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07-22 19:59:41

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小学除法也不例外,除法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重点,学好数学,学好除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一起看看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规律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01()3()5()()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3()25()77()6

1()06()45()5

4()71()66()3

二、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和5,重点讲5和1,4和2,3和3分别组成6。12和4组成6可引导学生直接由前面相应的组成去推出

(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

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演练提高

1、找好朋友:游戏可多样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7也用同样方法来巩固练习)

2、做一做:P48练习七第1题

四、总结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课后小记: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 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整理书包并不是难点,关键在于借助整理书包让学生建立分类的概念,学会寻找分类的标准或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为此,我还把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4名同学,每一小组选一名组长。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各自整理自己的书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整理方法上,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书包》。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

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形状、颜色、大小)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五、教具准备

书本图片若干、人物头像图片若干、帽子图片若干、大小圆纸片、大小正方形纸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平时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爷爷”、“奶奶”、“妈妈”、“我自己”。

师:这几个同学平时是自己整理书包的,这个习惯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做好孩子吗?

学生齐答:“愿意!”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理书包。

2、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赶快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谁来说一说,今天你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呀?

生:语文书、数学书、语文基础训练、数学基础训练、拼音本子、数学本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整理自己的书包,这样每天上学的`时候才能很快的拿出需要的书本呢?

学生开始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整理好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整理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学科分的,有按书、本子分的……(学生边介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分类方法)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活动一:分人物头像

(1)师:小精灵同学的家里来了很多的客人,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了?(老师将人物头像的图片,依次摆在实物投影仪上)哎呀,这么多客人呀!小精灵一边忙着给客人们倒茶,一边在开动小脑筋了,这么多客人可以分几类呢?小朋友能猜一猜小精灵是怎么给客人们分类的吗?请组长把一号信封里的客人请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

(2)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之后,纷纷举起手来,要求汇报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是否眯眼睛分;按是否戴帽子分……(老师请学生上来汇报,同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分的过程)。

活动二:分帽子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帽子,藏在二号信封里。赶快拿出来,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你们能想出几种分法?

(2)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颜色分;按款式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汇报、展示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三:分车子

(自行车、卡车、公共汽车、小轿车)

(1)师:小朋友们有本领把车子也分分类吗?把书翻到第55页。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2)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大致有: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按车轮的个数分……

活动四:给小组同学分类

(1)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想想,你们组的人可以怎样分?

(2)学生分类的结果有:按性别分;按是否少先队员分;按衣服的颜色分;按是否戴眼镜分……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平时,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把分类的本领掌握得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书包谁整理呀?

(四)校外实践活动

同学们回到家里,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柜、衣柜整理好,然后请爸爸、妈妈参观,好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习》p6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七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习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习。(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书记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习

1、 书本P14 2. 练习册P10 (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习说话:我将()片双色片分拆成()片红色的和()片蓝色的。(此练习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

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平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习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习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习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对应与比较的方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应方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编故事,提出并解决问题。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们来陪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小羊们得到一个消息,小朋友们去游乐场了,我们也去看看,他们正在玩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玩碰碰车)

2、你能看图说一说吗?(看图描述)

3、仔细观察,车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辆车乘一人,有一个小朋友没有乘到车)

(师贴碰碰车和小朋友,一辆对一人)(连线对应)

4、现在请大家把车和人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然后说说你比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根据结果进行语言训练:( )比( )少,少(辆)。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并将相应图片贴入)

(2)我们可以这样说比的结果,还可以怎么说呢?

( )比( )多,多(人)。(师板,贴入图片)

5、用一辆车对一个小朋友的方法进行比一比,而且还会口述比的结果。可是,有个小朋友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没车乘)

那怎么办?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帮他想个解决的办法吗?(再来一辆)(师贴)

现在请小朋友再来把车和人比一比,结果怎样?

(师板)车和人一样多。(同样多)

6、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办法来比,而且还会根据比的结果说三句话(学生口头重温)。

二、手指操

小羊们告诉我们小胖要过生日了,我们赶快活动下手指,也去帮忙。(音乐,学生做手指操)

三、巩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谁和谁比呀?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描述比的方法,并说一说比的结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学生说是谁和谁比,在脑子里想结果,和同桌说一说比的结果。

3、独立完成(裤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连一连,说一说比的结果,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反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10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篇)05-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3篇05-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12-20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优秀3篇09-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08-1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9篇)07-3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6篇】07-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06-04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优秀7篇05-0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04-25

39 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