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最新7篇】

2024-03-24 18:11:48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壶知道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最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一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学;责任感;亲情教育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因此,“学会做人”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的主要表现

1.逆反心理

对德育和德育管理存在一种厌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在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时,表现得烦躁、敷衍、漫不经心,甚至和老师顶撞、争吵。在一些班级里,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被孤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却能得到同学的支持,班级里缺乏正确的舆论,班风不正。

2.学风浮夸

一些学生学会了夸夸其谈,在作文中,在班会上,在外人来校采访,开座谈会时,他们会说上一气言不由衷的大话、套话、空话。常常还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仿佛一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不会用自己的嘴说话,千人一面,百人一腔。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说;校长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讲。德育教育留下的是生吞活剥的窘态。

3.双重人格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是非分明;但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消极、自私、追求高消费、贪图安逸、害怕困难、不肯吃苦、任性,甚至不可理喻。

4.言行分离

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通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表现一塌糊涂。表决心、写作文堂而皇之,实际行动却差之千里。批评别人,振振有辞;轮到自己全是歪理。这些学生认为,那些好听的话,就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根本没人能做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道德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了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却忽视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总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解决好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外,德育教育自身也存在;一是德育的要求过高。教育讲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教育上就不够。德育要求起点高,讲全面。如对小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大讲特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理,他们能搞清楚吗?二是德育内容在系统上安排上的缺乏。德育教育现在非常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虽然都安排了,也有人上课,但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就没有真正进行心理辅导;三是德育教育在工作组织和时间上缺乏保证。现在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有些地方都忙于课程改革的“改”,而忘了德育教育始终是课程改革所隐含的一条主线,应该是课程改革越深入,德育教育就会越成功,应该是课程改革与德育教育是并驾齐驱的。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以及现在德育教育所处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趁“课改”的同时,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改革,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改革的核心应当强化做人教育。强化做人教育,很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多以活动的形式,不要多教条,要结合“课改”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把“教人做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塑造真人为培养目标。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起

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在这些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有责任感,才会自觉,才会不断进取,才会振奋。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让他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卫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来培养,让他们在各种劳动和活动中承担责任,克服他们的惰性,并适当的予以表扬、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亲情教育

曾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的出生年月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也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无法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去尊敬别的老人。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去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因而,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如以“爸爸,我为您过生日”,“妈妈,您辛苦了”等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

3.开展学生的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说法,都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经历磨难而成的。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过的是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少了磨难,多了脆弱,任性,娇气,骄傲。一遇上什么困难、挫折,要么丧气失望,要么打退堂鼓,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更有甚者,索性轻生,以求解脱。因此,挫折教育成为必需。在学校,多开展一些如军训、社会实践、生活磨练、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起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以微笑和勇气面对挫折。

4.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纪的必要条件,幻想是创造的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满足于现有和现成的知识,要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和守旧势力的阻挠,对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对学生某些“异想天平”的想法要先予以肯定和鼓励,后共同探讨。只有这样,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才能出现,社会才会 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5.增加学生的协作教育

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无疑建立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是个人、家庭、团体乃至国家和时代进步的动力。没有竞争,社会就难以发展。但一味对孩子强调竞争,而忽视协作教育,必然会造成学生心胸狭窄,性格孤僻,产生猜疑、妒忌和仇视他人的心理,养成极端个人主义,势必阻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协作的关系,通过设置情境、观看电影、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明白:个人乃至少数人的奋斗、突破不了巨大的系统工作。九八年的拱洪的携手协作和共同参与,因此,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协作。

6.强化学生的自制教育

拿破仑说过:“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便是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就会来左右它了……”可见,自制是孩子们将来独立于世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社会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没有自制力的人习惯于我行我素,必将形成任性、自私、贪图安逸、追求物质享受的不良性格。而有较强自制能力,就能自我要求,见别人取得成绩,不自卑、不嫉妒、不吹捧,而是平等相待、平常相待……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德育工作者们为之奋斗最终的目标,是德育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汤云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2007(3).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 篇二

摘要: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的培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对应的知识,又可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和素质道德上的熏陶,从而达到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成为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德育培养阶段,由于数学是一门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先的课程,因而德育教育自然与其他科目不同,需要相关人士细细思考推行策略,以求达到德育和智育并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现代化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完整性教育体系,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需要促进学生在此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从最基础阶段开始接触爱国主义,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思想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现代化的小学教育者,应当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德育思想体系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格外关注和谨慎,以智育为主要目标,以德育为根本辅助,从而在小学数学等科目上发挥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作用。当今的教育界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知识水平能力的培养程度,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在数学等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育过程中也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将德育教育系统融汇进小学基础阶段的各个方面,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而提出一些相关看法,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在新课标改革之后,我国的教育体系不再是仅限于原始的知识传授,而是致力于学生综合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和发展,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具有其学科的独特特性,在融合了数学思维之后的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培养无疑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能力培养过程,这一能力不仅是对于数学,对于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转化和思维灵活程度的控制也是有效的。数学能力是一个现阶段的热词,在数学学科的综合训练下形成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生活内外的问题,这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这其中的德育教育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水平

1、将德育融汇于情景创设之中

近年来的数学教育多提倡情景创设模式,即通过创造情境融合问题再由学生来讨论和回答,并与教师进行积极地讨论,从而加深知识印象,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融洽了师生关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和推广。于是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往往通过情景创设来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兴趣,鼓励学生投入其中共同思考问题,共同探讨新知。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三脚架等日常常见的物体,并有学生们发现其中存在的共同点,即它们之中都存在一个三角形,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是三角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状,或者用其他的形状行不行,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讨论,以及一些案例的展示,学生最终明白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而这些支架等物体中的三角形是不能被替代的。在这样一个情景创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能力。

2、将德育融合进课堂提问之中

现今有许多文章和评论皆以表明了提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还是一个知识回顾和反馈的过程,具有最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在提问之中,教师明确问题的方向和具体表达,再由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活跃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则可以埋于无形之中,以立足于知识的前提深入浅出,贯穿于提问的内容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请学生来回答一些课程知识问题,再问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对于时间有什么感想?”学生便会针对单元知识和自身体会回答问题,从而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萌生出珍惜时间的意识,于是德育融于提问,德育融于知识的目的便达到了。

3、将德育引进练习之中

数学学科是一个学与练并重的学科,因此课堂内外的练习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知识点的巩固形式,还是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反馈,许多知识点正是通过相关联系得到重新回顾和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根深蒂固的目的。在数学学科的练习之中,同样可以融进德育的教育,如在进行“分数的四则运算”练习时,教师可以加入让学生进行验算的环节,从而养成学生自主验算,认真计算的习惯,同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三、结语

小学阶段开始的教育就应当是将“教”与“学”相融合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育者就该明确教育的中心服务者是学生,课堂的中心也应该是学生。如何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水平相结合,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确保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无数教育者都应该思量的问题。小学数学与德育的结合无疑是将最灵活的学科与最基础的能力要求相结合以求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下形成自身的思想道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三

摘要

“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可见,德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去,争取课课有德育,时时有德育。为此,小学数学应育德于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潜移默化

现如今,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德育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使得学校的德育低效。各种明令禁止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如今学校倡导德育,让学生们有更健康的发展方式,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应该更加参与其中。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本领,我们应该将德育与数学紧密结合,在课堂和生活中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必须得生存技能,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做一个人,德育从娃娃抓起。

一、有机整合,自然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很不明显,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数学,甚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使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通过老师、课堂,让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艺术。

(一)结合教学过程,启发学生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回归于生活。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趣味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在其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比如,用情境故事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然科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如教学珠算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算盘来上课,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算盘是怎么样进行算数,还有自己的计算方法,等学生讲完之后,教师切入正题,向学生介绍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大发明。

(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就小学课本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掘或提炼德育的切入点:材料、定理公式、数字、图表、数学发展史和数学家的简介,并且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做到及时、精准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少有内容涉及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本结合实际的方法,将德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有些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角度,突破常规教学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探讨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性格及能力,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如有些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与周长的关系,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变与不变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例如,通过“怎么才能使这条剪下的丝线正好为相框一周”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情操陶冶,潜移默化

教师本身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直接的影响。教师满腔热血、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自己的言行举止、严谨的教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写好教案,穿着干净整齐;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讲普通话、语言简明扼要、有逻辑性,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他们认为老师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少数成年人,所以老师要以自己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德育教育融入老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的示范指导、榜样表现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在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同时,老师也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学生学习时由粗心大意的毛病,其实就是学习习惯没有被培养好。不同年级要讲授不同的知识,在小学生的数学讲授过程中,更要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接受。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及提出问题,写作业过程中认真细心,注意数学符号以及数学运算法则的使用,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多使用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从小做到学以致用。这些从小培养的习惯,将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1我们学生的思维是鲜活、灵动的,相信只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给予学生展开思维翅膀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会真正变得精彩不断。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严谨的思维模式培训相结合,做到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例如,有些老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出等式中含有未知数的一类是方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

3.2这体现了德育范畴中的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课堂最后,通过方程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未知数和方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体现了纲要中的爱国主义范畴。我们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了解以及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从小注重数学思维模式的培养。数学学科设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上至行星运行规律的计算、下至生活中简单的数字运算,都会涉及数学学科的不同方面。由此可见,数学是人类科学发展的基础,人们生活发展的基础。在小学生学校教育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及接受能力,结合现实生活,安排教育课程,循序渐进的将数学知识传授给每位学生,与此同时,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思维模式教传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用兴趣吸引他们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建立合适的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

4.1目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体系皆是以考核成绩为主,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引入德育评价指标,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品德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动力培养学生的德行,同时小孩子也会重视良好品德的学习及养成,作为教师应该从小教会他们德性上的好东西,知识应该掌握,但是更应该有美好的德性,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些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4.2“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小学生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解答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疑惑,让他们从数学角度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对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3老师给孩子们的建议、评价及教诲,对孩子是一生的影响。寓德育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实现德育、智育的均衡发展。数学课上的德育不仅仅要教会他们必要的生存技能,还要教会他们用科学理性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对自然科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是小学中仅有的自然科学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小学生的自然科学认知,甚至对他们的做事态度及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将科技,2016,(08):157.

[2]邰婷。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学习,2013,(09):163.

[3]张萍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1,(15):16.

[4]杨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神州教育,2013,(06):59.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四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教育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结合校内和校外活动来使德育教育获得实效。

【关键词】 德育教育;以人为本;校园氛围;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曾平。亲近生活 德育教育显实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五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职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一、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5、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六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1.利用课本中有关科技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等知识

相关联的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与章前图相呼应,提出如何根据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求出这两个速度的大小问题,引入这章的主要内容:实数。章前图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时的照片,在这时,我们可以就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展开,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飞行到神五的开始带人升空,再到现时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要从小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2.联系生活,在实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联系到许多民生热点问题的,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德育话题教育。在七年级教材第十章中有一个关于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其他一些资料,获得更多的关于水资源储量、分布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后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较深刻地了解水的分布,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许多人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让初中学生们回家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或书刊了解缺水严重程度,从而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并培养初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说: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数关于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的知识点中,在应用到销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当自己是经营业者,看利润是关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又如何,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二次函数也就是身边的生活常识,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从而慢慢喜欢数学。

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数学老师们就会告诉他们学习要态度认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勤思考,勤练习,做作业时要先独立思考,格式要统一规范,力求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要独立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授课时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诚实、求是、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在数学解题中,许多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反应较快的,可是他们却很多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会在小数计算中看错或写错小数点的位置;或会在表示数的时候忘记数后面的单位;又或者是在计算后没有进行检查和验算等。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指导学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让他们自己想想如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看错或写错一个小数点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缜密的心思和谨慎的态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作风。

三、结语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过程,数学老师可以暂时充当一下说教者,展现一下也拥有其他学科知识面,让初中学生知道数学老师也不是只会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个知识较广、多才多艺,并且关心他们各方面成长的良师益友。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方法,要做到顺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做到精辟简洁,要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让我们学生喜欢我们的数学课,让我们的数学教育更成功。

适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篇七

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思想,结合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启蒙教育有其特殊的有利条件。数学的发现,数学的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听过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这样设计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瓶饮料?同学们击掌一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饮料;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蛋糕?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蛋糕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它都是从生活的客观实际和需要抽象出来的。凭着这一点,可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如自然数与零的概念与小数、分数的产生,以及其它很多概念、性质、公式都是如此,教学中可以实例引入知识点,创设实践情景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通过实践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如教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可先由用“面积单位”量课本面积引入,再指导学生通过操作推导公式,练习时让学生测课桌的长与宽并计算桌面面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应注重实践第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强化学习目的教育,坚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养成运用数学的观点、态度观察事物,认识到学好数学的社会价值。

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品质;借助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及补充。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就能使学科教学和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及渗透的必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优秀8篇)11-08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6篇】11-08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优秀10篇】11-08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精选8篇】11-08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精选9篇11-0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优秀3篇09-04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优秀3篇】07-03

小学数学德育论文(通用3篇)07-02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6篇10-04

小学优秀数学论文题目(优秀9篇)09-27

178 22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