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

2023-04-17 06:03:57

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党的xx届xx全会在京召开,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5篇《规划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篇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当前中国处于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全球治理、世界秩序,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话语权、影响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国内经济产业空心化初显、区域经济差距加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题加剧,而中美贸易战则使得外部环境越发严峻,进一步的限制、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待调整的板块,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新千禧一代的从信息化的时代成长起来,其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新的认知,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内新气象的重视,充分重视积压问题的解决,强调新动力的构建,转变并适应政府的新角色,关注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注重新媒体新渠道的应用。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必然会涌现出一批黑马,有一批城市、地区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规划心得体会 篇二

长期以来,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六五”规划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十五”规划要求“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再到“十三五”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人”这个词的分量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前13个五年计划的不懈努力,我国民生状况明显改善,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只有坚持在建国之初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服务技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意识,才能把“十四五”规划编制与民生民意有效结合起来,为新时期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彩的答卷。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感情,用真情交换真情

党的基础是人民,人民的血液是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民族发展的血液,是民族进步的基础。每一个国家五年计划的实施都需要人民的支持和支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十四五”事关国家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方向和成效、民生保障、科技成果,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服务于人民群众之初,把群众的琐碎困难作为当务之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稳定“十四五”发展道路。

2、 培养“为人民服务”能力,以实际工作带动实绩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做好这一进程,科学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十分重要。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力量保障。我们要以“啃青山不松懈”的毅力增强能力,以“凌乱云霄仍从容”的精神啃硬骨头。要走访基层民生,检查实际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思想、忧虑和期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变数”,要抱着能干事、能成事的信心,科学处理。面对急难险阻的考验,我们不仅可以“开正确的方子”、“走正确的路”,而且可以在艰苦的工作中“披荆斩棘”、“斩风破浪”,勾勒出“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锐意进取。

3、 贯穿“向人民群众征求意见”理念用新规定开创新局面

“知屋漏者在屋下,知政失者在贵霜”,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与民问计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优良传统。他强调:“我们要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使群众热身起来,行动起来。”,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力军”。

制定“十四五”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要充分发挥群众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多渠道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集思广益,奋力拼搏扬帆远航,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和愿望充分纳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中,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群众的认可度。

2021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4200字 篇三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编制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一部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可谓一部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史,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的显著优势

“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七五”计划后,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九五”期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十一五”时期,我国实现了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跨跃;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扎实基础……

曾有西方政要对我国的五年规划羡慕不已,认为其既有延续性也有前瞻性,放在自己的国家简直难以想象。其实,这背后的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中央要讨论决定关系党和国家全局重大问题。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为例,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和网上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建议》。《建议》在五中全会上讨论通过后,国务院据此组织起草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在明年全国“两会”经由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成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

“党提建议、政府编制规划、人大审议通过规划、全国人民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规划,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当中创造的一个非常好的经验。”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表示。

党的领导,也体现在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中国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全国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创造出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2020年8月16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据统计,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

“七五”计划开始大范围征求意见,“十五”计划首次通过群众征文方式征集意见建议,“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间国家发改委、工商联、妇联等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工作,越来越成为发展人民民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这一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吉林、湖南、广东等地调研,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就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五年规划的决策机制方面,我国形成了包括前期调研、形成基本思路、起草中央《建议》、通过中央《建议》、起草《纲要》草案、公众建言献策、衔接论证、广泛征求内外部意见、审批与发布《纲要》等多个阶段和步骤的编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参与咨询和建议的主体包括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专家学者,公开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得五年规划决策咨询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可以说,五年规划的编制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科学设计、民主决策、依法通过的决策过程,生动体现了寓科学于民主的中国式决策模式。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70多年的时间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背后,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一个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就是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

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尽快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我们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五年计划为抓手,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很短时间里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53至1978年间,工业年增长率达到了11.4%,工业比重每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

例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5年来,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组成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突击队,全国上下共同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感天动地的辉煌篇章,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口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目前,全国上下正在一鼓作气、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攻坚力度,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解决的目标指日可待、胜利在望。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五年规划是中国实现阶段性、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秘诀,它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梦想,可以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来办成全国之事。

特别是在重大挑战面前,中国不搞“拳击赛”“对抗赛”, 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导向,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协同作战,万众一心齐奋进、越是艰难越向前,显示出强大的攻坚克难能力。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我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的“五年计划”变为了“五年规划”。

“计划”变成“规划”,一字之差,含义深刻。“规划”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长远性,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反映了政府经济职能的深刻转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历次“五年规划”都强调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擘画了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蓝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巩固增强。

与此同时,五年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和宏观性导向功能更加明确。比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随着发展理念的演进,五年规划也从经济发展规划演变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而演变为有关国家整体发展的全面综合发展规划。比如,在“十三五”规划中,教育科技、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非经济类指标中就占了很大比例。

实践证明,五年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制度创新,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的短视性、盲目性和分散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坚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纵观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一条清晰主线始终贯穿——人民至上。无论是哪一阶段的任务,说到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提升人民福祉。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19元,1952年人均储蓄只有1.5元。中国通过五年计划,引导有限的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流动,通过粮食统购统销、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初级教育等方式,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很大程度解决了几亿人民的基本民生问题。

通过“六五”“七五”时期的奋斗,到1990年,我们党实现了基本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八五”“九五”时期的奋斗,到2000年,我们党实现了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十五”到“十三五”时期的奋斗,到2020年底,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几亿人民心头上中国梦,写进一份份五年规划上,最后写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未来五年的蓝图属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梦想,也属于每个中国人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小梦想。

学习“十四五”规划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用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我们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连日来,全国广大党员干部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11月2日周一夜学,在全镇干部大会上,由白龙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楼鹏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婺城区副区长、白龙桥镇党委书记江少华对全会精神做了进一步解读,并要求全镇干部提高站位,全面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全方位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江书记从白龙桥镇工作实际和发展目标出发,对全镇干部提出新期盼,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听完江书记解读和自身浅学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后,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听:听党话,跟党走。此次全会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那就是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立足新时代,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干部,我们最贴近群众百姓,前方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身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艰巨任务。只有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党员干部良好的品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潮中有所作为,扎实完成基层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要学:学原篇、悟原文。全会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10方面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到二〇三五年要实现的9方面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方面主要目标;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12方面具体举措五大块内容,科学擘画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全会的每一块内容,每一句表述,都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社会焦点、百姓期盼抒写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学习永无止境,我们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带头学原篇、悟原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吃透全会精神,学出心得感悟,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白龙桥发展、为婺城图强的正确思路和有效举措,用扎实的工作将全会要求落实落细,抓出实效。

三是要干:勇斗争,干为先。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球新冠疫情疫大爆发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向世界、向国人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斗争精神。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发扬我国的斗争精神,勇于斗争,敢于争先,干字当头,凝心聚力迎难而上,以必胜信念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把政策传达到每一名群众耳边,把温暖送入每一位百姓心中,把百姓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来办,用心、用情干事业,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热潮才刚刚开始,今后我还要不断抽出时间,加强学习,深刻领悟,做到历久弥新 ,百读不厌。

2021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1200字 篇五

举世瞩目下,为期四天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圆满落幕。会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当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已成为全国上下的重要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深悟透、弄通做实全会精神,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和现实都向我们展示了党的智慧与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全国人民能得益于党的的果敢决策而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党的领导,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顶梁柱,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携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惧艰难险阻,不惧风浪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唱响新的篇章。

坚持人民至上毫不含糊。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永恒初心,人民至上是党的不变坚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按下经济暂停键为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开门问策,汇聚民心,彰显民众力量,传递民生温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3次,“人民生命健康”“人民收入水平”“人民根本利益”等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字眼贯穿全会始终。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我们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发展毫不犹豫。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的前进之路,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深圳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呈现;“北斗”的成功,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力量源泉。全会提出2035年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再次把创新提上国家战略目标的日程,也把创新摆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矢志不渝坚定创新的核心地位,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培植创新土壤,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在实践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换挡提速”,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开启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征程。

时间见证前行,岁月镌刻奋进。全会勾勒了一幅更加美好、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发展图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领导为遵循,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原则,共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奋斗。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规划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规划建设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优秀9篇)02-24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最新3篇)02-05

十四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0篇09-27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最新6篇】08-25

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心得体会范文(最新707-02

十四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优秀9篇05-25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通用4篇)04-02

学习“十四五”规划精神心得体会(最新502-02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精选9篇)12-03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实用6篇10-31

129 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