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2024-01-02 11:22:30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体会课文第一、二部分,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介绍时代背景,检查预习情况

1、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里节选来的。1919年鲁迅先生自北京回老家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痛苦的生活情况,感触很深。1921年1月,他以这次回家的见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是用第一人称“我”写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是文学作品,人物是典型化的。小说中的“我”就是课文中提到的“少爷”,而不能说“我”就是鲁迅先生自己。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入课本时加的。

3、小组中完成预习。

⑴利用生字表自学生字,按要求说出生字的音序,部首及除部首余几笔。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⑵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要读准生字表中的字音,同时在课文中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句子。

⑶理解词语。

⑷读课文,说说闰土都给“我”讲了什么?

⑸质疑。

4、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⑴特殊部首

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⑵正音

银项圈允许毡帽颈上缚在畜生五行缺土正月仿佛空地⑶多音字组词

⑷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捏()钮()拜()允()

扭()纽()湃()充()

缚()搏()租()组()

傅()膊()祖()阻()

厨()稻()胯()挎()

橱()滔()跨()垮()

郑()贼()正()贱()

⑸有哪些词语在小组学习后仍不理解,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⑹闰土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⑺质疑时要引导学生在主要内容及写作方法上提问,对生字、词语的问题可通过

与同学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教师应记住或简写板书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在学习中注意反馈。

二、再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1、听录音朗读课文(或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参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⑴“我”记忆中的闰土。(1)

⑵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2—3)

⑶“我”第一次见到闰土。(4—5)

⑷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6—16)⑸闰土和“我”分别。(17)

三、理解课题,提示学习方法

1、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懂这篇课文的题目,齐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①写人的文章②写的是闰土③写少年时期的闰土

2、提示学习方法

⑴你们想想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学呢?

写了人的什么?怎么写这个人?表达这个人的什么品质、精神。

⑵人的特点、品质主要是通过写什么来表现的?(事)几件事怎么学?(详写的事仔细学,略写的事简单学)希望同学们能用这样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四、学习第一段

1、看插图(投影)画面上的人是谁?你怎么知道他就是闰土?看图中的少年,你觉得他怎么样?(勇敢)

2、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请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板书〗景人猹

3、景和人之间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其间”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地方?4、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勇敢?(尽力、捏、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越写猹的伶俐越说明少年的勇敢)

5、这位英俊、勇敢的少年是谁呀?什么地方告诉你了?“这少年便是闰土”放在第一段结尾好不好?

①更突出了少年的形象,他是谁呀?引人入胜,印象非常深刻。

②便于连接下文。“我认识他时”,“他”指闰土。

6、指导朗读、背诵

⑴动画演示,体会意境。

⑵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朗读景物语气要舒缓,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速度要稍快,语气略带兴奋,体现出人物的机敏、勇敢。

⑶各种形式读。

⑷看动画演示,集体、个人试背。

⑸指名背。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划批:课文介绍了闰土的一些什么情况?(年龄、身份、名字的来历、本领)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忙月忙月闰土的父亲

2、“我”的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我”什么态度(高兴)为什么?(年纪相仿,可以在一起玩;闰土能装弶捉小鸟雀)

3、小结

“我”与闰土还没见面,就已经开始喜欢他,盼望他来了。

〖板书〗“我”盼望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全文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4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新年,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20、少年闰土

“我”盼望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自由读第三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哪些特点?

⑶“我”以怎样的心情等待闰土?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2、讨论交流

⑴⑵

〖板书〗

⑶非常急切: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地去看。

3、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⑴闰土是这样一位健康、朴实、可爱的农家少年,又和我年纪相仿,所以一见到他,“我”就从心眼里喜欢他。

〖板书〗喜欢

于是不到半月,我们便熟识了,我们成了好朋友。带着盼望,喜欢的心情把这段读读,谁愿意试一试。

⑵评议后再指名读。

平缓的语气朗读外貌描写的语句,稍快、急切的语气表达盼望、喜欢的感情。

六、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快速默读第四段,闰土讲了哪几件新鲜事?

〖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2、小组学习

⑴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你怎么理解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捕鸟

〖板书〗聪明能干

⑴动画演示闰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捕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的。

〖板书〗扫、支、撒、拉

⑵小结:闰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充分的准备,到捕鸟时他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因为他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鸟闰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板书〗见识广

⑶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渡: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呢?(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看瓜刺猹

〖板书〗勇敢

⑴听到响声,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得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便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自然段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过渡: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的确令人难以忘怀。它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么潮汛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呢?(到海边看跳鱼儿)他看到的鱼儿什么样?(有着青蛙似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4、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羡慕佩服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出示第16自然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向往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看第2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3、以板书为线索总结全文

从开始得知闰土要来“我”家,“我”就盼望;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闰土是个可爱、朴实的农家少年,就从心里喜欢他;到以后的接触,“我”发现他不仅外表可爱,而且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少年。这时我对他的感情由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他的生活。感情很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板书〗难舍难分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剖析范例。

5、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三亚落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

1、板书:

2、三亚落日。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②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硕大无朋收敛涨溢赤朱丹彤热带风情悄然无声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①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朋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软软;

②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③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①学生试读。

②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③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野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 (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3、交流描写音乐变化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____,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读出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相机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五、课堂教学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 琴声 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全文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说明了: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发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①师生讨论。

②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①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②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肃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怎样?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①王母娘娘更是气得……

②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

③王母娘娘狠狠一推……

④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①朗读“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①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②闯人家里,抓走织女

③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断课文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7节,思考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①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天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唾和织女星,将观察到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①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⑴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⑵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5、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同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构想:

先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后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最后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读书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唤起生活积累,激发“阅读期待”(请学生说说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都学过或读过一些“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课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觉得在我们已掌握的这些好的读书方法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揭题板书:读书要有选择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最想了解什么?

归纳: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

二、自主阅读感悟,开展“阅读反思”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欣赏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读: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6、小结。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我觉得书中对“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说的不够全面,我认为我们小学生可选择的读物还可以再拓宽些。如一些儿童漫画、反映生活的漫画我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读物;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同学们在读2~5小节的时候,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

如:抓住“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这个话题展开叙述,可分类进行;如抓住“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应该怎样选择?”等话题展开,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以前选书的时候,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注意什么等,通过这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应该怎样选择等。

作业设计:

做《同步》,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写明原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复述课文,有感情的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学为主,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厌恶战争,企盼和平和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一些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开课:

每个人都向往和平,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古诗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2.个别学生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讨论学习课文内容。

1、龙德在听到受伤士兵请求帮助的话后,他在想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

四、指导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四、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课件# 导语: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五、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⑴学习第一段。

我先用#课件# 导语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⑵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善于想象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的增强。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为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使想象合理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6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最新3篇】04-02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7篇11-0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篇08-17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4篇)08-02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07-2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教案【6篇】07-20

最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7篇03-27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09-19

大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3篇】11-24

2020微班会主题教案内容最新10篇09-19

54 2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