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9篇】

2024-03-24 01:38:52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9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一

《蜜蜂引路》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又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等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除此以外,还有《玲玲的画》、《寓言两则》、《丑小鸭》。《蜜蜂引路》侧重表达“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主题,启发教育孩子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一、解读课标和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阅读教学的阶段指标第二条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适合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进行指导和教学;而其他各段要求读正确、流利即可。一、二年级的侧重应该是字词的教学和积累。本课要求认读6个生字,会写达9个之多。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采取随课文学习,即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之后,将要求会写的生字适当地提出来进行字理分析,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该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的。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帮助自己找到养蜂的人。旨在告诉学生“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教育?主要通过反复朗读课文重点段落——第3自然段的办法来体会。如何让孩子百读而不厌?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训练方式。比如第一遍朗读后要求用一句话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帮助自己找到养蜂的人;第二遍朗读后可以让学生把这段话中的一些关键词进行填空训练——“列宁一边走一边(        ),(       )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         )。他(       ),只见那些密蜂采了蜜就(        )附近的一个(      ),园子旁边有一所(     )。列宁走到哪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     )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再读课文后就要每句每句的读,边读边思考列宁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列宁是个细心观察事物,遇事喜欢动脑筋的人”。

二、解读人物和背景

(一)文中的人物——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3)。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便身患重病。1924年1月21日,便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永垂青史。

(二)关于蜜蜂

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只要一提到蜜蜂,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挺讨厌的。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作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如果谁无意中打死了某只蜜蜂,也会招来一群蜜蜂跟踪被蜇,这是蜜蜂在进行着报复行动;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真爱。有一首唐诗是这样赞美蜜蜂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白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有趣的是,工蜂还会按着各种图形在空中“跳舞”,以此来与同伴交流信息。当负责“侦探”的蜜蜂发现了蜜源,或者在外面采到蜜返回时,都要在蜂房上空欢乐地飞舞一番,用飞舞出的图形告诉同伴什么方向有花。它们飞舞是以太阳为基准指示方向,比如头朝太阳跳“。。”形,是各诉同伴朝太阳飞能采到蜜;头朝地面跳“。。”字形,是告诉同伴背朝太阳飞能采到蜜。距离的远近是用飞舞的圈数多少来表示,几十米、几百米或几千米,都有固定的圈数。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同地区的蜜蜂有不同的舞蹈语言。如意大利的蜜蜂就会跳“镰刀舞”。

蜜蜂在飞舞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能看清周围的环境,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三、解读文本与资料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释句导读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这段话叙述列宁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经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正是在认真观察了蜜蜂的去向以后,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所以他把蜜蜂称做“向导”。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常常——经常谈天——聊天往常——平常

亲自——亲身仔细——细心惊讶——惊奇

反义词常常——偶尔许多——很少附近——远处

(三)解词导向

引路:带着不认识路的人走向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领路或带路的意思。

莫斯科:前苏联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附近:靠近某地或离得不远。

谈天:闲谈,互相很随便地说话。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花丛:一堆堆、一簇簇地生长在一起的花。

惊讶:惊异,因事情发生得突然而感到奇怪。

向导:引路的人。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二

教学片段一:角色见面,引发兴趣

(课始,用图片展示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我先让同学们试着跟小蜜蜂打招呼,并在学生打招呼的过程中让学生想办法记住“蜜”字。学生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宝盖头”加个“必要”的“必”,再家“虫”。对这个字进行拆分。教师由此导入课文内容的学习:真会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小蜜蜂的故事。(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蜜蜂引路》的故事。)然后教师质疑提出:文中的小蜜蜂他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他。二下年级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

教学片段二:“触摸”角色

(用图片展示蜜蜂图。)

在老师讲完《蜜蜂引路》的故事后,我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课本当中,让他们好好读一读这个故事。其实当孩子们走进课堂,看到一幅妙趣横生的蜜蜂图呈现在面前,就很高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蜜蜂上。这样的课堂氛围,学生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当我再以故事铺垫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片段三:品人物个性,学以致用

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我首先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找作者是一只严谨的语句,并要求学生多读,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然后出示10个生字,引出我们也要文中的作者端正自己的态度来练习本领导入写字指导。在这一环节,字的写法由学生观察,我只作点拨。这篇课文是对学生钻研品质教育的一个较好载体,老师提出:作者身上有一个最亮的点,希望同学们能作他一样的人。接下来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反思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领域,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充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从对学生写的字的评议中,有效地进行了汉字书写的指导,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知汉字的书写特点。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三

一、导入:蜜蜂是怎么把列宁引到家的呢?

二、朗读感悟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事情的主人公列宁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往常”去找养蜂人的人没在,想谈天却谈不成的失落,到列宁亲自想办法去找,最后“果然”找到养蜂人时的惊喜,都叫人感同身受,其情感变化都在实情发展过程之中。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注意发现 :蜜蜂——园子——小房子分析思考 :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始终体现事不离人,人不离事,事是人做的,人在做事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品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讲述事情过程和画路线图,明白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同时学生学习列宁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 篇四

说课标要求: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说教材: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说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说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

说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说教法: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说学法: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养蜂花丛仔细采蜜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六

【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如:有常见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画》,《玲玲的画》是一篇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文,通过玲玲和爸爸一起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变好”的道理。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给学生启迪,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有美丽动人的童话《丑小鸭》,《丑小鸭》是童话故事,其情节很容易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对丑小鸭的经历感到伤心、可怜,但最后的结局又让人欣喜若狂,这一段故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要正确看待任何事物的发展顺序。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 “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说目标】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二、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说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宁的家在哪里?(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七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二 教学要求:

1 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 通过拼读掌握生字。

4 通过自由读了解向导是谁。

5 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列宁的智慧。

三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六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自学导学提纲》

五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题,质疑

跟着老师一起板题,提醒写字规则。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交流生字词

1 是呀,蜜蜂是怎样引路的,我们先读读课文吧。注意借助拼音把生子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昨天我们在家里自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学得怎么样了。(拿出自学题卡)快快复习一遍吧!

3 (出示会认字)会当小老师吗?来,教教大家。(生教生读)看谁更能干,读字后能教大家组一个词。(生教字并组词)真棒!知道吗?我班有些特聪明的孩子,还能给生字组两个词呢!(生教说两个词)

(三)再读课文,感受列宁的智慧

1 都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那课文会读了?(生读后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评价后再读)

2 听了他们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预设)

生1: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山上。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附近”)某某学生,看看哪些同学在你的附近,哪些同学在你旁边,哪些同学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看来,你理解了“附近”的意思,谁会用附近说一句话呢?(生自由说)老师的家就在学校的附近,三四分钟就到了。

生2: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很好,他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你真会读书,“常常”你怎样理解?我们可以换上一个什么词?(经常)

生3: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往常”,你是怎么理解的?

3 是呀,只好自己去找吧。可列宁从没去过养蜂人的家,该怎么去呢?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a 默读,想想列宁的住处、园子、小房子、蜜蜂各在什么地方?(稍后)能干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b 好,同学们,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谁来把它画出来,我呢,用“五角星”标志莫斯科所在地。(学生完成板画)

c (指板图)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列宁发现的花丛中哪儿?谁接着画?花丛里还有什么呀?(学生继续板画)观察得多仔细啊!那么,园子在哪儿?你怎么知道在花丛的附近?你来画出园子的位置吧!(学生接着板画)咦,这儿还有一所小房子,小房子在哪儿呢?(完成板画)(画得不对的地方提示学生互改)

d 这,会是谁的房子呢?你怎么想到的?(指多名学生说)

e 出示“想一想,做一做”

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  )。

养蜂的人往往住在(  )附近。

列宁跟着采了蜜的蜜蜂走,就可以找到(  )

指名填空,齐读。

f 列宁也是这样想的!他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是谁?书中用了一个词(果然),“果然”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谁能用“果然”说一句话?(指两三名学生)

g 能试着背背这一自然段吗?(利用板画帮助记忆)

4 同学们,养蜂人看到从未去过他家的列宁,竟然敲开了他的家门,他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高兴、激动、惊喜、惊奇……)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养蜂人说的话。(生齐读)列宁笑着说…(学生接读)

5 (指课题)孩子们,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不能)那么,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呢?(生畅说)

(师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了养蜂人。今后啦,我们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也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写字教学

1 学生认字、读字,说说哪些字你想给大家提个醒儿。特别注意“派”的写法。

2 学生练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列宁生平。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记字方法。

四、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五、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

六、学习书写生字“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莫斯科”

2、指名复述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j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k画寻养蜂人的路线图。l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寻找过程。

2、汇报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3、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一路看到什么?最想看到什么?用一个字代替“看”(找),因而列宁是一边走一边找。

发现蜜蜂,想到什么?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这时,列宁想什么?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理解“果然”,用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意思。(放到词语超市)

4、同位演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惊讶、向导”,表演和生活实例体会词意,并找近义词。(放到词语超市)

三、感悟课文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相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自选)

1、阅读《列宁和卫兵》,并写几句你的感受。

2、寻找列宁的生平事迹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

蜜蜂?

列宁    养蜂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公开课《蜜蜂引路》第二次大面积修改

教材分析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列宁生平。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记字方法。

四、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五、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

六、学习书写生字“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讶、敲”,理解“果然、惊讶、向导”。

2、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莫斯科”

2、指名复述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j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k画寻养蜂人的路线图。l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寻找过程。

2、汇报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3、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比赛读、男女分读、接力读)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发现蜜蜂,想到什么?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这时,列宁想什么?为什么会是养蜂人的家呢?从哪个词知道蜜蜂都飞往小房子?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理解“果然”: 这房子真的是养蜂人的家吗?课文怎么说?让学生体会意思。(放到词语超市)

4、同位演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惊讶、向导”,表演和找近义词体会词意。(放到词语超市)

5、师总结:列宁通过自己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找到了养蜂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善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解决身边的难题。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相评议。

四、作业自助餐(自选)

1、阅读《列宁和卫兵》,并写几句你的感受。

2、寻找列宁的生平事迹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词语超市

附近

谈天

常常

往常

亲自

果然

惊讶

向导

26 蜜蜂引路

蜜蜂?

列宁    养蜂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公开课《蜜蜂引路》第一次试教反思

今天下午,这节课能如计划中完成了,但当然有不足之处。因此必须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

1、忘记让学生复述、启发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第四自然段表演读。

2、有的词不需要解释:谈天、亲自,词语太多了,很烦,很容易乱。

3、第三四段读得不够,处理如下:先单独默读第三段,划句,再把所划句子读给同位听。

4、第三段指导读方面没到位,应把一、三句重点指导,有些词的语气加强,一些重点词语的重读还不到位。

5、拓展方面,设计不好,思考的范围太广,令学生无所释从,暂时还没找到良好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画路线图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全情投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但可能学生在过往委有少有这类练习,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且没有看书画路线图,在再三提醒下才开始结合课文完成路线图。

读得不够到位,要学生领悟列宁在寻找过程在的情绪变化,有点难,但学生比较善于模仿老师读,有老师范读后,读得更到位。

学生在思考列宁是否真的由蜜蜂引到养蜂人处,学生最初都会一致说是,但通过分析后,有的学生会说不是,是什么让学生走到养蜂人处呢?但又不能一下子说出来。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 篇九

温馨寄语:书籍就是力量!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惊讶、谈心、派出、引路、列宁、蜜蜂、敲门、附近”8个词语。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区别并正确运用“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

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法指导:

1、读写本课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并用红笔标出易读错、易写错的部分,小组交流。

2、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多读句子,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进行区分。

3、通过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分析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原因。

知识链接:

列宁:(1870年4月22日 ——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结合课文中生字的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借助字典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在课后的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写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自学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1、jīng  yà       tan  tian        pai  chu         yǐn  lu

(       )      (       )       (        )      (        )

lie  níng      mì  feng       qiao  men         fu  jìn

(        )     (        )      (         )       (       )

2、我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

【合作探究】

1、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列宁是一位了不起的领袖,他为什么要亲自找一个养蜂人呢?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通过对比,体会加点词语的不同。

(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的近义词是         ,往常的近义词是         。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课文中划一划有关句子,小组内读一读。完成下面的练习。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            →                →

→找到了养蜂人

4、朗读感悟

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组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说一说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中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方法,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课堂小结】

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凭借着         和          找到了养蜂人,真了不起。我们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课堂检测】

1、我会看拼音填空。

tan  tian

(1)老师经常和我们(         )。

fu  jìn                              pai

(2)我家(      )有一个大型的超市,妈妈经常(  )我去买日用品。

jīng  ya                  mì feng

(3)养蜂人对列宁能找到他感到很(      ),列宁告诉他:是(     )给他

yǐn  lu

(      ),他才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2、我会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写序号)

① 常常          ②往常

(1)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   )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2)放学后,他(   )到后操场打球。

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说                                     。

【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蜜蜂引路”中的“引”是“带领”的意思。               (    )

(2)“开门的果然是那养蜂的人”中“果然”在文中表示事实和列宁料想的一样。(    )

(3)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                              (    )

(4)列宁是靠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    )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蜂房     蜜蜂   养蜂人

因为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     ),而(     )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跟着(     )就找到了养蜂的人。

【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相关文章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优秀9篇12-09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优秀10篇08-19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最新5篇)01-22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10-20

二年级《食品安全教育》教案优秀4篇09-27

陈毅《青松》赏析(优秀8篇)03-1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09-24

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9-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优09-29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第二课10-02

40 3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