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规划精选3篇

2024-03-06 12:38:03

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大学生人生规划精选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 篇一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往往要比怎样去走这条路更重要。相对年少而言,我们在大学期间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然而由于时间的不合理分配,我们中很多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规律,甚至对未来一片渺茫。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69.3%的同学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打算和详尽的计划,但是同时还有30.7%的同学对未来没有打算,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想法,只有24.1%的同学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过了解。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我们自己的抉择,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下定决心选择正确的方法,那么这一切将不是问题。公务员之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专业的冷热程度,未来的发展趋向,自己的就业取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面临的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阳光大道。这时我们更入党申请书范文应充分地了解自我,认知社会,果断迈出第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

抉择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积极的目标。当生活有了方向,当投身于自己的理想时,我们才会有飞翔的动力与乐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它是当代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深思熟虑,我们迈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因素。坚持党的宗旨,需要我们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牢记一个基本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这是对党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要按时完成。时刻关心同学,为同学谋利益,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样,自己才尽到了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才能深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得到别人的拥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亿万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事业,也是异常艰巨和充满挑战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

生命是不允许后悔的,无论我们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崎岖,我们都要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做出的抉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如此,更应该做好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付诸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学院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选择,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用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出一片天地。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如果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势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因此,随着社会形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多样化,高校应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五个原则

(一)持久原则。持久原则需要我们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以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发展地看待人生职业生涯。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矛盾运动过程。一方面,在矛盾中的各种因素,如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等都处在不断相互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之中,这种运动决定了事物的特征、现状、历史及未来。另一方面,事物的矛盾却永远不会停止消失。在矛盾运动中对立的因素将互相对立、互为支撑,并且互相消长转化着。从持久原则出发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厘清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及变化趋势,更为至关重要的是,它提供一种改变当前状况的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一时成败,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生职业生涯中的难题。

(二)藐视原则。通过藐视原则,将为我们揭示了解决困难,特别是巨大的困难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藐视一切困难。从长远来看,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我们不可以被困难吓倒,困难再难也是有限的。在战术上却要重视困难的组成部分。虽然我们在整体上藐视一切困难,但我们深深明白:改变事物需要从影响事物的一个个局部组成部分入手,只有解决好所有这些局部问题,事物才会发生转变。而我们是不能轻视这些困难的,那样就容易失败。相反必须极为重视,集中相对优势的力量去解决一个个问题。

(三)生存原则。客观的说,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而且也不可能在客观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求奇迹的发生。一切的发展只有基于现实的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去实现,而生存原则就是实现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追求发展是必然的,而生存是必须的,这两者并无矛盾的地方,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首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才能谈得上追求发展。是否具备生存的积累和是否对职业成长有帮助是判断的唯一尺度。我们需要随时对自己进行评估,以便为自己作出职业人生决策而做依据。

(四)立足点原则。今天我们来评说职业生涯中的立足点,其实是源于古老的战略思维,却又超出了原有的内函。“狡兔三窟”这一则故事源于《战国策》,向后世阐述人生、军事、商业中足以影响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重要因素,立足点支撑原则。立足点原则对人生职业生涯有积极影响。经常听到人说,想独立创业,又怕失败;给别人打工,又要看别人脸色,动不动还会被老板炒尤鱼。那么,有没有变两难为两全的方法呢?这里就有一个,就是立足点原则。为什么独立创业会怕失败呢?一般地来说,人都是从失败中学习、长大的,创业也是一样。没有谁是天生的企业家,也没有那个企业家不失败。对付创业失败的方法,不在于设法追寻不失败,而是在于实施立足点战略,让自己有能力应对失败,支撑自己渡过难关。打工遇到的困难,也是如此,大同小异而已。

(五)集中力量原则。从战略上我们藐视困难,但在具体的面对困难中,我们要重视困难。不但要重视困难,而且要集中最优势的力量去克服具体的困难。避免进行消耗式的职业人生过程。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是职业人生发展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所以要清醒的告诫自己:不要做消耗式的职业人生规划。不能每件事都只做一半,就畏难、畏烦而放弃;也不应该没有规划,看到什么有利的条件,就去追逐,最终什么都做不好。掌握这个原则,就能带领自己离开被困难深陷的泥沼,从一个局部的胜利到另一个局部的胜利,最终完成全面的胜利。

二、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需考虑的五种要素

(一)心理因素――理想职业基础。有些人性格内向整天郁郁寡欢,使人望而生畏无形之中与人产生距离。人际关系淡化,缺乏必要的适时沟通,久而久之脱离了群体。性格孤僻、为人清高,外表冷漠,难以接近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末路英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强调团队精神的职场里,他们能不“掉队”吗?人要学会合作,要学会融入群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得胜利。否则,孤赏自芳只能孤掌难鸣,到头来一无所获,两手空空。永远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需求,适应变化的职场需求。

(二)信息因素――理想职业过程。信息时代就在眼前,这一点您清楚吗?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感受于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无论您是否承认与否,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选择理想职业显得至关重要。有针对性的广泛收集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职业信息,通过理性分析及时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取得理想职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有人把握契机先行一步,而胜人一筹。而有人错失良机与机遇擦肩而过,抱憾终生。

(三)判断因素――理想职业关键。就象赛场上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样,他的门前一射对于取得胜利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有针对性的收集于特定的相关职场讯息,经过理性的、科学的分析后,如何因地制宜、把握时机,占据主动性及时出击,适时做出抉择,而不至于错失良机追悔莫及。判断来自于对各种信息要素做出适时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有利于自己的一些信息要素加以提炼,得出最后结论,直至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来。

(四)潜力因素――理想职业延续。就象一个教练选择运动员一样,他首先需要了解该运动员是否符合该项目的标准,是否有潜力可挖,是否是可造之才。在做了相关综合测评后,才能决定是否培养他。选择理想职业,同样也需具备潜力因素。因为人是最大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和开发人的潜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效应,使人在一定意义上保持长久的职业竞争力,让自己永远走在职场的前列,领先于他人,这就需要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成为我们取得职业成功的法宝。

(五)学习因素――理想职业法宝。一个人接受学习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讲决定着其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其本人能否适应本职工作,能否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些成绩,取得一些成就,开创自己的美好前程,走好自己的美丽人生。学习在今天看来是一个终生的话题,面对日益加剧的职场竞争趋势,只有不断学习,有针对性的充电,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避免遭遇淘汰的恶运,驰骋于风云变幻的职场。

三、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五个步骤

(一)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整个规划流程中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作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问题。只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准确的把握和合理的规划。自我评估的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个性、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通过思考分析社会的需求和就业机会,并在学业科目、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工作中进行试探,通过自我认识、反省、检验形成自我观念。但大学生对自我评价普遍存在片面性,一方面因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暂时不强,自我认识水平不高,没有掌握科学对待自己态度和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大多没有全职的工作经历,对自己的职业动机和价值观还有些模糊。这些自身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学生需要借助外界手段来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大学生可以借鉴周围不同人物角色的建议,同时可以借助一些信效度较佳的测评工具,帮助自己客观地认识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性格特征等在内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全面的评估结论。

(二)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作为社会中的人,只有顺应环境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优势,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环境评估的内容包括:对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职业环境和家庭环境要充分认识与分析,即了解、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在做规划时可以考虑:环境支持或允许我们干什么?从分析家庭、社会环境和职业社会的需求出发,了解市场、行业发展趋势,认清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三)人职匹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职匹配,因此,大学生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四)实施策略。职业生涯实施策略指的是为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当确定了目标,就要制订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职业适应与自我塑造,以便最终达到人职匹配。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最佳的理想化模式。大学生处于职业的准备阶段,其实施策略主要是进行职业探索,完成与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相关的学习、培训任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并且行动计划必须与大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校园活动紧密联系。比如:如何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如何安排自己的教育培训?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具体、详尽、可行的行动方案是实现人职匹配的手段和工具,会帮助你一步一步地实现目标,走向成功。

(五)评估反馈。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许多变化是难以预见的。现实社会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原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放到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反省、修正规划目标并调整行动方案。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学生要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所以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

四、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时,专业已经淡化到了次要的地位,理想不应屈从于专业。

其二,确定职业发展的地点。不要被所在学校、专业、城市的名气左右自己的职业发展地点选择。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地点只盯着经济发达地区,但这些地区竞争激烈,发展与晋升的空间也会相对小的多。

其三,确定自己在职业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大学生经常会因为定位不准确,出现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所以大学生要通过自我评估对自己有准确的把握。

其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敢干直视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定地按照规划实现理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面对新的形势,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及早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并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五、大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指导方法

既然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除了要建立相应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和职能部门外,还应该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当然,由于四个年级的学生的特点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

大一:主要是要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将来制定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人才库”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内容。

大二:要让大学生了解应具备的各种成功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参与学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 篇三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18-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这说明,人文素质教育是时展的精神需求,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性本源的一种再现。同时,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适应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必然要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既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困难的形势下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也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前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通过对二者的综合构建来完成高等学校的育人目标。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对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知,可以深入地了解自己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能力;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对内外环境的了解,将直接决定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管理。

通过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与现实社会的差距,从而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通过完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大学应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的相关课程,激发学生培养自身人文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效果是其他课程教学实践无法比拟的。

二、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生涯教育始于1916年清华大学周寄梅先生引入并实施的“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辅导。然而,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生涯规划领域的发展停滞不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择业”要求,就业指导问题随之开始引起注意。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就业指导为重点的职业指导提上重要日程。而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兴起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如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学校教育的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模式不够成熟,作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注重以下三个问题。

1.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逐渐重视并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却多流于形式,缺乏实用性,生涯规划的辅导多为对个别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指导,而非对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已被众多高校提到日常工作中来,但不同高校关注的侧重点不一致,有的重视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普及,有的重视部分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与指导。因此,尚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以创建适合我国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2.职业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各高校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有的学校仅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然而,由于缺乏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总体规划,致使这类指导如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有的学校教育模式单一,只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性指导、缺乏技巧的传授,致使这类指导如纸上谈兵;有的学校作为选修课,未能引起广大学生的普遍重视,只是作为完成学分要求的硬性条件,缺少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的学校设置的学时偏少,学生无法通过教学环节领悟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从而造成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纵观以上各种教学形式可知,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高校育人目标的全新体现。

3.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就,关系到一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一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而目前,我国各高校担任本门课程的教师多数由辅导员、行政人员和部分对该课程感兴趣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培养与指导,缺乏扎实的专业背景,更重要的是缺乏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经验,只能把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一项副业来完成,严重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效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因此,只有加强职业规划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文素质问题调研

1.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是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人文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明的缩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各方面素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转型期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仍较为严重,具体表现是:大学生人文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

能力较差,其综合索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没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比如,在大学生人文知识储备方面,呈现出“三多三少”的鲜明特征,即大学生对文学、历史知识掌握较多较好,对哲学、艺术知识掌握不足,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对中国人文知识储备较多,对国外人文知识储备较少;对近现代人物、时间了解多,对古代人物、事件了解较少。

2.大学生对自身人文素质培养的意识

笔者对河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的关于人文素养培养意识的调查显示,有60.2%的学生现阶段有意识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只有4.6%的人表示完全不关注人文素质;其中大四学生的关注率达到89.6%,而大一学生的关注率仅为33.9%。这表明,大学生的主流重视对人文素质核心内容的培养,这是他们素质自我社会化自觉性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四年级学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以及临近毕业时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人文基础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匮乏,使大学毕业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显得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低年级学生开设该课程,可以唤醒其心中潜在的职业意识,帮助大学新生从中学阶段的“求知目标”导向轨道转到大学阶段的“求职目标”导向轨道上来,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提高人文修养。

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1.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建设经验

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目前,不少高校都将生涯教育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作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方式,这一课程涵盖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有些高校还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设了网络课堂,在线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环境认知、求职技巧、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课程。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除综合国内的教学经验外,还应借鉴国外高校的教育模式,将该课程设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增加职业生涯实践环节和实践学时,将该课程的教学分层次地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根据年级需要的不同,循序渐进地开设相关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择业指导、就业心理等内容。除此之外,国外大学教育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值得国内教育者深入思考。比如,加拿大的学生从高中一年级起,就开始接受专业职业顾问的指导,并应用在选择大学专业方向上;日本大学对毕业生的就业安排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以前期小学、中学等阶段的职业辅导为基础进行的。

2.制定统一、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

目前,我国各高校教学中可参照的众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版本不一,内容各异。总的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没有统一规范的国家教材可以借鉴。教材多得满天飞,但多有多的麻烦,如何选择和利用,是关键问题。有的高校确定自己的校本教材,即学校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而有的学校仅制定教学大纲,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与知识累积开展教学。依据校本教材或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师讲课侧重点不一致,虽然有利于高校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展开,但是,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新兴课程而言,各高校普遍缺少职业生涯指导专家,所谓的校本教材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因此,急需由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大学生成长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的国家教材,作为高校教学实践及制定校本教材的参考依据。

3.大力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因此,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虽然很多高校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选拔与培养,但大部分师资力量专业知识匮乏、职业生涯教育经验薄弱的状况依然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对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选拔学校的优秀教师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技能与资格;第二,增加教师培训机会,通过外出培训、对外交流,积累教学经验;第三,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个人的求职信息、进行形象设计、心态调整,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弥补大部分教师缺乏个人生涯规划经验的不足;第四,为教师提供宽裕的职业规划的科学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教学水平与教学创新能力;第五,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鼓励教师转变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言传身教,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4.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与反馈是衡量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依据。大学生不同阶段人文素养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育人机制,更是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便利的途径。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反馈机制,首先,要抓住评估要点,确定评估内容及方法,对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相关内容采用问卷调查及多方信息搜集等方式,记录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后的成长经历。其次,选择评估时间。根据职业规划课程安排,确定评估的时间间隔。个体不同,间隔不一致。及时了解每名学生的成长状况有助于因材施教。最后,分析评估结果,进行反馈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2][7]马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74-175.

[3]张伟,张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103.

[4]孙琳,肖兰英,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269-270.

[5]黄巧荣,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6)上:75-78.

[6]曹瑞明,邵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23-125.

【大学生人生规划】相关文章

未来生涯的规划高三作文800字(精选4篇)01-19

人生计划优秀4篇09-21

高中生涯规划书(优秀5篇)09-21

人生规划书1000字范文【精选3篇】09-21

关于未来生涯的规划高三作文【3篇】01-24

大学生活人生规划书【优秀4篇】11-17

人生计划(优秀3篇)10-22

学业生涯规划【优秀3篇】11-30

人生生涯规划书模板(精选10篇)01-14

我的人生规划作文优秀9篇01-24

127 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