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优秀5篇)

2023-03-09 08:44:55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优秀5篇)》由壶知道为您提供,希望可以在【勿忘国耻什么梗】写作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一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气势汹汹   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抱头鼠窜

严词拒绝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两面夹击

2、学生齐读,思考:你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写什么的?(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地方来品味。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读一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第1、2、3自然段

4、学生自读课文2、3节。

5、交流。

6、日军为何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引读第一自然段。

7、这里有些词语很值得我们关注,你注意到了吗?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步侵略我国华北地区,进而妄图吞并全中国。

“咽喉”:人体的重要器官,感受到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8、过渡:正是有着吞并全中国的狼子野心,1937年7月7日深夜,早有预谋的日军像我军发起了进攻。

9、再次默读2、3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词语,细细体会。

10、交流:

a.“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恼羞成怒”看出日军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b.“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请写在卢沟桥桥面上。”敌人心狠手辣,一心置我守桥军队于死地。

c.“大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立即开枪还击”,中国守军正义凛然,誓死保卫祖国。

11、同学们很了不起,从敌我双方举动中体会到这么多东西。品读字词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时还要做到的是将你对文字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这种感受。(有感情的朗读2、3自然段)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1、引导学习4~5自然段:

文章中除了第二、三自然段外,还有好多词句描述了敌我双方举动,同样表现了日本鬼子和我军的特点,请你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画一画。细细体会。

12、读书,就应该能走进课文的深处,与文中的人物交流对话。请你抓住所画的词句,好好地读一读,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情感来。(学生练读)

13、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话读给你的同位听,先读一读,再谈谈你的感受。

14、指名读,相机指导。

a.日军:“人仰马翻、端着、吼叫着、疯狂地、扑、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惨败,可耻的下场。

b.大刀队员:“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举起、冒着、冲出、悄悄地”,英勇无畏,奋起反击。

(相机指导对比:关注“悄悄地”同样是描写秘密行动,我军是“悄悄地进发”,日军是“偷偷地摸来”,自己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偷偷地摸来”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和卑鄙行径;“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军的资质多谋,英勇善战。两者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关注“哭爹喊娘、狼狈而逃”,同样是描写失败表现,我军是“寡众悬殊、暂时退守”,日军是“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鬼哭狼嚎”你有发现了什么?“寡众悬殊、暂时退守”是我军的无奈之举,“暂时”说明我们定会夺回卢沟桥;而敌军“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表现了敌军战败后的狼狈不看,下场可耻。)

15、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英勇、顽强)

为了歌颂这些大刀队员们的斗志,有人谱写了一首《大刀进行曲》,有人说这是抗战歌曲中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感受一下。(播放《大刀进行曲》)

16、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可以看出,你们的心中一定是热血澎湃。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吧!(自由读4、5节)

五、学习第6~8自然段。

1、经过我国守军的努力,终于击退了侵犯的日军。然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候,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2、学生自由读6—8节。

六、齐读最后一节。

七、机动:指导学生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1、出示中国守军的誓言:(“愿与卢沟桥共存亡”、“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问:这是一组中国守军的话语,读了后你有什么感想?

2、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永远地深深地记住这个伟大的事件,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们!(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复述。

八、总结拓展: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居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文本,体会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二

一、说教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内容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顽强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课文我计划用三个课时来进行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了第二课时的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者罪行,激发学生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目标中的第1、2点为教学重点,第3点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可能他们的心目中抗击战争就是我军和日军的战斗。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了。所以我把目标中的第3点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新课程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www.huzhidao.com☆学生充分阅读文章,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说学法

根据教学要求和结合学生的实际,这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读”“说”“悟”“感”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既能读好课文,又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我先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了那些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先让学生读教学内容:第2---5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的说中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

2、教师提出问题:日寇引发“卢沟桥事变”是什么行为?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以此问来让学生认清日寇的罪行。

3、日寇在战斗中的表现怎样?我军的表现又是怎样?引出学生对我军英勇战斗的崇敬之情。

4、中国军队“悄悄进发”与日军“偷偷摸来”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5、再次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三)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

1、学生默读要讲述的内容,这是为了学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讲述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讲述好事情的经过打下基础。

3、教师点评、指导。

六、总结教学内容,扩展延伸

学完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说,这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三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

3、 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2、 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课文《卢沟桥烽火》课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卢沟桥烽火》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文库中找到卢沟桥的有关图片学习参考,再用百度视频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段《七七事变》电影,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卢沟桥烽火》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 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真实,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崇敬之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感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学习积极性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听歌曲《松花江上》。

【百度搜索】歌曲《松花江上》

2.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图片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百度文库】九一八事变图片

4. 卢沟桥事变的有关图片。

【百度文库】卢沟桥事变图片

5. 图片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图片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利用教学课件学习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课件

3.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观看 卢沟桥事变片段:

【百度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六、 课外作业

(1)【百度文库】今日卢沟桥图片

(2)【百度视频】观看电影《七七事变》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两面夹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

(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

(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无理)

(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

(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

(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

(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

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

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

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师出示)

时间                                        敌军                                  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               立即还击  ……

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

(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

【百度文库】卢沟桥事变图片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习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

(3)交流:

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师评)

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

(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                           敌军                           我军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吼叫                同仇敌忾

疯狂扑来  哭爹喊娘         奋起还击

狼狈而逃  ……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手握  腰佩

抱头鼠窜   ……              悄悄进发 齐声呐喊……

(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

(二)学习6-8自然段

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

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平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

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六、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资料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详细资料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背景资料

七、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可惜不幸的是近年来,日本有一部分人却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承认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我国犯下的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甚至还美化他们的侵略战争,把他们无耻的侵略行为说成是正义的。

识字朗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同时,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学生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学会描写生动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形象等。

本教案已用于实际教学,学生反映效果很好,尤其是图片和视频的加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足之处: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部分学生重视了事件的发展,而忽视文章的写法借鉴。

3、图片、视频耗时较多。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尝试琢磨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八、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谭坊初级中学               姓名:  周志华

职称: 一级教师          电话: 18765665725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初级中学

个人介绍:

周志华,男,现年36岁,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潍坊市教学能手,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998年参加工作,一级教师,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岗位上,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并且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四

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顽强精神。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师:本文重点写了什么?在课文的那一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生:(回答)第二至五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第二大段。分别写了三件事。

师:对了,这样分三件事来写就是分层写法。每一件事我们就把它划分为一层,这一大段我们就把它分为:(生:那么这段就可以分成三层。)文章的篇幅较长,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需要把它分层次来学习。

对!你们没这个习惯,是不是。现在我们大家就来体会一下吧。相信大家很快就学会分层的方法的。请允许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第二大段读一下,好不好?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本质,读一读课本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读课文)

生:一直全副日本军队,借着暗淡的星光,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

生:日本军队要入如宛平城搜查失踪的士兵,遭到中国守桥军士兵的严词拒绝。

生:日本军队的阴谋诡计在守桥士兵面前未得逞,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师: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

生1:我从“全副”、“气势汹汹”、“恼羞成怒”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者是有备而来的,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蓄意向中国士兵挑衅,气焰十分嚣张,嘴脸十分丑陋。

生2:我从“‘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这句话中读出心狠手辣,一心想置我守桥军队于死地,真是狼子野心啊!

生3:从“大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立即开枪还击”中,我体会到中国守军正义凛然、誓死卫国的崇高精神。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丰富啊!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到这么多东西,真值得称赞。文中还有一句话让老师产生了疑问,文中还有一句话让老师产生了疑问,文中写到“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你愿意帮帮我吗?

(学生小声议论起来,兴致很高的样子)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无权在中国的领土上搜查,可他们却是“全副”,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

生3: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显然”一词充分表现出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一眼看穿了日本者的狰狞面目。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谈得不错,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思,

读有所想!能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第4-8小节,看看第三层写了什么?(自由读)

有的同学别读,有的同学小组合作,情感共鸣;有的则激情昂扬,更有甚者有声有色地朗诵,使人震撼

(学生自由朗读、探究着每一层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有明显的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好文章。我在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反复的读书、深入的体会课文内容,在熟读的情况下进行指导分段、分层。教给学生分层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朗读首先成为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大胆尝试,敢于思索,通过自己独特的朗读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的也许读得不够流利,但那份认真却使人欣慰;有的理解也许还不够深入,但自信却可见一班……随着感悟的深入,理解得透彻,学生对于课文读得更多,对于课文内容也“懂”得更多。于是再次“朗读”便成为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他们通过朗读演绎着内心深处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我军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 篇五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孩子们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卢沟桥烽火》教后记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看出这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都积极从文中找依据,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课文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而从“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体会日军的可耻下场;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英勇顽强的精神,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再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尽情的激发与释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少不了一个“读”字。

字里行间爱国情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赞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一、课前预习,了解历史爱国情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本课及整个单元的课文奠定感情基调。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掘语文中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同时有更多的发现,激发更多的兴趣,创造更多的奇迹。

二、民主学习,以述促读爱憎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课上,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再次自读课文的时候,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老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练习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述得顺当。教学时还得按时间和事情得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都能练习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物了。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挥,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自己给予自己评价,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自身提高,不断深化爱国情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能源。我个人对于历史知识就十分缺乏,所以在教学这课之前,我也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了更多有关祖国历史的知识,使我对于祖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所以,我决定要和学生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能量,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争取在新课程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卢沟桥烽火》这一课学习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研究,争取更大的更多的进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卢沟桥烽火》一文有感】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优01-01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精选801-07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最新8篇】09-2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教案设计01-21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4篇09-19

小数乘小数(2篇)09-19

《为人民服务》优秀6篇03-04

丑石教学设计(优秀5篇)10-14

小学六年级英语教案优秀3篇09-26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精选2篇)02-25

44 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