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培训总结【优秀8篇】

2023-11-25 12:16:26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托管培训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托管培训总结 篇一

[关键词]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委托经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97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党校系统后勤保障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中央党校多次在全国党校系统行政后勤工作会议上提出,有条件的党校应努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Y市委党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创新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体制机制,实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1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

1.1 Y市委党校的基本情况

Y市委党校创建于1938年,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兼办了行政学院、厂长经理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形成了“一校三院”的办学格局,承担了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训任务。

2013年,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新校区规划用地11.3公顷,总建筑面积60 220平方米,主要包括学员公寓、教学楼、图书馆、信息中心楼、综合办公用房、学员餐厅、报告厅、后勤用房及其他设施。在会务接待方面,拥有容纳600余人的报告厅1个、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各类教室20个、客房床位620个,餐厅可容纳1 000人就餐。

1.2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Y市委党校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党校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管理新模式。Y市委党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通过委托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党校后勤由提供服务向监督管理转变,由传统成本管理向利润管理转变,党校的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党校培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

1.2.1 科学分析评估

在新校建设进入后期阶段,为保证新党校的正常运行,Y市委党校提早开始进行确定适应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管理方法的工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的建设思路。

在借鉴省内外党校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委托经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后,Y市委党校坚持了四大评估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会议和培训为主的原则,体现党校的特殊性要求;二是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进行基础性评估;三是坚持新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原则,进行适应性评估;四是根据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

1.2.2 明确管理范围

通过签订委托经营合同,对委托经营范围、委托期限、管理范围、双方权利与义务、承包经营费用、产权及其处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经营项目:主要为餐饮、住宿、会议和培训等,乙方在确保满足甲方提报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对外经营。

二是成立一个机构:成立由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各自授权代表及相关人员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5人组成,党校方面代表3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经营项目、制度规范、重大维修项目等,必须经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是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8项,其中规定,甲方审核批准乙方经营管理团队的组建方案;有权随时对乙方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等等。乙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有13项,其中规定,乙方具体负责合同约定的经营管理工作,遵纪守法;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转租甲方资产,不得以甲方资产作为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债务抵押;严格规范管理,保证委托经营区域的运营,等等。

1.2.3 党校(www.huzhidao.com)成立对接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校后勤部门对委托经营的监督和管理,Y市委党校整合后勤资源,理顺职能机构,抽调相关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监管办公室,隶属党校行政处,直接对行政处长、分管校长负责。监管办公室下设财务、餐饮、住宿、物业等对口岗位,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其中,财务监管进驻公司财务部,负责审核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并对接保障市财政局、审计局的国有资产核查审计工作;餐饮、住宿监管负责统计教职员工就餐、学员就餐住宿明细,确定标准、天数,按季度定期结算餐费和住宿费;物业监管负责审核结算基本营运费用支出以及协调其他物业服务管理事项。

1.2.4 完善管理制度

Y市委党校始终把规章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在理顺委托经营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同时,校监管办先后出台了《委托经营监督考核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坚持巡查制度,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协调会。后勤服务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合同办事,确保了党校后勤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1.3 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在委托经营的两年多时间里,Y市委党校后勤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党校的后勤服务模式,既不同于一般党政机关,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且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又基本无成例可循,一切工作都是在监管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总结。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3.1 委托经营机制有待理顺

依据委托经营合同规定,受托方在保障党校干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对外进行商业经营。在这个过程中,对内的党校服务保障与对外的商业经营实际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比如,商业接待量过大导致党校学员的食宿服务质量下降,承接商务会议与党校教学工作安排在时间、场地上产生冲突,等等。

1.3.2 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Y市委党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后勤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1.3.3 后勤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党校后勤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薄弱,对市场化的后勤服务管理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不适应,出现了党校对委托经营方的监督管理断层和真空。

2 党校推进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 坚持以我为主,维护党校核心利益

党校后勤保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就是更好地服务于这个中心,即通过受托经营方的专业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层次和服务质量,进而将有限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上来,最终为学员营造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的校园环境。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校与委托经营方的关系,即服务与被服务、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党校作为委托经营方,必须把更高的后勤保障服务水平作为评价委托经营的首要标准,把更高的学员、教职工满意度作为考核委托经营的重要标志。因此,党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体作用,明确后勤改革中的核心定位。

2.2 创新共建思路,践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

推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要充分考虑党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场经济模式,而要以服务党校工作大局为主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

对于党校后勤服务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项目,应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加强合作与监管,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理顺党校与外包服务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最终形成“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行使日常管理权、经营权;党校负责监督管理,拥有资产产权、收益权”的共建运营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促进党校各项工作协同发展。

2.3 切实加强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委托经营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后勤服务优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受托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党校公益性的宗旨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党校可以授权受托经营方在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培训计划外的闲置资源开展对外经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合同双方的互利共赢,但根本前提是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一,选择有资质、懂经营、会管理、有实力的委托经营方,党校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特别要坚持“社会形象好、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回报效益高”的原则。第二,受托经营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在双方协商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第三,党校必须切实维护自身权利,严格履行涉及质量监管、成本监管和节能监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责任。

2.4 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机制

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是一个单位后勤服务保障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有了好的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效能。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进程中,必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优化党校后勤资源配置,精简监管层级机构,打造高效有力的后勤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住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权、控制权和决策权,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实现后勤服务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关键在于理顺运行机制,后勤部门的职能要逐渐实现由服务向管理的转变,即从服务为主到服务、监管并重再到监管为主的三步转变。进一步提升后勤核心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对受托方的有效监督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工作重心向国有资产监管、服务项目招标、服务质量评估等宏观层面的转移,为党校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5 强化人才战略,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软实力

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关键靠人,队伍建设始终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行,对党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党校必须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后勤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管理的软实力。

第一,充分发挥“党校姓党”这一政治优势,培育党校后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意识,进一步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新的理论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党建推动后勤工作不断发展。

托管培训总结 篇二

2009年12月1日,总行下发《关于举办委托资产处置系统师资培训班的通知》(农银办函【2009】   号),根据《通知》,我行参训人员由运营管理部、财务会计部、信息技术管理部、资产处置部等四个部门组成,参加培训员一共五人,分别是运营管理部的同志、财务会计部同志、信息技术管理部同志、资产处置部副总、同志、队伍由资产处置部副总同志带队,培训进行了三天(12月9日-11日),培训采取了项目开发组成员授课讲解、上机操作、答疑等方式进行、这次培训,是继不良资产剥离以后,总行组织的又一次跨条线、全行性的培训,总行资产处置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监测处副处长、总行信息技术部二处处长等领导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及结束总结、现将培训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系统建设背景

2008年的剥离一共涉及4个业务系统:ABIS,CMS,FARS,征信系统。

1、在账务数据方面。在ABIS系统中单设77行部(委托资产业务应用子系统),对38家分行的剥离资产进行集中管理。该子系统面对客户,主要由网点使用;

2、在管理信息方面。总行单独开发委托资产信息管理系统(EADIS),移植管理CMS的剥离贷款。该子系统主要由资产处置部门使用;

3、在会计报告方面。在FARS报告系统中设置了77行部报告模块(委托资产业务报告子系统),定期产生委托资产业务状况表,向财政部进行单独报告。该子系统主要由财会部门使用。

4、在征信管理方面。剥离以后,征信系统对委托资产数据直接进行了清理,剥离后已无剥离客户征信的自动报送功能。

委托资产的业务核算、信息管理、业务报告三个子系统构成老的委托资产处置系统。为何需要重新开发一个新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老系统存在较多的应用问题

由于去年研发时,财政部的剥离方案不明确,导致委托资产的管理需求不明确,由此造成系统功能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3个方面:

1、从内部管理看,ABIS系统存在较大的运行压力。从全国的情况看,38家省分行的剥离贷款全部在ABIS的1个77行部核算,定期结息耗时长(约1个小时)、记录多,给ABIS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运行压力。

因此,从今年6月份以后,总行停止了整个77行部的定期结息功能,把计息规则从定期结息调整为动账结息。

2、从客户层面看,存在较多还款难题。

一是网点无法实时查询和试算。原剥离行的营业网点无法查询、试算客户应还贷款本息额,给网点处理和客户还款都带来较大不便;

二是还款流程复杂、无法作实时入账处理。客户在网点还款后,只能取得缴款证明,待网点将还款资金划至委托资产处置机构入账后才能取得还款凭证,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三是无自动扣款功能。

3、无法完全满足监管要求

一是业务报告存在数据差异,业务报告子系统始终存在报表不平的情况。

二是因为不能自动报送剥离客户征信,剥离客户的信用状况得不到及时的反映。

(二)ABIS核心业务系统面临升级换代

目前,总行正在进行ABIS系统的升级改造,改造的一个核心目标是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委托资产继续留在ABIS系统里,将是ABIS系统升级改造的一个难题。

(三)财政部对委托资产处置政策逐渐明晰。

目前,国家对委托资产的相关政策已经明晰,总行也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了新的制度体系。委托资产处置管理系统也必须跟着管理要求和制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造。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总行决定把委托资产整体从ABIS系统移出,重新开发系统进行管理。

二、新系统建设的重大意义

新系统的开发运用,对于强化委托资产处置规范化管理,提高处置效益,防控处置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履行受托管理职责提供有效保障。

新系统的上线,将完全实现全行8000多亿委托资产的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为农行履行受托管理职责提供了技术保障,实现了监管达标、管理优化的双重目标。

从内部看,委托资产处置系统与自营业务资产管理系统完全分离,实现了对委托资产的单独核算与管理,满足财政部对自营资产与委托资产之间构建“防火墙”的监管要求。从外部看,农行继续承担债权人和资产所有人职责,对剥离客户提供与自营业务无差异的服务,满足了客户需求。从业务流程看,ABIS系统将仅承担网点还款、资金上存、与财政部清算的职能,委托产处置系统承担委托资产的内部核算和账务处理,业务模式将真正实现委托要求。

(二)为加强委托资产处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围绕委托资产处置系统定位的转变,遵循风险可控原则,新系统严格按照我行会计核算、运营管理以及委托资产处置管理的制度进行设计,并根据委托资产的特点,在制度框架内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新系统实现了集核算、管理、风险控制三位一体的要求,实现了制度控制加机器控制的目的。

三、新系统的主要功能

此次研发推广的委托资产处置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几大功能。

首先,从系统架构来看,新系统对原系统的业务应用、业务报告、信息管理和接口平台进行整合,并且重新构建了业务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分别承接ABIS系统77行部的委托资产和EADIS系统的处置管理信息,实现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这一架构解决了我行现有的ABIS系统与CMS系统相互分离、通过对接管理的传统模式,将更有利于委托资产的规范管理。

其次,从系统功能来看,新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和流程变化:

一是新的业务子系统对还款渠道和流程进行了优化,除保留专户还款、恢复批扣还款外,增加了与ABIS系统的联动还款方式,网点柜员可直接从ABIS系统发起委托资产还款交易,并增加还款通知书电子流,以控制操作风险。

二是新的管理子系统根据总行即将下发的委托资产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处置流程,涵盖尽职调查、估值、处置预案制定、工作日志登记、评估、定价、处置方案制定、审批、实施等所有处置环节;根据客户经理责任制,对委托资产逐户设定管户经理;配合落实重点项目直管制度,对总行、一级分行直处直管项目进行单独管理;实现处置回收的全口径统计范围,对租赁收入、股权分红及超额收回进行登记;增设催收通知书打印、征信自动报送的功能,实现处置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

四、总行要求

(一)高度重视。系统研发成功后,总行选择浙江分行先期进行培训、演练和上线,目的在于为本次全国培训和系统明年全行投产上线做好准备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明年计划从1月底开始,争取利用3-4个月时间,在全行分批推广上线。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为委托资产处置系统切换和推广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要求抓好系统上线前期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圆满完成总行系统推广运用任务。

(二)切实做好转培训及演练的准备工作。新系统的应用面广、涉及人员多,特别是在联动还款功能开通后,各ABIS营业网点的柜员和会计主管将直接调用委托资产处置系统的交易进行操作,如果他们没有掌握好系统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将会影响处置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带来操作风险,所以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请各行在明年1月末前完成转培训工作,并作好演练工作的准备,确保应用人员操作准确规范、功能应用到位,有效防范系统的操作风险。

(三)认真做好上线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规定动作。下一阶段,总行将会布置上线前的相关工作,各级行要按照总行分阶段通知要求,按步骤做好数据清理、核对等规定的准备工作,以确保顺利上线。

二是建立上线网络。培训结束后,各个条线都要落实责任心强、熟悉业务、能熟练操作的工作人员作为联系人,建立系统推广应用的网络,以便上线工作顺利推进。

五、省分行推广委托资产处置系统的打算

托管培训总结 篇三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不辞辛劳在百忙中深入砚山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砚山县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工作方案

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为确保砚山县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反贪局、县公安局、县编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局农经站。同时,组织召开了砚山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各乡(镇)也及时成立了以乡(镇)长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乡(镇)会计委托服务领导小组,并在全县11个乡(镇)组建了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同时,及时制定下发了《砚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砚山县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砚政办发〔2009〕24号)文件,要求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好本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组织,及时召开会议,组织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

(三)落实经费,落实办公地点,及时购进办公设备

为扎实推进基层会计核算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谐稳步发展,确保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我县要求各乡(镇)及时成立乡(镇)村级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委托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地点。目前,全县11个乡(镇)均已落实了办公地点及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者腊乡、阿猛镇、江那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设在乡(镇)人民政府,其他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设在乡(镇)财政所。全县共抽调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人员43人负责做好全县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同时,为确保村级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从十分有限的财政经费中及时划拨30万元到各乡(镇)和各部门,用于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燃修以及培训等经费支出。

(四)抓好培训,及时组织人员,开展好清产核资工作

为认真组织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我县在组织召开全县村级委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各乡(镇)领导小组也积极组织各级干部群众召开了乡(镇)村级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全县共召开大会407次,共出墙报137期,简报12期,张贴标语1020条。通过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开展好清产核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组建工作队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县清产核资的总收入共计540.99万元(其中:村委会57.12万元,村小组483.87万元)。总支出50.1万元(其中:村委会3.27万元,村小组46.83万元)。总余额490.92万元万元(其中:村委会53.88万元,村小组437.04万元)。现金:6.06万元(其中:村委会0.03万元,村小组6.03万元)银行存款:484.87万元(其中:村委会及社区53.85万元,村小组431.02万元)。固定资产22.8万元(其中:村委会20万元,村小组2.8万元)。流动资产3.7万元(其中:村委会1.8万元,村小组1.9万元)。债务总额4.97万元(属于村委会)。目前,全县财务清理工作已结束的村小组有80个,已办理财务移交代管的村委会(社区)有9个,村小组58个,占全县村小组总数的6.04%。

(五)、精心组织,认真谋划,认真开展好典型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为确保全县典型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将江那镇作为典型示范乡(镇)进行建设。目前,江那镇的工作各项制度都已健全,业务流程都已经规范上墙,记账程序已进行了规范。并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村(社)9个,村小组58个,占全镇村小组的92%。

近三个月来,我县通过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在工作中也探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是领导重视是开展好村级服务工作的组织保证。我县在召开动员会后,涉及的部门及乡(镇)及部门领导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及时开展组织建设、宣传动员、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等各项工作,为全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宣传培训是开展好村级服务工作的基础。我县通过大量的动员及有目的的培训,通过抽调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广播、电视、群众会等多种方式的广泛宣传,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村级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督促检查工作是做好全县工作的手段。我县通过对落后的乡(镇)进行重点督查,并组织工作组深入乡(镇)进行检查,确保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为全县的村级委托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各乡(镇)均没有专职的业务人员,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是兼职,工作开展中不能很好的衔接,原单位工作任务又重,不能完全投入到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中,给开展正常的业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由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加之正处于农忙季节,乡(镇)工作队的清理工作进展速度较慢。三是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群众不了解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个别村存在抵触情绪。四是由于大部份乡(镇)农经人员年龄偏大,没有会计从业资格,业务工作不精通,难以适应目前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五是由于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制约了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有效开展。

直、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推进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继续抓好财务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移交手续。通过财务清理,做到帐帐、帐实、帐款、帐表、帐据“五相符”,在此基础上,及时对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资源性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由村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签字盖章后,移交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三是继续抓好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定期培训,组织记帐人员和村会计学习财会理论和财经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依法理财,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专业队伍。四是继续抓好民主理财制度的落实。认真把关审核每一笔财务收支,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发现违规违纪报销开支情节严重的,应当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以求得到及时处理。五是积极争取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争取在各乡(镇)村账委托服务中心配备电脑一台,为下一步在全区全面推行财会电算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是继续抓好财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通过实行会计委托工作,村级财务收支接受乡(镇)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接受群众及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以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的发挥。七是继续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务求会计委托管理取得实效。抓紧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以及会计岗位责任制度的考核落实,不断提高我县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管理水平。

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由于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由于我县会计人员都属于兼职人员,建议上级政府积极争取把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机构的会计人员专职化。

二是根据村级会计委托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岗位培训工作,使所有会计人员有条件有能力胜任会计本职工作。

托管培训总结 篇四

摩托罗拉公司这样阐述自己对人力资源的看法:“人才是摩托罗拉最宝贵的财富和胜利源泉。摩托罗拉公司将对人才的投资摆在比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尊重个人是摩托罗拉在全球所提倡的处世信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电子业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通过销售产品(无线对讲系统、蜂窝电话系统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摩托罗拉公司这样阐述自己对人力资源的看法:“人才是摩托罗拉最宝贵的财富和胜利源泉。摩托罗拉公司将对人才的投资摆在比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尊重个人是摩托罗拉在全球所提倡的处世信念。为此,摩托罗拉将深厚的全球公司文化融合在中国的每一项业务中,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员工。”尊重个人,肯定个人尊严,构成了摩托罗拉企业文化的最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摩托罗拉将“尊重个人”理解为:以礼待人,忠贞不渝,提倡人人有权参与,重视集体协作,鼓励创新。摩托罗拉公司通过为员工提供培训、教育、专业发展机会,后勤保障,公司内部沟通等方式,来实现对个人尊严的肯定。

一、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

公司制定了培训计划,向公司中层和高层输送管理人才,以实现由中国人负责公司的管理和决策,从而加速人才本土化的进程。目前,在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经理主管一级已有100多名中国人,占该层管理者的51%。在几年的时间里,摩托罗拉每年都选派600多名中国员工到其美国工厂去参加技术会议、工程师设计会议以及技术培训。

除内部教育和培训外,摩托罗拉还支持、组织员工参加全国经济统计专业职称技术资格考试、职称外语考试、质量认证培训等。

二、众多沟通方式

我建议:书面形式提出您对公司各方面的改善建议,全面参与公司管理。

畅所欲言:保密的双向沟通渠道,您可以对真实的问题进行评论、建议或投诉。

总经理座谈会:定期召开的座谈会,您的问题会在当场得到答复,7日内对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予以反馈。

报纸及杂志:《大家》、《移动之声》等杂志可以使您及时了解公司的大事动态和员工生活的丰富内容。

公司每年都召开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对话会,向广大员工代表介绍公司经营状况、重大政策等,并由总裁、人力资源总监等回答员工代表的各种问题。

托管培训总结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农业科教系统创先争优和深入基层“接地气”等活动,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

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防灾减灾和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实习培训,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广泛动员

采取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推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构建机制

要注意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开展冬春培训打好基础。通过科学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培训机制;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力量,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依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反馈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民开展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人员及农业创业人员等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等项目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学校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普通农民培训

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任务分工

“十二五”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冬春农闲季节,在全国持续开展大培训。农业部统一部署,部省联动,以省为主组织实施。农业部各相关司局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开展大培训工作。重点任务和分工如下。

(一)启动大培训行动

2011年12月初,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筹备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启动大培训行动;12月上旬,印发《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

(二)开展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大培训行动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参与,按照培训要求,规范开展培训,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

(三)开展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行动

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加,利用远程网络系统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和农耕文化大讲堂,在北京启动大讲堂培训活动。

(四)组织“农业专家宣讲团”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部属三院、部部共建大学参加,组织50名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主要针对农技人员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培训。

(五)开展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参加,举办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冬春田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技术。

(六)开展农机化技术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牵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配合,在江西举办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等。

(七)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渔业局牵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等人员,重点培训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科学用药、水产品质量安全、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

(八)开展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兽医局牵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参加,在、湖南等地举办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常见动物疫病诊断、用药原则及常用治疗等技术。

(九)开展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垦局牵头,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参加,在黑龙江等重点地区举办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标准化养殖、饲料营养、良种繁育、疾病防治、粪污生态处理等技术。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动

根据大培训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部属三院、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部部和省部共建大学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于12月中旬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2月至次年4月底,各地、各单位全面开展大培训工作,并结合各自特点每年举办大培训标志性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二)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农业科研专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地培训工作进展,了解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各省农业厅(委、局、办)和有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大培训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托管培训总结 篇六

2012年12月11日,中国报关协会成立10周年暨表彰“全国优秀报关企业、优秀报关员”大会在京召开,90家全国优秀报关企业的代表、52名全国优秀报关员代表,共庆盛会。

中国报关协会的十年发展,结束了中国报关行业长期的无组织状态,标志着中国报关行业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强基础

中国报关协会成立后,着力建立行规行约,构建起协会自律管理基本格局。协会制定了以行业自律准则、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和质量要求、培训工作协调管理办法、信息宣传协调联系机制、常设机构内务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为建立海关主管、社会协管、企业自管的报关市场多元化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报关协会充分发挥信息宣传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牵头建立了全国信息宣传工作长效协调机制,成立了全国报关协会信息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国报关协会信息宣传联系办法”,创办会刊、建立网站,促进行业舆论导向良好发展,增强了行业凝聚力。

树品牌

协会运用典型引路,打造自律服务的行业品牌。中国报关协会将“全国优秀报关企业、优秀报关员”评比活动作为行业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分别于2006年5月、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全国报关行业开展了“双优”评比活动,打造报关诚信服务“国优”品牌。2007年国务院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活动工作联席会议对全国评比达标活动进行清理,中国报关协会的“双优”评比被列入3%的保留项目内。

10年来,中国报关协会从五个方面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彰显企业政治文化;恪守规范自律,展示企业诚信文化;善于探索思考,诠释企业管理文化;坚持执着追求,打造企业专业文化;实践以人为本,构建企业人本文化。2012年8月,中国报关协会组织举办“全国报关行业文化建设论坛”,将报关行业精神总结为“诚信守法、崇尚专业、规范自律、务实创新”。2012年5-10月,组织开展中国报关协会建会10年征文活动,对中国报关人努力奋斗的文化成果进行了总结记录。

促创新

推广报关复核员制度,适应快速通关的客观要求。2004年中国报关协会调研总结天津报关协会报关复核员做法经验,于翌年依托海关总署监管司在全国推广报关复核员制度,提高了企业报关质量,为实行报关员职业等级管理奠定了基础。

创建报关行业职业标准,推进报关行业规范化建设。2004-2006年,中国报关协会就报关员职业申报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调研和协调,并以建议人身份将《报关员职业建议》提交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9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文认可“报关员”职业,并将其纳入《中国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之后,在中国报关协会推动下,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联合向全国发出《关于印发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通知》,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制订工作圆满完成。

加强报关员职业技能建设,推进报关员职业等级评定工作。2008年协会全面启动《报关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编写工作,编写出版《基础知识》、《助理报关师》和《报关师》三本培训教材,并且举办报关员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班,对助理报关师鉴定培训工作进行部署,稳步推进报关员等级评定工作。

规范报关行为,推行“报关委托书”。2003年展开相关调研策划,2004年在福州、厦门海关试点,之后在全国海关实行纸质格式的“报关委托书”。随着海关通关无纸化改革的要求,中国报关协会又于2012年参与研发报关委托书和委托报关协议管理系统,现该系统已在全国12个关区试点运行。

托管培训总结 篇七

一、调查方法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重点是通过填问卷来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问卷分为:农民背景、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科技素质、接受教育培训的现状、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等六部分内容,涉及单选题、限选题、多选题、数字题等多种类型的选项,近50个问题。问卷抽样以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抽样依据,采用县抽镇(乡)、镇(乡)抽村、村抽农民的三级抽样阶段进行。对抽中的村按人均收入分成相对高、中、低三个类群,根据各类群的农民数所占比例分配样本数,采取抓阄的办法分别在三种不同的类群中抽取调查农民,每村抽取9个农户。最后,全县有108户农民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由调查员按事先制定好的问卷进行提问,调查户农民回答,调查员填写问卷,然后以村为单位形成调查问卷汇总表。经过认真校验和初步整理,从总体看,收集到的数据质量优良,能较好地反映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农民培训需求情况

此次调查有乡镇主要领导和被调查村的主要村干部参加,访问12个村的农户108户,调查农民380人。

(一)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还很低。12个村总劳动力为5053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者606人,只占总数的12%;初中文化程度者1617人,占总数的3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70人,占总数的37%;而文盲人数多达960人,占总数的19%。尤其是烟溪镇和马路镇6个村的文化程度更低,这四个村有劳动力3110人,其中,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81人,只占总数的5.8%;而文盲人数却多达653人,占总数的21%。

二是农村劳动力技术含量过低。12个村中,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人数为2526人,占总数的50%;从事非农业的人数556人,占总数的11%;外出务工的1617人,占总数的32%。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定技能的人数为501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1%;无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为1116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9%。另外,还有354人为无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7%,这些人也大都无一技之长。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受行业和职业技能的制约。在调查走访的108户农户中,20户农民头脑灵活,经营有方,或种植业、养殖业办得出色,或是劳务工资高,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他们的住房基本上是新建的,且进行了装修,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仙溪镇青大村蒋孟初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一个是建筑包工头,一个是司机,从事的都是技术性的工作,兄弟俩每年的收入在4万元以上,蒋孟初也在家种了十多亩地,喂养了一头母猪,年收入两万元以上。40余户农户家庭主要是靠种田,平时打点零工,家中喂几头猪的收入,外出务工的也是普通工种,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内;40余户农民家庭既无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从事种养殖业,又没有什么特长和本领外出务工。这样的家庭仅靠种几亩田,喂几头猪,难以摆脱贫困。如烟溪镇陈竹村村民易爱善夫妇,全家有五口人,三个儿子,两个初中未毕业就在外面打工,家里还有一个15岁的儿子读初中。只有小学文化的易爱善及两个小孩在外面打工,由于没有任何技术,辗转到了许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活干,2013年他没有赚到钱,家中就靠易爱善的妻子种田,喂猪赚点钱来维持生计,小孩读书的费用都是向别人借,生活十分艰苦。陈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像易爱善这样家境的还有几户,他们都表示对生活出路很困惑,苦于找不到路子赚钱。该村总体文化层次低,富余劳力未找到事做的有124人,供不起子女读书的有6户。

(二)农民对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380名农民中除50岁以上的农民表示满意现状,没有考虑要学技术以外,大多数农户都渴望学习一些实用技术。其中希望能学到种植技术的有140人,占37%;希望能学到养殖技术的120人,占32%,且他们在养殖方面均已初具规模,但在管理和技术上有漏洞,效益不好,有的甚至亏损;想学习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有80人,占21%;还有少数青年朋友则想学习维修、制造类技术,掌握一技之能,在外务工时既轻松又挣钱。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严重不足,培训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安化地处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主要依靠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县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8%,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传统农业观念占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培训效果不太理想。高中(含中专和职高)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12%,他们大都属于青年一代,虽然观念较新,接受能力也较强,自主创业的意愿也强烈,但受资金等创业条件的制约,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然后再回乡创业。

(三)培训体制尚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安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虽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培训主体单位在项目、资金、师资、证书、场地等方面缺少统筹安排。特别是培训经费来源不同,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造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对培训要求也难以全部执行到位。同时农民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也还未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发、征地转业等新形成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他们大多数还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较差。又由于职业技能低,且不愿从事低收入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致使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项目,因缺乏技术工人支撑,不得不中途搁浅。

(四)培训内容难满足需求,培训项目缺乏创新

新时期农民培训既要培训好留在农村本土上的农民,又要培训好转移到城镇企业务工的农民,还有培训好新生农村劳动力。这就需要既有职业技能培训,又要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种养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落后的手工、半机械生产向机械化、高新技术化生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化转变;另一方面农业也正面临转型升级,分工进一步细化,新领域不断涌现,这样就急需新的培训项目和更高层次的培训。

(五)地域面大,农民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

安化是一个山区大县,80万农民分布在4950平方公里的辽阔山区,想要把某个行业的培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都非常困难。同时,集中到县城或乡镇培训,因差旅要增加大量的费用支出,也制约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整合部门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建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做到规划统筹制定,资源统筹整合,经费统筹安排,工程统筹联动,搞好培训大合唱。要因地制宜,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对农民终生职业培训的补贴办法,调动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应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

(二)出台扶助政策,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对所拨经费要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实行免费培训制度,让更多农民受益。三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民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科技、移民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五是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结合产业特点,认定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每个产业至少要选择1~2个企业或生产场地作为实训基地,挂牌认定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二是编写培训教材。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根据农民培训需求并结合培训项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类适训资料、教材。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农广系统内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内外部培训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对培训教师的专项培训,年终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评级。

(四)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

托管培训总结 篇八

――摩托罗拉格言

在过去的世纪,大学的崛起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大学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维护社会价值准则、培育社会精英的社会组织机构,成为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近年来知识社会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社会机构开始向大学提出了挑战,其中公司大学就是这股力量中的主力军,如“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据曼哈顿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咨询的Corporate University Xchange公司的最新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公司大学的数量以每年4倍的速度递增,到2000年美国的公司大学已经激增到1600所,按此速度发展下去,公司大学的数量在未来10年内将超过传统大学。在中国,企业对公司大学的热情也逐步显现。2002年4月25日,国内著名的软件开发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宣布“金蝶大学”揭牌。2002年7月31日,由英国保诚集团亚洲区总部创办的、亚洲最早的网上虚拟公司大学保诚大学在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春兰大学,四川新希望企业商学院、伊利集团商学院……,国内知名企业的公司大学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公司大学及其发展进程

公司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这一术语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公司首先采用的,到80年代中期逐渐流行。通常来讲,公司大学是由企业建立和管理的教育性组织,作为满足企业全部教育需求的战略中央管理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连接学术界和商界的桥梁。公司大学具有多种形式和规模。有一些公司大学,如Motorola大学,在全球设有校区;其它公司大学,如Dell大学,Sun大学和Verifone大学则根本没有校园,这些企业以虚拟大学的模式实行继续教育。

纵观公司大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阶段:(一)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是第一家在公司内开设大学的企业,它于1927年创建了通用汽车设计和管理学院(GMI),GMI的基本原则是通过人力资本发展来提高生产力,这一原则成了当今公司大学结构的基石。在公司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公司大学很少关注学分或文凭,企业在内部集中培训,为了能自己控制和完全保持计划,几乎不与外部合作。 (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的管理变革阶段,企业开始和传统大学合作一起来教育自己的员工,满足成员对于学位/学分的需求,争取到了授予学位的权利,这一趋势使得“教育”和“培训”的目的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在这一阶段,公司大学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管理变革,他们被要求促成组织变革的发生,最终将达到其理想状态,在变化着的竞争中进一步增强和维持企业,培训与发展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到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成员。公司大学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术语。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公司大学的发展是为了推动并设计企业未来,在企业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他将培训和发展这一组成部分与企业绩效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其教育对象包括了整个价值链成员,并向企业以外的外部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授予学位或学分;基于这些需求而充分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利益群体合作,这时的外部合作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许多公司大学通过与赢利性教育公司、咨询公司、培训组织合作提供计划和学习机会,有些公司大学甚至发展成为利润中心。

公司大学的挑战

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摩托罗拉大学已经将大门敞开,从主要培训内部员工转变成为对供应商、客户和战略伙伴提供培训和咨询;惠普商学院号称“七天打造一名经理人”的课程在全球炙手可热。这些公司大学的战略转变犹如一份“战书”摆在了传统大学、众多培训、咨询公司面前。面向外部市场的公司大学正作为传统高等教育的有利补充者,甚至以竞争者的面目出现。

公司大学VS传统大学

高等教育的竞争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映,公司大学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传统大学竞争成人教育市场的生源。就教育对象而言,当前教育市场的一个很大变化就是非传统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出现与增长。20年前,大学的全日制或半日制大学生和研究生占据了高等教育市场的80%,如今这些接受传统大学教育的学生只占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56%,另外44%为非传统的在职成年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将在今后成为主流。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急剧变化的工作条件,每一个人都要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断进步来应付他们所面临的工作。要对这些新的教育需求作出更快而有效的回应,依靠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显然非常困难。而公司大学从创建之时起,就一直密切关注企业及其行业的变化,他的教育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个性需求,也更加具有实效性。

而同时,公司大学的出现与传统大学又存在合作,学术界的支持是公司大学长寿的重要原因,这种合作因素将为公司大学提供强大的后盾。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各方对话的不断加强,合作的进步已经赋予这种模式更强的可信度和更高的知名度。当然到目前为止,公司大学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学术方面的考虑。

公司大学VS大学商学院

为了获得能够胜任的员工,企业曾经在上个世纪催生了大学商学院,并因此促进了企业自身发展;而现在由企业创办的公司大学成了商学院的竞争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商学院和公司大学在分割经理人教育这一块蛋糕。公司大学反映出企业力图培养一支与其独特战略、使命和文化紧密结合的员工队伍,它们不再将此任务完全交给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商学院。

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公司大学和商学院都不再简单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了,很多公司大学成为商学院的客户,与之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公司员工开发教育课程,建立最新的数据库。例如,德国的汉莎商学院与世界上几所一流的商学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伦敦商学院、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加拿大的麦吉尔大学等。在世界范围内设有五所分校的优利大学的副校长史蒂文・特里赫恩说,优利大学愿意与全世界的商学院合作,只要它们符合自己的教学规划。现在大部分商学院都接受了公司大学并愿意和它们进行更深入地合作。

当然,公司大学也招来了一些批评。人们指责公司大学光讲授本公司的经营之道,从而只能教授适合公司内部使用的知识。他们还批评公司大学的生源单一,学生无法像商学院的学生那样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同学。公司大学辩解说,它们并没有指望要办成同商学院一样的大学。它们提供的是一种不同的教育,与公司员工的眼前需求结合得非常紧密。

摩托罗拉大学的例子

摩托罗拉大学在1981年初建时叫做摩托罗拉培训和教育中心,它当时的任务主要是培训和协助公司建立质量文化。1985年-1995年其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教育,“中心”在校外教育智囊和专家的帮助下,启发员工认清公司所处的世界环境,探索它可能领先的方面。1989年,公司认为“中心”已经有能力向世界各地的摩托罗拉公司内外有关人员提供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和综合服务,并且有能力创造知识,因而更名为摩托罗拉大学。1995年以来,大学汇总公司的经验,致力于管理和知识更新教育。

现在,摩托罗拉大学已经有能力运用网络、虚拟实体和互动卫星等传输手段,为世界各地的摩托罗拉职工、职工家属、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在恰当的环境、恰当的时间,设计、开发和传输各种恰当的培训和教育服务,以支持摩托罗拉业务的开拓和创新,并在客户满意和质量改进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文化和语言基础。按公司要求,大学每年为每个雇员提供不少于40小时的岗位培训和教育。

摩托罗拉大学下设若干个学院(如领导才能和交叉文化研究学院、技术学院、新兴市场和综合商业服务学院等)、2个战略资源部门和3个支援部门。大学还在全球24个国家设立了101个学习点,其中包括中国大陆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为了便于管理,摩托罗拉大学把这些学习点分为4个区,每个区配备一名主管和一个课程设计与传输专家组,各区按地点特点设计和安排学习。摩托罗拉大学各学院运用研讨会、课堂讲授、电子邮件、CD-ROM、企业内部互联网、虚拟实体和实验室向各地区提供课程、咨询和合作。2002年,大学已经实现将30%的培训通过网络传输,并准备花5年左右的时间开发一个统一的远程学习系统。这个远程学习体系是一个知识库,收藏的知识数据将被分为许多个5分钟的学习单元,供网上调用,以便组合成不同的培训课程,适合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公司副总裁Jim Austgen说,摩托罗拉大学为公司内外客户提供服务,我们以最低的可能价格、最佳的运作期限,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发展至今,摩托罗拉大学已经是一所世界规模、年预算近2亿美元、能向公司内外提供战略性教育服务的公司大学。

以上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提供的8篇《托管培训总结》,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壶知道的价值所在。

【托管培训总结】相关文章

信息化2.0学习总结与心得精彩9篇10-03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优秀8篇】12-06

宽容的论据【优秀10篇】09-23

对市场营销的理解(4篇)09-27

网络平台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12-05

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总结(最新7篇)10-07

2023年党委中心组学习总结(最新5篇)03-14

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优秀5篇12-03

课程学习总结【通用5篇】09-20

党校培训的总结【最新6篇】10-18

100 4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