

来的“外部语言学”。

2.民族语言学与民族学。这是两门不同性质而又密切相关的学科。民族学一方面需要以语言为工具进

行田野调查,一方面需将语言作为民族重要的文化形态来研究。由于语言学总居于社会人文科学的前列,因

而民族学更多的是从语言学领域去获取民族研究的资料、理论、观点、方法。民族语言学则充分发挥本学科

的研究特长去深化民族研究的深度,通过语言去发掘、构拟民族历史特别是史前史,印证、补充有史以来的

民族文化形态,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与语言有关的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

3.民族语言与人类语言学。人类学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类。文化人类学又可分为考古人

类学、民族学和人类语言学三类。人类语言学又再分为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三类。在实际

运用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又是混淆不清、可相互替代的概念。民族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最接近,有

直接的渊源关系。但人类语言立足于人类学,用人类学原则研究语言的本质和结构,注重语言的描写,如博

厄斯注重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马林诺夫斯基注重语言的使用场合,列维·斯特劳斯注重语言的结构。民族

语言学则注重语言的民族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而且还将涉及民族语言教育、语言与民族政治生活等现代社

会中的语言问题,这是与人类语言学的显著不同。

4.民族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本来包括社会语言学一科。但现行“社会语言学”主要从社

会现实环境角度考察语言,注重个人或阶层、集团的言语活动,研究语言变异和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如语

码转换、话语类型、行业用语、双语现象、语言规划等等,这已与早期的人类语言学明显不同。民族语言学

在研究民族集团的现实社会语言现象如双语现象、语言地域变异、语言规划等方面与社会语言学部分重合。

但民族语言学是以民族语言为研究单位而不是以社会语言为研究单位。民族语言学更注重语言的文献资料作

用和文化运载功能。在研究方法上,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与用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民族也不大不相同。

由于民族语言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科,因此必然带有社会科学一个共同的范围特征,即在其研究对象中

都部分涉及其他学科,与邻近学科广泛接缘,密切相通。但民族语言学作为一个整体学科体系,是其他任何

学科所不能包容的。

四、学科体系结构

民族语言学应包括如下研究对象和内容。

1.语言与民族共同体。古今中外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政治家们对“民族”下过各种定

义,但几乎没有人否定共同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在民族的各种特征中,语言具有稳定对应性、完整外露性和综合表征性,是民族内聚外分最直接、客观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民族共同体就是语言共同体。民族

语言学必须从理论上全面、辩证地理解语言在民族共同体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仅因为某些语言与民族不对等

的偶然、例外现象,就否认语言作为民族主要特征的普遍性原则,就不可能建立任何科学概念。

2.语言与民族政策。民族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语言权利的平等与

否是具直接影响国家政局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地存在不平静的语言冲突,以语言为导线引起的民族冲突不时

发生。民族语言学有责任关注、揭示民族语言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研究各国特别是多民

族国家的语言政策、规划及语文建设、语文生活,纳入政治语言学的部分内容。

3.语言与民族历史。语言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发展了,过去的历史文化仍能沉积在现时的语言中,

因此语言就成为探索民族历史特别是民族史前史的重要资源。每个词都有它的历史,同时代表着相应的民族

史。正如语言学家S·H·Sagce所说:“词好比化石。词语中体现了首先创造和使用词语的那个社会的思想和

意识。……一块骨头化石能告诉我们一个灭绝了的世界的历史,同样,词语的遗迹也能向我们揭示古代社会

的斗争和那些早已消逝了的观念和知识。”

4.语言与民族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民族语言学研究

语言与文化。主要着眼于语言、民族、文化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文化的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语言和

文化的单线进化与多线进化;语言和文化的播化扩散;语言和文化的分化与聚合;语言和文化的普同与差异

;语言模式与文化模式;以及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等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以加深对语言、文化、

民族之间关系的了解。在研究这一系列问题时,民族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以及人类文化语言学有特别密切的

联系。

5.语言与民族心理。语言深深植根于民族的肌体中,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积极参与民族的一切精神活

动,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条件。民族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的

特点,以及本民族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能力都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的

窗口,通过语言可以看出民族的心理状态、认知方式和思维轨迹。例如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语言禁忌、崇

拜和委婉语,以及各民族对事物的隐喻方式,就可洞察民族的心理。

6.语言与民族感情。因为语言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因而每一民族的成员都有一种

超越阶层、阶级和国家而忠于自己民族语言的始终不渝的深厚感情,这就是语言忠诚。异族的压迫、欺凌最

能激发民族意识,体现出语言忠诚;当一民族遭受异族统治时,对民族语言的忠诚与否,常成为判别有无民

族气节和民族感情的标准;对处于不利环境中的移民集团来说,语言忠诚成为加强内部团结、保持民族特性

、抗拒外来同化的旗帜;在现代社会,语言忠诚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武器。民族语言学应大量揭示语言忠

诚的事实,提醒社会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情感,帮助分析、研究、解决现代社会日益尖锐的语言冲突和民族

矛盾。

7.语言与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和学习主体民族语言的义务。双语教

育是世界各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民族语言学对于民族教育而言,主要研究少数民族的双语

教育问题,分析母语教育的民族文化性、复杂性、重要性,研究双语教育的特征、规律、步骤和管理方法,

介绍国外双语教育的政策、措施、动态、经验,为制定我国的双语教育方针提供理论咨询和现实服务。

8.语言与民族文学。文学是对语言的艺术加工,并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

是文学的基础。语言的民族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的民族特色。不同的语言结构可以制约文学的体载和表现方式,不同语言中的典故、成语、俗语、警句等使文学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情趣、韵味和风格特色。民

族语言学应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民族与其文学(特别是最能体现语言本色的民族民间文学)之间相互协调、制

约的关系和共同发展的规律。

9.语言与民族地理。民族的语言分布与其地理分布、民族分化与语言分化、民族迁徒与底层地名、异

民族的地缘关系对语言的影响都有密切关系。民族语言学必须与地名学、语言地理类型学和区域语言学结合

起来,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研究语言和民族的分化和聚合过程,研究语言、方言的划分与民族的

地理划分等问题。利用语言中的地名透视民族的历史文化景观、移民史、经济史、交通史以及民族的历史分

布和文化层次等。

10.语言与民族接触。不同民族间的互相交流接触,必定在彼此的语言中留下痕迹,甚至对语言产生

重大影响。从正面的影响来看,语言中的借词是民族文化接触和交流的证据。正如语言学家帕默尔所说:“

如同考古学家根据陶器、装饰品和武器等文物的分布情况作出推论一样,对于语言借贷情况的分析也会给文

化接触以及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线索。”从负面的影响看,异民族因频繁、长期的密切接触而形成的洋泾浜

语、克里奥尔语等混合语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既定内容。

11.语言与文化生态。这是站在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研究民族的语

言和文化对于人类文化的净化、调节、补偿、代谢功能。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各族文化构成一个复杂的生

态系统,每一具体的民族文化都在这一经纬相间的生态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抽掉其中任何一根线股,人类

文化都将出现无法弥补的破绽。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拯救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种,就成为延续民族

文化和保持人类文化生态平衡的重大工程。民族语言学有责任唤起社会的良知,像保护自然物种一样保护少

数民族的语言文化。

12.非言语交际的民族特色。非言语交际包括使用体态语、实物语言(如烽火、狼烟、火把、树枝等

)、鼓角、哨语以及结绳、契刻、图画等类似于语言的信号进行交际。民族语言学和人类学除研究人类语言

及其文字的起源发展外,还十分注重对非言语形式的研究。象征人类学就把体态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象征手段

。我国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将上述非言语形式“总括于最广义的‘语言’之下。”研究这些语言的辅助形式

,可加深对民族早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更深入了解。

以上12个研究专题,只是笔者初步设想的研究框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概括民族语言学的全部内容。

其中有些设想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五、学科研究方法

方法论对每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系统的研究方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根据性质

、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科学方法可分三个层面:认识方法、哲学方法和学科方法。认识方法即理论思维

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法和辩证唯物法是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为普遍规律的方法。哲学方法包括

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是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方法。上述方法是一般科学研究中都适用的方法,自然也

是民族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方法指适用于某一类型学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数学方法、物理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和语文学方法(又叫人文历史学方法)。我们需要阐述的是适用于民族语言学的语文学方法。

除田野调查法、音位记音法等一般熟知的调查方法外,本学科研究方法主要有下述若干种。

1.历时遗留考证法。我们借用泰勒《原始文化》中运用的“遗留”(Survival)这一术语作为运用历史

比较语言学原理纵向考证民族历史和史前史所用方法的总称。泰勒用“遗留”表示“仪式、习俗、观点等从

一个初级文化阶段转移到另一较晚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他没有提到语。19世纪欧洲的语言古生物学首创了从语言考证民族历史的方法—一又称语言古生物学方法。这一方法

又包括词源学分析法、语言底层考证法、古文字考据法等。这是考证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语言学方法。

2.共时背景分析法。通过语言的共时或横向对比发现不同民族现象的功能和特点,揭示其共性或差异

性。又包括语言禁忌分析法、多义词共时意义历时法、合成词词素分解法等。例如比较藏语中对“鱼”的忌

讳和汉语中对“鱼”的崇拜,可发现藏族的与汉族传统文化心理的差异;从泰语中“巫、医”同词

现象,可知泰族曾有过巫医合一的历史;由云南傈傈语把北方叫“水头”,把南方叫“水尾”,可知当地河

流的走向是由北而南;纳西语中大树叫“树母”,小树叫“树男”,可作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证据。这一方

法主要起补充、印证或提供线索之用。

3.词汇密度考察法。不同民族语言中某类词汇密度的高低,乃是其生活需要和生存环境决定的。通过

对词汇分布密度的考察,可发现不同民族的需要和环境。摩尔根最先使用这一方法研究人类野蛮阶段初、中

、晚期的主要贡献。例如他从荷马诗篇中高密度的有关麦、田、房屋、船只……的词汇,推断野蛮时代晚期

人类就具有了有关谷物和田野农业、建房筑城、还可能使用钉子造船……的知识和经验。再如从我国北方三

江流域赫哲族语言中高密度的鱼、渔猎工具和山、水、兽神的词汇,就可看出赫哲人居住的自然环境、生活

方式和心理状态。

4.借词观照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以研究民族间的接触交流。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第四章《从借字看

文化的接触》指出了运用这一方法的具体途径。

5.语言谱系分类法。民族分类的主要方法。施莱赫尔创立的语言谱系分类法,对民族的亲缘分类产生

了重大影响。我国民族学家凌纯声在40年代最先运用这一方法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划分为百越、氐羌、苗

瑶三大族系,分别相当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藏缅、苗瑶三大语族,从而奠定了我国民族分类的基础。至今

这一方法仍是民族分类中最有影响和应用价值的方法。

6.谱牒追踪法。这一方法包括应用亲属称谓和父子连名两类语言资料追踪古代家族制度和渊源。摩尔

根首创用亲属称谓研究人类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罗常培最先发现我国藏缅语族中的父子连名现

象,并据此解决了几个民族史上悬而未决的民族如摆夷、南诏的归属问题。研究者近来还发现有母子、舅甥

连名现象,并且不局限于藏缅语族。这一方法尽管有某种缺陷,但仍是民族学界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7.结构分析法。列维·斯特劳斯将语言学中音位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亲属制度以及神话的研究上,开创

了民族学结构学派。结构分析法运用精密的数学公式和数理逻辑,把社会作为一个无意识的、封闭式的结构

进行分析,是一种演绎的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将会自然消亡或不再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

这一方法既完成了它的使命,又始终有未尽价值。

8.词汇统计法。又称语言年代学方法。是根据核心词汇在发展中遗留下来的百分比计算语言发展年代

和亲属关系的方法,为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斯瓦迪什在50年代初根据碳14年代测定法模型创立的。

这一方法建立在语言中核心词汇按恒定比率(第1000年后平均保留约81%)发展变化的假设上,可用

以根据亲属语言(后人发展应用于方言)中共有的同源词的百分比来推算它们从原始母语中分化出来的年代

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因而也可用以测定同源民族分离的年代和关系的亲疏。

9.隐喻解码法。语言中的词汇性的隐喻是根据相似原则以已知名未知的意义变化方式,是不同民族根

据自身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对所指对象客观评价的结果。民族心理学和象征人类学的部分内容就建立在对隐

喻的解码上。例如英语COCK本指公鸡,又隐喻人的;台湾高山族阿眉斯语把虹叫做“依特克(神名)的圈套”。又如畜牧文化类型的蒙古族,用“兔子的”隐喻圆形的板栗,而具有山林文化特征的南方少数

民族,往往用“果”隐喻圆形的物体如纽扣、辣椒、眼珠、炸弹等。通过隐喻可探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

心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一民族语言学,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建立

民族语言学,可以强化我们的学科意识,促进语言学与民族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展语言研究的广度,推

进民族研究的深度,繁荣我们的学术研究。语言学界应与民族学界密切合作,为建立这一学科共同努力。

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威廉·汤母逊:《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

摩尔根:《古代社会》。

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十五种理论》。

列维·斯特劳斯:《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

马学良、戴庆厦:《论“语言民族学”》。

张公瑾:《语言民族学》(施正一主编《广义民族学》第三编)。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泰勒:《原始文化》。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

童恩正:《文化人类学》。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

字库未存字注释:

语言学论文 篇三

Keywords:shortmassageorSM,misunderstanding,cooperativeprinciple,bodylanguage,facialexpression,intonation,stress,writtenlanguage

关键词:短消息或短信、误解、合作原则、肢体语言、表情、重音、语调、书面语言

AnAnalysisofShortMessageLanguageandBehaviorswithaLinguisticApproach

Thesisstatement:Shortmessageisvulnerabletomisunderstanding,whichcanbeexplainedbytheviolation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andincontrastwithtraditionalconversationandwrittenlanguage,thedeficiencyofshortmessageisanalyzed.

Outline

IIntroduction

IIThevulnerabilityofSMtomisunderstand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

A.Introductionofcooperativeandtheviolationofmaxims

B.Threekindsofmisunderstanding

⑴Theindefinitenatureofthesender’smessage

⑵AnumberoffactorsaffectingtheinterpretationofSM

⑶ThequeryconcerningtheendofSMconversation

IIIThedeficiencyofSMincontrastwithface-to-faceconversationandTELcall

A.Thelackofbodylanguageandexpression

B.Thelackofstressandintonation

IVThecasualnessofSMincontrastwithwrittenlanguage

A.SMprocessedatrandom

B.ThedifferencesbetweenSMlanguageandwrittenlanguage

VConclusion

IIntroduction

ShortMessageService(SMS)isanewcommunicationaltoolthatcombinesthefunctionsofmobilephoneandpager.AccordingtothestatisticsfromGlobalGPSAssociation,thetotalnumberofSMshasreached510billionin2003,andChinaaccountsforonethirdofthem,soaringto170billion.SMisregardedasaconvenient,highlydemocratic,informationalmediumforconveyingmessagesthatconformswelltohumanneeds.Asamoderncommunicationtool,SMhasmanyadvantageswhichareabsentinothercommunicationmedias.Forexample,SMenablesdumbpeopletocommunicatefreelywithhealthypeople;SMmakesnonoisewhichmaybotherothers;SMprotectsprivacy,becausenothirdpartyknowsthecontentofSMconversation.

However,thecharacteristicsofSMlanguagealsobringnegativeeffectstopeople’slife.PeoplefindthatSMisnotsopowerfulandpleasant,anditcanbeeasilymisunderstood.Withthehelpoflinguisticapproaches,factorsthatareresponsibleforthemisunderstandingofSMareanalyzed:1).theviolation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2)SMcannottaketheplaceofface-to-faceconversation.3)SMismorecasualthanwrittenlanguage.

IIThevulnerabilityofSMtomisunderstandingfromtheperspectiveofthecooperativeprinciple

TheprocessofsendingSMissoeasyandinformalthatpeopletreatitastheydoconversation.SMisabitlikeaconversationatthewatercoolerthatcanbeinstantlyforwardedto50people.Foraconversationtobesuccessful,inmostsocialcontexts,theparticipantsneedtofeeltheyarecontributingsomethingtoitandaregettingsomethingoutofit.Forthistohappen,certainconditionsmustapply.Everyonemusthaveanopportunitytospeak:nooneshouldbemonopolizingorconstantlyinterrupting.Theparticipantsneedtomaketheirrolesclear;theyneedtohaveasenseofwhentospeakorstaysilent;whentoprofferinformationorholditback;whentostayalooforbecomeinvolved.

Thesuccessofaconversationdependsnotonlyonwhatspeakerssaybutontheirwholeapproachtotheinteraction.“Ourtalkexchangesdonotnormallyconsistofasuccessionofdisconnectedremarks,andwouldnotberationaliftheydid.Theyarecharacteristically,tosomedegreeatleast,cooperativeefforts;andeachparticipantrecognizesinthem,tosomeextent,acommonpurposeorsetofpurposes,oratleastamutuallyaccepteddirection”(Grice1975:45).Peopleadopta“cooperativeprinciple”whentheycommunicatewitheachother:theytrytogetalongwitheachotherbyfollowingcertainconversational“maxims”thatunderlietheefficientuseoflanguage.Fourbasicmaximshavebeenproposed.

Themaximofqualitystatesthatspeakers’contributionstoaconversationoughttobetrue.Theyshouldnotsaywhattheybelievetobefalse,norshouldtheysayanythingforwhichtheylackadequateevidence.

Themaximofquantitystatesthatcontributionsshouldbeasinformativeasisrequiredforthe

Themaximofrelevancestatesthatconversationsshouldclearlyrelatetothepurposeoftheexchange.

Themaximofmannerstatesthatthecontributionshouldbeperspicuous,inparticular,thatitshouldbeorderlyandbrief,avoidingobstructingambiguity.

Inshort,thesemaximsspecifywhatparticipantshavetodoinordertoconverseinamaximallyefficient,rational,co-operativeway:theyshouldspeaksincerely,relevantlyandclearly,whileprovidingsufficientinformation.Buttheuseoftermsprincipleandmaximdoesnotmeanthatthecooperativeprincipleanditsmaximswillbefollowedbyeverybodyallthetime.Ifpeopleviolatethesemaximsdeliberately,listenersmaydrawinferencefromwhatspeakershavesaidandworkouttheimplicatureoftheutterance.ButforSMusers,violationofmaximsisdonepassively.

Thenletustakealookatthefollowingshortmessagesrecordedintheauthor’smobilephone.

No.1.A:“Stillbusy?”---9:40pm

(Conversationstarted,butA’spurposeisconfusing)

No.2.B:“Nottoobusy,what’sup?”---9:41pm

(ActuallyBwasverybusyinhisessay,maybewriting,butBinferredthatAmusthavesomethingimportanttotell.)

No.3.A:“WhenyouworkedintheComputerAssociation,haveyoueverfailedtonegotiatewithsponsors?”---9:46pm

(IttakesA5minutestorespond.Heattemptstomakehiswordsappropriate.Bhastosuspendhisworkandwaitforadirectanswer.Butthisanswerseemssoirrelevant.)

No.4.B:“No”---9:47pm

(Btriestoconcentrateonhiswork,soherespondsbriefly.Aisquitefrustratedbythefailednegotiationandneedssomeonetocomforthim.Thesingleword“No”makeshimthinkthatifBisnotbusy,howBcouldbesocold.)

No.5.A:“Sorry,Ithoughtyoudid,then,goodnight.”---9:49pm

(Conversationhastobeendedupunpleasantly)

No.6.B:“Goodnight.”---9:50pm

(BisstillunawareofA’sintention.Hecandonothingbutendconversation.)

Thetwoparticipantsofthisshortconversationviolatethefourmaximsviolationsofmaxims.

No.1violatesMofquantity.Hesaystoolittle.Heshouldstatehispurposeclearly.

No.2violatesMofquality.Hesayssomethingthatisfalse,buthehasto.

No.3HereA’scontributioninitsliteralmeaning,failstoanswerB’squestion,andthusseemstoviolateatleastthemaximsofquantityandrelevance.WemightthereforeexpectA’sutterancetobeinterpretedasanon-co-operativeresponse.Yetitisclearthatdespitethisapparentfailureofco-operation,wetrytointerpretA’sutteranceascooperativeatsomedeeperlevel.WecanassurethattherecouldbesomepossibleconnectionbetweenNo.2andNo.3.However,sinceitisaSMconversation,AandBcouldnotseeeachother.Bisactuallyinahurryandhewantstogotothetopicdirectly,butAwantsaeuphemisticway.HereSMisnotpowerfulenoughtoconnectthestatesofmindofthetwopersons.

No.4alsoviolatesMofquantity.Bissupposedtobeconsiderate.

No.5violatesMofmanner.Twosentencesseemnotorderly.

However,inourdailyconversation,theimplicaturesofwordsareeasilydeduced.Sowhydoestheviolationofco-operativeprincipleinSMfailtoenablepeopletoworkouttheexactimplicatures?Theremustbesomeotherfactorscontributingtotheunderstandingofwords.Weshallfurtherdiscussthispointinthethirdsection.Althoughthetwoparticipantsofthisshortconversationdonotviolatemaximsdeliberatelyandpurposefully,theirwordsaremisconstrued.AndthemisconstructionsofSMcanbesortedintothree.

Firstly,thepurposeofSMlanguageisnotdefinite,i.e.,thefunctionsofSMlanguagearenotclear.Linguiststalkaboutthefunctionsoflanguageinanabstractsense,thatis,notintermsofusinglanguagetochat,tothink,tobuyandsell,toreadandwrite,togreetpeople,“whydoweuselanguage?”Indeed,thismustsurelybethemostwidelyrecognizedfunctionoflanguage.Wheneverwetellpeopleaboutourcircumstancesorourselvesoraskforinformationaboutotherselves,weareusinglanguageinordertoexchangefactsandopinions.Theuseoflanguageisoftencalled“ideationalorreferential”。Butitwouldbeproblematictothinkofitastheonlywayweuselanguage.Linguistssummarizethesepracticalfunctionsoflanguagelikefollowing:informative,interpersonal,performative,emotive,phatic,recreationalandmetalingual(Hu2001:10).HallidayproposesatheoryofmetafunctionsoflanguagethatislanguagehasIDEATIONAL,INTERPERSONAL,andTextualfunctions.Ideationalfunctionconstructsamodelofexperienceandconstructslogicalrelations,interpersonalfunctionenactssocialrelationshipsandtextualfunctioncreatesrelevancetocontext(Halliday1985:VIII).

Amongthem,thefirsttwofunctionsareoftenmixedupinSMlanguage.Formostpeople,theinformativefunctionispredominantlythemajorroleoflanguage.Languageistheinstrumentofthoughtandpeopleoftenfeeltheneedtospeaktheirthoughtsaloudaswhentheyareworkingonamathproblem.

Andthemostimportantsociologicaluseoflanguageistheinterpersonalfunction,bywhichpeopleestablishandmaintainacomfortablerelationinasociety.SMisamediumwhosefunctionisratherconfusing.Peopleuseittoconveyinformation,keepintouchwitheachother,sharejokes,expressemotionsorevenpassanger.Buttherecipientcannottellwhichfromwhich,hemightdealwithhisshortmessageswithanattitudethatisunexpectedbyitssender.Let’sseethefollowingexample.

A:“Iplayedfootballthisafternoon,howtiredIam.”

B:“Oh,really?You’reenergetic!”

Theconversationendshere.Afeelstiredafterplayingfootball,andsendsaSMtooneofhisfriendsBtoexpresshisexcitement.ButthisconfusesBastohowtorespondappropriately,orhemaysimplybroodaboutitforquitealongtime.

Secondly,therecipientsofSMmaketheirowninterpretationsbasedonsituationaleffectsandschemata.Thefirstandthesecondsortofmisunderstandingscanbesomewhatoverlapping.BecausefunctionofSMlanguageisnotclear,peoplebegantointerpretmessageswiththeirownexperience.Besides,thequantityofinformationconveyedisofteninadequate,SMleavesalotofblankspacesinwhatpeoplesay,whichtherecipienttendstofillwiththemostnegativeinterpretations.

Thirdly,howtoendSMconversationandwhenistherighttimetoe,writingitisverytimeconsuming.Ifonewantstoenditandtheotherdoesnot,atleastonewillbeunpleasant.ItisunlikelythatbothofthemarereadyforSMconversationatthesametime,becausetwopeopleareintwoenvironments.

IIIThedeficiencyofSMincontrastwithface-to-faceconversationandTelcall

Peoplecanhidethemselvesbehindthetinyscreens,andtherefore,theyarebraverandtheycantellwhatevertheylike.Somanypeoplearenowabusingit.Butisitsuperiortoface-to-faceconversationsandtelephonecalls?Theanswermightbeno.

Firstly,SMlacksbodylanguageandfacialexpressions.Thecommunicativeuseofthevisualandtactilemodesisoftenreferredtoas“nonverbalcommunication”,especiallyinacademicdiscussion.Ineverydayterms,itistheareaof“bodylanguage”(Crystal1997:403).Mostpeoplemaynotbeawareoftheimportanceofitwhentheymessageeachother,becausetheydoitsubconsciously.Thefieldofnon-verbalvisualcommunication,kinesics,canbebrokendownintoseveralcomponents:facialexpression,eyecontact,gesture,andbodyposture.Eachcomponentpe’spersonalityandemotionalstate.Theface,inparticular,signalsawiderangeofemotions,suchasfear,happiness,sadness,anger,surprise,interest,anddisgust.Manyoftheexpressionsvaryinmeaningfromculturetoculture.Inaddition,thefaceandbodysendsignalsaboutthewayasocialinteractionisproceeding.Patternsofeyecontactshowwhoistalkingtowhom;facialexpressionprovidesfeed-backtothespeaker,expressingsuchmeaningsaspuzzlementordisbelief;andabodypostureconveysaperson’sattitudetowardstheinteraction(e.g.relaxation,interest,boredom).

Severalkindsofsocialcontextareassociatedwithspecificfacialorbodybehaviors(e.g.wavingwhiletakingleave.)Ritualorofficialoccasionsareoftenprimarilymarkedbysuchfactorsaskneeling,orblessing.WhileSMonlyprovidesitsrecipientscoresofcharacters(oneshortmassagecontainsnomorethan70Chinesecharacters),thesender’sfacialexpressionorevenhisattitudetowardswhathesaidonlydependsontherecipient’spersonalimagination.TherealmeaningofSMandintentionthusareoftenmisunderstood.

Besides,comparedwithtraditionalconversation,SMlacksproperstressandintonation.Stressreferstothedegreeofforceusedinproducingasyllable.Intranscription,araisedverticallike[′]isusedjustbeforethesyllableitrelatesto.Abasicdistinctionismadebetweenstressedandunstressedsyllables,theformerbeingmoreprominentthanthelatterusuallyduetoanincreaseinloudness,lengthorpitch.Thismeansthatstressisarelativenotion.(Hu2001:71)Atthewordlevel,itonlyappliestowordswithatleasttwosyllables.StresspatterninChineseiseasier,becausewecanjustfocusonsentencelevel,whereamonosyllabicwordmaybesaidtobestressedrelativetootherwordsinthesentence.Sentencestressisoftenusedtoexpressemphasis,surprise,etc,sothatinprinciplestressmayfallonanywordoranysyllable.Forexample,aSMconversationbeginswithasentencelikethis,“IwentshoppingaroundJiefangbeithewholeday.Iboughtnothing.”

Thesentenceisquiteclear,butwhichworddoesthesenderemphasize?Ifthissentenceiscarriedonatelephoneorface-to-faceconversation,itwillnotcauseanypuzzle.

Intonation,andothersuprasegmentalfeaturesoflanguage,performsavarietyofdifferentfunctions.(Crystal1992:173)Themostobviousfunctionistoexpressawiderangeofattitudinalmeanings---excitement,boredom,surprise,friendliness,reserve,andmanyhundredsmore.Intonationconveysagreatdealaboutwhatisreferredtoasthe“informationstructure”oftheutterance.Intonationcanhelptoorganizelanguageunitsthataremoreeasilyperceivedandmemorized.

IVThecasualnessofSMincontrastwithwrittenlanguage

However,wecannotsimplysaythewrittenformofspeechisle,andE-mailisthecasualnessofSM.SMisoftenprocessedunderarandomcondition.Theusermaydoitwhileheishavinglunch,takingawalk,readingbooks,talkingtoothers,orwatchingTV,etc.Hecouldnotfocusallhisattentiononwritingwhathewantstosay.Hehastodoitwithlittlethought.Besides,sometimes,oneSMusermaymessagethreeothersormoreatthesametime.Theoverloadeduserhastospeeditup,andthequalityofSMdecreases.Butwhenpeoplewriteletters,theyaremuchmoreconsiderate.UnlikeSM,sendinglettersisdemanding,sincewecannotwriteletter,littlechanceleftfortheaddressertoexplainit.

Thus,SMismorelikearecordofspokenlanguage,andthenumberofitscharactersisquitelimited(nomorethan70,includingpunctuations).Inthefollowingparts,wefocusondifferencebetweenSMlanguageandwrittenlanguage.

Thepermanenceofwritingallowsrepeatedreadingandcloseanalysis.I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artfulorganizationandmoreconcise,intricatelystructuredexpression.Unitsofdiscourse,suchassentencesandparagraphs,areclearlyidentifiedthroughlayoutandpunctuation.(Crystal1992:181)Bycontrast,thespontaneityandrapidityofSMminimizethechanceofcomplexpreplanning,anditalsolacksrepetition,rephrasingfillerphrases(suchasyouknow,yousee,think)thatassistspeakersto“thinkstandingup”,andthereisnouseofintonationandpausetodivideanutteranceintomanageablechunks.

Theparticipantsinwritteninteractioncannotusuallyseeeachother,andtheythuscannotrelyonthecontexttohelpmakeclearwhattheymean,astheywouldwhenspeaking.Asaconsequence,writingavoidswordswhosemeaningrelyonsituation(suchasthisone,overthere).Writersalsohavetoanticipatetheeffectsoftimelagbetweenproductionandreception.ThisisoutofthequestioninSM.SMusersassumethattheothersideisalwaysreadyforreceptionofSM(actually,itisquitenormalthattherecipientisverybusy),andthatthefeedbackwouldcomeimmediately.ButSMisnottime-bound,andthesituationinwhichbothparticipantsarepresentisrare.

WrittenlanguagetendstobemoreformalthanSMlanguageandismorelikelytoprovidethestandardthatsocietyvalues.DifferentpeoplehavedevelopedtheirownSMhabitorstyle.Somepeoplefrequentlyusepunctuations,suchas“:-)”,“:-(”,“:-=”,“:-*”;someusecapitalizedwordforexample“Oh,TMD”,“I’llTyou”toexpressspecialmeanings.Thesewords,ononehand,makeSMlanguagevivid,butontheotherhand,,anditisbeingupdated.People,especiallythosewhoseldommessageanother,findthemselvestrappedbythesepersonallycoinedwordsandexpressions.

VConclusion

Mobile-basedSMisnotbaditself.Liketheemergenceoftelevision,SMisalsostronglycriticizedforitsdisadvantage.Ifweuseitappropriately,itmakesourlifebetter.Here,severalsolutionsaresuggested.

Intheabsenceofimmediatefeedback,availableinmostspeechinteraction,careneedstobetakentominimizetheeffectsofvaguenessandambiguity.

⑴Beforemessaging,thinkingabouttherecipient’ssituationishelpful,e.g.,istherecipientstillathiswork?Iftimeisnotright,SMmightbothertherecipient.

⑵ThelanguageofSMmustbewellchosen.Wecanusefashionwordsorcoinedwordswhenwemessageanintimatefriends,becausewesharethesameenvironment,andthesewordswillworkperfectlyincommunication.Butiftherecipientisnotsofamiliar,we’dbetteruseformalwords.Inotherwords,howwemessageshouldbebasedonthespecificrecipient.

⑶IntermsofthecontentsofSM,itshould’sanychancethatwhatwesaymightbetakentoawrongway,weshouldpickupthephoneorwalkouttodiscussitinperson.

Fortherecipient,therearesomeothersuggestionswhichmightbehelpful.

⑴Ifwearedoingsomethingveryimportant,suchasgivingalectureorhavingaconference,inwhichdisturbanceisnotallowed,wehadbe,heorshemayquicklyfindthattherecipientisnotavailableatthatmoment.Thus,waitingandfurtherguessingcanbeavoided.

⑵However,itisinevitabletocomeacrossunpleasantwordsinSM,intermsofbothlanguageandcontent.WeshouldbearthisinmindthatmostpeoplewouldsendSMwithlittlethoughts.Ifwedofeelquitebothered,weshouldcallthesenderandmakethematterclearasquicklyaspossible.

Bibliography

Crystal,David.TheCambridgeEncylopaediaof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2.

Grice,H.P.Logicandconversa&J.L.Morgan(eds):

AcademicPress,1975.

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Arnold,1985.

语言学论文 篇四

1.认知无意识性

每个人的认知侧重点不同,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心理结构上,人翻译语言、运用语言、总结语言的方法各不相同。与其他感知觉一样,语言对视觉、听觉、触觉的影响力也相当大,在没有特殊命题的环境下,语言往往会通过环境传递给人潜意识。潜意识强烈,则说明人的行为会向着某种惯性而发展,并不会捋顺思想规律、行为规范而行。同时,认知意义下的语言发展,是依附于人本思想基础、社会外部环境来拟定的,认知语言学需根据哲学思想来创建自己的心智结构、判定自身感知能力。

2.心智体验性

体验是认知语言学的中心思想,与传统科学不同,体验是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以直接主导人的思想,而不需要后天教育。又如人一出生便对世上所有事物好奇一样,体验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思想不同的根本原因。从唯心主义角度看,心智的体验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形式上的语言计算、装饰、总结、统计都是对情感体验的亵渎。从本质思想上看,社会经验、行为要求、语言规范都是限制思想自由飞翔的障碍,但是它们的影响能力有限,真实体验是可以弱化认知语言障碍的。综上分析,“体验”犹如贯穿人身体的血液,感知犹如人的肌肉,它们是建立人思想外观景象的组成要素,也是促进思想与现实发生景象反应的助推力。

3.思维隐喻性

经上文可知,认知是不需要思维逻辑处理的情感,传统哲学对这个情感是排斥的,认为它映射了所有人类的本质执念,让人失去了约束范围,回到了思想自由、思维自由的时代。但是,从理解经验上看,认识语言学是具有一定思维形态的,并非全然忽略逻辑价值。人在社会大环境中,他的思想、行为大多在规范内很少会出现“越轨”行为,所以认识是人行为的感性冲动点,虽然它非常关键,直接能够影响语言体系的建立,但是隐喻的地位却是这个感性冲动点的节点,它能够让正向思维影响人,进而潜移默化干扰人的认知。长此以往,人的体验会自动排解掉思维定性部分,变成体验语言内容。

二、从体验哲学得到的认知语言启示

人的心智是通过认知、学习、实践得来的,从客观角度分析,身体、思想在特定环境、特定事物的化学影响下,它们的空间能动性、情绪感知能力、思维辩证想法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认知语言是人经历的特写,是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从体验哲学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构想,如语言将思维和思想分开,转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在人理解、思索、概括的基础上完成语言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是具有一定认知功能的,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事物。除此之外,体验哲学还能带给认知语言丰富的精神养料、具有主导效果的启示。具体内容如下:

1.语言符号象似性

认知语言经历两论相持、索绪尔、后索绪尔三个时期,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逐渐明朗。早期认知语言的词汇是平面的,语音、语义的解释范围单一,只作为供人们交流的工具。而如今在体验哲学的帮助下,认知语言的词汇逐渐变得立体化、多面化,句法、语法、语言篇幅都可以在格式、语句、词汇的变化下体现语言美。因此,体验哲学的基础学说丰富了认知语言的体裁,使认知语言在大多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备受关注。同时,认知情感会改变语言符号,让语言脱离自身语义,与环境结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经验之言”。这一特征,让认知语言符号失去了理据性,而更偏重于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抒发。

2.思维隐喻的制动能力

(1)使认知语言的体验价值升高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深受情感、社会关系、身体疾病等情绪波动因素影响,在大脑中产生一种冲动基因,这个基因会帮助认知语言扩大情感侵扰范围,成为占据人思维主体的语言要素。由此可见,无论是情感趋势,还是感觉运动,理性思维都可以将这些互不相关的体验组合在一起,变成集合型的认知语言,升华体验价值。

(2)认知语言“思维模式”的构建

体验哲学中将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了一起,认为它们同为人的潜意识。从这个角度考虑,认知语言是完全可以构建符合自身语言风格、语言体系的思维模式,如“时间与金钱”。从概念上看,二者是两种不同特性的事物,但是隐喻思维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时间是人最根本的资源,如自然资源一样,它们的概念是共通的,金钱是人最看重的资源,如生命一样,在潜意识思维中,二者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它们完全可以在认知语言中使用。综上可知,认知语言的思维模式较为抽象,语言结构黏合范围非常大,可以囊括众)壶知道●www.huzhidao.com(多性质不同的词语。

(3)拓展抽象思维在认知语言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与科学论证不同,其体现的体验哲学是一种自由形式的情感和思想,如“理解是看见”,笛卡尔运用视觉域映射人心理情绪变化,让人的心智思维和直观触觉相互联系、相互解释。依靠抽象本体,转换直观事物,这是认知语言今后发展的主要路径,无论是“存在是数”,还是“珍爱是眼睛”,认知在这些语言中的引导能力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语言情感,发人深思。

3.体验情感对认知语言中心意义的影响

认知语言中的符号、顺序、动作与体验情感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形式上的中心意义并不占主导,语言认知效果是在大背景下完成的。体验哲学将认知语言划分成了若干个点,以点带面,将思想倾注到认知语言中,这样情感会成为语言的添加剂,形成较为多元、饱满的中心意义。如同象似性语言一样,认知语言也是有自治系统的,在这个系统中,人在社会上的现实经验、情感认知、生理基础都会干扰中心意义判定。所以,通常情况下,认知语言的解释能力和说服能力并不强,因为体验虽是深刻感悟,但是它们的语言结构对人类真实生活的影响并不大,只存在客观意义,并不具备主观价值。

三、基于体验哲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认知语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体验哲学的丰富和融入下,其语言体系的创建效果显著,在当代语言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下一个阶段,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仍会围绕心智、思维、认知策略等方面依附体验哲学,创建符合自身语言隐喻思维模式的认知体系。

1.体验哲学的主导地位

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根本,从思想、思维、情感等多个角度影响着其语言体系的发展,因此,体验哲学的心智主义可以连通认知语言与其他语言科学,让它们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同时,在体验哲学的主导作用下,认知语言将摒弃掉传统自治体系,采用创新方式,客观、直接地体现情感,让语言更具描述功能,以提升语言的解释能力和说明能力。

2.与客观世界互动

人类是认知语言的使用者,所以认知语言应学会帮助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让心智、思维、情绪帮助人类在社会中处于和谐发展地位,不被孤立、不被遗弃。情感在转换生成语言的途中,势必会经历客观世界的打磨,这种打磨不完全是正面的,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认知语言与客观世界的互动情况可以改变这个影响趋向。由此可见,认知语言要想长远发展、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不仅要提高其认知功能、体验效果和理性思维,还需让其融入客观世界,与世界互动,形成自我语言影响,让认知语言影响人的客观情绪,引领人的社会行为。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的内核,是认知语言走向未来社会,走向普罗大众的必然选择。体验哲学的精髓———认知的无意识性、心智的体验性、思维的隐喻性,给认知语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它联通了自我认知、认知语言、哲学语言等研究领域,呈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学论文 篇五

如语音部分,学生较难掌握的某些元音与辅音存在于某些同学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里,通过这些同学的现场发音并对这些同学的发音进行采集,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颤音的学习,对于民族语言及方言中没有此辅音的同学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维吾尔语、撒拉语、蒙古语等北方民族语言中存在,这些同学的现场发音,让其他同学真切地感受到这个音的发音特点,同时我们将其采集下来,整理到教学语料库中,为教学服务。又如语法部分,语法的组合规则中讲到述宾结构,这种结构是人类语言中普通存在的结构,但两个成分的排列次序不同语言各不相同,汉语中宾语在述语之后,而傈僳语、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中宾语在述语之前。我们通过对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学的语言资料进行采集,丰富教学语料的同时更好地加深同学们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引导同学们去留意与思考这种语言现象。再如语义和语用部分,关于词的象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举出同一词,在英语、法语、日语等语言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学生对自己懂得的语言能自然接受,但对自己陌生的语言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那么在讲这一知识点之前,可要求学生去收集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积发,课堂气氛得以活跃,相关的理论知识大家也很容易接收。作为教师,如果针对不同章节,组织学生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语料,建构属于自己院校的语言学概论教学语料库,那么长期积累下来就是非常可贵的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素材。

二。分组实践:基于调查与报告相结合的教学互动

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或汉语方言区域,他们的母语大多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这是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近三年来,我们给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语言学概论,对所有学生进行细致调查,收集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学生语言基本信息库。这个基本信息库包括有学生的姓名、学号、民族、籍贯、掌握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情况、掌握文字情况等内容。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母语,涉及不少民族语言,如壮语、黎语、藏语、苗语、白族语、畲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彝语、侗语、水语、锡伯语、哈萨克语、撒拉语、珞巴语、土家语、傣语、朝鲜语、布依族语、仫佬语等,还包括不少的汉语方言,遍及各大方言区,如赣方言、粤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及东北、西北、西南及江淮等方言。基于学生语言基本信息库,按掌握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的情况进行分组,这就形成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大部分的调查与报告均以小组进行安排。

语音部分的教学历来是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难点。语音部分要求明确认识语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初步掌握人类发音、准确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国际音标。这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单纯从理论着眼,讲授发音相关原理,学生接受效果就很差。讲语音的物理属性,涉及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等,讲其生理属性就会涉及发音器官、发音部位,这些内容倘若抽象进行讲解,学生难于理解,就需要借助一些实物、运用一些仪器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实际去使用浪纹仪、语图仪等,通过亲自去实践加深对语音四要素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常用国际音标的掌握,除了课堂上通过录音与教师的实际发音,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发音要领去体会外,还需要课外的练习与辅导。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或汉语的不同方言区域,对常用国际音标的学习自然会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点,我们对所有学生掌握民族语言及方言情况进行了统计,建立了数据库,根据不同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对学生进行了分组,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了分组的课外辅导。在学习了语音部分后,让同学们根据给定的语料运用录音软件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及方言进行了录音,鼓励学生运用国际音标进行基本的记音活动。在记音过程中,同学们会自觉地运用国际音标,遇到问题也能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与老师同学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在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中,学生加深了对常用国际音标的认识与运用,进而达到相关的教学目的。语法部分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如何去理解与分析语法现象中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怎样理解语言的普遍特征?如何分析语言的结构类型?这就需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将这些问题细化,例如语法的组合规则中语素是怎样构成词的,结合自己的母语来谈谈这个问题。学生会首先想到自己母语的情况,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查,不得其解时,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在课堂上也能将自己的思考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语言的结构类型可按构词法与句法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让学生首先去考察自己母语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论证,形成研究小论文,分组进行讨论,并请每组代表在课堂上将小组讨论的重要观点进行陈述,这种研究报告的教学形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再如,语言的演变与分化规律性较强,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及亲属语言的关系如何?这一部分的内容实践性较强,可组织学生深入不同阶层、各行业调查语言使用情况,对社会方言的形成及特点有更深入地认识;按所属方言不同进行分组讨论,各地方言有何特点;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亲属语言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研究的历史、方法及重要观点。

三。学生本位:引导民族视野下的语言学创新项目

立足民族院校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创新项目研究,在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中将民族性、现实性与专业性三者融合在一起,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之下,将民俗与语言结合在一起,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调查与现象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在进行语言学概论教学时,我们将所有学生掌握语言及方言的情况作了细致的统计与调查,由于学生人数过百,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种类及汉语方言较为丰富,我们按其所掌握语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我们开展的所有实践活动均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内部通力合作,有些作业是单独完成,但有些作业如研究报告之类,我们要求以小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容成员之间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加强,成员之间加强讨论与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性得以提升,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可申报创新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们指导学生成功申请了与语言学相关校级、省级、部级创新项目,在项目的申请与完成过程中,学生们对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的调查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语言学概论基础的学习,尤其是其中较难的语音部分,这部分在实践调查中显得格外重要,是语言实践调查的前提。在此阶段,这种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转化为一种主动的需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课堂上的有限知识,而是调查实地的鲜活而丰富的生活体验。

少数民族民歌以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深入关注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能运用语言学概论的相关理论对民歌的语言载体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比如有学生是畲族的,会说畲语,对畲族山歌很感兴趣,我们指导学生收集与整理传抄及口头流传的畲族山歌,从语言的角度,对山歌中的韵律、词语及修辞手法进行研究。又如有学生来自蒙古族,会蒙语,对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翰调很感兴趣,我们引导学生收集与整理这种民间山歌,对其中存在的方言词、蒙语词进行探究,考察漫翰调变迁的历史。再如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调查与研究、对土家族哭嫁歌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等,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以语言为载体的民歌、传说、谣谚等又是如此的丰富,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创新项目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极为有力地提升了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效果。语言学概论教学历来重视理论课程教学,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活动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效果。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围绕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出细致安排,对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做出详细的说明。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学生书面作业评定成绩;一部分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评定成绩。这两部分的成绩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40%。书面作业可以是通过文献调查完成的相关教学练习,还可以是通过社会调查形成的书面调查报告,通过研究某一论题完成的研究报告等等,根据其完成的情况评定等级。按学生所属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的不同,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尽量每个小组内部成员所属语言一致,选定组长,有系统地组织实践活动,采取同学互学互评制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意识。笔者结合近三年来的实践教学,探索了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即,构建民族特色的语言学概论教学语料库、开展基于调查与报告相结合的分组实践教学、加强民族视野下学生本位的语言学创新项目研究,对于推进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的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语言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促销合作原则会话的含蓄商业活动

促销是指卖方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信息的一系列宣传、说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人们认识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促销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广告(advertisement)、人员推销(personal-selling)、销售促进(salespromotion)、和公共宣传(publicity)四类。促销,顾名思义离不开销售人员的一系列语言宣传活动,然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不但不会说服顾客,反而会损坏商家的形象。无论任何商业活动,与客户搞好关系都是其主要目的,所以工作人员的语言行为起着首要作用。

会话的一些准则在促销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学家Grice发现人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实际上对话的双方都假设了一些东西,都相信两个人说话的时候是相互配合的,配合过程中,都有不言而喻的信念,这称之为合作原则(thecooperativeprinciple)。合作原则之下又有四条准则:量得准则、质的原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量的准则就是说话要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另外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的信息量,例如:

1.“WhathappenedtoJohn?”他出什么事了?

“Hewasfinedfivehundreddollars.”他被罚五百美元。

被罚五百美元是对提问的回答,如果“他”其实不仅被罚五百美元,还有三个月的监禁,那么这句话的回答就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又如当你在国外学习,参加朋友的宴会时,拿上一杯酒,作自我介绍时:

2.“I’mLiufromChina,ateacherofEnglish.”我是来自中国的刘,英语教师。

3.“I’mLiufromChina,ateacherofEnglish,withawonderfulsalary,unmarried.”我是来自中国的刘,英语教师,收入颇丰,未婚。

例句(2)已经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恰当的进行了介绍,而例句(3)介绍已有多余成分,对方会认为你别有用心。同样在人员促销中要特别注意量的准则,如果信息不足,消费者不能充分了解产品,而不愿意购买,如果介绍过于冗长,信息过多,消费者就会产生腻烦心里,认为介绍过于夸张,而不想购买,或者消费者根本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去倾听一些无用信息。例如:雅芳有限公司的促销人员在介绍其新出产的雅芳清凉洗面霜时是这样介绍的:“雅芳公司新出产的雅芳清凉洗面霜(a),日本配方,特别适合东方人肤质(b),具有清凉和调节双重功效(c),含天然薄荷成分,清凉舒爽,清新宜人(d),泡沫丰富细腻,适合各种肌肤使用(e)。”一句话包含了五条信息a.品名,b.出产商,c.功效,d.新产品特色,e.所适合消费群。此五项信息是买者最关心的主要信息,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如果再添加信息,如将功效在详细化,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生产地址等等全部都加上,信息过于嗦,买者没有耐心再听下去,不仅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反而会使大家由于厌烦而离开,再比如有这样一则广告:

4.Pepsi-colahitsthespot

Twelvefullounces,that’salot

Twiceasmuchforanickel,too

Pepsi-colaisthedrinkforyou.

此广告只有四个短句,却极具说服力,将品名、质量、重量、价格全部包容。虽然简短却让顾客明白Itisagoodbargain.信息清楚,明确,而且短小精悍,这些就是对量准则的很好应用。

质的原则是让我们说实话,说话要有证据,要真心,如果我们说,“Thisisaniceroom.”等于说,“Ibelieveitisaniceroom.”也就是说,说了这句话就不能反回去说“Thisisaniceroom,infact,thisisnotaniceroom.”这就是自我矛盾。但是人们说话时并不是经常说真话的,明显的一种情况叫无害的谎话,英文叫whitelie。有些情况,虽然是明火执仗的谎言,但对方相信你是要和我做真诚的交流,那么我认为你不是要故意骗我,而是要表达其它意思,所以这种信任,这种信念,这种相信对方跟你配合的信念,迫使着自己对这样一个明显撒谎的话作出解释,还有时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故意夸张其词或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这是对质的准则的违反(flout),但却产生一种所谓会话的含蓄(conversationalimplications)的效果。

在促销中,要注意调节遵守质的原则还是违反质的原则,从而使效果更好。如在广告中分有硬卖型与软卖型两类,硬卖型要客观说理,陈列数据,此时一定要遵守质的准则一是一,二是二,不可夸大其词。但是在软卖型广告中则可轻松,幽默运用修辞,此时可以违反质的准则,产生会话含蓄效果。例如:

5.Lightasabreeze,softasacloud(clothes).

6.She’sgotastyleallherown,hersmilecouldbeatupanation,herfragrancecapturedacountry.(perfume)

7.Theworldisshrinking.(magzine)

很明显这些例句都是对质的原则的违反,但却让读者,消费者回味无穷,令人深思,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拿例(5)来说,衣服不一定轻如微风,柔若浮云,但这种比喻却生动的将布料穿在身上的舒适感展现出来,将一种抽象的感觉具体化。

有时在说话中说得不相关是非常难的,即使说话不相关,别人也认为你说得是相关的,这就是相关准则。比方说,你同一办公室的人丢了钥匙,他非常着急,到处找,他问你,“Haveyouseenmykey?”你回答,“Itisaniceday,isn’tit?”这是绝不相关的。但是对方还是认为你说的是相关的,他就认为你是故意不理他,“是不是你把我的钥匙藏起来了?”又如A和B在说话,A说,“IdothinkMrs.Jenkim’snepewisanoldwindbag,don’you?”B说,“Oh,lovelyweatherforMarch,isn’tit?”B为什么说这个话呢?这个话显然不相关,但在当时也可能是相关的,比如说B当时看见MrsJenkim’snepew从后面走过来了,听B的这个话就等于说,“Shutup”,别再说了,后面有耳朵。我们平时就遇到这种情况,别人故意不相关的时候,明显不相关的时候,你仍然能听到弦外之音,听出他的意思是什么。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在与顾客交流中运用此法则。如果客户对你推销、建议的产品特征提出反对意见,就可以运用此法则。如:8.“Idoneedacarthatisverysafeformyfamily,butyoursarenot.”

9.“Youhavetoldmethatyouandyourfamilyneedacarthatisspacious,reliable,durableecnomicandhowdoyoulikeourcars?”

很明显(9)句并没有正面回答(8)的问题,(8)句说的安全问题,而(9)句却巧妙的引出了车的其他性能,以及顾客其他要求,言外之意是您并没有提出安全问题,而且我们的车除了安全之外还有如此多的优点,您为何不考虑一下呢?聪明的顾客当然会明白其中的暗含。这样不仅避免了和顾客正面冲突,还可以把讨论引向其他方面而避免谈论商家本身或许存在的弱点。

方式准则要求清楚明白,特别是要避免含糊,避免歧义,要简短,要有条理,一般说如果有这么一句话:

10.JohnhitBillandBillhitJohn.

那么别人就认为John先打了Bill,然后Bill打了John,这就叫对方坚决相信你是按照顺序井井有条说话。

方式准则的语言要求,也恰恰是促销中广告语言的要求,也是促销人员应掌握的语言技巧。比如说推销人员在电话预约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开头两句抓住顾客,否则将会被无情的拒绝。在电话一开头要留给顾客一个持久的印象,因此,越清楚简明越好。人们对如何使用他们的钱没有兴趣,他们想知道的是“Whatprofitscanyougiveme?”所以要通过电话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产生兴趣,必须一开头就告诉他们该产品的好处,然后想办法见面,如:

11.“殷博士,今天我们打电话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和您约个时间,详细地向您介绍我们的理财服务如何帮助您的资产增值。”

只一句话就抓住了对方的注意力,因为作为businessman,谁又不想多赚钱呢?又如一些广告也是寥寥几字就可牢牢吸引顾客,因为这些广告以消费为导向,而且又精炼、清晰、目的明确如:

,newexperience.

13.Freshupwith7-up.

14.Putonthispaste,itcandispelwind,relievepain.

这就是Grice的合作原则在促销中的作用,但是语言千变万化,博大精深,而且商业活动又要经历各种场合,接触各类人物,所以需要与其他原则合作,融会贯通,才能比较圆满的解释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有时违反合作原则,同时产生各种含义,大家又都可以理解。语言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而促销也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市场营销管理中最复杂、最富技巧也最风险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谁能够把握促销原理,灵活运用促销策略和方法,谁就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宁建新陈观亚:实用广告英语[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3]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语言学论文 篇七

论文摘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O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论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沦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下文将分三个阶段分别研究分析。

一、我国心理语言建设理论研究分析

l-吸收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囤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语言学专著《心理语言学》,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N-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起步阶段(8o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囤内学者们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在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国内学究成果的有桂诗春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彭聆龄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朱曼殊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和常宝儒教授的《汉语语言心理学》。这几部著作都概括了世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有的是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实验材料,有的是以汉语语言事实来丰富心理语言学的内容,表现出中国心理语言学家对本门学科诸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见解。

3.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学者们结合了中国本土的特点,基础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

一是心理词汇的研究。研究者们试图发现二语学习者的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是如何储存的,又是如何从大脑中提取的。董燕萍对中国学生的二语词汇进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对于翻译对等词所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概念表征在大脑中足共享的,但一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要强于二语词名和共享概念的联系;xt,于翻译对等词所不共有的概念元素来说,这种不共有的差异一;h-面表现出一种被“调和”的趋势,另一面.TK表现出一种“独立”的趋势。该研究提出了“二语词汇双语心理词典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董燕萍、桂诗春对双语心理词库的七个表征模型进行了对t:Ic~)-*r.g-,发现其中存在四对冲突:(1)双语概念存储共享与存储独立;(2)概念调节与词汇连接;(3)局部式表征与分布式表征;(4)单编码系统与x2z.编码系统,并进一步说明了“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的合理性。董燕萍、周彩庆则通过实验证明,对于中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来说,集中接触高频熟词的多个义项及其搭配知识,能够很快提高受试的理解性词汇知识,而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义项进行组织整理,则能提高受试的产出性词汇知识。张淑静重点探讨了二语心理词汇和母语心理词汇的差异,发现二语涮汇和母语词汇存在系统性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既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张淑静还采用联想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母语者与二语者的反应类型,探讨了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词而言,二语学习者还没有建立起语义联系,语音联系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主导作用。赵翠莲的研究通过四个实验证明了多义词心理表征的发展模式。

二是句子的研究。李志雪简要介绍了句子理解中的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董燕萍、梁君英考察了动词和沦元构式在二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发现受试的分类随语言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倾向。邓玉梅总结了近lO年来西方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T-加工两大领域的研究成果,多仁简要分折了一B1’-H学研究trl出现的新动向和解决心语学核C.-问题的可能途径。

三足篇章的研究。索玉柱研究r中囤大学生在英汉语篇解中的逻辑推理特征。他发现,从英汉语的差异方面和英汉语的共性来看,逻辑推理的处理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比较类型。索玉柱在研究了中围学生的逻辑推理后发现,中国学生在阅渎英汉语篇时进行连接推理;在理解篇章的过程类型语句(typesofprocess)时,中国学生对汉语的敏感程度明显要高于x,J-英语的敏感程度。而杨炳钧则综述了语篇理解的主要理论(命题理论、式理沦、容量理论),指出了这些理论存在的不足。李绍山在对文本易读性的研究中发现,关键问题是如何对文本的易读性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这对阅读理论和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3Z.。他认为,影响易读性的因素很多,除文本因素外,也不能忽略读者和环境这两个因索。而井世洁、李西君则指出,语篇主Pdi的建构是语篇理解的主要目的,它通过主题推理加工来实现。主题推理存在自动)m2r2~策略性加212两种方式,主题推理加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完善。

二、我国心理语言eleeleN-建设具体应用研究分析

1.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此之前,国内心理语言学界几乎没有实证性研究,而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仍然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包括了一些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桂诗春研究了心理词汇问题,他通过视觉词汇辨i.k实验证明,英语学习者的英汉语共享统一的心理词汇,激活扩散可以在两种语言中交叉进行。桂诗春和李崴在另一项研究中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词汇检索中遵循多数实验所揭示的规律,英语字母或汉字的回述率较高一些;对中国学生而言,两种语言的词汇检索是不同的。桂诗春和李崴还研究了句子的短时记忆功能和特性。他们的实验表明,汉语句子加汉语词表的回述率与外国学者在用英语的受试中所获得的数据大致相同。李绍山使用快速系列视觉显示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要因素,发现命题和熟悉程度是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难度和频率的重要性次之;包括命题和难度在一起的语言变量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大于背景知识所起的作用。李崴利用PDP模型中的交互激活和竞争对记忆的提取和概括进行了模拟,初见成效。

2.发展阶段。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探讨外语教学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涵盖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听力、口语以及阅读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贾冠杰简要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并讨沦了这些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而很多学者研究了阅读的心理过程及影响心理过程的因素。严慧仙也以心理语言学模式为出发点,探讨了阅读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_解决这问题的办法。荣卉讨论_『学生在『蒯谈中趔到的障碍及眼动与阅读障碍之间的关系。蔡旭东提出,心理语言学有关阅渎过程的心理分析及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卡lI关理沦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三、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在研究广度上存在失衡现象。心理语言学涉及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而对语言产生(=f5面的和口头的)和语言习得的研究很少。

2.研究深度不够。虽然学者们进行了不少基础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型,但这些模型往往是借鉴西方学者的模型,或对原有模型稍做修改,原创性还不够。公务员之家:

3、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较低。国内学者进行的实证研究大都以重复性实验为主,或者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思考上,在研究设计上还不够严密,研究结果说服力还不够强。

语言学概论论文 篇八

20世纪末期中国语言学领域的一些人头脑中出现两种比较悲观的认识:第一,汉字改革失败了;第二,确认汉语的词失败了。下面专门针对与第二认识相关的“词”和“字”的理论问题进行讨论。

一方面,词以及跟词有关的词性等问题在20世纪已经引起高度重视,[2]而且相应引起对词和语素(在汉语中一般用一个字记录一个语素)的明确区分的重视。[1]另一方面混淆词和字的人还不少。黄河清等写的一本书在中国内地出版用了术语“词、词典、词组、词义”等,可是在中国台湾重新出版的时候,出版者却违背作者的原意,把这些术语“翻译”成了“字、字典、字组、字义”等,语素“词”全部强行改换成“字”。[3]李赋宁说“以上借字大多数是名词”。[5]不仅语言实践中出现混淆词和字的现象,在语言理论中也出现这种现象。20世纪和21世纪交界时期新出版了两本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一本是徐通锵著作的《基础语言学教程》[12](以下简称《教程》)。第二本是胡明扬主编的《语言学概论》[3](以下简称《概论》)。《教程》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材系列中的教材,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主编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它们都将对21世纪的语言理论的普及产生重要作用。

然而,它们在解决“词”和“字”这个语言理论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教程》作者完全抛弃自己与叶蜚声合作的《语言学纲要》[13]的有关观点,“冒险”超越公认的研究成果(《教程》序言第3页),否定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的结论,而认为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

《概论》比较好地继承了“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这个语言的普遍理论。但是,对于什么是“字”,以及“字”和“字母”、“词”到底是什么关系仍然没有清楚地进行论述。

“词”和“字”这个20世纪已经基本解决的语言问题,又被带到了21世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词”和“字”从表面上只是一个术语的区别,“实际上涉及到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教程》第35页),甚至影响语言的发展。其中关于“字母”和“字”的问题是普通文字学中“最基本的问题”[10]。我们希望跟字和词有关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形成学术讨论的活跃气氛。正确认识它们,对语言及其文字的研究和应用也非常有意义。

2.《教程》中的“词”和“字”

《教程》认为英语那样的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词”和“句子”,而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这是对汉语认识的一种倒退。

《教程》一方面认为英语的“word”翻译成汉语叫做“词”(《教程》第29页),另一方面又把英语的“i,sway,why,bye-bye”跟汉语的“爱,岁,外,拜拜”都当做由相近音素的构成的“字”(《教程》第29页)。这不是明显地把“词”换成了“字”的说法吗?

为了证明“字”在汉语中的基本地位,《教程》提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的3个特点:现成性,离散性或者封闭性,心理现实性。这3个特点除了离散性或者封闭性,都是在强调“语言社团直觉的回答一般都是正确的”(《教程》第33页)这个“直觉”性质的观点。而且从“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说”、“字正腔圆”、“你敢说一个‘不’字”等说法中,确认“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教程》第33页)可是,我们也可以说“革命人民的字典中没有‘屈服’这个字”[15]。“屈服”明明是两个字,怎么是一个字?这不是又从直觉上否认了《教程》确认的“字”的存在?

其实直觉往往与科学可能产生矛盾。例如,直觉告诉我们:太阳跟着地球转动;火车窗户外面的风景在运动而火车没有运动。可是,这些都是跟事实相反的错误感觉。周有光用事实驳斥了语言类型决定文字类型的错误直觉,说明宗教等文化的传播决定语言选择文字类型。[16]这说明直觉不可靠。

《教程》认为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有“词”和“句子”两种,句子是“最大的语法结构单位”,是“最小”的“表述单位”(《教程》第22页)。其实,句子不一定比词大,词不一定比语素大,例如“home?”是一个句子,用一个词、一个语素充当。可见,句子、词、语素是性质不同,不是大小不同的语言结构单位。只有句组、词组、语素组才能分别与句子、词、语素构成必然的大小关系。

《教程》认为英语的句子虽然是临时组织的,但是句子中由主语和谓语两根柱子支撑的框架是现成的、封闭的。所以英语句子也是基本的结构单位。这会带来两个矛盾的问题:第一,汉语的句子为什么不是这样?第二,英语的词组为什么不是这样?

《教程》说英语的“语素,直到20世纪初期才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至于一般的人只知道有词,而不知道有语素。”(《教程》第28页)其实,汉语中的“词”也是这个时期得到关注的。1907年章士钊《中等国文典》第1页说“一字可为一词,而一词不必为一字。”如果使用汉语的一般人不知道有词,就像《教程》第31页说的:“老百姓怎能有办法把词找出来!”,因而否认汉语存在词;那么使用英语的一般人不知道有语素,是否要否认英语存在语素呢?

强调英语的“词”是现成的,汉语的“字”是现成的。这正好说明两种语言在书写习惯上的不同。因为英语等语言普遍把词作为书写单位,不仅有字之间的排列距离,而且有更大的词的排列距离,而汉语的书写中只有字的排列距离。熟悉书面语的人各自习惯地加强了自己对“词”和“字”的注意,从而忽视了对其他单位的注意。

其实,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对于那些不懂得书面语,我们叫做文盲的人来说,他们恐怕既不知道什么是“词”,也不知道什么是“字”,他们只知道自己说的和听的话语。如果都按照一般人的直觉去认识语言,那还有什么语言科学呢?况且科学的普及可以改变一般人的直觉。我们不能让错误的直觉来改变科学。

《教程》拿“游泳”这样的特殊的离合词来否定汉语的“词”的存在。可是“什么”、“桌子”、“国家”等等,是不能够否定的。即使在英语中,“词”也是一个习惯认识问题,有些从词组变化来的词,首先在中间用短线条连接,然后才逐渐取消连接的线条。有些意义上是一个整体的熟语,因为是明显不同的词固定组合的,仍然分开成不同的词书写。

《教程》中说的“字”其实是文字单位“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汉语的书面语素。因为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的“字”基本上记录语素的。可是,《教程》又否定自己认定的“字”是“语素”,说“字相当于印欧系语言的词,而不是语素”;因为语素不是声音和意义关联的基础,“无法与概念相联系”(《教程》第34页)。其实语素分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只有不成词语素才不跟概念发生直接联系。然而在现代汉语中的“字”记录的对象,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这种不能能够单独做词用的语素。

可是,汉语的“字”不是有很多都是这样的不成词语素吗?例如“金子”这个词中的字“金”和“子”不是分别与概念发生联系的,为什么不叫做语素,而叫做与英语“词”相当的“字”?《教程》说“‘文字’这个字组有两个意思”(《教程》第370页)。那么“文字”中的“文”和“字”是合作表达一个概念,还是分工表示两个概念?

因此,《教程》认为汉语形成“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结构格局”(《教程》第33页),这个结论不可靠,也不明白。第一,一个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不一定对应一个概念。对应一个概念的字,只是适合汉语中的单音节单语素的词。单音节单语素的词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多,所以《教程》说“五言诗、七言诗、万言书中的‘言’说的都是字”(《教程》第33页)。第二,一个字记录的语言单位也不一定对应一个音节。例如“花儿”是两个字记录一个音节,“氵里”是一个字对应两个音节。第三,在没有文字以前的汉语中,没有字,也就没有“1个字”跟“1个音节·1个概念”的口语单位形成“结构格局”,除非一定把“语素”叫做“字”。第四,在“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结构格局”中“字”,不知道到底是“文字”单位,还是“语言”单位。

《教程》一方面说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相当,一方面在谈文字的时候又把英语的书面词形叫做“字”,说英语的“book”是“通过字母的拼合书写出来的字”,“英语的字属于文字范畴,语言学可以不研究”,汉语的字既是文字范畴单位,又是语言范畴的单位。(《教程》第372页)为什么要把不同性质的单位都叫做“字”?为什么不能把汉语的文字范畴的“字”和语言范畴的“字”用不同术语区分开来?好像都是为了照顾老百姓的直觉说法。

至于《教程》认为“浅”是形旁“水”和声旁“戋(小)”的意义交叉的结果(《教程》第105页),把字的结构当作词的结构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分析。

3.《概论》中的“词”和“字”

《概论》跟《教程》有方向上的不同。但是,我们在肯定《概论》的方向的同时,也想指出它在字和词的关系上存在的一些不明确的地方,以便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彻底的认识。

《概论》虽然用了“字”这个术语,但是始终没有解释什么是“字”。而且《概论》试图回避用“字”这个术语,采用“字符”的术语来代替。于是,又陷入了“字符”一个术语涉及“字”和“部件”、“字组”3个概念的混淆中。

《概论》首先用“字符”表示文字中的最小又自由的基本单位“字”这个概念。它意识到汉语“字”和英语“字母”的相同性质。例如,“无论哪种语言,字(外语是字母,汉语中是汉字)是文字单位”。(《概论》第108页)即使采用“字符”术语,还是意识到了。例如“‘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例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概论》第242页)

用“文字符号”或者“字符”表示“字”的概念,可以避免对“字”的一些传统误解,但是又会带来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没有把语音中的音节叫做“语音符号”?符号属于语言,是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实体单位。音乐上的音符也是形式和内容结合的视觉符号。而“文字”应该是书面语言符号的形式,如同口语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因为“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概论》第148页)。因此这里的“文字符号”实际上指“书面语言符号”。第二,“字符”虽然统一了“字”和“字母”的术语分离的现状,但是,与下面的“部件”、“字组”的含义又发生矛盾。

《概论》又用“字符”表示形体结构复杂的字内部的“部件”这个概念。它把“字符”跟语言单位的声音和意义的不同的直接联系分为“意符”、“音符”、“记号”。(《概论》第242页)这里的“字符”实际上是指不同的“部件”。然而,“部件”对于“字”,就像“声母、韵母”对于“音节”的关系。“部件”可以单独构成单纯的“字”,可以合作构成复合的“字”,如同语素可以构成单纯词和复合词。

《概论》把“单纯字”和“复合字”分别叫做“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说“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概论》第244页)。这就好比说“复合词是由单纯词组合的词”。所以,“字符”有时指“部件”,有时指“字”。其实,应该说“复合字是由多于一个的部件构成的字”。

《概论》又用“字符”表示为了记录一定语言单位的需要用字组合起来的文字单位“字组”。它把英语的“sh”、德语的“sch”当做一个“复合字符”(《概论》第244页)。“sh”、“sch”应该是用“字组”记录一个音素,如同汉语用“花儿”一个字组记录一个音节,用“sky”一个字组记录英语的一个词。这跟前面说的“字母”和“字”的相同地位又造成矛盾,而且跟教材说的有人错误地把表音字中记录一个词的“字组”和表意字中记录一个语素的“字”等同起来(《概论》第248页),也发生矛盾。

语素文字不一定每个语素都用一个字记录,音素文字也不一定每个音素都用一个字记录,虽然它们在理论上在主体事实上分别是这样记录,但是不排除为了经济原则和特殊需要出现记录功能的例外。判断一个文字单位是不是独立的字,主要看书写中是否最小又自由[9],而不需要看是否一定单独对应一个语言单位。我们为什么不会把“花儿”当做一个“复合字符”?因为用来书写这个音节的视觉形式是明显的两个自由的文字单位。同样“sch”也是3个自由的视觉单位合作书写一个音素。

《概论》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但是,它对于混淆文字和语言等关系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明确的批评,是语言学概论教材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例如,有人看到古代汉字一个字基本记录一个词,就以为现代汉字也是词文字;有人看到汉字记录的语素在语音形式上是一个音节,就说汉字也是音节文字;有人把通过语音表达意义的文字跟直接表达意义的图画等同起来,说汉字是怎么神奇[14]有人把记录英语词的“字母组合”,跟汉语的“字”等同,把英语文字的“字母”跟汉语文字的“部件”或者“笔画”等同;有人把文字的篇幅长短当做判断语言的繁琐和精练的标准;有人把汉语的“字”当做“词”,说汉语词汇贫乏;有人把汉语的“字”当做“语素”,说“字”构造“词”。这些观点,《概论》都进行了有力的批评(《概论》第246页,第249页)。

但是,《概论》说到,把现代汉语的词语跟书写它们的字等同起来,使人错误地觉得“汉语就那么三四千个单词。其实,《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一共有3500个字,不等于3500个词。这就跟有人误认为西方语言只有26个‘字’一样荒唐。”(《概论》第249页)这就有些矛盾了。前面认为汉语的“字”跟英语的“字母”都是“字符”,可是这里又不把英语的26个字母当做26个“字”。如果既不能把字母当做笔画、部件,又不能把字母当做字,那么字母还有什么身份可以选择呢?

4.“词”和“字”的语言地位

汉语中有没有“词”?英语有没有“字”?人类语言中有没有普遍存在的“词”和“字”?有!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者不仅进行了许多零散的理论探讨,而且产生《现代汉语词典》那样的实践性成果,把词意识引进了汉语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彭泽润[6][7]、司玉英[10]等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

有个人的名字用了一个由“王”和“敖”两个部件左右结构的罕见字,在报纸上可以临时创造这个字,在电子报纸上只能用两个字加引号写成“王敖”的方式来表示,到了银行办理储蓄业务,就无法在电脑中找到这个字。[11]

《概论》第244页说“……是分音节书写,还是分词书写,这些就是字符的书写规则”。《概论》这样把文字的书写规则分为“分音节书写”和“分词书写”两种方式,也是普通文字理论的巨大进步。这说明语言学概论教材已经开始更多地注意到:英语按照词书写口语的特点,跟汉语的书写不同。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尽管《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85年公布10多年了,尽管英语一直按照词书写,然而,由于有些人把英语的书面“词”跟汉语的“字”错误地等同起来,所以一直对这种区别视而不见。

但是“分音节书写”正如把汉字当做音节文字是错误的一样,它没有从文字本身看问题,应该是“分字书写”。例如“花儿”是一个音节,分成两个字写,不能说是“分音节书写”。

任何文字必须首先分字书写,然后进一步决定是否分词书写。这样根据文字单位的书写距离可以分为“字距”和“词距”,从而形成人类文字书写语言的两种基本方式:“字式书写”(分字书写)和“词式书写”[8](分词书写)。像现代多数语言的书写一样,英语书写既有“字距”又有“词距”。汉语用拼音书写也是这样,国家因此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但是汉语用汉字书写到目前为止,除了标题、广告等特殊处理的需要,一般只有单纯的“字距”。把英语的词距错误地理解成汉语的字距,从而把英语的字组记录的书面词和汉语的字记录的书面语素错误地等同起来。这就是人们经常把英语的“字组”或者“书面词”,跟汉语的“字”或者“书面语素”等同起来的原因。

我们应该明确:“词”是最小又自由的形式和内容结合的静态备用的语言实体单位;“字”是最小又自由的视觉形式的备用的语言形式单位;“音节”是最小又自由的听觉形式的备用的语言形式单位。可以通过下面的语言结构图形更加系统的看到它们的相同特点和不同特点。平面之间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字”属于视觉形式平面,词属于形式结合内容的实体平面。不同层次之间不是数量上的大小区别,而是在同一平面中性质不同的单位,“字”和“词”在层次关系上都是“最小又自由”的静态层次。“单位”是可以从形式上切分的,“特征”一从对比中发现的。因此,不能把“语义特征”当做最小的语义单位,正如不能把“语音特征”当做最小的语音单位。

参考文献

[1]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j].北京:《中国语文》,1999,(3).

[2]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j].北京:《中国语文》,1999,(2).

[3]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4]黄河清。《dictionary和“字典”、“词典”、“辞典”》[j].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1,(67).

[5]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彭泽润。《字母和字是同级单位》[j].南宁:《阅读和写作》,1988,(3).

[7]彭泽润。《普通文字学中的“字”以及有关理论问题》[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1).

[8]彭泽润。《汉语拼音正词法和汉语的词式书写》[j].北京:《语文建设》,1998(2).

[9]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214.

[10]司玉英。《文字学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字母”与“字”的关系》[j].延边:《汉语学习》,2001,(4).

[11]王有卫。《汉字到了该定形的时候了》[j].香港:《语言建设通讯》,2001,(67):4.

[1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4]袁晓园。《汉字的优点与语言文字理论》[a].《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272.

语言学概论论文 篇九

论文摘要:意义建构是语言使用的本质所在。虽然有关意义的研究在语言学诸多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意义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从合成理论的视角来看,意义建构系人类心智作用与客观世界而生成的概念表征,这一概念表征承载了特定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兴起,其研究定位和理论思想在随后的语言研究中产生了强大和深远的影响。认知语言学旨在语言、心智和经验三者之间建立内在关联,提出“体验认知”的核心论点。这一论点强调人类心智和概念构成与其身体和周围环境的互动作用存在正因果关系,对于决定意义建构的真值条件论说和内省主义论说均给予了驳斥。作为新近崛起的学科和思潮,认知语言学指出,语言使用实现两种功能:(1)语言形式和意义彼此匹配的象征功能;(2)语言形式和意义匹配体在交际行为人之间相互识别、作用的互动功能。该两种功能的实现都与语言的意义发生关系,且这一关系反映出语言使用之于客观世界表达、传播意义的本质。在此理念下,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语言的意义自古以来是语言学领域各方论争的焦点。真值条件学者眼中的意义强调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对应关联,而内省主义学者笔下的意义突显概念在连接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重要作用。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分支,认知语言学试图对语言的意义给予新的解读。为此,框架、心理空间、概念合成等理论构念相继出现。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一概念合成理论一为视角,探讨在该理论框架下语言使用中意义建构的特征和过程,进而对合成理论之于意义建构的阐释进行一定的审视。

一、合成理论简述

合成理论也称为概念整合或概念合成理论,其重要创见在于明确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建构不是各构成单位的累加,而是各构成空间的跨域合成,并据此产生语境条件下的特定语义。合成理论与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尤其是心理空间理论更是直接给合成理论注入了思想构念的精髓,以至于部分语义学者将合成理论视为心理空间理论的扩充和延续。

合成理论的首创者是引领当代认知语言学学科思潮的两位重要学者Fauconnier和Turner。Fauconnie创建心理空间理论,试图依据对心理空间中概念化的阐释来解决意义建构中的诸多久而未决的问题。Turner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文学文本中的概念隐喻,他旨在揭示语言隐喻在人类概念认知中的过程和特征。两位学者致力于语言研究的认知导向,探寻人类认知在语言使用中的具体表征和体现。然而,在具体实践中,Fau-connier和Turner都感到心理空间和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在阐释意义建构中的问题和不足,在所谓的输入空间语义引发的新增意义面前无能为力。例如:

例(1)That surgeon is a butcher

例(1)展现给受话人的是一幅充满隐喻意义的意象。该意象表征出surgeon和butcher两个概念空间,其中,每一个概念空间类似于一个集合体,分别由下属的多个子集构成。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例(1)反映上述两个概念空间之间的映射(mapping),其整个语句的意义为surgeon和butcher两个概念构成(conceptual struc-ture)的相加之和。可是,例(1)的意义远不是其构成概念空间的简单映射。无论是心理空间理论还是概念隐喻理论,对于该例所隐含的“那位外科医生的技术像屠夫一样的粗劣”这一层意义都没有办法给出解释。

鉴于上述问题,Fauconnier和Turner于2002年发表论著,提出概念整合或概念合成理论,简称合成理论,意在对例(1)中出现的及其他心理空间和概念隐喻理论无法解决的语义问题予以阐释。

合成理论构建的是整个语句的整合网络,这一整合网络建立起解释新增意义的机制。合成理论认为,整合网络由下列空间构成:类空间、多个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类空间对输入空间起着连接和制约作用,具有抽象属性。多个输入空间与生成的语句直接发生关系,决定整合网络的概念构成。合成空间是整个整合网络的关键所在,标志着合成过程的完结及新增意义的产生。

合成理论综合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思想,成为该学科领域的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理论对语言使用中隐喻、反事实句等现象的新增概念构成,即意义建构,提出了新的解释。

二、意义建构的概念性

在认知心理学中,对“概念”一词的解读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概念的抽象性体现为客观世界的人、事、物经人类的感知系统,在其心智中生成特定的感知表征单位,并最终内化为具有意义的概念构成。作为抽象的客体存在,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却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之间搭起了桥梁,成为语言使用的意义单位。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概念一般表征为特定语言中的词汇、短语和语句。例如,现实生活中,“狗”这一客观世界中的客体存在与人类发生关系,对其感知系统造成刺激,形成感知表征单位。该感知表征单位在人类的心智中固化为一个有关“狗”的概念,具有原型(prototype)属性,产生典型差异效果(typicality effect),指导人类对于不同种属的“狗”的认知。现实中,有的狗距离原型较近,狗的特征明显;而有的狗离原型较远,所具有的狗的特征模糊。但是,无论距离原型近或远,特征明显或特征模糊的狗都归于“狗”的种属。人类所取得的“狗”的认知原型,即有关“狗”的概念,因人类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分别为汉语中的“狗”、英语中“dog”和德语中的“hund”等语言表现形式。鉴于上述讨论,概念,作为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类心智而产生的抽象客体存在,具有两个根本属性:

首先,概念是认知的,人类之于客观世界形成的概念离不开心智这个认知系统。所谓心智,从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观点看,指的就是人类的头脑,即支配和制约人类一切思维和行动的身体器官。常言道,“头脑主宰人的一切”,就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头脑在人体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研究发现,人的头脑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大脑、小脑、脑干、脑下垂体和视丘下部。这五个部分中,大脑占据头脑总重量的约85%,在整个人脑构造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它控制着人的各种思维、语言等活动的能力。因此,如若大脑丧失了功能,人脑将失去工作的可能,人类也就不再具有认知意义上的思维、语言等能力。在人脑中,主导大脑认知能力的是构成其内部结构的神经系统,即人脑内的脊椎和众多的神经组织。大脑的神经系统包括许多盘根错节的神经元,其主要功能是在人脑和身体之间传导信息,支配、引导人类的行动。

以上论点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心智认知能力具体体现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概念能力,换句话说,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生、内化的概念是人脑中的大脑组织与客观世界具体的人、事、物发生某种关系,进而由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构成特定的表征意象。这一意象反映出表征对象的典型特征,形成人对于该对象的认知和认识。所以,概念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心智表征单位,它的根本属性无疑是其所具有的认知性。

其次,概念具有意义的根本属性,且概念的意义性是通过语言等符号来予以表述的。从交际角度看,语言是人类赖以相互沟通思想、传递情感、施为行事的工具。而且,语言使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建构,也就是说,语言使用的根本特征是其所具有和传递的意义。

概念与语言体现出相互依托的关系。概念,作为人类思维的形式和表征的单位,需要语言予以承载、表达和传播。相反,语言也离不开概念的充实和丰富。没有了概念,语言将成为空洞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语音和文字等符号,无异于人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随口发出的声音或涂写的符号。语言使用过程中,真正使概念和语言发生内在关系的是两者所具有的意义,也就是说,语言使用实现了概念的意义性向语言的意义性的对接和转化。在语言研究中,意义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对于该课题,各方学者争论不断,各执己见。Chapman指出,以真值条件论者来看,意义体现为语言和客观世界的指称对应,只有对应,意义才能够产生。因此,如果说出Zebras have wings这个包含“zebra”和“wing”两个概念的语句,那么,人们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长有翅膀的斑马”和该句所陈述的命题相一致。如此,整个语句所表达的意义才能够成立。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建构是语言对复杂的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的过程,意义建构的本质是其认知层面上的概念性而不是对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的语言性。这一论点引出的结论无疑是,意义产生的根源是人类认知系统所形成的概念,而不是交际层面上所使用的语言。意义是概念的内涵,而语言则是概念的载体。鉴于意义和概念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意义建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讲,意义体现为概念的根本属性。

转贴于

三、合成理论对意义建构的范式建构

在认知语言学中,框架、域和心理空间等术语相继出现。这些术语虽然出处不一,但互相十分相似。框架是框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心智对客观世界建构的知识构成。 根据Fillmore的观点,框架是人类图式化的经验,这些经验具体表征为概念并储存于人的长期记忆中。人类现实经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概念构成,而这些概念构成分别在人的心智中形成不同的框架,支配并影响着人的思维和活动。Fillmore指出,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于人们心智中的框架而存在。因此,具体语境中,如要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意义就不能脱离与其相联系的框架。Langacker的域理论,如同框架理论一样,目的在于对语言的意义问题进行阐释。他提出“域”这一术语,用来指称人类心智中建构的知识构成。Langacker指出,域指的是人类的认知实体,具体为心理经验、表征空间、概念或概念复合体。另外,Langacker把概念的域分为基础域和抽象域,认为概念的构成不只涉及某一个域,而往往包括多个域。这些多个域组成特定的关于该概念的域矩阵,制约着人们对该概念的应用和理解。心理空间始于Fauconnier创建的心理空间理论。该理论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前身,主要研究意义构建这一语言使用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意义建构涉及两个过程:心理空间的建立和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Fau-connier指出,所谓心理空间是指“我们思维和说话时不断延伸、扩展的概念构成,这种构成不具有全面性,允许话语和知识构成分成不同的部分”。心理空间构成包含特定信息的概念空间区域,在语言使用形成特定的语义单位。另外,各个心理空间之间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生映射关系,其映射关系便决定着语言使用的意义建构。在认知语言学中,真正的意义建构指的是词汇层面之上的语句和语篇的意义构成。

认知语言学强调概念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意义建构的表征单位是概念,并且概念的形成,或称概念化,与人类的亲身经验有着密切关系。语言使用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向性活动,体现为人的一种具体亲身经验。故此,以认知的观点看,概念化来自于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

概念合成理论是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阐释意义建构的语言学理论。这一理论反映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下面,本文依据该理论对意义建构这个语言使用中的根本问题作一简要探讨。参见下例:

(2)In France,the Lewinsky affair wouldn't have hurt Clinton

例(2)中的虚拟句法结构表明该句命题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反事实性,而整个语句命题的意义建构绝非该句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合成理论认为,语句的意义建构是其组成部分(心理空间)的概念表达经过合成,产生新增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是认知的,意义建构的关键在于其概念的形成,语言仅仅是表达概念意义的符号载体。

从合成理论的观点看,例(2)的意义建构始于语句的整个整合网络,该网络共包括四个心理空间:类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和最终产生新增意义的合成空间。类空间位于整个概念整合网络的上端,对各输入空间起到连接作用,制约并影响着语句的意义建构。例(2)建立的类空间包含“Country,politics,head of state,morality”等。整合网络的中部分别由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组成。其中,输入空间1提示的是有关美国政治的一个空间域的概念构成,具体有"US,Clinton,President,Lewinsky,extra-marital relation-ship,hurt"。输入空间2的概念构成是"France,presi-dent,extra-marital affair,not hurt"。居于整合网络的底部便是整个语句在特定语境下意义建构中的新增意义所在,即所谓的合成空间的概念构成,具体由"France,Clinton,President,Lewinsky,extramarital af-fair,not hurt"组成。

例(2)中,介词短语In France在合成空间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起整个空间的概念构成。

因此,Fauconnier的Turner称之为空间建立成分(space build-er)。例(2)的整个语句分别包括American politics和French politics两个域,组成整合网络的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发生映射关系,并最终促成合成空间的形成。合成空间的成立标志着语句意义建构的完成和实现,含有输入空间并不具有的新增概念构成信息,也就是语句表达和传递的意义。

四、从语用学角度看合成理论的不足

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对多个输入空间中的概念构成经过映射形成诸如类比、隐喻、虚拟等意义建构的问题提出了概括性解释。根据合成理论,如要理解语言使用的意义,就必须建构起类空间、输入空间的概念构成所组成的整合网络的认知模型,以及合成过程所衍生的新增意义。自提出以来,合成理论在语言研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导了当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合成理论也受到一定的质疑和批评。例如,Brandt就明确指出,合成理论未能对新增推理信息的过程给出详尽的阐释。Sper-ber和Wilson指出,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分别由显义和隐义)组成。显义独立于语境而存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语义意义,而隐义却依赖于语境而存在,与所谓的语用意义相一致。根据Sperber和Wilson,语言使用中对显义的解码须先于对隐义的解读。尽管认知语言学强调语境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但合成理论做出的例证分析仅限于Sperber和Wilson所说的显义,也就是语义意义。对于语用意义层面上的隐义,合成理论并未给予阐释。从文中例(2)看,合成理论解决了"If Clinton is the President of France.he will not be hurt for his extra-marital relationship with Lewinsky"这一显义的解读,但对于该句诸如"Extra-marital affairs nee not allowed in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Extra-marital affairs nee allowed in politics in France"."Extra-marital affairs are,actually,not s0 terrible"以及"Clinton hit the skids for his extra-marital relationships with Lewinsky"等特定语境中可能传递的隐义歧义现象,无论是Fauconnier还是Turner都没有给予解答。综上所述,合成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义层面上意义建构的静态解读问题,但是,由于这一理论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对于语言使用中具有动态性质的语用意义,即言语交际的特定语境意义,尚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9篇《语言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语言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言学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7篇09-15

语言学论文(优秀7篇)07-04

语言学论文优秀8篇07-03

语言学概论论文【最新10篇】07-03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6篇02-20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6篇10-04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180 17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