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意义》教案【精选6篇】

2023-09-18 08:33:00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虎知道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乘法的意义》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乘法的意义 篇一

信息窗2——变葫芦

教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   4+4+4=2            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 + 4 + 4 =(   )(只)

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  )(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

4、找朋友

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篇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l页的例1和第61、62页的乘法交换率,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

(2)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f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o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  表示3个l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l=3。

“l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  师再说明:1个l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3×0=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O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三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 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3、展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交流: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总结1、板书课题

2、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乘除法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乘法的意义 篇四

4、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的意义 篇五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比较难懂,在教学中,借助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和线段图,类推出求0.5米和0.82米布的价钱列式来计算,再联系已有的分数知识,说明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然后,再教学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采用"铺垫--新授--巩固--综合练习--总结"的教学形式,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积小数点的确定仍是教学难点,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还是比较低,有待于进一步练习加以巩固。

乘法的意义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 4+4+4=2 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 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 40 5×8= 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 + 4 + 4 =( )(只)

写成乘法算式:( )×( )=( )(只)

或( )×( )=( )(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 ) ( )+( )+( )+( )=( )

( )×( )=( ) ( )×( )=( )

2、填一填

3+3+3+3=( )×( ) 5+5+5+5+5+5=( )×( )

7+7+7=( )×( ) 6+6+6+6+6=( )×( )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 3乘5 6和4相乘

( ) ( ) ( ) ( ) ( ) ( )

4、找朋友

7×3 4×6 2×5 6×4 5+5

2+2+2+2+2 7+7+7 6+6+6+6 3×7 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乘法的意义》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乘法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乘法的意义4篇08-23

乘法的意义教案【优秀9篇】06-14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优秀4篇)05-22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05-18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原文、教案10-20

二年级《食品安全教育》教案优秀4篇09-27

陈毅《青松》赏析(优秀8篇)03-1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5篇】09-24

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9-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优09-29

40 1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