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2024-03-28 17:08:28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周庄水韵》教案 篇一

《周庄水韵》教案

泾源高级中学 于永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诵读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在朗读中感受周周庄水韵水的韵味,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1、能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概括作者笔下的几幅水韵图。

2、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当讲解并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说过:“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同时也被人们誉为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疑难字词解决(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准确拼读)。

斑斓(bān)(lán)仲春(zhòng)目眩(xuàn)谛听(dì)参差(cēn)(cī)剔透(tī)璀璨(cuǐ)(càn)摇曳(yâ)

2、解题

《周庄水韵》中“水韵”作何解释?(生答,师小结,水韵,水的韵味或水的情趣),顾名思义,本课主要是写周庄水乡留给作者的印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3、听配乐朗读,欣赏周庄优美的图片,感受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用恰当的语言完成下面填空。(投影展示周庄图片)

周庄真美,美在 或使我想起了(一句古诗)

三、合作探究,理清文脉,感悟周庄“水韵”之美 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古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明确:作者是由总到分来抒写周庄列给自己的不同印象的。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节日里的七彩梦幻图(油画)

四、小结

课文作者写了自己三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第三次游览周庄,是春夜节日里的周庄,此时的周庄在作者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七彩梦幻图画。周庄真是太美了!

五、欣赏完几幅图画之后,老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对一二次游览周庄的段落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周庄的景美。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2、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水韵 总:“小桥流水人家”

分:

第一次——仲春——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 “水”之“声”——江南丝竹 第三次——春夜——色彩斑斓的油画

备注:作者:于永红 任教学校:宁夏泾源高级中学 版本: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周庄水韵 上课时间:2013年11月20日

《周庄水韵》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WWW.HUZHIDAO.COM〉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平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水韵 篇三

《周庄水韵》教案

一、导入新课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有这样的评价: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周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进周庄,一起来品味周庄水韵。(板书:周庄水韵)

二、温故知新

1、一部分

这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莫过于这里的水,还有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和水连在一起的具体事物有那些呢? 倒影、石桥、小船、行人、古镇

联想到马致远的一句温馨的词?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怎样来展现这幅小桥流水人家图的?

流水图:抓住水中的倒影:斑斓迷离,犹如风中一匹匹漾动的彩绸;

小桥图:抓住桥的外形:风格各异,不管你怎么欣赏,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人家图:房屋倚水而建,有了石桥的连缀,水上古镇便浑然一体。因此,这样的景象可以和那个著名的水上城市媲美?威尼斯

第一部分交代清楚了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这里的一切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水给古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有着怎样的情趣和韵致?我们一起复习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用怎样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来展现。

2、二部分

1、听读第4自然段,抽一个女生朗读。

听读要求:用勾画圈点法找出作者次游历的节令、观察的角度、作者的感受。(1)、这段写了几次游历?(生:两次)

(2)、第一次游历是什么季节?(生:仲春)从什么角度观察?(生:视觉)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生:是一幅水墨画)

从哪些词语看出周庄怎就成了一幅水墨画了?(生:笼罩、隐约、飘忽)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唐代,纯用水墨创作,“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一切的景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视觉效果。

作者第一次游历抓住雨水写出了周庄水墨画一样的韵致。(板书:雨 水墨画)(3)、第二次游历是什么季节?(生:冬天)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生:视觉 听觉)作者有什么印象?(生: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那么冬天的周庄有哪些颜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生: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

版画是中国四大画种之一,在板质材料上进行雕刻然后进行印制的画。其特点是线条清晰,色块之间对比强烈。

第二次游作者抓住雪水描绘了周庄版画一样的韵致。(板书:雪 版画)

2、齐读课文5、6自然段

用勾画圈点法找出作者次游历的节令、观察的角度、作者的感受。(1)、第三次游历是在什么时候?(生:温暖的春夜)从什么角度观察?(生:视觉、听觉)作者的印象是什么?用原文的词语作答。(生:童话)

说到童话,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红屋顶,水晶鞋,魔法棒、睡仙在泛着星光的小河里泛舟,王宫里正在开part,宫殿外礼花缤纷,宫殿里灯火辉煌,等等,要有多美就有多美。

文中哪些语句让人觉得周庄像一个童话?(找句子来读)

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

第二次游作者抓住河水描绘了周庄童话一样的韵致。(板书:河 童话)

三次游历,虽是并列关系,但我们不难发现,前两次是略写,第三次才是详写,前两次展示不同节令的风采,是为了突出第三次到周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前两次比作水墨画、版画,只是视觉上的享受; 第三次游历作者欣赏了周庄节日的庆典,感受到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幸福的生活。这次游历不仅一饱眼福,她的心灵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历程,因此用童话来比喻此次感受比用油画要贴切得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写了三次游周庄的见闻和感受,以“水”突出周庄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的灵气。文章的景美,语言更美。)

二、融会贯通

1、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教师选三句作分析

3、“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明确:作者描绘了春季烟雨朦胧的周庄,采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周庄迷离朦胧的美。

(江南的雨是迷离朦胧的,如朱自清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江南的雨是轻盈淡雅的,如杜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南的雨是充满灵性的,如苏东坡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江南依稀袅袅的烟雾里,水村山郭,几丝柳絮,平静的湖面溅起浅浅涟漪,你坐在一叶乌篷船上,湖面轻舟荡漾,带着菡萏气息的清风拂过脸庞,此时掬雨在手,情也悠悠,梦也悠悠。)

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

4、“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找出用得好的动词:滴 淌 渗 修辞:比喻 拟人

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

滴:屋檐高些 淌:桥洞里水更多 渗:石缝的空间比较小

(同学们的解读太完美了,看来,周庄水的情趣已经滴进同学们的眼里,淌

进了同学们的心里,渗进同学们的记忆里。)

5、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作者描绘了春夜节日里的周庄,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色彩的角度再现了周庄喜悦、热闹的场景。写景方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神韵等)

2、注重用词用语和修辞(尽量用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来描绘)

3、调动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4、有条理的描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5、变换角度进行描写(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结合、景与人的结合)

三、妙笔生花

写西湖吧,富顺的西湖可是有名气的,有诗为证: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天下。富顺西湖什么最具有代表性呢?荷花,哪个同学仿照题目为今天的作文拟个题目《西湖荷韵》

一朵朵荷花上的花瓣像一个个小娃娃似的围在一起,花瓣尖上的颜色比较浅,粉粉的,还稍稍带了点雪白的颜色;下在开的花瓣根部是淡黄色的,开败了的花瓣根部则是绿色的.荷花的花蕊是金黄色,好像金黄的小脸在迎着我笑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随着一阵凉风,清香扑鼻而来。

那一朵朵荷花,手掌大的花瓣洁白如雪,五六个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了嫩小的莲蓬,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叶上,而荷叶则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叶的茎是绿的上面布满了小刺儿,好像一把伞柄;如果把荷叶茎折断,茎上就有许多连着的丝,真不愧是“藕断丝连。” 叶,绿的那么新鲜,那荷叶就像一把把张开的伞,风停了,荷花也停止了舞蹈,荷花渐渐睡了,我也更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凭栏眺望,湖中荷花,或红荷垂露,盈盈欲滴,或白荷带雨,皎洁无暇,有的刚露水面,含苞待放,碧叶叠翠,青盘滚珠。莲叶何田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依旧荡气回肠,掷地有声。

五、总结:结束教学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周庄的古韵已在你们心里缓缓流淌,积成一潭心灵的清泉;周庄的新风已在你们脑海里定格,化作一幅秀美的图画;的确,周庄美得令人心驰神往,做周庄人是幸福的,做一个欣赏周庄的人也是幸福的。

八年级语文《周庄水韵》教学反思 篇四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 -文章的开头。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课时 篇五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朗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引了方向。 篇六

在学生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把握好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停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韵味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教学目标: 篇七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周庄水韵教案 篇八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周庄水韵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8篇)01-14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9篇】10-22

课文《周庄水韵》教案【精选8篇】08-09

周庄水韵教案【精选9篇】06-12

周庄水韵教案优秀10篇03-13

初三《立定跳远》教案【优秀8篇】01-19

最后一次讲演(精选5篇)03-18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优秀9篇)09-21

中学九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09-26

九年级英语总复习详细教案优秀10篇10-17

48 3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