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优秀9篇)

2023-11-22 11:31:15

《姥姥的剪纸》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高超的姥姥。壶知道为您带来了9篇《姥姥的剪纸》,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姥姥的剪纸 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材解读: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作者的这些遣词造句也很有地方特色,很有“嚼”劲!

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从题目入手,把全文给统一起来。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还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关键字:“拴”,“缠”,“心”,“梦”,通过用心品读这些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www.huzhidao.com←姥姥的深情思念。

最后,我通过诗歌改写,又回到课题,领悟题目所寄托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品读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难怪,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引读第一自然段)

3.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姥姥手很巧,剪纸技艺高超呢?打开书,请大家默读1-6自然段,品品划划,还可以做些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默读圈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5.交流,相机出示: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想见识一下姥姥的精美剪纸吗?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出示)

*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情不自禁想说——(出示,语言训练)

*不仅是你们,乡亲们都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谁来读?

指导读。

*尽管这是夸张的说法,却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词: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这几个词从感情色彩上说,本来都是——贬义词,放在这段话里,还是贬义词吗?再用心读,你读出了什么?

*指出:作者的用词特别独到。利用反衬的表达手法再次证明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最后一句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创设情境互动:师:“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用指头点一下学生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熟能生巧”就是说——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导读

*过渡:有没有人剪到手呀?是呀,(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为了让乡亲们图个吉利,姥姥有求必应,总剪,(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多么勤劳,多么善良的姥姥啊!

总剪,就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这就是——有准头了。

*生活中,你碰到过哪些人,哪些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可是姥姥的经验之谈啊!一起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感悟的学习方法,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通过朗读,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仔细观察其它几幅剪纸作品,深感剪纸之难,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技术之高超。)

第二板块:品读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过渡:姥姥的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把“我”吸引住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品品哪个字用得最传神。(栓)

*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让我们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来,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请一生上台。)你读文中的"我",我读姥姥的话,其他同学就帮助我俩描述当时的场景,读旁白,好吗?

*我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

2.你还从哪些句子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一个“缠”,让你体会到了——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这段文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引背。

(设计意图:我主要抓住课文中的“拴”、“缠”字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表面到内在,层层深入地感悟,从一个简单的“拴”、“缠”中读出祖孙之情,姥姥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对姥姥的热爱之情。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其中,作者对幼时自己的描写:“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去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的调皮是用来反衬出姥姥的宽容和慈爱,学生也能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第三版块:品读作者的心梦之境

1.(音乐起)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出示最后一节)

2.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请大家把目光再投到"联结"这个词语上,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吗?

*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

追问: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送进这段话中读。(指名读)

3.姥姥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剪纸世界,(板书:有声有色)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教师板书:心梦)

6.心在飞扬,梦却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齐读这段话。(配乐)

7.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自由读。

8.现在,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9.交流:

10.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现在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11.是呀,这些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板书:拴)

12.顽皮可爱的小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如今,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萦。这份浓浓亲情的最好见证就是——再读课题。

13.同学们,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称呼——姥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份作业纸,将积累的语言和思想、情感进一步内化、提升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样既读入文本,与姥姥平等对话,与笑源产生共鸣;又读出文本,概括提升,吸取精华。)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⑵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四、习惯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乐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体味祖孙情深三、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姥姥的剪纸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1-3节。好,一起响亮地把课题读一遍。

2、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3、是的,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善良,日夜操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

二、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1、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2、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用得比较特殊,你注意到了吗?从这些关联词语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2)板书: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在文中指什么呢?(作者孩提时的生活。)

3、下面我们就进入作者回忆的故事中,领略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生活。

三、直面姥姥剪纸的“神”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一回我给姥姥出了一个什么难题?(品悟“死死的” )剪的情况谁来介绍一下?作品怎么样?(“无可挑剔”何意?为此你想到说什么?)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引导学生品读:“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这一句,扣住“熟能生巧” 、“剪”感悟)

3、这样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被蒙上了双眼,但“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出示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练习得多了,剪刀也运用自如了。写得多传神的一句话,齐读。

4、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徐璐同学的二胡拉得好,从陌生到熟练,她是怎么做到的?下面我们就请徐璐谈谈她学二胡的经历。

5、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姥姥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是怎么练就的吗?

6、姥姥明知我经常故意为难她,她还顺从我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作品。你的体会是什么?(姥姥爱我)

7、正因有这些故事,我的童年变得妙趣横生了。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一句。

四、品味姥姥剪纸的“情”

1、姥姥不但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还处处关心着我。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1)参照喜鹊登枝,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好吗?

3、出示: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1)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

4、把我搂在怀里夸道,姥姥高兴什么?姥姥乐意驮着调皮的我,姥姥喜欢与我一起吃饭、生活,你从中体会出姥姥的什么来了?

5、姥姥作品中的兔子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充满快乐)老牛是一头什么样的老牛呢?(勤恳善良)其实兔子就是我呀,老牛就是姥姥呀。姥姥通过作品希望作者……(生活得快乐,幸福,喜欢与我一起生活)而当时的我也迷上了姥姥剪的老牛和兔子,喜欢上了老牛和兔子背后的故事。

6、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五、感受笑源的心境梦境

1、姥姥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多么快乐。虽然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伴随着我。

2、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1)指名读。给这幅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作者体会到了什么?

(2)我已远去了,姥姥在家乡平原的一头仍然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他期待着什么?

(3)像这样的剪纸不断从姥姥那里寄过来,你体会到了姥姥对我的情了吗?有什么情?我体会出来了吗?

3、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同学们,姥姥的剪纸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根,姥姥对我的关爱、思念伴随我成长。配乐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六、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1、看到“牛兔分离”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2、小练笔:姥姥想对我说……;我想对姥姥说……

3、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4、《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让我们惊叹姥姥的剪纸神了,更感动浓浓的祖孙情。

作业:

1、练习背诵第12、13节。

2、小练笔:你一定有一方面的特长,用一个片断介绍你是如何做到的。

板书:

姥姥的剪纸

有声有色    喜鹊登枝  熟能生巧

牛驮小兔

牛兔食草

牛兔分离

“我” 祖孙情深 姥姥

教后反思:

一、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习惯于顺藤摸瓜、循规蹈矩,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一课上,我在教学顺序的设计上做了变化。我从文章的中心句着手,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走进文本,用智慧的眼睛去找“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请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些句子,齐读后,我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境和梦境会变得有声有色?”此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起作者小时侯与姥姥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想起自己小时侯又是怎样耍赖刁难姥姥的,想起姥姥为作者剪的那么多的作品……有天女散花之妙!

二、巧妙攻破重难点。

此课的重点为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感受姥姥的善良与勤劳,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深思念。在让学生掌握重点这一块,我用心良苦,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在课上不单单是剪纸了,而是变得会说话,会传情,“牛驮小兔”、 “牛兔同食”、 “牛兔分离”,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特别在”牛兔分离”这幅图,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让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名饰“兔子”,一名饰“老牛”,”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看着,那一刻一种离别的不舍,顿时袭上师生的心头。在突破难点这一块,我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谈一谈她学二胡的经历——“刚开始,我连‘1、2、3、4、5、6、7’都不会,现在我能熟练地拉好几首曲子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日日练、月月练、时时练、刻刻练的结果呀!”这么一抛砖引玉,下面顿时小手林立,谈写字、谈唱歌、谈骑自行车、谈游泳……热烈一片,可以说是“豁然开朗”、 “柳暗花明”!

三、寓审美教育于课中。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但学生对它并不熟悉,我熟练地运用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好几幅作品,拉近了学生与剪纸的距离,学生在惊叹之余,更能体会到这些作品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喜鹊登枝”这幅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问道:“在人们的眼中,它最普通,但它又最美,这是为什么?”学生欣赏着这幅剪纸,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 “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更因为它象征着吉利,预示着丰收” ……瞧,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由点带面,循作者的情感脉搏,领悟文本意境。“读中悟”、 “悟中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读中,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师生的心中,那就是姥姥的“勤”和姥姥和作者之间深深的“情”!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从字里行间体会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教学1-3自然段。

1.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1-3自然段。)

2.指名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知道什么是“小屯”吗?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由远到近地写。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带着自豪的赞叹的开心的温馨的心情读读。

3.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指导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4.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5.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二、教学4-12自然段。

1.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3.交流朗读: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师点拨理解。

(1)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我的“刁难”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2)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3)“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剪纸》二稿 篇五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新课文,像这样的新教材,真的不好把握,不过,今天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下面就来说说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是老师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成渗透于各个环节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思一边想像,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本堂课极其生动,扎实的教学和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也是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好几处课文中的"文化细节":神,无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别是在"耍赖挑剔刁难调皮蛋"这些词语上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读出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讲几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

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老师通过让学生寻找并反复朗读描述姥姥剪纸的语句,体会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坚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增加学生的积累,逐步将文中的好词句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深刻含义,老师先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两者已合二为一了,再叫学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话,一切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还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老师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去体会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潘老师出示教材原文中的一段话,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之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 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案

姥姥的剪纸 教案2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 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的兔子,( )的兔子,( )的兔子;( )的老牛,(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 )的窗花,对( )的兔子和(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广结善缘,心灵手巧

姥姥的剪纸 篇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学习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用“——”画出正确的读音。

择(zháizé)菜刁难(nánnàn)数(shǔshù)九隆冬

薅(hāorǔ)草机灵(língling)三伏盛(shèngchéng)夏

2、读完课文,填一填:

(1)说明姥姥是一个勤劳的人。(从书中选取一个事例)

(2)说明姥姥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书中选取一个事例)

(3)说明姥姥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从书中选取一个事例)

3、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二、课堂研讨。

1、导入: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检查反馈预习导学:要求读准“屯、择、猪、爽”字音、辨析“岂、刁”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词义)

3、再读课文,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第二段:(第4~6自然段)讲述了我刁难姥姥,姥姥依然能尽展才艺。

第三段:(第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第四段:(第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4、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引导:抓关键段意)

课文主要讲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以及与“我”在一起的融融祖孙情。

5、默读第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请在书中画出来细细体会。(抓住两句话朗读体会)

a、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从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姥姥所用的材料平常,从“翻来折去”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方法简单,由此看出姥姥剪纸的技艺是多么的高超呀!(一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投影出示)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大声赞扬。(大家能学着乡亲们啧啧赞叹语气来读一下吗?)(母鸡真的能下蛋吗?公鸡真的能打鸣吗?这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现了乡亲们对姥姥剪纸技艺的赞叹。)除了猫、虎、母鸡、公鸡外,姥姥还会剪什么?(人物、植物、器物)

现在请你仿照书上的夸张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你姥姥神了,剪______像________,剪______像________,剪个______________,

剪个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一段,你发现姥姥的剪纸受大家欢迎,不仅因为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还因为她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勤劳善良。(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7、小结。齐读1-3自然段。

三、当堂训练。

1、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1)从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从“翻来折去”可以看出,

由此看出。

(2)别人对姥姥“啧啧赞叹”在文中是描写,它起到作用。

2、“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的剪纸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四、巩固练习。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

2、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刁难的本义是,在文中指;挑剔的本意是,在文中指;耍赖的本意是,在文中指;调皮蛋的本意是,在文中指。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给这段话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冒:a鼓出来b不顾c不加小心d用假的充当真的

准:a允许b依照c一定d把握

二、课堂研讨。

1、检查反馈预习导学。

2、学习4—6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作者是怎样的赞叹的?(指名读)

(2)同学们,姥姥的剪纸的技艺为什么会这么高超呢?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a.理解“熟能生巧”: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你能说出一两句吗?(投影出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姥姥是怎样做到熟能生巧的呢?谁来说一说?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你举例说说。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甚至摸黑剪。”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姥姥剪纸的时间长、次数多,所以姥姥熟能生巧,技艺娴熟。例如打毛衣、包饺子。

3.学习7——12自然段。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剪纸作品的句子。

(2)讨论交流:

出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你能给这幅剪纸给个名字吗?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分角色读一读。)

(3)小结:是呀,正是姥姥的充满神奇的剪纸拴住了我,让我幼小的心和姥姥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分角色读7-12自然段)

4.学习第13自然段。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姥姥对我的期待是牵挂着我,希望我平平安安,盼望我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引读最后一段。

a.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我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b.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指声音,可能有哪些声呢?(剪纸声、姥姥的说话声)“色”指的是什么?(颜色、活动、人物)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

六。总结课文。你从课题中读出了什么?

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连接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

三、当堂训练。

1、“熟能生巧”的意思是。姥姥剪“”最熟悉不过了,是因为她剪,剪,剪,

剪,剪,甚至剪。从中我体会到

2、“熟能生巧”这个道理有许多俗语:、。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

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对的兔子与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2)事实上,我不管走,走,梦中总不时映现和村路两侧的。无论,无论,只要忆及那,我的心境与梦境就。

3、课文以“姥姥的剪纸”为题有什么妙处?

4、拓展阅读,回答问题: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园丁”是指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小贴士:解释词语的方法有:查字典、换近义词、抓字眼】

(1炫耀:

(2夜以继日:

4、在文中用“———”线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5、联系生活实际,举二个例子说明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姥姥的剪纸 篇八

课文练习

【预习·导学】

1、把课后生字抄写两遍,并组两个词语。

2、给划线字注音,并读一读。

山屯(      )庄稼(      )捂住(      )

耍赖(      )啧啧赞叹(      )

不解(      )挑剔(      )刁难(      )

择菜(      )熟能生巧(      )

3、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

技艺 悦耳 刁难 岂知 疏密  耍赖 广结善缘 无可挑剔

吉利 甚至 屋檐  温顺  敦厚  联结  熟能生巧  数九隆冬

4、整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是成语。

、            、             、            、

、            、             、            、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所不能:                               广结善缘:

无可挑剔:                               熟能生巧:

有声有色:

6、照样子、写词语。

左邻右舍          、         、          啧啧赞叹          、         、

有声有色          、         、          普普通通          、         、

7、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感悟·探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内互读)试着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姥姥剪“            ”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         剪,          剪,          剪,          剪,          剪,甚至          剪。

3、理清内容。

一(1-3) 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二(4-6) 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三(7-12)姥姥的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四(13)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4、佳句赏析: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2)“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拓展·延伸】

1、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百步穿杨、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疱丁解牛、游刃有余。

2、描写艺术品的成语:精雕细刻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举世无双  鬼斧神工

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姥姥的剪纸》二稿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的高超。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_________

2、如果你有这样的一位姥姥,你会感到­­­­­­­­­­­­­­­­­__________

3、请你来读读课题

(及时评议读的情况)

4、小结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课题读好了,就迈出了读好课文的第一步。

过渡:姥姥的剪纸都是她心灵手巧的劳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文字中感受感受吧!

二、学习1~6小节

1、自由轻声的读课文1~6,想想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2、谁来用文中的词来说说姥姥的剪纸给你什么感觉?

3、指名回答板书“神”

4、村里人和大家的想法一样,他们是怎么样夸姥姥的呢?谁找出来读读

(投影出示文字)

5、谁想学学村里人来夸夸姥姥。

指名读齐读

6、村里人的夸奖把姥姥剪的动物说活了,你能不能也学着村里人的说话的韵味和形式也来夸夸姥姥剪的其他东西呢?我们来夸夸姥姥剪的植物(投影出示文字)

师生评议交流

7、从村里人的赞叹中,一个“神”字把姥姥的剪纸说白了,点透了,姥姥的剪纸还神在哪儿?请大家快速的找找看

(一)蒙眼剪“喜鹊登枝图”

1、姥姥可真是神了,看,这就是姥姥被我死死的捂住眼睛不大一会功夫就剪出的“喜鹊登枝”图(投影出示剪纸)

2、瞧瞧,你看到了什么?用书上的话说说看。(投影出示句子)

3、姥姥神吗?读好这句话就更能体会到姥姥的神。

指名读齐读

4、看着这福精美的“喜鹊登枝”图,文中的我是服了,而老师却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姥姥在被我捂住双眼,不大一会功夫就剪出来的,我不由地想到了一个词“神奇”,你也能用带“神”的词夸夸姥姥吗?

指名回答

5、姥姥为什么能如此神了?那是因为他引读

6、总剪,什么时候剪呢?(指读书上的话,一个接一个的说)

7、所以姥姥的手就有准头了,就能(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所以姥姥就能在被我捂住双眼的情况下,不大一会功夫剪出的“喜鹊登枝”图(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8、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剪久了,剪多了,姥姥的手就成了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他的两根延长的手指。姥姥就这样练就了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9、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熟能生巧的经历吗?谁来说说看。

姥姥不仅是经验之谈,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想要练就一门真本事,得下苦功夫,勤练不止!

(二)蒙眼剪“喜鹊登枝”图,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很神,还可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神了?

一把普普通通的……

1、你是从哪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对比写出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2、你觉得村里人会在什么时候找姥姥为他们剪纸,姥姥又会为他们剪什么呢?

3、小结: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慈祥的姥姥的大脑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要什么只要一搜索就全有了。难怪村里人会啧啧赞叹(投影出示文字)齐读

4、过渡:姥姥神奇的剪纸让村里人啧啧赞叹,让年幼的我深深折服,姥姥的剪纸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谁来说说是什么?

三、学习7~12

好好地读课文7~12小节,想想姥姥用什么剪纸拴住我的

1、想看看姥姥拴住我的剪纸吗?

(投影出示剪纸)

2、这两幅剪纸文中的我是读懂了,你读懂了吗?

指名回答

3、现在你明白姥姥是靠什么把我拴在屋里的吗?

板书情

4、多么有意思的牛兔图啊,多么有意思的祖孙对话啊,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有趣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5、姥姥还会剪出怎么样的老牛和小兔了?他们之间又构成了怎样温情的画面?

指名回答

过渡:姥姥就这样用他的剪纸拴住了多少个多云密雨的盛夏,用他的深情拴住了幼年不懂事的我,直到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虽然我越走越远,但姥姥的剪纸却越剪越长,我还是会不断地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副是这样的

(投影出示剪纸)师伴读文字

四、学习13

1、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头静静的老牛身上,从他的眼神中,你读出了什么?

2、(投影出示文字)引导齐读

3、俗话说“梦由心生”板书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的梦境就是我的心境的体现

4、在梦中,我会梦到怎样的情景了?谁说说

5、同学们,让我们拿起笔,告诉姥姥昨夜你做的梦吧!

(投影出示文字)生写话

6、指读姥姥的信

7、此时,我知道同学们有千言万语想对姥姥说,就让我们把所有的语言都浓缩到这段文字当中吧!齐读(投影出示文字)

五、小结

1、从此,姥姥的剪纸溶入了我的血液里,溶入了我的生命里,姥姥用他的神奇的剪纸把我牢牢的拴在心中,也让我们把这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姥姥牢牢地拴在我们的心中。

2、齐读课题

六、作业

写完给姥姥的信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他普通,他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的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他不普通,他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的化不开的亲情。我们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剪纸”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抓住这个主线,从“姥姥剪纸的神”“姥姥剪纸中对我的情”“我对姥姥的梦”这3处入手,批文入情,让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紧扣文本,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尽量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入情。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抓住文章中的几处可以补白的情境,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也使得文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9篇《姥姥的剪纸》,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壶知道。

【姥姥的剪纸】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优01-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精选801-07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最新8篇】09-20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09-19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教案设计01-21

《为人民服务》优秀6篇03-04

小数乘小数(2篇)09-19

丑石教学设计(优秀5篇)10-14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优秀3篇09-26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优秀5篇09-22

44 2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