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优秀5篇

2024-01-02 16:19:33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壶知道整理的5篇《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篇一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标准化建设; 紧迫性; 建设路线图; 功能技术

一、引言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建立可供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关于实际已存在或潜在问题标准的活动(ISO/IEC Guide 2,2004)。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同时提出要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研究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加快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作为会计信息化核心与基础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其标准化体系建设无疑应当先行。我国信息化会计系统已经走过30年,成熟的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夯实了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基础,然而,面对SOX法案对会计控制与审计提出的高要求,面对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和信息系统审计的高标准,面对我国会计信息可靠性亟待加强的严峻形势,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已成燃眉之急。

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体系的紧迫性

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未来几年面临着进一步推动企事业单位整合提升内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制度信息化、内部控制信息化、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化,为对外报告和内部管理提供更有力的决策支持等任务。而这一切,又必须在很大范围上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得以实现。

(一)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的重中之重

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离开以货币为基础的财务数据与信息的提供,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就失去数据支持。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子系统的数据集成需求与日俱增,为此,会计信息系统的接口标准化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深入,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与集成、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编码标准、业务流程构建、系统维护和升级、系统评测等方面也亟需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标准,以期将这些标准规范作为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安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的保证。我国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国家行业标准(以下简称《ERP规范》),旨在规范我国的ERP市场,确保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良性地发展。而其中的总账、自动分录、成本、应收和应付等多个子系统与会计直接相关。从中不难看出,只有先形成以货币为基础的会计子系统的标准规范,企业的ERP系统标准规范才能进一步形成。

(二)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会计信息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火车头,离开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计信息化的过程可概括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会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会计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四个核心内容(杨周南等,2011)。而无论后三个核心内容如何变化,都难以离开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这一首当其冲的核心内容。会计信息化旨在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推动IT在会计中的普及应用,而无论哪一层面,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可见,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必须以会计信息系统为起点和基础,以避免不规范和不统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会计信息化要建立一系列标准化体系,它既需要管理标准,也需要技术标准,但都必须以会计信息系统标准体系为依据。

(三)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会计的核心竞争力高低体现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而高质量的信息又必须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为依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为会计信息失真所困扰,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数据输入、处理与输出的流程人为干预太大。虽然近30年来多数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仍然难以摆脱不规范的羁绊。会计信息的增值在于对会计数据的压缩与冗余的处理,但要使其数据压缩与冗余的处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唯有通过对会计系统这一“生产工厂”的数据、流程、信息等要素加以标准化,才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正得以提高,也才能不断提升会计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尽管目前会计系统生产财务信息能力不断加强,但我国信息化会计系统开发应用,与SOX法案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等要求尚存较大的差距,因此就可能给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及时从标准化入手对会计系统加强控制,就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四)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内在要求

信息系统的优化演化与涨落有序等自然规律,决定其生命周期的永动性,处于IT深入应用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前行,要不断探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顺应其日益变化的环境,就必须以其标准化作为起点与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健康快速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边缘化的议论不绝于耳,但其产出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其有自己的边界和唯一性,而要使其更好地独立于众多的企业子系统,就必须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这一系统,才能保证其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否则,它就有被另外一个对如何提供信息、分析、鉴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的视角的行业所取代。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篇二

1.1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上,由于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林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严重滞后,设备、信息设备设施及信息交换手段都较为落后,内网和外网在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1.2缺乏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权威性、指导性文件

在当前林业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性文件,这就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上都自成体系,不仅存在水平低的问题,而且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不仅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而且共享性较差。

1.3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对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林业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3S等专业技术知识,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与林业专业知识相结合。但在当前我国基层林业部门,这种综合性的技术人才较少,严重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4政府对林业信息化的推动和保护作用有待加强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就为我们在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方面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资源和产品的知识产权缺乏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而且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这对我国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前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保护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林业各方面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从而加快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加快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措施

2.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但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还需要从思想上对林业信息化发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特别是作为林业部门的领导干部,更需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林业信息化来加快推动林业现代化的实现。作为林业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需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扎实推进,亲自对各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部署和协调,督促林业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都能够落实到实处,亲自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作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者,需要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带头进行学习和宣传,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林业信息网络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来加快建立林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从上到下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林业信息系统需要以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为枢纽,并与各省市县的林业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联接,实现林业信息采集、编辑、整理和传输的一体化,利用市场化方式来进行运作,从而加快推动全国林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全面覆盖,确保林业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2.3加强林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林业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所以需要加强林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加快林业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同时还要强化对林业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在掌握扎实的林业基础理论上,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技术,从而更好的推动林业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林业信息化体系,使林业能够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2.4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为促进林业协调发展服务

通过林业信息网络系统这个平台,可以进行林业政策法规和林业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更好的展现林业风采,提高林业的知名度,这对于整个社会对林业的深入了解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林业的最新政策进行,在网上开辟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进行林业技术信息竞技问答,从而为林业工作者积累更丰富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林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2.5促进林业信息和物流互动发展

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所以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快推动物流的远程化和规模化发展,将互职网和现代物流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供应链,确保林业生产企业流通成本的降低,使林业企业和林业产品经营者对市场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加快推动林业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解决林业信息闭塞的问题,利用快速、便利的物流来加快推动林产品的销路,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

2.6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要求下,需要林业科学的整体布局、运行模式等都需要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快推动林业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具有较强开放性、流动性、竞争性和协作性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同时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快、淘汰快的高新技术,大力应当支持公益的林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对有市场潜力的信息服务,应当采取积极态度和策略给与支持,例如广泛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和发展林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机构,培育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积极引导和机制创新促进林业信息化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3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篇三

(一)重视管理工作,打牢建设基础第一,为了能够确保供水档案信息化资源的正常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就必须重视和制定与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协调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对应的工作计划。第二,是不断建立和完善供水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明确档案信息管理的具体流程,实现供水档案信息的收集、让供水档案管理不断的标准化、规范化,为确保供水档案信息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不断加强供水信息档案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工作和指导工作职责。第三,在供水管理软件的应用上不断的进行加强,加大推广与供水系统相对应的符合规范的供水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加强对供水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文件级的电子检索。第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综合档案室是归档文件的信息接收和管理机构,必须重视和严格建设它的信息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电子文件的可靠安全性、以及文件的真实完整性。严格执行双套制的管理方法,把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一起归档,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第五,不断推动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自动化办公的共同发展,不断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站的重要作用,向社会提供网上咨询和查询的服务,有计划有目的上传公开的供水档案目录或者开放的供水档案全文信息。

(二)为水污染防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近年来我国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污染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而供水档案包括了水量、水质以及所有和水相关的数据,它对水污染防控解决水环境的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2005年在松花江水污染的事件中,根据相关单位的综合供水档案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反复校核,提出了污染带推移的情况分析,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指挥决策争取到了主动权。哈尔滨市政府就可以根据这些预测,实行相关的工作措施有效的控制水污染,以及降低水污染给当地市民带来的损失和不便。供水档案信息不仅在保障河流健康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维护人水和谐的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供水档案资料的分析结果,有效的维护河流健康,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以及饮水安全,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三)加强培训,建设队伍计算机技术作为供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载体,这就要求了供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供水档案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和构建能够胜任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供水档案信息管理的当务之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培训,和培养队伍。第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把供水档案建设和与其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化管理技术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加入指导教学计划,采取相关制度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业余进修、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供水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铸造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供水档案信息的工作人员。第二,不断引进与此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先进技术,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供水档案信息工作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第三,不断加强对供水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相关信息意识的培养,使供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第四,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档案管理发展的原动力。

二、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城市保障能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城市保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供水管网犹如一个城市的身体血液,只有城市血脉畅通了城市保障力才能够提高。供水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之一,是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消防,促进城市建设进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水污染严重,经常出现爆管、漏损、能耗过高等各个方面的供水问题,阻碍了城市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供水系统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这种新趋势,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必须加快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实现对城市保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城市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城市保障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对此引起重视。

三、结束语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篇四

会计信息化是指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获取、传输和加工会计信息,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应用。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让会计信息化建设发挥最大作用,就需要克服传统会计模式的种种弊端,广泛利用和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个性化、动态化、开放性和智能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系统。当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1 企业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受自身管理理念、战略眼光的影响,并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会计部门安于现状,对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不熟悉、不了解,尚未及时更新观念,其发展仍停留在表面的信息化,即用计算机代替传统手工工艺,而没有运用信息化来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化和企业制度的创新,这就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阻碍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因此,就需要通过变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手段,对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出路。

1.2 现代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相关人才,即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企业现有的人才趋势来看,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现代信息技术而对会计知识相对贫乏,这样就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建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精通会计知识而对现代信息技术相对缺乏,不能处理在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企业会计发展停留在电算化阶段,因此,企业就需要引进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效运作。

1.3 我国尚未建立成熟完备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标准的问世,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这些标准的形成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社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资源和手段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这些标准只能规范信息化领域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并未建立具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方案,综合来说,现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还处于瓶颈期,研究目标不够合理、研究内容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研究重点过于聚焦和集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科学建立,因此,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规范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促进全面合理、科学完备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形成。

2 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构建研究

2.1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急需建立

(1)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2009年6月26日,我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拟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作为该工程的子工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备受关注。2008年,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成立,旨在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为制定、完善、推广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随后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助推力。

(2)主要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的制订和实施,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由会计电算化阶段向会计信息化阶段的过渡,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主要标准的制订有利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企业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自然发展、全面渗透、爆炸式增长等无序发展阶段,而会计信息化自身却始终处于停滞状态,这对整个社会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是极大的限制。而企业信息化标准则能够作为一个顶层设计和总体架构,增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开发,实现会计资源的共享共同,促进高端跨级人才的培养,从而有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

2.2 构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标准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因此其主要标准可以分为两个纬度,即顶层设计和分层标准的建立。顶层设计是标准建立的核心和基石,即依据主线抽取、阶段划分和活动识别的结果,完成分层标准的规划。主要用于设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标准,描述会计信息化主要标准建设中各子体系之间的层次关系,规范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全局性的基础事项、管理事项、技术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

分层标准的建立主要涵盖如下几项: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①会计信息化人才标准是指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规范和培养专业化会计人员的标准。主要从职业道德标准、职业道德审定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和会计信息化岗位标准等方面进行标准构建;②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是指用于规范与会计信息安全有关的基础事项、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的标准。主要从会计信息平台物理安全标准、网络和数据库安全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用户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标准构建;③会计信息化资源标准是指规范会计信息资源本身的标准。主要从会计信息化资源的初始状态到完成状态中会计信息化资源元素标准、元素关系标准的构建;④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是指用于规范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应用所直接涉及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的标准。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成、审计、交换、交换、挖掘和应用等标准的建立。

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篇五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

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基本问题

1.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

从人才储备上来说,当前中小企业仍然不存在一批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人员期望获得较高的薪水,同时一般都需要更大的空间进行学习和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不能很好的将这些人才留住。目前,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缺乏一批不仅懂生产管理而且又能熟练计算机操作的高素质信息人才,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对于人才不能够合理利用也导致“招进来,留不住”的问题,不能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导致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

1.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

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高科技需要高投入,缺乏强大的资金支撑一直是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进行信息化建设动辄需要上千万资金,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少,融资困难,多数无法承担。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购买一些昂贵的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造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的局面。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议和策略

2.1变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做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只是购买计算机、使用现代化设施和建设企业网站这么简单的事情,尤其引起重视的是应该树立新型的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实践证明,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不是信息化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是由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与企业信息化要求不适应,使信息系统潜力的有效发挥受到阻碍。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企业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分析,保留那些与信息化要求基本相符的流程,要舍弃那些与企业信息化要求相悖的流程。要随着信息化进程,对企业没有的流程进行完善。

2.2强调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大集成投入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企业应成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中小企业应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资产重组、国内外招商引资等资本运作,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为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

2.3以集成技术为支撑,联合进行关键共性应用技术攻关

在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信息化技术、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关系管理(SCM)等技术集成,提升企业设计、管理能力。逐步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和在网络环境基础下的企业数字化。同时,突出基于知识、面向过程的产品设计软件、CASE、信息安全、快速原型、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等单元、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对关键性应用技术要采取联合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信息化进程奠定技术基础。

2.4积极培育民族工业,扩大开放交流渠道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的“民族工业”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性、战略性工业领域,应当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发展民族工业。民族工业的新内涵应指建立在中国领土上、国内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为主,国家具有控制力,关键技术掌握在国人手中,具有中国品牌的工业。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情、先进、成熟、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加快产业化,培育和发展民族企业信息化软件产业群,形成拳头产品和规模效应;大力促进企业内的产业联盟与合作,创出具有国内著名品牌的企业信息化企业及相关咨询机构。同时,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引进国外企业信息化先进技术、人力智力、设备与资金的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信息化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5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

充分结合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快速原型中心、信息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中心、软件公司、系统集成服务公司和技术产权交易所等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中心,构筑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的市场化,形成布局合理、发展平衡、协调一致的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相关技术服务产业。

2.6大力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实现企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在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中,人才在价值创造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体系。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层次的培训、培养工作,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积极引进人才,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共同参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也要注重从本企业中培养一批拔尖人才,从本单位员工中培养一批真正创新成果的人才。建立起人才使用的创新机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来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7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对于新技术不能盲目追求,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必须合理制定,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式”的投资方法,对于当前中小企业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采取合适的实施方案,对实施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中小企业必须脱离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同时重视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部关系到多种业务流程,在进行信息化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3结束语

中国信息化浪潮正在来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崛起的基础之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肩负起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而企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既是自身的发展问题,由可以作为推广的依据,因此,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引起了诸多兴趣,引来了诸多关注的眼光。从考察收集资料到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化浪潮,认识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对应的挑战。面对企业的发展的诸多问题,应该在分析中得到合理解决,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培亮。有效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0年07期。

[2]姚驹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5).

[3]王庆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7.(04).

[4]邓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08.(0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精选7篇)01-02

最新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优秀6篇06-25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优秀6篇)05-26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优秀7篇05-18

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2022优秀511-10

2021社区书记述职报告范文【优秀8篇】09-19

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精选4篇】11-25

2022年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最新6篇12-22

2022年本人德、能、勤、绩、廉方面述职10-16

2022年个人述职述廉报告【最新9篇】11-09

74 3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