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的教学设计【最新7篇】

2023-04-20 07:51:54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鲸》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鲸》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 认识感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特点和好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与鲸相关的各种知识。

2.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画面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蔚蓝的大海,海底中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和海底动物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嬉戏玩耍,一头巨鲸浮出海面)同学们,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矿产资源,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体型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鲸 师:(板书:鲸)

2、看了刚才的画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把你看到的鲸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到的图文资料,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交流,然后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汇报。

4、(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对鲸产生了兴趣,师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许多知识,对鲸也很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注意以下要求:

1.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自读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学生轮读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一)分读段落,感受特点 师:下面我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同时请大家想一想,各段写了鲸的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引导:通常把动物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 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等称作“生活习性”)。

(师板书:四部分:1、特别大、2、哺乳动物、3、种类、4至7、生活习性:吃食、用肺呼吸、睡觉、生长、)

3、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你是从课文哪里感受到的呢? (引导学生将精读重点集中到第一自然段)

(二)品读重点段,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课件出示文段)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引导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从具体的语句中初步感悟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师顺势点拨要点。 (1)“——”画出的几处词句中列举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板书:列数字) (2)“~~~”画出的语句中所举的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板书:举例子) (3)用象、大肥猪等熟悉的事物来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大”,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板书:作比较)

3.品读课文,感受鲸之“大”。

(1)指名学生读课文,然后相互评价。

(2)教师范读,指导提高。

四、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师:请大家再来读读其他段落,看看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这些特点的,你们对哪段内容最感兴趣,就反复读一读,然后组成学习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画图等)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师:下面我们来集体交流,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听,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发言的小组提出来。 (集体交流,感悟升华,学习表达,教师顺势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会课文内容。

2.学习表达。

(1)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板书:打比方)

3.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引导学生说一说:有或没有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师相机进行生字“肺”的书写指导。

五、拓展延伸,学习表达

师: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生动,大家再来认真读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生动、具体地描写出鲸的特点的,并感受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

师: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才使我们对鲸由陌生到有所了解,对鲸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为了让鲸能被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组织了一个“巨鲸演讲团”,想不想听听他们精彩的演讲?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示范演讲。(引导学生感悟写法)

2.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图片,试着运用这些方法,来一段巨鲸的“自我演说”,注意抓住鲸的特点表述。

3.学生上台演讲,互相评议。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庞大动物——鲸,了解了它的大还学习了说明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再了解学习它的其他习性。 七、布置作业 课后把鲸的“自我演说”演讲给家人或是朋友听。

课堂练习

一、辨字组词。

鲸( ) 胎( ) 哺( ) 肺( ) 惊( ) 抬( ) 捕( ) 柿( )

二、补充成语。

为( )作伥 指( )为马 ( )急跳墙 ( )死狐悲 如( )得水 对( )弹琴 亡( )补牢 声名( )藉 虎背( )腰

《鲸》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同学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同学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身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干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身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同学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身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同学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一起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局部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身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安排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鲸》教学设计 篇三

一、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 (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

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

句1、句2用象、大肥猪等熟悉的事物来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大”,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板书:作比较、

句2不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我国一个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四、引导学生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试着找找。

2、尝试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件事物。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三{3} 种类

9、《鲸》

吃食

呼吸

四{4-7} 生活习性 睡觉

生长

《鲸》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故事法导入:

在大海里生存着很多种鱼类,有一天,虾将军为它们举行一次比赛活动,看谁最重。消息传下后,鲸也想溜进来拿大奖,它正准备入场,被虾将军拉往和它发生了争吵……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1、第1段:

⑴ 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⑵ 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第2段:

⑴ 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⑵ 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3、第3~7段: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鲸》优秀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研读课文中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领悟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难点:从鲸的体型发生变化和经历里漫长的环境变化,两方面的关系来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们见过鸵鸟吗?(出示图片及介绍)轻声读预习时你已经读过《鲸》了,相比较而言,这些介绍鸵鸟的文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不如《鲸》介绍的清楚具体形象)

2、指名读单元导语,将本单元学习的要求和重点画下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明确学什么,怎样学。)

3、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鲸》就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看看文章是怎么向我们清楚具体形象地介绍这种动物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难读句子。

2、检查预习

音:哺滤形:肺

义:上腭哺乳动物胎生退化——进化

你还知道那些哺乳动物?

3、出示词语、准确读出

鲸鱼肥猪鱼鳍上腭宽敞胎生垂直哺乳捕获过滤目前比较经验判断适应寿命特征用肺呼吸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归纳:通常把动物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和它们的生长繁殖过程等称作“生活习性”。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鲸的生活习性?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梳理:从全文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

4、把你最感兴趣的那个方面读给同桌听。

5、鲸是哺乳动物还是鱼?从课文中找出证据说一说。(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鱼:用腮呼吸、卵生)

四、作业:

www.huzhidao.com

思考:作者是怎样来介绍鲸的?

选作:你还对鲸有哪些了解?

《鲸》 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鲸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教师讲故事导入: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与虾将军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们会有满意的答案的。(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师: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

(1)生上台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师奖励"小调查员"激励卡一张)

(2)师:感谢小调查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有关鲸的资料,让我们把掌声和激励卡送给他们。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瞧!  (教师出示有关鲸文字资料)

3、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这些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

(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会读写了“ 目前  上腭  哺乳退化  垂直  经验 判断  胎生  寿命”等词语。理解了垂直 捕获 宽敞 倾斜适应

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哪些内容。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主要生活习性。

(2)从重点词句的学习中感受鲸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生:我通过反复朗读,读懂了第一自然段介绍鲸很大。

生:我抓住了描写鲸大的句子展开学习,知道鲸比大象大很多,最大的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四万公斤重的鲸就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重。

生:鲸的嘴巴也很大,人举起手还摸不到上腭…..

生: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写得具体,让我们下子就有深刻的印象。

生:我还能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说一句话。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1)   学生补充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鲸的资料。

(2)   老师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鲸的图片。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鲸》的第一部分,知道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

2、提出学习目标。

(1)课文还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介绍鲸的特点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1)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2)从重点词句的学习中感受鲸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生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鲸的吃食部分,我们把自己当作鲸,来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生2:我们小组选择的是鲸的睡觉。这是我们小组画的鲸鱼睡觉的样子。(学生上台展示图画)

生3:我们想用表演和朗读的方式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小组合作:边朗读边表演)

师:课文中说鲸喷出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是这样的吗?

生a: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生b:鲸不是固定的,它会不断移动。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

生c:文章多次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三、激发知识冲突

鲸是怎样退化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样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了吗?

(生自由发言:因为鲸不属于鱼类,它用肺呼吸……)

《鲸》教学设计 篇七

一、导入单元导语解读

1、同学们,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教材第三组的学习了,这第三组中的课文都是讲哪一方面的知识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39页的单元导语。

2、指名读单元导语。

3、弄清本组课文的主题、学习要求。

[设计意图:每一组教材的起始课,都应该引导学生弄明白我们要学什么,怎样学。]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文是《鲸》(板题:9鲸)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将向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鲸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给生字标上音节,并练习读。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1)易错音:哺 潜 乳

(2)指导书写:肺(通天竖,上下通气)“月”旁,跟人体有关,课文中相同偏旁的字还有;腭、肚、胎。

(3)指导不理解的生词。

[设计意图: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环境紧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反馈(教师引导:通常把动物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以及它们的生长毓过程等称作“生活习性”)。

4、看一看,哪些段落写的是鲸的生活习性?

5、归纳梳理:从全文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更清楚,明白。]

四、感受鲸体形大的特点,领悟说明方法。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画下来。

2、指名汇报,交流点拨,让学生领悟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齐读第一段,体会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从内容入手,从句子入手,总结出说明方法,突破了教学重点,教师授之以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五、小结: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鲸》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鲸》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鲸》教学设计【优秀15篇】04-21

《鲸》教案优秀9篇02-24

《鲸》的教案精选7篇02-03

《鲸》的教案精选6篇10-16

《鲸》教学设计【最新4篇】10-02

《鲸》教案设计优秀8篇08-18

鲸教学设计【优秀10篇】08-08

《鲸》 教学设计(优秀8篇)06-20

《鲸》 教案(优秀4篇)04-13

《鲸》的教案【优秀8篇】02-03

43 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