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案设计(优秀4篇)

2024-03-09 12:00:02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语教案设计(优秀4篇),仅供借鉴。

英语教学设计 篇一

一、引言

写作一直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问题存在比较多的地方。通过近几年高中英语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我发现将过程教学法应用于写作指导中的效果更明显,尤其是应用于写前准备阶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过程教学法将写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文章修改。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一直贯穿其中,学生则应当不断地阅读自己的文章,结合教师的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也是这样的。写前阶段作为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后面的整个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写作的主题、写作的目的以及文章的读者。写前阶段的准备工作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动笔写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

二、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这个教学案例是实践中的一部分,这个案例中写前阶段的信息输入是选取了brainstorming这种形式。

(一)写作话题的选取

为了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我选取了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个话题:Living in Big Cities(居住在大城市)。上海是一个国际型大都市,学生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对这个话题很熟悉。这堂课主要采取的是小组讨论发言的形式,将全班同学每四人分为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先内部讨论然后再发言。

(二)引导性问题的提出

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并不太活跃,思路并没有打开。笔者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于是就在请学生发言之前提出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

Do you like living in Shanghai?

Have you ever been living in small cities or countryside?

Can you give me your reasons why you like or why you don’t like living in Shanghai?

Which part of Shanghai do you like best?

Do you think it is easy to live in big cities?

When you grow up, where do you want to live, if possible?

(三)Brainstorming

我每提出一个问题会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接下来是brainstorming时间,我要求学生大胆地把跳入自己脑海的关键词或者是短语说出来,不必考虑语法问题,也不必为发音不准确而难为情。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最有创造性的。以下是学生们考虑到的因素:

Housing—housing estates, flats, suburbs, gardens, skyscrapers, high cost for housing

Working—office, factory, or industry, joint venture, white collar, employer, employee

Shopping—big shops, Huaihai Road, fashionable clothes

Leisure—sports, coffee bars, cinema, theatre, music concert, clubs, colorful lights

Eating—traditional Shanghai restaurants, snacks, fast food, pubs Weather—cold and rainy in winter, hot and breathless in summer

Environment—traffic jams, noise, pollution, good education, subway, highway network, overpopulation, fierce competitions

(四)对素材的选择与整理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障碍更重要的是由于思路不畅导致的。这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正常发挥,也使英语写作教学举步维艰。有了brainstorming的这些素材,可以初步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和整理。

面对这么多的关键词,有些学生又犯难了:怎么样选取呢?哪些应当被归纳入习作中,哪些应当详写,哪些应当一笔带过?于是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给每个小组五分钟考虑,之后每个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在课上归纳之后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赞成分成两大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优势(advantages)和劣势(disadvantages)来考虑。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说一些关键词,而是短语或者是简单成句。

Advantages:

①more chances for finding jobs;

②can receive good education;

③connect with different people;

④easy to be informed of new things and new concepts;

⑤easy to run after fashion;

⑥have convenient traffic network and advanced subway;

⑦There are many fabulous architecture, such as Shanghai East pearl,

The Jin Mao Building, Shikumen architecture and etc.

⑧The multifarious entertainment in Shanghai is attractive to many people, such as Hengshan Road, Xintiandi Square.

Disadvantages:

①high living expenses and dear consumptions;

②fierce competition and heavy pressure;

③Lots of homeless people give heavy pressure to social security and they often make streets dirty.

④Many chemical factories and numerous cars bring air pollution and noise pollution.

⑤Traffic jams always make me late for school.

⑥The weather in Shanghai is not comfortable.

(五)小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对上海这个城市的看法。由于题目要求是对大城市的看法,于是我要求学生们将上海与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共性抽象出来,作为备选的素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大家把自己列出来的居住在大城市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扩展,最好是能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增强说服力。我一直认为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对他们的口头表达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同时小组自己的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极大的开发。在小组充分讨论之后发现,全班同学的观点可以分成三部分:持赞成生活在大城市观点的同学、持反对态度的同学、持中间态度的同学。这样的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在教室中走动,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得提供一些词汇帮助。

(六)对全文框架的掌握

不少学生往往在动笔之前缺乏对文章整体框架的理解,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写了上句没下句。这样的片段性思维使最后的成文看起来不那么连贯,结构也不够井然有序。作为一篇议论文,我要求学生在行文的第一段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由于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径通幽型。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中文讲究的是形散神聚,而英语则要求神聚形也聚。接下来的行文中,尽量用topic sentence来表明本段的思想,选取上述的优势或者劣势中有代表性和自己熟悉的两到三点进行详细阐述。在文章结束的时候要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来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

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花五分钟的时间把他们要写的文章的框架勾勒出来,然后再动笔往下写。

以下是一名学生当堂写的outline:

Paragraph 1: 指出当前人们对于居住在大城市的看法,指出I like living in big cities, like Shanghai。

Paragraph2—3:提出具体的理由:

①more chances for hunting a job(各种类型的企业在上海遍地开花,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②easy to be informed by new things(举例说明上海接受新科技、新潮流、新知识之迅速)

③同时提及居住在小地方的不便(信息闭塞、娱乐活动少、生活质量不高)

Paragraph4:总结自己的观点,再次指出居住在大城市的好处。

有了这些写前阶段的准备,接下来的写作阶段将不再是让学生们头疼的问题了。出于课堂节奏的安排,我并没有将写作成文的整个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写前阶段的启发学生思维上面。当学生交上初稿之后,我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批改,然后把文章返还下去,要求大家根据教师的批改进行文章的修改。修改本身就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环节,在修改作文的过程当中,有些学生会有新的思路,他们自身的语言知识得以巩固,写作技能也在逐步上升。鉴于学生的好胜心,我还将一些优秀作文张贴出来,以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

三、对教学的启示

我在教学中尽量给出多种题材,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话题,而在写前阶段的训练中除了常用的Brainstorming之外也会采用job list、free writing、图片激发、背景知识输入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谈话,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这样的课有一定的排斥,不太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经过三至四次课之后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认为教师对他们思维的开拓是写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和练习,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写作话题,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提醒学生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并且要将写作的三个过程融为一体。在学生构思完成习作的基本框架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并提供一些可能会用到的基本句型、短语和习惯表达方法,供学生参考。

综上所述,过程教学法在写前阶段的应用还是值得推广的,它是对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及写作自信心的提升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写作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模式,通过拓宽学生的思路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英语教学设计 篇二

英语的决心和信心,也怀有极大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应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实质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温馨和谐的情感交流,是一种智慧潜能的研发。所以,作为高一教师要尽快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期待和欣赏学生。赏识教育在教育艺术中具有独特魅力,教师要从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展现自我,肯定自我,要让全班学生都树立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热情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关爱他们,不歧视和挖苦学生,帮助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一句话,在英语教学中时刻渗透情感教育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石和前提。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篇三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Language knowledge:

Key vocabulary: dining, hall, gym, science, lab, in front of, next, behind, any, one, building

Key structure: there be …

2、 Reading skill:

(1)。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brary in reading.

(2)。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or Tape recorder, OHP)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教师事先藏好自己的几样东西,上课时假装找不到(注意这时教师要使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和脸部表情,让学生感觉到这是真实的),这样就自然地呈现了新的句型:

Where is…。? It’s on / on / in / in front of / behind / next to…

Where are …? They’re on / in / in front of / behind / next to…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让学生帮老师找东西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来导入新课,能够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启动学习的发生。

1、 Show the students a picture of a room with a few things in it, and have them guess the places of the others. (Activity 1)

呈现几张图,如classroom, science lab, dining hall, gym等,让学生小组竞赛猜测物品的名称及位置(同时把新单词science lab, dining hall, gym通过图片

过掉)

T: This is a picture of a dining hall.

S1: Are there any dishes in it?

T: Yes, there are. Where are they?

S2: I think they’re on the table.

2、 Pair work. Work in pairs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in Activity 3.

设计意图:学生非常喜欢情景猜测这种游戏。这可以调动他们各方面的情绪,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

Step 2 Who is who?

1、 Read about Picture A in Activity 2.

2、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Picture B.

3、 Have 4 students stand in front of the class, and get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places one by one.

4、 Game: Describe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 have the others guess who it is.

设计意图:在使用好课程的核心资源?D?D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Step 3 Memory Challenge

Watch the video. The students watch a clip of the video about the classroom for a few minutes. Have a competition. Have the students make and answer questions each other. 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如房间或教室,记住物品及位置。学生小组展开问答竞赛。无论问者还是答者只要正确都能得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来调动他们视觉、听觉和记忆力来参与语言活动。同时,小组之间的竞赛体现了协作和团队精神。

Step 4 Make a survey

1、 Finish the form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My primary school

Things Numbers Places

2、 Interview one of your classmates and fill in the form.

Is there a/ an … in your primary school?

Are there any … in your primary school?

Where is / are…?

My classmate _______’s primary school

Things Numbers Places

设计意图:从谈论现在的学校到谈论他们过去的学校, 始终围绕目标语开展活动,既“巩固新知”,又体现了“关注学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的语言活动的设计原则。

Step 5 Homework

1、 Writing: Write a report for the survey.

2、 Wb. Ex 13.

设计意图:以Step 4中完成的采访为基础,在同学与自己的小学的对比中,对本单元物品、数词、方位词的运用进行巩固

/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学习和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询问过去的事件,让学生学会谈论和分享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两种一般疑问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将把2c和3c整合成一个Interview(采访)的任务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等。

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

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难点

复习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I went to the beach.

2、学习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 ?souvenir

3、 学习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hat else did you do?

1、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

2、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3、Did you, were there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二、学情分析

1、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过去的事情,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与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机的结合。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形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我将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学原则

l 活动性原则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l 合作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l 任务型原则 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l 情感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4、教学手段

l 多媒体辅助:用flash 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l 非测试性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五、教学程序:(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活动内容

设计思路

Warmingup

1、 Listening to a song (2”)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Let’s take ?a ?trip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歌曲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Pre-task

任务前活动

1. ? ?Brainstorm(2”)

Show what I did in my vacation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ask the students:

Where did I go on my vacation?

What did I do?

How was my vacation? Etc.

Then get Ss to talk something they did over the weekends or on their last school trip so that they can revise uses of the Past Tense learnt before.

多媒体展示了同学们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表达过去活动的欲望。生活就是知识,对于他们熟悉的话题,学生总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采用Brainstorm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小竞赛,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 ? ?Presentation(5”)

Let Ss list 3 things at least they did in their last vacation or school trip. Ask them questions:

Did you go to the beach/museum/zoo?

Were there any dolphins/pandas/ lions? Etc.

Meanwhile lead in the new words concerned with this period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多媒体采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保持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 Listening(2”)

Play the tape of 1b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Then get them to circle What Tina did in last school trip.

本环节是教材安排的任务型听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听音时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学习策略。

4、 Pair work(3”)

Ask Ss to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about the picture on the top of Page 57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1c. Get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任务前活动用于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此在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操练语言,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l ? ? ? ?Task 4:School trip survey(10)

1、 Get Ss to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they did in their school trip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

NameHowWhereActivities

When surveying, they can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see any…?

Were there any…?

What else did you do?

2、 Get each group to send a representative to make a report after they finish the survey.

homework

假如你上周去了动物园,请,以 “My Unforgettable school trip”为题,写一篇短文。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说课材料 ——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目标语言 重点词汇:1,want somebody to do 2. be good for 3.pretty healthy 4.my eating habit 4.try to do 5.two or three times a week 6. help somebody do 7.look after my health 8.get good grades 9.study better 10.the same as 11. kind of unhealthy 重点句型:-含有以上词组的11句子。 综合能力:能阅读介绍饮食习惯方面的文章 2、情感渗透 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2部分有关事务的幻灯片3录音机和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和他人生活习惯的信息: 查找更多食物的英语名称。 预习导航:: 1、 听单词录音,熟记Section A的新单词,并制作单图片。 2、完成1a,列出图中物品的英语单词,并识记新单词。 3、读1a、1c中的对话,区别My name’s Jenny.和I’m Jenny. 4、找出并区别I you my your his her。 三、教学过程: 1. 预习导学或自测 1) 很少/几乎不曾_______________ 2) surf the lnternet _______________ 3) 大部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 4) as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周两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be good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照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eating habi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六到八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try to do sth ___________________ Step1. Revisio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like this.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I often exercise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I exercise five times a week. (设计说明)先有老师示范对话,询问学生周末日常活动,然后两人一组自由对话,利用图片进行。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Step2.Leading in. 1,要求学生将单词和字母对应,完成1a任务,2,引导学生进行1B的pair work 活动,自编对话完成1b中的学习内容。 (设计说明)这里可巩固练习词组,want somebody to do.与 be good for并造句子。 Step3: 3.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完成2a的听力内容。 4.再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完成2b的听力内容,并将此词填在合适的位置。(设计说明)通过听力训练,使学生学会听关键词和推测词意的能力,并理解目标语言。 5.引导学生进行2c的Pair work活动,自编对话,完成2c中的学习内容。 6.引导学生阅读3a的短文,要求学生回答设计的问题,完成3a的内容引导学。合作探究 课文解析。 3a 1) pretty表示“十分”作副词用,我们以前学过quite和very也有这种意思。其中它们的程度由浅入深为quite→pretty→very. 相当健康: 2)I exercise every day,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我每天锻炼身体, 3) eating habits: 4) try to do sth意为 eg:他尽力通过考试: 5) Of course.: 6) So you see, I look after my health. 所以你看,我很在意我的健康。 look after 意为 eg:Can you when I leave? 能帮我照顾一下孩子吗? look还可以和许多词搭配,但意思不一样。 (1) look at eg: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2) look for eg:我在找我的笔 (3) look like eg::你爸爸长什么样? 4) Good food and exercise 好的饮食和锻炼帮助我学得更好。 5)帮助某人做某事 6) be good for 7)be good at =do well in 8)be good to sb. 9) 和…相同 与……不同 不同: (n.)difference eg.There are many (不同点)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10) although虽然,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与 同义,但不能与 同时出现在一个复合句中,可与still, yet同用。 11) 保持健康: = be in good health =keep/ be healthy 4.拓展创新 注意sometimes与几个形似的词的区别。 A. sometime是副词,意为“在某个时候”,“某时” B. sometimes:有时候是副词。 C. some time是名词词组,意为“一段时间”,做时间状语用 D.some times是名词词组,意为“几次,几倍”。 eg:(1)I met him in the street last month. (2) Will you come again next week? (3) I will stay here for 5.引导学生阅读3b的短文,填单词,完成3b的内容。 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一谈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2.要求学生口头谈一谈父亲或母亲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3,引导学生做调查,完成下列任务。 Activities frequency a. go to the movies b. watch TV c. shop d. exercise e.read F,listen to music (设计说明)循序渐进学习目标语言Step10. Do some exercises. 综合能力训练P9自主学习Step11. Summing-up Stress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is class. Step12. Homework 介绍你自己: 四、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不明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初中英语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教案10篇05-01

初中英语教资教案设计【优秀3篇】02-0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最新8篇)10-04

初中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文原文09-19

初中美术标志设计教案(优秀10篇)12-01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9篇)09-20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02-23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优秀7篇)09-20

初中学生期末评语优秀9篇09-20

初中开学第一课教案【最新3篇】09-21

45 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