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报告优秀3篇

2024-01-03 01:21:41

观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过程中观课双方(即观课者、授课者)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有三篇优秀课例观课报告可供参考:壶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观课报告》,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观课报告 篇一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渴望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以促进自身。但每次听课后的评课却让我非常犯难。很多时候,我非常认真地听课且做详细的笔记,也觉得执教老师教得确实很好,但让我具体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有何特点,我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研修期间,偶然看到了《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文,了解了基于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这一理念,学习了相关内容,才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打算尝试着用借助观察量表来进行听评课。

一、确定观察点。

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带有盲目性,听课者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式地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缺乏针对性。因此听评课的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时课堂上,我总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想象中学生积极的回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只有那么几个,而且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不是很活跃。正好借助这次机会,我打算通过观察别人是如何进行**,如何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取长补短,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课堂观察点确定为**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量表

传统的评课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点评,缺乏有证据的观点,空话大话过多。而借助于观察量表,我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到相关数据,为评课提供依据。

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有效的**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时的语言要清楚、具体、简练的,且一次只能提一个问题。

2、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水*。

3、等候时间的长短对回答质量的影响很大。等候时间一般有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后至学生回答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1);二是学生回答后至教师反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2)。

4、**后的反馈。及时且正确的反馈既可以纠正学生错误,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应,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经过选择和修改,最终采用以下观察量表。

记录说明:

(1)问题层次只需记录相应的数字,即如果问题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则记录为“1”。

(2)观察到的是“是”,用√表示;若观察到的是“否”,则用×表示。

三、课堂记录和数据分析

观课并记录后,为了变为对数据进行分心,我把数据导入到Excel里并进行统计,得到以下表格。

四、结果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属于湘教版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认识大洲后,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应用、迁移到了解一个国家,难度不大。整节课教师**频次适中,40分钟内**26个问题。本节课分为4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就“岛国有何优势”提出2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全班齐答;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第三环节是“**的自然环境的特点”的探究活动,主要以点名和全班齐答的方式回答;第四环节同样是“**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整节课中时间的安排前松后紧,第二环节的小组展示和教师总结点拨的时间过长,因此第三环节的讨论和教师点拨比较仓促。下面就量表中的每一个观察点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

(1)**认知层次搭配合理,问题指向明确,语言表达清晰。由于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本节课只是应用、迁移到具体学习一个国家,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整节课低层次问题与高层次的问题比例分配为5:5,是正常比例。

(2)**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图**的比率达50%,且基本上较高层次的**都提供了地图或材料,另外50%没有提供地图是因为问题较简单,不需要地图学生也能回答。

(3)等候时间 1 充分,等候时间 2 几乎没有。除去全班回答外,教师在进行讨论的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候时间;但是在学生回答完后,基本没有等候时间。在学生答错或不完整的情况下,教师更倾向于换一个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回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也不利于学生更深层的讨论。

(4)**应该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答题方式以点名和全班齐答为主,整节课只有三个问题是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教师点名的学生集中在座位的前两排,后面几排学生基本上没有学生单独回答。这样的答题方式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齐答过多会增长部分学生的惰性,点名回答也会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反馈有待改进。65%的回答教师没有给于反馈,直接给出下一个问题;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更倾向于转向下一位同学,或转向全班同学。仅有12%的问题,教师给予“很好”,“不错”等简单的鼓励。学生的错误或不完整的回答,如果教师善于追问或加以点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误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增强课堂的生成性。而教师无反馈或缺少追问,将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五、观评课反思

通过观察陈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我发现了自己*时在**时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常上课,我基本上也是以点名或全班齐答的方式,候答时间很短,基本不给学生考虑的时间等等,也许正是这些原因才导致课堂上学生思维比较呆滞,课堂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思路进行,缺乏生成性的知识。观察量表的使用也让我再听课和评课上

有了着力点,更有助于我通过观课借鉴和反思,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观课报告 篇二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思想品德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形式是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论文一般格式:1.题目名称;2.内容摘要;3.关键词;4.引言;5.正文;6.结论;7.注释与参考文献。思想品德课研究报告形式:教育调查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描述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改进问题的对策,也称咨询报告。实验报告的核心是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和用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作文讲解观课报告范文 篇三

关键词:口头报告;问题;行动方案;启发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在《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笔者认为presentation是一种很好的现代教学手段,此处的presentation指的是学生事前有准备的,通过整合搜集的数据,以ppt形式在课堂上演说的教学模式。它很好地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一、存在问题

本人在2012-2013年第二学期安排自动化11级1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口头报告活动,共64学时,16周,但从学生口头报告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学生口头报告情况的观察,课下与学生座谈,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生对口头报告的前期准备不够

班中有近乎50%的学生在轮到自己口头报告的前三天开始写稿,做ppt,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以背诵文本,水平较低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背诵文本,导致出现照稿或ppt宣读的情形。

2.多数学生对口头报告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导致做口头报告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教师布置任务的倾向,报告的内容并不是自己通过搜集资料,自己总结写出来的,而是从互联网下载下来,未经修改,直接照搬过来的。

3.多数学生对口头报告的整个运作流程不太熟悉

学生只把大多数注意力集中在口头报告的汇报上,对口头报告后的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口头报告后学生没有进行反思,没有总结前面同学的经验、教训,导致前面同学犯过的错误仍然出现在后面同学的报告中。

4.出现了口头报告汇报人和听众分离的情况

汇报人只是在完成报告的任务,没有注意到听众的反映,而

听众也觉得口头报告是汇报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以至于只有少部分学生和老师在听报告,其他同学有看书的、有交头接耳的

等等。

5.没有对听众的水平和要求进行客观分析

一味参照高水平写作标准,使得文本中词汇的使用过难,句

子过长。在实际做报告的过程中,同学在下面听不懂,跟不上。

6.班级构成人数较多

按照课时的要求,每节课作报告的人数较多,有些影响正常的课程进度。

7.教师本身也存在问题

在头口报告前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没有给出一个sample,也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只是通过对学生口头报告的评价使学生逐步认识、了解口头报告。

二、行动方案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地在Presentation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笔者参加了外研社暑期举办的“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三)Effective presentations”的培训班。回校以后,笔者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制订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行动方案分为报告前讲解和口头报告过程中的综合指导,所实施的对象为2013-2014第1学期的自动化11级1班学生。

1.报告前讲解措施

第一周

措施:(1)给一个presentation的sample。(2)介绍本学期

presentation训练方案。

目标:让学生对presentation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二周

措施:(1)陈述presentation的重要性,体现交际能力以及实践能力。(2)详细介绍presentation的流程,报告前要搜集资料,做预演,报告中要注意与听众的目光交流,时间控制,ppt内容,听众要求认真听,报告后同学和老师要评分,老师点评,同学和老师进行反思。(3)给出评价表。(4)课间访谈,询问学生意见。

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要存在应付作业的倾向。(2)让学生明白报告的每个细节。(3)听众和老师均要打分。

第三周

措施:(1)给学生一份半成品的文稿,指导学生从结构以及语言尤其是词汇方面进行修改。(2)确定学生报告方式的名单,一种为课堂上的演说,一种为自己录制的video。对学生选题及报告日期提前做出安排。要求学生至少提前一周把口头报告的文稿或ppt发到笔者邮箱。

目标:(1)让学生意识到较简易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帮助听众

听懂报告。让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更加清楚。(2)让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清晰、明了。

2.口头报告过程中的综合指导

第四周

措施:(1)通过邮件以及预演对第一报告的学生进行详细指导。(2)本周的第二次课第一位学生报告,报告后给予细评。(3)其他学生对此次学生的报告进行反思。

目标:起到Model的作用。

第五至十八周

措施:(1)总结经验反思内容。(2)继续对其他同学的邮件进行指导。(3)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反思。

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报告流程。(2)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改进口头报告取得进步。

最后一次课:总结本学期的口头报告,发现问题。为下一轮的行动研究做准备。

三、取得的效果及反思

经过前三周分层面和分层次的讲解,取得的效果应该说是很明显的。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心中对presentation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生知道了如何去做一份高质量的报告,那绝不仅仅是台上讲说的三分钟。整体上说,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表示满意,也认为很有必要。第四周第一位同学的口头报告已经做完,在同学中反映良好,已经为同学们起到了一个样板的作用,达到了笔者的目的。笔者预计接下来的为期15周的口头报告将会顺畅进行,报告人由于自己提前的准

备以及老师的指导,报告过程会比上一个学期有所提高,而听众由于要给报告人评分,参与度也会有所提高。笔者将学生这学期口头报告与上学期进行了对比,课堂效果却截然相反。仔细思考,觉得前三周的讲解和对学生报告前文本的修改以及指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上一学期笔者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却很微弱,学生的努力要和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才会创建良好课堂。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观课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教师观课报告6篇02-26

幼儿园观课报告【优秀3篇】01-25

观课报告【优秀9篇】01-12

观课报告心得体会500字6篇01-08

观课报告【5篇】01-02

作文讲解观课报告【优秀4篇】12-30

优质课的观课报告(优秀3篇)12-08

音乐课观课报告(精选4篇)11-24

语文观课报告【最新3篇】10-29

优秀课例观课报告范文精彩4篇09-06

77 3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