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优秀3篇】

2023-10-26 14:37:32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小学生面临灾难时的自信心、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对社会安全的贡献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篇一

学校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应尽快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增加对一些较为少见的交通安全标识、安全规范只是内容,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多设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造相应的环境,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壶知道 www.huzhidao.com*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通过家长会等联动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安全教育活动中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二

参考文献一:

[1]李东,左莉。我校学生安全意识和法纪观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2(04)

[2]伏湘。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中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3]于瓛。完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刘丽萍。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G学院校企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4

[5]方展画,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探究--兼论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1(04)

[6]郭伟,王金荣,李碧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7]孟顺芬。中学生厌学英语状况调研[D].云南师范大学2011

[8]丁晓霞。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9]喻问琼。日本防灾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J].教育探索。2011(07)

[10]王文湛主编。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11]陈向明着。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李全庆。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6)

[13]施红斌,王廷玥。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调查报告--以江苏某高校学生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02)

[14]刘彦敏,赵建军。浅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1(09)

[15]钟娜。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J].才智。2011(11)

[16]张艳。幼儿的自我保护及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17][J].TheUrbanReview.2010(5)

[18]Bulle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0(8)

参考文献二:

[1]陆忠伟主编。非传统安全论[M].时事出版社,2003

[2]陈汉生,洪光磊译,杜祖贻着。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英)巴瑞·布赞(BarryBuzan)等着,朱宁译。新安全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程凤春,卫喆。再论教育质量及其衡量标准--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2(06)

[5]何跃。桥头堡建设中的云南周边国家安全环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6]邵夏龙。信息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7]逯曼。论语言与文化认同感[D].陕西师范大学2013

[8]李雪。胡锦涛国家文化安全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3

[9]何跃,高红。论云南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10]乔旋。关于国家人才安全战略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2(03)

[11]王露茜,王凌。我国的教育安全及其困境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2(02)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

[13]柳谦,梁丽玲,梁顺意,葛孝忆,张亚兵,王昊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参考文献三:

[1]谭恒。21世纪以来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崔冀。散居地朝鲜族学校教育发展现状[D].延边大学2014

[3]苟琳。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成长性均衡”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张雄华。临沧市L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现状及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5]王海燕。21世纪以来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6]赵曙。边境教育安全视域下的国门学校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7]刘丹。认同视角下的澳大利亚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尹海燕。加拿大民族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伍秋婵。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10]昝赤玉。网络环境下的“阳光部落”助学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4

[11]杜晓华。教会在石门坎的办学经验及现代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14

[12]朱静静。云南边境民族学校与社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3]罗绒曲批。四川藏区一类模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14]金香花。朝鲜族留守儿童放学后的生存与教育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4

[15]关爱玲。云南省建水县幼儿园教师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16]吴杏根。呼和浩特地区民族教育社会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7]程朝珠。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行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18]李海霞。21世纪初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1902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代表某一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在经过宣扬和推广,逐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上升为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后,保持稳定和健康,保障其不受外来侵害和内部挑战的一种没有危险的状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主导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形态。

一、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历史演进

意识形态安全与教育关系密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用本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观点教育启发人们,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从而保障本阶级或社会集团意识形态和统治地位不受威胁而相对稳定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建与规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文件,对高等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得以重建和规范。

第二阶段:加强和改进。1989年6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重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为中心议题,从战略高度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发展进步确立了主旋律。

第三阶段:践行和升华。党的十六大召开,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任务,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召开,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创新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和方法上缺乏创新,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法,缺少个性化教育,导致不同学生群体难以用自己的方式和思维接收到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思想实际问题的教育内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质不了解,以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代替理想信念教育,出现少讲或不讲的现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只会讲空话、套话甚至假话,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课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社会实践教育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

目前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具体的实施大纲,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配套制度,考评和监控机制更是处于空白阶段。一些地方、部门和高校领导存在着片面的政绩观,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属于“虚功”,没有完善合理的活动机制和科学管理方式,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教育越来越边缘化,使教育者产生了一种应付的心态,导致实践教育陷入了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以不要”的尴尬境地。

3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运行不协调

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的建设上,有些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规划,一些高校有意压缩队伍编制,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过低,教育队伍工作条件改善、职业培训深造、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制度不到位、不落实,使从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积极性不高,教育资源严重流失和浪费。

三、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西方“西化”阴谋不断渗透,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搞“人权”外交,无非是想以虚构和捏造等伎俩在国际上给中国制造舆论压力,以此来混淆国内不明真相的人的视听,达到动摇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险恶目的。宗教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敌对势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千方百计地用宗教渗透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和西藏等地是备受敌对势力“关注”的地方,煽动教徒和部分群众寻滋闹事,破坏社会安定,极大地冲击了人民的思想武装,更给众多无辜百姓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信息网络化对意识形态传统功能的弱化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从网上获取和信息,网上信息的这种共享性,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落差越来越小,教师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难度却越来越大。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使年轻一代垄断了网络的话语主动权,他们不再简单地按照教育者制定的目标去获取知识,而是“运用自己的判断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再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网络上那些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不良信息就有可能被大学生认同接受,进而达到侵蚀国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成果的目的。

3社会转型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期出现了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巩固和提升带来了重大影响。例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现状导致了贫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失业与就业的矛盾冲突,导致人们的社会心理失衡等,这些突出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人民对社会失去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丧失了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根基。

4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必然选择,也必将面临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深入,包含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技术和知识,已经在我国大面积扩散和加速流动。当前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备受冷落,国富民强、八荣八耻的传统观念渐隐渐退,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日益匮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立世精神已成空谈。因此,我们必须竭力捍卫民族文化的个性和根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以国为重的文化传统,充实及适应文化全球化,又保持鲜明民族个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JP2]四、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P]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不断增强其吸引力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强化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课堂上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切入点,是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应注重把历史与逻辑统一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和阐述,善于将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听理论课的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理论灌输是必要的,课堂讲授必须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思想感情、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理应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排除干扰、抵御风险、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只有进一步发扬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因此,“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学安全教育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课间活动安全教育论文通用13篇04-15

小学安全教育优秀论文通用5篇11-07

小学安全论文(精选2篇)10-10

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精选2篇07-31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优秀2篇07-08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最新2篇)07-04

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最新2篇】07-03

小学安全教育论文【最新2篇】07-02

读不完的大书仿写小练笔精选7篇09-30

读不完的大书仿照课文写一写(精选5篇)09-30

180 157794