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节的作文(最新6篇)

2023-11-27 10:26:36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关于国庆节的作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篇一

关键词:节庆节事;文化;产品性;旅游者

伴随现代旅游业进入“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的新常态时代以及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青睐,旅游目的地进行节庆旅游开发尤其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开发热潮不减,传统旅游节庆节事活动已成为传播目的地形象和地方文化传承,振兴旅游经济的重要旅游形式。近年来对传统节庆旅游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如下。

一、对节事活动旅游者的研究

白雪(2016)从游客感知角度对苗族姊妹节提升品质进行一系列策略研究,汤国荣(2014)对传统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旅游者凝视行为进行探析,发现旅游者凝视动机源于日常生活环境和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社建构的差异性并指出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

二、对节庆文化研究

目前国内对节庆文化研究少且不够深入,仅对传统文化价值及传承与品牌建设研究,张要民(2011)在分析清明节旅游的文化价值基础上,提出了清明节旅游的文化传承导向。吴晓山(2012)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自身价值,地方社区文化活力及区域旅游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构建民族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王燕妮(2012)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例对我国地方性传统节庆文化品牌建设探析研究,提出地方政府为文化引导,从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到文化产业集群化的地方传统品牌建设之路。

三、节庆活动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国内对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比较普遍,在中国知网检索栏内检索到的70条检索结果中,除了黄细嘉(2008)中国节庆旅游研究初探,裴蓓(2004)对我国地方节庆旅游现状与前景分析,孙淑荣(2006)研究我国城市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外,其余全部搜索结果都是以地方专题性个案旅游节庆为例,个性多于共性研究。众多的学者如朱佩军(1998)、张彬彬(2004)、陈来生(2003)、郭伟(2001)、吴必虎和余青(2005)等以泰山国际登山节,青岛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国内知名重大节庆活动为个例分析。总结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国国内节庆活动存在数量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主题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个性,政府主导作用明显,节庆内容文化性融合不够以及地区差异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发展对策方面,学者们提议塑造和提升节庆旅游品牌,打造精品节庆;主题定位因地而异,各有特色;提高打造节庆旅游的持续性和空间布局,形成“遍地开发各有不同”的局面;节庆旅游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发展节庆旅游;文化内涵方面,建议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要素,文化为根,特色为魂,旅游为本,文化创意开发地方节庆旅游等方面。

四、节庆节事旅游的经济影响分析

石玉凤、李建国(2001)、周玲强、冯晓虹(2002)、李玉新(2003) 兰铁民,何放(2002)普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旅游投入和产出,建立动态模型分析节庆旅游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研究节庆节事活动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曾亚玲(2012)以雾凇冰雪节、长春电影节、查干湖冰雪捕鱼节开湖美食节和民俗旅游节为例,统计分析了以上节庆活动对当地旅游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刘亚禄、徐铁夫(2004)建立计数学统计模型模型,以北京大兴西瓜节为例对北京旅游经济的贡献进行价值评价和综合分析。

五、节庆活动的策划及运作机制

戴光全(2005)在《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案例・策划》 一书中以我国尚无系统研究的节事及事件旅游理论为指导,研究了节庆、节事件旅游的学科理论、案例和规划策划等三个方面内容,系统的研究了西方节事以及事件旅游理论、方法和案例。对地方大型节事及事件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有明显的参考意义,对会议会展与会议旅游、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节庆、节事与事件旅游的实际发展和实践操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辜应康(2005)以上海旅游节为例,对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进行了研究。杨玲香(2005)指出节庆经济市场化需要翻越期望值超载、群众被遗忘、传播盲区三座大山。

六、节庆节事旅游活动对区域综合效益贡献研究

学者对区域综合效应影响方面,以个例和普遍论述为主。综合效益普遍影响方面,节庆节事活动对地方区域的旅游地形象提升,旅游消费连带效应,旅游带动就业机会和产业发展,塑造地方知名度和品牌,传承弘扬区域文化,促进旅游地环境改善,整合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等方面起到带动作用。在地方旅游节庆开发个案研究以宝音、庄志民(2000)、王子新(2003)等对贵州民俗文化节、那达慕大会、妈祖文化节等地方节庆进行研究为代表。陈丽军(2012)以黄冈大别山文化旅游节为例分析了黄冈大别山文化旅游节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指出节庆旅游活动的举办塑造和推广了黄冈大别山的品牌形象,但亦表现出热潮型产品生命周期的迹象。并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节庆旅游的正效应,有效规避负效应,实现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节前慎重考量,节中有效控制,节后系统反思。

七、节庆营销管理、社区参与等其他方面的研究

此外,不少学者从节庆营销管理、社区参与、节庆文化商品开发、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刘太萍 (2004)从角度,分析了节事旅游营销管理存在的缺陷与原因。倪晶晶(2016),提出充分利用媒介的作用。建立媒介营销网站,开展现代节庆旅游的媒介营销。陈文君(2002)对节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进行了研究。李桂英(2007)运用节庆活动管理模型,提出举办泉水节开发济南泉文化旅游。王宇(2007)对少数民族节庆旅游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马凌(2010)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分析节庆旅游中的阈限体验问题。

八、结论

节庆旅游作为一种体现方式和旅游形式,开发模式面临着创新和转型。国内学者根据中国的节庆特色,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传统节庆节事旅游的研究体现在经济学分析、策划程序、运作机制研究等方面,缺少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细致的案例解剖,应在经济学研究同时深化传统节庆的文化要素挖掘,打造产品文化性。山海关应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储备、建设一批好的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节庆活动孟姜女庙庙会山海关“二月二・龙抬头”庙会,长城文化节,角山长城登山节等,,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山海关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白雪,刘江。基于游客感知的苗族姊妹节旅游品质提升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2]张要民。清明节旅游文化传承导向研究[J].中国市场,2011,35.

[3]吴晓山。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07.

[4]王燕妮。我国地方性传统节庆文化品牌建设探析--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2,01.

国庆节优秀作文 篇二

【关键词】 中国;当代大学生;中西方节日文化;教育策略

一、前言

节日是一种历史文化,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习惯,节日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和象征,它独特的内涵融入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将这些灵魂和精神进行渗透,对人们的身心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大多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他们越来越喜欢庆祝西方节日,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以及由此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所形成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消费观念,正确理解西方节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并呼吁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二、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中西方节日文化观

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受当代大学生青睐。一方面,西方自由和休闲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另一方面,有调查资料表明,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强于20世纪 80~90 年代的大学生, 表现在他们思维活跃,对社会生活中新思想、新观点反应迅速。[1]

在中国,西方的节日已经发展迅速,吸引了很多中国年轻人。首先,西方的节日是以一种简单方便的方式庆祝的,很少有禁忌;其次,西方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日。以情人节为例,在2月14日这一天,可以看到很多的青年人以送玫瑰花、送巧克力以及举办烛光晚餐等活动庆祝节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情人节充满了新鲜、刺激和浪漫,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西方节日富有更多的娱乐元素,年轻人更热衷于庆祝和参加这些节日活动。然而,他们喜欢西方的节日多数不是由于节日文化本身的因素,有些只是满足于心理上的刺激和浪漫,而多数则是因为追求一种浪漫和时尚,追求一种纯粹的形式。

三、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

“面临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 传统文化陷入困境,礼崩乐坏,导致传统节日也丧失了存在的精神基础,逐渐衰微。”[2]与西方节日文化相比,中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于西方节日而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则更受到中国中老年人推崇。年轻的当代大学生们向往着新的与众不同文化,结果是他们越来越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节日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二是传统的节日是数千年代代相传的节日文化,对他们而言似乎缺乏新鲜感;三是中国的节日大多为传统的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社 www.huzhidao.com 会和谐,所以许多当代大学生把他们看做是一种责任;四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色彩、语言等方面还有一些禁忌,让他们感到压抑。

四、代大学生的中西方节日文化教育策略

现在,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不太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他们有兴趣庆祝各种西方节日,尤其是沉迷于庆祝圣诞节和情人节,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以此同时,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观念变得越来越冷漠。作为新一代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当代大学生不应该忽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因此,我们的非常有必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文化自觉”。所谓的“文化自觉” 就是要对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来历、文化得失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既要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点, 又要认识到它的不足。[3]在面对不同的节日文化时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优秀元素,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优秀成果。

1、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节日文化,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之精华

西方节日文化大多以纪念、庆祝、感恩等主题构成,我们应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西方节日主题中更多吸取其精神内涵。例如:从圣诞节中我们可以更多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以及人们不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早期西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再如:引导学生从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活动中懂得感恩,感谢给你生命并养育你的父母,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感谢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感谢国家和社会给你的一切,从感恩中唤醒他们的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为自己、父母、国家和社会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此外,西方的许多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等都有家庭团聚的元素,也有节日的喜庆气氛,从西方的节日里我们也能看到他们非常重视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的紧密联系和友谊,从中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吸取和借鉴的。

2、引导当代大学生加强中西节日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西方节日文化的文化交流也应加强。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自身素质,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应建立在充分理解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基础之上进行。

西方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存基础,其中大部分具有明显的宗教意义,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人更注重节日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节日气氛。例如,在西方的万圣节,人们穿着个性的装扮,雕刻奇异南瓜灯,通过赠送小糖果和各种装饰品等方式营造节日的热闹气氛。

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是家庭团圆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家庭往往聚在一起庆祝节日,并创造一个和谐的节日气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以交往、交流、凝聚力和彰显文化遗产为重要途径,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悠久历史、传统美德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多读有关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书籍,了解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所传承的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方节日文化交流,在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在了解并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生还应接受国学教育,逐步将其纳入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拓展他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路径:一是教师应积极主动接受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任务,解释传统节日文化的含义、渊源和习俗等等;二是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应正确引导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三是用适当的方法宣传、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四是可以组织一些如表演、辩论等活动引导他们学会处理传统与现代、自主性和多样性的节日文化,并对不适合先进文化发展的观念及行为进行及时更正。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将学校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如文化艺术节等有关与节日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自豪感,引带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而优秀的节日文化。

五、结语

西方节日活动在当代大学生中越来越流行,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被中国年轻人所接纳并受其青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看到其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和引导中国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节日文化所带来的的影,我们应积极引导他们吸取西方节日文化的优秀成果,引导他们尽量减少西方节日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目前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为此,我们应加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及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自豪感,培养他们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责任意识。

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节日文化氛围,我们要利用各种现代媒体手段进行正面积极宣传,引导他们加强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流,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中国青年学生了解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和先进文化,并通过各种手段扩大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号召他们们保护、改善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并鼓励中国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中国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欣。90年代语用新视野[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

[2] 李琴。传统节日式微的文化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8.5.

[3]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 1997.3.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篇三

关于过国庆节的作文篇【1】国庆节到了,我们国家成立五十九周年了,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各单位门前挂着红布,上面写着“庆祝国庆”四个大字。

为了庆祝这一天,我们国家放七天长假,让大家高高兴兴的休息。有的人带着孩子去旅游,有的带着孩子去秋游,还有的带着孩子去超市、逛大街、进公园,大家都玩的特别开心。回家时大家都提着大包小包,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还有学习用品和书籍。爸爸妈妈告诉我,现在生活真幸福,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应该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国庆节的夜晚更加美丽,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宫灯,五彩缤纷,还有人行道上火树银花星星点点,闪闪发光,使人看后流连忘返。

关于过国庆节的作文篇【2】国庆节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国庆节大阅兵。

xx坐上车,缓慢的向前驶去。每经过一个部队,都会高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解放军就异口同声的回答:“为人民服务。”然后,我们的xx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始阅兵。

解放军一个方队一个方队的大步朝主席台过来。他们步伐非常整齐,铿锵有力。有步兵、炮兵、女子兵、后勤、炮弹等方队,炮弹方队里有最先进的导弹,这些导弹都是我国科学家用汗和血研制出来的。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别的国家就不敢欺侮我们了。

我爱我的祖国,祝福我的祖国生日快乐!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让世界各国互相帮助,和平相处。

关于过国庆节的作文篇【3】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庆祖国生日,国庆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个充满喜气的日子。在这国泰民安的今天,节日的商城郑州被装扮得妩媚动人,绚丽多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全城的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休闲、旅游、购物……,尽情地享受着金秋的阳光和欢乐。

你瞧,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公园里、大路旁摆上了无数盆鲜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把郑州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公园里平时很少显露身姿的喷泉,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也一显身手,远远望去泉水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风筝,有的像喝醉了酒的醉汉打着旋儿;有的犹如展翅高飞的雄鹰,用它敏锐的眼睛寻找着猎物;有的好似花仙子——蝴蝶,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人们在这里放飞希望和理想!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篇四

节庆经济的兴起,不仅能带动产业的发展,也能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腾飞。但是,节庆经济如果发展得不恰当,不仅不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城市的和谐。究竟要走怎样一条道路,才能将节庆打造成一个品牌,作为城市的名片,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呢?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中国县域节庆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主任杨谦。

好的节庆活动带动节庆产业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现阶段,我国各个城市都大搞节庆活动,将节庆作为一个品牌,以拉动区域经济,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杨谦:2009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县域节庆论坛,期间对全国节庆活动进行了调查,全国大概有各种节庆活动2万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有5000多个。节庆活动之所以如火如荼,与经济刺激密不可分。“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运作模式已经被运用得越来越纯熟。我觉得这一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应天时顺民意的节庆活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能够成为实现招商引资、带动居民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搞得好,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名片,具有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些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挖空心思或别出心裁搞的所谓节庆活动,确实有点“劳民”、“丧财”,“造势”不“得势”。

中国城市经济:将节庆融入经济,形成特有的节庆经济。节庆经济推动着地域产业的发展,节庆经济促进了哪些产业的发展?

杨谦:一个好的节庆创意,不但能够激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而且能够改变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面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突破城乡界限、实现一体化发展。与节庆经济相关联的产业主要包括旅游、农副产品、会展、文化、娱乐、交通、通讯、餐饮等,节庆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必然会带动上述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第二十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0万人次,消费啤酒1007吨,直接拉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相关行业发展,青岛市内星级酒店、商务酒店、青年旅馆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客房入住率一度达到100%。

科学审视节庆经济

合理策划带动区域腾飞

中国城市经济:现在许多地方大搞节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不仅没有实现经济效益还成为当地政府的负担。在发展节庆的时候,应该走出怎样的一条道路,才可以既能活跃当地的文化市场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

杨谦:目前全国各种节庆活动数以万计,然而办得好的并不是很多,个中原因很多。如何走出一条依托当地文化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节庆举办之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有特色,体现差异化。节庆活动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准确的定位。首先,节庆活动要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应与当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和自然风光有效结合。特色是节庆活动成功的关键,差异化是节庆经济成功的基石。其次,准确的定位、良好的理念和创意对节庆活动十分重要,这要求组织者能够准确把握本地特色资源和节庆活动的关系,努力寻找到最佳结合点作为节庆活动的主题。

二要不能只盯经济,要更多的关注文化根基。节庆活动不单是一个经济活动,它首先是一个文化活动。“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说法道明了目前节庆举办的一个误区,即将节庆的文化属性置于从属地位,过度强调节庆的经济属性。其实,节庆是“人”的节庆,节庆中的“人”才是关键,一个成功的节庆首先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在稳固的文化根基上,节庆经济才能成为可能。

三要有良好的组织实施能力。很多地方有独特的资源,节庆的策划也不错,但是活动效果很差,结果是钱没少化,但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对外宣传作用微弱。这主要是没有有效的组织实施。节庆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政府的政务活动和一般的文化体育大型活动不同,是集政务、经济、文化、娱乐、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仅要有好的理念,更要有好的组织实施。这是很多地方节庆很多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国城市经济:在你看来,我国哪个城市的节庆产业是做得比较成功,在节庆泛滥的今天,你认为它们成功的原因何在?

杨谦:我国节庆产业举办较好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大连、青岛等地,此外,一些县域节庆产业也举办的非常成功,比如河北张北县的草原音乐节、北京大兴区西瓜节、贵州独山县的花灯艺术节等。这些节庆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发展、文化促进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节庆活动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都表现出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也可以说是它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第一,这些节庆活动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比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就与当地的杂技产业紧密结合,而北京大兴西瓜节就与当地的知名西瓜品牌相结合。可以说这是节庆活动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第二,节庆活动有较高的公众参与度,能够满足群众需求。比如2010年历时25天的上海旅游节共吸引游客900万人次,其中花车巡游活动的观众近400万人次,国际音乐烟花节单场观众人数达3万。而河北张北县举办的2011张北草原音乐节作为县域节庆活动也吸引到30万人“草原狂欢”。较高的公众参与度是节庆活动长久举办的人气所在。

第三,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干预较少。大型节庆活动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单一依靠政府投资,往往很难满足资金需求,而且还会给节庆活动的政府人员投入上带来困难。此外,大量企业的被动参与,造成节庆产品质量不高,参与性较差。如广西南宁市政府从1999年开始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当年的广告集资与票证收入仅为500万元。政府从2002年起,实行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当年筹资总收入达2757万元,实际支出269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 篇五

【关键词】节庆传统;民间戏曲;互动影响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19-02

我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作过程中创建了多种别样的传统节庆,并在此过程中创办了多种形式的艺术形式。传统节庆以及民间戏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影响,相辅相成,共同进步。郑传寅在《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中谈道:“我国古典戏曲文化的深入传播,主要不是得力于居高临下的宫廷,而是得力于约定俗成的民间节日。”节日是连接戏曲艺术消费和生产,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媒介,节庆民俗对戏曲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一、何为节庆传统

我国节庆文化的发展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及演变。有别于日常生活作息的社会时间制度,节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启发我国的社会民众“庆祝”、“欢庆”的心理以及情绪,并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项目。

关于节庆的定义,我国的相关学者对此做出了阐释,其具体内容指的是:岁时节日。即节日在形成的过程中,能够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统一,并最终为社会民众默认接受的时日。事实上,不同的节日诞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因而在该节日中进行的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情况下,节日都是以年度为周期运行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社日以及各地的庙会等,都是备受古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古人重视节日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节日与农事密切相关,另一个原因是节日有调节生活的重要功能。“百日之劳,一日之乐”,节日使紧张而疲惫的生活有了周期性顿歇,呈现一张一弛的鲜明节奏。

这种传统的节日最初发端于先秦时代,当时节日的含义与现今不同。当时的节日主要服务于原始的宗教以及农业生产,这时的“节日”具有很强的原始性。此外,这一时期的节日主要由统治阶层所主导,节日的内容也大都以各种祭祀活动以及农业仪式为主。

相关的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现今的节日体系最初于汉魏时期。汉代中期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促使了传统的岁时月令体制逐渐朝着节日体系过渡。

我国的节日体系基本形成是在东汉魏晋时期。总的来说,“节日”过渡到“节庆”这个文化民俗概念经过了较为漫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过程中,其作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将游艺、娱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艺术形式融入到了祭祀仪式中。

二、戏曲的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这一独特的概念与官方、国家相对,其主要指的是群体称谓。我国的民俗学者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分为三大类:上层官方文化、市民中层文化、底层民间文化。

在这里,所谓的民间文化指的是广大农民所创造传承的乡村文化,不同于形成于唐宋并兴盛于明清的市井文化,我国的民间文化在诞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地保存了农耕社会衍生出来的传统文化以及风情民俗。事实上,作为整体舞台的艺术,中国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民间产物,并最终在民间自我成长,并将这一精神以及传统长存于民间。戏曲从一产生即与民俗节庆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的民间展演是古代民俗的重要内容,是民俗节庆的主要活动之一。节庆演剧既是一种艺术现象,更是一种民俗现象。戏曲产生于民俗并依存于民俗,尤其是民俗节庆,更是传统戏曲展演的舞台。

三、节庆与民间戏曲的互动影响

我国的节庆以及民间戏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互动影响。节日民俗环境对民间戏曲文化的传播的影响在于:帮助戏曲大批量地集结观众,增强戏曲对观众的吸附力。一方面岁时节日在开始之初主要服务于原始的宗教祭祀以及农业仪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催生了原始形态戏曲的诞生以及发展;但另一方面“节庆”这一民俗概念的出现,也使得我国的民众在这一时期内逐渐呈现出“庆祝”、“欢庆”的群体心理以及情绪,并加强了对于以诸类风俗传统、游艺以及娱乐事项的开展。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戏曲作为核心的部分,增强了节日的气氛,并成为整体节庆最为激动人心的部分。图热闹是我国古代劳动群众的普遍要求,也是所有节日追求的共同目标。鼓乐喧天、色彩鲜艳、载歌载舞的戏曲演出,正切合渴望热闹的心理和观赏取乐的习惯。戏剧缠绕着节日,节日伴随着戏剧,成为我国节日民俗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一)节庆中宗教祭祀之于戏曲源始形态、演剧场所

作为我国戏曲发源的重要学说之一,宗教起源说一直为相关学者所推崇。以蜡祭为例,相关学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认为:蜡祭这种宗教传统最终催生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蜡祭活动的相关内容,汉代著名学者郑玄注解为“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国索鬼神而祭祀……”而宋代的苏轼则在著作《八蜡》中记载为“八蜡,三代之戏礼也。”由此可见,传统的宗教祭祀活动将戏剧与祭礼进行了有机结合,而这也逐渐成为了我国早期戏剧的重要特征。

这种特征在戏曲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继承,并最终催生了庞杂的节日体系。总的来说,我国初始状态的节庆是进行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时间,而原始节日活动共生于原始宗教祭祀。

目前,就我国各地区较为通行的节日而言,其游艺与演剧主要诞生于酬神祭祀传统基础之上。在这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民间社戏。事实上,祭祀歌舞是社戏的最初起源,而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南戏的出现与之关系最为紧密。南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始终伴有一定的宗教仪式,其结构一般为:仪式、演戏、仪式,在这种结构模式中,社戏一方面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宗教性。

事实上,在传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除了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之外,各地区的民众也会因为区域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诸多的地方性节日,诸如我国民间的民众为了表达对于龙王、灶神、太上老君、地藏菩萨等神灵的崇拜,分别将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定为龙王节、十二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二月十五日为真元节、七月三十为地藏节。此外,为了提供祭拜的场所,各地区又专门开辟场所用于建造祭拜所用的庙宇或者祭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场所的出现也为戏曲的出现以及繁荣提供了场所。以元朝的戏曲表演为例,相关的文献记载显示,元朝时期的戏曲表演主要集中在两种场所中,分别城市里的瓦舍勾栏以及城乡庙宇里的戏台。为了推动戏曲的表演以及演出,我国的各朝各代都做出了相关的举措。事实上,从明朝开始,民间在进行庙宇建设的过程中就将戏台归纳为庙宇的结构部分,使之成为我国庙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我国的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将神庙剧场的建筑样式吸收改造,成为我国戏曲剧场的一种典型式样,并最终带动我国戏曲的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宗教祭祀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戏曲的繁荣以及发展提供了场所,并由此带动了我国戏曲的传播以及融合,实现了戏曲文化的壮大。

(二)节庆之于戏曲传播交流、戏曲之于节庆狂欢

随着我国节日体系的发展,其最终使得岁时月令体制逐渐下放,并走向世俗化。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我国的节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其自身的庄重以及严肃的气息逐渐淡化,但是游艺娱乐的氛围却逐渐兴起。

以社、蜡为例,在民间祭祀期的过程中,民众往往会在庆祝神灵的过程中纵情狂欢,相关文献记载,社日当天“令会男女”,而腊日当天更是“一国之人皆狂”,由此可见此民间节庆的状态。此后,置于汉魏时期,每当岁时节日时期,我国的民众都会尽可能地展现生活民俗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民众会借由戏曲文化等多种形式为其自身争取、创造身心全面放松和宣泄的时机,继而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戏曲文化的发展。

节庆的狂欢氛围主要是由娱乐节目带动起来的。而戏曲的发展成型也最终导致了其成为引领节日欢庆氛围达到高潮的演艺节目。与歌舞表演、杂技以及说唱等艺术表演不同的是,戏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完整的、综合的艺术形式。加之其内容丰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欢。总言之,节庆这一活动为戏曲的表演以及发展创造了舞台,并由此为戏曲演出拉拢了观众。此外,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以及运用也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节庆气氛的发展,并促使节庆更加具有娱乐性和狂欢性,而戏曲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整体节庆最为激动人心的构成部分。

四、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与传统节庆相辅相成、互动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节庆传统以及戏曲的民间文化形态的概念,并就节庆与民间戏曲的互动影响进行了阐释。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我国的传统节庆必然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郑传寅。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J].四川戏剧,1988,(4):18-23.

[2]张志全。民俗节庆戏曲展演研究现状述评[J].民族艺术研究,2013,(6):42-48.

[3]李双幼。传统节庆文化记忆的巩固与传承――以泉州市元宵节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5(5):51-57.

[4]陈友峰。“宗教礼仪”与“模仿性表达”――兼论形成戏曲的双重因素及其对戏曲审美形态之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11,(4):81-119.

[5]徐进,张晓颜。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民间戏曲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3):172-173.

国庆节优秀作文 篇六

2006年9月—2008年7月,在达州市巨全双语学校读书,历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班长、学习委员、语文科代表等。

2008年9月—2011年6月,在部级重点中学四川省大竹中学初2011级六班读书,任副班长,共青团员。在大竹中学90周年校庆活动中,被选拔为志愿者;在大竹中学第60届田径运动会中,被选拔为运动会开幕式班级活动方案总设计者。

2011年9月—至今,在重庆艺术学校2011级播音主持班读书,任班长、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员。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6篇《关于国庆节的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国庆节优秀作文【通用6篇】11-04

国庆节的作文400字【10篇】11-09

国庆节作文优秀7篇10-16

国庆节作文精彩4篇10-12

中国传统节日英语作文(7篇)09-20

仿照腊八粥第一段你最喜欢的食物精选502-13

《腊八粥》第一段仿写作文精彩6篇01-22

仿写腊八粥写一种食物小练笔300字【优03-08

《腊八粥》第一段仿写(优秀10篇)03-18

仿写腊八粥优秀3篇05-31

32 197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