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优秀9篇)

2024-02-24 14:4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下面是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优秀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规划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我们共同学习了党的五中全会内容,党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通过学习我看到了《建议》中46项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中医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要坚持以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作用,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更加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

因此,我们只要坚决支持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中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开展学习研讨情况

根据《2020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事项说明》,在2021年1月和2月支部的主题党日中,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对本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了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内容。通过前期自学,认真领学了《党的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在学习党史教育上的讲话等内容,通过上述学习,我对年度组织生活会的认识和体会有所加强,具体如下:

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五中全会及“建议”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关键,这使得我对于国家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坚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在落实集团公司三年党建战略规划工作的同时,做为党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就必须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引领公司全体党员,坚持“四个三”转型发展要求,以“党业融合”为关键点,推动党建工作亮点建设,通过高质量党建,以优异的党建考核成绩推动公司全面高质量发展。

二、梳理检视问题情况

会前通过意见征求、谈心谈话等方式,结合自身剖析,收集对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共6条,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是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对照查摆出问题: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仍需不断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四史”的学习,尤其是对党史教育的学习领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二是学习的宽度不足,尤其是加强对系统内各项党务工作要求的学习,及时更新和改动各项工作内容。

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对照查摆出问题:党建的规划思路不深,成效不够明显。虽然能够落实上级党委党建“融合发展”的各项要求,也积极开展“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等载体活动,在日常工作推进中,对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不足,有机融合的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等工作方面:

对照查摆出问题:担任党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一职仅三个月时间,工作任务繁重,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各类工作。对党建基础工作的学习和领会不够全面细致,仍需加强对党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学习,组织开展各项党建基础工作时,对支部内部党员的指导性不够具体,仍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指导工作水平。

四是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加强科学谋划,查找短板弱项方面:

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勾画出蓝图。本人经过学习,深受鼓舞,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努力工作,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一、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要按照“四个准确把握”的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党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学习:一是深刻认识形势,认真学习和把握全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定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学习理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坚定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各项工作;三是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的主线,认真领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了解全会提出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十方面”任务的新部署;五是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举措,尤其是推进改革的各项重大措施,努力提高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增强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规划心得体会 篇四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亲自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主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27项重点课题研究,并开展系统调研,听取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专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三次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了48个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四总部、、8个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的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都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吸收。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

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并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及时将各专项规划的精神体现到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将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到上述国家规划中。

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过程也是不断吸纳最新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也积极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和实践成果都在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划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规划心得体会 篇五

一、建议稿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央规划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擘画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谋划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议稿的起草,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注重统筹谋划推进。省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财经委会议、深改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会议,跟进学习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思想引领,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文件起草全过程;加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规划建议、规划纲要、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集中力量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对省情实际和未来发展进行再认识再审视,省领导牵头重大问题研究,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省政协广泛开展协商议政,各民主党派积极建言献策,省直有关部门分领域形成系列课题研究成果,为起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是建议稿起草的重要特点。省委先后召开4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企业家、中央驻川单位、基层干部群众等方面意见建议。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开设专栏,收到社会公众留言6000余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450余条建议并及时研究转化。这是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起草过程中,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精神,着重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多次召开文件起草组会议反复讨论修改,并认真听取了省级有关领导同志意见。11月13日,建议稿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并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从各方面反馈情况看,大家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四川的战略位势更加凸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政策支撑更加有力,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制定规划建议,对四川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出一系列具有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建议稿经本次全会审议通过后,将转化成为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四川行动,成为指导和推动我省“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建议更加重视原创性基础研究,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把四川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建议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力量。在调动各方积极性方面,建议充分发挥中央驻川单位作用,更加重视集聚各类人才,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汇聚四川。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建议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补短板提质量,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更好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等等。

对这些意见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研究,有的直接采纳,有的整合转化,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410处,覆盖有关意见建议626条。一些具体事项留待编制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时统筹研究,工作层面的意见建议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办理。经省委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稿。

二、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鲜明主线贯穿和统领全篇,全面对标对表中央规划建议,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明确四川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宝贵发展机遇。党的五中全会首次将其写入中央规划建议,对四川发展具有引领性和标志性意义。今后五年,是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建议稿按照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的战略目标来铺排基本框架,依据新发展理念内在逻辑来组织相关内容,统揽我省“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布局和各领域重大部署。这有利于指导各地、各部门抓住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寻求突破,加快把国家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是这次规划建议的一大特色。

建议稿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统筹考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体目标和“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明确破解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的重大举措。二是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出强调。三是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相结合,坚持“十三五”时期行之有效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四是战略引领和落地落实相结合,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突出规划建议的方向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强化重点任务部署和重大项目支撑,提升规划建议的操作性。

建议稿共8个部分、33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即第一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三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明确“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二至第六部分,阐述了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等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保障,包括第七、第八部分及结束语,主要阐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举措。这里,就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把五年发展规划和十五年远景目标一同谋划,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原则。建议稿全面贯彻中央精神,锚定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统筹短期和长期,从6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考虑到省委的建议主要是管大方向的,并且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对有关目标采取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以利于引导各方面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编制规划纲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研究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量化目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四川发展趋势和历史方位,建议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四个高于全国”的相对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发展目标,既蕴含速度要求、也彰显质量取向,既强调培育发展新动能、也回应群众新期待,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从现实需要看,四川是经济和人口大省,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担使命、作出贡献;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自我加压、稳中求进;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水平不高,科教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强,民生持续改善但服务供给不足,必须保持适当高于全国的增速、努力实现赶超跨越。从发展可能看,“时”与“势”对四川总体有利。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正逐步缩小,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四川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市场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十三五”前四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5和0.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国0.36个百分点,但提升幅度略高于全国。面向未来,国家重大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新发展阶段支撑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实现这些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有可能的。

第二,关于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找准四川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和融入路径,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各方对此高度关注。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向南向开放门户,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位,户籍人口近9100万,常住人口8300余万,市场主体超过680万户,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产业门类较为完备,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有责任有条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党中央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四川在全局中的战略位势。建议稿提出,四川要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优势,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强化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需要强调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重点要找准自身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定位,在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它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深化改革开放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四川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多推创造型、引领型、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多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基于此,建议稿提出,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并对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作出部署。

第三,关于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以来,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局面加快形成,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践证明,“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符合新发展理念,切合四川实际,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我们新的重要使命,有必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更大空间尺度进一步审视全省区域经济布局,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

建议稿重点从3个方面进行了深化拓展。在做强成都主干和极核功能方面,提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两区一城”,筑牢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城市内涵式、组团式发展,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发展都市圈卫星城市,建设都市圈功能协作基地,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作出这一部署,旨在提升成都发展能级、促进主干拓展、增强辐射带动。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方面,提出高起点规划建设省级新区,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分别形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并明确了经济总量占比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创新发展动能强、区域带动作用强“一高三强”的内在要求。作出这一部署,使培育全省经济副中心在空间区域和内涵要求上都更为明晰,蕴含着激励争先竞强、跳起摸高、竞相发展的导向。在促进区域协同方面,着眼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成渝地区分工协作,提出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即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强化成渝主轴支撑引领;加快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跨越发展,强化两翼带动;加快建设成德绵眉乐(雅)广攀经济带、成遂南达经济带和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针对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议稿还提出,增强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提升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需要明确的是,省委十一届三次、七次全会对五大经济区和各市(州)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提出的深化川渝毗邻合作等重大举措,同这次全会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共同构成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力布局,要一体推进实施好。

第四,关于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四川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产业是核心支撑,创新是关键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我省培育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带来了重大机遇。我省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工业化率尚未达到全国峰值就开始下降,制造业比重仅占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立足之本,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以数字经济为重要引擎,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议稿提出,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并对完善“5+1”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建设“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加快建设“10+3”现代农业体系、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等作出部署。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强渗透性和高融合性,能够有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已成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核心力量。发展数字经济,主要比拼的是人才、技术、创新和市场,全国各地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我省具备一定比较优势,有望在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换道超车”。塑造四川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转型升级全面赋能,催生发展新动能。建议稿提出,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塑造四川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依靠创新促进动能转换、质量提升。建议稿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争创国家实验室;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建强科技创新主体、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等重大措施。作出这些部署,就是为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五,关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五中全会首次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期盼物质富足,而且向往精神富有,关注的领域更广、品质要求更高。因此,建议稿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事关人民福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一老一小”、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了重点安排,积极回应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规划心得体会 篇六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怎么写?每一组数据、每一个成绩,都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更增强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2020年”,欢迎阅读与借鉴!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一10月26日至29日,党的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党员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也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十四五”蓝图添上一抹色彩。

添一抹“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信念红。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7月以来,先后前往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公司企业,从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产及土地保护利用到防汛救灾现场恢复生产,从“半条被子”红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资源开发到企业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信条。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十四五”时期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添一抹“远方有诗,美丽乡村”的和谐绿。

回眸“十三五”,现代化农业之路,不仅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了,更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稳产粮、稳增收。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不仅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继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文艺等深度融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平衡发展之道。

添一抹“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智慧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党中央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党员干部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好传统,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发挥“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作用,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十四五”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来抓落实,共同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二近日,党的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新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最新变化体现出我国发展即将迈上一个新阶段,我国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春雷动地闻征鼓,蓝图绘就再启程。面对“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着眼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观大势、谋长远、勤实践,助力各条战线的“十四五”规划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

有为才能有位,涵养“想干事”的主动。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年轻干部要读懂“开班第一课”的深刻内涵,激发“想干事”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现实紧迫感。在参与“十四五”规划前,充分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真正把调查研究当做“十月怀胎”,把科学规划看成“一朝分娩”,多钻一钻“矛盾窝”、多接一接“烫山芋”、多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进取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十四五”定好向、开好局、起好步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善学才能善政,培育“能干事”的本领。

无论是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领域等前沿科技,还是“两新一重”等疫后重振补短板工程,都要求年轻干部要善于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治理主阵地、面向民生主渠道,不断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年轻干部要学会“弹钢琴”、当好“多面手”,在参与“十四五”规划过程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大健康产业等实体经济上,在擂招商、擂开工、擂建设、擂纳统的过程中练就过硬业务本领,促进各类要素加快集聚、高效协同,吃稳改革饭、走实开放路、打赢创新牌,让全局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贯穿“十四五”规划始终。

恒心才能恒业,坚守“干成事”的耐力。

6次点赞的右玉精神,就是高度肯定了山西省右玉县历任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路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树接着一树种,历经70多年努力,硬是把“沙进人退”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绿进沙退”的“塞上江南”。年轻干部要恪守“功成有我不在我”的恒心,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参与“十四五”规划的最高目标,多做打基础、立架构、管长远的“潜功”,多做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的“难事”,尤其要突出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真正以高质量地践行“两山理论”,贯通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自律才能自由,筑牢“不出事”的底线。

玉石常有,而无瑕者不常有。今年,很多地方在疫后重振和“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进一步营造好“亲清”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和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年轻干部身处这样的时代大潮,必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与市场主体互动互通过程中,坚决把握好“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底线,管好“内心”,在诱惑面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时刻净化心中的贪念“雾霾”;管好“双手”,慎对“小意思”“小玩意”,从拒绝一包烟、一瓶酒、一盒茶开始;管好“脚步”,凡是“八项规定”等明令禁止出入的会所、场馆、饭局等坚决不去。年轻干部唯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行稳致远、张帆远航。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恰逢“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两个大局”的时空坐标上,年轻干部要切实提高七种能力,以“乘风破浪”的姿态、“中流击水”的状态、“风雨无阻”的心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当好“开山斧”、开好“顶风船”、走好“复兴路”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三同你相距十七年,我好奇并期待你的一切。你是美丽的吧?青山绕绿水,蓝天现白云;你是富庶的吧?人民生活水平很高,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你是强大的吧?科技领先世界,军队不惧来犯之敌。你是一个新时代,是中国大国复兴的里程碑。我很高兴能作为你亿万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为你讲述你的发展和未来。

你是美好有生机的,因为有现实的几代人在为你拼搏奋斗。

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还在建设你,屠呦呦历时几十载研发青蒿素,让古老的中国医药大放异彩,为你获得国际赞誉;年近古稀的领导人在规划你,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你便是第一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知天命的科学家为你默默奉献,更有黄大年因爱你深沉而献出生命;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为你注入活力,无数90后在科技、文艺等领域大展身手,助力创新型社会发展。

我对你是充满信心的,纵使相隔十七年,我也能从你眼前的发展见到你将繁盛的预兆。

你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中国发起的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你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你一定是先进强大的,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你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远方的2035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2035年,我是成长起来的又一代中国青年,又一代愿为你倾付半生的中国梦建设者,又一代为你沉醉着迷的追求者。前路是康庄大道还是曲折泥泞我都不惧不避,无怨无悔,奋力前行。

亲爱的2035年,我愿在最好的时代,带着最美的情怀,与你相遇,共同去看屹立世界的民族,雄起东方的中国。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幅“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份“五中全会”攻略已然送达。而我想问的是,在未来的十五年里,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能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做些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在“固本”上花气力。

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十三五”时期,抗洪前线,无数军人战士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扶贫一线,千万党员干部不畏艰辛,直面挑战;防疫战场,无数医护人员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拼搏,才有了“聚沙成塔”的凝聚力和“众星拱月”的向心力,才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决定性成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更应当认识到,如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尤须坚毅前行,要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应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对党绝对忠诚,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自觉担当,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打磨一副铁肩,在“谋实”上动真格。

《荀子·修身》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使路程再近,不走也不会到达;即使事情再小,不做也不会成功。也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和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会有不少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必须要立足岗位,拿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闯劲,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打磨一副铁肩,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才能在纷繁复杂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要始终时刻保持干事激情,毕竟“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实现绝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至,需要我们自觉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久久为功。

“置顶”人民利益,在“为民”上下功夫。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构成了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那就是人民至上贯穿始终。从3月份文件起草组成立到全会胜利召开,多次到基层倾听各方声音,相继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六场“问计会”,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让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为我们树起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榜样,也真正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犹记得电影《第一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共产党员,你是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只有尽心尽力好好工作”。这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幸运的我们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不期而遇,更应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拜群众为师,把根扎得再深些、把心放得再沉些、把泥沾得再多些,在夜以继昼中做一名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要想实现这一蓝图,尤需广大青年党员初心如昨,持之以恒地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

“梦,须有,穿流年,奋勇直前,青春之你我,为青春之家国,志存高远走一生。脚踏实地走一程,为青春之家国,青春之你我,勇往直前,穿经年,需有,梦。”期待2035年的到来,期待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最终都得以实现!

青春新征程奋进十四五观后感五奋斗,是新征程上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词”。对国家而言,奋斗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

对个人而言,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

新征程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需要各方面人才激荡起不断创新的伟力、昂扬起拼搏奋斗的决心、弘扬起奋斗以成的作风、保持永远奋斗的劲头,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定不移在“奋斗”中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新辉煌。

奋斗,是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时代“最强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必须做到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立足具体实际,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在“奋斗”中推动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取得新的决定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园区建设效益年”、“县城品位提升年”、“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旅游产业服务年”主题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开创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新局面。

二、学习内容和具体安排

重点之一: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呈现新特点、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期待,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深刻领会和抓好落实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十项重大任务。准确理解我县“十二五”规划提出践行“三反”理念,发展“四新”产业,着力打造“河源新兴生态工业基地、客家古邑旅游休闲名城、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教育强县、人文”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这些战略目标既体现了现实基础,又考虑了长远需要,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精神,又体现了求真务实的作用,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奋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学习时间:3—4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聚焦十二五》,青年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坚持“四化并举”,推动“后发崛起”,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重点之二:实施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深刻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点是处理好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深刻领会和抓好落实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学习时间:4—5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外请专家学者主讲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重点之三: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不断提高宗旨意识和执政能力

学习要点:认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执政六十多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经验。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胜利。

学习时间:5—6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革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重点之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造成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迫切需要我们有效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使人民群众从过去那种“感恩性”认同转变为利益认同,真正将党看成是代表和维护其根本利益的“自己的党”。充分认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差异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公平尊严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迫切需要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主动权,根据不同社会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干群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原因。切实明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必须强化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学习时间:6—7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讨论、调研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人民出版社;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年1月6日。

段邦贤:《坚持“四化并举”,推动“后发崛起”,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重点之五: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切实明确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用新的理念、新的高度、新的思路来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千年古县”和正在申办的“中央苏区县”的内涵,精心谋划、积极推动客家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客家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强力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打响“客家古邑•人文”的城市名片,促进客家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

学习时间:7—8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参观考察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干部大讲堂•历史文化卷》,红旗出版社;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年)》。

《县建设文化规划纲要(—年)》

《坚持“四化并举”,推动“后发崛起”,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重点之六:推进法治建设,为崛起提供法制保障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法治建设是我县科学发展,乘势而上,加快追赶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深化法治建设,逐步实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领域的法治化,创建体制机制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准确把握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学习时间:8—9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年。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重点之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顺应民心、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原则,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切实明确和系统掌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学习时间:9—10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外请专家学者主讲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年。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

重点之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党的宗旨和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准确把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切实抓好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切实明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推行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学习时间:11—12月份

学习形式:自学、集中学习、集中讨论等

学习书目:

《党委中心组学参考》,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人民出版社。

三、总体要求

1、注重学习的思想性政治性。要紧密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全面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统一思想和行动,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

2、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www.fa55.net 。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崇学美德,深悟为学之道,切实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坚持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努力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与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习书本而不迷信书本,学习实践而不止步于实践,学习群众而不落后于群众,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3、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真正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根本途径。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在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成为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过程。

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资料,欢迎参阅。

心得一

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的宏伟蓝图,预示着一个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即将昂首阔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新征程。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五中全会聚焦“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指引承载着亿万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国号”巨轮,在世界激荡变革中乘风破浪,在民族复兴航程中行稳致远。

这是“因势而谋”的新方案。“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党的五中全会公报准确体察中国国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为“十四五”中国发展把脉定向。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惧“回头浪”、勇开“顶风船”,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展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应势而动”的新指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苦干实干中,“十三五”时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个高光时刻、精彩瞬间,标注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更为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这是“乘势而上”的新蓝图。“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展望新征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带着“十三五”留下的“财富”,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开好局、起好步。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展望“十四五”,我们已经在时间的坐标中书写了伟大的发展奇迹,也必将在未来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心得二

会议指出,党的五中全会是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的讲话,是做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谱写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新篇章的“纲”和“魂”。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强调,党的五中全会内涵丰富、精神实质深刻。全区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的统一安排上来,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视察光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光谷疫后重振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三个光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等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原原本本研读、结合实际研读、领导带头研读,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好宣传宣讲,展现光谷重要足迹、反映光谷生动实践,体现光谷创新精神。

会议指出,党的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过去五年,东湖高新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两次视察光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了创新引领先机、实现了首位度发展、提升了民生普惠度。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好“十三五”的全面总结工作,既要梳理成绩、更要总结经验,有所感悟、有所启示,切实以突破性成就凝心聚力、强化发展信心。

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全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取得决定性成就的根本所在,归根结底在于的掌舵领航,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会议强调,今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碰撞叠加,要深刻领会全会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深刻领会满足人民共同富裕新期待的时代课题,深刻领会全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部署要求,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持续推进落实。

会议要求,越是特殊时刻,越要统筹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要抓紧抓快经济重振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疫后重振的强劲势头,实现全年发展目标。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大局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心得三

会议指出,党的五中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主要工作,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扎实抓好学习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统筹谋划、精心组织,通过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班、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好、宣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领导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扎实做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贯彻工作。要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各部门,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开展宣讲活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类新闻媒体要认真谋划全会精神新闻宣传、集中宣讲、理论研究,创新手段方法,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宣传,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推动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会议强调,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要紧密结合赣州实际,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对标对表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同步全面小康。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咬定年初确定的目标不放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努力争取今年的发展取得最好成绩。

规划心得体会 篇九

四大直辖市淡化经济指标 上海经济指标数量仅占11%

比较四大直辖市已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本,除天津外均通过表格形式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除重庆外,北京、上海、天津都淡化了GDP、财政收入等经济类指标。

从指标数量的总体情况看,北京共设置4个类别25个指标,与“十一五”相比,规划《纲要》指标由39项缩减为25项。减少的指标基本都是经济类指标,而增加的则多为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相关指标。经济指标共4个,占16%。25个指标中,预期性指标为11个,其余均为约束性指标,其中绿色发展有10个指标,9个均为约束性指标。上海共设置5个类别35个指标,在指标框架上,确定了结构效益、创新能力、服务功能、社会民生和人口资源环境五大类。其中人口资源环境类指标设置最多共13个,经济指标只有4个,仅占11%。35个指标中,10个为约束性指标。重庆设置4个类别34个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指标10个、社会民生9个,经济增长8个、结构质量7个。

四大直辖市GDP指标分化明显

四大直辖市的规划《纲要》中,多项指标的设置保持了与全国规划《纲要》的一致性。预期性目标中,生产总值增长率、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是各大直辖市都关注的项目。约束性目标中,四大直辖市对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也做了详尽的规划。

从具体指标值看,历来列在规划《纲要》首要位置的GDP增速,这次却被“调低”了。在四个直辖市中出现明显分化,其中京沪大幅下调,而渝津则再上台阶,其中京沪的8%是全国年均增速最低的预期目标,而重庆12.5%的增幅在全国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海南的13%。

另外,在产业发展方面,四大直辖市规划《纲要》将发展重点指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方面,北京提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占比达到78%以上;上海提出“十二五”期间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重庆提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北京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要初步形成;上海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天津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重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要达到25%。

相比“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成为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其中,北京提出从“十一五”的年均增6%提高到8%,居民收入和GDP首次齐头并进。上海“十一五”的提法是“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确定为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重庆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并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重庆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 由0.42降到0.35

四大直辖市规划《纲要》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指标,突出了地区工作重点。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十一五”规划《纲要》没有的指标。

北京规划《纲要》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了最终消费率、年技术交易额、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而与其他三大直辖市相比,重点食品安全检测抽查合格率,药品抽验合格率是其他地区没有提到的,这突出了北京对于食品和药品安全的重视。

上海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指标最多,尤其是城市服务功能方面,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航运服务业收入、新增跨国公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重等指标设置都充分体现了上海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四个中心”核心功能的思路与决心。在具体指标方面,上海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物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3%,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2010年翻一番。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最新3篇)02-05

十四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0篇09-27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最新6篇】08-25

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心得体会范文(最新707-02

十四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优秀9篇05-25

规划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04-17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通用4篇)04-02

学习“十四五”规划精神心得体会(最新502-02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9篇)12-03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实用6篇10-31

129 2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