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最新8篇)

2024-02-27 02:50:06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壶知道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最新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一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课文分几段写的?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学习了第二段我们就知道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一下这“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谁愿意把这一段读一读?

请其它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件展示图片:圆明园主要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规模宏大。)

⑵、另外还有许多小园,这些小园是怎样分布的呢?

(课件动画演示:众星拱月、 理解“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体会圆明园布局的巧妙。)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规模这么宏大布局这么巧妙的圆明园里面有些什么景观呢?)

①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

②指导学生画出具体的景点和建筑的名称,结合修饰语,想象当时的景观。有……也有……、有……也有……、……

③这些景观可以分为几类呢?(现实与幻想、民族与西洋,风格各异)

(课件展示20处圆明园景观的名称,大家一边想象一边读。圆明园中知名的景观共有145处,著名的有40处。)

④你能感受到圆明园中的景观有什么特点吗?(多)如果用“有……还有……”写出来那要用多少个“有”字?如果要你去玩一玩,那要多少天?

⑤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件视频展示课文中介绍的圆明园景观。)

⑥漫步在这样的园内有怎样的感受?(“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和作者由衷地赞叹。)

⑦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自己的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而感到怎样?(用赞叹、自豪、骄傲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⑧组织学生讨论。在课文中找出一句对圆明园景观赞叹的句子。

这瑰宝、精华象征着什么?(它象征的是祖国灿烂的文化。)

⑨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总分总的写法)

找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史名人书画,”说明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可称作“奇珍异宝”。因此,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如果按年代的顺序将这些文物摆放在一起,那它们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化史,它同样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

指导学生朗读,练习背诵。

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4、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收藏珍贵,它们都象征着祖国灿烂的文化。)

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

三、学习第三段。

然而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再也看不到了。

1.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掠”、“毁”、“烧”这三个字概括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一点儿也不留下。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

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残暴行为,想怎样破坏就怎样破坏。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一片灰烬。)

同学们,我们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强盗烧毁了。

2、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

我们的感受怎样?(仇恨、愤怒。)请同学们带着仇恨、愤怒的情感去读吧!我们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也没有了……)

请再读第一段,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在中外文化史上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3、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灭的经过,揭露了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疯狂掠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的呢?请同学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围绕中心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二是侵略者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这两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都能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五、扩展创新

想像自己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的巧妙

昔日的辉煌; 建筑的宏伟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损失不可估量 收藏的珍贵

毁灭的经过:掠、毁、烧 侵略者的仇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是最大的收获。今后我将继续在课堂上遵循“以读为本,以读导学”的新课堂理念。同时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我还会尽力地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技巧上,我还应该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

教学过程 篇二

第一课时(略)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2)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了昔日的圆明园?出示课件(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圆明园昔日究竟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二,深入课文,走进辉煌,

1、问题导学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它的辉煌的?

2、互动探究

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圆明园辉煌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

3、交流展示

小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PPT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感受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2)PPT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并指导朗读句子。 欣赏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读句子并想象其中的景象。

(3)出示第四段的句子,抓住“上自”“下至”“奇珍异宝”感受所收藏的文物年度跨度大,文物珍贵。欣赏圆明园的文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

小结:圆明园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走进了圆明园,就像走进了民族艺术的宝库。可是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圆明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呢?

三、了解毁灭,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废墟图)是谁毁灭了圆明园?请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句子。

2、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句子(略)

理解“凡是”“统统”“任意”,体会侵略者的野蛮、无耻、疯狂。指导朗读句子。

3、播放影视资料,激发情感。

4、集体朗读。

5、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一毁灭的?(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两个“不可估量”,感情朗读句子。

四,达标检测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五,总结升华

1、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板书: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六

一、背景导入,积淀情感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现在我请三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试着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美毁对比,拓展引发深思 篇七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课件出示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读下面的词条——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而跪。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

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就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

3、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八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_;“掠走”中的“掠”读_;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 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 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⑤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⑥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⑦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教04-13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10篇】02-09

圆明园的毁灭详细教案设计精选4篇02-08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10篇)01-17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9篇】01-16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最新6篇)09-17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优秀3篇)08-05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3篇)07-31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优秀9篇07-22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精选8篇】06-14

54 2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