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优秀7篇】

2024-04-14 15:29:31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里是细致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7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 篇一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化参与 构建路径

一、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参与的涵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学科等。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指由人主观加工改造的物质文化。第二层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艺作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第三层是心理层面的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审美方式、道德情操和民族宗教等。

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论介绍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渐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正目的。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语言使用过程中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语言行为规范和特定的言语习惯等文化规则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及世界意识,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

二、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阅读理解的准确程度与对阅读的文化背景信息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和习得外国语国家概况和风俗习惯及相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要对阅读教学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特别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培养,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文化真正参与到语言的教学中。

使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本土文化,在日后与外国友人交谈时方便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世界意识。[1]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更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技信息及礼仪规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拥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这一功能加深理解,有助于更加顺畅、得体地与人交流,有助于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构建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使用的高中教材涉猎的文化知识比较广博,题材多种多样,天文、地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饮食文化等。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讲解传统的语法、词汇时,要注重文化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背景材料,课上分组做汇报展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及公众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著名学者胡文仲先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着的文化知识,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文化参与在阅读教学中的构建。

(二)拓宽学习渠道,扩大课外阅读。

要让文化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教学,应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拓展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2]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发现并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这个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学唱英文歌曲,使学生更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及现实生活中的地道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网站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单词闯关训练,VOA慢速新闻,以及一些英语小故事,通过浏览网站拓展英语学习素材,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订阅英文报纸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英文版),这些文章涉及很多时事政治、经济时讯、旅游信息、体育新闻、娱乐快报等,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板块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英文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别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三)完善教师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起来一起教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不仅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送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还要为学生制造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为了保证文化参与的有效进行,教师自己要通过该广泛地阅读书籍、网络学习、出国访问等了解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是给予更好的解答。[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外国文化知识,而且要传播本国的优良文化,所以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做合格的英语学习示范者。首先,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课本上词句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多读外国原版的名著,了解英美文化及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再次,教师要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多听外国新闻,观看外国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及表达习惯,积累外国文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协调者、监督者,以及文化情景的创设者,应从自身出发,完善自身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外国文化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更好地为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服务。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和平时考试的题型分布来看,还是从专家学者对其理论的深入研究程度来看,都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重视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对语篇的整体性阅读和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甚少,这样将语篇与其文化背景分割开来,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慢慢地,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一些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至不能真正地读懂英语,读透英语,更无法灵活规范地使用英语。所以教师应使语篇分析和文化教学参与到英语课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善于在整体语境下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1]耿娟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学理论,2009(09).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 篇二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新课程高考复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是对基础与拓展型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是一个指向性和目的性强的动态综合过程。评价复习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是否达到了新课程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要求。优质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现状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杂,复习时间紧迫,鉴于此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概括之类的手段来罗列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然后是典型例题分析和讲解,如果时间充足,学生再做几道课堂练习题。这种复习课的好处是节奏快、课堂容量大、时间好把握,一般都能完成复习计划,但往往是教师累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无精打采,课堂效益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知识框架的建构、罗列和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判断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能力不会有多大的长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题的现象,学生渐渐地就会对化学的复习失去兴趣,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结合我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现状的透析,以及这几年来对所教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亲身体会,我认为新课程下高效的高考复习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视角。

1.关注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是指在一个主题或模块中必须掌握的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即被认为属于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关联性特征。用教材进行复习要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线索明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提供给学生复习。突出核心知识内容在复习教学中的主导价值,让学生在探究性复习中,体验应用知识并获得新知识、新认识。例如,电化学核心知识点:一个相同原理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两套能量转换装置――化学能变电能,电能变化学能;三项形成基本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四种电极命名依据――正、负极,阴、阳极;五类重要问题追究――电极材料,放电顺序,介质作用,电极反应及总反应,电子或电流方向;六条解题注意事项――腐蚀原理,电化学防腐,二次化学电源,氯碱工业,电解精炼,电镀原理。

2.关注学生怎样学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只有在学生有效地参与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我制定并实施了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感觉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将繁琐细小的知识点安排成课堂5分钟趣味小测验,比如常见的漂白剂,常见的环境污染,常见的能生成氧气的反应等等,这样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学生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后,积累不少的解题素材。

(2)运用问题情景法梳理知识,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使之对后边的知识梳理更加重视,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复习,同时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例如,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设计以下问题情景: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哪个更稳定,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将过氧化钠投入酚酞溶液、氢硫酸溶液、绿矾溶液、氢碘酸溶液中,分别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将过氧化钠分别投入下列饱和溶液中:NaCl、NH4HCO3、NaHCO3、明矾溶液,看到哪些现象?

(3)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复习,以一道习题为线索,从具体问题出发,总结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会逐渐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学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使学生参与。先设计好填空式学案,再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将课堂上知识梳理过程设立为两个环节: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解答,这一环节学生有效参与度高,注意力相对集中;再由教师向同学们提问,提出的问题不按学案顺序,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他们觉得更具有挑战性,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关注教师怎样教

(1)制定恰当具体的复习目标。教师在设计教案、确定复习内容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大纲,研究学生,明确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要达到的层次。认真细致研究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具体为研究高考试题怎样考查知识、能力;研究高考试题考查哪些知识、怎样的能力;研究高考试题的信息给予形式、落点;研究高考试题的审题要求、答题要求;研究高考试题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表述技巧;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与以前的不同点。由此制定出贴近高考要求的复习教学目标,做到具体、可察、可测,以便有效实施。

(2)重视精讲精练,真正做到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训练时应注意:目标明确、容量适度、难度适当、方式多变、依据教材、体系完善、讲评到位等等。

总之,复习教学要改变灌输式复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和展示的充足时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独到的品评意识,使课堂由教师讲变成“学生教”、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复习中的感受,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复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俞水泉。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50―52.

2.俞水泉。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习题化尝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54―56.

3.王小莉。化学课堂训练的有效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16―17.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三

关键词:化学高考;教学策略;延伸课堂;教材为本

化学是高考的拉分大项,化学成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高考脉搏,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用三年时间为最后一年的高考奠定扎实基础,为学生的高考保驾护航。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多时,高考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未与时俱进,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顾现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底下学生有记笔记的,也有看手机的,还有睡觉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忙碌又冷漠的表情,看不出一点对化学的兴趣。这节课讲的知识点,下节课可能就忘记了。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老师忙着上课,没时间管自己,大部分学生靠打小抄应付考试。

提高考试成绩,仅靠课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上课时盲目地灌输知识点,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看起来教了很多,其实收效甚微,还极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没有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再加工,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题型就会卡壳。教师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结合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金属知识,想一想生活中的常见金属遇水、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联系教材内容,与同桌讨论,思考活泼金属能否做氧化剂,并说一说为什么?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觉学习,拓展化学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守“旧”求“新”,科学安排复习

总复习对于高考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能否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化学复习,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遵循守“旧”求“新”的基本原则,对高考信息进行准确研究,为复习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旧”指的是过去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的高考试题,是研究考试规律的重要参照物。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总体呈现出连续、稳定的特点,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出题方向,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动。教师要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化学试题,理清复习思路,把握考查的总体方向,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考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学生考试情况的观察,能了解学生对高考题型的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复习反馈。学生也能熟悉高考模式,避免出现怯场的现象。

“新”指的是《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现在使用的《2017化学考试说明》已经有了一些新变化,考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重难点的变更等。教师要合理使用《考试说明》,重点把握新增加的考查要求,因时制宜,调整复习重点。课程标准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教学的总纲。教师要关注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课程方向、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以及难度和比例等变化,在复习过程中增加研究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新科技、化学史等材料,进一步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本,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面对高考,很多教师和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迷信学科资料,忽略教材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高考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教材。将大量精力花在课外习题上,只是本末倒置。一切教参和习题都是教材内容的深化,高考最终也要回归教材。

教学要突出教材,注重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在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为知识主线,让学生学会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参材料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合理使用,过犹不及。教学始终应以课本为参考研究高考内容,找到试题在教材中的延伸点,使化学知识的教学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细节决定成败,面对高考,教师和学生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化学式的书写规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化学语言的准确表述都对考试成绩有决定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紧跟高考动态,有策略地组织化学课堂活动,做好备考工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四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功能

(一)学业水平考试是鉴定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质量的水平考试,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校招生考试,也不同于为学分认定而设置的模块考试。

(二)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

(三)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四)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二、考试的科目、方式、命题范围和标准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8个学科。

(二)学业水平考试采取书面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方式,书面考试的科目为思想政治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操作考试的科目为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实验操作。

(三)在新课程实验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含选修|中的必修学分模块)的内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到其他选修课程的相关内容。

(四)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以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试题力求做到难易适当、题量适度,让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三、考试的时间和成绩评定

(一)学业水平考试每年组织2次,时间在每学年上下学期结束前进行。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生应在修习必修课程基本结束(即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并通过学分认定后,才能参加第一次考试。在此前提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采用等级制评定,其中书面考试科目按照A、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第评定,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操作考试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允许离校后继续参加考试。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籍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

四、考试的组织管理

(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等7个科目的书面考试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上机操作考试的命题、制卷和考试组织工作由省考试管理中心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命题、制卷由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负责,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考试组织工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五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绝不应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地改革教法,才有可能在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实施愉快教学,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集中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力,提高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铃响了,可是,学生仍处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中,怎样集中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新知上呢?最好的情境导入。如:在认识"时、分、秒"一节中导入新课时,教师放音乐《时间像小马车》,学生听到音乐不约而同地和着节拍拍起掌来,整个身境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中,歌曲刚完,教师便问:"我们刚才欣赏的歌曲是讲什么的?"学生齐说:"讲时间的"。教师接着问:"刚才大家在课间休息了多长时间?""你昨晚睡了多长时间?""这节课有多长时间?"学生治跃起采争着举手回答。几乎把课间活动忘得一千二净。教师接着说:"为了进一步掌握好时间,今天我们来认识''''时、分、秒''''"。一首小曲,创设了和谐的气氛,集中了学生的精力,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进行新课教学。如,在教学"退位减法"一节时,老师先叫一位学生上讲台举着卡片 2个苹果,又叫第二位同学举着卡片 7个苹果,接着问大家:"第二位学生想干啥呢?"几个聪明的孩子马上回答"第二位同学向第一位要7个苹果?"老师再问:"第一位有7个苹果给第二位吗?"学生齐说没有,这时,教师举起卡片 30个苹果,说道:"老师愿意从这30个苹果中分出10个给第一位同学,第一位同学现在有几个?""如果第一位借7个给第二位,自己还剩几个?""第二位剩下的和老师剩下的合起来共有几个?"接着板书"32-7",指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一个个小小的游戏,激起了千层浪,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兴趣达到了高潮,这样讲新课,既使学生找到了规律,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师生感情,效果良好。

3.愉快练习,巩固知识。

巩固练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巧妙地设计练习,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练习,能使学生从"怕做练习"转变为"乐于练习"。让学生在"开火车"、"夺红旗"、"争红花"、"摘苹果"等游戏中完成口算练习;让学生在"找朋友"等游戏中填(找)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在"送小鸭回家"、"钓鱼"、"射击"等游戏中完成判断、选择、填空、解答等。这样又一次次激发了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善于启发创造思维

1.循循善诱是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

如:"归总应用题"教学中,先用投影出示复习题(1)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路有多少米长?启发学生利用"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得到工效12米乘以时间10天的积,就是这条路的长度。接着出示复习题(2)"工人们修理一条长120米的路,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问:"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这个条件是题(1)的什么?(问题),再启发学生,同样第(2)题可以利用"工作总量÷工效=时间"求得结果。学生解答完后,老师把题(1)的问题和题(2)的第一个条件擦掉(学生观察中进行),合并成例"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老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先读题,再分析题意,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最后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通过启发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解答的方法。这样,从易到难,从示范启发到完整独立发挥,从口述到解答,使学生从怕解答应用题到爱解答应用题。

2.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做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写。

"在课堂,要让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潜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开展想象的创造的练习,经常利用几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口头编一些比例题难一些,或者说多一个条件,多一个问题的题目,来互相解答或自编自答,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计算、解答能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范文 篇六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参与教学 具体做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那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着活动、民主和自由。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化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我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等等。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让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上新课前,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这就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条件,使对课堂学习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教学目标成为课堂上师生的双向要求。在教学中,师生易达到“共鸣”,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在和谐默契中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4.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6.引导培养学生预习。对学生理解难度不太大的基础知识,提前几天辅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听懂教材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例举典型事例,教师集思广益地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后再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搜集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与运用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不断内化教学内容,离开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能力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亲自动手解决一定难度的学习问题是无法形成任何能力的。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在主体参与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2.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好的教学气氛的前提是互动、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少不了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师不民主,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很难发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唱独角戏、一言堂,课堂气氛注定是非常沉闷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基础,更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技能的关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篇七

/

关键词:高中化学;试题;教学影响;调查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4?001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考、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大型联考等各类试题(考试)对教师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深刻认识到不同水平课程之间如预期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和达成课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仅仅静态关注课堂教学,而是应把关注点放到其他水平课程如评价课程对实施课程的影响上[1]。评价课程指的是学生学业评价,既然学生学业评价对实施课程有影响,而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载体――试题,理应对实施课程(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到的。

当前,有关试题(测试)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测试领域,如Alderson&Wall(1993)通过研究认为英语测试对教学内容的广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没有证据支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2];吴慧娣(2012)从听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4个维度探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十分关注听力测试,并对其有相当多的了解,更加重视听力教学,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也存在“应试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负面反拨效应[3]。近年来,也有研究者研究了物理试题对教学的影响,如王艳丽(2012)通过调查研究认为,高考实验试题的设置对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偏重力学与电学)、教学方式(讲解为主)及教学深度(加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查阅中国知网,以“篇名”为检索条件,以“化学试题+教学影响”为检索词,鲜有高中化学试题对课堂教学影响的相关研究,亟待填补。目前,一线教师编选试题的来源、依据有哪些?试题是否是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试题对教师教学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为了探明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设计

Alderson&Wall(1993)提出的“反拨效应假设”(Washback Hypothesis)认为:测验影响教师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进度和顺序等方面[5]。因此,本调查将编选试题的依据与来源、试题对教学深广度的影响、试题对教学内容提前的影响等方面作为主要内容,并将其分解为调查问题。调查问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含有一个开放性简答题:“您如何看待各类化学试题对教学的影响?请简要阐述您的观点”,并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

1.2 调查对象

2013年3月,浙江五地市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在我区召开,我们通过组委会向五地市参会教师发放问卷100份,剔除不合格和不完整的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93%。

1.3 数据处理

本调查主要目的是研究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的总体现状,在数据处理上主要利用Excel软件进行选项的频率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编选试题的参考依据

教师编选化学试题(包括日常练习、单元测试)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基础(59.6%)、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57.4%),这说明教师在编选试题时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浙江省通过对课程标准和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后制定的,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的基本依据,是浙江省本土化的“课程标准”,而只有57.4%的教师在编选试题时作为参考,说明标准意识较为淡薄,这与他们根据自身经验(25.5%)、大型考试的要求(36.2%)编选试题不无关系。

2.2 各类试题对不同年级的影响

各类试题在不同年级发挥的影响有差异(图1)。在高一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材课后习题(63.8%)、教辅用书(55.3%)、平时作业题(48.9%);在高二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辅用书(55.3%)、会考试题(53.2%)、教材课后习题(42.6%);在高三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高考试题(93.6%)、市区联考试题(89.4%)、教辅用书(38.2%)。

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教材的课后习题也非常注重基础,自然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二要面临学业水平考试,所以这些试题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三面临高考,更多的关注高考试题及大型联考模拟试题。另外,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教辅用书在高中三年自始自终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教辅用书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辅书中的习题和课程标准或者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不配套,教师讲完一节课,课后学生发现教辅书中的许多内容课堂上没有讲过,因而无法顺利完成这些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教辅书编写不规范造成的。编写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高考的预测来选择和组织习题内容,有的甚至一步到位地将历年高考真题搬进学生的日常练习,无论在内容广度还是学习深度上都大大超出了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2.3 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教师备课时通常考虑的要素依次为化学教材(78.7%),省教学指导意见(74.5%),学生学习基础(68.1%),高考、会考、联考等试题(66%)、平时作业(31.9%)。由此可见,各类试题已成为大多数教师备课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带来直接的影响。

2.3.1 试题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广度即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数量和范围。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96%的教师认为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有影响(见表3)。我们以二氧化硫的相关内容为载体[6],目的在于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广度所带来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相对于物理性质的适当弱化,教师对于化学性质可谓高度重视,近90%的教师认为需要重点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等核心知识,这与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是一致的。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内容选择上显然比教学指导意见、教材更为广泛。具体而言,近94%的教师认为需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氧化性,48.9%的教师甚至认为需要重点学习,而此内容正是省教学指导意见不要求的内容。与此类似,还有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可见,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广度造成了直接影响,为了使学生顺利完成这些试题,教师不得不补充这些教学内容。

2.3.2 试题对教学内容深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深度即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96%的教师认为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有影响。我们以《化学1》专题二“离子反应”课时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少量、过量类离子方程式试题为载体,目的在于了解试题对教师教学内容深度所产生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来看,25.5%的教师认为“这类题型很重要,我会系统进行讲解”,34%的教师认为“遇到此类试题简要提下,不会系统讲解”,也就是说有近6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离子反应过量、少量类试题是一类重要题型,在书写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这一内容在高一时不做要求,到高三再进行讲解。而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只有40%左右的教师能够遵循此要求。可见,试题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3.3 试题对教学内容提前的影响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教学内容提前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些化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者考试、平时习题的要求,将高年级的相关内容放在低年级“系统地”传授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70%左右的教师认同“高考、联考等大型考试试题及平时习题使部分教学内容提前”。例如,苏教版《化学2》中有关“乙醇”的内容,只要求掌握钠和乙醇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酸之间的酯化反应,但是调查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还需掌握乙醇的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制乙烯)、分子间脱水。问其原因,教师Y认为:原有的人教版教材有此相关内容,很多教辅材料和习题册未及时更新,仍涉及此内容,如果不讲解的话,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障碍,反正《有机化学基础》中也要学习。可见,教辅材料和习题册未及时更新匹配新课程教材,导致教学内容提前这一教学现象。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综合情况来看,关于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编选化学试题(包括日常练习、单元测试)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基础、省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但标准意识较为淡薄。

(2)各类试题在不同年级发挥的影响有差异。在高一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材课后习题;在高二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教辅用书;在高三阶段,教师备课时主要参考高考试题。另外,教辅用书在高中三年自始至终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依据。

(3)从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影响来看,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广度的拓宽、深度的加深和教学内容的提前上。

3.2 研究建议

3.2.1 加强联考的“标准规范”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各级各类联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这些联考已成为学校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重要性程度可想而知。而这些联考的命题往往是极少的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命题的规范性无法得到保证,导致“超范围、超要求”的试题时常出现。为了使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只能提高教学要求,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沉重负担。因此,对各级各类的联考试题开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加强联考的“标准规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2.2 提升教师的“标准意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实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线教师中仍存在标准意识淡薄、执行标准不力的现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标准的意识。无论是平时备课还是试题的选编均要将课程标准、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标准性材料作为教学的原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验。只有充分领会这两份标准性材料的目标要求,才不会偏离方向。另外需要关注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表现性标准,并据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因为课程标准是对学生课时目标的累积期望,而且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并不十分明确,显得比较“模糊”,所以需要对标准进行一定的处理(解析内容标准、重构内容标准),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学期标准、单元标准、课时标准[7]。

3.2.3 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

学生日常的练习乃至各级各类试题中仍充斥着大量的超纲试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对“什么是基于标准的试题”这一问题仍处于迷糊状态,这就需要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准确判断试题是否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借鉴国外现有的一致性成果[8],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工具,并在教师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一致性研究工具的原理、操作程序,进而开展大规模的实践研究,从而发展教师的“依标析题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Porter, A&Smithson, J. Defining, Developing, and Using Curriculum Indicators.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Philadelphia,PA, 2001.

[2][5] Wall, D., & J.C. Alderson.Examining Washback;The Sri Lankan Impact Study [J]. Language Testing,1993,(10):41~69.

[3]吴慧娣。浙江省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2):54~58.

[4]王艳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张新宇。化学教科书中元素知识的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苏轼《定风波》赏析精选10篇10-13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小练笔【优09-30

试卷反思怎么写【优秀7篇】10-05

教育教学叙事案例优秀10篇10-09

课文《四季》仿写优秀9篇11-10

合家欢乐家庭范文(精选6篇)10-22

儿童大脑急转弯10到12岁经典8篇10-21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最新5篇)10-04

180 23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