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优秀4篇】

2023-03-16 08:01:06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奇怪的大石头》,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奇怪的大石头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3.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汇报预习效果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切入本课主题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 .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2 、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a 、出示所有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来的呢?”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石头)说说你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孤零零”“严严实实”

c、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3.观看录像,明白原理。

a、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

b、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c、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李四光,你来我们学校做有关“冰川移石”的科普讲座,你准备怎么把这个知识讲清楚,现在请你整理好你的演讲稿。

4.齐读课文

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分组交流。

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奇怪的大石头 篇二

一、学情分析。

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比较多,像“突兀、秦岭、陨石、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质知识和李四光学生也很陌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1、关于教材:

《奇怪的大石头》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小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编写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才会取得成功,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写具体的。

三。学习目标

1、会认“秦、域”等六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捉迷藏、严严实实、旅行、震惊”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童年时的疑问与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间的关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难点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大石头由小到大,逐渐向前推进,定格;再分两步出示课题: “大石头”      “奇怪的”)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来回答。

[设计意图]:导课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

2、检查预习效果

文中的主人——生回答,师板书:“李四光“,文后有一个简介。请 “资料袋”,说说你从“资料袋”里了解了哪些信息。(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除了“资料袋”中介绍的之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自然过渡到预习效果的反馈)

3、初读感知

①初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

a.边读边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并读准字音。

b.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c、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②检查反馈。

a.指名读。b.引导学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c、再指名学困生读。

多媒体课件2(主要内容我会说)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以哪几方面讲的。

[设计理念]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二、自读探究,质疑解难。

1、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预习情况,同位或前后位相互质疑解难。

2、师生互动,主要解决陨石、地质学家、冰川、秦岭、第四纪冰川、遗迹等术语难题。(详见课件中的注释)

[设计理念]  本文地质学术语较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是清除阅读障碍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师:对李四光产生的疑问,我们下节课来解决。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我们来学写字。

①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②师重点范写:考、藏、旅,

③学生临写。教师纠正学生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理念]

字是人的第二形象,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写一手好字终生受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写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说说大石头奇怪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面向全体  温故知新

1、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检查学困生认读情况,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主旨阅读  情境体验

师紧扣课题,提出: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突兀”、“严严实实”等词语。

2、师生互动,小结板书,明了“真怪”

3、填一填,读一读,想一想。

课件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填后读一读,再想一想,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①学生完成练习,并回答问题。

②师相机渗透品德教育:李四光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对别人的解答……

4、角色朗读,情景再现,学会提问。

①师生分角色读(找一名学生扮李四光,上台和老师读读师生对话。)

②邀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老师和爸爸,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句子。

[设计理念]  自主阅读,情景再现。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感受阅读快乐。

三、抓住关键词  学习好品质

师引读“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主阅读,找出关键词语。(“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2、探讨交流,学习执著精神。

3、检查反馈,了解学习效果。

①李四光少年玩游戏时的疑问,解决了吗?

②李四光后来回到家乡考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专 门 考察: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进一步考察: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研 究 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设计理念】抓关键词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一种阅读方法,他能帮助学生很快找出文章的重点。

四、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拟定一份奋斗计划。

【设计理念】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交流感想,拟订奋斗计划是阅读教学的质的提升,是文以载道的飞跃,有水到渠成之功。

11. 自我问答

奇怪的大石头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

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 ? 冰川? 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b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 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

还发现了什么

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

教学建议:

课文内李四光和老师、和爸爸的对话每人只有一两句,而且,也没有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表演,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 篇四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7、《奇怪的大石头》预习设计

一、我会读:我已经把课文读了(  )遍,做到了正确(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读)。我还大声地给爸爸妈妈读了读呢!请看他们给我的评价吧!

二、我会批划:课文共有(  )自然段,我已经在文中标了出来。我还用横线标出了本课生字的文中词呢!

三、读书展示。同桌互读课文。指名读文赛。(和家长比赛读)

四、生字词展示。

1、我会读词:下面的词语我都会读了,并且能准确地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著名   陨石    巨石  大坑  突兀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2、我会理解词语。(我还会写在词的旁边)

a 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了

b 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

c 我还会用           理解了

3、我会写: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他们的字形,还会组词呢!

zhù          cáng              jù               kǒng

(      )          (        )       (        )     (        )

kēng         wò               tuī               qín

(        )       (        )        (        )       (        )

yù            jì              yí                 zhèn

(       )     (       )         (        )          (        )

五、我会概括: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我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小时候对家乡的(          )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      )和(             ),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            )的可贵品质。

六、我会积累:

1、文中一些词句很美,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

2、我会扮演文中的大石头讲这件事呢!

七、我会质疑:

通过自学,我有以下疑问:

八、我会赏读:读书时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及时批注在了书上,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或者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小节写什么)

2、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写清楚的?用“     ”画出来

3、再读这段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是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4、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实录

一、听记训练:

师: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生: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生:做事情时反复思考的结果最好。

师: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生:任何一项发现都是和人的深入研究分不开的。

二、导课

师:好!今天我们就深入研究第七课: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生:齐读课题并书空题目。

师:我多想知道你们预习的怎样了?《奇怪的大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李四光

师: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

生1:李四光为我们国家石油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生2:李四光为我们找到了许多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许多油田。

生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师:相信举手的同学还知道更多的内容呢。

三、预习交流展示

(一)读书展示

师:我特想听听你们把课文读得怎么样啊?看谁的声音最棒,这一小组开火读。

生1:读第一小节。

生2:读第二小节。

师:我特想给你提个建议,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音不要拉长音。我举个例子,严严实实的,请跟我读。

生2:读“严严实实的”

师:最后一个字读的又轻又短,不用拉长音。真棒!请你接着读。

生3:读第三小节。

生4:读第四小节。

……

(二)生字词展示

师:生字朋友夸奖说,你们把课文读得越来越有进步了,他也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呢。请默读词语。出示课件

生:小组合作认真学习词语

师:小组汇报词语

生1:我们小组是一人读一个词语。……

生2:我们小组是齐读词语。……

师:你是怎么理解词语的?

生1: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明白了“突兀”的意思是很庞大的意思。

生2:我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了“著名”的意思是非常有名。

生3:我通过玩游戏的方法知道了“转来转去”的意思就是围绕着某个人或某个物体转来转去。

师:请你们小组互相合作学习

生:学习组长抽字组员书空或者说结构部件。

师:我特别想抽查一个字看谁会写。出示生字卡片“藏”。它迫不急待的想和大家见面呢。请念出来

生:“藏”

师:我知道它是个多音字。你们谁知道?

生:“cang” “zang”

师:“cang” “zang”

生:组词

师:“cang” “zang”

生:扩词

师:请注意这个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它的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亲自板书示范书写过程。

生:书空“藏”的笔画、笔顺、

师:看谁在预习纸上写的比老师的还好。

生:写“藏”字

师:我一看他的笔尖就知道他特想超过我。

(三)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终于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质疑释疑

师:说的真好!请小组交流预习的时候明白了什么或有什么不明的?

生:小组互说

五、主题训练

(一)学习第二小节

师:我刚才发现有个同学提得问题非常好。问: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

生:看图(课件出示)

生1:为什么这块大石头这么重、这么大,没有卧进土里去呢?

生2:它为什么会立在草地上呢?

生3:为什么周围没有石头都是平整的呢?

生4: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生5:为什么就这一块石头呢?

师:把文中哪个词用上更好?

生:孤零零

师:哪一段是说这一个意思的?快去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二段。

师:请你仔细看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那么大那么怪?

生:我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知道了周围一块石头也没有。

师:就请你读。让我感觉到这再也没有别的石头了。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知道了石头非常巨大。

师:请你读好这句话。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听你读,就是感觉到石头就是大,就是找不到他。看谁读的超过他让我感受到石头就是那样的大。

生:带着感情再读此句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就悄悄的围着大石头躲闪。知道了他非常机灵。

生:带着感情读此句

师:谁能把全段都好,让我感觉到石头的巨大,让我感觉到孤零零的,让我感觉到李四光也很机灵。让我一同感受出来。

生:读第二小节

(二)对话练习

师:你要是看见一块儿大石头想问什么?

生1:这块石头为什么那么大呢?

生2:这块石头是从哪来的?

生3:大石头的旁边为什么没有别的石头呢?

生4:为什么你会在这片草地上呢?

师:李四光也有很多问题想问。你知道他都请教了谁吗?

生:老师和爸爸

师:请大家读有关的内容3——8小节

生:自由朗读

师:我被孙方慧的表情吸引过来了。我特别想听听他们小组是怎样读的?

生:分角色朗读

师:再找一小组扮演角色朗读。

生:分角色朗读

师:看大屏幕:李四光提了好多问题,你能读清楚吗?(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生:齐读

师: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1:李四光是一个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生2:李四光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生3:李四光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好孩子。

师:请你能不能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些问句读的特棒呢?

生:自由读问句

师:李四光就是这样一个一个问啊,想啊。他去问爸爸,爸爸说不清楚。又去问老师了,老师也不知道。他放弃了没有?

生:没有。

(三)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师 :他一直去学习,一直去研究。你知道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吗?快读朗读读9—10小节。

生:自由读9—10小节。

师:请你用笔画出哪些词能具体体会到他是怎样做的。

生:画词语

师: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生1: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上千里。

生2:长大后,他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非常想弄清楚大石头到底是哪来的。

生3: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生4:长江流域有冰川活动的遗迹。

生5:他研究的成果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震惊了全世界。都佩服李四光。

生6:小时候发现的问题,一直研究。有研究的决心。

师:不是放在那里不管了,不盲从。一直找到有根有据的好答案,才满意。

师:这有一道填空题,看谁会填。我找一个代表说。(出示课件)

生:填空后自由读

师:你从括号里的词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专门”这个词明白了不研究别的,一直研究这个问题。

生:研究的地方多,一直研究,一定研究透。

生:从“终于”这个词明白了在自己想到的事情,最终一定做到。

师:从这个词明白了李四光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间断不间断?

生:不间断

师:有困难了,放弃不放弃?

生:不放弃

师:这就是平时说的坚持

生:就是胜利

师:也就是这样一个词,不懈追求。(板书:不懈追求)

师:从小到大,一辈子把一个问题研究透彻。就是那个词的意思。请读

生:读不懈追求

师:请读出李四光的决心

生:读不懈追求

师:李四光从小时候发现问题(板书“?” ),不盲从,自己专心研究。最后研究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成果。(板书“﹗”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生:读不懈追求

师:一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要弄清楚的,要坚持许多年,研究许多领域,才能明白,最后取得震惊世界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这个过程是艰苦的,这个过程也是令人高兴的。

生:读不懈追求

六、拓展延伸

师:从声音能感受到石懿卓从现在开始就会有不停的追求,长大后成为一个学者。

师:从别的声音里我也明白了“我要多读书”等有很多话要说。我现在把李四光请出来,请你对他说吧。(课件)

生1:李四光,你真伟大!

生2:李四光,我为你而骄傲!

生3: 谢谢你!你帮我们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生4:你为什么要冒着动脉要破裂的危险,到地震现场去研究呢?

师: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谁?

生:祖国!

生5:我很佩服你的坚持!

师:我从大家的眼神里明白了李四光是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学家,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地质方面有突出的研究贡献。

师:下课后我们该干什么?

生1:寻找更多的李四光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有关他的内容。

生2:我要读名人故事。

生3:我要向李四光学习。

生4:我要学习李四光的坚持不懈。

师:我们要多读科学家的故事。从科学家身上明白许多道理,像他们那样坚持到成功。长大后,我们也要为祖国做贡献。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 不懈追求  !              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奇怪的大石头》,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奇怪的大石头】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和方向》知识04-06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设计【优秀7篇】09-18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309-27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09-20

三年级《笔算乘法》的优秀教案【优秀710-29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10-18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优秀710-13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最新5篇)09-25

《金色的草地》教案优秀10篇05-09

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09-27

41 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