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00字(优秀9篇)

2024-03-08 01:09:07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找到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00字(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一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工作已13个年头,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忙而杂,很难静下来看看书或写写东西,而心里的愧疚也被“我工作很忙”的理由渐渐消融,心安理得地原谅自己在专业研究上的停步不前。慢慢的,刚工作时的那种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完美理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然而,就在这个暑假,就在我静静感悟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之后,佐藤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佐藤学先生作为一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几十年里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学校内部对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进行改革,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从对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对未来充满无数完美的憧憬,到如今渐渐被日益繁杂的日常工作所淹没,这其中,正是缺乏了佐藤学先生和他的日本同行所具有的对教育、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菜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盼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在之后开展的研讨活动中,小林老师带给的录像让每一位参与研讨的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充分感受到了小林老师当时所作改变的正确及其价值。这是多么可喜的、必要的改变啊,而在我们周围,安于现状的老师比比皆是,有时就连自己也会被暂时获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蒙蔽双眼,失去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佐藤学先生以他丰富的经验、执着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改变教育,务必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这一章中,小林老师从关注“法国大菜”般的教学转而关注“最朴素的如酱汤般香味的日常教学”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关注日常教学就应说是我们在几年前就达成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日常教学更多的体此刻关注每一天40分钟的群众教学活动上,有多少时候正真如关注教学活动般的去关注教师每一天的晨间接待、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自由活动?同样在“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章节中,佐藤学先生写到:小林老师常常说,要充分地重视“开头”,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而差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结果”,常常草率地、马虎地“开头”。小林老师常常仔细地观察、注意学生“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他认为“结果”怎样都行,“开头”决定了一切。能够说,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小林老师充分重视“开头”的做法我觉得十分可取。

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启发、令人深思的好书,学习的感悟和思考还有很多,在此不能一一讲来。教师生涯是一个好处深长的生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生命将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付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奋中获得成长,从而实现和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生命不息,追求不止,我将为之而发奋!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二

回想看过的那些内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倾听学生的发言。

文中说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倾听”是佐藤学反复强调的重点。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

回想自己的课堂,我一直抱怨学生听得不够认真,发言不积极,我又生怕漏过每一个让学生发言的机会,而且甚至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明确问题的答案,我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这样导致了原本会听的孩子也有些厌烦而失去认真听的耐性了。有时课堂上学生还会发出一些不经意地声音,为了赶教学进度,我未必会去理会他们,甚至因为有些学生答非所问或者吞吞吐吐讲不清楚时,我会无理的打断他们的发言,并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补充,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想法也没能真正的在班内引起交流和讨论,只是留于一种教学的形式。正因为部分学生由于感到自己的发言没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渐渐也失去了举手的兴趣,久而久之就成为课堂上的听众了。为此我常常感到苦恼,到底我该如何能让我的学生来认真地听我的课呢,来更好地掌握教给他们的知识呢?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的这种苦恼还是在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我并没有意识到在我的教学中,我该怎样来照顾到我学生的反应;我该怎样以学生的立场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学习关系,来建立相互倾听的教室。文中说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同时,教师还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间的交往。要做到让学生能竖起耳朵去倾听教师另一角的学生说话,与远处的学生发生相互交流,那必须经过非常耐心的长期的反反复复的努力。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非常重要,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致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假如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把他们有声的发言——————回答问题时的话,无声的发言——————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专心倾听,那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正是我要努力的目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三

暑期同事借我一本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可能是民族情结的缘故我不想读,但出于同事的一片热心,只好粗粗一读,我就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佐藤学先生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他在各个教室里观摩,20年一直如此,他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许多学校收益很大。日本同行所碰到的实际问题与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大同小异,他们对待问题认真、朴实、讲究实效,无不吸引着我去学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在阅览之中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倾听”。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原来我们也一直强调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老师是否在认真倾听。佐藤学教授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他认为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

我们大多数老师要求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判断学生是否注意听讲,而很少注意学生是否在在用心倾听。在一个学生表面热闹但没有好的倾听习惯的班级,首先就是教师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

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语句来讲解,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壶知道·www.huzhidao.com》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学生虽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将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700字 篇四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正因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个性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简单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联在这种关联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简单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是啊,“润泽”,是多么让人心生憧憬的词语,我仿佛来到春雨后盎然的草地,仿佛闻到滴着露珠的玫瑰的芬芳,仿佛触摸到了女子滋润丰盈的手背。教室是润泽的,那必须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教室是滋润的,那必须是丰富的,有暖阳,有清风,有山泉,有明月,更有鸟语花香。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那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很是赞同,这也是一向以来追求的课堂。

二、学会倾听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资料,决定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情绪、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构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持续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的确如此,倾听,像一面镜子,镜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很有借鉴好处,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持续清醒的头脑,胸怀一颗尊重儿童的心,多一点坚定,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小小的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五

读着佐藤学二十多年的实地研究汇聚成的这本书《静悄悄的革命》,里面的知识我慢慢咀嚼,内化,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我收获了多少,但是开卷有益是必然的。

不由想起刚刚调到二小工作改行教语文时的经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点儿也不夸张,我临时代理一个班的语文课老师兼班主任,那时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对于教语文我什么也不懂,怎么办呢?每天下了班,我就要赶往以前单位教语文的前辈邵老师家里,跟她学习怎样备课,一学就是几个小时,可是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即使课本上记得满满的,第二天该怎么上课也是茫茫然。当时的我迫切想知道我该怎么上好语文课,怎样说好每一句话,怎样让学生听我说话。

印象挺深的是厚着脸皮蹭了两位大姐的课,看她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台下的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我羡慕得不得了,心想,她们是怎么练就的这一身的功夫?然后,我就依葫芦画瓢,把听到的学到的搬运到我的课堂上,结果是邯郸学步,课堂上我依然手忙脚乱。

现在想想,我一味地关注自己要说什么,要做什么,不去想学生需要什么,不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怎么可能上好课,可见,会倾听也是种能力啊!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因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那么不善于倾听的老师呢,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讲话时是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的,也对在场的每个学生能否听到或理解自己的话毫无意识。

每一次读到这些,课堂上那些我唱独角戏的场面就会跳出来,好像在嘲笑我的自以为是。老师应该怎样倾听呢,书中写到,老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在学习能够丰富地展开的教室里,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能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同时也就是“倾听”的行为。

最有意思的是关于倾听学生的发言佐藤学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

现在我一直提醒自己努力做一个倾听者。我的课堂语言会有意识的慢一些,开口说话前有个缓冲,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能不能激起学生听的欲望和说的冲动。

当孩子们小组比赛朗读课文时,读罢,我请他们互相评价,以往评价好像是我独揽的,然后梳理出读好课文的方法,现在,我会把这样的机会交给孩子们。男孩旭从作为朗读者和倾听者这两个角色的不同角度来总结,他认为自己可以读得更好一些,而且,他用词很讲究,说话有条理,我肯定了他的表达,鼓励他做得更好。自那以后,每节课上都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期待我做他的倾听者,我发现,他也在回报给我尊重和信任,我俩的投球配合得不错。

接到学生的投球给我带来成就感,让我想接住更多的球,甚至是投偏的球,作为投球者,孩子比我的渴望更强烈,每想到此,我更坚定地想成为优秀的倾听者,与自己对话,与学生对话,倾听孩子有声的、无声的语言。

课堂上的质疑、梳理我会有选择地放手让孩子们做,而我就是倾听、判断、指导。比如,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发现有待调整的地方,就会请其他的孩子给出建议,再回到原问题上有针对性对话,让孩子们在倾听与对话的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我尝试着用有意识的自我提醒和约束来改变我的课堂。

佐藤学说,会倾听的老师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绝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而是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或许,课堂上是静悄悄的,但是老师的倾听让课堂浸润在一种不一样的氛围里,空气中流动着孩子和老师的思考、碰撞、融合、完善、超越,那必定是润泽的课堂,也是我努力想要追求的课堂。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六

曹校长为我们老师推荐了日本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看着书名我没有和教学联系在一起。大致进行了翻阅,一开始也没有引起兴趣。定下心来再读,序言中,佐藤学教授极其深刻地提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孩子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看了这一段话,方知“静悄悄的革命”原来如此啊!在书中佐藤学教授用朴实的文字叙述了许多观点和教育案例,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一)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我们的教师,在本书中,是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主要欲望就是控制课堂,维持秩序。而佐藤学缺告诉我们,在课堂上应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自己站在教室里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看了这样的观点使我们也联想到自己的课堂。确实如此,我们的课堂,对学生身体所传达的信息漫不经心,麻木不仁。当提问时老师关注最多的就是举手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不举手的孩子,当回答问题不响亮时,我们会对孩子有“声音再大一点”“能不能说的完整一点”这样束缚孩子思考的要求,而且每堂课都一遍一遍的重复着这样的词汇,而不举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关注不到,并给他们贴一个“发言不积极”“不善于思考”这样的标签,佐藤学教授认为面对这些不举手、不确定回答的孩子我们老师更要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能够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能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地程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发言模糊一点,允许进度慢一点,在组织、引出孩子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二)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

润泽的教室。看到这个名字不禁又是疑惑:什么是“润泽的教室”呢?书中是这样写道: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孩子都不受“主体性”束缚,孩子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

看到这里让我感受到润泽的教室里是安心的、无拘无束的,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奏都是那么的柔和,再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抱臂坐直”“眼睛看老师”,这些话语孩子已经倒背如流,在这种拘束不自如的状态下,孩子如何安心?如何无拘无束?面对积极发言的孩子表扬:“你真棒”,对于那些认真倾听却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得不到等同的。尊重,并在学期结束后给予“上课希望你能积极发言”这样的评价,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发言的能力,更要重视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为此教师要言传身教,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课堂上要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从他们的表现的语言中解读他们学习时的心情、想法,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与孩子“心心相印,产生共鸣”。

其次,润泽的教室应摒弃我们以前那种肢解问答式的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语文课堂,让课堂多与教科书的语言发生新鲜接触,若干次反复地阅读,让语文课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让语文课润泽起来。

这本书我只看了前面几个章节,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一个个案例就如同看到了自己,也下定决心,在自己的教室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七

这几天,匆匆读完日本佐藤学的教育专著《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颇有感触。掩卷闭目,脑海中总会浮现一个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某次研究会上,老师们讨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录像的事情,老师上课,一个环节接着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结束了,都会有一种焦虑:“下一步怎么办?”因此,老师只想听到学生的意见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授课者虽然“嗯、嗯”地点头、热心地倾听着学生的发言,但是发言的学生却不觉得老师已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倾听的老师与其说是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还不如说在学生说话之前,对怎样理解其发言,就已经胸有主见了。

多数老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因此,说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投球”纷纷落地的确不为过……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倾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鸣。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总是被“下一步怎么办”的观念束缚着的话,那是不可能产生“欣赏”、“体味”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的。读了这个故事,仿佛打开一扇窗,我眼前变得敞亮起来。文中所讲的故事,不也是当老师的我们容易犯的毛病吗?心中往往想着上课的进度,没有倾听学生真正的心理想法,无疑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效果。学生感到难的地方,需要老师放慢脚步,进行指导突破;学生感到容易的地方,可以快速推进;学会倾听,从学情出发,师生关系会更融洽,也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在交往中学习。佐藤学指出: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后的社会中,从异质的他人那里学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的本质是在老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在教室里正是要构筑这样一种关系:即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现在的问题是:“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而大人与儿童的关系也单方面局限在‘教育热心’上。”

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相互探究,相互交流,“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毫无疑问,这方面是欠缺的。我们似乎更重视自己的学习,强调个体的努力,而缺少交往与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等。今天,团队合作已经非常重要,如果学校不重视,那么将来步入社会,自然也就不会懂得与人交往,更谈不上合作。单打独斗怎能拼得过一个团队的力量呢?因此,要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开展综合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虽然组织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相互开放教室。佐藤学提出让所有教师能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这是改革的第一步。然而在学校里,要想让所有教师一个不漏地公开授课却又意想不到的困难。同时详细分析了原因,最突出的是: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说长道短,同样地,也不希望比人来干预我的工作。”这种“互不干涉”的私下默契,支配着学校内的人事关系。教师文化中也存在问题,每个教师都不愿意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工作着,当然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得到别人百分之百的肯定。

相互开放教室,一年内,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评别人的陋习;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只知道按上边的指示行动的陋习;不愿被别人在背后指点,用坚实的盔甲把自己严密地包裹起来的陋习;只认可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肯向别的老师虚心学习的陋习……清除干净。

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相互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老师所期待的。

我想:其实,这是在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凭借课堂这一阵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此外,书中提到“教师与家长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等都是很有见解的。静悄悄的革命,从改变课堂开始,既要靠校长大力推进,也需要每位老师的积极改变。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八

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要让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并且从“学”这一繁体字的结构,说明了学习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学习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就是教师或家长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一字体体现了对以孩子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所以在我们的教室里,正是要构筑这样的一种关系,即学生在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能触发和支持这种关系的人就是教师。为了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室的引导下,班里的孩子互相学习,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成为佐藤学先生所提倡的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篇九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写的,是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翻译的。

本书主要讲了对许多教学实例进行剖析和论述,针对学校实际案例进行剖析,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这本书是一首唱给老师们创意的,创造的实践赞歌;是给每个学生学习的尊严支架。

就《教室里的风景》这一章节来说,其中第四个问题应对教师本身的语言中提到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我国语文“双基”教学中,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能力,从“听”开始,而我们听的是学生表达是否完整,关注的是答案是否正确。而忽略书中提到的“理解方式”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应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倾听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感共鸣。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重要意义。而我常常会在课堂中想着下一个问题,该怎么办?这样就很难产生“欣赏体味”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回顾课堂中的案例:一次我在上整体识字课时,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五分钟的交流讨论时间到了,我因为还有教学任务,于是立即截止,而在学生a说他的识字方法是按结构进归类识字。我只是说:“这也是一种方法,大家努力思考,向他学习”。如果当时这样做:我嘴角上扬,脸上挂着微笑,眼神投去赞许的目光,伸出大拇指,相信学生的自信心会加倍同感共鸣,更是无庸赘言。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说话时学习主人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这样撑起了教室里尊重、和谐的支架。

学生的学习不开老师的引导,而聚得甘露育桃李可谓任重而道远。但书中介绍了教师的成长,需要打开教室的大门,就是说能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对此我觉得上一节无论成败的公开课,对一个人业务都是一次进步,甚至是飞跃。没有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的教书人是失败的。教书生涯中,我遇到不同程度的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有领导推门听课、组内研讨听课、学校安排全员听课等,但无论怎样承担讲课任务,总会有压力,生怕讲不好,在意别人怎样看,好像觉得别人的意见可已经敲定终身似的。。其实我们错了,敢于在别人面前暴露错误的人才是勇者,愿意接受他人宝贵建议的人才是智者。

课堂上的演绎从备课开始,你可以预设问题,可以与同事商量怎样高效掌握知识技能,用哪些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家常课堂不一定节节都是现场直播,而公开课节节都是重播后再直播。一堂课不断的修改思考,追求完美,达到预设的高效。

记得11月份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坐井观天课》课前与组长及同仁们共同商议讨论。制定了导学案,再后来试讲了一次,又进行了研讨,并且研讨的焦点是在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其中陈老师,冯老师,魏老师,他们认为课前导入欠佳,换成趣味性强的“看图猜成语”,周老师给了我分析了应用多媒体里的工具栏里激励方式,既省时又便捷。其他的老师也给我在选案的细节上进行了修改,最后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我的课堂出彩了。

《静悄悄的革命》是跨国间互相学习,群策群力,助力我成长。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小小的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森林报·冬》读后感(优秀8篇)09-22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优秀5篇)12-08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200字【精选2篇】12-06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优秀10篇】11-18

《比时光更坚强》读后感800字【10篇】04-30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后感(精彩9篇)11-23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好词好句及读后感10-06

《无人生还》读后感(优秀5篇)09-24

小鲤鱼跳龙门读后感(优秀5篇)11-13

西游记读后感主副标题格式(4篇)10-02

29 25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