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习计划(优秀8篇)

2023-10-22 11:44:58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成人教育学习计划》,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 篇一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学分制;课程模块化;课程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44―04

前 言

定位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网络教育面向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不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是更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本专科生源素质有所提高,原有学历补偿性教育正向提高性教育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正向成人素质教育前行,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及素质的教育。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也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多规格、学制弹性灵活、课程模块化等原则,制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水平提升的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在反思现代远程教育现有教学计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学计划改革思路。

现有教学计划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其特点是以阶梯式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严谨,理论性强,这对于传统院校的精英教育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网络教育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定位与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全盘照搬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调研发现,试点院校80%~95%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严重缺乏,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根本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业内比较普遍的完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各试点院校在借鉴传统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着人性化、民主化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以网上人大为例,学院采用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这样做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力强的学习者可提前结束学业,学力弱的学习者可以推迟毕业时间,这给了远程学习者最大的自由与灵活。但完全学分制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效率低,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因传统学习习惯影响而严重依赖教师的学习者常常在一大堆课程面前无所适从,会出现随意选择课程、不顾课程关联或逻辑关系、将必修统考课程安排靠后影响考试和毕业等问题,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更有部分学习者(比如专升本)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从管理角度考虑,由于选课太放任而导致相应的教学辅导、学习支持等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安排。完全学分制并不完美,如何根据我国远程学习者学习特质和成人学习特点来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是教学计划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计划改革目标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结构,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突出专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安排,提高远程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网络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成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从两方面实施改革:一方面,课程设置向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压缩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更“专”更“精”; 另一方面,大力增设各类有益于拓展学习者视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人文、健身、财经、生活类课程,开展广泛的通识教育,使学习者所学知识更“宽”更“广”,这也是未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上,目前主要有五种管理模式,分别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年制管理模式、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有些试点院校采用统一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学习计划、集体选课和集体预约等方式实现学习者的高交费率、高选课率和高预约率,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将学分制与学年制、学期制相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行为,但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可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远程教育领域可合理应用。

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1. 课程职业化

网络教育教学对象90%以上是在职成人,具有职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他们更期望通过远程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参考全日制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性很强,实用性不足,缺乏职业针对性,学习者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体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实用课程是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的。面向在职成人的教学计划改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能力化和技能化。尤其在专科阶段,更应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比例技能型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率;而在本科阶段,则逐渐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素养,适度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总之,需体现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一体化设置课程的原则。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的教育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设置课程,以分别达到各自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学习者从中等教育起步完成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当然,课程的全面职业化和实用化要建立在全面深入的职业和岗位分析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社会需求反应迅速,要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让社会参与职业类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当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纲领。

2. 课程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较广泛地运用于技能性知识教学。所谓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能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职业方向,可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方向有营销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市场调研策划人员,可设置各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自主决定选修相应等级模块课程。目前试点院校的课程服务普遍提供到专业为止,没有针对职业方向进一步延伸。

课程模块化优势明显,首先是各模块培训目标明确,都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的;其次是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是便于教学计划更新,以后在该专业大类范围内,开发新专业时只需对专业教学模块作出修订即可,从而使新专业的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核心课、加深课、加宽课和选修课。我们可以尝试将全体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通识教育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公共基础学科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政治课等;职业技能模块是根据职业分析而建成的职业类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拓展类课程,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可以包含的内容有:职业规划、法律普及、文学素养、理财知识、电子商务等。

3. 学分学期制相结合

学分制是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努力追寻的方向。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但无限制的灵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和学习效率低下、选课逻辑混乱、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等,学习课程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还会出现凑学分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等资源容易造成浪费。有学者指出,单纯的完全的学分制并不存在,像美国最早实施学分制,但也广泛结合学期制、学季制、三学期制等,英国高等教育一般是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日本在本质上也是实施学分学年制。我们要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保障其学习自的前提下,综合其它办法来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学期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行为,但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合普通课程一般需要4个月的学习周期,综合分析当前部分院校实施的双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弊端,笔者提出“三期三考”设想,即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学期,一年举行三次集中课程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含四个月时间,学期末举行课程考试。这种“三期三考”设想不同于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三学期制。当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都采用春、夏、秋三学期制,其中春和秋学期为长学期,一般为16~19周,夏学期为短学期,一般为8周左右,普通课程在长学期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小学分课程等在短学期开展,国内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从2005年起都陆续实行三学期制,这有利于实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而网络教育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本身就身在实践岗位,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需额外的实训教育,三学期制设想主要是基于课程的学习周期、全国性考试组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而提出的。

三期三考不是单纯的学期制,而是学期制与学分制的结合,思路是对必修课采用学期制和固定的教学计划,对选修课仍然采用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任意选择课程模块或课程,只要选修课学分达到该模块要求的总学分即可。这一方面可保证必修课的逻辑教学,使教学、辅导与考核统筹安排,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针对选修课的选课制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取向,有助于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

当然,从个性化、人性化角度考虑,学期制的安排并不是死板的一刀切。学习者由于个人情况如出差、怀孕等无法按时学习和考试时,可申请取消学期中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选修课,选课后一段时间内也可以退课。

4. 提高选修课比例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试点院校中,虽然学分制被广泛采用,但各院校选修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理论等必修课仍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人力资源专业,在随机调研的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基本在15%~25%之间,各学校选修课比例不高、跨度较大。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随机调研的西南大学网院、浙江大学网院、衡阳技师学院、四川大学网院、南开大学网院等院校,选修课比例仅在0~20%之间,有50%的院校选修课比例竟然在5%或以下徘徊。这对于学分制的开展是不利的。

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大幅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是重中之重,目前,人大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选修课比例在18%~35%之间,若实施改革,选修课比例将整体提高到40%以上。

5. 增设创新学分

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全方位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活跃校园氛围。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习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获得一定竞赛奖励的学习者赋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不收学费。这可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建设虚拟校园、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降低学习孤独感、丰富远程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创新学分可以附加学分的形式呈现,总学分的小比例部分(比如5%)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不交学费,不增加学习者经济负担。没有获得创新学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选修其他课程来获得相等于创新学分的学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新旧教学计划比较

根据课程职业化、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学期制相结合的设想,新的教学计划可包含以下课程模块(以原教学计划中专科80学分和本科150学分为例):

总体而言,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将占总课程的20%以上;选修课程比例也有较大提升,基本占总课程的40%以上,而原有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例一般在15%~35%之间。新教学计划中,专科阶段强调技能教学,必修课比例最低,专业理论课比例最低,而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比例最高;本科阶段强调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专业理论课比例提高,选修课比例降低;跨专业层次由于有先修课,所以必修课比例最高,包含15%的必修先修课。原有的专科阶段、专升本阶段总学分由80学分全部调整为85学分,这5学分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而高起本阶段的150学分中,增加了分的创新学分,课程学分降低,以减轻学习者学业负担,同时有利于鼓励学习者多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虚拟校园。

讨 论

学历教育是目前远程教育的主体部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很可能将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课程的职业化、模块化不仅是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远程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但教学计划的改革牵涉到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改革中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尤其是职业技能课程的全面建设、与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等都将是庞杂的大工程,是教学计划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院校教学目标,在培训市场广泛考察成型的相关课程,出资引进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思路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也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与同行共同探讨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该如何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晓英等。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与方 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 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DB/OL]. 省略/y-jxgg/kcgg/11696.shtml

[3] 刘重庆,徐国庆。 课程模块化的目的与方法[J]. 职教论坛,2001,(3).

[4] 张生明。 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 中国教育报, 2008-2-28(3).

[5] 刘春生。 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 篇二

《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目标(2014-2018财年)》战略目标三指出,在早期学习阶段,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以便使所有儿童,尤其是高需求儿童,在高中毕业时能够做好继续学业或就业的准备。

中产阶级受益于优质的教育。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因为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失去了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发展机会。儿童生命中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研究结果表明,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能够使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受到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可以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也非常有帮助。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的好处很多,包括提高入学准备程度,降低留级率,降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比例,提高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和大学毕业率。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比同龄人平均要晚12~14个月,这将导致其阅读和语言技能落后。《儿童早期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表明,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幼儿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得分最低,而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学生得分最高。另外,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中得分高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优质的早期教育为儿童获得学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缩小高需求儿童入园前与同龄人存在的差距。

奥巴马政府致力于缩小学生的学业差距,大胆地提出用一代人的时间增加早期学习机会的计划。这一举措的重点项目是“全民学前教育”(Preschool for All)计划――一项具有开创性的联邦与州的合作计划,为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免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个项目也将鼓励各州的公共资金用于资助学前教育,并将其推广至家庭收入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使4岁以下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的全托幼儿园,参与早期学习计划。政府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捐助”(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计划,支持各州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这将使处于不同发展情况的各州学前教育系统都能为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全民学前教育计划是政府实现整体战略的关键,能够使所有儿童都打下坚实基础,为其学校和生活的成功做准备。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启动了“学龄前儿童启蒙-儿童保育合作伙伴”(Early Head Start-Child Care Partnerships)计划,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 Services,HHS)参与其中,提高婴幼儿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并扩大HHS实证性的志愿家访服务范围。另外,政府提出,为落实《残障人教育法》(IDEA)第三部分内容,将提高资助力度,以继续为残障婴幼儿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些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项目相关的举措基于奥巴马政府第一个任期内意义深远的工作和对青少年服务项目持续的投资,包括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对儿童早期计划投资超过50亿美元,以及“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RTT-ELC)计划。如果州政府同意提升早期学习质量,建立更高标准,为学生的卫生安全、营养、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提供帮助,则会获得奖励。RTT-ELC作为早期学习和发展系统模型,是国家面向各州的技术援助战略的一部分。只有协调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并将其与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好地整合,才能建立完整的早期学习系统,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一个高质量、协调的早期学习系统应该包括计划标准、综合评价体系、劳动力和专业发展系统、家庭和社区参与、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支持系统调整,政府将致力于提高高需求儿童的成绩,确保儿童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有效缩小学业差距并降低留级率。联邦教育部将通过高质高效的计划提升教师素质,支持综合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

一、如何衡量目标是否达成

联邦教育部将使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特别是高需求儿童,以确保他们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或就业做好准备。评价早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指标如下:运用质量评价改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QRIS)的州的数量增加;拥有工作知识和能力架构或系统的州的数量增加;幼儿入园时,使用共同标准收集和报告儿童资料的州的数量增加。

二、目标达成的阻碍因素

总统的提议将最大程度提升21世纪的美国早期教育的质量,但需要国会两党承诺为所有美国人的未来投资以及所有美国人立即行动的信念。1971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普及性的儿童早期服务和保健项目。然而,尼克松总统否决了该法案。在此后长达42年的时间里,相关证据表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美国却在提供高质量早期学习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联邦政府的承诺和授权、国会的拨款来提高高质量项目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扩大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范围。此外,我们需要与美国卫生和福利部、州和地方机构、学校、社区、儿童早教共同体、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组织合作。投资高质量的早期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随着早期学习项目的开展,儿童在学校的特殊需求将会减少,他们以后会得到更好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健康、不易犯罪。反过来,我们的国家也将受益,变得更加繁荣,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具体目标

(一)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

父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类似于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提出的标准,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教职工个人素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职工与学生的比例、班级规模;全天候计划;发展是否适度,实证课程、学习环境是否符合州早期学习标准;全纳性计划;教职工工资是否与K-12教学人员相当;是否有持续性的评估;家庭参与度的高低;是否为儿童提供现场综合服务。儿童参加这样的早期学习计划并接受实证指导,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表现明显比没参加过计划的同龄人好。然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高收入家庭的儿童之间获得这些机会的差距非常大。对残障儿童和西班牙裔儿童来说,这种差距更大。残障儿童也需要获取、进而全面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他们参与高质量全纳项目的困难可能来源于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辅助材料运输和其他后勤问题、协调早期干预和儿童保健服务的困难。2009-2011年,约63%的拉美裔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而白人儿童在这个方面的比例为50%。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不到1/3的贫困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011-2012学年,只有15%的3岁儿童和42%的4岁儿童进入了公立幼儿园参与启蒙计划或学前特殊教育计划。此外,各州早期学习计划标准各不相同,只有4个州满足由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NIEER)制定的高质量标准中的所有10项标准。这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接受了高质量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儿童参与的早期学习项目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联邦教育部通过提升这些计划的实用性和增加入学机会、项目质量的信息透明度,可应对大多数家庭在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时面临的挑战。许多家庭,特别是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识别高质量的计划。为了日后在学校和职场取得成功,儿童需要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经验。应聚焦以下领域为儿童入学做准备:语言和读写能力、认知和常识(包括数学和科学的早期能力开发)、学习方法、身体健康、运动发育、社会情感。

任何关于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和效果的讨论必须透明,就像州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QRIS)、由RTT-ELC计划升级而来的分层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TQRIS)等。这种用于评估、改善早期学习项目质量的系统,应该包括衡量儿童是否取得进步的指标。23个州已经开始制定和实施TQRIS,其他的州也在酝酿之中。然而,这些系统的质量差别很大,很多州没有有效的工具进行监控,为教育提供者和家庭提供反馈。联邦教育部和HHS合作支持各州发展TQRIS系统,定义程序标准和质量等级;通过不断反馈的数据监控项目实施效果;将TQRIS与国家职业发展系统相连接。TQRIS会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纲领性决策时所需的信息,并将早期学习项目的质量告知家长及公众。

(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质的早教人员队伍。可惜的是,这种专业人才的储备、支持、补充往往并不充分。各州和计划所要求的早教人员的任职资质(包括受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例如,只有58%的公立幼儿园要求所有班主任教师拥有学士学位,不到1/3的公立幼儿园要求助理教师至少持有一个儿童发展协会(CDA)颁发的资格证书。许多幼儿园对早教人员的入职要求是只需持有高中文凭和能够教授几节幼儿教育课程即可。教师培养计划和专业发展往往缺乏对高质量专业能力的培训。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早教人员都获得了充分的培训。经由培训打造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被证明能提升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认知水平。

联邦政府要支持更有效的早期教育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促进共同的教师知识和能力框架出台,以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发展和推进州教职员工职业能力框架将帮助各州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发展系统,并将培训聚焦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上。劳动力早期学习数据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发展、教育、资历、专业发展、深造和留用,可以帮助各州和地区提高劳动力有效性,降低劳动力流失率。

联邦教育部鼓励各州和地区关注教授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是“灵丹妙药”,各种项目必须紧密配合。提升教授从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水平的策略将对儿童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四、评估进展、结果和准备程度

儿童早教专业人员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一样,需要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背景信息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该信息经由早期学习评价体系生成。这是一个多元评价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协调的筛选和推荐系统、形成性评估、环境质量监测、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幼儿园入园评估(Kindergarten Entry Assessment,KEA)。筛选和推荐系统包括年龄、发展适宜性、有效性、可靠的指导意见等因素,其中,指导意见用于识别需要后续服务的儿童,解决其发展、学习或健康(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等)问题。形成性评估专门用于监测儿童在早期学习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其直接与课程相关联,用于指导和推动教学实践。环境质量监测用于检测早期学习环境总体质量。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用于观察教师和看护人如何与儿童互动、促进儿童的学习,然后确定早期教育人员的优势和需改进的地方。

成人教育 篇三

2.海峡两岸社区教育比较研究 沈光辉,蔡亮光

3.民国初期巡回书库与成人教育探析 洪港

4.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立法管窥 顾坤华,赵惠莉,GU Kun-hua,ZHAO Hui-li

5.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康红梅,杨文健,孙友然,KANG Hong-mei,YANG Wen-jian,SUN You-ran

6.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张良,唐志红,ZHANG Liang,TANG Zhi-hong

7.从《规划纲要》看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模式之探寻 刘继强,LIU Ji-qiang

8.浅谈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 王虹,阎兵

9.高等院校影视制作实验室开放的探讨 吴祥辉,缪红燕

10.终身学习激励制度的构建 宋孝忠,SONG Xiao-zhong

11.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俄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杜萍

12.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郝云峰,马雪莲

13.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系统完善之探析 桂步祥,周桔,GUI Bu-xiang,ZHOU Jie

14."南塘试验"与成人教育的进路 罗建河,LUO Jian-he

15.当前我国生态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的关系探析 张凤英,ZHANG Feng-ying

16.建立开放化成人教育体系的探索 李莹

17.论加快实施高校成人教育战略转型 黄永炎,HUANG Yong-yan

18.对高职教育亟待明确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龚建国,李莹,刘佳

19.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沟通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顾爱红

20.构建员工培训四分图模型 王竞一,WANG Jing-yi

21.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哲学思考 毛玲

22.从辽宁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看老年群体教育需求的特征 周冬

23.高职院校举办老年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陈勇军,CHEN Yong-jun

24.多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熊萍

25.成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标建设 郑群,郑永选,张海成

26.浅析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对法律高职教育的影响 赵红星

27.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谢世伟,邱宝兰

28.教师博客: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高芳

29.浅论大学生"村官"的职前职后培养机制——以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查分析为例 马玉玲,马爱林,徐树君

30.大学生资助工作在"三能"人才培养中的成效研究 杨少瑕

31.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莫运国

32.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吴军赞

33.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农业化生产"与"工业化生产" 闫妍

34.基于学习者性格的外语教学改革初探 朱葵

35.论外语教育全纳化 李丽娟,马建桂,高华

36.成人休闲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吴亚娟

37.应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杨湘

38.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教育的影响 陈和生

39.云计算辅助教学初探 任宁,REN Ning

40.英国成人教育的准市场化机制 张霞,黄日强,ZHANG Xia,HUANG Ri-qiang

1.学习型企业学习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 罗龙,杨小勤,LUO Long,YANG Xiao-qin

2.进步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刘奉越,LIU Feng-yue

3.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下) 季东亮,魏宇光,李东生,JI Dong-liang,WEI Yu-guang,LI Dong-sheng

4.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教师心理素质分析 彭海芹

5.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研究 蒋旋新,蒋萌,JIANG Xuan-xin,JIANG Meng

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转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以上海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为例 王洪国

7.论社区教育中高校资源的开发 郝美英,张维,HAO Mei-ying,ZHANG Wei

8.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成人教育新发展 屈家安,刘菲,郭胜利,Qu Jia-an,LIU Fei,GUO Sheng-li

9.试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展对策 尹康,姚富丽,万礼仪,廖斌

10.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李岩

11.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反思与构建——以黑龙江大学成人教育调查为例 吕晓峰,孟维杰

12.论国际软力量竞争与职业高校师德建设 刘伟杰,曲海燕

13.中国的大学课堂需要积极心理学 顾群,杨平,GU Qun,YANG Ping

14.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文海江

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赵玉梅,赵侠

16."产教一体"成人培训机制构建研究 于海燕,YU Hai-yan

17.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廖春林,方帧云,LIAO Chun-lin,FANG Zhen-yun

18.现代社区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 张维,ZHANG Wei

19.从和谐发展的角度论社区体育文化的建构 王凤仙,何磊

20.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尹萍,YIN Ping

21.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 龚在礼

22.高职院校教学计划调整的利弊分析 冯志伟

23.对现阶段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葛晓萍,郭金峰,范晓斌,GE Xiao-ping,GUO Jin-feng,FAN Xiao-bin

24.困境与归因:基于成人学生资讯素养教育现状的思考 谭亲毅,TAN Qin-yi

25.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与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李培园,曾玮

26.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王晔,WANG Ye

27.本土教练所面临的挑战 常华,周国群,李长山

28.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创新思考 张淑贤,ZHANG Shu-xian

29.高职生杜绝传销陷阱的途径探讨 王春雷,杨克林,郝凌霞

30.浅谈大学生普通话培训的新模式 章红

3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朱磊

32.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应继续坚持 李槐

33.试论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 张科

34.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杨敏,宋云霞

35.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普通高校翻译教学 贾延玲

3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翻译实践课程中的验证及应用 张桂丽,李欣

37.成人专业英语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 杨成

3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索 蔡元元,刘海英,张艳萍

39.加强民族干部汉语公文写作能力的培训 胡宗哲,童成莲,哈尼帕,HU Zong-zhe,TONG Cheng-lian,HA Ni-pa

40.高等代数概念课的特征及教学原则 臧国心,ZANG Guo-xin

41.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 修雪卿

42.浅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离职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资源开发 张平,刘嫣

43.产业升级与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以梅州和美国为例 甘春华

1.错用的概念与概念的错误——关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 李国斌,LI Guo-bin

2.成人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探析 牟文谦,路来庆

3.浅析家政职业教育的时代需要 杜学元,陈金华,DU Xue-yuan,CHEN Jin-hua

4.关于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几点思考 孔凡俊,KONG Fan-jun

5.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上) 季东亮,魏宇光,李东生

6.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改革初探——以教育类公共课为例 马壮,MA Zhuang

7.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 马媛

8.信息化时代成人自主学习策略建构管窥 易斌,YI Bin

9.试论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张玉华,邓文勇,ZHANG Yu-hua,DENG Wen-yong

10.论"学习型社会"视野下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 张良,刘茜,ZHANG Liang,LIU Qian

11.试析成人教育领域的科学发展观 郝振君,HAO Zhen-Jun

12.微型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 李振亭,赵江招,LI Zhen-ting,ZHAO Jiang-zhao

13.浅谈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 侯巧红

14.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焦安红,JIAO An-hong

15.魏元光工业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肓人才培养的指导 舒荟萃,李少春,谷会涛,SHU Hui-cui,LI Shao-chun,GU Hui-tao

16.浅析职业教育集团 谢丹,王德清,XIE Dan,WANG De-qing

17.实践教学在职班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颖

18.""职业教育发展与启示 谢志明

19.加强校企合作促九江市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 童丰生

20.新建本科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浅析 冒红

21.社区工作课程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张荣艳,ZHANG Rong-yan

22.浅议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谭铁军

23.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探讨 李培园,尹俊杰,吴永慧

24.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方可,陈梅

25.网络环境下成人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翟舒

26.基于网络技术的成人英语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王晓红

27.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彭青华

28.地方性高师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基于对宿迁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分析 丁爱群

29.特色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谢军

30.浅谈四、六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王英群,王杏娟

31.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反馈机制对比研究 陈净,高苗青,于红

32.ACT模式对提高外语写作流利性的启示 王仲尔

33.浅谈高职院校日语课阅读与指导方法 张蠡

34.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比较研究 陈军

35.按新课程标准进行高师美术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孙丽华,朱丹

36.演讲是知识和技巧的综合表现 高林

37.《全民健身计划钢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杜伯武

38.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 宋建美

39.浅析比赛教学法对篮球班学习动机及效果的影响 谭文辉

40.浅谈电力变压器故障综合分析与检测方法 田成忠

41.成人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江云,李波,JIANG Yun,LI Bo

42.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 李占军,LI Zhan-jun

1.社会支持视角:城巿贫困女性再就业培训研究 李敏,孙大力,LI Min,SUN Da-li

2.农民工就业培训——困厄与出路——基于河北省四市就业培训实证调查结果 耿金龙,郭伟,赵喜文,王志成

3.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与政策取向 徐保根,鲍海君,XU Bao-gen,BAO Hai-jun

4.研训教师独特的素质及其提高途径的探索 王学奇,WANG Xue-qi

5.构建新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胡伟,王晓敏,HU Wei,WANG Xiao-min

6.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援助农民创业的行动方案研究 张广花,ZHANG Guang-hua

7.课程政策与民族地区成人教育课程组织形式的创新——云南楚雄农村成人教育成功案例的启示 高慧敏,杨述

8.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张东初,裴旭明,ZHANG Dong-chu,PEI Xu-ming

9.成人高校形象识别的实践探索 岳燕

10.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 梁洁,刘志兵,陈木森,LIANG Jie,LIU Zhi-bing,CHEN Mu-sen

11.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效应分析 廖益,袁红,袁柏乔,LIAO Yi,YUAN Hong,YUAN Bo-qiao

12.试论终身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 宋孝忠

13.弗莱雷成人教育思想解读 范兵,FAN Bing

1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试探 樊文霞

15.论成人教育的教学策略 别同玉,许加生,BIE Tong-Yu,XU Jia-sheng

16.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华婷,齐振彪

17.浅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弹性管理及弹性效应 马捷,范炳恒,梁峙,MA Jie,FAN Bing-heng,LIANG Zhi

18.西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祈 高月

19.青海民族地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李秀娟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 篇四

关键词:终身学习;欧盟;政策;实践;启示。

自从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行终身教育。欧洲发达国家在践行终身教育方面原本就走在世界的前列,欧盟成立以后,在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又连续不断地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推进终身学习的政策和行动计划, 使欧盟终身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更加完善和系统。 我国也认识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且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但不可否认,与欧盟相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合理的国家资格框架,缺乏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和统筹协调机构,缺乏对终身教育内涵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缺乏有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等。欧盟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高度重视以及其积极的实际行动都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本文通过研究欧盟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政策和实践,以期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欧盟终身学习政策及实践的发展脉络。

欧盟成立以来,先后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促进欧盟各成员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如白皮书、建议书、备忘录、决议书、工作报告等,并在推进终身学习的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研究欧盟终身学习的政策方针和实践策略,剖析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思路,对我国构建完善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欧盟终身学习政策的演进历程。

1995 年欧盟了第一部关于终身学习的教育与培训的白皮书《教与学:迈向学习型社会》,其为各成员国推动终身学习制定了明确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具体策略。

在 2000 年的里斯本会议上, 欧盟确立了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里斯本战略》。 该战略提出:努力使欧盟在 2010 年以前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 为此,欧盟制订了一系列可行性措施和连贯性策略并不断调整完善。 同年 10 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终身学习备忘录》,该备忘录明确了终身学习的定义, 并指出各国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源培养投入,鼓励公民学习基本技能, 改进各国教育认证途径,提供终身学习指导服务,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等。

2001 年 11 月 ,欧盟委员会发表 《实现终身学习的欧洲》建议书,确定了终身学习的四大目标: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公民的就业能力。 根据这四大目标,欧盟委员会对各成员国提出具体的指导性策略:要加强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 要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学习机会均等;要深入了解民众的学习需求;要确保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氛围等。 该建议书为欧洲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发展改革确定了总体原则,也为世界各国推动终身教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目标和指导思想。

2002 年 6 月,欧盟理事会又发表了《终身学习决议》, 决议书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要保障各年龄段公民终身学习的机会, 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加强对终身学习教师培训和管理, 促进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等各种学习活动的互认。 决议书与上面提到的白皮书、备忘录、建议书等是一脉相承的,将终身学习提到了国家政府优先发展的战略层面。

2006 年的 《欧盟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公平与效率》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关于终身学习学历资格互认的策略建议。 之后,欧盟在 2008 年便制定出了全欧统一的学习与培训资格框架, 即 《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简称 E-QF)。 该框架有效衔接了各级各类的教育和培训,对学习成果的评定不再拘泥于学习的时限和形式,而是更加重视对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评价。欧洲资格框架是一个为欧洲各国提供人力资源价值衡量标准的合作框架,也是加强各国教育与培训领域内互信互认的手段,使机构、雇主更易识别不同国家文凭,有效地增进了相互的交流[1]。至 2010 年,欧盟各会员国已基本实现了“ 国家资格框架”(NQF)与“欧洲资格框架”(EQF)的衔接。 这种学历资格互认体系在欧洲范围内的迅速建立,对促进终身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

2009 年 5 月,欧盟正式通过了“欧盟教育与培训合作战略框架”,即《教育和培训 2020 计划》,目的是使终身学习和人才流动成为现实。该计划明确了欧盟从 2010 年到 2020 年的教育和培训战略发展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进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公民形成民主价值观和社会凝聚力,保证公民的个性、 创造力充分发展及培养其创业精神,使终身学习和人才流动成为现实[3]。

2010 年 3 月, 欧盟委员会推出了 《欧洲 2020战略》,这是“里斯本战略”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 该方案提出实现三大经济增长方式,即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实现“青年流动计划”和“新技术新就业协议”;实现欧洲 18-24 岁人口中的早期离校率由 15%下降至 10%,30-34 岁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由 31% 提高至40%[4]。 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在实现上述两个指标上虽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距要达到的目标仍比较遥远。 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统计,2011 年欧盟的早期离校率为 13.5%,比 2000 年的 17.6%和 2010 年的 14.1%均有所下降。2011 年欧盟拥有大学文凭的30-34 岁人口比例为 34.6%,比 2000 年的 22.4%和2010 年的 33.5%均有所上升。欧盟各成员国如果想达到《欧洲 2020 战略》设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更加努力地做好相关的一系列工作[5]。

2012 年,欧盟委员会《2013 年终身学习计划》项目招标通知。通过该计划,欧盟允许所有年龄段的人通过学习、培训或留学来获得经验,并支持欧洲不同国家的学校、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2013终身学习计划》 项目招标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制定终身学习和学生学者流动战略;鼓励教育、培训和工作之间的全球合作;支持教师、培训人员及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的初期培训和后续培训;推动整个教育体系获得关键技能;促进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社会包容和性别平等。

从欧盟终身学习政策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以及欧盟理事会都高度重视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和宣传。而且,不难看出,欧盟实施的一系列终身学习政策具有连续性,其每一项教育政策都有后续的跟进措施和执行细则的支持。正是由于这种政策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并且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才使欧盟的终身学习政策不断成熟完善,进而为欧盟终身学习活动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积淀。

(二)欧盟终身学习实践的拓展。

欧盟的终身学习体系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实践探索由之前分散的计划整合为一整套在教育与培训框架下的系统计划。 从早期的“苏格拉底计划”、“达·芬奇计划” 发展到 “2007- 2013 年终身学习整体行动计划”, 欧盟所推出的学习计划已差不多 20 个年头,到目前,欧盟的终身学习已发展为一套比较整合完善的教育体系。

欧盟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十分重视,为了促进学习资源的整合与互动, 欧盟自 1995 年起就开始实施“苏格拉底计划”和“达·芬奇计划”。“苏格拉底计划”是针对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交流合作的综合行动计划,该计划涉及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分为八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加强各级各类普通教育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和人员流动,促进整个欧盟教育公平的实现。 “达·芬奇计划”是专门针对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希望欧盟各成员国之间通过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合作交流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公民的竞争力与创业精神。

欧盟通过总结“苏格拉底计划”和“达·芬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 2006 年 11 月开始实施一项新的行动计划:《2007-2013 年终身学习整体行动计划》。 该计划是建立在欧盟以往各类教育计划基础上的全方位综合教育计划,旨在促使欧盟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知识性经济体,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为了保证该计划顺利实施,欧盟不仅制定了总目标,而且还制定了详细的具体目标,如到 2013 年前至少使欧盟 5%的中小学学生参加夸美纽斯计划,为至少 300 万大学生提供跨国学习的机会, 帮助 2.5 万工作人员参加成人教育等。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欧盟设立了行动计划委员会以保证各个分计划的有效沟通衔接,并且预算投入 136.2 亿欧元,这就使欧盟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可实施性。 该终身学习计划由六个分计划组成,具体内容见表 1。

欧盟经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摸索和改进,终于由之前分散的教育计划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2007-2013 年终身学习整体行动计划”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到不同年龄段人群,使欧洲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整体连续的学习空间体系,为终身学习在欧洲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形成。 自此,欧盟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统一的超国家终身教育体系。

二、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一)各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极不平衡,各级各类教育沟通协调性较差。

由于经济发展、人文历史、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尤其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地区性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地区,终身教育发展的比较快,而中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终身教育的发展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不平衡的态势反映出我国教育公平和公正的价值理念的现实水平较低,教育发展的不公平将直接导致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各个省份、城市对于终身教育的推行尚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缺乏欧盟那样连贯的整体的方针政策,缺乏跨地域、跨部门、多方位的统一规划和设计。 另外,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相互分割,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很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转换和衔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急需从全局出发,制定总体规划, 促进各地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和协调,整合教育资源以建立信息开放、联系畅通、衔接紧密的网状教育体系。

(二)缺乏整体的政策框架和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及统筹协调机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我国政府为了加快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步伐,做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如:1995 年《教育法》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七大把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但我国缺乏一个清晰的整体政策框架,政策缺乏统一性、连贯性和协调性,各方力量在政策和管理上也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这将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产生很大的阻碍。而且关于终身教育的法制保障仍然薄弱, www.huzhidao.com 虽然国家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多项法律中均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但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尚未出台,缺乏法律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力度、速度和规模。另外,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混乱状况,这就急需一个高层次、专门的国家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6]。

(三)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人类已经跨入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层出不穷。 一次性教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必须接受终身教育才能及时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教育法》和很多重要政策报告中反复强调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但是大众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仍缺乏深刻的认识。人们接受成人教育大多是迫于外部压力为获得资格证书或更高的学历,具有显著的功利性,而非自愿主动的进行自我提升,这种认识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终身教育的发展。而科学的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先导,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就难以把握正确的实践方向。 迄今为止,人们对终生教育体系的理解还是众说风云、莫衷一是。具体表现为:关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高水平的著作和论文较少;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还没有专门的终身教育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等。 总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实现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

三、欧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一)制定总体规划,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协调各地各级各类教育。

所谓总体规划,就是从全国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一个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和总体方案。

近年来,欧盟的 “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EQF)与“ 国家资格框架”(NQF)的有效衔接,打通了欧洲各国教育与培训体制, 促进了学习资格互认,学习和培训有了统一的等级评定,促使各国学习者和劳动者自由流动。 欧盟的《2007- 2013 年终身学习整体行动计划》 增强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衔接,使欧盟形成了一个整体连续的学习体系,有力推动了欧洲终身教育的一体化。目前我国各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的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的态势,由此折射出我国教育公平和公正的价值理念的现实水平较低。 为了改变现状我国政府急需从全局出发,制定总体规划,促进各地教育的沟通和协调。 而且我国各个省份、城市对于终身教育的推行尚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我国缺乏像欧盟一样连贯的整体的方针政策和跨地域、跨部门、多方位一体化的资格框架。所以我国应尽快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采取分步推进的策略,先开发部门分框架,然后建设总体框架,同时应考虑开发配套性工具,而工具应该是国家标准,不是地方标准。 构建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互认的终身教育国家资格框架[7]。另外,从各级各类教育沟通协调来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使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之间建立起信息开放、联系畅通、衔接紧密的网状体系。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必须明确中央和地方、有关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教育体系和其他体系的职责和分工。 这样才能促使政府部门、社会团体、 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的协调合作,合理统筹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横纵交叉的终身教育体系[8]。

(二)加快国家层面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

不可否认, 欧盟推出的一系列具有连续性、统一性的政策为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欧盟终身学习政策大多以建议、意见、通讯、白皮书和绿皮书等形式的,对各成员国不具法律约束力,因此各国对欧盟层面政策的响应程度各不相同,跟进不足。 所以我国应吸取欧盟的教训,抓紧落实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终身教育推进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福建、上海、太原已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终身教育法规,这些法规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和平等权,形成了“立法保障,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模式,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国家层面的相关立法尚未纳入议事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力度、速度和规模。所以,应将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尽快纳入议事日程,在合适的时候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使之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以正确的引导、规范和支持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另外,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顺利进行,设立了专门的终身教育领导机构,但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直接涉及很多单位和部门,而且关联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一个国家领导机构来协调统筹,凝聚各种社会力量,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加速国家层面终身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统筹协调机构的建立已势在必行。

(三)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强理论研究。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就是要突破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转变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观念,树立全民的、全社会的一体化的大教育观;转变各级各类教育自我封闭的观念,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最彻底的变革。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实际上是一场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人们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全社会对终身教育重要性的认识[9]。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如新闻、广播、社会实践活动等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形成崇尚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这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前提,也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衡量标准。当前我国开展终身教育的实践迫切需要理论指导。我国终身教育的实践尚处于开创阶段,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评论:“就总体而言,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推行尚属起步阶段。 无论在认识的深度上还是在实践的力度上,我们都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所以必须加强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不仅要对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发达国家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 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and procedures for referencing nationalqualifications levels to the EQF [R].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olicy/eqf en.htm.2009.

[2]王华轲,杨晓庆。欧盟重大终身学习政策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European 2020: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mart,sustainableand inclusive growth [R].ec.europa.eu/eu.

[4]李建忠。欧盟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2020愿景[J].职教论坛,2010(25)。

[5]Eugenia Panitsidou,Eleni Griva,Dora Chostelidou. EuropeanUnion Policies on Lifelong Learning: In-between Competi-tiveness Enhance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Reinforcement[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

[6]南海。职业教育的逻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

成人教育 篇五

1.1学习目的不同

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成年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学员是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职位,带着求知的欲望参加成人教育,这类学员通常有较好的学业基础,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自制力及学习力。有的学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这类学员是在工作中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而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这类学员通常能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识,明白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中更注重的是知识与自己工作的融合,能够主动有选择的去学习,甚至会去主动学习一些大纲以外更高深的知识。有的学员是为了获得文凭而参加成人教育学习。这类学员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参加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学历,因此其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对答题的技巧及试题的类型更加感兴趣,多数习惯于考试前突击学习。还有的学员则是被动学习型。这类学员常常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其参加成人教育往往是家人或朋友逼迫而来,对于学习兴趣不高,习惯于混日子。这类学员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1.2学业起点不同

目前成人教育学员来源主要有高考落榜学生、高职、职高、中专、中技的毕业生等几方面。这些学员有的刚刚毕业,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没有找到工作,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20岁到40岁之间的学员较多。年龄的差距,造成其对学习的认知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同时其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学员在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及学习目的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每个学员学习的兴趣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方法也要区别于全日制学生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针对学员的特点、需求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2、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培养方案存在滞后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原有的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而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围绕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

2.2学籍管理不够科学化

目前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为主要参考,对学员的学籍管理照搬照抄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没有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学员的特殊性,管理不够科学。

2.3教学检查力度不够

成人教育的教学点分布比较分散,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任课教师不够固定,人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固定的教师人数不多,因此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这就需要加强教学检查力度。

2.4对学位考试工作不够重视

学位考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环节,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所以学员的考试积极性不高,报名率较低,因此老师和学员的积极性不高。

3、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建议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修改完善新的教学计划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等教育形式,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等特点。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具体情况,根据其心理因素和其所处社会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方案设计。

3.2实行分类培养模式

根据成人学生的实际生源差异,采取因材施教,进行分类培养;一方面满足学生升学和获得学位及想实实在在学点知识的学生的要求,精讲细讲,增加学位课理论教学,兼顾专业知识的基本教育,提高学习和考试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学历需求的基本教育,突出实践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即使学生拿到相应学历文凭,也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3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

成人教学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承担成人教学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成人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使教学各个环节收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师的聘任上要建立了解成人教学特点,熟悉成人教学过程的教师库,实行直聘加外聘的教师聘任方式来选聘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的老师来承担成人教育教学任务。

3.4加强教学督导检查工作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确保教学按着既定目标有序进行。成立成人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聘任具有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为督导委员会委员,深入课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函授和业余两种形式,函授形式的上课多集中在寒暑假;而业余形式的多集中在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所以除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外,更多的是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进行校外的教学检查。通过教学检查起到了规范办学,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5开展网络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课程导学、习题和教师的授课视频资料以及课程相关的学术报告等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但缓解了工学矛盾,同时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3.6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成人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全面核查成人教育学生学籍专项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作用,选聘责任感强,有事业心、熟悉学生特点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中,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到“以生为本”。

3.7做好毕业生毕业和申请学位报名和考试的相关工作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 篇六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生涯教育 高等教育满意度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高等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输送各种有用人力资源的重任。如何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获得满意的教学、教育效果;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高质量人才,获得来自社会的较高教育满意评价,并进一步正确引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实际问题。来自大学生和社会多方面的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战略调整和有针对性的局部调整,针对具有不同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高等教育学校,提出了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等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应与社会职业需要紧密切合,进行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涯教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对于提高大学生及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都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当前许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都在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上下功夫,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而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教育重视不足。对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涯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开端,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大学生创业的必要基础。只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涯的教育,才能让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与社会的职业需要更贴近,让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事半功倍,让社会对已就业的大学生有更高的评价,从而提高社会、大学生自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如:父母、亲人、供养者等)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

加强大学生的大学生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应当落在实处。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阶段进行,从完成自我修身计划、知识计划、健康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就业创业计划五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积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根据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机制,通过课程、训练、论坛等一系列实际的教育服务活动,使同学们进入大学伊始就真正懂得生涯规划的意义,怎样有效的自我规划,并督促他们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循序渐进地按规划前进。

一、大学一年级新生:帮助进行角色转变,解除疑惑,制定初步计划

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刚刚走进高等教育的校门,对高等教育还怀着一定的新奇感和神秘感,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大学学习过程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多数还处在茫然之中,这时的大学生涯的教育应当适时跟上,主要内容应当是:让学生尽快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没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的压力,没有了高中学校那种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没有了来自父母家人的心理压力,学习与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很多大学生就像松了缰绳的野马,尽情玩乐,人变得懒散,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这时适时地切入大学生涯的教育,帮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上大学?在大学里应当学什么?应当做什么?帮助学生实现从观念上、心理上、行为上的角色转变。

1.树立正确的观念:解除“为什么要上大学?”的疑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再到今天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多种人才的培养。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迅速增长,残酷的社会现实是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薪酬一样的呼声,不少人因此提出了为什么要上大学?不上大学行不行?的疑问。

要解决这些疑问,就要先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在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之前,一直不断地接受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涯之初的人生目标的教育应当在些基础之上,拼弃说教型的方式,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帮助他确立他未来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而这时的目标和方向不要太过具体,引导并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不甘人后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新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大学教育将更有效地帮助它实现人生目标,解除学生“为什么上大学?”的疑问。

2.建立人生规划的理念:解除“大学里应当学什么?应当做什么?”的疑问

无数鲜活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证明:做规划的人有自己的事业,没有规划的人则为那些有规划的人工作。要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良好的规划是第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生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更高的学习效率。

(1)大学里应当学什么?

从宏观上讲,大学学习的是各种能力:学习的能力、交际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具体地学什么,可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首先倡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专业做好准备。

(2)大学里应当做什么?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而言,可以引导他们从学习、学校活动、交友、安全、纪律等方面注重自己的行为,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3.制定初步的知识计划、自我修身计划和健康计划

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多为学科和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知识计划的重点可以放在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寻找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上。大学生涯教育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学习与交流,寻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大学学习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逐步提高对学校提供的各种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力,并逐步学会借助网络和社会上的其他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在逐步确立的正确观念指导下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自我修身计划,加强个人素质的自我提高。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正处在朝阳时期,健康常是大学生忽视的一个方面,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时时重视健康的理念,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为更好地学习和未来进入职场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为了有更好的人生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二年级开始:帮助进行大学生涯的细致规划,并督促付诸实施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与生活,完成了角色转变的学生们,开始有了自己对学习、对人生、对未来的独到见解,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时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大学生涯的细致规划。

1.进行初步的职业方向选择

此时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离职业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也只能是对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

在教育引导之下,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专业和社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有的高校允许学生进行第二专业的选择,或者允许学生重新进行专业选择,此时帮助学生进行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是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大学生涯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帮助学生进行个人SWOT分析,确立未来的职业方向

要确立未来的职业方向,其实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战略性的决策,而SWOT分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状况。

内部优势、劣势分析: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在兴趣、个性、能力、素质上具备怎样的优势,又有哪些不足,特别对个人能力、素质水平要有清晰深入的判断,还可以由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老师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量,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更好地做出职业方向的决策。

外部机会、威胁分析:分析外部环境中就业形势,所拟选职业的人才数量需求和结构需求、就业人员的竞争情况、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找到未来就业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

根据确立的未来的职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想方设法弥补自身不足,以抓住机会做动力,变威胁为压力再变为动力,努力形成抓住机会,规避威胁的能力,尽快找到或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尽快确定大学生涯的学习和奋进的目标,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为进入职业生涯并很好地发展它做好充分的准备。

3.进行大学生涯的细致规划,并督促付诸实施

确立了职业目标,就可以针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需要,制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自我修身计划、知识计划、健康计划、素质拓展计划。

特别是知识计划,根据未来职业的需要,结合学校培养计划和资源状况,制定体系化的学习内容,进而细化体系内的具体内容,并且要制定出学习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学校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素质的拓展。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打开素质拓展的大门;另一方面,加强实践环节,为学生素质提高与拓展创造良好平台;再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拓展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各项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及时地检查与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大学生认真地将规划付诸实施,在大学生涯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积累,为未来做好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三、毕业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制定就业或创业计划

1.大学生涯教育的重点:就业和创业指导

毕业在即的一年,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进入真正的职业生涯的冲刺阶段,此时应当集中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涯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当前就业形势剖析、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就业心理教育、面试礼仪与技巧培训、创业的心理精神与能力的集中教育等方面。

2.毕业前的学生个人SWOT分析,进行具体职业选择

在全面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毕业前的个人SWOT分析,对即将进入的职业环境进行机会与威胁的剖析,对经过了多年大学生涯的发展之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新的分析与评价,界定自身此时的优势与不足,做出具体的职业选择。

3.帮助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或创业计划

(1)就业计划

在对当前状况的SWOT分析基础上,此时的就业计划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注重实效性,计划的有效执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大学生涯最后的宝贵时间,弥补自身不足,更好地抓住就业机会。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和社会调查的结果,计划的重点内容还应包括: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积极进行就业及面试心理训练、加强面试礼仪与技巧培训和自我训练等。

(2)创业计划

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学生,除了进行创业的心理、精神与能力的集中教育,还要加强创业风险教育,同样要在对当前状况的SWOT分析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

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条件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支持,再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要注意提醒学生充分地估计未来面临的创业风险和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

做好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涯的成功发展,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让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有一定良好的开端,并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必然会提高学生及其利益相关者(如:父母、亲人、供养者等)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也必然会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输送上的满意度。

要做好大学生涯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还应当对高等教育满意度有一个相应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来合理地衡量大学生涯教育在提高满意度上的工作实效;同时大学生涯教育需要高等学校的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协调工作,需要使用高等学校的多种资源,因此还需要一个必要的支持保障系统和机制,才能让大学生涯教育能够切实地进行下去,取得切实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 篇七

【关键词】道尔顿教育计划;自我管理能力;自由;合作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19-02

一、道尔顿教育计划

(一)什么是道尔顿教育计划。道尔顿教育计划又称道尔顿制、道尔顿计划、道尔顿实验室计划(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是由海伦・帕克赫斯特女士提出并实施,美国道尔顿学校一贯坚持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①1911年道尔顿教育思想就已经开始进行探索性实验,1920 年该思想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立中学大规模实验②,不仅在美国轰动一时,也曾流传到我国,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道尔顿学校曾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典型。但它所遵循的原则又不同于后来受到较多批评的进步教育运动的极端原则,即所谓“儿童中心论”原则。“儿童中心论”对传统教育一味摒弃,否认学生有被正确引导的可能,及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主张对学生放任自流。道尔顿学校对传统教育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又有所保留。因而,道尔顿计划除了充分体现当时的教育思潮以外,还是一种“具体的、较稳健的、较少冒险性的”教学改革方案。③

(二)道尔顿教育计划的理念。④道尔顿学校声名卓著的W秘在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道尔顿学校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

所谓自由,是指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意志,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相对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科目、选择适合他们个人学习的学习速度等,但这种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前提下的自由。

所谓合作,亦可称之为群体生活的互动,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善于与他人共处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助手和朋友,这种合作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均得以提升和发展,这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教学相长”不谋而合。

(三)道尔顿教育计划的训练方法。⑤道尔顿学校的训练方法包括三根独具特色的“支柱”,即实验室(laboratory)、研究课题或称为目标明确的功课任务(assignment)和教室(house)。

一个实验室就是一门学科的博物馆,从每个年级的教材、教辅材料到教辅工具等应有尽有。主持实验室的教师必须是专家型教师,他(她)必须具备该门学科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基础,并能为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教学辅导。学校采用学分制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任何时间、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取得某一门功课的学分。

研究课题或是功课任务,即是在计划的开始,教师就要把整个学习任务以作业合同的形式交给学生,课程进一步细分成各种作业,学生把指派给他(她)的班级的任务当作合同来接受,一旦个人的作业完成,合同要立即返回给他(她)。

这里所说的教室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概念有所不同,是指学生分成小组的系统,在这里,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学校中或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情。

二、道尔顿教育计划对我国教育问题的启发

(一)基础教育领域。当前,我国不论是基础教育领域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老大难”的问题,首先,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多年,但基础教育领域师生和家长仍然以“分”为主要衡量标准,高考制度仍不见有效改革。学生的生活全部围绕学校、考试、补课来展开,在美好的前青春期阶段,孩子们被迫背上沉重的书包,从早到晚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周末甚至还要接受家长的安排,奔波于各类辅导班。孩子们失去了自由和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个性的发展。

从动机心理学角度出发,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好学,当他们天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他们学习最好的时候,而这种兴趣不是能够被时钟和课表所安排的。道尔顿计划的本质在于每个学生都应当以适合他自己的速度去学习,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我们的基础教育忽视了孩子们的动机和好奇心,直接以教师传授的方式传递知识,使孩子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求知的快乐。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问题要想解决好,就必须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理解和自由,让孩子早早学会选择,从而积累经验,然后才有个性不断发展。不要让孩子受到我们教育体制规章制度的桎梏和阻碍,那样,他们累积不到任何经验,他们既学不会控制自己的困难,也学不会控制在与同伴的接触中产生的困难。

(二)高等教育领域。据近些年相关研究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情绪低落”“对学习缺乏兴趣”“无故逃课”“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低”“娱乐至上”“人际关系紧张”等众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人习惯了接受父母和老师的安排,进入大学后突然“没人管了”,反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陷入了迷茫。这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忽视对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培养的恶果,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不能等到孩子进入大学才让他学会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来继续自己的发展,应该在之前的阶段就允许孩子尝试驾驭自己周围的环境,这样才不会到孩子进入大学后措手不及。

正如帕克赫斯特女士所说,孩子取得的成就大小不仅依赖于他组织自己的学习和素养的能力,而且依赖于他组织自己时间的能力,通过这些因素的组织,使得他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意味着他在不断编织他的人生。⑥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的问题,依靠家长和教师在孩子基础教育阶段对其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孩子较早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能力。

笔者认为,我们也可借鉴道尔顿计划中的训练方法――将整个学习任务以作业合同的形式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和计划意识。这样,他们在自己独有的进度条上也能清晰知道自己进行到哪一步,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三、结语

尽管道尔顿教育计划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其教学组织和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培养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学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会编织自己的人生。道尔顿教育计划值得我国各级教育领域深思和借鉴。

注释:

①陈金芳。在自由与合作中健康成长――道尔顿计划的启示[J].人民教育,2004(12).

成人教育 篇八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特点 教学管理 现状 建议

一、引文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再加上“终身教育”思想日益广泛的传播,我国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这样才能满足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依靠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便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为社会招揽优秀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方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与教学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活动,旨在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从而实现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是成人,因此与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对象不尽相同,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时,必须考虑到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才施管,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特点

客观、全面的认识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其特殊性,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

1.学习动机和目的各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他们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了接受更多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时代提出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学生是受社会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在获得职称方面得到更大的机会。

2.文化基础差异大

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很大,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中专或者高中毕业多年,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应对工作的需要,因此再次入校,但是他们学过的知识已经忘掉很多;有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文化基础更加薄弱。由于成人教育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大,这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3.学生成分复杂

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社会上的各层各面,经历不一,年龄不一,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的集体意识相对薄弱,许多学生对于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不熟悉,对自我要求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情况给教学管理工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三、存在问题

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特殊性,实行“一刀切”管理,这给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质量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

1.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很多办学单位只注重抓招生,一年四季忙生源,教学管理工作意识淡薄,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另外,成人教育的教学对象是社会上的成人,他们有时会因为工作的事情等原因造成缺课,有些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自己学校的生源率而故意将考题泄露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2.沿袭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当前有很多成人教育办学单位在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没有针对成人学习的特殊性,仍然简单地沿袭着普通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设计出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3.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

目前很多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学历偏低,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对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特点认识不够深。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而且,这些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上忙于调课、排课、评课和考核等工作,忙于落实教育部下达的教学计划等,基本上很难抽出多余时间钻研新的教学理论。

四、建议和对策

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

对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促进其成才。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一切“以人为本”,从成教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全面的体谅学生的困难,尽量减轻他们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在管理方法上灵活多样,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其不良的思想风气及时加以纠正,对其出现的消极心态及时加以调整,鼓励学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好的姿态接受时代的挑战。

2.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促进成教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良好保障。制度不严格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就会失去一个奋发学习的氛围,所以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全力制定一个合理、规范、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另外,管理人员还要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将其落到实处。

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成人教育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素质,建立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者要有意识的进行深造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分析教与学的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实事;还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体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从成教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围绕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合理、健康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样,我国的成人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杜以德,姚远峰,李醒东。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兴达,魏学文。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3]曲振国。经验与对话:成人教育的教学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成人教育学习计划》,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成人教育学习计划】相关文章

初三学习计划和反思(通用10篇)11-15

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安排(精彩9篇)09-22

2023年党员理论学习计划【优秀8篇】03-06

2023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精选3篇)03-06

小学生学习计划表【优秀8篇】11-28

高中学习计划与目标(优秀5篇)10-03

2023年党支部学习计划范文【精选篇【通02-09

语文学习计划 语文学习计划书(最新7篇)10-03

个人学习计划(优秀10篇)10-13

个人学习计划8篇09-29

121 1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