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

2023-03-14 12:18:42

《名著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经典名著1000字观后感作文】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著读后感1000字 篇一

奥运会不仅仅是胜利者的舞台,也不仅是成功者的奖牌、鲜花和荣誉,奥林匹克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参与!只要参与了,你就是一个勇敢者,一个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只要你拥有“永不放弃,敢于拼搏”的顽强信念,你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值得我们感动的人;只要你怀揣“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人。这就是我读完《奥运传奇》故事这本书后最真切的感受。

正因为这本书里一个个感人的真实的故事,让我看得爱不释手。尤其是书中的德里克雷德蒙德,成了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出生于1965年9月3日的德里克,从小就拥有运动天赋。7岁那年,他的爸爸就将他送进了密尔顿凯恩斯田径俱乐部,重点训练放在了400米跑步上。德里克刻苦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1985年,刚满20岁的德里克以44。82秒的成绩打破了英国国内由大卫詹金保持了10年之久的400米跑的纪录。两年后,德里克又以44。5秒的成绩把被罗杰布莱克抢走的英国400米跑纪录重新夺了回来,并将它保持到1992年。他多么了不起啊!

天有不测之风云……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彻底结束了德里克的奥运之旅。当时他已动过5次手术了,最后一次就在1992年的4月,当时距离奥运会不到5个月的时间了。在巴塞罗那的阳光和海风中,德里克再次站在了奥运会400米的起跑线上。当他进入决赛比赛时,因为右腿肌肉撕裂,跌倒在跑道上。坚强的他从地上爬了起来,强忍着剧烈的疼痛,一步一步地向终点靠近,完成了这段比赛。尽管德里克是这场比赛的最后一名,但全场65000名观众看到这感人的一幕,都肃然起敬,为这位演绎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热烈鼓掌,掌声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为德里克的奥运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但是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却还没来得及表演就早早地离开了奥运的舞台。为了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在海上漂泊了20天,当他赶到美国时,奥运会已经开幕。因为体能的问题,刘长春在次日的比赛中发挥失常,在100米和200米的比赛中早早出局。但刘长春却因此写进了中国的奥运史上,因为他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我知道德里克雷德蒙德和刘长春只不过是奥运会中感动世界的100个精彩瞬间中的两个,但是从他们身上足以概括《奥运传奇》中的精髓:“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超越。”

如果我们也能带着“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信念,那么我们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画上一道最绚丽的彩虹。

中国经典名著读后感700字 篇二

虎知道www.huzhidao.com虎知道我十分喜欢中国现代着名作家舒庆春笔下的作品。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饶有兴趣的阅读了《骆驼祥子》。看后,我浮想联翩,感触多多。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讲述祥子经过了3年的拼搏奋斗,最后买上了自己的车,但不辛被乱兵抢去;之后在刘四爷的人和车厂当一名车夫,但所挣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掉;不仅仅如此,还被迫与虎妞结婚,但最后,为了给虎妞置办后事,把爱车又卖掉。三起三落,让他看清自己的处境,在那个时代透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终是不可能的。祥子对社会失去信心,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

小说,真实的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我不得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他的遭遇和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杯具,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杯具。然而这种杯具,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的。那个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的丑恶面目,也是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矛盾的,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我不得不说,此刻的社会虽然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但却又不是那样人性话。虽然不是当时的旧社会,但也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例如:20__年的撞车事件,李启铭将两名女生撞出十米远,一个证实抢救无效,一个受重伤。但肇事者李启铭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李刚只是某个局的副局长。敢口出狂言,想必是靠着官爸平时作威作福了很久。这件事和药家鑫事件都应如《西游记》中“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没有后台的都被一棍打死了”的这句话

我们深知现代社会还不是很完善,我们把握住这天,用心进取。我相信,即使社会再怎样黑暗,人生再怎样不如意,努力下去,不抛弃不放弃,完美的未来就会向我们招手,加油!为哀悼旧社会的黑暗,就应为明天努力建设。

名著读后感1000字 篇三

《Jane Eyre》——《简爱》,是我真正意义上完整读完的第一本全英文著作。之前最早看英文版《哈利波特》但没能坚持下来,因为实在是太难了。而这次完整看完英文版《简爱》真的让我很是兴奋,因为很丢人的说一句,我没看过中文版《简爱》,每次看了一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也去只有原著才能完整体现作品的魅力埃

阅读过程中遇到很多生单词,有时候看见会影响故事理解的大批单词需要查阅有种想撕书的冲动,但是看了将近一个月还是最终看完了。完整的理解下来了整个故事,也最终膜拜了那段经典台词:

“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 Do you think I am a machine without feelings?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You think wrong. I have much soul and heart as you! 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 I w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 It is my spirit that speaks to your spirit, as equals in God’s eyes!”

“你认为我可以一无是处的留在这里吗?你认为我是没有情感的机器吗?你认为我贫穷,不美,朴素,弱小,我就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有着和你一样的心灵。倘若上帝曾经赐予我一定的美貌和财富,我可以让你像我无法离开你一样无法离开我!现在是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交谈,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

就小说本身而言,简爱可以说是对全世界无数女性的自强不息的一种楷模,那种坚强和自信不仅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便对于现在的我们都有特别的教育意义。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 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 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名著读后感 篇四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名著读后感700字 篇五

鲁达又名鲁智深,他因为不耐烦酒店隔壁一位姑娘的啼哭而了解到镇关西的恶行,他嫉恶如仇的本性便激发他要去教训镇关西。他来到镇关西的肉摊前生事——第一次要了十斤瘦肉末馅子,第二次要了十斤肥肉末馅子,第三次便与这镇关西打了起来。几拳下去,像鲁达这般武功高强又莽撞的角色,镇关西还会有命在吗?这时鲁达的聪明又使他装作没事一样故意气冲冲的走了,之后便赶快收拾行李逃跑了。这就是妇孺皆知的“醉打镇关西”的故事。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出现了像鲁达一样的人,只是他没有鲁达那样幸运而已。

那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是我深有感触。,里面说的是:一个妇人她的钱包被一个抢劫犯抢去了,于是她大呼:“救命呀!快来人呀!有人抢劫呀!”旁边的人们都不想惹麻烦,于是还是旁若无人的看着这个抢劫的人从身边跑过。这时,有一个勇敢的青年突然冲了出去,去追那个抢劫的人。我看见那位青年把抢劫犯堵到了一个河边。就在这个时候,这个抢劫犯把钱包扔到了河里,趁青年分神的时候便迅速的跑了。抢劫犯跑掉后,这个青年就跳到水里,想要捞钱包,这时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想着这件事情应该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谁知我们看到的只有青年的尸体,原来他并不会游泳。大家都很难过。我们想:其实他本来可以找一个会游泳的人下去的,但是这个青年太莽撞了,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 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5篇《名著读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名著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03-20

《森林报·冬》读后感(优秀8篇)09-22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读后感(优秀5篇)12-08

灰尘的旅行读后感200字【精选2篇】12-06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2000字【优秀10篇】11-18

《比时光更坚强》读后感800字【10篇】04-30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后感(精彩9篇)11-23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好词好句及读后感10-06

《无人生还》读后感(优秀5篇)09-24

小鲤鱼跳龙门读后感(优秀5篇)11-13

29 5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