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精彩10篇

2024-01-20 08:09:41

《八佰》这部电影把每个人刻画的很真实、生动。人性的本质是贪婪的、丑陋的、享乐的,但是人之初又本是善良的,可塑性的。 那么你知道《八佰》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电影《八佰》观后感精彩10篇,欢迎阅读。

《八佰》电影观后感 篇一

黑色的眼睛望着苍白的天;迷茫的眼睛盯着斑斑鲜红的血迹;仇恨的眼睛注视着刚刚离去的兽性的鬼子……。

75年前,我们祖国的“邻近”,趁着我们不留意而悄悄“进入”,他们仗着比我们先进的武器及军事装备对我们这“雄鸣”进行大肆啃咬。忍辱负重的中国人,未曾作出反抗,这些可恶的吸血虫更是得意洋洋,接着又运进更多的吸血物种。

黑色的记忆,血腥的味道,就是在南京,一场大屠杀,三十万中国人被杀戮;一个偏远的地区,一个可怕的实验室,他们用好几千中国人来做实验,研究出来的恐怖武器再被用来屠杀中国人……。

这些东西,我不愿再想,不愿再忆,但,不能,这些确实存在,伤疤仍然留存,记忆依然如新。鬼子们所犯的这些滔天罪行让我挥之不去,但敬爱的党又使我振作。

就在被压迫被残害的一线,我们希望的种子-——共产党,出现了!在我们穷苦农民、苦难大众之中诞生了!我们惊喜,我们雀跃,但不能声张-——鬼子们知道后会再来迫害。在群众中,共产党慢慢长大,慢慢成熟,他嫉恶如仇,面对着天天压迫人民的鬼子,他终于发出了强烈的振奋人心的号召: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能危险的时刻!起来!

佰观后感200字 篇二

电影讲的是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坚守闸北四行仓库。谢团长带领400余兵(外界称八百壮士),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真实历史故事。

“八百壮士”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誓死守卫。我很敬佩他们的坚定,更佩服谢团长,如果不是他把战士管理得好,应该就会有逃兵出现吧。

我最印象最深的是战士们在四行仓库上面护旗的场面,绝不让旗子倒下来。直到最后,护旗的战士全部牺牲的时候,也不忘把旗杆竖得笔直笔直的。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一段保护上海不让日本人占领中国的历史。看完影片后,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感悟1200字 篇三

从《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到《楚辞》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主义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爱国应是无条件的,容不得有丝毫妥协退让。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是百分之百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百减一等于零”的理念,树立坚毅果敢的赤诚爱国之心。

爱国主义教育应一个也不能少、坚持从小教到大。爱国主义教育涉及14亿中国人民,应当让所有人民群众接收熏陶洗礼。我们应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广《壶知道·www.huzhidao.com》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还要在社会各界人士中激发爱国热情。同样,在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应加强“一国两制”实践教育,从而增加对国家的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生于斯、长于斯,在学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迈入社会之后也需要培养爱国情怀,因为爱国是一辈子的事,是须臾不能忘怀的事。

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外在礼仪与内在灵魂的统一。曾记否,歌乐山下渣滓洞中,“囚徒们”冒着生命危险偷偷绣出“五星红旗”;曾记否,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鼓舞士气、保家卫国。国旗、国徽、国歌代表国家,注重运用仪式礼仪,表达的是对革面先烈的追忆与缅怀,更是对国家的尊重与热爱。近期在香港,不少爱国爱港同胞守护国旗、国徽,高唱国歌,维护社会秩序,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深入骨髓灵魂、入心入脑,不偏听偏信、不借爱国之名行损国之事,以正确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有少部分人,他们打着爱国不必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旗号,故意去制造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殊不知他们忘记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才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四

“淞沪大战”日本不敢对租界轰炸,鬼子与西方列强达成了协议,保护十里洋场他们的利益,就有了背靠繁华的租界,在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四行仓库里,弹丸之地上,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为鼓舞士气,扩大声势,故号称800战士,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完成使命后,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历史事件。

电影战争场面宏大,立体感强,如临其境。炮火下残垣断壁,一开始就是打逃兵,战争是缺少兵种的,可依然在稀缺里自动减少人员,残酷性就是这样在血腥中展开,活命生存是原始人性,而战争是最反人性的。掉队与逃兵有时是混搅说不清的,而逃兵是要掉脑壳的,影片一开始就给小老百姓普及了一点部队知识。为后面的残酷性埋下伏笔。

外围有几十万日军,以寡敌众,可不是要抱必死之心吗?影片就有部队初进四行仓库军官的训话,这段我本人觉得不是多余,而是必要。夜晚,对岸灯火通明,一个婀娜的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把战士们都吸引住,脸上呈现快乐的笑容,此刻忘了这战火连连满目疮痍的战场,而楼顶上瞭望台上团长谢晋元感叹:一半天堂一半地狱。

士兵里有13岁的小湖北和长几岁的端午,贪生怕死的老铁,老算盘,久经沙场的老兵老葫芦,羊拐。通过不同类型兵种在战场上的表现,把有血有肉的士兵呈现在观众面前。

特别一提的是,四行仓库圈养的一匹白马,暗喻三国里的赵子龙保家卫国英雄典范。骏马奔腾在江河两岸,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得以传承,电影近结尾团长谢晋元骑着白马与日军将领谈判,再次把暗喻引到台面。真实的历史确有白马赠英雄,被导演引用到电影,非常巧妙,值得一赞!

看哭的那一刻,是日本人在装甲车掩护下要爆破墙的那一幕,战士们排队自杀式排除危机,喊着自己名字视死如归。这一刻我们相信战争在军魂的照耀下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民族有强悍的意志力的真正的军人。这一刻,八佰影片高潮到来。再就是对岸送来的国旗,被日本飞机不停徘徊轰炸,依然被中国军人护着飘扬在天空,这是影片另一高潮,我们敬佩的八佰勇士在对抗中没有退缩———

13岁的小湖北一直被军人们关照着,无论死去的老葫芦喊话长他几岁的端午,要照顾好小湖北,还是老兵连长齐家铭都对他照顾有加,当他炯炯有神望着白马,他就演变未来的赵子龙,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这又是导演的一个隐喻,伏笔。中国军人有接班人,历经战火成长起来的接班人!

还有趟过河的3个稚嫩学生,老兵说:“看好他们,他们比我们金贵”,这是觉醒的知识分子,热心青年,中国未来抗日的中坚力量。可惜被流弹击倒,战场只有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再说说姜武饰演的老铁,胡子邋遢胆小如鼠,反差萌非常搞笑,到处找地方躲藏,为自己怕死找各种理由,但看到战士中弹倒地,临终挣扎的悲惨状况,还是忍不住去拉一把,结果脸颊与身上都中了弹,包着脑壳还不忘流连人生的美好:女人娇嫩的身躯是他大老爷们的念想,最后自动留守掩护战士撤离,嘱咐战友将来告诉儿子,为了儿子才惜命的,其实他爸爸不怕死。老铁形象塑造的很好,从惜命到玩命,心里过程交代的很清楚,侵略者把胆小老实的百姓逼出了勇敢的战士。

影片有很多亮点,不一一述说。现在说说它的瑕疵,历史上八佰是掩护大部队断后的支队行为,为造成国际影响与日军交战的一次行为,不管兵种来自哪里,其实开战前战士们都报了必死的决心,因为再没有后续部队接应,背水一战。所以有一个姜武演的老铁就够了,没必要演这么多怕死的人物,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感觉,添加这么多分枝反而拉低分,打个比方,一个作文主题是夏天,你把春天写的再美也是跑题。八佰是以少胜多,血腥的战争,不屈顽强抗击是主旋律,起码团长谢晋元的戏份不够,他是这场仗的中国指挥官,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军官,能取人数军力,武器悬殊巨大还能抗击得4天4夜,与他的指挥密不可分,从后面历史上日伪围攻密杀他就知他在日本人眼里的分量。而他带领的部下也个个坚贞不屈,宁可做受苦虐死战俘也不做舒服苟且的伪军。

八佰意义:此一战,证明中国军人不惧来犯倭寇,唤醒国民抗日之勇气!在与日军屡战屡败的背景下,八佰淞沪会战最后一役确实起到了振奋国民的效果。作为中华儿女,在这被外敌卡脖子时代,看看历史片,不忘国耻,也是必须的、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五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

通过观影介绍,我得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

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六

“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这是出自电影《八佰》里的一句话,一边是纸醉金迷的世界,另一边则是战火纷飞的四行仓库,它带来的不仅是战争的残酷,还有民族的耻辱。

《八佰》的故事原型是1937年发生在四行仓库的一场保卫战,这场战役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将近几个月了,国军几乎全部撤离上海,濒临沦陷,第八十八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最后四百二十人留守四行仓库,直到10月30日才退留租界。

电影中,有两幕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从租界来的记者询问四行仓库里共有多少人时,一名国军士兵刚想说四百二……但被副官拦住,“有八百人!”这四个字多令人心酸啊,虽然只有420名国民国军士兵在,但他们却有着800人的精神,他们和死去的战士们的精神一起并肩守卫着上海,看到这样一幕,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被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

另一幕是日军准备在钢板阵的掩护下爆破楼体时,一名叫陈树生的国军士兵绑着手榴弹跳了下去,他跳进了楼层里面,与敌人同归于尽。接着是更多的壮士牺牲:湖北通城李满仓,湖南浏阳王金斗,俺叫孙守财……喊完一声名字,便化为一朵血花,这些血花好像炸在我的心上。那些伴随硝烟牺牲的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英雄。

这就是八百壮士的故事。

看完整个影片,我沉默了好久,思绪忍不住飘到祖国的过去和未来。以前,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而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宁,这些全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将历史永远铭记于心,努力学习,长知识、长本领,为祖国更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七

看了电影《八佰》,看到胸前绑着炸弹跳下去的战士,看到一个个拼命杀敌的士兵,我忍不住哽咽出声……

仅仅是一河之隔,一边是歌舞升平天堂似的享乐,一边是炮火纷飞地狱似的战场,为何那些只顾着自己享受的南岸的观望者,不帮帮那些对岸奋勇杀敌的战士?

1937年,淞泸会战的最后一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第88军师254团委奉命坚守四行仓库,这是上海最后一个留守地。团长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不得已将420人对外宣称800人,才有了“八佰壮士”的称号。而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叫陈树生的战士,给母亲留下了一封血书后,身捆数枚手榴弹跳下仓库与敌人同归于尽,活生生炸开了敌军的包围圈……

看到那些奋勇抗敌的战士,他们大部分都是新兵,大部分战士甚至连枪都不会握。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帮人,通过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最终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是这四百余名战士团结一心对抗敌人的精神,震撼了我!直到现在,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些画面,仍然伴随着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正是这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战士,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才能更好地回报我们的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700字心得感悟 篇八

公司组织看了《八佰》,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热血马上冲上心头,每个人的刻画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四行仓库的英雄们守护住了国家的最后一点尊严,不屈不抗,英勇就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祖国同胞们做出的牺牲,国人们铭记在心。

在观看中段期间,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泪水与激情,国人的勇敢与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伟大的,国家的民族气概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无法战胜,国家威武!民族威武!国人威武!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百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感谢英雄的先驱们,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作为现代的我们也要学习先驱的英雄精神。最后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八佰》观后感 篇九

电影院开了,昨夜带两个孩子去看电影《八佰》,一个四年级的女孩,堂姐家的,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自家儿子,国庆早晨学校要求家长带孩子看升国旗,带孩子录国庆感言小视频,孩子一早上满满的爱国热情,晚上的电影很感人,把孩子们感动的掉眼泪了,快结束的时候两个孩子在一起小声的嘀咕了一会,直到电影结束,影院灯光亮起,我们还沉浸在电影情节里,准备起身离场,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两个孩子站起来,敬少先队员礼,大身喊到我爱你,祖国,祝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这些大人瞬间反应过来,有人叫好,有人鼓掌,把我感动的眼角含泪,望着两个孩子,鼓起掌来。少年强则国家强,有这些从小就充满,对祖国充满爱的下一代,我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我爱你祖国。

电影《八佰》观后感 篇十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讲述了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这是由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有“八百人”,这“八佰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以这一弹丸之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数万日军,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接到撤退命令后,英勇顽强过桥进入租界的故事。

什么是一场战争的胜利?

消灭。是的,“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消灭对手——狭路相逢勇者胜!当豺狼虎豹进犯我们的家园,怯懦自私的“老铁”,端起了枪,加入抗争,成为了勇猛之士;对母亲的割舍不下的“羊拐”,端起了枪,加入抗争,成为了勇猛之士;要带弟弟回家的“端午”,端起了枪,加入抗争,成为了勇猛之士;十几岁的“小湖北”,端起了枪,加入抗争,成为了勇猛之士……这就是那“八佰壮士”,在敌我军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四行孤军”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场必死无疑的战斗,此战,就是赴死。

死,是血淋淋的开始。树立起旗帜,主动挑战可能面临更快速地毁灭,偃旗备战可能还能坚持两天——为鼓舞士气,振奋人心,他们选择了升旗,“我们为中国而生,死不足惜”!为此,“八佰壮士”用暴露在屋顶的生命迎接日寇飞机的扫射,前赴后继护旗不倒:一个班的战士,冲上来,被击中,血肉横飞,倒下去;再一个班的战士,冲上来,被击中,血肉横飞,倒下去;再一个班……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太可怕了,为这无畏的牺牲,我哭到颤抖,他们秉持的信念屹立不倒,用生命换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陈树生身系炸药,从三楼跳下去,跳到手榴弹打不透的敌人的钢板护甲里面,爆炸!义无反顾,斗志昂扬,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年轻生命都用这样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原本是毫无意义的作秀——当时正值九国公约会议召开,  伸手,牵手,拉手,抗争,奋战……

生命真好,战争过后废墟的镜头切换,随之而来的是高楼林立,阳光温暖,充满活力的新世界。

这才是胜利的光芒。

【电影《八佰》观后感】相关文章

八佰经典影片观后感(优秀9篇)05-28

2023《八佰》观后感作文【优秀11篇】05-22

电影《八佰》观后感抒情作文500字以上03-10

观《八佰》有感(3篇)02-17

《八佰》观后感优秀8篇01-07

八佰观后感100字【优秀7篇】10-16

八佰观后感200字优秀9篇09-10

《八佰》观后感【7篇】08-28

电影八佰观后感【优秀10篇】08-11

电影《八佰》观后感(优秀8篇)07-10

30 22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