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大全模板(优秀3篇)

2024-03-06 12:22:1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壶知道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大全模板(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

2、学具:圆规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图1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3、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过程)

图2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4、师生共同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5、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

(1)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图3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3)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 ABC;

.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三)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2、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图4

(四)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师生活动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图5

4、师生活动设计: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发现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兴趣。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

一、背景

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

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

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

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

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

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于是提议学生说说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分几步,应注意什么。此时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对不等式方法的完整认识。我便出示拓展应用课件:

一次考试共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一道减2分,不做得0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做对多少题?

设置这道题,既有调查本节课效果的意图,也想巩固拓展一下学生的思维。没料到相当多学生对“至少”一词理解不准确,导致失误。这正好让我们的“本课小结”填补了一个空白——弄清题目中描述数量关系的关键词才是解题的关键。

三、反思

本节课讲完后,我感到一丝欣慰,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至关重要,成功的教学,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能帮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我有几个深刻的感受:

1、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就觉得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个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几个台阶,这也正好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例题贴近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有采用了更亲近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采取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才更加有效。

4、学生在学习后,确实感受到“不等式的方法”就像方程的方法一样是从字母表示数开始研究解决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模板 篇三

一元一次方程——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精选2篇)

一元一次方程——初中数学第一册篇1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灵活应用。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为整式,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在这里特别注意:未知数的次数及系数。

这三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y,要想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就要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0。

解:

例2.

分析:此题要明确两点:(1)当方程中含有多个字母时,指出关于哪个字母的方程,这个字母就是方程的未知数,而其它的字母是代替已知数的字母系数,这类方程也叫字母系数方程。(2)方程的解,即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此题从问题出发,求解关于x的方程即要求出x的值,而要求x的值要先求出m的值,如何求m的值呢?已知y=1是关于y的方程的解,即关于y的方程中字母y=1,因此可将y=1代入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

解:

将m=1代入关于x的方程,得:

例3.

解: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以上五步,但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4.

分析:此题的括号较多,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要观察分析方程找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解:

例5.

分析:此题中分母出现小数,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先去分母,则比较麻烦,公分母就不好找,所以采取一个巧妙的方法,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中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再用去分母……解之。

解:

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用的是分子、分母扩大相同倍数分数值不变,与去分母不同。

解:

例6.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个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

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由题意可知,此题有两个不变的量,即车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在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可为等量,从而列出方程。例如以车身长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的速度为xm/s,60x-1000=1000-40x,以车的速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身长为xm

解一:设车的速度为xm/s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20m/s。

解二:设车身的长度为xm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1000+200)/60=20m/s

例7.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

售票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售完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出售才能使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比较好找,即五六月份的票款相等,但团体票及零售票的张数不知道,可用字母表示出来,设而不求。

解:设团体票共2a张,零售票共a张,零售票价x元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零售票价为19.2元。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已知方程的解比关于x的方程的解大2,则_________。

2.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整数,则__________。

3.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_,x=_________。

4.若代数式与的值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___。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0,那么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二。解方程。

1.

2.

3.

4.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商贩以每个鸡蛋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途中不慎碰坏12个,剩下的鸡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2.分别戴着红色和黄色旅行帽的若干同学坐一只船,在公园内划船,突然间,一个戴红帽子的同学说:“我看到的我们船上的红帽子和黄帽子一样多。”这时一个戴黄帽子的同学说:“不对,你错了,我看到的红帽子是黄帽子的2倍。”问:戴红帽子和黄帽子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1,1                    4.                 5.

二。解方程。

1.                    2.

3.                  4.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买364个鸡蛋

2.戴红帽子4人,黄帽子3人

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重点、难点:

1.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基本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灵活应用。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分析: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为整式,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在这里特别注意:未知数的次数及系数。

这三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y,要想成为一元一次方程就要使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0。

解:

例2.

分析:此题要明确两点:(1)当方程中含有多个字母时,指出关于哪个字母的方程,这个字母就是方程的未知数,而其它的字母是代替已知数的字母系数,这类方程也叫字母系数方程。(2)方程的解,即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此题从问题出发,求解关于x的方程即要求出x的值,而要求x的值要先求出m的值,如何求m的值呢?已知y=1是关于y的方程的解,即关于y的方程中字母y=1,因此可将y=1代入方程,从而求出m的值。

解:

将m=1代入关于x的方程,得:

例3.

解:

注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以上五步,但在解方程时,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4.

分析:此题的括号较多,如果按照一般的做法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要观察分析方程找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解:

例5.

分析:此题中分母出现小数,如果用一般的方法先去分母,则比较麻烦,公分母就不好找,所以采取一个巧妙的方法,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方程中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再用去分母……解之。

解:

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用的是分子、分母扩大相同倍数分数值不变,与去分母不同。

解:

例6.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个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求火车的速度。

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由题意可知,此题有两个不变的量,即车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在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可为等量,从而列出方程。例如以车身长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的速度为xm/s,60x-1000=1000-40x,以车的速度为等量,可列方程,设车身长为xm

解一:设车的速度为xm/s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20m/s。

解二:设车身的长度为xm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车的速度为(1000+200)/60=20m/s

例7.某音乐厅五月初决定在暑假期间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零售票

售票的一半。如果在六月份内,团体票按每张16元出售,并计划在六月份售完全部余票,那么零售票应按每张多少元出售才能使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分析:此题的等量关系比较好找,即五六月份的票款相等,但团体票及零售票的张数不知道,可用字母表示出来,设而不求。

解:设团体票共2a张,零售票共a张,零售票价x元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零售票价为19.2元。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已知方程的解比关于x的方程的解大2,则_________。

2.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整数,则__________。

3.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_,x=_________。

4.若代数式与的值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___。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x=0,那么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二。解方程。

1.

2.

3.

4.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商贩以每个鸡蛋0.24元购进一批鸡蛋,但在途中不慎碰坏12个,剩下的鸡蛋以每个0.28元售出,结果获利11.2元,问该商贩当初买进多少个鸡蛋?

2.分别戴着红色和黄色旅行帽的若干同学坐一只船,在公园内划船,突然间,一个戴红帽子的同学说:“我看到的我们船上的红帽子和黄帽子一样多。”这时一个戴黄帽子的同学说:“不对,你错了,我看到的红帽子是黄帽子的2倍。”问:戴红帽子和黄帽子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1,1                    4.                 5.

二。解方程。

1.                    2.

3.                  4.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买364个鸡蛋

2.戴红帽子4人,黄帽子3人

一元一次方程——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篇2

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9,则 =           ;如果2=9,则 =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

(5)如果,则(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

A、  B、  C、 D、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25=310  B、+(+25)=310  C、2[+(+25)]=310  D、[+(+25)]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且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甲队一共得22分。求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场,则平了         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答:甲队胜了       场,平了       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的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9,则 =           ;如果2=9,则 =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

(5)如果,则(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

A、  B、  C、 D、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25=310  B、+(+25)=310  C、2[+(+25)]=310  D、[+(+25)]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且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甲队一共得22分。求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场,则平了         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答:甲队胜了       场,平了       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的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模板】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范例(优秀8篇)04-26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教案【6篇】03-16

初中数学教案最新10篇01-18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01-05

初中数学经典教案最新5篇10-25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最新8篇09-28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优秀4篇)08-07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08-04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7篇)05-17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05-09

45 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