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精彩7篇】

2023-07-13 09:09:56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7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一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

一、群雄逐鹿说战争

(一)官渡之战

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

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

(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探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原因

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袁绍骄傲轻敌

(4)探讨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屯田)

过渡: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课件展示《观沧海》)

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

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

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公元xxx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

3、探讨: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

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4、归纳、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二、三分天下话三国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

1、三国鼎立的形成

动画展示三国鼎立的形成。

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

2、三国的经济发展

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三、浪花淘尽论英雄

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

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课后小结

以板书梳理本课内容,作为小结。

板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二

一、知识能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暴政的历史功绩;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

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

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知识,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

1、秦末农民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

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

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原因

1、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诉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三、大泽乡起义

1、讲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诉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最为。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告诉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最后一部分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

五、教师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三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说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照课本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并会进行对比。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劳动创造人”展开。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1、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

“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1课时

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讲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展示“人类的进化”图片)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结合课本“我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数一下早期人类遗址共有多少处,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众多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归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请同学回答“看一看”,教师补充总结,引出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板书)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元谋人的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长时间?

2、元谋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讲述一下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知识,得出元谋人会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导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板书)

我们通过课本获得了元谋人的信息,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是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的科学推断(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遗址出土石尖状器、刮削器),通过提问:什么是化石?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解释化石的定义。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播放“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北京人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结合北京人的`图像,说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长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类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遗址有什么特点?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尽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较接近古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说北京人已经是人类而不是古猿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猿和人类的区别。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长相,我们在进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那里还生长着大象、犀(音xī)牛和肿骨鹿。(展示“剑齿虎”和“肿骨鹿”图片),这些野兽严重的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这些野兽作斗争,并生存下来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图)

教师总结,北京人会制造简单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这些同野兽作斗争,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些工具采集树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茎,猎取食物。但是,这种工具毕竟太简陋了,他们获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量,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对付猛兽的侵袭。

另外,北京人比元谋人更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会保存自然火种,同学们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对北京人有什么好处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组图片)教师举例讲解对北京人来说,使用火的意义。(照明、防寒、驱赶野兽、增强人的体质)

教师总结,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凭借简陋的生产工具,通过采集和狩猎这样的生产劳动,艰难地维持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另一群远古人类,他们是山顶洞人。

(板书)

三、山顶洞人

(板书)

时间:距今约1。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开始

(展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请同学们指出山顶洞人的面部特征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展示“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板书)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解释“氏族”的定义)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对照课本,师生共同商讨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元谋人

二、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采集,渔猎,保存并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1。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开始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四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我国的原始人类。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xx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起义,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寻找历史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1课时。

活动课。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1课时。

新授课。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五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

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

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北京人

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的特殊之处?

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六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概括“青铜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自发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ppt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什么?教师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用的青铜器作为生产工具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学生回答“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生进一步认识到青铜具有坚硬、轻便、锋利、厚重庄严的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你能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吗?”

播放视频。并展示多幅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

用英语china提问过渡到陶瓷业、玉器制造业。

青铜文明虽然是以青铜器为标志的,但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中除了青铜铸造业发展迅速外,还有哪些行业也很发达?

通过阅读能说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情况;说到手工业中除青铜铸造突出外,还有陶瓷制造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出示知识结构

生:据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根据下列资料,说说奴隶们的处境?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结: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因为在奴隶社会中,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主阶级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后小结

教师小结:

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因为在奴隶社会中,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而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主阶级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课后习题

1.“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

《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吗?

2.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器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篇七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多媒体工具

导入新课: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学习目标:

1、掌握青铜文明包括哪几个王朝。

2、掌握这一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和典型作品

3、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懂得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自学指导: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4、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5、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新课学习: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分角色表演: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师完成):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不停吆喝)快起来!快起来!(打开奴隶枷锁)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随着“啪”一声鞭响,奴隶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隶身上)叫你快点,你不听!(呵斥)

奴隶:(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会儿)

奴隶主:快给我干活,想偷懒。(劈头盖脸一鞭子打下去)

奴隶:(眼睛被打中,捂着眼睛叫疼)

奴隶主:(骂骂咧咧)不打死你才怪呢!

旁白:天黑了,奴隶被一一带上枷锁,关了起来。

场景二

商人:快来买,快来买。这里有五个奴隶,三个大的,二个小的。大的可以干重活,小的可以干零活。女的可以生小奴隶。快来看呀,快来买。

奴隶主:(牵一匹马来,马上背着一束丝)这些奴隶值多少?

商人:不贵,两匹马。

奴隶主:太贵了,一匹马+一束丝,不行拉倒。

商人:好,爽快,成交。

旁白:奴隶主回到了家中。

奴隶主:明天就要祭祀祖先了。我看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了,正好用来做贡品。

旁白:第二天祭祀开始。(奴隶主一一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

旁白:一个月以后,奴隶主死去。

奴隶主儿子吩咐手下:把剩下的两个奴隶活埋作陪葬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

a)进行繁重的劳动

b)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随意转让和买卖

d)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讨论,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优秀4篇07-21

我爱春季作文600字初二写景优秀5篇09-30

在快乐中成长作文600字(优秀8篇)10-10

变作文600字初中【优秀9篇】10-01

风景这边独好作文800初中(优秀5篇)10-12

总会想起半命题作文800字优秀5篇10-27

翻过那座山作文800字(优秀6篇)09-30

那句话我总记得作文600字【优秀8篇】10-25

充电作文800字精彩10篇09-30

老头子的春天初二作文(优秀5篇)02-27

20 12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