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思路(精选9篇)

2024-03-24 12:40:27

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规划设计思路(精选9篇)。

毕业设计设计思路 篇一

首先,毕业论文设计思路是在毕业论文写作开始到完成的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论文设计思路均需要在开题报告与答辩报告中提及。毕业论文设计思路是毕业论文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决定毕业论文设计走向的关键。那么在构思毕业论文设计思路时,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切入的选题,这个选题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要明确,也要明确选题的可实施。论文的选题也需要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出论文呢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论文设计思路构思奠定基础。决定选题之后,便要确定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标,这也是完成论文设计思路的一部分,为设计思路提供研究意义。论文设计思路也要包括实施策略。实施策略是设计思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计划与步骤。最后毕业论文设计思路需要说明在论文设计中查阅参考的文献与灵感来源。论文设计思路要清晰说明,才算一个完整的论文设计思路;论文设计思路也要严谨有逻辑,才能符合一个完美的论文设计思路。只要按这个步骤写相信用户能够很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思路的撰写。

规划设计思路范文 篇二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路线设计

一、引言

我国对生态城市这项研究的态度是十分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众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工业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就说明我国的环境问题成为了整个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她。近年来,我国的生态、低碳技术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将生态文明的观念不断的强化,呼吁全社会共同构建生态城市。

二、“生态城市”内涵的本质回归

构建生态城市,还原城市绿色环境,遵循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渐的协调改善,能够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进行构建生态城市已经逐渐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面的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低碳城市,为人们的生存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基于生态环境的观点,城市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的观点进行规划城市的路线。将生态文明的思想注入环境建设上来,注重保持环境和人类城市之间的平衡,做到发展计划要统筹发展。

三、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城市规划生态思维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在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对生态的建设更是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在进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构建合适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城市的科学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时候,要根据城市的经济、空间等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需要确保城市的生态文明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步。

2.城市规划生态思维的迫切性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一般成为了人口的聚集地,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城市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带了一些问题,生态环境收到了污染,在当代环境中,城市中的空气和水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城市中的垃圾处理也成为了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害。这样的发展就是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思维的城市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控制污染的发生。

四、城市规划生态思维的特征

1.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城市的本质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要的生存者,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主要是受人为的影响,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出人工化,造成城市的环境无法形成网状,绿色植物的生产和还原功能逐渐被弱化,造成城市污染严重。

2.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都是比较重要的,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社会的发展中,城市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济逐渐的发展,但是环境却逐渐的被破坏,这二者的关系是不稳定的,要想逐渐的确认城市的重要地位,就要加强改革力度,加强城市的生态文明的建设。

3.从生态学角度来认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增长二者之有显著的区别的,在社会环境下,城市的发展的意义比较长远,在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包括城市土地的扩展、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经济效益的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提高城市生态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得到正常的运转,提升城市承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能够尊重城市中一切生物的增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城市人类的作用和责任

在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城市中的人类所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对城市的经济效益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对城市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城市中的人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也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的影响,城市人类在整个人类的社会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为我国带来了众多的科技力量,发明了众多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综合水平提升做出了贡献,这样能够带动整个生物系统的发展。但是,科学水平的提高就使得我国的城市在进行科学实验或者技术发明的时候对环境造成了破换,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都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这就要求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时刻注意社会环境的问题,将社会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进行解决。

五、城市规划生态思维的主要观点

1.城市生态系统观

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认为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构成了城市的有机整体,城市规路线设计就是将城市合理的划分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内部的单元是相互联系的,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城市的有机整体。路线要将城市的中心向外发射,城市中心要设置商业场地和政治场地,这样有利于保证城市的经济能够正常的发展,工业活动要放在最,要距离河流较远,这样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工业活动不能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如果能解决好,是有利于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条件。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系统和城市之间既存在着关系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要想真正的做到将环境的环境做到生态发展,只有做到在短期的时间内放弃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消耗,这样能够使得环境有效缓解污染的压力。要想真正的实现稳态经济,就要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的发展要融入到社会环境中,确保城市经济稳步增长。

2.城市发展要适度

城市的适度发展要求人类真正的看到自然界的作用,不能将经济的发展放在污染环境的基础上,不应该破坏自然实体的整体性,城市的发展规模必须同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匹配,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超出环境的负荷范围,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符合国家的政治体制,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还要保障路线设计要复合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自然界和城市之间是一体的,需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城市在发展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就要求社会生活中的发展要求要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改革,但是自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路线,能够加强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保障生态平衡。

六、结束语

总之,城市的生态思维有助于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社会生态环境中 ,城市和自然二者是为一体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自然环境而只注重城市的经济效益,认真的按照社会生态学的观点进行规划城市路线,这样能够合理的规划城市,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爱云,濮励杰。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初步研究――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05)

作品设计思路 篇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

毕业设计设计思路 篇四

从以下4个方面写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思路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创新设计思路 篇五

关键词:烹饪;创新菜品;设计思路

中国菜系讲究色香味俱全,在世界餐饮文化中享有盛誉。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菜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在新时期,中国菜一方面要继承发扬传统饮食中的精髓,同时也要立足于自我的完善与创新。在设计思路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将中华文化内涵与菜名相融合

菜名好似一道菜的身份,贴切恰当,别具一格的菜名会使顾客眼前一亮。菜名的立意也很有讲究,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时尚典雅;既要有新意又不能古怪得太离谱;同时为了加深顾客对菜品的印象,还要考虑菜名要方便记忆。好的菜名会提升菜品的品味,为此将中华文化内涵与菜名相融合,会使菜品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意味。

二。 运用绿色无污染型原料制作菜品

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养生保健,绿色无污染型原料不仅会提升菜品的价值,更深得现代社会人们的喜爱。菜品原料的开发、选择、制作直接关系到菜品的最终价值。在这一方面要注重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绿色原料为原则,拓宽原料供给的渠道。要严把菜品原料质量关,以顾客的健康利益至上。要尽一切可能保障菜品原料的新鲜,对于一些干货原料则要开发现代加工程序,减少添加剂的使用。

三。 要注重菜品外观上的审美

中国菜以色香味俱全文明于世,讲究造型是中国菜自古以来的传统风格。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的中国菜就像打造精美的工艺品,带给人无限的美感。这是中国菜一直以来的优势特点,要对中国菜品进行创新,一定要继续发扬这一点。创新中国菜品,要具有辩证性的眼光,去粗取精,中国菜品的精华与特色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光大。勺工与刀工在技法上的娴熟与精湛成就了中国菜品与众不同的审美造型,注重追求菜品优质化的工艺使中国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功夫菜”。创新中国菜品要注重菜品外观上的审美,要追求艺术化的视觉效果,将美术上的元素大胆应用在菜品的造型上。讲究秩序与章法,以实现美感为最终目标。

四。 菜品要立足于顾客的口感

“味”是我国菜品的中心价值,一道菜只有真正满足了顾客的口感要求才真正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我国是民族众多的大国,不同的民族在饮食上具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中国菜品要立足于当地人们的口味爱好进行开发,唯有如此才会实现中国菜品的创新,才会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新菜品要立足于顾客的口感,要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立足于当地饮食倾向进行研发制作。

五。 注重菜品容器的观赏性

菜品容器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会增添菜品造型上的审美性。菜品容器与菜品造型相契相合,追求二者的一致化、和谐化,会使中国菜品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芒。菜品容器的品味对菜品的品味有决对的依托作用。一道雍容华贵的高品质菜配合上金托或银托容器,会显得更加庄严高贵,具有与众不同的气势。反之,如果菜品容器本身就粗制滥造,在品相上就会自降一筹,更谈不上什么意蕴了。中国菜品创新一定要注重容器的观赏性,要根据菜品的特色选择恰当的容器。例如我国惯用紫砂类器皿煲汤,这不仅提升了菜品的品味,而且具有一种古香古色的意蕴,会带给顾客美的享受。

六。 注重菜品色泽搭配

菜品色彩对于菜品的品相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颜色纯正,鲜嫩欲滴的菜品不仅会带给顾客可视化的艺术效果,更会大大刺激顾客的胃口。不同的菜肴原料在颜色上存在着差异,这种色泽由原料本身的特性决定。有的菜品原料经过加热后在颜色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厨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菜品的具体要求搭配菜品色泽,搭配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同样要以可视化的艺术效果为最上乘。还可以利用一些调味品完善菜品原料的颜色,但是一定要杜绝使用色素。避免菜品搭配出现杂乱、重复等现象,要尽量实现菜品各种颜色之间的和谐。

七。 科学化设计菜品营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以后,人们更注意饮食健康,讲究饮食营养。为了达到保健的作用,以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现代人对菜品的营养价值相当重视。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厨师必须要对每道菜的营养价值了如指掌,对于每道菜基本原料的营养成分熟练掌握,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懂得将富含各种不同营养的原料在同一道菜中做到良好的搭配,提升菜品的营养价值。同时也要掌握各个原料之间相互搭配的禁忌,以菠菜和豆腐为例,两者都富含丰富的营养,但是两者却不能够混合在一起制作。这其中涉及到一定的化学反应,菠菜加热后会产生草酸,这种草酸会把豆腐中的钙分解,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会降低了两种原料本身的营养价值,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厨师掌握各种菜品原料的“相克”知识,对于把握菜品的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八。 菜品创新要遵循烹饪规律

菜品创新要避免盲目,要遵循烹饪规律。无论色香味怎样俱全都要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如果一道菜品只具有欣赏性、却不易于人体吸收消化,甚至有害人体健康,就失去了菜品的价值。遵循烹饪规律是菜品创新的前提基础。

中华烹饪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历代人的努力下我国的饮食烹饪取得了许多经验,但是菜品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仍需要不断探索。追求色香味俱全、讲求科学的营养原则是现代饮食的要求,只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方法,不断进取,我国菜品创新才会开拓出一片更为宽广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伟钧。饮食生活的演变与社会转型[J].探索与争鸣,1996(4).

[2]张光直。中国饮食史上的几次突破[J].民俗研究,2000(2).

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范文 篇六

关键词: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5-02?摇?摇?摇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总结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各高校对毕业设计也非常重视,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大学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而不太重视,平时不做,最后按照其他同学的成果“照葫芦画瓢”,只求答辩通过,又或者是毕业设计选题不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下面就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一、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第5周到第16周,由一名教师独立指导4~6名学生,一周安排辅导的时间不少于2次。一般是给定1:2000的地形图、交通量、自然地理条件、材料供应以及路线起终点、设计车速等,让学生进行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涵洞、路面结构和特色设计等)以及相对应的表格,另外还包括施工图预算、文献综述、翻译等内容。对于所有设计图均要求在坐标纸上手工绘制,并再用计算机绘制出图一套。完成后,分小组进行答辩,学生进行挂图或用幻灯片的方式答辩。

1.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优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实践,实施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①毕业设计选题四年内不得重复。如果是连续多年重复,很多学生就会修改甚至拷贝以往学生的设计成果,造成毕业设计失真。而四年内不重复设计图纸,这样学生抄袭的概率微乎其微。②交叉评阅,综合评定。为了使学生的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和公正,采用指导教师评阅、其他教师交叉评阅和答辩小组评定三部分组成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其比例为50%、20%、30%。而且如果有一方给出不合格,这名学生的总成绩也为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避免了个别教师的主观性或者是学生答辩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成绩低下等现象的发生。③常规设计加特色设计。在平、纵、横、涵洞等常规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特色设计。如没有特色设计,学生的成绩最高不超过“中”。特色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即将面对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自己选定题目,如安全设施设计、绿化设计,又或者是施工组织设计等。因为有成绩限定,特色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今后学生参考工作后也有积极的作用。④优秀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对于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得分均为优秀的学生,不参加小组答辩,直接进行公开答辩,使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公正,也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仔细。

2.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教辅模式的局限性。实行单个教师独立辅导多名学生的教辅方法,虽然这样做明确了责任,但也存在单个教师专业知识面欠缺的问题,如勘测设计的老师对路线比较熟悉,路基路面的老师对路面结构、挡墙比较熟悉,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②学生过分依赖计算软件。目前道路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均可以软件实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先用软件实现,再抄描手工图,而不是自己计算。而且在软件应用时也不求甚解,致使很多设计细节错误甚至和原设计要求有较大差异。③学生出勤率较低。很多学生在辅导时间内不能参加,当然也有单位实习、找工作等原因,但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做,最后2周左右时间内突击完成,往往是参考别人的成果或找人,当然也是错误很多。④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找到工作的同学应付毕业设计,只求过关;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忙于应聘而不安心做毕业设计。另外,在教辅的过程中,也存在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就毕业设计而设计,完成图纸了事,很少去深入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①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重要,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去思考面临的问题。②专业基础能力。毕业设计是对以往专业课的总结、融汇和运用,不论毕业后是从事管理、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一个工程的设计图纸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③查找文献能力。遇到问题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在哪里可以找到参考的相关文献,如何查找,怎么做到更全面、严谨等。④绘图能力。包括手工和计算软件,手工绘图就需要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各种曲线在图纸上如何确定;计算软件如何使用,各种参数的设置,遇到错误怎么修正等。⑤沟通、合作能力。这点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重要,个人的能力是局限的,如何充分地整合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⑥写作能力。往往理工科学生对这点不重视,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应用很多,如施工日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通过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进行训练提高。

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设计思维 篇七

关键词: 惯性思维

非思维设计思维形式 创新设计

非惯性思维:是介于定向思维与发散式思维之间的结合思维形式。它又不完全于逆向思维,它是在定向思维的基础上,去改变旧的不合时代的习惯意识留下的感知。

非惯性思维设计:改变固有的旧的认识观,而所谓的再思考。就是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或未来可以出现的物质技术去生产或创造违背我们固有意识里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思维方式,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或操作方式,及对生活的再认识,以致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设计。

一、思维的概念及功能、结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精神、化学、物理、生物现象的混合物。

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分裂脑患者所做的突破性的实验以前,很少人对思维的一致性产生疑问。一个人拥有一个大脑,一种思维,是天经地义的正统学说。而罗杰,斯佩里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并指出左半球擅长于抽象思维分析,数学、语言等活动,右半球擅于幻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和辨认。

思维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元集合体,一个人不应该问是“智慧的”,而且应该问他们如何能够靠每一个单元所控制特殊技能而变得智慧,而加德纳证实了人脑存在七种,而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能。

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感、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及以内省能力。

其中:人际交际是指理解他人和在理解基础上判断他人的行为的能力,空间感是阅读或辨认图案能力。人们认识事物之初先通过眼睛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再用触觉接触食物、去了解它的热、冷、粗糙光滑等特则。还有听觉、人听的多了就会形成概念定式,这种感觉、感知、听觉储存大脑。这是惯性思维最初的形成。

二、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的感受,如热、冷、美、丑等。而知觉则更为客观一点,如热为什么会热,原来是燃烧的木头。知觉是对周围环境建立一个内在的符号,象征体系。这样,我们在原初的刺激带着它的感觉信息。消失很长时间后,仍然能够表达和阐述这个事物。

如:一朵玫瑰映射到我们视网膜上,知觉帮我们解析,一幅由轮廓线和曲线组成的图画,感觉是主观的,如: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你对“红色”的直接感受是否与我的感受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却证实我们注视的是朵红玫瑰,所以,知觉更客观些,而有时错觉的存在会使确定事物的“真实性”变得很困难,如一根筷子半浸在杯水里。看见是弯曲的这里折射给我们的错觉,因手触的时候,又是直的。这样,知觉有时也会发生矛盾,所以,所有我们能够把握的知觉就只是我们感觉提供的信息。这样,我就尽可能怀疑我看见一张桌子是否真的存在,我尽可能怀疑汽车没有轮子也照样行驶。知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惯意识”如:夏天很热而我们惯意识第一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太阳,而不会去想可能屋里还用着暖气,也就是这种惯意识,给我们设计带来了局限性。即有时知觉也有欺骗性。

三、思维是有惯性的

人类有强大的可塑能力,人类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具备多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可以适合不同的行业,思维模式也决定了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中尤显重要,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束缚了我们在学习中的创新,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给我们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教与学的双方都应该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寻求新颖的、更好的、打破传统的解决方法。

中国有个典故叫“鹦鹉学舌”,就是人们给鹦鹉输入人类语言这种意识,使鹦鹉会说出人们给予的语言。再如学话时的孩子,妈妈总让他叫自己为“妈妈”,长大后,他自己已经习惯了,使他很容易见到这个人就叫“妈妈”。还有当你看见别人拿苹果放到嘴边时,你认为他一定想吃苹果。再如桌子上面放张纸的时候,当一个人拿起笔看着纸时,我们会认为他要写字或画画,没人去想他用笔去做别的事。中国有句俗语“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如某件事进行不顺利,我们以后再遇见这件事,我们就会很好的处理。所以,惯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的经历与个人经验长期总结而留下的意识形态。惯性思维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概念模式。

四、惯性思维与非惯性思维的理解与形式

设计思路论文 篇八

1.研究现状

纵观以往文献,目前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层面的问题,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教师定位不准,投入不够;学生没有正确的态度。二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教学目标设置不切合实际;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教学环节烦琐,流于形式;缺乏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三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大而空,学生写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缺乏,论文写作不规范等。基于上述问题,学者们探索并探讨了多元化模式教学和当前网络语境下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的变革路径。可见,既有研究对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表象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于我们认清毕业论文教学现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经过梳理发现相关文献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现有文献的研究路径呈现单一化趋势,要么仅从制度层面来谈其弊端,要么只就教学过程来谈其问题,少数文献能兼顾两方面来分析但因没有明确的厘清而陷入混为一谈的尴尬境地,均难以廊清毕业论文现状的全貌。

2.研究思路

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考虑到毕业论文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主要为线下面对面授课方式),具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特点,为解决目前公共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空泛、缺乏实践、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等主要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拟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探索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思路。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重新界定了学习的含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做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指导提出的设想,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在以下的研究中,拟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近五年457篇毕业论文文本的分析,揭示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制度设计和现实问题,找出其机制弊端和人为影响因素,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本科毕业论文发挥它应有的检验和考评作用。

二、现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

(1)时间安排极不合理。

按学校教学规划的规定,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而毕业论文执行阶段的重要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和论文撰写)实际上是在第八学期(大四的春季)进行的。这一时间安排与大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等重大抉择时间发生严重冲突,直接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疲于应付,流于形式。许多学生选题阶段尚能认真对待,选题新颖、提纲思路清晰,很有希望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可是到了大四春季学期由于紧张繁忙的实习和就业就会大打折扣、敷衍了事。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为例,据统计,从2009届至今,平均每届都有接近5%的本科毕业生由于精力投入不足导致好的选题最终以成绩不佳而遗憾收官。

(2)导师指定、专属及考核制度存在弊端。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现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实行的是导师指定和专属制度,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哪些学生一般实行平均分配制,即按照某专业毕业人数和系教师人数来平均分配。在实际运行中主要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没有选择指导教师的自主权,即使选题的研究领域超出了导师的专业范围也要服从导师的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被动应付;另一方面,教师不敢“越权”指导其他学生,以免影响人际关系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学校对于指导教师的考核目前还仅停留在数量阶段,导师工作量的核定只考虑所指导的学生数量,至于指导过程和质量如何却没有明确的指标和细则。而毕业论文教学由于周期较长、与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一致等原因,主要以线上指导为主,这间接导致一部分指导教师不重视毕业教学,马虎从事,个别教师甚至平时对学生根本不闻不问,等到学生毕业实习返校后再集中对论文进行一次指导就定稿参加答辩了,结果不言而喻。

(3)评审制度和答辩制度存在严重的“走过场”现象。

评审制度和答辩制度是为毕业论文质量把关的重要环节,本应在毕业论文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现状来看,评审过程和答辩过程都有形同虚设之嫌,历年来毕业生毕业论文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却几乎没有学生不通过论文答辩,也没有学生因论文质量不合格而推迟毕业。

2.教学实施现状及问题

(1)选题比较契合时代的热点和焦点,但缺乏创新性。

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思维敏捷,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时展的脉搏。以广东海洋大学公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我们统计了2009-2014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毕业论文的选题领域和主题基本上契合了大学生的身份特点以及所学专业与时代热点相结合的特点。根据统计,2009-2014届毕业论文选题的热点领域涵盖了公共文化、三农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城市社区管理、高校管理、公共交通、政府管理和教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题视野开阔,范围广,这正好反映了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视角优势。从近五年毕业论文选题关注点的变化来看,与时展的特点也是遥相呼应的。2009-2011期间,选题热点主要集中在政府管理、高校管理和三农问题上,危机管理仍然有相当的关注度,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后续阶段;2012年以后,虽然高校管理和政府管理还有一定的热度,但大学生对社区管理(包括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与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务问题以及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而这也正是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可见,在毕业论文的选题阶段,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现实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选题只是人云亦云,或者是照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或者是依样画葫芦,换汤不换药,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创新性。历届选题领域宽广,热点频出,几乎可以做到“一人一题”,可最终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论文数量却寥寥无几,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存在大量的模仿甚至抄袭而缺乏创新性。

(2)研究环节上,普遍忽视开题报告和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环节一般分为定题-开题报告-初稿-中期报告-终稿-答辩这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任务和必要性,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开始阶段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起点将为后面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为例,学生对研究的开始阶段不太重视,一些学生和指导教师甚至对选题阶段马虎了事,在没有查阅足够文献的基础上草率确定选题,如个别小组就是在一周内确定选题的;此外,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忽视开题报告和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从历届的毕业论文指导来看,几乎都是跳过开题报告环节直接进入论文写作过程的,前期的资料搜集工作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全凭学生自由掌握,导致相当多学生完成的初稿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后期即使努力修补完善,最终也是事倍功半。

(3)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偏少且统计分析技术欠佳。

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言,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政策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能在政府机关等公共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从历届毕业论文的写作来看,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能力特别是对实证分析技术的驾驭还很不足,为此,我们统计了2009-2014届毕业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历届毕业论文中理论研究居多而实证研究偏少,2009-2011届毕业学生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的仅为10%-20%,此后在2012届、2013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即使是在最高的2013届其比例也没有过半,而2014届又大幅下降至28.3%,实证研究缺乏也是毕业论文生搬硬套,缺乏创新性的原因之一。2012届以来由于公共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了“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技术”课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论文有相当程度的提升,其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呢?我们以2012-2014届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的毕业论文为样本,从方法介绍、问卷设计、问卷分析三大方面来进行说明。学生对社会调查方法技术有一定的掌握,问卷设计比较规范,占比90%以上;但方法介绍方面有至少三成的论文存在无介绍或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只简单介绍了调查概况,并未说明问卷的发放、内容、样本特征等重要信息;有的甚至只提到了问卷调查这几个字,关于调查的相关信息只字未提。还有一些对方法的称呼不科学,如将问卷法称为数据统计法,将文献法称为文献调查法、资料收集法,以为使用了二次数据的就是定量分析方法等等;而问卷分析方面则有40%以上的论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问卷资料利用不充分导致分析不够深入。可见,学生对统计分析技术的驾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研究质量上,整体有所提升但精品匮乏。

历年来毕业论文饱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论文质量低下,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统计数据表明:2009-2014届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整体还算不错,良好和中等的比率之和约占九成稍强,特别是2014届本科生的研究质量有所提升,良好率接近75%,优秀率达到6%,是历届中最高的。但即便如此,历届中优秀毕业论文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2009-2013年间优秀率均不足5%,精品匮乏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多数学生只局限于为毕业而完成论文,缺乏开拓和创新思维,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毕业论文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新的毕业论文时间进度安排制度

我们以“提前毕业论文初始时间,延长毕业论文设计周期”作为立足点,提出“建构式”教学模式,即致力于为学生创设毕业论文设计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达成意义建构,以便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教学活动。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为毕业论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学生在大三秋季学期就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的引导阶段。拟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开学初应由本专业教师对所有学生介绍毕业设计的意义、执行流程、选题、如何开展等大致情况,并特别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及淘汰制度,使学生初步了解毕业论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将一些功能相似的论文教学和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实践环节整合起来,前后衔接,相互贯通。如学校文科专业在大四的毕业论文综合性实践教学之前,安排了大三秋季的专业论文和春季的专业调研等“预演预练”环节,但它们基本上孤立开展,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既徒增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没有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真可谓是事倍功半。因此可将专业论文与专业调研整合,时间整合延长为四周(原来各为二周),内容整合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论文的撰写(改变专业论文为纯写作,专业调研为纯调研的现状,结果整合专业论文与调研报告合二为一)。通过前期的实践环节练习,实际上已为学生创设了毕业论文实践的情境。其次,在前期了解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毕业论文实践的意义建构,学生在大三春季学期进入选题和文献查阅阶段。这一阶段分两部分进行:前半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方面,写一份总结报告或心得体会,这部分教师可不参与,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半学期由学生进行选题明确化,自行提出具体的题目和思路,这部分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评价其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期间,教师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如提供信息检索方法、组织讨论、发起会话,协作完成选题阶段的意义建构。第三,学生在大三暑假和大四的秋季学期进入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阶段。经过了缜密的选题阶段及各种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鼓励学生展开调研活动,增进对选题的了解和认识,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调研活动在校内一般难以展开(有关大学生问题的选题除外),因此安排在暑假进行;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及时整理资料、总结提炼,得到满意的研究结果,学期末完成初稿。最后,学生在大四春季学期完成论文定稿和答辩环节。在紧张繁忙的就业、考研之际,学生只需完成论文的修改定稿,做好答辩的相关事宜。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顾问”的新导师制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必须变革导师专属和决定制度,变教师“教练”角色为“顾问”角色,在整个论文实践教学周期要重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应始终由学生自主达成意义建构。首先在选题前半部分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接下来根据学生大致的研究领域可指定1-2名导师作为顾问提供咨询和帮助,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协助、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实践活动,如共享信息检索方法,组织选题讨论会,提供调研方法指导等。

3.建立严格的评审和答辩淘汰机制

一方面要制定精确的评价标准,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现行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执行弹性大,应增加精细化的定量指标。另一方面要佐以严格的答辩淘汰机制,如广东海洋大学设置了二次答辩机制,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淘汰机制,关键是不能形式化,对于二次答辩不能达标者,一定要予以淘汰或相应的惩罚。

4.开展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模块建设

一方面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结构,使之更为优化合理,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广东海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现有体系中社会调查方法技术课程的学时仅为48个,理论和实验各为24个,但事实上这门课程应用性很强,可加大学时量至54个,同时增加实验课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应用社会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实践型课程模块,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调查小分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定期调查活动,通过选题-收集资料-上机录入资料-分析资料的多次情景演练,在意义建构的同时应用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最终的毕业论文综合考核中也会大显身手。

5.加大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考核

一方面要加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监控,对于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中期报告以及答辩过程都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如可规定线下指导的次数和具体操作方式、重要环节的指导标准等;另一方面将指导数量与质量结合进行全面考核,并作为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依据。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定量考核指标,结合学生评价对相关教学环节进行质量考核,改变以往教师为权威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6.积极构建师生良好互动的毕业论文教学网络平台载体

毕业设计设计思路 篇九

(1)复制类:利用复印、制模等技术,将藏品原型等比例的再现,又可分为昂贵和平价两种。

(2)衍生运用类 :运用新的技术和材料,将所藏具有代表性文物资料的造型、纹样、色彩等与生活实用商品相结合,此类商品对于文化符号的传递直观,但是缺乏创意的考究。

(3)创意类:设计者通过对文物背景的学习理解 ,提取其更具有意涵的文化符号,透过巧妙的构思,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创意商品,此类商品不一定具有价值实用,更倾向于向消费者传递内层的精神感受。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文创产品作为延伸博物馆生命力,加深观众对博物馆理解与认识的信息传承载体,正日益占据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位置。^v^多次就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让*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日,^v^总理签署^v^令公布《博物馆条例》,条例要求加强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同时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强化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和大众生活的社会功能,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v^副总理也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

故宫娃娃、朝珠耳机、步摇书签、编钟调味罐、“福”气包、文物饼干等近年来,既具文化内涵、又有时尚创意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何让观众参观完博物馆之后,在带走一两件有纪念意义的商品的同时把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已成为越来越多博物馆的工作重点。

一组题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风靡微信群,累计转发已超过80万次,让销售各种故宫文创产品的“故宫淘宝”店火了一把。

利用藏品衍生开发文创产品,早已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但对于国内许多博物馆而言,还是一条亟待探索的新路。有业内人士呼吁,期待《雍正行乐图》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厚重大气的博物馆文化,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碰撞,催生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创精品,从而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4)创意创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在“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平台上,“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微信小文将九幅《雍正行乐图》改成了动画版,还配以轻松幽默的解说词,让静态古画中的雍正帝“活”了起来。比如《射箭图》中,雍正弯弓搭箭,射向天空掠过的飞鸟,旁白却是,“你飞向前方自由翱翔,朕却始终跟不上你的脚步。好→www.huzhidao.com←累等”《猎虎图》中,雍正和一头从山洞里探出头来的老虎对峙,配的解说词是:老虎说“有种你进来!”而雍正则说“有种你出来啊!”松间抚琴图中,雍正一边投入地弹奏,一面还对琴说:“我们做朋友吧。”最贴心的则莫过于垂钓图,雍正一动不动地专心钓鱼,10秒后渔竿才会抬起。

《雍正行乐图》动态版是由“故宫淘宝”微信团队制作的,在180余万件(套)文物中选择优秀之作,在保留原文物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手段使之更加生动逼真,让*在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

【规划设计思路】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通用8篇)11-17

短跑训练计划(通用4篇)09-20

一年级小学数学复习计划(优秀5篇)11-22

我的假期计划作文500字优秀9篇10-09

给政府的商业计划书(优秀5篇)09-21

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作文【优秀3篇】10-16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通用09-28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9篇)12-03

2024年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精选1003-06

我的期末计划作文【精选3篇】09-25

129 2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