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彩6篇)

2024-03-21 21:46:22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壶知道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彩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 篇一

江山阅年,觉醒改天——观《觉醒年代》

当丧权辱国的条约被敲下许可的印章,当共和将倾,国将不国。无尽仁人志士化作响锤,敲响众人,立志改天换地,跨过荆棘丛,找到一张救国救民的药方。

或许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仲甫先生与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发光的明星,是指引那个时代青年们走出阴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实小生初阅此剧,第一崇敬的人还是蔡元培先生。当然,陈、李、蔡等人都像极了天上发光发亮的明星,他们作为当代青年们的领头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可我却偏爱蔡公的兼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是从小说到大的道理,但在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极端,自私与狭隘,网络发言处处横跳的是“二极管”。他们用自己狭隘的价值观扭曲了这个本不绝对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对他们这种思想最大的轻蔑与讽刺。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蔡公听诸导百家之言,集众智以探索救国之路。这是他长远的眼界与宽大的格局。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究竟是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还是空想社会主义亦或是杜威实验主义。当大家都在为把谁关在外面而争论不休时,蔡公却笑盈盈地把门打开,先让外面的各种人一同迎进来,然后再不缓不慢地将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将“囊括百家,合成一统”各取其优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19年的北大,不仅能听到外街传来的抗议演讲声,或许还能看到一群长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烟喝茶,闲谈国事。这是蔡公营造的北大,是当年那个国内各类思想交汇最繁荣活跃的北大,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襁褓。

“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声音后,他们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许深谙其意。在新旧文化的对抗战中,他从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驱赶异类,反而敞开了胸怀,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们,让老将新将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异同,才有了陈独秀辜鸿铭能笑见握手的一幕。“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荣兴起的原因。的确,没有辜鸿铭,新思想或许不会成为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长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目前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作为一部首次全景式反映建党进程的电视剧,该剧集中反映了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所进行过的种种探索,无数个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人物在电视剧里变得鲜活。

导演张永新日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渴望通过这部作品,发自肺腑地表达百年前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们,是如何用精神的觉醒,生命的捍卫,令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薪火相传。他希望《觉醒年代》能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同与思考,“我不敢奢望这部戏艺术实现上有多高,但我希望观众能看到我们认真的态度。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8.7,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单频道收视首位,诸多观众发表长文赞许该剧艺术细节、历史表达。

该剧展示了中国风起云涌的关键年代。

历史人物忌干瘪,力图“不虚”“不拘”

时间追溯到2017年,当该剧总制片人刘国华拿着《觉醒年代》的剧本找到张永新,张永新是“婉拒”的。该剧描绘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群像,也贯穿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多个国家历史大事。这个题材太过宏大,张永新担心储备不足,没有能力完成它。

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如何驾驭真实历史事件与影视化间的平衡,首先考验创作者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把控。从新文化运动中新与旧的博弈,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到《新青年》杂志的归宿,43集的故事都以《新青年》作为贯穿线索,让所有历史事件、思想流变被一本时代与思想的代表作完美串联。

而为了避免将重大历史题材拍得“假大空”,创作之初张永新就强调《觉醒年代》要竭力寻找两个方面的表达——堂堂正正的宏大叙事,以及人物的艺术。“堂堂正正”,即光明工整地重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

蚂蚁代表了什么,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

“人物艺术”,则指的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群像的塑造。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元培、胡适、鲁迅……每一个人物单拿出来,都可以写出半部民国史,创作稍有不慎就会令历史“变形”。因此在拍摄前,张永新带领主创不仅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进组后还随身携带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集共几十本书,试图挖掘每一个历史背后立体的人像。“我们要千方百计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涉及性格里的多面性,不避讳家庭生活和性格瑕疵,而不是只表现这些人物的高光时刻,要让他们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跃然荧屏。”在张永新看来,如果人物塑造是干瘪的,观众则无法生动地感受、接受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

正是在以真实历史为依托的基础上,以“不虚”和“不拘”作为辩证统一的创作理念中,《觉醒年代》才能成为一部真实、生动、工整的历史作品,“我们特别渴望这种付出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李大钊衣服都是粗线条的

张永新以于和伟举例。于和伟无论是身高还是状态,和陈独秀均差距较大,“但我们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当然形似也是考虑之一,但我们主要看中精神上能否看出来我们所要表达的角色塑造。”对于未起用“特型演员”,张永新如是解释道。

蔡元培、鲁迅、陈独秀同框。

剧中扮演李大钊的张桐也与历史上的人物差距较大,例如说身高落差,但张永新在邀请张桐的时候强调了一个“塔”字,“燕赵慷慨悲歌之男儿,像一座塔一样,矗立在画面中,从这个角度讲,他的身高不是劣势,反而是优势。”张永新透露,剧中所有涉及李大钊的衣服都是粗线条的,和站在另一面的胡适合体的衣服截然不同,“大钊先生平生生性简朴、豪迈,我觉得演员的形与神,应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到底似与不似,这是我们的创作初衷。”

而演员马少骅,过去他更多以邓小平、孙中山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此次饰演蔡元培,为了实现神形兼备,他不仅努力减肥,还自费跑到蔡元培的老家绍兴去参观故居和蔡先生纪念馆,并与其中的工作人员聊天、做笔记。

为了更彻底地投入角色,马少骅还和张永新达成了“不成文的约定”:戏内外见面打招呼时,都行民国初年的鞠躬礼。而后,于和伟、张桐等演员也不约而同加入其中;待杀青前,全组所有人,甚至场工、化妆组的工作人员,每天见面时也用鞠躬代替了握手寒暄,“所有人在心里都形成了一种肃穆感、尊严感。”

——拍摄细节——

《挑滑车》镜头仅几秒,找遍会唱小生戏女演员

《觉醒年代》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李大钊在街上撒传单时,身后的剧场里有诸多女扮男装的戏曲表演者唱着京剧传统剧目《挑滑车》。这个镜头仅几秒,剧场原本找了几位男小生客串,但为了符合该时期大量坤角唱京剧的历史记载,剧组找遍了会唱小生戏的女演员。

严谨工整呈现历史细节,是《觉醒年代》的追求。拍摄前,张永新曾收集大量资料弥补知识盲区,他要求自己不能被任何人问住。例如剧中出现的书籍杂志哪些是竖版,哪些是横版;19世纪初叶的炉子是什么样的,牙刷、牙粉是什么牌子;电影放的是什么内容,电影招牌怎么写……剧组都要求证。包括剧中出现的铅笔、暖水瓶,什么时期流入中国,剧组都专门邀请了历史专家指导,“中国自产铅笔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但实际上19世纪末期欧洲的铅笔就已经进入国内了。这些时间细节我们必须让道具部门精准掌握。”

该剧的镜头语言、细节刻画等让观众信服。

在张永新看来,虽然很多细节在剧中只出现了几秒,甚至几十帧,但他以为,真实历史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每一秒的点滴刻画,“对那段历史的回望,我们希望做到力所能及的精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慢慢便会形成一个大的真实感,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

细节1:

1:1复刻初版《共产党宣言》

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但据历史记载,第一次印刷的版本却把书名印错了,直到一个月后在加印本中才得以更正,重新印刷,内文中的一些错别字也得到改正。《觉醒年代》不仅在陈望道蘸着墨水吃粽子的情节中,还原了错版的历史细节,美术部门还1:1复刻了初版的《共产党宣言》。

此外,剧中也出现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报纸。据张永新透露,这些报纸都是美术部门在一个小县城里找的比较厚的新闻纸,用原始的印刷机重新印刷的,而非复印的,因此实际质感和当年的报纸几乎一模一样。

细节2:

从河北运来“京城黄沙”

在《觉醒年代》第三集,已成为反袁斗士的李大钊从日本返回中国,黄沙漫天的北京城里,穷苦的老百姓正在挨饿,以糟糕的天气烘托了中国风雨飘摇的历史情境。据张永新透露,在历史记载中当时的中国北京城也确实常见这样的黄沙天气,因此制片部门特意准备了四台鼓风机吹沙土,以还原黄沙漫天之下的故国首都。

但第一次拍摄是失败的。横店下了三个月的大雨,空气都是湿漉漉的,沙土里混有的大量水泥都被固化,所有演员服装、妆容瞬间毁于一旦。当晚,制片部门赶紧连夜开会,在全国各地寻找可代替材料,既能塑造黄沙漫天的效果,又不会伤害到表演道具。最终,剧中使用的材料是在河北张家口寻得的,工作人员将一车车黄土千里迢迢运到横店,后经过了四次过筛,才实现了成片中的拍摄效果。后来一位女演员跟张永新说,第二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嘴里还有沙子颗粒。“但这样的做法形成了很不错的视觉效果。沙子和骆驼的驼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民国时期的北京印象。”张永新说。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城市里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国旗、党旗,大家都翘首以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如今,在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式各样映衬着建党华诞的影视剧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其中就有一部叫做《觉醒年代》的剧集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作为一位95后的女生,之前对于此类正史剧并没有多大兴趣的我,在爷爷的影响下,让我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想法。

我的爷爷,今年81岁高龄。平时早上喜欢去公园遛弯,和家门口的朋友们下棋、聊天,家里的电视几乎不会打开。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回家探望爷爷奶奶,惊讶地发现爷爷居然坐在电视机前投入地看着电视——《觉醒年代》,激动时还会攥紧拳头。正当我疑惑充满了心头时,奶奶缓缓地柜子里拿出一本早已泛黄了的党证,递到我的手里。此时,忽然觉得这本党证不仅仅是简单几页纸,更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吃完饭,爷爷拉着我的手,说起了那个年代国家与党的故事,一幅刻骨铭心的历史画卷缓缓地在我面前展开而来。

回到家,看完《觉醒年代》,百年之前革命先驱们的奋斗之路,所表达的内容更是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整体上来说,我的第一个感受是感恩。没错,“我们现在的幸福就是续集。”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华夏盛世,感谢无数英烈用生命的终章,为后来人留下可以尽情谱写幸福的乐章。第二个感受,《觉醒年代》是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观看《觉醒年代》,极有代入感,跟随剧情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纷乱中国,观察近代风云变局,在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中感受历史,憧憬未来。

从影视剧内容来看,呈现的故事虽耳熟能详,但对大历史的真实还原、对小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让我们思回过往,感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说,《觉醒年代》用绝对的赤诚之心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我对中国近代史虽然有一些了解,但不算深入,该剧填补了我的历史知识漏洞,也把我掌握的中国近代史和大学时期阅读的有关工人运动的历史完美结合起来。

从影视剧艺术技巧来看,该剧从配景,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再到对故事情节的把控,都进行了精细地处理。其中最触动我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毛主席的出场是雨里奔跑,预示着他将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未来;鲁迅的出场是闹市中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接人血,代表着鲁迅会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陈独秀面对警察毫不畏惧,送别儿子不曾流泪,却因为看到河边驻扎的贫困百姓而痛苦不已,并立誓要解救他们,脱离苦海;陈乔年和陈延年牺牲时,是面带笑容的,因为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这一个又一个场景无不在展示着每个人的时代责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赞同这样一段评论:“我们用已知的结果来回顾当时的事件,只是觉得他们精神可佳。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设美好社会,亦或是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去探索,去奋斗,甚至去牺牲。他们只是不断地去承担他们那个时代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以后,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继续努力探索。”

我也在不断地思考着:作为一个青年人我应该怎么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又应该着重教授学生什么?这部电视剧给了我很深的思考:无论是我还是其他的青年人,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奋斗。最近,“躺平”青年成为一种现象,从自身选择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无可厚非。但是从家人幸福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国家未来的角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我觉得这是不齿的做法。希望我们可以从《觉醒年代》中认识到,没有哪一代的青年是容易的,我们要在党史中汲取营养,重整旗鼓再出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要把承担时代责任这一灵魂注入课堂,贯穿生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品格教育。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上有限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学生时代责任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四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观看《觉醒年代》让我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也深切体会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唯有不成。”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荣并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抗争的历史。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从鸦片战争到中共建党以来,中国人经历过三次觉醒。其一为技术的觉醒,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二为制度的觉醒,推翻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但科技、机器、西方制度移植都没有太大的效用,唯有思想的觉醒,才救得了中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面对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代表团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学联,进行罢课抗议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青春的力量的蓬勃生长!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开支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深知使命在肩。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人,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青年,唯有不断奋斗,才能不辱时代之使命!奋斗有我,强国有我!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五

李大钊同志的“初心明灯”照耀民族前进之路

_年前,有句呐喊响彻天地,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发出呐喊的人就是中共党员李大钊同志。

青年是党的活力源泉、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更要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养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继承革命先烈的斗争意志。青年党员要像李大钊同志一样,做一名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理论的信仰者、践行者。

李大钊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李大钊同志积极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华民族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李大钊同志一生追随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生命践行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积极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强烈的民族情怀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看到祖国正处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内忧外患。他说:“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民族忧患令他彻夜难眠,积贫积弱的中国出路在哪里,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他无数次扣心自问。他苦苦寻找如何拯救病态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时才能照耀中华民族的未来。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他看到了希望,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吗,他在党旗下宣誓,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永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员,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时代价值,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多篇文章,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革命情怀,强烈的斗争精神,李大钊同志始终怀着执着的理想信念,为党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精神丰碑,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积极做伟大思想理论传播者。

永恒的奋斗精神是一盏明灯。李大钊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了终生。作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复杂的困难面前从没有退缩过,在艰苦的斗争中从没有放弃过,在严酷的刑具面前从没有畏惧过。奋斗是最亮丽的民族情怀,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呐喊,他永葆一颗奋斗的心,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奋斗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灭的灯。我们要以李大钊同志为榜样,永葆奋斗精神,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积极做伟大事业的践行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李大钊是我们广大青年党员的精神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新时代的我们要努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做到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篇六

朋友,你是否想过,我们自己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哪怕再渺小、再普通,也不可缺少。因为正是千千万万的渺小普通的你我,汇聚成了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所以你我之状态,便是中国之状态;你我之奋进,便是中国之奋进;你我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青春之于人类,如灵魂之于躯体。那是阳光,是生机,是成长的风雨砥砺。蓬勃而上的动力,催促着这世间的一切迈步向前。人们总是很珍惜生命中的这段时光,因为青春难再,我们无法延长这份美好,却能够赋予它更多的意义。比如,将你我的青春,融入时代发展与祖国建设。

思绪如宣纸上的墨痕慢慢润染开去,我想到了青春的意义。雷锋同志曾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青春在此便是奋斗。要有“无我”的奋斗精神,丢掉沽名钓誉的想法,舍弃急功近利的企图。心怀“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坦荡与无私,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去努力拼搏,那种畅快淋漓,才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我又想到了杨沫的《青春之歌》,在那个国将不存、民族危矣的年代,林道静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青春在此便是爱国。就如高尔基那黑色闪电般的海燕,任凭暴风骤雨,依然高傲向前。还有《红岩》中那一个个年轻而勇敢的生命,在面对反动派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时的大义凛然,那是怎样的悲壮与正气浩然。谁人不爱惜生命?哪个是钢筋铁骨?但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为了革命夺取最后胜利,他们“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人生而柔弱,但信仰使你我坚强。没有什么比充满爱国情怀的青春更有力量,那是蓬勃的朝阳,是生命的晨光!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一年让我们深刻领悟,“逆行者”这个名词温暖、勇敢、博爱的含义。在最危险的时刻,是党旗红、天使白、橄榄绿……冲在最前面,用沉淀了几千年的坚毅无畏,为14亿中国人撑起一片天。这般青春,可谓潇洒,可谓磅礴,可谓勇之大者、义之楷模。

还有那些为了防疫大局,放弃回家、就地过年的兄弟姐妹,今年的春节或许留有些许遗憾,但你们的青春里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全体中国人对你们的感谢与祝福。你我携手,便只需笃定前行。青春如此绽放,何惧雨雪冰霜?

百年恰青春,初心立党魂。历史跨入到2021年,我想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当年李大钊先生在撰写《青春》的时候,内心会是怎样的激荡豪迈。“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后来南湖红船扬帆起航,一路劈波斩浪,换得今朝春色满园。初心闪耀,使命在肩,我们始终向前。哪怕初定江山,也能立马横刀“三八线”;哪怕一穷二白,也能“两弹一星”树威严;哪怕百业待兴,也能改革开放谱新曲……

记得有一首歌叫《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颂扬的是革命者积极乐观的精神。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艰难坎坷,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胆怯,而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迈向一次又一次辉煌,这便是中国共产党之青春。我党如此,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世界幸甚!

青春是华美的,因为承载着远大理想;青春是激荡的,因为积蓄着磅礴力量。亲爱的朋友,不必唏嘘,何须慨叹。其实青春不会走远,它一直在你的信仰里、你的行动中,不论你是垂髫儿童,或是黄发老者,只要前行,便是中国之脚步!只要屹立,便是中国之脊梁!只要去热爱、去拼搏、去奋斗便是中国之青春!

【《觉醒年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感【优秀8篇】03-22

觉醒年代读后感优秀10篇03-21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彩6篇02-27

觉醒年代观后感(优质(优秀3篇)10-13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优秀5篇)10-11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6篇】10-11

觉醒年代观后感(大全(精选6篇)10-09

觉醒年代观后感2000字左右(优秀3篇)09-30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作文【优秀9篇09-08

觉醒年代观后感(优秀6篇)07-31

30 26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