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模板范文优秀3篇

2023-10-24 08:35:26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今天,新闻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闻稿如何传播新闻稿营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稿件的传播与效果监控。那么你有了解过新闻稿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新闻稿模板范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 篇一

关键词 多媒体采编;SOA架构;共享交换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4-0078-03

电台原有新闻采编系统,是一套面向采编播人员开发的自动化、流程化新闻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稿件的发播效率。然而随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新媒体网站、手机App、大制作系统、播出系统的相继建设和升级改造,原有采编系统因其封闭性,不再适应其他系统的业务需求。因此电台在原有采编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参考了融媒体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了一套互联互通、多媒体呈现、资源共享、多点的新闻管理系统。

1 系统特点

1.1 自动化采编

系统提供灵活的流程设计,可为记者、编辑、总编量身定制采编流程,提供写稿、改稿、审核、排单及稿件统计、查询、新闻浏览、语音转文字和用户管理等功能,实现多语种文字编辑,音视频、图片等新闻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

1.2 多源采集

系统支持PAW外出采访、电话录音、智能手机、新华社RSS、FAX、慢录系统采集、微博、微信采集,支持RSS、MOS协议。

1.3 新闻数据管理

在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数据的存储、管理、自动化分析,有利于快速找出新闻热点,搜集线索,为采编人员推送有用的新闻信息,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系统同时提供了中、英全文z索功能,提供文字和语音检索,方便查询文字及音视频资料。

1.4 整合多业务系统

多媒体采编系统与媒资系统、新媒体网站、制作系统、播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播出网(播出系统)、大制作网(制作系统、媒资系统)和综合业务网(新媒体、OA、多媒体采编系统)之间使用网闸连接。电台原有采编系统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相同内容的稿件,在制作和播出系统使用的同时,还要在新媒体系统重新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通过整合业务,用户通过登陆自己的账号,可以查看到有权限使用的其它业务系统,实现一次制作多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新闻共享交换

新闻共享交换平台,采用数据超市设计模式,利用中心仓储和分部仓储分别存储相关新闻资料信息。中心仓储负责信息调度。在此架构下,新闻采编播系统浓缩为新闻共享平台的一个信息点,众多的信息点一起,初步构成云模式的新闻共享交换平台;同时在中心存储端,用户无需知道数据是存储在磁盘阵列,还是在NAS服务器上,一切交给后台调度服务器完成。

2 应用架构

系统由表现层、应用服务层、接口层、数据存储层、基础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表现层提供记者、编辑、总编、通讯员、系统管理员与系统的友好交互界面。提供了稿件编写、新闻统计、稿件排单、稿件评分、媒体浏览、归档浏览、用户同步、模板管理、用户组管理功能。

应用层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通过ESB+EMB总线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交互:提供统一认证、用户管理、在线或移动采编、多媒体编辑、工作流程设计、多终端、系统监控、稿件统计、稿件检索应用,是系统的核心层。

接口层负责应用层与数据存储层之间的通信,实现各类应用对数据库的统一访问。数据通过建立公共稿库,实现存储、管理、检索,通过全文检索实现对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全文索引创建。采编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接口对象都采用标准的、规范定义的媒体包格式。媒体包的基本方式是“媒体文件+元数据文件”的方式,其中媒体文件可能有多个,元数据文件则采用XML标准描述编目数据,并包含媒体文件的索引。

基础平台层(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网络结构采取垂直+水平的布线方式,即核心交换机+楼层交换机,服务器、楼层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全部采用千兆光纤连接,客户端界面采取百兆连接。服务器、交换机、主干路由都提供冗余备份,通过负载均衡算法保证系统网络的安全稳定。客户端用户通过HTTP、FTP等方式透明地访问系统,即无论用户位于台内还是台外,用户体验都是一样,虽然互联网访问需要经过防火墙、IPS、VPN等设备相关安全检测。

3 技术要点

3.1 B/S设计

系统采用B/S设计,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使用。在IE中嵌入编辑器,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提供富文本编辑及流转处理。融合了文稿编辑、RSS新闻采集、节目回传、新闻串联编单及新闻管理、新华社新闻采集、新闻播出等模块,形成一个统一全媒体信息共享平台。

3.2 EMB+ESB双总线架构

采用面向服务的ESB+EMB双总线应用集成架构,集成统一认证、格式转换、技审、业务流程管理、监控管理的服务集合。新闻系统通过服务总线实现与播出系统、制作系统、广告系统、媒资系统、新媒体系统、办公系统的数据交互。

互联互通平台应用的接口协议包括:ESB、SOAP、EMB、RTP;数据类别涵盖元数据、业务数据、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交换格式有MP2、Wave等;服务封装及调用使用Web Service、消息。

3.3 媒体数据安全

系统采用XML传输元素提供通过隔离设备的技术能力。系统传输和交换元数据全部采用标准的XML方式,该方式是基于文本的,有利于隔离设备对基于文本内容进行过滤,不存在任何黑盒子似的二进制数据传递元数据。

3.3.1 网闸

网闸(GAP)是一款基于硬件的安全隔离和交换设备。通过在物理层将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采用数据摆渡技术和设备内置的交换矩阵,保证播出系统、媒资系统数据安全。位于内外网的系统通过网闸交互数据,过滤出符合标准格式的数据。

3.3.2 流媒体服务

网络上通用的流媒体服务,无法满足专业广电的需求,如音频波形、相位显示及快速播放,并且不能安全单向穿越网闸。因此系统摒弃了不安全的句柄式文件访问方式,采用厂家开发的流媒体服务(IMS),利用音频流方式播放音频(如图3所示)。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客户端不直接访问网络文件句柄,安全性大大提高;客户端可以不和服务器部署在一个LAN中,部署的地点限制大大减小;从内网到外网的单向的IP包可以通过内外网安全隔离设备,客户端完全可以部署在外网。

3.4 系统易扩展和管理

考虑到系统将来扩展的需要,基础平台采用服务器群集和NAS存储模式。服务器集群根据访问对象和负载功能不同划分区域,并提供冗余备份。通过域控服务器设置策略管理群集服务器,服务器的添加和删除都可在线快速实现,并且不影响其它应用。数据存储采取NAS存储。NAS存储由于扩展性好,存储非格式化数据和数据库数据。

4 结论

在融媒体时代,多媒体新闻采编系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基础。在多媒体采编系统的建设中,引入B/S设计、SOA架构、互联互通、全媒体共享平台、多点,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同时完善了系统标准,重构了生产流程,为向媒体融合发展探寻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新闻稿模板 篇二

关键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闻采编;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15-02

近年来,我国逐渐将机器人新闻写作应用到新闻领域,虽然我国机器人新闻写作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领域均得到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2015年腾讯首次应用机器人写作的新闻稿件,并且由此拉开了我国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序幕。但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机器人新闻写作还只能在经济、体育、灾难等新闻范围进行应用。

一、什么是机器人新闻写作

机器人新闻写作就是一个相对于拟人化的概念,精确的说,它主要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对搜集和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处理和加工,从而生成一篇较为完整的新闻报道[1]。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2]。然而,人们现在更多注意到的是它在“写”(内容生产)这个环节上的作为,其实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对于新闻传播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的改变是全方位、全环节的[3]。所谓机器新闻写作就是用编辑好的程序以及现有的新闻相关数据生成可视化的新闻,对新闻写作进行格局性改变。

二、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特征

(一)“全自动化”――机器人写作的特色

新闻稿件生成的全自动化是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最大特征。在新闻稿件的实际写作中,人工参与已不再是新闻生产的关键性环节,新闻产品已经真正实现了由人工生产向机器化生产转变。例如,某传媒公司的新闻写作步骤如下:首先,对数据库和现有的资料信息进行大量的搜集,特别是体育行业和金融行业发展中波动性较大的数据,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和处理[4];其次,在信息数据的分析结果上提出新闻点,并根据新闻报道类型对相应的文章模板进行套用,从而生成较为完整的新闻稿件;最后,通过人工形式对生成的新闻稿件进行审查和润色加工,最后进行新闻稿件的。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算法不仅可以及时地捕捉数据信息,同时还可以对作家和记者的写作风格进行模拟,实现特定文风的定制。机器人通过记者所提供数据信息和新闻点来组成较为完整通顺的句子,使其可以成为一篇叙事的文章。

(二)“取其精华”――机器人写作的智慧

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基于日渐壮大的数据库而逐渐产生的,是对数据新闻的应用和延伸,其中包含信息的推送、传感新闻以及数据信息的搜索频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随着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库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为数据新闻的撰写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特定的算法和计算机编程软件为机器人新闻写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5]。在确定计算机编程之后,将传统形式的新闻生产中的信息采集、撰写、编辑、评论等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复杂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逐渐构建数据信息的抓取直接到新闻稿件生成的新闻生产体系,精简了新闻生产的整个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

(三)“超时效性”――机器人写作的优势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点,速度是新闻采写的关键因素,机器热写作把这两个方面发挥到了极致。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就可以第一时间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特定的计算机编程迅速的生成新闻稿件,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将重要的新闻信息给广大用户[6]。例如,某传媒公司,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一篇体育新闻稿件需要30秒,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新闻标题却只需要2秒的时间,像自动化洞察力公司中的wordsmifh平台,它可以在每秒之内生成近2000篇新闻稿件。2015年,腾讯通过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在政府CPI资料之后,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关新闻稿件的。因此,机器人新闻写作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同时使得新闻报道逐渐透明化、公开化。

三、机器人新闻写作给新闻采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器人新闻写作给新闻采编带来的机遇

首先,从传媒领域来说,在新媒体写作时代,机器人写作的出现,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重要,针对供不应求的状况,教育层面就会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源源不断,这样复合型人才可以身兼多职,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其次,从新闻从业者来说,机器人新闻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记者和编辑人员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快捷地采集数据信息,并且对那些较为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方便记者和编辑对新闻稿件的补充和完善,实现人机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将记者和编辑从大量繁琐的新闻工作内容中解放出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提升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

(二)机器人新闻写作给新闻采编带来的挑战

第一,机器人新闻写作具有较强的数据信息统计、存储、采集、分析等功能,可以快速、便捷、准确的获取数据信息,这对传统的新闻报道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机器人通过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的新闻写作,使得传媒行业对记者和编辑人才的需求会逐渐减少,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会逐渐的被淡化,甚至是被淘汰[7]。目前,机器新闻写作引起了许多新闻工作者对职业的恐慌,近期新闻从业者跳槽现象频繁;第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些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无法跟上当今时展的传媒企业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改革的步伐,也会被逐渐的边缘化,有时甚至是被淘汰。

四、机器人新闻写作下新闻采编的发展途径

(一)“命运共同体”――人机结合的新认识

机器人新闻写作和自媒体、博客主等业余记者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新闻从业者不能只是单纯的将机器人看作是威胁者和助手,它与新闻从业者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相对于记者来说,他们要将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出现看作是对自己的支持和鞭策,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8]。人一直是新闻生产的核心要素,机器人新闻写作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是人类进行创造的产物,人和机器人之间实属一种附属关系,机器人可以对人们的工作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绝不会取代人的位置。所以,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分析,不论是用户产生的新闻信息还是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性新闻工作形成良好的互补。例如,美国最早将机器人新闻写作应能用到金融、体育、灾难等新闻报道中去,但是到至今为止还未发现一家传媒机构因为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加入,而发生裁员的现象。

(二)愈战愈勇――新闻从业者的态度

相对于新闻行业的记者和编辑从业者来说,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出现不仅是挑战,更是促进他们实现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机遇[9]。在这种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时代背景下,记者和编辑从业者必须转化自身的思维观念,对新闻工作进行深化。记者和编辑在进行新闻稿件的采编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新闻通稿的简单编写,而是要更多的掌握和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记者和编辑还可以在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基础上,努力分析和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从而创作出更有价值、更有创意、更有深度的新闻稿件,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水平。

(三)推陈出新――新闻机构的原则

从长远发展方面分析,传媒机构应该提高数据技术水平,发挥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特征和功能,将人机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新闻产品的创新和深入发展,提升新闻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利用机器人新闻写作对金融、体育、灾难等数据量大、变化大、分析难度大、实时性强的新闻,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报道,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让新闻报道内容变得更加公正、客观、透明。此外,记者和编辑要在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基础上,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润色加工和审查,提升新闻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新闻写作已经进入到传媒领域发展中,不仅可以实现新闻稿件生成的全自动化、快速性,同时对新闻从业者有着一定的支持和鞭策作用,促进他们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所以,传媒机构要正确看待机器人新闻写作,实现人机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优化新闻产业结构,促进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曼。国外机器人新闻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报业,2015(12):32-34.

[2] 喻国明。“机器新闻写作”时代传媒发展的新格局[J].中国报业,2015(12):22-23.

[3] 付松聚。从8月CPI报道看机器人与人工新闻差异何在[J].中国记者,2015(11):111-112.

[4] 王悦,支庭荣。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J].新闻与写作,2016(2):12-14.

[5] 叶韦明。机器人新闻:变革历程与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6(10):16-20.

[6] 李政葳。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N].光明日报,2016, 5(21):06.

[7] 冉明仙,刘然然,邓利武。机器人写作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生存空间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0):11-12+18.

[8] 李晖,高洪山。“写作机器人”将如何影响媒体[J].秘书工作,2015(8):64-66.

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 篇三

作为“媒体的媒体”理应站在媒体前沿,2009年改版的《新闻实践》杂志试图从那些眼花缭乱的“错码乱码”中梳理出一些思路头绪,从业界难以释怀的纠结中概括出一些可行性选项,拟定一些值得探讨、可以争鸣的传媒话题,以“多棱聚焦”的栏目向全国组稿,约请各地业界学界都来碰撞,南方北方皆来交锋,正方反方均可立论。

我们拟想这些探讨的选题,源自新闻实践的之湍流,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或者是意识到而未能理解的,或者理解到了却暂未理性阐述的,或者在目前的境遇下尚无清晰的破解路径,却又未必具备单一的求解方式,也不企求大一统的定式与结论。所以,我们将此喻为传媒的“方程式”,N元一次也罢,一元N次也好,也可正解,亦能倒算。反正,求证或求解的过程,不会是一目了然的启蒙常识,也不是传统教科书上那种ABC的摆谱,但也不会是永无答案的死题。悬念既是答案,更是方程式求解的过程。因为深入一步,就可能在传媒业的外延领域、外延范畴,探寻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真谛。

传媒学科研究饱受“有术无学”的诟病,而我们设立的一系列的“方程式”,更多的是立足于业界的实务,来自传媒职场的长期观察,目标指向新闻专业意识的转变,这也就为新闻学领域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标本,为理论破题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土壤。比如,本刊曾以“悬疑新闻”、“寓言新闻”等关键词来策划主题研讨,起初在百度、谷歌上还搜寻不到这样的词儿;而当我们的组稿刊发之后,这些“臆造”的传媒新词(抑或“方程式”),便成为传媒界关注乃至争议的热词。诚然,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解析下去,唯有寄希望于锐意进取的业界与学界的有志之士。

不错,出题约稿体现了《新闻实践》杂志的办刊编辑思想,自然包括对选题探讨指向、构想、预期、框架以及若干观点,不然就无法在MSN、QQ、电邮乃至短信中与素昧平生的作者反复沟通与切磋,直至引起对方共鸣而悟,欣然应约。如若我个人动手操刀,将心中所思化作笔下之文,感觉未必沉重,然而这仅是一人之作、一家之言,尚且形不成“多棱聚焦”的集约效应,恐怕也会湮没于淡淡泛泛的众声喧哗之中。

定向约稿,并不如愿,有临门一脚的“失约”,也有不甚了了的敷衍,我们不曾降格以求,只得另请高明,另约新人,尽力搭就“四方会谈”的既定格局,不至于天缺一块。我们发现,“非著名”的中青年记者、编辑与学者,似乎更胜任这类关乎痛痒的命题组稿。尤其是业界的年轻作者思维前瞻,积累厚重,立论鞭辟入里,行文谈笑风生,在本刊留下了许多耐人咀嚼的佳作。难以忘怀的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与中国青年报常务副总编张坤等长期支持本刊“多棱聚焦”栏目,不仅应约惠赐名作,而且为我们的组稿物色高手,落实选题。在此,谨向这些国内传媒界前驱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特定的刊物内容范畴,国内新闻业务期刊难以推行市场化的盈利模式,大多数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然而,并不意味着传媒业完全排斥新闻研究与传媒探索的交流平台。恰恰相反,由于互联网的风生水起,更由于媒体新生代被推向前台,传媒业确实需要一个有着共同语境、同行相亲、百家争鸣的刊物,确实需要有一个为传媒业解疑、解惑、解闷的精神家园或者叫“媒体沙龙”。这就是新闻业务期刊的存在依据与创新空间。关键在于,要按照时代要求和读者需求调整杂志定位,把品牌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因此,我们确定《新闻实践》杂志应当与中央级同类刊物实行错位办刊,不求宏观阐述,只求微观剖析;不求名人名家,只求新人新锐;不求步人后尘,只求先见之明。为了区别于其他同类刊物,培育自身鲜明特色,我们把杂志定位调整到以下几个关节点上:

一是立足年轻的读者。目前的媒体采编队伍中接近或超过半数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是媒体创新的主体,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经验充满渴求与期待,而且接受能力非同一般,那么我们的杂志就不应该是老气横秋的学究面貌,不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背时唠叨,必须呈现年轻读者喜爱的选题、话题,言之有物,关乎痛痒,议论风声,生动活泼,以至语言方式也要适合80后的口味。

转贴于

二是办成媒体的媒体。《新闻实践》杂志可以办成纯粹意义上的学术刊物,也可以办成纯工作性的机关简报。但是我们既然定位于媒体从业的年轻读者,那么就不用拘泥于传统新闻业务期刊的模式,而要使杂志成为媒体人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媒体的媒体”。只要有利于服务媒体改革与创新的,只要有利于激发媒体活力和生机的,我们都不拘一格地展现在杂志上,体现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三是力求好看又好用。像新闻研究的杂志很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种是“假大空”,还有一种是低水平重复,变成仅有少数发表稿子的作者才看一看的“鸡肋”。《新闻实践》杂志要名副其实,注重新闻的实践,包括实证研究、实务研究,以实带虚,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创新成果。尽管一本杂志无法做到每篇文章都好看,但是我们力求做到不同岗位的媒体从业人员,至少每期都有两到三篇文章值得一看,而且对媒体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可操作性。

《新闻实践》杂志注重“远观近读,善知媒体”,对一线传媒从业人员的孤寂、渴望与求索感同身受,于是有了一些以微观剖析为特征的栏目:“记者履痕”,展示记者亲历新闻事件的内心独白;“互联星空”栏目,追踪全球新媒体发展的走势与挑战;“广角瞭望”栏目,纵览各国(地区)传媒业的前车之鉴;“运营方略”栏目,交流传媒市场化运作与管理的经营之道……而每期一个主题“多棱聚焦”,既是有待求证求解的“方程式”,而对业界读者来说又是不见面的业务研讨会,较之豪华殿堂里的所谓“论坛”,少了一分客套与虚荣,多了一分专注与率真,把传媒实务的内容做得更加务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新闻稿模板范文》,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

【新闻稿模板范文】相关文章

新闻稿格式【通用10篇】05-05

公司新闻稿格式范文(必备10篇04-05

报道新闻稿格式【精选6篇】01-14

新闻稿范文排版格式【优秀8篇】01-02

新闻稿格式及(6篇)01-02

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500字(必备最新6篇12-27

新闻稿格式优秀9篇12-20

新闻稿格式最新4篇12-20

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优秀7篇11-09

新闻稿格式模板及8篇11-02

181 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